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静婉也过来了,“是啊,大哥,二哥,你们俩还是看书去吧,顺道带着文昌和文宣,省得他们俩又去捉弄那几只小鹅了。”静婉把自己的衣服袖子挽上来,就和静涵一起刷天麻。

文翰一听那两个皮小子又去捉弄小鹅了,就赶紧的去找他们。果然,在一边用树棵子夹起来的鹅圈里,两个男孩正在撵小鹅呢。这时候,小鹅已经长得比原来要大好多,身上正要长大毛,所以看起来丑丑的。被文宣和文昌撵的哦哦叫,声音也开始向成年大鹅那种转变了。

“文宣,文昌,你们俩这是闲着难受了吧?净淘气,赶紧的进屋去念书,再不来小心挨揍。”文翰出言恐吓。

文宣和文昌一见是大哥来了,赶紧从鹅圈里出来,一个劲嘿嘿的笑着。“大哥,我们就是看着鹅子太丑了。”文宣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文翰瞪了他一眼,“等它长大了就会好看的,正在长大毛的时候,可不是难看怎么的?你们俩消停点,要是让我再看见,小心挨揍。”

两个小家伙赶紧点头,他们对于大哥,还是比较信服的,赶紧的跟着文翰一起,进屋念书去了。不多时,屋里就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既然分了参土,志新和志明当然是抓紧时间去刨土了。第二天一早,两个人就扛着镐头去自家的参地了。静涵看见父亲和三叔扛着的,竟然就是家里种地用的镐头,一时间这个无语啊。用这种镐头,刨土好累的,而且还慢。正好文翰要去镇上,静涵就拉着文翰,让他等会儿,“大哥,你等一下,我画个东西,你去镇上的铁匠铺子,打把镐头回来。咱爹他们用的镐头太费力。”说着,静涵就找出了纸和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参地用的专门刨参土的镐头。这种镐头比种地用的要宽两倍,但是不用担心太沉,因为除了前端三寸之外,都是采用镂空的方式,这样,整个镐头的分量并不算太重,但是刨土的时候却很快当,毕竟是宽多了嘛。

文翰仔细的看着这张图,觉得这要是能打出来,绝对会比现在用的镐头好用的多。“静涵,你怎么想到这么个法子啊?”

“大哥,我就是瞎琢磨,这个不知道成不成。你先让铁匠打一把,咱们回来试试。我想应该能行的。”静涵也不敢说这是自己前世见到的啊,只是含混的说是自己琢磨出来的。

“行,那我去试试,估计能行。”文翰拿着图纸走了。

第58章新镐头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两天之后,文翰从镇上拿回来了镐头。这镐头是要安个镐把的,文翰就找父亲,让他弄个镐把安上。

志新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知道这是镐头,“文翰,你这是弄的什么东西啊?这么宽的镐头,能干啥啊?”

文翰也有些心里没底,轻声的说,“爹爹,这个是用来刨参土的。你安上个把儿,然后去试试好不好用,这样能比原来的那种快很多。”

志新仔细的端详着新镐头,觉得或许能行。“成,那我这就找木头。看这个样子,倒像是能出活的。就是不知道这么宽,会不会太沉啊?”志新一边嘟囔着,一边去找了一根镐把,比量了一下,用家里的刨子略微修整了一下,就把镐头安上了。庄户人家里,都会预备一些各种家什的把儿,所以倒也不用现去砍木头。

志新扛着镐头,往自己家的参地走去,文翰跟在后头,爷俩来到了参地里。志新抡起镐头,开始刨土。这刨参土,一般是要把地上的土连同上面的草和树根一起,刨成一尺半到二尺见方的土块,厚度也至少要八寸往上。把土块翻过来,里面的土朝上,让太阳晒着。等晒的差不多了,就要用三齿子打搂开,把草和树根什么的,都挑出来。

这新镐头比旧的宽,一尺半以前要刨四五下,现在两下就搞定,这样就能快了不少。而且这镐头拿起来倒是也沉不了多少,基本上和以前差不多。志新越干越顺手,没多会儿,就刨出来一大片了。“哎呀,这东西还真好用呢,文翰,有你的啊,能想出来这么好的主意。”志新夸赞道。

“爹,这不是我想出来的,是静涵。我也不知道她怎么能想出来这个主意,刚开始我还担心呢,这镐头可是花了我一两银子,要是不好用,钱就白花了。”文翰现在想起来还心疼呢。这镐头比一般的要贵两倍,人家铁匠说了,这东西不好弄,得多花手工钱才行。

志新听了儿子的话,眉头皱了一下,疑惑的说道,“静涵?她想出来的?这个鬼丫头,她也不会刨土,咋就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来呢?你也没问问她?”志新感觉有些奇怪。

文翰笑了笑,“爹爹,这有啥奇怪的?小妹本来就聪明,你没看她跟我们一起念书,比文成学的都快。再者,小妹爱动脑子,对于这些农活儿,特别感兴趣。我估计是她看到你们用原来的那种镐头太费劲了,所以才琢磨出来的。”文翰一边说,心里对妹妹倒是佩服的很。静涵对于参地里的活儿,好像比自己懂得都多。

志新点点头,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眉头也就松开了。“文翰,你明天去镇上,再打一把这样的镐头回来,我和你三叔俩人一人一把,这样还能干的快些。这镐头置办下了,年年都能用,一两银子不算贵。再说早点刨出来,还能干点别的,也就挣出来了。”志新觉得挺划算的。“行了,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干会儿,有了这镐头,比以前可是快多了。”志新摆摆手,让文翰回房子那边。

文翰看看也没啥自己能干的,冲着父亲点点头,然后就出去找静涵和文成他们了。

这边还有几个在那刨土的村里人,干了一阵儿,难免要直直腰,正好看见了志新手里拿着的那把镐头。“许大哥,你这是用的什么啊?咋比咱们用的镐头宽呢?看着倒是挺好用的,哎呀,来让我试试。”一旁的人就走过来,接过志新手里的镐头,试着刨了几下。“哎呀,太好用了,比咱们原来的可是快当多了。大哥么你这是从哪弄的?帮我也弄一把来吧。”这人是村子北头的一户姓钱的,为人也挺实成,跟许家算不上太好,也还不错。

志新看着这镐头,“这是我家大小子特意在铁匠那里打的,专门就是为了来刨土用,你看这样是不是快多了?”志新没说是静涵的主意,他也没多想,就是觉得不应该让人知道是女儿的法子。

“那你让文翰也帮我捎一把回来得了,多少钱,我给他。”钱大勇看着这镐头,喜欢的很。干活的人都是这样,遇到了一样顺手的工具,都会非常喜欢的。“估计这东西便宜不了,大哥,我今天没带银子,明天早晨我早点来,把银子给你带来,别忘了让文翰给我捎一把。”

村子里很多人都在参地里刨土,刚才大勇的声音不小,所以有很多人都听到了,纷纷过来,每个人都拿着这新镐头试试,觉得很不错。“许大哥,也给我家捎一把,这东西,能用一辈子,就是贵点也值。”一时间,好多人全都说要这样的镐头。

“我看这样,咱们谁家想要这镐头的,不如等会儿一起去铁匠那里。大家伙儿一块去,要的又多,估计价钱还能低一些,这样也能省点钱。就是不知道人家铁匠能不能忙的开,正好问问。”志新听了,赶紧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事,最好还是让他们自己和铁匠商量好了,省得贵了还是便宜的,都是一个村子的,到时候再闹得不痛快。

“许大哥,你可真是小心。行,就按你说的,今天下午咱们早点收工,都去铁匠那里。”这边的二林说着。

大家也觉得志新这样说是对的,全都同意,然后就各自干活去了。到了下午收工,大家一起去镇上自是不提。从那以后,村子里的人刨土,都用了这种新的镐头,刨土可就快多了。一般二十丈的参土,以前要七八天能刨完,如今正好省一半的时间,这可就挺厉害了。大家都对文翰能够想出这么个好主意而赞不绝口,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主意会是一个小丫头想出来的。对于这点,许家人也没多说什么,静涵毕竟是个女孩,少出点风头也好。

静涵自然是没工夫去关注这些的,她还忙着弄天麻呢。这天麻已经开花了,就表示底下的块茎开始变空,没有太大的价值了。所以大家也就不再进林子找天麻,只是把家里的这些天麻全都拿出来再晒一遍,省得有的没干透,到时候容易坏掉。静涵看着叉子上晾着的这些天麻,估计全都晒干了,也能有四十来斤,大概能卖三两多银子了。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少了,毕竟只是几个孩子而已。静涵心中暗暗感叹,这要是在村子里,无论如何也是没机会挖到天麻的,也只能在家摘点甸枣子啥的而已。想来决定来山上,虽然是无奈之举,可这一步走得倒是很正确,

如今文翰每天往镇上送鱼和蝲蛄,一个月就能有十五两的收入,虽说有半数都买了家里用的东西,可是毕竟还能攒下一些的。另外他们挖药材,多少也能卖点钱,还有参场子周围的陷阱里,时不时的还能捡到猎物,算起来也能有些进项的。如今看起来,这山上除了去镇上不方便,林子里经常有猛兽之外,别的都还不错。

静涵一边想着事情,手里倒也没停下,挨个的捏着昨天挖回来的那些天麻。这天麻煮熟了晒的时候,要经常的用针扎一下,再用手挤捏使里面的气放出来,才能干透。静涵现在就是在干这个活儿。

“姐,天麻不挖了,接下来咱们干点啥啊?”文宣在一旁问道。在山上的这段日子,孩子们过得都很开心,每天往家里划拉东西,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静涵看看自家的弟弟,文宣本来就白,又胖一些,所以看上去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静涵放下手里的天麻,拍拍弟弟的肩膀。“急啥?山上有的是好东西,天麻过了,还有蘑菇呢。也不知道这附近的林子里会不会有松蘑,倒是松蘑该出了。这林子里啊,有好多种的蘑菇呢,到时候,你会忙不过来的。”忍不住,在文宣白嫩的脸上捏了一下,当了一回无良的坏姐姐。

文宣捂着脸颊,忍不住跳了起来,“姐,不许捏我脸。”说着就赶紧跑了。留下静涵在那哈哈大笑。

静涵是真心喜欢现在的生活的,虽然离村子远了些,可是这种宁静,是前世怎么也求不来的。要是能够一直都这样,也挺不错的。虽然知道这不可能,静涵还是忍不住憧憬着。

“静涵,进屋吃饭了,那些天麻晒着就行,不用一直在那看着。这天太热了,当心晒的头晕。”薛氏在屋门口那喊着。

“哎,娘,我这就来,你们先吃吧。”静涵答应一声,放下手里的天麻,小跑着进屋了。

“快点,丫头,今天中午有肉呢,赶紧多吃点。这阵子都瘦了,来,赶紧吃点。”陈氏看见静涵坐下了,就赶紧的往静涵碗里夹了几片肉,笑眯眯的看着小孙女。整日的风吹日晒,小女娃原本白皙的小脸变成了浅蜜色,配上红通通的脸蛋,倒是显得更健康了。一双乌黑的大眼,灵动非常,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安分的主儿。

第59章参籽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参地里的活,真的是无休无止,干完这样还有那样。如果再加上地里的庄稼,农民真的是闲不下来。在这个没有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年代里,要想有一个好的产量,靠的就是一个勤快。许家还算好的,参地和庄稼都在眼前,家里人都能去干活,即便是静涵她们这些小的,也可以去帮忙薅草什么的。

参地的马道和池帮子上,也是要经常除草的,要不然草太高,会影响棒槌的光照和温度。在刨完了参土之后,志新就开始领着人开始除草,先是池面子上的,然后池帮子,马道。许家总共有参地六十丈,这些全都干完,也用了五六天。等参地的草全都薅过了,薛氏就领着孩子们去庄稼地里除草,而志新和志明则是给人参施肥。

人参这种东西很奇怪,一般的粪肥是不能用的,要不然会直接烂掉。而能用来施肥的,就是豆饼水。把豆饼上锅蒸一下,然后用刀一点点的片下来。之后再用水泡上,在大缸里发酵一段时间,等到发酵的差不多了,弄到参地里施肥。

这人参施肥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每一年的都要施肥,在人参六年的生长期内,只有第五年是需要施肥的。早了肥效不够,晚了起不到作用,所以才会选在第五年,也就是俗语叫做打冻的这一年夏天施肥。

施肥的时候,用手或者是专门的一个小挠子,把两厘棒槌中间扒出个小沟来。然后把豆饼水浇到小沟里面,上面再盖上土就可以了。有的人家会在栽棒槌的时候,先撒上一层豆饼粉,然后盖点土再栽棒槌。这样虽然不用追肥,可是也有一个弊病,就是爱遭虫子。尤其是地蝲蛄,也就是学名叫蝼蛄的这种害虫,这东西会把棒槌的茎直接咬断,危害比较严重。这个时代没有杀虫剂,所以渐渐地就没有人用这种撒豆饼粉的方法了。

给人参施肥这个活是很费事的,一天也干不了多少。志新和志明两个,一个在前面扒沟,另一个在后面浇肥,还要从房子那边往这头挑豆饼水,所以干的更慢。打冻的一共有十五丈,两个人干了三天还多,才算是干完了。

村子里的人也有来给棒槌施肥的,他们就更费劲了,从家里拉过来大桶的豆饼水,然后再想办法弄到自己家的参地里去,这样就更慢了。有的人看见志新家早就干完这些活,就羡慕道。“许大哥,你家这样可不错啊,我看着哪样活儿都能比我们快多了。以前老刘头成天的就是喝酒,他也不栽棒槌,还真就没看出来,这看参还有这么些好处呢。”

志新听了,抬起头笑笑,“是啊,离着近是挺方便的,大柱,你要是看着好,要不你来看参吧?”

“算了吧,我可不来干这个。这也是你们家人手多,又勤快,这要是换了那懒的,还不是一样。成天躺在炕上,就算是睡在池串儿上,他也干不出活儿来。”那个叫大柱的挠挠头,笑的憨憨的。

旁边另外几家的人听了,也是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大柱啊,你这话倒是说到点子上了。人啊,只要是勤快,不管到了哪一天,都能过上好日子的。那些成天就知道混吃等死的懒汉,就算给他个金山银山,他还懒得去拿呢。”

众人一阵哄笑之后,又低头各自干活去了,趁着天好,都想多干点儿,谁舍得闲聊啊?

日子就在忙碌中一天天的过去了,等着到了七月中旬,参籽又该要掐了。这个活自然是孩子们就能干的,所以也没用志新他们操心,文翰,文成还有静涵几个人就去打冻的那块参地了。

棒槌棚子底下,是一片绿油油的参叶,每一棵人参上面都会顶着一朵红艳艳的参籽。一棵人参上面能够结二三十粒参籽,每一个都是类似于心形,和黄豆粒差不多大小,略扁,外面有红红的果皮。今年许家的人参长势不错,上面的参籽也是粒粒硕大饱满,红红的果实,让人一看看就满心的欢喜。

“掐的时候注意点,有的还没红透就先留着,过两天再掐,这东西青果洗不净,也不成。”静涵叮嘱道。

“行了,小妹,我们都知道。”文成笑笑,开始动手掐参籽。

大家每个人手里都拎个篮子,跪在了池面子上面,两个人一组,正好在池串儿的两边,面对面的掐参籽。这池串儿宽一般都是五尺半,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够不到对面的,两个人正好,就不会有参籽被落下了。文翰和文宣一组,文成和文昌一组,静涵和静婉一组,这样正好,互相间隔两丈。这两丈掐完了,再往下挨着干。

静涵满心欢喜的在那掐参籽,看着筐里这红红的参籽,就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静婉,你怎么样,能干的习惯吗?”她怕静婉不习惯参地里的活。

“姐,没事,挺好的。咱们从上了山上,成天的满林子跑。你看我那样落下了?这活不累,没事。”静婉笑了一下,她比起静涵来,就要温柔些了。

静雅今年十一岁了,陈氏看她不习惯干这些农活儿,再说也大了,就让她在家里做些针线。再过两年,也该开始准备说亲,自然不好像静涵似的,成日里满哪跑。

掐参籽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只要手快就行,这时候就显出女孩子的优势了,静涵和静婉两个手快心细,干的比文翰他们要快多了。没用上一个时辰,两丈就全都掐完了。姐妹两个把掐下来的参籽送回了陈氏那里,然后再继续挨着文成他们往下干。一头午的功夫,参籽就全都掐下来了,自然是全都送回去,等着下午让志新他们搓洗出来就行了。

吃过了中午饭,大家就开始洗参籽。这洗参籽,就是把参籽外面的那层果皮给去掉。这东西自然不可能用手往下扒,而是要装到口袋里,然后用手搓洗,或是用脚在上面踩。搓洗到一定的程度,就要用水把里面的果皮和果浆冲洗掉,只剩下白白的种子。

干这个活,最好还是到江边上,用水比较方便嘛。所以志新就领着孩子们一起,去江边洗参籽了。

麻布口袋里面,装上半袋脱了梗的参籽,然后扎好口,放到一块平坦的石头上。静涵赤着脚踩在上面,一点点仔细的踩着,渐渐地,从口袋里就流出了暗红色的汁液,这些就是果浆了。这个年代了,没有什么精细的化工产业,所以这些果浆也就只能浪费掉,随水被冲走了。

等到布口袋里果浆出的越来越少,就说明里面已经差不多了。志新打开袋子,然后把参籽倒进大盆里,再仔细的漂洗。

十五丈棒槌,能够摘出来的,也就能有四十来斤鲜的参籽,分成三个袋子就差不多了。文翰和文成两人也弄了个袋子在那踩着。“小妹,我怎么觉得你比我们俩干的快呢,我们可是比你劲大啊?”文成有些不解,三个人是一起开始的,怎么静涵的就那么快呢?

“二哥,你们是劲儿大,可是这东西要用力均匀,一点点的挨着踩。像你这样东一脚,西一脚的,自然是干得慢了。”静涵微笑,她前世可是干了好多年的,虽说现在人小,可是经验毕竟在那。

文成听了静涵的话,觉得挺有道理的。这才开始注意脚下,均匀用力,果然那果浆出来的就多了不少。“哎,好真好用呢。”文成兴奋的喊道。

“文成啊,你别看这点活儿不起眼,要知道,每一件事,都有窍门在里头的。这些都得仔细琢磨才行。”志明在那边听了兄妹的对话,正好借机教育这些孩子。“文成,三叔看你对药材也挺在行的,你要不要和静涵一起,跟三叔学医啊?”

文成听了,抬头看看志明,“三叔,我可是笨的很,你只要不嫌我笨,我就跟三叔一起学。”他对念书上,并没有太大的天分,甚至还赶不上文昌和文宣。看来即便是以后能够去学堂念书,也够呛能念出个名堂来。倒不如跟三叔学医,也算有个养家糊口的本事。

“别胡说,你才不笨呢,咱们家的孩子,个个聪明,都是好苗子。只不过是在哪一方面有天分而已。”志明笑着斥责了文成两句。“以后不许再说自己笨了,跟三叔好好学,还有你小姑夫呢。等着你学个差不离,看看能不能找个药铺当学徒去,医术也是要经过实践才行的。”志明终究是放不下自己最爱的事业,虽说经历了一些事,如今不能再行医,可是骨子里的爱好,终究是难以改变。

“文成哥哥,你跟着三叔好好的学。等以后咱家有钱了,就在镇上开个医馆,到时候你和三叔两个人坐堂,那该多好啊。”静涵也觉得文成在这方面还行,就出言鼓励他。

“对,文成哥哥,你可要努力啊。”静婉和文昌他们也齐声说着。

第60章打水仗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搓好的参籽倒出来,在大盆里漂洗一下,那些不成的就会随水飘走,剩下的自然是籽粒饱满的好参籽了。志新把洗好的参籽倒进筛子里面,沥干水分。“行了,都洗好了,咱们回去。”

孩子们哪里肯回去,非要在江边玩会儿不可。志新只好嘱咐了一下,让孩子们注意些,然后就跟志明把洗好的参籽拿回去了。这东西要赶紧晒干了才行,要不然里面的种仁就会烂掉的。但是又不能太烈日头下面晒,而是要选在下午或者早晨的时候,这样不会把参籽烤死。已经未时中了,接下来正是晒参籽的好时候,所以志新他们没有耽搁,赶紧的回去找家什晒参籽。

静涵刚才踩参籽的时候就脱了鞋子,这会儿光着脚丫,在江边浅水的地方玩。大热天的,泡在水里绝对是一种享受。江里有很多的鱼,有的就在静涵的脚边转悠,静涵一动,鱼儿就跑,等一会儿,鱼儿再回来,惹的静涵直笑。

静婉和静娴看见有趣,也脱了鞋袜,下到水中,和静涵一起玩。静涵眼珠一转,弯腰捧起水来,朝妹妹扬去,一下子静婉身上就湿了。

“二姐,你太坏了,我的衣服湿了。”静婉也不甘示弱,朝着静涵泼水,静娴自然是帮着静婉的,于是姐妹俩对着静涵一阵猛泼。

文翰和文成几个一看,赶紧的过来想要拉开静涵,没想到却被泼了一身。“好啊,我是来帮你的,你反倒泼我。”文成看着自己这一身湿,无奈的对静涵说。

“二哥,今天这么好的天,不玩水多浪费啊?来吧,衣服湿了也凉快啊。”静涵才不管那些,使劲的往大家身上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