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婆子一出门,王夫人又似回光返照一般,再次挺身坐起,冲着暖炕一端的自家老爷道:“萧景年!你还有心思鼓捣那几件破茶壶!我们萧家这是又要引入祸水了!”

  萧山的父亲,萧家的大老爷萧景年倒没有妻子那般的气急败坏,他正安坐在雕花的炕桌旁,翘着三绺美髯,爱不释手地摩挲着几件朱砂茶器,头也懒得抬起,哼了一声道:“总归着是要抄家,到时候树倒猢狲散,若是能保命,你我不知被流放到何处,这个宅院也不知是谁的了,甭说来了祸水,就是点着把火烧他个精光又有何妨?哎,只可惜我养了二十年的这几套茶山喽,也不知是要便宜给哪一个龟孙,他可要想着用热茶日日养壶才好……”

  萧景年打小跟巷口江湖打把式卖艺的学了几套气功,虽然练了几日便荒废了,可养气的功夫也算是五岁开的蒙,放眼西北无人能及,就算火烧了眉毛,也不紧不慢唤人来灭火。

  可是王夫人缺少了夫君这等自幼坚实的练气功底,本就忧心此事的她,一口气略喘不上来,真是有一头撞死在夫君面前的心思。

  “都到了这步田地,你竟然还自顾着心疼破茶壶!我跟你说,就算我们萧家明日真的被抄家问斩!我也不准萧玉珠那等狐媚再登回我萧家的大门!”

  听到这,萧景年这才小心翼翼地将手里的茶壶重新放回到炕桌上,斜眼看了看自己的夫人道:“就算不念及玉珠是你的养女,那也总归是你二哥家的儿媳,话怎么说得这么难听,可是午时多吃了几块臭腐乳!”

  王夫人习惯了自家夫君的嘲讽,不以为意地自当略过,只恨恨地说道:“当初见她也是乖巧的,这才将她许配给我的侄儿王昆,可是哪里想到她竟然这般不守妇道,搅合得我王家乌烟瘴气,现在被休了回来,就应该找个尼姑庵将头发给绞了!老太太这就是佛经读得多了,也太菩萨心肠,竟然叫她回来!”

  她说得义愤填膺,一旁的萧老爷却不以为意,品琢了一口自己新沏的热茶后,冷哼了一声:“合计着,你给玉珠的是天地难求的好姻缘,被休了就是她不知好歹!那当初这般好事,怎么不见你给五丫头留着。那病怏怏的俏表哥稀罕得跟人参果似的,你们王家得多少年才能结出这么一个来,你当娘亲的,也不给自己的亲闺女留一口鲜嫩的……”

  王夫人最听不得夫君跟自己顶嘴,见他嘲讽起自己病弱的侄子,当下中气一提,瞪圆了眼道:“萧景年,你不用跟我阴阳怪气的。当初为什么要急着嫁她,你又不是不清楚!非要她跟山儿闹出了什么丑事来,你这当爹的才脸上有光吗?再说让她嫁的是老祖宗!你这当爹的心疼六丫头,当初怎么不见你跟你娘这般的来劲儿?”

  一提到老祖宗,萧老爷如捅了锥子的猪皮气囊,一下泄了气,便不再作声,只是一扭头,端着茶盘出了屋子,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

  王夫人气得倒在热炕上又辗转了几个来回,一看时辰也不早了,便长叹一口气,解了勒额起身了。

  她还是个姑娘时,便是个要强、好张罗事情的。成婚后,自己的夫君又是满身的公子哥儿的习气,不大爱管事,王夫人更是从家里忙到了家外。

  虽然满心的不愿,可是老祖宗发了话,她就得抖擞起精神,将这顿家宴办得圆满。

  既然是家宴,重要的便是人团圆。王夫人一边命仆人准备晚餐,一边派人送信,将子女们叫回到东院里。

  她一共生育了六个子女,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凑成了三个“好”字。只不过当初女儿老六出生的时候不幸夭折了,所以健健全全长大的,只有五个。

  后来老太爷的忘年交,当世的玉雕大师袁中越不幸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玉珠。老太爷便做主,让自己的儿子萧景年收养了当时只有六岁的玉珠,同时补下了萧家大房早夭老六的空缺,也算是给死去的六丫头积下了一份阴德。

  是以,知道六丫头萧玉珠并不是萧家亲生的人并不是很多。一般的外姓人,也只当那萧玉珠是萧府里正经的小姐。

  不过萧家的几位少爷小姐却是知情的,对于这位六妹回府也是百感交集。

  萧山身为一家的主事,是最后才听到自己的六妹要回府吃饭的。当他停下手边的事情,急急赶回来时,一辆毛驴拉着的青布毡车已经安静地停在了萧家的后府宅门前。

  玉珠正慢慢地扶着丫鬟珏儿的手,从马车上下来。

  西北入夜骤然变冷,可她略显单薄的身上只穿了一件絮薄棉的黑色披风,里面隐约是件白色的棉布窄裙,怎么看也是不够御寒的。

  萧山微微蹙眉,走上前去,低声道:“不是给你送去了三箱衣物,怎么只穿着这么薄的一件衣氅便出门了。”

  玉珠抬头看见了萧山,便向他鞠礼道:“大哥,您回来了。”

  这一句“大哥”从她粉嫩的樱唇里吐出,竟是有种说不出的生分,听得萧山的心不由得在寒风里又转凉了几分。

  看着萧山的面色微微一紧,玉珠倒是温婉地一笑道:“大哥送来的衣服,我都很喜欢……过段时间,再穿吧。”

  这话里的意思,萧山琢磨了一下,便听懂了。

  玉珠是在三个月前被王家休离的,而就在一个月前,玉珠的前夫王昆病重。

  按着大魏的习俗,妻子当为病弱的丈夫祈福,还要远胭脂,不能身着艳色。自己送去的那一箱子衣服,虽然格调典雅,但是颜色却不够沉肃,而玉珠此时通身的黑白色,俨然是在为那快死的王昆祈福呢!

  想通了这一点,萧山的嘴角紧紧一抿,想要说些什么,可临到了嘴边又全都咽了回去。只是将自己马车上的一边备用的黑色狐皮外氅取了来,递给了一旁的珏儿道:“去,给六姑娘换上,这么冷的天,只让她穿这一点出门,你是忘了该怎么做差事了?”

  珏儿是玉珠从萧府里带出去的,对于这位一向不怒自威的萧家大少爷也是敬畏有嘉。听了他的吩咐,立刻接过了外氅,替六姑娘披挂上。

  幸而六姑娘一向善解人意,虽然看着那件男试的外氅略微一犹豫,到底是没有当着下人的面卷拂了萧山的好意。只虚虚地披在身上便入了后院。

  萧山知道自己的六妹虽然寡言少语,却从小便极为谨小慎微,六岁时入了箫府时,毕竟已经有了自己亲生父母的记忆,知道自己乃寄人篱下,不可与另外两个萧家的小姐同日而语,所以处处都谦虚忍让。

  可是这一次,是她出嫁后第一次回到萧家,却只能从仆役出入的后门入府,着实让萧山心内不大舒服。

  “哪个混账当的差?怎么让玉珠从后门入府?”见大少爷冷下了脸面,后门处当差的仆役们都有些着慌。

  倒是六姑娘清亮温婉的声音替他们解了围:“是我叫车夫带后门停的车,如今府内事多,从后门入内也方便些。”

  萧山敛着浓眉看着她,最后没有说什么,挥手示意仆役们退下,又唤来了府内的小丫鬟引领着玉珠先回到她未出嫁前的闺房里净面换衣——西北到了晚上风沙甚大,玉珠的那辆简陋的驴车显然是四面透风的,在用饭之前,自然是要好好梳洗一番。

  待闺房的房门打开,跟在玉珠身后的珏儿微微惊叹了一声,等到小丫鬟打了温水,又取了衣服放在榻上转身出去后,她有些掩不住惊喜地说:“六姑娘,这里简直跟您出嫁前的布置是一般模样,就连您绣了一半,放在笸箩里绢帕也好好地放在那呢。可见,老爷和夫人还是疼爱六姑娘您的……”

  玉珠立在屋内,也细细打量着四周的帷幔摆设,这间屋子是她住过八年的。按理说应该闭着眼都能记忆起这里的桌椅布局。可是现在再站在这里,却有些恍如隔世,剩下的也不过是记忆里仓促出嫁时满眼的红色而已……

  而今出嫁时红烛朱幔皆已经撤下,又恢复了昔日模样,留着这屋子的人,也算用心得很。

  珏儿也恍惚想起了当时的伤感,正想宽慰六姑娘几句,却见她已经早就已经恢复了惯常的泰然,也不急着洗漱,反而转身打开了屏风后的拢箱,翻找了好一会后,终于翻检出了一个压在衣物下的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包裹着的是一整套的雕琢玉石的器具,只是那工具都老旧得很,一看就是新物。

  翻检到了这包袱,玉珠的脸上倒是浮现了几许真心的笑意:“总算找到了。”

  就在这时门外便传来脚步声,高扬的女声在门外响起:“六妹,你可回来了?”

  说话间,一个俏生生的姑娘招呼也不打地直闯进了屋内。

  来者正是萧府的五姑娘萧珍儿。算起来,她与玉珠乃是同岁,芳龄十六。只是生日比玉珠大了二月而已,至今尚未出阁。这位萧家正宗的小姐与萧玉珠一向亲近。

  当萧珍儿满脸堆笑地入了屋内,看清了眼前的久违的六妹时,着实愣住了。

  想当初玉珠初入府中时,不过是个六岁的小娃娃,穿衣做派与西北大院里那些个流淌的鼻涕的娃娃们大相径庭。萧珍儿到现在都记得,那个被祖父抱下马车的小姑娘身着一身高高束腰的黛粉色纱裙,外罩着一件宽袖的小衫,长长的头发并没有抓成发髻,而是柔顺地垂到腰间,手腕上套的也不是小女孩寻常看到的银镯,乃是一串雕刻有花生的玉手链,套在那白嫩纤细的手腕上,愈发了润泽通透。

  这哪里是孤女,分明是王母身旁的小仙女下凡了嘛!

  不光是她这个还没有什么见识的孩子,满院子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被这个骤然降临在萧府的精雕细琢的女娃所吸引。

  这种种震撼细处,就算时隔多年,萧珍儿仍然记得清楚,以至于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她总是不自觉地在穿衣打扮上都是处处模仿着这个六妹。

  而这六妹也懂事,她入府时穿的那件样式别致的纱裙,还有那串花生手链在她入府不久后,便被她主动地送给了萧珍儿,小孩子的情谊原本就比成人来得容易,这等善解人意的孩子怎么能不让人心生喜爱之情呢?

  从那时起,萧珍儿真心实意地接纳了玉珠作为自己的妹妹。

  可是少女的天性里又总少不得天然而微妙的攀比。

  虽然她对于六妹被夫家休离的遭遇满是同情,可听闻下面的丫鬟说六姑娘一身寒酸的素黑,只坐了辆驴车从后门回府时,心内在微微唏嘘的同时,又有了些微的优越之感。

  作者有话要说:  喵~~更新尽量早早的,请亲们撒个小花哦

☆、第 3 章

  西北姑娘嫁人都是赶早不赶晚,她身为萧府的五姑娘,却因为一直对夫家挑挑拣拣,年及十六还未曾许下婆家。如今眼看着年岁渐大,入夜时也有辗转难以成眠,可是如今与六妹相比看来,自己这般严苛挑拣也自有益处,总好过六妹如今的尴尬处境。

  怀着这般微妙心思,她便赶在用饭前,前来见一见如今狼狈的六妹。当然,她并非全然抱着看笑话的心思,在赶来前还特意拣选了几件自己新做的衣服准备赠给六妹。

  可是入了屋内时,那映入眼帘的丽影,却让她骤然轮回到了六岁那一年惊鸿一瞥的光景。

  只见那本该被不堪姻缘磨砺的容貌,丝毫未减半分绰约,没着半点粉黛,却青春逼人,褪尽了十四岁时的青涩,展露出几分说不出的曼妙。

  除掉了黑色外氅后,她只穿了一件掺了麻的棉布素白窄裙。看那样式也是市面上没有的,约莫着是她自己手工裁剪的,可看似简单的窄裙明显带有前朝的不羁古意,裁剪得甚是简单,却将纤细的身形衬托出几分前朝士族的洒脱俊逸。

  而那乌黑的长发被一只蝉形玉簪挽起,那簪子也不是如今流行的繁复花纹精雕式样,跟她通身的素雅一般,造型简单却又流畅而别致。

  对应着六妹的一身超然脱俗的素雅,萧府的五小姐只觉得自己这一身特意换上海棠迎春的彩绸霓裳,竟有种说不出的艳俗来。

  玉珠倒不知自己五姐内心流转的种种,她早已习惯了萧珍儿的不请自来,当下微微启唇,一边将落在颊边的碎发轻轻拢在耳后,一边说道:“五姐,好久不见。”

  这般相形见拙后,萧珍儿倒懒散了攀比的心思,回过神来后,便只拉着玉珠的手轻轻地摇了摇:“可真是心狠,一去两年,竟然从来都不会来看看爹娘和我。”

  萧珍儿从小就是个略缺些心肺的,说这话时,是真心实意地忘了当初是娘亲强逼着六妹嫁人是那一节往事了。

  玉珠并没有说什么,只轻轻道:“原是我的错,早就应该回来看看的。”

  说话的功夫,前厅已经派人来唤人送饭了。

  玉珠只是简单地洗漱了一下脸,并没有换衣服,拢好了头发后,便走出了闺房。

  而萧珍儿也有些不好叫玉珠换上自己那配色艳俗的衣服,便携了玉珠一同前往饭厅。

  萧家虽然是经商的人家,可毕竟从事的乃是玉雕这类文雅的营生。是以屋内的的摆设也较于那些商贾之家典雅很多,一派富贵人家的祥和之气。

  此时楠木饭桌上已经布好了酒菜,除了老祖宗外,一家子人基本已经到齐了,不过萧家的二姑娘如今在宫中服侍皇上,而萧家的老三萧云又在外求学,所以留在家里的除了大少爷和五姑娘外,只有还未成婚的四少爷萧雨。

  玉珠朝着坐在饭桌主位上的萧老爷和王夫人施礼。王夫人的表情寡淡,可是萧老爷倒是有些百感交集,温和地说道:“孩子快起来吧,回来了就好,坐着说话。”

  玉珠低声谢过了父亲,这才抬眼打量到在饭桌旁坐着一位脸儿生的女子,不过看她开过的脸上又新长出的些许的绒毛,立刻醒悟到这应该是大哥新娶的妇人陈氏。

  果然还未及坐稳,就听到了王夫人冷冷说道:“这位是你的大嫂,还不过去给她施礼问好!”

  玉珠复又起身向陈氏问安。那陈氏不知为何,先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丈夫萧山骤然阴沉的俊颜,只是丈夫并未看她,而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六妹……她连忙扶起玉珠,柔声细语道:“六妹不必拘礼,只管拿我当是家姐便好。”

  王夫人却听得甚是不满意,冷声道:“长嫂就是长嫂,岂可乱了辈分?”

  语调略显生硬,这话顿时让饭桌上的场面骤然变冷。萧山一双浓眉微微蹙起,冷声道:“娘亲你头痛病症不是有些发沉吗?当少说些话,免得费了心神入夜又受罪!”

  这话便是当着众人提点自己的母亲,谨言一些。可母子俩积年的龃龉俨然已经冒了头的脓包,经不起半点触碰。

  萧山这几年在家中愈加有家长的架势,若是别的事情,王夫人是不大愿意招惹儿子不高兴的,但事关这王家的弃妇,王夫人是一百个中气不顺畅。当下竟没有收嘴的架势,径直说道:“怎么?我是哪一句说错了?她若是牢记辈分长幼,进退得宜,何至于在王家勾搭了我大哥的儿子,闹出了嫂子与族弟被捉奸在床的丑事!”

  这话一出,众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尤其是萧珍儿和老四萧雨,是头一遭听闻六妹被夫家休离的细节真相,登时惊疑不定地望向立在厅堂中的玉珠。

  萧山再也按捺不住,正要冲母亲说话,可是萧老爷先将端着的茶杯重重地放在了桌面上,猛喝一声:“够了!当着儿女的面胡乱说嘴,也不怕全失了为人母的德行!”

  王夫人被儿子丈夫这般贬损,心内的委屈如新掘的水井般,尽是喷薄而出,继续怒目瞪向了玉珠竟是不肯歇嘴儿的架势。

  厅堂里还没有开饭便乱作了一团。可是事主却一直沉静如水地立在那,当不堪的丑事被养母揭露时,如画的眉眼竟然连动都未动半下,只是眼神略微有些涣散,不知在神游着何事。

  直到厅堂里声音愈加的杂乱,才微微一福道:“是袁玉珠的不是,不该给府上增添烦乱,便不再多作叨扰,告辞了。”

  说完,转身便想离开。就在这当口,老祖宗不知何时已经立在了厅门口,陈年的积威只需重重跺一下手里的桃杖,便让乱成一团的厅堂安静了下来。

  老妇人在婆子的搀扶下缓步入了厅堂。一双隐藏在褶皱里的眼,不怒自威等瞪向自己的儿媳——王夫人。

  王夫人在丈夫前的泼辣登时减了大半,连忙起身前去搀扶婆婆:“娘,快请坐下,就等你前来开席了。”

  老夫人和缓地看了准备告辞的玉珠一眼,温言说道:“孩子,请你的是我,岂有我没到,你却先走的道理?”

  说完竟是甩开了王夫人,亲自挽着玉珠的手,拉着她一同回到了饭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