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败姑爷的兴致不是?”沐狄讨好道,“要是让小侯爷知道了你就是他的姐夫,他怎会与你赌十局?”

阮靳淡淡一笑:“你父亲沐宗那般古板,你小子倒机灵。”

他绕过沐狄,走到塌旁,看了看谢粲恹恹无神的睡容,忍不住笑了笑,目光掠过谢粲睡觉也不忘背在身上的长剑,眼神一深,伸手便要去拿。

“姑爷,不要!”沐狄大骇,扑上前将毫不知武功的阮靳飞速拉退三丈。

他的反应纵是迅疾,却也不及玉狼剑出鞘的凌厉。铮咛一声,一道白光闪电般划至眼前,沐狄闭了眼,只觉一抹寒意飘过头顶,柔软的发丝蹭着耳边,悠悠飘落。

“小侯爷!”他懊恼地睁开眼,看着地上被削落的发丝,后怕不已。

谢粲跪在榻上,手持玉狼剑,眼睛仍是半睁半闭,犹带睡意便喝道:“谁敢动我的玉狼剑?”

“没人动,没人动!”沐狄急急道。

“那就好。”谢粲呓语喃喃。

方才一剑使出了浑身力气,他筋疲力尽,插剑入鞘,复又躺了下去。

臀部占上塌,他“哎唷”一声跳起来,翻了个身趴在榻上,泪眼汪汪道:“我的屁股……”

沐狄看得砸舌,既怜又怕。

阮靳看得有趣,步上前,自怀中拿出药瓶倒出一粒药丸,含笑道:“七郎,吃了它。”

谢粲早已痛得睡意全无,见了他的笑容不知为何一个激灵:“什么药?”

阮靳瞥了眼他的臀部,话语幽幽道:“止痛的,治伤的。”

“多谢姐夫。”鉴于此人是自己名正言顺的姐夫,谢粲哪里疑它,接过药便吞下,无力阖目。不过一会,气息渐渐悠长,似又睡熟。

阮靳微笑,伸手再去拿他背上的剑。

“姑爷!”沐狄跺脚。

“无妨,他不会再醒了。”阮靳拍拍谢粲的背,轻松地将玉狼剑捧在手中,上下打量着。

沐狄惊讶上前,意识到不对,忙问:“姑爷方才给小侯爷吃了什么?”

阮靳懒懒道:“不是说了?止痛治伤的药。”

沐狄当然不信,但碍于阮靳此刻的冷淡,却又不敢再问。

拔出长剑,阮靳手指探入剑鞘,摸着剑鞘内壁刻着的痕纹,眉尖紧拧。他缓缓插剑还鞘,重系至谢粲背上,坐在塌边沉思许久,才轻轻出声道:“这剑七郎自哪里得来的?”

“小侯爷入军,郡主送的。”

“夭绍?”阮靳疑惑。

沐狄又道:“我听小侯爷提过,据说郡主这剑是云阁少主所赠。”

“云澜辰?”

“是。”

阮靳起身,在帐中来回慢慢踱步,却不再言语。

清晨时分,谢粲苏醒,睁眸便瞧见阮靳坐在对面静静看书。

“你一夜未睡?”谢粲出声问道。虽是第一次见的姐夫,他却没由来地甚觉亲切。

阮靳看了他一眼,又收回眼光,淡淡道:“你臀部的伤有没有好些?”

谢粲动动身子,笑起来:“似真不觉得痛了。姐夫那是什么神药?”他边说边跪起来,想要下地走走时,臀骨间猛地传来剧烈的刺痛,顿时脸色煞白,倒吸着冷气,连叫喊的力气也没有了。

“那不是什么神药。”阮靳叹气,扶着谢粲重又伏在榻上,手指灵活地在他背后几处穴位耐心按压着。

痛觉渐减,谢粲伸手擦擦额角的汗珠,嘟囔道:“都是萧少卿。”

“你因赌而违军令,五十军杖还是轻的!”

帐外一句话冷冷飘来,谢粲哼了哼,底气刹那薄如纸。

萧少卿掀帘入帐,身上的银袍被雨打得半湿,看到帐中的阮靳他不由一怔,笑道:“少卿还以为先生已先走了。”

阮靳道:“我与你一起回邺都。”

“也好。”

萧少卿上前将手中执着的两卷书简扔在谢粲面前,盯着他看了几眼,没有言语,转身离去。

阮靳亦转身,拿了竖放在帐角的雨伞,两人正待出帐时,忽听谢粲一声欢呼,喊道:“姐夫!”

萧少卿与阮靳齐齐回头。

谢粲摸摸脑袋,不好意思地摇摇手中的竹简,笑容灿烂:“多谢元帅的行军札记。”

帐外风雨袭来,阮靳纵撑着伞,袍袖顷刻便已湿透。

萧少卿有意无意地看他一眼,随口道:“曾闻先生早年习医于郗峤之夫人门下,看方才先生为七郎按穴的手法,才知世间传言是真。”

阮靳转目,烟雨中那清俊的眉眼瞬间透出一股莫名的寒冽。

萧少卿知他误会和憎恨着什么,摇头笑了笑,不再言语。

“郡王和湘东王很不一样,而湘东王――”阮靳举眸望着远方淡伫天际、或隐或现的山峦,低低道,“这次在浔阳,阮某眼中的湘东王也和传说中的不一样。”

萧少卿抿唇,刚要开口时,恪成已迎了过来,将斗篷递给他:“郡王,东西都收拾好了,可以走了。”

萧少卿道:“再去拿件斗篷来,另让人找匹良驹,先生与我们同行。”

“是。”

三人行至营外,上了马正待扬鞭,忽听空中一声清呖,一道白影悠然滑翔而来,展翅妙曼,身姿优雅,却是一只白鹤。

“哪里玩去了?”阮靳微笑招手。

白鹤收翅停于阮靳身前,低鸣几声,似是对答。

恪成好奇不已:“它还能听懂人话?”

“随身养了多年,稍通灵性而已。”阮靳用衣袖擦了擦白鹤的羽毛,小心地将它放入身后的斗篷下,当先夹马驰出。

“仙风脱俗,”恪成感慨,脑中忽地闪出一人身影,忍不住嘴唇撇了撇,掉回头对萧少卿道,“阮公子这样才是真名士,可不像沈公子。”

萧少卿睨眼看他,淡淡道:“我倒不知你独具慧眼,如此善于品人赏士。”

恪成讪笑,勒了马避退一旁。

萧少卿甩下马鞭,银袍振雨,绝驰而去。

风雨无阻,连夜兼程,萧少卿三人又皆骑千里良驹,不过二日便至扬州。第三日傍晚,城门将落之前,三人安抵邺都城下。

入了城,阮靳与萧少卿分道扬镳,先行回了谢府。

萧少卿策骑直奔宫阙,将奏折送入尚书省。

此刻已入夜,内阁有丞相沈峥当值,收到尚书省送来的奏折,忙命人将萧少卿请入阁中,暖炉升起,热茶相待。

萧少卿入阁行过礼,于一旁仔细说了荆州事宜。

沈峥静静听罢,立于灯下沉吟许久。转身时见萧少卿神色倦累至极,料他必定多日奔波劳碌,又再简单询问了几句江州和豫州的部署后,便让萧少卿返回湘东王府歇息。

萧少卿出了内阁,抬头却见舜华一身宫装迎面走来,于是停步施礼,问道:“姑姑怎还在宫中?”

明妤北嫁之前沈太后将放舜华出宫的事他是听夭绍提起过的,是以此刻有此一问。

舜华微笑道:“太后这几日身体欠安,我不放心,所以来宫中照看着。你方从江州回来麽?”

“是。”

“路上累了吧?”舜华柔声道,“云濛夫妇暂住在华阳公主府。”

萧少卿垂首道:“多谢姑姑告知。”

舜华颔首:“好孩子,快回去休息吧。”

目送萧少卿出了宫门,舜华回头,只见沈峥拿着一卷帛书匆匆出来。

“夫君,荆州出了何事?”

沈峥一愣:“你怎么知道荆州有事?”

“不然少卿为何急急赶回邺都?”舜华盈盈一笑,走到他面前,“是去找陛下麽?”

“不是,去找太后。”

舜华微微蹙眉:“太后刚休息下,此刻怕是不行。事情要紧麽?”

“这是殷桓举事的檄文,”沈峥将手中帛书递给舜华,言道,“先前殷桓私通柔然偷买精铁早已是大逆不道,太后手握虎符,却迟迟不肯明宣旨意,以调天下兵围而剿之。如今局势这般,已由不得太后再护着他了。”

“太后要护的怎是殷桓?”舜华看罢书帛,摇了摇头,“陛下子嗣单薄,唯少陵、少宣二人。殷桓事发,势必连族。更何况那殷妃早已兴风作浪多年,到时定然会诛连到皇子少宣。太后要护的,不过是陛下的血脉,还有――”她顿了顿,轻轻叹道,“还有,八年前的那场旧事啊。”

沈峥微怔,想了片刻,拉着舜华转身入阁。

关上门窗,沈峥低声问道:“夫人你向来足智多谋,如今局势该如何?”

舜华不语,望着他片刻,方道:“如今陛下苏醒,太傅掌政,云濛还都――他们励精图治固然是为了东朝社稷,却也是为了八年前郗氏血案。夫君问舜华解决的方法,舜华却想先问夫君一事。”

“何事?”

“夫君八年前和谢攸矫诏入天牢,带走了昏迷不醒的彦儿交给韩弈和钟晔。谢攸被此事牵连致死,连陵容也难逃一命。你赖父亲和太后庇佑,虽无事,你我夫妇却也生别八年。你,可曾后悔过?”

“自不后悔,”沈峥伸手抚着她的面颊,涩然道,“只是苦了你。”

舜华眸光莹润,笑道:“我的夫君如此明理义气,舜华何苦?”

沈峥不语,沉沉叹了口气,将她揽入怀中。

舜华伏在他胸口,慢慢道:“我们一辈都知道,八年前郗氏血案其实都是由十五年前的裴氏叛逃北朝引起的。当年沈氏因裴氏之故无辜受牵连,你的祖父含冤而死,才会有沈氏的仇恨。八年前的事纵使我们沈氏不是主谋,却也是顺手推浪,罪孽深重。你虽救了彦儿,他却至今深中剧毒,有口难言。若我们此时趁殷桓之乱助郗氏翻案,将来论及前事,沈氏未必不会受牵连。到时,你可会心疼?”

“家族有难,自会心疼,”沈峥颔首,既而却又微微一笑,“可不经历这般心疼,欠的债又如何能还得清呢?”

舜华抬起头,落泪道:“夫君……”

“说吧,如今我该如何?”

舜华压了压波动起伏的心潮,缓声道:“其实我方才来内阁之前已收到祁千承的密报,言萧少卿与阮靳昨日一道入了扬州。这两人联袂而至,那这封卷帛上的事太傅必不可能不知道,可是他却任萧少卿将此事直接传至内阁,交入你的手中。”

“你的意思是――”

“依我猜测,太傅想借此事为陛下夺回军权,但他却不方便出面。”

沈峥了然:“谢老师是想要借我之手?”

“不止,独你一人肯定不够。萧少卿是第一步,你是第二步,”舜华道,“第三步还须得借助你的好兄弟赵谐。你忘了以前陛下还是太子时,你们在东宫学舍发生的事了麽?赵谐此人强悍倔犟,冷面热血,唯他才是太后的死敌。”

“是了,”沈峥想起旧事,忍不住呵呵一笑,先前的压力不知所踪,充溢胸中的唯有霁月清风,“赵谐既是第三步,那想必还有其后?”

“最后一步,自是陛下作为,”舜华笑吟吟道,“太后明智刚强,女中丈夫。唯一的柔软,便是她的儿孙。”

次日早朝沈峥上禀了萧少卿自江州送来的奏报,诸臣喧哗,庭议之后,以赵谐为首的百官跪叩承庆宫前,请太后虎符,调兵酬天。

萧少卿巳时入宫觐见沈太后时,正望见承庆宫前乌泱泱俯首一片的壮观景象,驻足看了片刻,他忍不住微微一笑,趋步入殿。

偏殿里,沈太后阖目躺在长塌上,窗扇半开,寒风吹拂帷帐,一缕龙涎香淡淡飘散在空气中。

“见过太后。”萧少卿躬身行礼。

“少卿,你这番回洛都回得可正好啊,”沈太后语意悠长,睁眼看向他,“起身吧。”

萧少卿垂袖,静静侍立一旁。

“夭绍呢?”

萧少卿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舜华,虽察到她眼中的警告,口中却仍是答道:“她还在洛都。”

“北上之前,哀家是如何交代你的?”

萧少卿低头苦笑,轻道:“太后说,郡主与我一同北上,我也要与她一同回来。”

沈太后冷冷一笑:“那为何独留她在洛都?她可是你的未婚妻子,你就这般放心?”

萧少卿扬眸看着沈太后,忽地撩袍跪下,言词清晰道:“少卿斗胆,求太后一事。”

沈太后皱眉:“何事?”

“请太后取消少卿与郡主的婚事。”

“荒唐!”沈太后厉声一喝,蓦地坐直身,扬起手臂指着萧少卿时,长袖卷过塌前案上的玉杯,杯子落地,砰地碎裂。

“你要退亲?”沈太后怒道,“这是想置夭绍于何地?简直混帐!”

满殿侍女闻声颤微,皆扑通跪下。

舜华想要上前劝慰,却生平第一次不知该如何开口。

殿中诸人摒息,静得落针可闻。许久,萧少卿才缓缓叹道:“太后,此事可昭告天下,是我萧少卿有负郡主……”

“住口!”沈太后恨声打断他的话,来回在殿中疾步行走,未梳成髻的发丝飘扬在风中,隐约露出银灰之色。

她站在窗口,望着天空,轻轻叹息道:“哀家何尝不明白,此事是她负你,非你负她……”她转过身,望着跪在殿中的萧少卿,沉思半响不语。

“太后勿忧,”舜华拿过披风,系至沈太后身上,“小儿女的事,还是由他们自己解决吧。长辈插了手,若他们将来不幸福,必还得怨我们。”

沈太后摇头,低声喃喃道:“年少心性,年少心性……丫头啊丫头,将来后悔的怕还会是你啊。”

冬风徐徐吹入,顷刻便侵上了心头,让她浑身皆凉,无限疲惫――

到现在又如何呢?即便看得再准,为她想得再多,却也是鞭长莫及。等她受了伤害再回来,自己还有力气抱着她为她抚平伤口麽?那两个身世如此复杂的男子,如何能给她安定和长久?怕只怕到头来还似陵容的遗憾,年华早逝,空留悲伤。

“太后,”敬公公快步入殿,禀道,“百官于外又复叩首求虎符,赵谐割指写了血书,让奴拿来呈太后一阅。”

“血书?想反不成?”沈太后冷笑,拂袖转身,“那就反吧!哀家倒要看看,谁的天命更长!”

永贞十二年腊月十二,入夜,沈太后先前微染的风寒之症忽然加重,陷入昏迷。云濛夫人连夜入宫诊治,皇帝萧祯衣不解带照料于榻侧,整夜未眠。

次日下午沈太后仍未转醒,萧祯忧心忡忡地守在塌边,正伤神时,许远蹑步踱入寝殿,于萧祯耳畔低声道:“陛下,丞相在外求见,豫州有急报。”

“出了何事?”

“殷桓十二日夜半时分趁急雨引水入豫州戈阳城,百姓防备不及,生灵涂炭。今日凌晨萧子瑜将军已与殷桓在戈阳城外交战,战报此刻才到宫中。”

“奸贼!”萧祯压低声音怒吼了一句,转身走出殿外。

“陛下,”等候在外的沈峥急步上前,将战报递出,道,“戈阳城毁于一旦,百姓伤亡惨重,朝廷须立即遣送衣粮,转移残余百姓。”

“丞相与太傅商议行事便是,”萧祯合起战报,冷笑道,“先前檄文不过是迷魂汤,什么月半奉天征伐,尽是障眼之法,此贼用心险恶,朕如今倒真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了。传旨,封锁殷妃的绫绮殿,将皇子少宣送上慧方寺,此战不罢不得下山。”

沈峥应下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