她继续往前走,到门口时吩咐小厮送茶点过来,进去请裴雁来坐了,自己这才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屋子里没有提早生暖炉,即便关了门也冷得厉害。外面的风又大了起来,阿植哈了哈手,等着热茶送过来。

这期间两个人一直沉默,直到裴雁来要开口时,小厮敲门送茶进来了。阿植接过茶盏握在手里,这才觉得皱巴巴的心稍稍舒展了些,却还是悬着一样不舒服。

裴雁来确实没什么事同她讲,想和她说的那些话,如今却也不知如何开口。就如梅方平说得那样,到了最后想要解释什么,都是徒劳无功的事。阿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死心眼,她不会回头的。先前便存了让她恨一辈子的想法,如今她倒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从十五岁,到即将而来的十八岁,她历经了被隐瞒、被欺骗、被抛弃、以及迷茫不知何处去的漫长过程。可如今看上去,却一片明朗的模样。

“先生方才要说什么?”

“没有什么。”他答得亦是平平淡淡。

“先生如今看上去身体比前阵子好些了,最近天越发冷,也当更注意些。”阿植放下茶盏,想着下面要说些什么,可却毫无头绪。

她突然抬头与对面的人道:“先生我要去随国了。”

“恩。”敷衍又沉闷的回应。

她的语气却显得有些焦躁:“兴许一辈子都不回来了。”

“也好。”

阿植深吸一口气,又叹道:“先生还是同以前一样,什么事情都敷衍我,连说两句挽留或是再会的话都不肯。罢了,先生如今若是过得很好,我便没什么好问的了。”

本想着要问问他当时把她逼走,到底值不值得,转念一想,却觉得毫无意义。纠缠已经发生且不可挽回的事太过愚蠢,阿植想自己愚蠢了十几年,不能这么继续愚蠢下去。何况,一件事能够给人带来的影响,除去那些不好的结果,也应当有其圆满的一面。

“小姐若是过得很好,我也不必再问什么。”他停了停,“小姐虽然因为执拗常常吃亏,但也未必是坏事。”

“我知道,吃亏是福。”阿植随意地接了他的话,又将茶盏端了起来,接着刚才想的方向继续走神,为什么人生会因为一两件事彻底就改了模样呢?一切机缘巧合,难道真是命中注定?

她正百思不得其解,却听得裴雁来继续说:“小姐若是觉得以后能再见,那定会再见。人生虽不过寥寥数年,变数却颇多,不要轻易下一辈子这样的定论。”

她斜睨了裴雁来一眼,皱眉道:“先生,若是你当初就一直窝在曹府里,想来我如今还过着混沌日子,不思进取着。”她略停,“先生让我晓得,这世上谁能护谁一辈子的事,都是因缘分深到了极处。我同先生之间,缘分虽然不浅,却似乎到不了如此地步,所以……我后来想了想,倒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难过的地方。”

她说完之后偏过头狠狠吸了口气,闷头将被子里的茶都喝尽了,才觉得暖和。

裴雁来默不作声地浅抿了一口茶,看了一眼窗子,慢慢说道:“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去了,小姐若是到了随国,让人捎个信来罢。”

阿植见他已经站了起来,连忙也跟着站起来,略有些急躁地问道:“先生,梅家那些账册……你还会拿出来么?”

裴雁来默不作声地走到门口,手刚搭上门闩时,阿植已经走过来,放缓了语气又问了一遍。

他侧过头,看着身旁的阿植,忽然抬手摸了摸她脑袋,然转瞬却又将手收了回来,淡淡回道:“都烧了。”

他这分明是说,了结容家的事之后,这一切便都不会再深究下去了。

阿植轻呼出一口气,他已经推门走了出去。

阿植送他到了大门口,看着那萧瑟背影,喊了一声:“先生,等到哪年特别特别冷,我就回来将府里那坛子酒挖出来。”

那背影微顿了顿,却又继续往前走了。

阿植一直看着那背影消失在街巷尽头,雾蒙蒙的灰暗暮色,就这样如一把巨伞般,迎头盖了下来。

这场算不得正式的离别,宛若梦境。阿植后来回想过多次,觉得唯一可以证明它不是梦境的理由,便是以后再回到曹府,看看曹戎当年卧房前的花坛里,有没有一坛酒。

她记错了年幼时的许多事,若是无人告知,她兴许就会带着错误的回忆直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而裴雁来,便是那个可以告诉她过去的人。而他,也将永远只存在于一个不知真假的见面,以及……比遥远更虚无的过去。

56

56、六出飞花送归程...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这才十几天,阿植却觉得像是过了一个月。

天气也总是晃晃悠悠地一直阴冷着,太阳不常出现,也不会冷得让人受不了,只这么不咸不淡地维持着这样的天气,仿佛永远停留在初冬时节。街巷中总飘着几缕若有若无的幽幽酒香,阿植缩在门口犹豫了会儿,却还是回到门里,将大门关了起来。

府里的厨子拎了只老母鸡慢悠悠从井边往伙房里走,鸡毛被风带着在地上打卷儿,冬笋皮剥得一地都是。

阿植回到屋里继续写她的长信,写到后来都不知自己写了什么,厚厚一叠纸清清冷冷地摞在一旁,像一个无人问津的故事。

她停了笔,想着如今的确是有些长进,即便不用打线格子,也能写得齐整。

梅聿之推门而入,带进来一阵冷风。书房的门被关上之后,屋子里便又恢复了和暖的样子,烛台上的火苗也重新变得平稳。

阿植抬头看了看他,问道:“怎么了?”

梅聿之走到她身边,缓缓道:“方才驿馆的人来报信,说明日启程。”说罢他轻叹一声:“这间小宅还是留着罢,兴许会有回来的那一天。”

阿植不慌不忙地给长信的末尾添了一笔落款,将笔搁了下来。她将原先摞在一旁的信纸拿过来,装进信袋封好,又从话本子底下抽出一个已经封好的信袋来,递给了梅聿之。

一封给金枝,一封给曹老夫人。

该放下的都放下了,这样即便以后回不来,也不会留有遗憾。这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委实太无忧无虑了,她不觉得难过。

如今心平气和地与过去握手言和,才发现终于可以安心地走得更远。

她浅笑笑,站起来说:“我去看看还有什么要收拾的。”

梅聿之忽地扶住她的肩,低头道:“阿植,还有一件事我得告诉你。”

阿植听他说这样的话就慎得慌:“你说……”

梅聿之扬了扬唇角,眼角有浅浅笑意:“今日是我生辰。”

阿植眨了眨眼睛,咽下口水说了一句:“哦……今天厨子做了酸笋鸡汤……要不,再下一碗面?”

“吃什么不重要。”

阿植纳闷了,难道要送礼?她如今穷得离谱,什么也买不起,遂颓着脸道:“不好意思,没什么能送得出手的物件……要不,送个平安符给你?”她想想,太寒酸了,不大好。

正当她苦苦思索着包袱里还有什么存货时,梅聿之的唇忽然就覆了上来。她一脸惊愕地瞪圆了眼睛看着放大的脸,然下一刻眼睛却被某人的手给挡住了。

与先前那次不同的是,这次来得毫无预兆且完全没有情绪铺垫。且上回她哭到麻木,倒没什么大反应,这次却能察觉到其中微妙的触感和万千情绪,心都跟着颤了一颤。

梅聿之缓慢摩挲着她的后颈,唇也慢慢往下移,覆在她眼上的那一只手也离开来,搭在她颈侧。方才陷入一片黑暗的阿植差点有些招架不住,她倏地搭上梅聿之的手腕,有些微喘地说道:“我想起来了,还有一块定亲时的玉佩,就送那个给你罢。”

梅聿之“扑哧”笑出声来,俯着身将下巴搁在她肩膀上,唇贴着她耳朵道:“夫人若想不起来这劳什子玉佩该多好。”

温热的呼吸在耳畔厮磨,阿植觉得耳朵痒痒的,便抬手去抓了抓,却不小心碰到了梅聿之的头。她连忙偏过头想说不好意思,却对上一双慵懒又带着笑意的眼。鼻息轻轻浅浅地扫过她颈边,阿植忽然僵了一僵。梅聿之也只这么看着她,笑意越来越深。阿植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舒展开来的心又皱起来了,像是被悬在半空一样难受。

她小心翼翼地探过去,轻轻吻了他一下,又迅速缩回来,往外围退了两步,说道:“我回去拿玉佩!”便立刻朝门口走,推门出去的时候她冷得要死,心里还抱怨这鬼天气真是太讨厌了。

然越是觉得冷,脸上便越觉得发烫,她伸出没什么温度的冰块爪子贴在脸颊上,想要凉一凉,却听得背后传来梅聿之的轻笑声。他浅笑道:“夫人不必去拿玉佩了,去吃饭罢,不早了。”

“不不不,还是要拿的。”她越走越快,到拐角的时候差点没撞着围墙。回到屋子里迅速翻出那块玉佩,翻开背面的生辰时,心却又悄悄凉了一凉。这样的东西留在手里,也是徒增伤感,还不如转赠给旁人,免得看了难过。何况,这东西本来也就是给他的。

她又开始回想并且假设若是没有变故,他们应当顺顺利利在一起了,自然也不会对先生产生那样的依赖……换个方式,如今又是怎样的活法呢?察觉到自己又在走神之后,她终于将自己拖了回来。

都说不要去想了,还总是做这种无用的白日梦。她自嘲般笑了笑,呼出一口气,将包袱重新放回去,拿了玉佩走了出去。

吃饭时免不了又是一顿嘲笑,阿植厚着脸皮嚼冬笋,瞪了他一眼。

梅聿之看了看那只玉佩,沉默了片刻,便拿起两端红绳系在了脖子,打了个死结。阿植看完他一气呵成的动作,夹着一只鸡翅膀道:“据说是极好的玉,便宜你了。”

梅聿之扬了扬眉,同她道:“按说你的生辰八字应当写在吉帖上以示允婚。可如今既然都刻在玉佩上且送给在下了,曹小姐你的命从此就捏在我手里了,除非我死了否则你是没法子抵赖的。”

“……”阿植觉得喉咙口好像卡了一只鸡骨头。

梅聿之遣人将两封信分别送至姚金枝和曹老夫人那里,将管事喊过来,嘱咐了一些事,意即这座小宅仍留着,又将府中下人都遣散了,只留下两三个人。

这十几天里,他独自回过津州。梅方平说若是得空了去京城,还可以去他那间宅子里住上几日,便让他不要将宅子转手。其实她言语里的意思,不过是还想着,有朝一日他还会从随国回来,像往常一样,在距离故乡不远的地方生活。梅聿之没有挑破,只顺着她的意思将这座小宅留了下来。

将一切都打点妥当,第二天一早他便与阿植往驿馆去。天气枯冷,阿植坐在车厢角落里假寐,到了驿馆便看到容夫人回随国的一行车队停在外头,在这灰白天色下,有些凄冷的味道。

容家出事到现在,不过十几天时间,容夫人大约是觉得奔走无望,已经隐约有放弃的意思。而随国也多次有急报过来,说随王身体每况愈下,朝中局势不稳。

本令人昏昏欲睡的初冬,如今却因为纷纷乱乱的各种事而让人愈发清醒起来。这清醒使人头疼,每时每刻都想着权衡利弊计较得失,然次次都周全不了。

阿植见到容夫人时,发觉她脸色比起先前来真是差了许多。她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脸色平静地站在梅聿之身边,沉静又无惧。

容夫人拢了拢斗篷,看了一眼泽越道:“你坐后面那辆车罢,我想一个人清静清静。”说罢便由人扶着上了马车。

泽越默不作声地往后走去,而阿植和梅聿之,自然是上了更后头的一辆马车。

即将到来的长途跋涉于她和梅聿之而言并不陌生,甚至还能寻到与当初的一丝微妙的相似。那些在车厢里为了争一张小小的案几,将食盒推来推去的日子,以及各种回忆,均像潮水般涌了上来。然如今,心境却大为不同了。

这其中,也不过两年时光。

车队快行至城门时,窝在角落中假寐的阿植忽然被人轻推了推。一阵冷风钻进来,阿植抱着毯子打了个哆嗦,她慢悠悠睁开了眼睛,瞥了一眼梅聿之。

梅聿之打起车窗帘子的一角,慢慢同她道:“阿植,下雪了。”

阿植看着那一方小小角落,有小雪片落下来,有几片甚至飞了进来,贴在梅聿之手上,迅速地便融化了。

阴了这么些天,终于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京城宣告进入了更冷的冬天。

梅聿之将车帘子放下来重新压好,探过身将她肩侧滑下来的毯子重新拉上去,又望着她神色迷惘的样子轻声说:“没什么,继续睡罢。”

阿植将这一句暖暖的话收进心里,往角落里再靠了靠,餍足般地闭上了眼睛。

大约是赶着回去,除了到驿站,车队中途鲜有停下来休息的时间。梅聿之随身带着的那封信还是没有送到容夫人手中,泽越那边没有任何动静,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就在第四天时,车队停在了某个驿站,泽越模模糊糊地打探他,问他是否觉得如今身体比前阵子好些了,梅聿之才晓得她还惦记着那一碗药。

一路上容夫人对她态度极为不好,说话也刻薄生疏。阿植对泽越则是避而远之,许是觉得没有什么可以交谈的内容。

车队的随行侍女们,有时偷偷嚼舌根子,甚至为泽越鸣不平。她这一路太过孤单,也不常说话,只一个人翻书,一个人埋头吃饭,十分沉闷。

这在容夫人眼里,便更是觉得她是故意做给自己看,从而也生出更多的厌恶情绪来。

随国的急报总是隔三差五地到,有一日容夫人收到管仪一封书信,只说:“母妃若是想要将阿植名正言顺地带回去,只需同父王说当年林将军利欲熏心,以泽越换了阿植,不是既除了林将军和泽越,又能将阿植正式迎回去了么?母亲不愿意这样做,是惦念着与泽越这段所谓的母女情分,还是觉得父王对您的信任,没有到这样的地步呢?其实母妃心中,还是没有底气用父王对您这么多年的信任再赌一次罢?”

这封书信咄咄逼人,容夫人当日脸色奇差,对待泽越的态度便更恶劣。亦导致她将自己仅剩的一点关怀都给了阿植,都懒得有所顾忌了。

自然而然,车队中便生出许多闲言碎语,阿植听了亦很不舒服。

越往南走,便越发温暖,倒像是时间走得退回去了,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秋天。到了通州境内,一路尽是高大的阔叶林,凉凉的带着绿叶气息的微风吹进来,阿植窝在车厢里同梅聿之玩猜字谜,忽说道:“过了通州便到庆州了。”

梅聿之亦懒懒应了一声:“恩。”

“我记得前面就应当就是驿站,过了驿站就到了庆州,我们就到随国了。”谁说她记性不好,她记得真是太清楚了。

“是。”梅聿之应了一声,将方才字谜的答案写在面前的纸片上,正要开口时马车倏地停了下来。

阿植倏地撩起车帘子,问道:“怎么了?”这儿到驿站至少还得半天时间,难道半途停下来有什么事?

赶车的小厮摇摇头,意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阿植想下车瞧瞧,梅聿之却一把拉住她,说道:“我先去看看有什么事,你暂且留在车上罢。”

阿植点点头,便由得他去了。

然梅聿之刚下了车,阿植就听到前面闹哄哄的,她皱皱眉,有些不大放心,也跟着下了马车。梅聿之偏过头看她一眼:“你怎么也跟着下来了?”

“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我心里不大安稳。”她快步走到了梅聿之前头,然很快便被他拉住了。梅聿之将食指挡在唇间,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让她静静听。

阿植听到前面的马车里传来争吵声,看着梅聿之张了张口,极其小声说:“泽越……”

争吵的内容并不清楚,仍能依稀辨清楚到后来都是容夫人一人在训斥泽越。阿植深知这个是非不好惹,正要拉着梅聿之往回走,便听得一记响亮的巴掌。

阿植有些被吓住,回过神来已经被梅聿之拉着往回走了。然他们刚到车上,便有人过来让阿植去容夫人的马车里。

“我一个人?”阿植咬了咬嘴唇,颇有些不安地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梅聿之。

梅聿之握了握她的手,安慰道:“没事的,兴许只是问一些话,不必太担心。”

阿植浅吸了口气,独自下了车跟着那侍从往容夫人的马车走。她方走到前面,恰好看到泽越低着头从马车里出来,她也没有看阿植,快步就往后头走。

阿植偏过头看了看她的背影,内心忐忑地踩着脚凳上了车。

侍从替她打起车帘子,她进去之后向容夫人行了个礼,容夫人靠在榻上,懒懒道:“行了,坐罢。”

阿植便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容夫人也不说话,良久才支起身子,看着她道:“幸好没什么大碍,可为何不同我说呢?”

阿植猜她兴许是知道了泽越下毒的事情,看了她一眼也不说话。阿植不知要说些什么,许多事过去了就过去了,深究也是不能挽回的。

何况她如今还好好活着,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可她不知道,深究虽然挽回不了已经发生的事,却会影响到未来的走向。容夫人闭了闭眼睛,似乎是将方才的怒气压下去。她看着阿植道:“管仪在京城的时候同你说了些什么?”

阿植回道:“没有。”

容夫人叹一声:“他如今的想法,我是愈发的不明白了。泽越也是,一个个都长大了,做的事也都有自己的心思。可她做出这样的事,委实太……”

阿植不说话。良久,她微微探过身去,拉过阿植的手:“你呢?你又在想什么?”

容夫人是在试探她到底是否已知道自己的身世么?阿植沉默着想了会儿,觉得说什么都不对,便一脸迷茫地摇了摇头。

容夫人倏地松开她的手,抬起手揉了揉太阳穴,闭着眼睛重新靠了回去。

没有人同她说实话,一个都没有。也不知怎么了,兴许是年纪大了,越发看不清世事,看来看去都是一团糟

56、六出飞花送归程...

。她有些头疼,便沉默着。阿植也任由她这样闭目假寐,一言不发地坐在一旁看着车窗外头。

忽然,容夫人突然浅声同她道:“阿植,收你做义女好不好?”

阿植暗暗抿紧了唇角,就是不回话。

容夫人闭着眼继续道:“等到了庆州再说罢。”

这是阿植意料之中的处理方式。容夫人名不正言不顺地带她回随国,最后还是会想办法拿一个名分安在她头上。现下的境况里,这或许是最好的做法了。

可阿植并不在乎这一个名分,而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就在面前,她却迟迟不肯认自己。阿植晓得她有自己的无奈与权衡,因而也打算顺其自然了。可如今她这样迂回又躲避的做法,还是让阿植觉得有些隐隐约约的难受。

阿植看了一眼仍旧闭目养神的容夫人,忽然察觉到了她眼角的细纹,才惊觉这位美人,也不知不觉地老了。

她悄悄地轻叹一声,车帘外却突然传来报信声。容夫人懒懒应了一声,抬起眼皮道:“拿进来罢。”

随从打起车帘子,送信的小吏跪在外头,双手托着逆封的急报,一身素黑。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出门的时候看到牵牛花了,紫色的

57

57、缁衣素缟满庆州...

信筒逆封,是凶信。

容夫人的眼神黯了黯,示意随从将急报呈上来。

她从随从手里将信接过来,平静地对阿植慢慢说道:“你先回去罢。”

阿植微行了个礼,便匆匆告退。她往后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一身素黑的送信小吏,心中隐隐泛起些许不好的预感,手心一片冰冷。还没走出去几步,便听得随从带着哽咽的哭腔宣道:“陛下薨了……”

整个车队瞬时陷入一片死寂里,阿植有些发愣,站在原地看着梅聿之朝她走过来,一动也不动。分明是只见过一面的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却会觉得难过。曹戎当年过世的时候,她才五岁,待在满是香烛纸钱味道的逼仄灵堂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凭吊者,心里也只是一片茫然的空白。

那时她饥饿又孤独,府里乱成一片,都没有人记着她还站在小角落里茫然观望。曹家这一切事情,从那时候起,仿佛就将她剥离出去了。她是曹戎短暂生命中无关紧要的角色,因而曹戎的死,于她而言,不过是突然陷入身边某个人不告而别且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困局,等明白过来,一切都已过去,并不会留下尖锐且令人苦痛的记忆。

她还记得那一年秋天的管仪庆生宴前随王问她的话,虽只寥寥几句,却成了这一生中,父亲留给自己仅有的一点回忆。

世人用什么来凭吊作古者呢?总是需要一些记忆的。哪怕是一厢情愿的虚构,那也总是有了凭吊的内容。

阿植少得可怜的人生经历并不能教她如何应对这样难过的事。她不想说话,事实上也说不了什么。梅聿之知道她难过,亦没有多说。这个时候的安慰总是徒劳无功,听者沉静在自己的情绪里不可自拔,无心听一些浮于表面的宽慰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