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妃怎么能说这样的话,”阿九皱眉,闷闷道,“若真像您说的那样,女儿情愿流落在外,一辈子为奴为婢!”

见她面上不大高兴,良妃连忙赔好话,“好好,你别恼,是母妃失言。”

边儿上的一个琼瑛看了不住地叹气,可怜天下父母心,亲生骨肉一分离便是十五年,个中滋味旁人哪里知道。她心头嗟叹,朝良妃劝道:“主子,奴婢知道您心里苦,可帝姬这才刚刚回宫,紫气东来大好的日子,可千万别把折寿这样的话挂嘴边儿,不吉利的。”

琼瑛是寿熹宫的掌事姑姑,从良妃还是姑娘时便在她身旁伺候,对她的心性摸得一清二楚,颇受重用,一贯是良妃的心腹。闻言,良妃拿绢帕掖了掖眼角一笑,说:“再苦也都苦过了,帝姬回了宫,苦尽甘来。”

见良妃这般状貌,阿九不由心感愧怍。到底不是铁石心肠,若非情非得已,她绝不愿欺骗一个母亲的感情。可事已至此,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能走,冒充帝姬是欺君之罪,她若想活命,那就只能将错就错。

心头歉意同不安交织翻涌,皆被悉数压下去。她柔声唤了句母妃,唇畔的笑容恬淡清丽,“您放心,女儿一定会承欢膝下,好好侍奉您的。”

都说女儿是娘的小棉袄,这话可半点不假。良妃心头一暖,只觉得胸口处那空欠了十五年的东西又被填得满满当当,满腔怜爱道:“真是好孩子。”

两人一面说话一面徐徐朝前走,从裕华门穿过去,途径御花园,望月廊走到底便是桦林园南方的碎华轩。四进的院落,正殿名为华润堂,东西各设配殿,倒不见得多宏伟堂皇,胜在精巧别致。时值暮春,园中百花盛气尽敛,平添几分柔婉,红粉暗随,清阴绸密。

院中跪了一地恭迎的宫人,俯首垂眸静默无声。阿九跟在良妃身旁提步进去,一众宫人方齐声道:“良妃娘娘万福玉安,宁乐公主万福玉安。”

良妃到底是承欢多年的宠妃,后宫中从不缺貌美的女人,她能固宠多年荣宠不衰,除却美貌与温婉,自有一套驭人的佳法。她的帝姬自幼在民间长大,恐怕不识宫中人心险恶,她这个做母亲的自然要替女儿铺好前路。

她面色漠然地立在院中,尊荣气度竟丝毫不输皇后。垂眸扫一眼跪在地上的宫女内监,沉声道:“宫里的消息一贯传得快,想来你们也都听说了,公主回宫,万岁已颁旨昭告了天下。说来本宫还得恭喜你们一句,能跟在帝姬身边儿伺候,可是天大的福分。不过本宫丑话说在前头,若是有谁不知惜福,休怪本宫无情。”

这番话收效不错,宫人们一震,均被这话惊出了一身冷汗,头伏得更低,口里诺诺道不敢。见此情形,良妃的唇畔勾起个淡淡的笑容,“公主还得好好休息,本宫就不留了。行了,都起来吧,外头风大,伺候公主进屋。”说完转头看一眼阿九,低声道:“帝姬明白母妃的意思么?”

阿九微微颔首,压低了声音答:“驭人之道,重在诛心。母妃放宽心,女儿不会让自己吃亏的。”

良妃心中很觉满意,点点头,也不再多言,扶了琼瑛的手旋身离去,边走边说,“公主蕙质兰心冰雪聪明,又温顺知礼,我很是欣慰。”

琼瑛满脸是笑,说:“娘娘如今可是天下最有福的人,那好字儿怎么写的?可不就是一子一女么。”

听了这话,良妃也跟着笑起来,忽然笑容一滞,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看向琼瑛沉声道:“今日大喜,却有一事古怪——那谢景臣对欣和,似乎有些……不寻常。”

******

恭送良妃离去,紧绷了多时的身子总算稍稍松懈下来,阿九暗自吁一口气,回身也不多留,径自提步入正殿,并未搭理那些宫女太监。见状,一众宫人不敢怠慢,连忙紧步跟了进去。

华润堂迎门便是四扇楠木樱草色刻丝琉璃大屏风,后头摆着琦寿长春白石盆景,整个正殿显得雅致却又不失皇室威仪。

帝姬身子一动,在玫瑰椅里坐下来,那些宫女内监只以为她要训话,连忙膝盖一弯又跪下来,匍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才刚回紫禁城的帝姬,似乎颇受皇帝喜爱,宫中没人知道这位主子是个什么脾性,所以才愈发谨慎,生怕触怒了她倒大霉。

阿九扫一眼跪在地上的宫人,面上有些无奈,略沉吟道:“都退下吧,我暂时不用人伺候。”

碎华轩的一众人显然都没料到她会这么说,纷纷诧异地抬起眼来面面相觑,好一会子才齐声应个是,从地上站起身按序退了出去。半晌,脚步声渐渐远去,屋子里终于落了个清净,阿九拎了面前的茶壶正要倒水,余光里却瞥见一抹水色,诧异地抬眼看,却见殿中居然还立着一个宫女。

她皱眉,“我不是让你们都退下么?”

话音落地,那身形瘦弱的小丫头还是没有动作,只埋着头不发一言。阿九觉得古怪,歪着头细细打量她,竟觉得几分眼熟,因沉声道:“抬起头来。”

闻言,那小姑娘才缓缓抬首,露出一张白净的小脸来。淡淡的眉,灵动的眼,精致小巧的五官,眉宇间还有几分稚气未脱。阿九眸光惊闪,手上一滑,只听哐啷一声响,粉彩釉茶壶重重地落回了花梨桌。她猛地起身朝那宫女走过去,惊讶道:“金玉?你怎么会在这儿?”

金玉看她的眼神有些胆怯,懦懦道:“……殿下,是大人让奴婢跟着您进宫的。大人说您身子不好,宫里的人也没个您熟识的,有奴婢在,知根知底,万事能有个照应。”

身子不好?话说得可真好听,知根知底万事有照应,只怕是担心她蛊毒发作时被宫中的人察觉,所以才让金玉来替她打掩护吧。

她心下了然,复又抬眼看金玉,眉头却越皱越深:“你这是什么表情,很怕么?”

“不是……”金玉悻悻地笑,嘴里支支吾吾的,半晌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其实也不能怪她这样的反应,想想看,一个屋子里同吃同住朝夕相对的人,眨眼之间成了高高在上的宁乐公主,两人的身份有了这样的云泥之别,再想像从前那样,怎么可能呢?她顿了顿,又似乎感慨,道,“其实也好,能和您呆在一处,比在相府里好,奴婢是大人送入宫伺候您的,宫里人都对奴婢客客气气的呢。”

阿九扯了扯唇,拉着她的手说:“那是自然,从今往后,这紫禁城里,没人再敢欺负你了。”

金玉见她对自己还和从前一样,并没有多少公主帝姬的驾子,眼底顿时一热,哽咽道:“从前相府里我便觉得您浑身上下都是贵气,果然人中龙凤。如今您能认祖归宗,我打心眼儿里替殿下高兴。”

认祖归宗……这丫头满心以为她是真正的公主,哪里知道其中隐情。阿九面色微变,转瞬间又恢复如常,徐徐点头,“还是大人思虑得周到,我初入内廷,还不知其中水深,自然谁都信不过,有你在,万事也好有个商量。”

金玉用力地颔首,郑重道:“殿下放心,大人早有交代,今后殿下但凡有用得着奴婢的地方,奴婢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谢景臣的用意她大约也能猜个一二,送金玉入宫是为她所用,毕竟一个心思单纯的人,虽然智谋上有所欠缺,却绝不会有二心。只是不知,他这样费尽心思送她青云直上,到底意欲何为呢?他曾说过宫中有人与她接应,足见他的爪牙已经深入禁宫,眼下她要做的,只是静观其变。

阿九有些迷惘,心中愈发地困顿,他权倾天下,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究竟还在图谋什么呢?

思来想去没个所以然,索性不去想了,只同金玉闲话了些家常,未几有宫女入殿中来传话,说是宫中各娘子恭贺帝姬回宫大喜,都送来了不少稀罕物事。阿九淡淡嗯了一声,这一众宫妃的心思谁看不出来呢,初返内廷便被赐了封号的公主,自然是要来巴结拉拢。

她想了想,因淡淡道:“将东西都收起来吧,替我带句话给娘子们,就说欣和谢过了。”

宫女闻言应声是,复又旋身退了出去。

晨间落过雨,此时雨过天晴,远处的山峦间绵延着一道五彩虹蓝,在重峦叠翠间牵一座桥,有几分人间仙府的意境。白驹悬在头顶,金灿灿的光芒投落四方,照耀着巍巍紫禁的朱墙黄瓦,如梦似幻。

用过午膳日头更烈,明晃晃的太阳照得人犯困,一天下来阿九身心俱疲,又担心有客造访,遂只得强打起精神。然而出乎意料的,虽说送礼的宫人踏破门槛,却并没有任何主子来探视,她心下奇怪,问了金玉才晓得,皇后遵圣上旨意晓谕了六宫,不许任何人登门叨扰帝姬休息。

她听后浑身一松,强撑了许久的脑子也愈发混沌起来,除了珠花华服上塌,叮嘱金玉不必喊她用晚膳,这才沉沉睡了过去。

阿九这人有个怪毛病,她有些认床。倒不是说睡不着,她自幼过的是穷苦潦倒的日子,这样金贵的习惯是养不成的。说她认床,是因为她往往挪给地儿就容易做梦,光怪陆离没个定数。

她睡得迷迷糊糊的,眼前的天地是处大花园儿。扑鼻的是甜雅的香,桃树种了满园几里,粉色的桃花锦绣成簇,拱在梢头争相盛放。一棵树下坐着个拎酒壶的老头儿,醉醺醺的,浑身上下衣衫褴褛,却并不显得狼狈,倒有几分仙风道骨。

阿九惊讶地睁大了眼,这不是城隍庙里总喜欢讲鬼故事吓唬她的陈阿公么,她抬起手背揉眼睛,怀疑是自己看错了,陈阿公早在九年前就得重病死了,这会儿怎么又活过来了?梦中的她并不害怕,试探着上前蹲下来,说:“阿公,你成神仙啦?”

陈阿公掀起眼皮子睨了她一眼,换上副哭丧的嘴脸,说:“成什么仙哪,小不点,你阿公的破房子漏水,阿公在阳世没什么亲人,想求你帮阿公想想法子。”

她瘪了瘪嘴,无可奈何道:“不是我不想帮你,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胡扯!”陈阿公登时吹胡子瞪眼,“丫头片子现在可是公主,这点儿小事都不能帮阿公?”

阿九冲他皱鼻子:“公什么主啊,我哪儿有那福气——”说着朝陈阿公凑近些,压低了声音道:“阿公我偷偷告诉你,丫头我就是个冒牌儿的,受制于人,连命都在别人手里捏着,泥普萨过河自身难保啊。”

陈阿公闻言却捋着胡子笑起来,慢慢悠悠道:“小不点别急,你天生是条凤凰命,浴火重生么,且等着吧,将来坐天下的人都要对你言听计从。”

阿九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这一身的酒气,可见是喝高了,已经开始信口雌黄胡言乱语了。凤凰命?那恐怕这凤凰是稀泥巴捏成的吧!她张了张口还想说话,耳畔却忽然响起一阵隐隐约约的怪声儿,浅唱低吟,凭空传来,有几分冥寂的况味。

梦中的人拧起眉,不知怎么就醒了过来,睁开眸子看四周,屋子里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亮,原来这一觉直直睡到了半夜。她抬起手背覆上额头,脑子里想起陈阿公的话,不禁摇头失笑——自己真是疯了,居然会做这种可笑的梦!

阿九将手放下来定定神,翻了个身正要继续睡,却依稀听见了一阵儿歌声。她蓦地一愣,屏息凝神侧耳,听出那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声线冷冽清凝,不知在唱些什么。

她咬咬唇,思量了一瞬还是从榻上起了身,好一番努力才听清歌里唱的词句,不禁大为惊愕——居然是支江景一带的童谣。

“烟中月,月中烟,北风吹上天,团团转,窝里乱,凭借力,青云上,自有无限好风光……”

阿九大感惊骇,深宫内院,怎么会有人大半夜地在唱歌?她生疑,趿拉上绣花鞋站起来,随手取过外袍搭上肩头,也顾不得披头散发,提步便缓缓朝窗户边儿上走去。

她有些迟疑,纤细的五指搭上去,微微一个用力,只听吱嘎一声,窗屉子被推开来,是夜满月,呼啦进一股子凉心的夜风。她立在窗前朝外觑,神色很是警惕,想要看看是何方神圣在装神弄鬼。

目光在院中四处扫过,却是空无一人,连带的,那阵歌声也戛然而止。阿九正觉得不解,忽然鬼使神差一个转身,霎时吓得倒退两步,抬起五指捂住口,差点惊叫出声来——

身后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

借着满月的华芒,她依稀能望见一副挺拔修长的身量,锦衣华袍艳红似血,一头的长发如墨染,被窗外的冷风吹拂得飞扬。斯人涂彩面,俯视她的眼神幽冷深远,微微启唇,淡淡道:“你在等人?”

26|4.13|

月圆而凉,映衬千山横叠,垂杨十里,一丝丝幽厉的光从窗扉外投落进来,照亮他的面容,也映入他的眼。同初见时一样,那是一双森冷得有些彻骨的眸子,朝她垂下一个眼神,寡淡疏离,仿佛是骨子里带出来的骄矜倨傲,目空一切,欲描难写。

菩提树下的那个怪人!上回这人在相府现身,已教她满心困顿,这回倒好,直接潜到皇宫里来了!可大内高手如云守卫森严,他有三头六臂么?究竟是怎么进来的?

阿九惶骇不已,眸子眨也不眨地看他,掩着口,步子踉跄着向后,终于抵上金丝刻花落地罩,退无可退。她深吸一口气定定神,压着嗓子寒声道:“好大的胆子,竟敢擅闯紫禁城,你究竟是什么人?”

那人微微侧目,浓厚的戏妆遮去眉间神色,唯有眼角一抹绯红妖艳无双,夺人心魄。

“帝姬何必如此。”他开口,冰冷漠然的语调,声线却极为诡异,显然是刻意为之,说着又稍稍一顿,目光落在她的面上,缓缓道:“你不是一直在等我么?”

阿九惊愕地瞪大眼,心头没由来的一丝慌张,冲口而出道:“我何时等你了?”

见她毫不犹豫地否认,他唇角却噙上了抹寡淡的笑,忽然身形一闪,阿九只觉得有冷风拂面而来,再定睛看时不由悚然大惊——她不曾看见他提步,甚至没有看清他如何动作,他却已在方寸之内。

咫尺的距离,两人之间隔了不足三指,她大为震惊,后背严丝密缝地抵上落地罩,不敢动,只扬高了脖子死死望着这个不速之客。

他突然逼近,衣袂间带起一阵香浅的风,阿九呼吸一窒,头一次晓得男人身上的脂粉味也能这样澈如山风,淡淡其华,奕奕清芳。涂油抹彩的一张脸,却离奇地不让人反感。他的轮廓优雅而细致,如写意处的笔锋缠绵,勾勒得恰到好处,仿佛脱离万丈红尘。

完美得教人……觉得似曾相识。

他垂眸俯视她,倾斜入室的月光映上右面的侧脸,明暗交错。他的眼神幽黯,瞳孔的色泽像极浓烈的夜,看着她,线条优雅的唇上凝着一点胭脂,淡淡吐出三个字:“没有么?”

气息呼出是冰凉的,携着淡淡的香,拂过她额上的碎发,令人心口一紧。这个男人来路不明,言行举止处处皆是诡异,武功高深莫测,要取她性命只是眨眼之间,不能硬拼。

阿九的喉头一阵滚动,愈发感到慌乱,面上却还是佯作镇定的模样,面无表情道:“没有。”

他闻言哦了一声,却并不言语,只是缓缓抬手,修长的指尖轻轻点在她的眉心。温热的肌理骤然触到寒霜似的冷,激得她一阵瑟缩。他的指尖徐徐地下滑,像在描摹丹青,从眉心起,游移过圆润小巧的鼻头,最终落在她略微苍白的唇上。

“帝姬不是个老实人。”他平静道。

阿九眸光微变,忽然瞥见外头有火光闪动,暗自猜测是是宫中夜间巡视的锦衣卫途径。她咬咬唇,心中细细地思量,若是先从他手中脱身,再高声呼喊锦衣卫,胜算会有多大?

正盘算着,忽然又听见那人的声音从头顶上方传来,语调淡漠:“帝姬不必白费心机,你丝毫不是我的对手。”

“……”阿九眼底浮现几丝惊诧,霎时生出种被人言中心事的恼怒,凛眸厉声道:“既然知道我是帝姬,还敢如此放肆?难道不想活了么?”

“色厉内荏在我这里行不通,”他面上有笑意,眼底却还是一片寒色。指尖慢条斯理地勾画她的唇瓣,略微俯身,反问道:“帝姬,真的是帝姬么?”

她猛地抬头看他,眸中急速地掠过一丝惊诧——这人怎么会这样问?难道他知道她是顶包的假公主?她又惊又疑,面上却只冷冷一笑,道:“这话问得可笑。我父亲是大凉皇帝,母亲是良妃,我身上流着高家的血,自然是帝姬。”

他轻笑,也不反驳,忽又半眯了眸子话锋一转,道:“你真的甘愿一直受制于谢丞相么?身如轻烟,聚散皆不由己。”

阿九一怔,没料到这人会忽然对她说这样的话。这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知道多少事?为什么他会知道自己一直受谢景臣控制?她百思不解,并不敢掉以轻心,只冷声道:“我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那人唇角的笑意绽放更盛,眸子望着她,眼底却并无笑意,“说来也是,谢丞相权倾天下,武功极高,且擅蛊术,除非你能上天入地,否则怎么也逃不出他的手心。不过……”说着忽然将唇贴近她的耳垂,哑声道:“若我能替你取出体内的金蝎蛊,护送你安全离京,永远摆脱谢景臣——你可愿与我远走高飞?”

她浓长的眼睫有轻微地颤动,心头狠狠一震——取出金蝎蛊,这个诱惑对她而言着实是够分量。金蝎蛊在体内一日,她必须忍受随时可能发作的蛊毒之苦,在三百多个日夜后被反噬,尸骨无存……

然而理智在下一瞬回到脑子里,令阿九顷刻间清醒。摆脱谢景臣?谈何容易。她永远记得相府中那些试图逃离他的人是什么下场,万虫啃食千刀万剐,如他那样残忍的人,容不下一丁点儿的背叛。

还说什么远走高飞?这人的脑子恐怕真的有毛病吧!

她用力推开在耳旁说话的男人,朝后退开丈远,恶狠狠道:“你休得在这儿胡言乱语!我流落在外十五年,相爷能送我回宫,我心中对他感激不尽,何来受制于他?”说着猛地抬手指向窗外,容色一沉道:“你救过我一命,如今我还你一份恩情,请吧!”

那男人却只漠然看着她,动也不动。阿九等了会子见他还不走,霎时生恼,边朝前几步边怒道:“你究竟是什么人?到底想干什么?”

忽地脚下被什么东西给绊了跤,她惊呼了一声,身子不受控制地朝前一扑,他始料未及,眼底划过一丝讶然,居然被她给应硬生生摁倒在了地上。

多了个人肉垫子,阿九自然没被摔着。鼻息间尽是那股淡淡的幽香,她倒在那人怀里,也来不及窘迫,凛眸从怀中摸出几枚银针,往他的胸口处狠狠刺了下去。

涂彩面的男人微挑了眉,侧身闪避,晃眼之间便从寝殿里消失无踪。

阿九捂着心口咳嗽了几声,这才从地上缓缓爬起来。上前几步朝窗外看,空空如也,几片落叶被夜风吹得起旋,分明连个鬼影儿都没有。

她抿唇,心头感到古怪。方才闹出的动静也不算小,怎么碎华轩的宫人没有一个人进来察看,难道都毫无所觉么?旁的人且不说,金玉就在外间值夜,难道连一丁点儿的响动也不曾听见么?

太不寻常。阿九脑中疑云萦绕,略忖了忖,复弯腰拾起落在地上的外衫披上,点燃了烛火,又旋身打起珠帘走向外间。

宫中的每处寝殿都会在外间设一张小床,供值夜的宫人夜里休憩。烛光中依稀可见床上睡着一个人,她举着烛台走过去,拿火光照亮金玉的脸,却见这丫头呼吸均匀面容恬静,显然睡得很沉。

她皱起眉,指尖蓄力在金玉的某处穴位上重重一点,果然,那丫头咕哝了一声便悠悠转醒。一眼瞧见她,金玉还有些迷糊,愣了会子才呀了声,从榻上一坐而起,惊讶道:“殿下怎么醒了?”

阿九撑了撑额,挨着床沿坐下来,叹道:“方才有贼人潜入,我便惊醒了。”

“贼人?”金玉大惊失色,连忙拉了她的手四处打量,急道:“殿下没怎么样吧?伤着哪儿了没?那贼人现在何处啊?咱们快去请管事的来,这紫禁城的锦衣卫都是吃闲饭的么,还没有咱们相府里的顶用!让他们赶紧将贼人拿下!”

“放心,我没伤着。”她摇摇头,“况且贼人已经跑远了,恐怕要追也追不上。”

金玉啊了一声,似乎有些惊魂未定,挠了挠脑袋道:“这可太奇怪了,怎么有人闯进来,我半点儿都不知道啊?都怪我,怎么睡那么死呢……”

她淡淡一笑,宽慰道:“其实这也不关你的事,并不是你睡得死,而是那人早有预谋,点了你的睡穴。”

睡穴……那是什么?金玉不怎么明白,歪了歪头也没多问,只是抚了抚心口似乎心有余悸,连连道:“还好殿下你没出什么事儿,大人千叮咛万嘱咐要我照顾好你,要你有个好歹,我还不被相爷活活扒下一层皮来!”

“……”阿九的神情几不可察地一变,微微垂下头,眉头轻蹙,不知在想些什么。

那头的金玉还在喋喋不休,忽然又道:“殿下看清那人长什么样子了么?”

她微微摇头,金玉大为失望,双肩一垮,“这可就难办了,连贼人的模样都不知道,即便想查也是无从下手了。”

阿九摊开手,一枚闪着幽幽冷芒的银针静卧在白皙细嫩的掌心,她目光落在针头的血迹上,徐徐道:“那倒也不是无从下手……”

金玉一眼瞧过去,不禁呀了一声,指着那枚沾血的针说:“这上头的血是怎么回事?”

“那人被我的银针所伤,伤在胸前。”阿九半眯起眼,指尖一动将银针收了起来。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那涂彩面的大半夜潜入皇宫,难道只是为了跑来跟她说些古怪的话么?他怎么会知道自己受谢景臣控制,又怎么会知道她体内有金蝎蛊?难道……难道他也是相府的人,受谢景臣指使来试探她?

思来想去愈发地不安,她捏了捏眉心一阵思索,缓缓合上眸子朝金玉说:“司礼监历来居内务府十二监之首,宫中出了这样的事,可不单单是锦衣卫失职。去,将司礼监的掌印请来,就说我宫中大半夜的有贼人潜入。”

金玉闻言也不耽搁,应个是便匆匆出了门儿。浓稠的夜,今夏将至,自有蝉鸣蛙叫不绝于耳,白日里听起来觉得烦闷,大晚上却叫人怵得慌。金玉到底是个丫鬟,眼皮子浅没见过世面,胆子自然小,手里提着宫灯浑身都发抖,口里咕哝着什么念念有词,大致是在叨着阿弥陀佛白鬼不近身之类的话。

皇家内院,朱墙碧瓦,京都里关于紫禁城的传说已经不只是一桩两桩了。皇宫是皇帝理政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宫一殿相隔,每几年便会有数不清的如花美眷从举国各处送入这座金丝笼。

金玉过去有个同乡在神武门当侍卫,从他口里隐约听过不少关于皇宫的事。譬如傍晚时分有成群的乌鸦从东西六宫上头飞过,又譬如永巷尽头的哭声,如泣如诉,诡异阴森。

人一害怕起来就喜欢胡思乱想,她被脑子里一连串的念头吓得牙齿发颤,一面四下张望一面往东安门那头的掌印值房走,硬着头皮一路往前,火急火燎地就跟被鬼撵似的,一不留神儿和一个人撞了个正着,她登时魂飞魄散,惊叫了一声把手里的灯笼都给扔了出去。

郑宝德被这一嗓子生生唬了跳,跳起几步回头看,见是个小宫女,登时骂道:“大半夜的不睡觉在外头瞎晃荡,鬼叫个什么劲儿!”真是的,出个恭也能遇上个惊乍乍的疯婆子,简直走霉!

金玉惊魂未定地抚心口,拾起灯笼往前一照,火光映亮一张白净少年的脸,有些眼熟。她思索一阵儿想了起来,这少年同自己也算有过一面之缘--他是跟在赵公公身边儿的少监,似乎是姓郑。

“郑公公,”她干巴巴一笑,小脸儿上浮起几丝尴尬的神态,“对不住对不住,黑灯瞎火的奴婢没把您认出来。”

见她这错认得还算及时,郑宝德也不想多计较了,只冷哼了一声整整仪容,尖着嗓子道,“新来的?不知道宫里的规矩么,大晚上的乱跑,不怕死么?”

金玉有些无奈,口里说:“奴婢也是没法子。郑公公,是奴婢的主子着令奴婢来请赵掌印的。”

“请督主?他老人家今儿染了风寒身子不爽,早歇下了。”宝德从鼻子里发出个音儿,显然司空见惯,他丝毫不以为意,漫不经心地问:“你家主子是哪个宫里的娘子啊?”

金玉皱起眉:“奴婢是碎华轩的宫人,主子是宁乐公主。”

一个响当当的称谓,这丫头说得字正腔圆,郑宝德听了面色微变,连带着对金玉的态度来了个陡转,满面堆起笑意朝她客客气气道:“哟,原来是碎华轩的姐姐,不知公主殿下请督主有什么事?”

金玉一愣,暗道太监果然是底下没把儿的人,翻起脸当真比翻书还快。她瘪瘪嘴,朝宝德睨一眼,“劳烦公公进去跟掌印知会一声儿,碎华轩今儿个夜里闹了贼,贼人潜入了公主的寝殿,令殿下受了惊吓,还请赵公公去见见帝姬。”

郑公公闻言大为惊讶--这可真是怪事,紫禁城向来连只苍蝇也飞不进来,怎么会有贼人潜入?偏偏还在欣和帝姬返宫的头一天儿,这也忒巧了吧!

他心生狐疑,也不敢怠慢,旋身匆匆往值房处走,到了跟前儿轻叩菱花门,试探道:“督主?”

未几,里头传出个淡淡的嗯,尾音处稍扬,慵懒却低沉。

宝德便道:“督主,宫里有贼人潜入,欣和公主受了惊吓,请您去碎华轩看看。”

********

案上的灯烛还剩下最后一段,眼看就要将夜色烧成灰烬。锦绣得冰凉的寝殿,窗屉子合严实了,仅仅余下一丝昏暗的光。阿九披着外衫坐在玫瑰椅上,微微低垂着眼帘,浓长的眼睫像两把旖旎的扇,静默无言,无声无息,安静得仿佛不属于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