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这时只按着小腹,微微地哼了两声。尧暮野顾不得再生气,走过去,皱着眉道:“怎么了?”

  玉珠说道:“你刚才太过大声,震得我心脉不畅,腹部有些不舒服。”尧暮野一听立刻收了声音,抱着她低声问要不要找郎中。如今自己也是算准了怀揣着免死金牌,是以适时打断了尧暮野的怒气。只让他抱着自己静躺了半刻后,这才慢声细语地劝他这个二哥可怜可怜那离了母亲的妹妹,一时间倒是将尧暮野的怒气压住了,至少不会贸然地找姝亭问罪。

  尧暮野最终决定明日一早便修书给尉迟老将军,让他那个哑巴闷棍弟弟早早滚到漠北收拾这烂摊子。

  此时,在京城皇宫中,皇上已经阅览了尧暮野呈上的私密奏折。

  自以为养气功夫已经修得炉火纯青的皇上,反复看了三遍那气焰嚣张的奏折后,气得将龙案上的砚台摔在了地上。

  虽然他有限制尧暮野权势的意图,可是这尧家二郎竟是这般无情无义,恬不知耻,竟然在京城风平浪静,毫无征兆之时携着妻子妹妹出逃,还把自己的爱妃带走,真是大逆不道之至,居然还有脸让自己给他封王。

  那一刻,向来儒雅的皇上破口大骂,只想立刻下旨先抄了尧家,再发兵将那乱臣贼子押解回来。可就在这时,他的眼睛瞟向了一旁桌案上放着的托盘,上面放着他还未吃的晚膳,只是一碗香葱肉粥,与之搭配的却不是他这几日一直在吃的拌萝卜干,而是一碟子虾皮拌豆腐。

  皇上冷凝着目光,唤来屋外侍候的太监,问道:“为何今日晚膳不是萝卜干?”

  太监小心翼翼地回道:“禀皇上,淑慧夫人晾晒的萝卜干昨日便已经吃完了。”

  皇帝的目光微微收紧,望着那托盘的眼神仿若两把冷剑狠狠地直射了过去,静默了好一会才说道:“出去吧!”

  待第二日早朝,皇上端坐在金銮大殿的龙椅之上,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和。大臣们也早听闻太尉大人居然闷声不响地去了北域的事情。久在仕途宦海中浸染的老油条们俱是有眼力见的,鸡毛蒜皮的事情自然不敢禀报,重大的事情此时却也不宜烦劳圣上,是以早朝甚是轻松。

  最后,圣上颁下一道圣旨,封尧暮野为漠北王。同时,擢升尧氏一族尧正堂为户部右侍郎,以示皇家对尧氏一族的恩宠。

  这些时日,尧正堂过得甚是惬意,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自从叔父尧太师辞世,尧夫人那一支执掌尧家后,他便从尧家的嫡家大少沦落到旁支小户,以往府门前排着长队拜见他的盛况再也不在,每月嫡家发下来的例钱更是少得可怜。

  自己当时只知游玩嬉乐,不喜做事,只让叔父给了个小吏,每月的俸禄甚少,只能计算着度日,再无昔日大少的阔绰。每次醉酒之后,想到昔日盛景和现下的困窘,他都要将尧暮野骂上半日。

  可现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几日前,白家大少突然派人请他详谈。

  作者有话要说:  狂仔现在好像得了请强迫症,不更更新不舒服…………回家都快9点了,居然小宇宙爆发…………累屁了,去睡觉了

☆、第170章

  在白府里, 白少对他甚是和蔼, 说尧白乃是世交。想当年父辈尚在时,相交甚笃。可是到了平辈这一代, 却略有疏远。以往对自己照顾不周, 甚是过意不去, 这次皇上填补户部空缺, 他特意将尧正堂的名字添了进去。尧正堂听了简直是喜从天降, 当场差一点失了身份,要给白少跪下叩谢, 被白少一把拉了起来,直言以后有事尽可寻他。

  果然不久, 朝堂颁布旨意,他从一小吏被超擢为户部侍郎,一跃从不入流的官员成为朝堂重臣。

  尧正堂知道尧家的风向变了!尧暮野出走北方的事情, 在京城宦海可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后来被皇帝以封王的形式轻描淡写地压制了下来, 但是尧家二郎失宠,以至于出走北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这对于尧正堂来说简直是咸鱼翻身的契机,尧暮野好好的太尉不当,突然跑到漠北那等穷苦之地,京城中只留下尧夫人和她长子坐镇尧家。他立刻信心百倍,对付尧暮野也许要费些手脚,可是对付一个老婆子和一个快要成仙的散人,岂非手到擒来?

  可是那尧夫人从二子出走北方那一天起,坚闭门不出,谢绝了所有访客。就连太后召见她入宫,也被尧夫人以身染重病为由而婉言谢绝了。

  外界皆传,这尧家老夫人是要与大儿子一起升仙登顶了。

  不过白水流顺利拉拢安抚了尧正堂,可是他要挠头的事情却尽是在宫内。

  白妃早产,生下是位公主,不过生产完毕后,白妃身下一直不见干净,乃恶露征兆。皇帝甚是心痛,酌晋封白妃为圣德贵妃。

  这白妃染病实属意外,白家人自然不敢怨得皇上,可是尧暮野捅破了这么大的天,圣上怎么可以轻描淡写地封王就此了结了呢?

  所以当皇帝宣布尧暮野封王后,白水流在下朝时,便候在了御书房外。

  当他得圣上召见,入了御书房后。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皇上敲了敲龙案上摊开的地图道:“北域各部皆是尧暮野亲随,集结兵力不容小觑,而且尧暮野当年在北方开荒屯田,有许多兵卒因为分得了田地,再没有回到家乡,北地的人口增加了许多,加之北地平息了战乱,许多城镇与北地通商,骤见繁华景象。就算北地切断了与中土的联系,也可以自给自足……朕还是太过心慈,晚了一步……”

  白水流当然知道皇上说“晚了一步”是何意思,原本以为尧暮野必定在京城作困兽斗,那么他们先前的布局,自然能将尧暮野死死扣在网中。

  可是尚未发力。便被尧暮野窥得了先机,而且毅然决然地出走漠北,这等魄力,叫白水流心恼的同时,也不得不心生继续佩服。

  可是若定尧暮野叛国之罪,他并没有带走母族亲人,只是带着妻子妹妹前去“养病”。皇帝若打开杀戒,必定叫世家惊醒,撼动了魏朝的根本。而且此时逼迫已经手握北域重兵的尧暮野造反,必定是两败俱伤的结果……皇帝现在是被姓尧的反将一军,骑虎难下啊!

  “尧卿左右是要在漠北懒定了,这名号给与不给,他都是北域的霸王,朕何不顺水推舟,稳住他再作打算……现在东海水寇祸患没有平定,北地暂时不能起乱。”

  白水流心知皇上之言在理。

  他与尧暮野,还有皇帝可谓年少相知。不过三人的关系,到底是他与皇帝亲近一些。尧暮野的锋芒太盛,从年少时便是如此,就算是结交出游时,事事也是以尧家二郎为主导。可惜三人中毕竟是有一条真龙,尧暮野如此,便是在少年天子的心中打了个结儿。

  当然在他的心中也是留下了结儿。是以在某些方面,白水流是与皇上更为亲近些。不过现在,尧暮野这个昔日的领军人物显然渐行渐远,竟然抛却了一切,摆明罢玩,让他们苦心设计的一切尽付东流水,奔赴北地,一时间,心内的恼恨与怅惘竟然是交织在了一处,竟一种难以言明的酸涩愤恨!

  可是眼下是时局,皇帝考量的甚有道理,想必那尧暮野也是料定了这一点,才敢如此出走。现在只能先稳住北方,待平定了海域水贼之患后,再腾手处置尧暮野的北患了!

  白水流退出书房时,沉闷地呼了一口气,可是还没有走出几步,便看见有太监急冲冲地走来,白侯认出了他乃是白妃宫里的太监,当下缓了脚步。

  那太监看到白侯,连忙施礼。

  白侯问起他白妃的情形,那太监如实回答:“白妃娘娘身子渐沉,总是不好,这几日总是要找皇帝陪伴,这不,现在也是派小的去请皇帝来宫中抱抱小公主……”

  白水流眉头紧皱。

  一则是担忧白妃的病情,不知为何,并不是投胎生产的白妃,这次却这般凶险。

  二则是觉得姐姐太不懂事!皇帝被朝政烦忧的时候,她却丝毫也不收敛,还是这般死缠着皇帝,难道她觉得那张现在病得蜡黄的脸能得荣宠不成?

  她毕竟是生过儿子的,这一胎是男是女都不重要,如何让白妃生的二皇子成为王储才是要紧的……

  想到这,白水流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步履匆匆出了皇宫。

  相比较京城里的钩心算计,北地的生活一下变得悠哉而缓慢。

  玉珠当初来到北地后,心内对京城的生意已经是不抱甚多期望了。

  所幸的是,她当初在战乱时收的诸多店铺,如今价钱已经翻了足足几倍了。

  新近有许多北地各部,还有波斯商人沿着陆路来到北地做生意。北地不比南方,天气寒冷的时候了,露天做生意根本就支不起摊子,是以随着深秋临近,店铺的价钱也是水涨船高。

  玉珠盘算了一下,卖掉了几间店铺,手头的现银一下子丰腴了起来。

  而且现在她的钱银不必在经过尧府的管账先生盘点走账,这些银子都是一分不少地落在了玉珠自己的妆匣子里。至于与银票都把妆匣子撑满了,玉珠还得另选了小箱子来装银票。

  满满一箱,都是实打实的底气,这种感觉,倒真是有种说不出来的畅意。以至于玉珠的心情都好了很多,闲暇时也给了尧暮野几点真心的笑意。

  不过这笑,叫尧暮野心里倒是越发地没了底儿。他也知自己的新妇最近发了几笔横财,就这么闷声不响地往自己的小匣子里锁。

  妇人藏私,原不该是大丈夫过问的事情。哪家贵妇的妆匣子里不藏着些私银,待得茶宴应酬时,手头也盈余松泛些。

  可是这妇人的妆匣子也太大了些吧?有次自己入房时,她正清点银票,一看自己近来,竟然闷声不响地便将盒子盖拢,一副不叫自己看的模样。

  尧暮野觉得自己当初在京城里没立起来的规矩,到了北地更是立不起来了。再联想到婚前这女子一声不吭,便可潇洒出府的样子,尧暮野竟然觉得没由来的心慌。

  可是现在又不能跟这妇人硬来,大声质问她藏私这么多是要干嘛?便是要怀柔曲折地套一套口风。

  而这套口风的,非尧姝亭莫属!

  当知悉了妹妹的隐情后,尧暮野是隔了三日才将这顽劣的妹妹叫到眼前的,一点点盘问她跟尉迟德贤是如何勾搭成奸的。

  可惜他的这个妹妹就如玉珠所言,是个敢干不敢说的。多问两句就哭哭唧唧,只小声说了他跟尉迟小将军是两情相悦的,可是不知为何,她看妹妹说的时候似乎还有些心慌。

  但是尧暮野也看出妹妹应该不是被尉迟德贤那厮强迫了的。既然撬不开她的嘴,从那闷棍小子的嘴里审问也是一样的,尧暮野干脆地跟尧姝亭说,现在在北地,仆役不如京中那般前呼后拥,她嫂嫂体弱,平日里她也要跟紧了嫂嫂,家嫂做了什么都要说与他听云云。

  尧姝亭不知兄嫂相处的套路,可是自己眼前的一道大难关也算是安然度过了,当下松缓了一口气,痛快答应成了兄长密探。

  再想到很快就可以见到尉迟小将军,心内竟是涌起了几许快活。只张罗着叫婢女买衣服缝制些秋衣,免得小将军来了,倒没有得体的衣衫相见。

  最近嫂嫂手头活络,也给了她不少零花。相比于以前在尧府时受了母亲的严加管教不得自由,尧姝亭如今也觉得这北地穷乡的左右逢源的生活也别有一番妙处。

  不过尧暮野虽然不用再日日早朝,每日却也忙得披星戴月,草出晚归,毕竟想要在北地扎根,许多的地方政要事宜也要事无巨细,逐个处理。

  甚至当地佃农们争抢公田,越界引水的事情,都要他最后拍板敲掉细细的条规。这种军政向地方政务的转变,也是够尧暮野忙上一阵子的。

  这日难得空闲了下来,他便决定带玉珠和妹妹散一散心,在附近风景甚美的清溪河畔野炊。

  可惜原本闲适的心情,到了溪旁时,却骤然打破。

  他倒是忘了,妻子那个比他强上百倍的王公子,也是北地之人。

  看来,这段时日,前夫吃得他从宫里弄来的御药,将养得甚是不错,竟然拖着病体,也眼巴巴地来野炊了。

  作者有话要说:  周一武功尽废 需要泡温泉恢复功力啊~~

☆、第171章

  此地以红枫闻名。再过几日下了秋雨, 红叶凋零, 便失了红霞满山的韵味。

  所以这几日,溪畔经常游客前来。寻一处平坦之地, 再支起小炉炙烤带来的食物, 品酌这当地特有的烈酒, 当真是美事一桩。

  是以王家这几日来了京中的贵客, 想要游一游北地的风情, 于是王昆与伯父一起便陪同着京城里来的主管御贡的内监官来此游山玩水。当太尉携着玉珠和妹妹到了此地时,一早便有地方官向他禀告了有京城特使前来的事情。

  尧暮野觉得难得的一日悠闲, 实在是不想浪费在病瘟生的身上。可是,那地方官说到王家金铺的王昆公子时, 身后的玉珠是听得真真切切的。

  他若是露怯,就此打道回府,未免显得不够大度, 便只能强按着心内的愤怒, 瞪着不早些禀报的地方官员, 冷声道:“寻一处僻静,风景优美的所在,供府中女眷歇脚。”那地方官员早已准备好了地方,连忙引着漠北王及一干女眷前去。

  可是到了地方,漠北王觉得今日回去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将这当地县令的官职一撸到底。县令选的这处地方地势颇高,到是能将溪流红叶一览无遗,倒是个欣赏风景的好去处,但是也将王家的宿营地尽收眼底。

  好巧不巧,那位王前夫偏在他们到达之时抬头回望,恰好与他身旁的玉珠四目相对。

  虽然这小妇极力向她他保证她与王郎乃是类兄似妹的情谊。可是就在这四目相对之时,他在一旁看得甚是真切:那前夫兄长的眼里带着一抹惊喜与悸动,竟似看到了久别重逢的爱人一般;而他身旁的这位当“妹妹”的,竟是眉头微微蹙起,似出嫁的姑娘受了委屈,得见亲人时悲切横生的模样。

  若是在京城里,尧暮野定然是勃然大怒,这等目光缠绵是当他死人不成?可现在,他让怀孕的珠珠与自己受了颠沛之苦,原本就是心内对她有愧,她若是心内觉得委屈,原本也是理所当然。

  尧暮野一时英雄气短,这捻醋便要捻得不露痕迹,免得显出自己的色厉内荏。

  于是当下面色如深潭古井一般,纹丝不动地说:“既然王公子也在,便请他们上来一叙吧。”

  玉珠听了尧暮野的话,却犹豫道:“还是不要了吧,毕竟王府里陪着的是京城的来使,还是能不见就不见吧。”

  尧暮野半垂着眼眸道:“只要问心无愧,有什么人是不能见的?都请上来吧!”

  漠北王一声令下,山坡下的一群人尽数请了上来。

  玉珠回身抱歉地望了小姑子尧姝亭一眼,那个意思是:嫂嫂已经尽力了,奈何你二哥要作死,还望小姑子且保重!”

  原来方才玉珠一眼望过去时,便已经发现,除了王郎还有几位京城来使外,那白家七郎竟然也在其中,正直钩钩地望向她身旁的小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