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记者的声音因抽泣而断断续续)他们……他们真的打回了鱼,这些鱼还冻在船上的冷库中,一块一块的……呜呜…………在世界各国,孩子们都在尽自己的力量恢复经济建设,首先恢复的是与人类生存最密切相关的农业和交通,然后是生产生活消费品的轻工业。八岁以上的孩子成为支撑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一片片农田播下了种子,一座座工厂恢复了生产,公路铁路甚至空中交通线也在渐渐开通。但是,尽管孩子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只能恢复大人们留下来的经济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这一部分尚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生活,在大人们留下来的消耗品用尽之前,他们至少要把原经济体系恢复五分之一才能使人类社会避免全面崩溃,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艰巨使命!另外,世界经济的恢复也极度不平衡,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凭借大人们留下来的先进技术体系,经济恢复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仅以美国为例,在超新星纪元的前三个月内,经济恢复就已达四分之一!同时开通了通向日本的海上航线和通向欧洲共同体的海空航线,虽然大规模的贸易往来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但不管怎样,世界正在重新连接起来。对这些国家来说,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已不是维持生计,而是重新开始称霸世界的无终点竞赛,这竞赛将以孩子们的方式和规则进行,其结果只能是更加激烈,更加残酷。东欧国家的技术体系比西方落后,但凭借着良好的组织,经济也在稳步恢复,不过赶上西方需要时间。最令人担忧的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的经济和技术体系本来就十分落后,孩子们的教育也远落后于西方,就连自己国家现有的陈旧机器也开动不起来。如果说大人们丢掉了现代化生产工具尚可维持生存的话,孩子们要想活下来可全凭机器了!但是,在非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区,一半以上的孩子只能凭着人力去恢复生死攸关的农业,八到十岁孩子的体力不及成人的五分之一,这些地区留下来的人口却远多于发达国家,达到大人时代总人口的35%。可怕的大规模饥馑威胁着这些地区的孩子们。但他们毕竟在为生存而努力奋斗着,只要在奋斗,总还是有希望的。

目前,处于最可怕境地的就是三亿中国孩子了,虽然最无忧无虑的也是他们。世界其它地方的孩子都在飞快成长,他们却变得更小了。对于飞快逼近的危险,他们视而不见,他们只是玩、吃、睡。但外国的孩子也并非一点都不玩儿,信息大厦收到的第一个外部电视新闻就很有意思。这段新闻是从某个刚刚恢复的通讯卫星转来的,效果很不好,但完全能看清楚。FG把录像显示在中心大厅的一个巨型屏幕上,华华和小梦看到了一片广阔的雪原,FG告诉他们这是日本北海道的一个地方。镜头向前推,雪原上出现了黑压一大片孩子,足有上万人,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严肃地站在雪地上,而且站得十分整齐,平着看,给雪原镶上了一道长长的黑边。镜头转过180度,又出现了一大片孩子,人数同刚才出现的那群一样多,也是默默地站着。两群孩子的中央有大约50米的空雪地。

“这是干什么?”

“他们将开始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雪仗,有两万多孩子参加!”

没有错,镜头摇近,可以看到前排的孩子们的捏雪球,又摇近一些,出现了一个似乎是指挥者的男孩子。在这北国冰雪未化的寒春,他只穿着一件海军衬衫,他挥起一只拳头,向自己一方的上万名孩子大声喊了一句,这之前,两万人只是一片沉默,只有寒风的呼啸声。

“他喊什么?”华华问FG。

“帝国兴亡,在此一战,诸位务必恪尽责守!”(注:这是日俄对马海战中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向舰队打出的旗语,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帝国海军在作战前也常常打出这个旗语)两群孩子相向着走去,两万多人一走起来,好像大地在移动!当他们相距十米左右时,开始互相用雪球进攻。两群孩子很快混到了一起,一时间,雪球如雨,雪雾横飞,大地上盖满了搏斗的孩子,景像十分壮观!但华华和小梦感不到一点游戏的气氛,所有的孩子脸色严肃,像在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最使人感到可怖的是,这两万多人的战场上居然没有一点人声,只能听到雪团的碰撞声和孩子们脚下积雪的吱吱声。两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种直觉,这种直觉使他们的呼吸急促起来。这不是玩。

“外面的小朋友知道这些吗?”小梦问华华。

“不会知道的,这种电视不经转播他们是收不到的,无线广播没翻译他们也听不懂。”

“那我们应该告诉他们!”

“你是说我们向全国广播?”

“对,向以前发布灾情公告那样!”

“这不是表示我们对全民表决的结果不满吗?难道三亿孩子全是傻瓜,就我们聪明?”

“那你看看那些小朋友,他们不是傻瓜吗?不劳动,只睡觉……”

“可也是,以前人们都以为太阳和群星围着地球转,只有个叫哥白尼的人说地球应该绕太阳转,那个时代,确实只有他一个人聪明。大多数人都弄错的时侯是有的!”

小领导者们一致同意向全国播放经过翻译的外部新闻。

“播放系统已经打开。”

FG的话音刚落,巨型屏幕上出现了相应的提示。现在是下午五点三十分,不知全国的孩子有多少这时还在睡觉,但醒着的孩子现在都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华华和小梦。两个孩子立刻紧张起来,在两个月前发布灾情报告时,他们曾向全国孩子广播过,但那是照着现成的文稿念,现在,当他们再次面对这片广阔国土上的所有孩子时,只觉得无数目光从四面八方射来,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小朋友们,”小梦说,“我们想告诉大家,世界别处的孩子都在工作,真的!我们这儿能收到全世界的广播和电视,我们看到他们在田地里播下种子,让工厂的机器重新开起来……你们听到了吗?听到了就请你们朝这里挂电话!”

过了三分钟,FG说:“没有回答。”

“一点都没有吗?”华华问。

“只收到十三万个电话。”

数目惊人,但同三亿这个数目相比,确实等于没有回答。这倒使两个孩子松弛下来,他们现在知道看着他们的孩子远没有想像的那么多。

“你把收到的那些广播和电视向小朋友放一些好吗?”

FG答应了,它选了二十分钟的广播录音和电视录像向全国播放,巨型电脑是在出色地配合两个孩子,它选择和剪辑的新闻录音和录像都很有代表性,较真实完整地反映了目前的世界状况。但这次收到的回话也只有不到二十万个。

“他们懒得理我们。”小梦说。

“也许他们都在睡觉,想法叫醒他们。”华华说。

FG开始播放一部在二十世纪未风靡世界的科幻影片,选择的是声音最大的那一段:银河帝国的星际舰队在追逐银河共和国的星际战斗机群,激光炮的轰鸣声和宇宙飞行器的尖啸声响彻整个太空。这段影片放了有五分钟,然后重新播放刚才的国际新闻剪辑,这次收到了二百万个电话。FG把这些回答做了归纳:“讨厌,人家睡觉呢!”

“那些孩子愿干什么就干什么,关我们什么事儿?现在我们过得比他们舒服多了,谁有我们这么舒服?”

“信息大厦中那些孩子也真是,三亿小朋友都不着急他们着什么急?犯贱!”

随后外界又很快沉睡过去,对什么信息都不再有反应。

华华和小梦叹了口气,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这是超新星纪元第45天,糖城时代的长长的沉睡时期进入睡得最深的阶段,同时也快结束了。

这天夜里,华华和小梦透过大厦的高大的玻璃窗看着外面的城市。和以前两个月一样,城市里灯光稀少,玫瑰星云把城市罩在一片神秘的蓝光之中,那一群高层建筑在这蓝光中像沉睡的冰山。

“你还记得超新星爆发那天咱们俩在火车上吗?”小梦问华华。

“记得,那会儿我们以为自己在做梦。”

“可好奇怪啊,现在我反倒觉得那以前都像做梦,爸爸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所有的大人,还有他们的那个世界,都是在梦里呢!”

“我也是。你说,我们也成天睡觉,会不会回到那个梦里?”

小梦仰头看着夜空中那一团团发着蓝光的云。“不会,没有人能找回自己做过的梦。我看过一本童话,书里说有个小男孩,就你这么大的,在一个很远很远的世界的一片大雪地上走着,遇到了一个瞎了双眼的老人。老人把小男孩儿带到一个黑洞洞的很深很深的矿井下,矿井中埋着无数的透明的云母片,每一片都是四四方方的,薄薄的,每一片上面都画着一幅神秘的、谁也看不懂的画。在那个深深的矿井中这种云母片多极了,一层层的,永远挖不完。你猜那是什么?那都是人们做过的梦,一个云母片就是一个梦,千百年来人们做过的所有的梦都沉积到那么深的地下,就像沙子沉到河底一样。只有勇敢地下到那个深深的,黑洞洞的矿井中,你才能找回自己的梦。”

小梦的故事使华华兴奋起来。“真有意思!我要是见到那个矿井,首先要找回那么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我乘一艘鸡蛋形的宇宙飞船落到火星上,在红色的沙漠中见到许多小绿人。其它的梦我都忘了,就是看到那些云母片也不知哪些是我的。你记得多少梦呢?”

“我也大部分都忘了,只记得一个:一场很大很大的雨下过以后,天边出来一道很大很高的彩虹,我就向那彩虹跑过去,然后就顺着它爬上去了!我爬到了那座五彩大桥的最顶儿上,看到了世界的每个地方,看到星星就在身边飘来飘去,我抓住一个,星星冰凉冰凉的,还叮叮咚咚地响着音乐呢!我真想跟那个瞎老人到那个梦幻矿井中,找回那片画着彩虹的云母。”

“做这个梦是因为你没学好物理,不过也难怪,咱们还没学到那儿呢,你知道彩……”

“我知道彩虹是光的折射!我给讲你一个故事,嗯,不是故事,是真的,是我的事儿。也记不清那时我是多大了,反正很小呢。从第一次看见彩虹起,我就把她当成一座架在空中的五彩大桥了,我想那是一座水晶做的大桥,里面闪着五彩光柱。每当大雨下完后,我就没命地朝彩虹那儿跑,我真想跑到她的脚下,攀到它那高得吓人的顶上,看看天边那排大山后面是什么,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但我跑,她好像也向前移,最后太阳一落山,它就从下向上化了!每到这时,我就一个人站在野地里,满身泥水地哭啊哭。我总是盼着再下大雨,盼啊盼,天空却给我一片雪花。妈妈说第二年夏天才会有大雨,好,那就等第二年吧。终于,我等来了一场有彩虹的大雨,我一看到她,就又朝它跑开了,摔倒了好几次,小凉鞋都掉了。突然身后吱啦一声,一辆大汽车,就离我这么远刹住了。那个司机知道我想干什么后,你猜他怎么着?”

“送你回家呗。”

“他开汽车拉着我去追彩虹了!我记得可清楚了,那汽车轰轰地吼着,开得飞快!可太阳又落了,五彩大桥又化了。那司机告诉我,本来汽车是能开到彩虹脚下的,但我来晚了。以后每一年的这一天,要是有大雨的话,他就要开汽车来找我,我们再一起去追彩虹!”

“以后他真的来过吗?”华华问,他开始迷糊起来。

“没。那年在南方住,很奇怪,全年的第一场雨就有彩虹,那时还是初春呢!那是哪一年我不知道,但日期我记得清清楚楚,他当时给我写到小手儿上了:3月5日,以后我家搬到北方,每一年的这个日子都不下雨……”小梦轻柔的话音像催眠曲,华华睡着了。女孩儿看没人听她的故事,也把头枕双臂上面睡了,睡着以前她希望自己能在梦中见到彩虹,也希望见到爷爷。华华在朦胧中突然惊醒过一次,他想起那个司机许诺带小梦追彩虹的日子,正是第一届全民大会召开的日子。他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出这有什么意义,就又接着睡了。

三、白宫宴会(1)

当华华和小梦在凌晨睡着时,太阳刚刚从美国落下。

玫瑰星云还没升起,华盛顿城笼罩在暮色之中。这时,宽而长的摩尔街上看不到人影,东头詹金斯山国会大厦高耸的圆顶反射着最后一抹天光,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最西端的152米高的华盛顿纪念碑白色的尖顶指着刚刚出现的两颗星星,显得孤独而怪异。摩尔街旁的那些白色的建筑物:圆形的杰佛逊纪念堂、巨大的林肯纪念堂、国立美术馆和史密斯学会的一些博物馆都没有多少灯光,倒影池中的喷泉已经停了,一潭没有一丝波纹的水反射着暗淡的天光。

这座由白色的欧洲古典建筑组成的城市像一片荒废了的古希腊遗址。

好像要驱散这种笼罩着整座城市的夜色和寂静,白宫灯火辉煌,乐声喧响。

东门和北门外停满了插着各国国旗的小汽车。这是总统为各国首脑举行的宴会,这些首脑是为参加超新星纪元首届联合国大会而到美国来的。宴会原打算在西边的国宴厅举行,但那里地方太小,只能容纳一百多人,而这次赴宴的多达二百五十人左右,只好改在白宫最大的房间东厅了。三盏1902年安装的巨型波西米亚式水晶枝形吊灯悬在装饰辉煌的灰泥天花板上,照着这曾举行过亚伯拉罕?林肯葬礼的地方。在这以白色和金色为基调的大厅中,二百多个身着高级晚礼服的孩子都已到齐,他们有的聚成一堆谈笑,有的站在涂以白色瓷釉的木镶板墙壁前,欣赏着上面12个精美浮雕,这些浮雕是1902年白宫装修时皮奇里利兄弟雕琢的,在那里已镶了一百来年,现在看来好像就是等着给这些孩子们看的,因为上面表现的都是伊索寓言故事。剩下的孩子都挤在落地长窗前的一架斯坦威大钢琴前(那钢琴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条粗大的美洲鹰柱腿),听一个金发女孩弹《啤酒桶波尔卡》。所有的孩子都装着不去注意大厅中宴会长桌,桌上摆满了令人唾涎东西。但所有的菜显然并不符合大人们的习惯,更多是照顾孩子们的胃口。桌上既有豪华的法国大菜:如姜汁牛排、葡萄酒蒸蜗牛等,也有地道的西部牛仔午餐:烤蚕豆、浓汁猪排和核桃馅饼等。

军乐队突然奏起了《美丽的亚美利加》,所有的小客人都停止了谈话,向门口转过身来。

超新星纪元第一任美国总统赫尔曼?戴维、国务卿切斯特?沃恩、副总统威廉?米切尔及其它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走了进来。

所有的目光都焦聚在小总统身上。每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处有魅力的地方,有的是眼睛,有的是额头,有的是嘴巴……如果把一万个孩子身上最出色的部位分离出来,用这些部位组成一个孩子,那就是赫尔曼?戴维了。

这个十岁的男孩子外形实在是太完美了,以至于使孩子们觉得他的来历很神秘,怀疑他是不是某架闪光的外星飞船带来的小超人。

其实,戴维不但是人类的娘胎所生,而且也并无什么悠久而高贵的血统。

他的父系虽马马虎虎算苏格兰血统,但别说像富兰克林?罗斯福那样一直上溯到征服者英王威廉一世,就是到南北战争以前都搞不清了;至于母亲,只是二次大战结束时一个非法入境的波兰移民。最使孩子们失望的是戴维九岁以前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传奇经历。他的家庭是平平常常,父亲是一个洗涤品推销员,从来没有过约翰?肯尼迪的爸爸对儿子的那种期望;母亲是一个广告画师,从来没有过亚伯拉罕。林肯的母亲对儿子的那种教诲。他的家里的人对社会政治活动漠不关心,据查戴维的父亲只参加一次总统选举投票,还是以扔硬币的方式决定投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候选人的票。至于戴维的童年经历,实在找不出什么可提的来。他学校各科的成绩大部分是B,喜欢玩橄榄球和棒球,但没一样玩到校替补队员的水平。小记者们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查出他在三年级时曾担任过一个学期的教导生(注:西方学校中在高年级里选出的学生,负责在课外活动中辅导低年级),可校方没有给他记下任何评语。但戴维像所有美国孩子一样,平时自由自在漫无边际地挥霍童年时光,却时时睁大第三只眼,瞄着那很少见但仍可能会出现的机遇,一但瞄到了,就会紧紧咬住不放。戴维九岁那年,他的机遇来了。

那年春天的一个周末,戴维的一个小朋友骑摩托出了事,把腿摔伤了。在医院中,那孩子告诉戴维,上个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电视台招收一名十岁左右的小主持人,主持儿童专题节目“银色云”,应试的孩子很多,但只有三个孩子取得了复试权,他就是其中的一个,复试的时间是在明天,现在出了这样倒的倒霉事,他只好放弃了。走出医院的时侯,戴维决定明天顶替那个孩子去复试。广播公司主持复试的与主持第一次面试的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戴维没被认出来。他成功了,战胜了那两个竞争者,被录取为在黄金时间播出的那个节目的小主持人,九岁的赫尔曼。戴维就这样卷入了美国社会五光十色的大旋涡中。

戴维白天上课,晚上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设在纽约的一个电视台工作。他很快迷住了孩子们,进而又迷住了相当一部分大人,这不仅是因为他那动人的外表,而且由于他那充满活力的性格。他主持的节目,有相当一部分是现场回答小观众们的电话提问,即使对那些老练的成年主持人,这也是一个难度极大的工作,但戴维干的棒极了。每个节目中收到的电话有几十个,提的问题从玩具制作到核战争无所不包,对每一个问题,戴维的回答都轻松漂亮,这并非由于他有过人的学识和表达能力,而是因为他那对一切都不在乎的气质,对他来说,站在全国的孩子面前同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没什么两样。看戴维的节目,看他拿着那个大大的话筒同看不见的某个孩子对话,或亲自拿起电话同他说话,是一件让人心旷跳神怡的事儿,这也并不是因为他能说出多么深奥美妙的哲理,他的魅力在于他所表现出来的孩子气的自信和乐观。

《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说:“在这个漂亮男孩儿眼中,世界是一块彩色橡皮泥,他之所以没有把它捏成自己希望的形状,只是因为还要欣赏一下它现在的样子。”戴维的魅力在于这种自信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这无疑使那些被种种危险困扰着的美国孩子和大人喜欢他。而戴维自己,当他在百老汇街头被孩子们围住,身上的最后一片衣服也被他们撕去当纪念品时,当他在孩子们伸来一大堆额头上签字时,他感到做一个远远高出凡人的超人是这么容易,这使他的那种可爱又可笑的自信心更强了。但使他的生活真正发生转折的是另一个男孩子。在那个炎热的夏夜,他主持的节目刚刚开播,在收到了那孩子打来的电话:“喂,戴维,我得了白血病!”

“嗯……啊?什么?”

“我得了白血病,医生说我只能活两个月了。”

“……”

“我……我原想长大,干我喜欢干的那个工作。”

“你多大了?”

“和你一样,九岁。”

“啊,亲爱的,我们都会死的,谁都会死,我只是比你活得稍长点罢了。你为什么不能现在就干你想干的工作呢?我们活着,就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可他们说,我长大之后才能干。”

“胡说,你现在就能干!”

“不。”

“说吧,你想干什么工作呢?”

“美国总统。”

换个别的孩子至少会愣一下,但戴维毕竟是戴维,他紧接着那孩子的话用他那动人的声音说下去:“好极了,如果你答应,我们现在就着手干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