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错觉么?怎么觉得这人的眼睛同以往有些不同?像陌生,又像是……有些眼熟。欣荣心头不解,忽然道:“赵公公的脸是怎么毁的容?”

奈儿道:“殿下您不记得了啊,两年前太庙走水,赵公公冲进去,将太|祖灵位给抢了出来,那时火势凶猛,烧断了横梁,他的脸就那样被烧伤的。”说着一顿,换上副感叹的口吻,“原本也是挺清秀白净的人呢,可惜了。”

有什么可惜的?毁了张脸,却换来了皇父的赏识,一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都是堂堂司礼监的大掌印,提督东厂了。欣荣瘪嘴,又转过头去看奈儿,“你有没有觉得,今儿赵公公的眼睛,特别的……妩媚?”

奈儿啊了一声,似乎不可置信:“没觉得和平日有什么不同。妩媚……这倒不觉得,太监嘛,都是娘娘腔做派。”边说边捻起兰花指一点,细声细气矫揉造作道:“咱家给帝姬请安……”

欣荣忍俊不禁,两个姑娘正嬉笑打闹,一个端着拂子的内官却疾步走到了跟前儿,神色带着些莫名的紧张,低低道:“奴才参见殿下。”

公主连忙收起笑,清了清嗓子垂眸看他,道:“怎么了?”

那年长的内官托着拂子沉声回话:“殿下,相爷带了个姑娘入宫,说是十五年前流落宫外的帝姬。皇后娘娘着奴才来请您,让您即刻去坤宁宫。”

*******

阴雨绵绵中的紫禁城仍旧是紫禁城,红墙黄瓦,画栋雕梁。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金碧辉煌,宏宏庞庞。

第一次踏入这座皇宫,阿九有些发怔。过去也曾无数次在相府里遥遥相望,并没有这样直观的感受。偌大堂皇的宫闱,砌朱墙万重,绘九龙壁彩,龙头门上缀金钉,极尽富丽奢侈之能事。

心口在发紧,她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交握在腹前的双手用力到骨节泛青,不知是紧张还是惊惶。

她抿抿唇,不敢四处张望,视线定定地落在前头的那人颀长挺拔的背影上,忽然讷讷地开口,轻声喊他:“大人。”

他回身过来看她,目光清寒面色如常,再开口时的口吻陌生得很,那是一种疏离得贴近恭谨的语气,朝她沉声道:“殿下有何示下?”

殿下……殿下,这可真是一个讽刺的称谓。

常年处于弱势的人,一时半会儿没能习惯这样的礼遇。阿九一愣,目光扫过他的唇,似乎想起了什么,一张俏生生的脸蛋儿居然憋了个通红,好半晌才支支吾吾地挤出一句话,声若蚊蚋:“我有些害怕……”

谢景臣的眼底掠过一抹诧异,显然没料到她会这么说。这倒是出乎人意料,他勾起个寡淡的笑容,挥手打发了一旁的内监,接过油伞信步过去替她撑伞,垂眸细细起来。

她身上穿的是百褶如意裙,妃色的衣裙恰到好处,衬得她肤光胜雪面如桃花。娇俏的姑娘,气质恬静而淡雅,立在雨中像是一幅画。尖尖的瓜子脸,五官是艳丽的,妩媚的,碧莹莹的一双妙目,明媚无双,足以满足所有人对一国公主的想象。

他眼尾的笑纹像细雨中的风絮,一面印着她朝前走一面道,“没什么可怕的。殿下,您原本就是属于这个地方的贵人,紫禁城是您的家,曾经流落在外受的苦都过去了,从今往后,您便是这座禁宫里的主子。”

他的声音端凝似琉璃,字里行间都是轻柔缱绻,一字一句,像是能蛊惑人心。

主子……这可真是一个诱惑人的说法。十五年都在为活下去拼命的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顶替真正的金枝玉叶,成为当今天子的女儿。

阿九侧过头觑他,微微仰起脖子。颀长的身量带来一股难以忽视的压迫,他的侧脸精致得完美无瑕,然而正是因为太完美,所以显得缥缈不真。

她半眯起眼,隔着风雨交加定定看他,声音压得极低,以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量道:“成为帝姬之后呢?大人要我做什么?”

谢景臣垂眸,这一笑带尽疏风朗月的意态,“殿下放心,宫中自有人会接应。不过,眼下还是还是好好记住臣的话,演一出好戏给您的皇父同母妃看吧,欣和帝姬。”

他牵袖一比,颇有几分谦谦君子的意味,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原来两人已经穿过了交泰殿,坤宁宫劈头盖脸砸进眼中。

******

坤宁宫是大凉历代的皇后正宫,坐北面南,正面开间有九,两侧各一小间,与交泰殿、乾清宫坐落于同一高台,铜龟仙鹤昂昂而立,设日晷,两层梁檐,庑殿顶,上覆琉璃瓦,金光流丽。

起风了,漫天的点子成了斜飘雨,水珠从伞下飞进来,打在面颊上,冰凉得教人发冷。阿九自顾自地出神,仿佛未有所觉,忽然眼前一黯,是身旁的人将伞沿往下略略一压,遮挡去了眼前的风和雨。

转头看他,映入眼中的只有一张侧脸,细雨纷飞中勾勒出江南三月的况味。阿九的目光落在那线条和缓的鼻梁上,往上一滑瞧见他的眼,尾梢处略微地扬起,半掩的眼睫浓密似夜,平日里的凌厉在这一刻似乎荡然无存,那双眸子是柔和的,甚至有些温暖。

她看了几眼觉得有些不妥,复将视线一转,望向了别处,心头隐隐盘算起起来。流落宫外十五年的帝姬,重返皇城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可谢景臣既然敢走这步棋,必然做好了万全的打算,他在边上,多的心自然不用她来操,照着他交代的东西一五一十地说,那样一个生动活灵的故事,哀婉处动人心肠,只要声情并茂将戏做足,要人相信不少件难事。

阿九思忖着,一面回忆一面念念有词,一个走神儿,再抬头便已经到了东庑墙的宫门前。门口处有立侍的宫人,均静默,深埋着头大气不闻,听见脚步声传来,视线一转瞥见江牙海水一角,甚至不消抬眼便跪了下去,口里诺诺道:“丞相千岁。”

谢景臣淡淡一声嗯,让一众宫人平身。是时门内又迎出来一个内官,阿九打量一眼,见那人身上是太监打扮,圆帽下露出的两鬓已经花白,臂上横拂子,眉目间投精光,看样子是这坤宁宫里有些头脸的。

果不其然,那内官上前,并不如方才那群宫人一样给谢景臣跪拜,只是堆起满面的笑容来朝他揖手,隔着几步远恭声道:“奴才给相爷请安。”

谢景臣唇角挑起笑,“苏公公不必多礼。”眼皮子略抬,又问:“万岁爷到了?”

苏长贵笑眯眯地呵腰说是,口里说:“皇上和两位娘娘都在里头呢,”苏公公说着一顿,眼风儿极快地从阿九身上扫过去,心头大感诧异,然而不敢表露,只伸手一比恭敬道:“大人请——”

阿九背脊挺得笔直,微垂着首,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锦绣深宫,步步皆是惊险,在她的身份名正言顺之前,不能有半分大意。余光瞧见身旁的谢景臣身形微动,她只以为他要提步,自然也迈开步子跟着上前,然而他却只是转头瞧她,忽然道:“殿下恕臣失礼。”

她一怔,不明白这人何出此言。未几,却见他直直地伸手过来,脸上一凉,原来是拂去了沾在她面上的雨水。

阿九几不可察地皱眉,再看一众宫人,个个低眉敛目,面上没有半分地异样,仿佛都不曾瞧见方才那幕似的。她心头暗自生恼,却又不敢表露,只好低声说了句:“多谢大人。”

他瞥一眼她微拧的眉,眼底一抹寒色一晃而逝,旋即恢复如常。收回手站定,琵琶袖朝前一指,漠然道:“殿下先行。”

阿九扯了扯唇,也不再多言,径自朝里头走。身后的脚步声沉稳有力,是他跟在后头缓缓而行,微微一个侧目便能觑见那曳撒的下摆,往前穿过影壁便看见坤宁宫的正殿,胸腔里头霎时雷震,她深吸一口气定定神,又听谢景臣在耳畔压低了声音道:“在殿外等着。”

她脚下的步子一顿,那人已经提了曳撒入了殿门,徒留她只身等在外头。

大殿正中是一樽景泰蓝三足象牙暖鼎,楠木嵌螺钿云腿桌上摆着一株巨大的血珊瑚,妖异的色泽夺目鲜艳。

谢景臣的眸光从珊瑚枝上流转而过,复又望向殿中上首,当今圣上同葛太后分坐左右,下首依次坐着两位锦衣华服的妇人,气质雍容美丽非常,三十上下,正是岑皇后同欣和帝姬的生母良妃,欣荣立在皇后身旁,几人见他进来,纷纷投目看过去。

他垂了眼帘上前满行一礼,托了双手恭恭敬敬给几人见礼。

皇帝的脸色有些疲乏,见了他似乎精神一震,在官帽椅里坐直了身子看他,急切道:“听说爱卿寻得了帝姬?”

他应声是,良妃闻言大喜过望,从椅子上站起来朝他走近几步,追问道:“那帝姬目下在何处?相爷不是说要带帝姬入宫么?快让她进来……”

岑皇后面色不悦,冷声打断道:“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妹妹还急于这一时么?”

良妃思女心切,可皇后不同,她高居坤极,多年来执掌后宫,苦乐参半,历练出端庄持重的性子,自有一份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气度。更何况良妃得宠多年,早已是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良妃膝下原就有一子,若再寻回了女儿,岂不是要骑到她头上去!

岑婉面上勾起一丝笑容,望向太后同皇帝,沉声道:“大家,老祖宗,帝姬流落宫外十五年,臣妾以为,不如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个清楚明白,再见也不迟。”

皇帝颔首,食指点着红木桌道:“皇后说得在理。”说罢转眼看向谢景臣,问道:“爱卿在何处寻得帝姬?”

谢景臣眉头深锁,语调沉重道:“回大家,臣多番打探,方知当年帝姬顺护城河而下,是被一浣衣妇人所救。那妇人后来带着帝姬回到家乡淮南,五年前淮南溧阳闹涝灾,妇人染了瘟疫,帝姬跟着逃难的同乡人到了京都……”他说着稍稍一顿,感叹道:“或许天意如此,五年前帝姬走投无路流落街头,竟让臣府上的下人买回做了丫鬟——臣罪该万死,请大家恕罪!”

何其悲怆的一个故事,果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良妃听到此处早已是泣不成声,拿绢帕不住地掖眼角,抽噎道:“帝姬……我的欣和竟如此可怜……”

皇帝那头沉默良久,为人父母者,闻听女儿这些年来是这么个境遇,心头自然不好受。高程熹的神色极是凝重,好半晌才叹出一口气,捏着眉心摆手道:“爱卿不必自责,你替朕寻得了帝姬,何罪之有?平身吧。”

谢景臣应个是,这才直起身来。

能令所有人都信以为真的故事,才是好故事。葛太后心头暗道谢景臣到底是谢景臣,轻而易举便捏住了人的七寸。这样一个身世可怜境遇凄惨的故事,流落在宫外多年的帝姬,饱受世间艰辛,还不令皇帝同良妃心疼到骨子里去。

太后装模作样地揩了揩泪花儿,侧目看皇帝,说:“大家,事情也差不多都抖清了,让那孩子进来吧。”

高程熹颔首,朝一旁的内官递个眼色,苏长贵因吊长了嗓门儿道:“传——”

未几,一个素色裙装的少女从殿外款款入内,细瘦的身条,明媚纤白,端的是清艳无方。欣荣一眼看过去不禁骇然一惊,冲口而出道:“竟然是她?”

宣帝哦了一声,转过头去看欣荣,道:“帝姬见过这丫头?”

欣荣嗯了一声点点头,“皇父,女儿曾在谢大人府上见过她,她确实是相爷府上的一个丫鬟。”

此言一出,众人的疑虑霎时也消了大半,良妃哪里还按捺得住,满目震惊地走过去,一步一顿,似乎不敢相信,试探道:“……你是欣和?”

阿九眸光微闪,暗自猜测这妇人是欣和帝姬的母妃。

入宫前谢景臣便曾叮嘱她,见到良妃后,务必对其施以媚术。冒充帝姬入宫,要以假乱真,最难过的便是良妃这一关。母女连心,是真是假良妃自然不会毫无所觉。

她张了张唇正欲开口,却听岑皇后沉声道:“良妃妹妹先别急着母女相认。”说完转头看高程熹,道:“大家,皇室血脉事关重大,臣妾倒不是怀疑谢丞相办事不力,只是无凭无据,若是出了什么差池谁也担待不起。”

皇帝锁眉,“皇后有何高见?”

“当年替欣和帝姬接生的嬷嬷有四位,其中的秦嬷嬷如今正在臣妾宫中当差,”皇后微微一笑,“臣妾曾听秦嬷嬷说起过,帝姬的左肩有一粒朱砂痣,是与不是,让秦嬷嬷来一看便知。”

“……”皇帝略思索,“也好,依皇后说的办。”

阿九心头一沉——难怪当日谢景臣会在她肩上刺一粒朱砂,原来如此。转念又觉得古怪,照理说,欣和帝姬肩头有朱砂痣,这样的秘事恐怕只有当年接生的几个嬷嬷才清楚,他一个外臣,如何得知?

不多时,坤宁宫的秦嬷嬷便被传入了殿中,几个宫女一道簇拥着阿九入了偏殿,脱衣验明真假。少顷,秦嬷嬷领着阿九从偏殿中走了出来,她朝座上的几位尊主福身,道:“万岁爷,这姑娘的左肩头,确有朱砂痣。”

听了这话,皇后的面色登时变得极为难看,谢景臣面上缓缓勾起一丝笑,敛眸上前朝皇后揖手,沉声道:“世间有朱砂痣的人数不胜数,娘娘若还心存疑虑,臣还有一个法子。”

“……”岑婉抬起眸子看他,眼色不善,“哦?大人不妨说来听听。”

他唇畔的笑容清浅淡丽,曼声道:“欣和帝姬同欣荣帝姬乃亲姐妹,将两位帝姬的献血滴入水中,血浓于水,是否相溶,不妨一试。”

阿九惊诧地瞪大了眼——血浓于水,这人不是疯了吧!

那一刻阿她几乎要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侧目朝谢景臣看,他立在殿中,挺拔的身形巍峨如岳,眉目间一派的清正仿若山风,俨然一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架势。

皇后没料到他会如此坦荡无畏,眸中掠过丝错愕,一时语塞,只转过头上下打量阿九,那眼神,简直恨不能在她身上钻出个窟窿眼儿来。

高程熹点了点官帽椅的手把,缓慢地颔首说:“这倒是个好法子,既然皇后尚有疑虑,不如就依谢爱卿所言,让两个丫头滴血认亲,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说完朝苏长贵拂手,施派道:“取清水和银针来。”

苏公公应是,因旋身下去准备东西。既然皇帝都开了尊口,自然没人再敢置喙。且不论高程熹是否昏庸,一顶通天冠便是绝对的皇权,至高无上。皇后两道蛾眉越锁越深,张了张口,却是欲言又止。

岑婉同宣帝感情原就算不得深厚,当年的苦楚至今回想都记忆犹新。一个不得圣心的皇后,能有如今的局面全靠了女儿欣荣,这个节骨眼儿上,自然一切都得顺着皇帝的心意,轻易绝不能触怒,毕竟谁都不愿意再过生不如死的日子。

她略思索,伸手将一旁的帝姬拉过来,柔声道:“照你皇父的意思去做。”

欣荣颔首,小脸上展颜一笑,纯真明艳:“只是拿针扎下手指,母后不必这么紧张,只权当被蚂蚁叮了口,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阿九只觉得背脊都在发麻,血浓于水,可她压根儿就不是欣和,怎么能同正根正枝的皇室血脉滴血认亲呢!胸腔里擂鼓似的,掌心里滑滑腻腻的尽是汗,然而她不敢露出马脚,只挺直了脊梁骨低眉敛目,神色从容淡然。

俄而,苏长贵已经捧着紫檀木雕花托案回了殿,她侧目一觑,果然,上头端端正正摆着一个青花瓷碗,盛清水,澄澈见底,边儿上卧着两枚银针,幽芒凄厉森冷,似能晃痛人眼。

苏公公猫着腰将东西呈到皇帝眼前,压低了嗓子试探道:“大家,清水同银针都取来了。”

高程熹看也懒得看,径自伸手一指,吩咐说:“给丞相拿过去。”说完又抬眼看谢景臣,说道:“谢爱卿,东西都备好了,你来验。”

他神色恭谨,琵琶袖对掖应声是。

两个国色天香的少女遂同时提步上前,阿九抬眸,将巧撞上帝姬的视线。欣荣显然也不曾料到会同她四目相对,微微的怔忡后勾起一丝笑容,明丽温暖。

到底是紫禁城里长大的帝姬,真正出身高贵的人,随便一个笑容便能使人觉得耀眼。阿九挽起嘴角朝欣荣回了个淡淡的笑容,很快又移开了眼,目光落在那碗清水上,似乎有些出神。

谢景臣乜了眼托案上的银针,语气寡淡,“请二位以银针刺破指腹,将血滴入碗中。”

话音落地,皇后立时眼神示意一旁伺候的嬷嬷,那妇人颔首,上前从托案里取过银针,朝欣荣恭谨道:“殿下,恕奴婢无礼了。”

欣荣一副无所谓的神态,屋子挽起袖子将右手伸出来,露出一截白如瓷的皓腕。李嬷嬷托起那只手,小心翼翼极为轻柔,接着便不再动作,只等着谢景臣吩咐。

宫中众人无不奉行明哲保身这四字,虽是相爷领进宫的人,可她到底能不能坐实帝姬的身份尚未可知。众人都在观望,自然没人来主动伺候阿九。她倒也没觉得有什么,既然没人伺候索性自己动手,思量着便要伸手去拿针。

是时一股淡香袭来,阿九只觉眼前一花,腕上缠着菩提子的手先她一步拾起了银针,他揖手朝她施一礼,道:“殿下恕臣无礼。”

她眸中掠过一丝惊异,怔怔地有些不知所措,同样惊骇的还有殿中的一众人。紫禁城中上至太后皇帝,下至宫女内监,无人不知谢丞相身有怪疾,从不与人近身。众人大感诧异,暗道这可是天大的稀罕事儿。

欣荣帝姬皱了皱眉,转过头去看皇后,却见皇后面上也有讶色,眼神上一番来往,示意女儿稍安勿躁。

一室之内霎时静谧,唯闻玉漏相催。阿九有些迟疑,眸光闪动,未几复吸了口气定定神,微挽起袖子将右手伸出。他伸手来接,冰凉的指尖冻得她一个冷战,几乎是出于本能地想要缩回手,然而他五指收拢,带着不容忤逆的强硬。

她抬起眸子,蓦地撞进他的眼底。淡漠的面色,眼底却凝寒霜,显示他此刻心情不佳。

阿九被他眼中的寒色唬了唬,当真不敢再挣,垂下眼帘沉声道:“有劳大人。”

“殿下太客气了。”他收回目光不再看她,语气不咸不淡,仍旧教人听不出喜怒,指尖缓缓抚过针头,往她娇嫩的指腹扎了下去。

痛楚极细微,相较于蛊毒发作,这点痛几乎令人觉察不到。她收回右手,视线一转立马惴惴不安地去瞧那碗清水,只觉得一颗心都要飞出嗓子眼儿。不知道谢景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她胆战心惊,这人却一派的大定,难道……她眸光一凝,难道他动了什么手脚?

滴答两声,两个姑娘指腹的献血落入了水中,氤氲的红,艳丽得近乎妖冶。立侍在边儿上的宫人纷纷伸长了脖子去瞧,眼也不眨,阿九战战兢兢望过去,就在诸人的眼皮子底下,两滴殷红的血水极缓慢地融汇到了一处。

李嬷嬷呀了一声,朝皇帝恭谨道:“大家,血融在一起了!”

苏长贵何等乖觉,闻听此言,顷刻间已经扑通一声朝阿九跪了下去,口中高呼道:“奴才叩见欣和帝姬,帝姬千岁千岁千千岁--”

转眼间殿中的宫人已经跪伏了一地,号千岁的声音震耳欲聋,齐声道:“叩见欣和帝姬,帝姬千岁千岁千千岁--”

阿九只觉得双耳嗡嗡,尚还有几分云中梦中的恍惚,扫一眼偌大的内殿,一屋子尽是黑压压的人头,她怔愣,下一瞬便被良妃一把抱进了怀里,耳畔是如泣如诉悲痛欲绝的哭声,哀声道:“欣和,我的欣和,母妃想你想得好苦……”

宣帝心头动容,眼底隐隐泛起红丝,然而一国之君不会垂泪,他清了清嗓子在椅子里正了正身,口中安慰良妃,柔声道:“过去女儿流落宫外,你成天以泪洗面,如今女儿回来了,天大的喜事,哭什么。”

良妃本就是温良柔婉的性子,触动情肠难免伤心,听皇帝这么一说,只好松开阿九,转过头去拿绢帕揩脸,终于破涕为笑,口中道:“臣妾正是因为高兴,喜极而泣。”

高程熹从官帽椅里头起身,朝良妃走近几步,拉过她的手放在掌心轻轻一拍,“你心肠一贯软,朕是知道的。”说完侧目看立在一旁的阿九,笑容满面地在她身上细细打量。

阿九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说来也可笑,她原本是谢景臣要送入宫中为妃的,如今阴差阳错,居然成了这个皇帝的女儿。不过这会儿不是欷歔的时候,帝姬重回内廷,戏便要做足做全,谢景臣已经为她打点好了一切,只差最后一步,她不能掉以轻心。

思及此,她规整规整思绪换上一副哀恸断肠的神态,跪下身去朝皇帝同良妃拜大礼,哽咽道:“这么多年没能在皇上同娘娘身边尽孝道,是女儿不孝。”

良妃连忙弯腰去扶她,拿绢帕替她轻柔拭去面上的泪迹,柔声道:“帝姬怎么还喊皇上和娘娘呢?”

阿九眼底一片赤红,心头却觉得有些悲凉。良妃看她的眼神这样慈霭,显然是真的将她当做自己的女儿,这是一个可怜的母亲,多年来与亲生骨肉分离,好不容易再度相见,她却只是一个假帝姬。心头知道要改口,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她内心一番天人交战,好半晌才挤出四个字来,讷讷道:“皇父,母妃。”

凉宣帝龙颜大悦,点着头不住道好,感叹道:“果然是朕的女儿,中秋之月,春晓之花,容貌上倒同你母亲三分神似。”

良妃听了却直摇头,失笑道:“大家可把臣妾夸上天了,”说完又转眼看阿九,满目的怜爱,笑盈盈道:“青出于蓝胜于蓝,欣和这样明丽,可比臣妾年轻时候美多了。”

好一个阖家团圆父慈女孝,这样一副其乐融融的状貌,岑婉只觉胸口的地方憋着一股气,闷得发慌。眼睁睁看着丈夫同另一个女人这样恩爱,换了寻常人,谁能受得了?然而她不是寻常人,她是皇后,一国坤极,便要雍容大度母仪天下。

岑皇后稳稳心神,将心头翻腾的江海压下去,勉力扯出一个笑容看向皇帝,恭声道:“臣妾恭喜万岁爷寻得帝姬,宫中也许久不曾有过喜事了,不知大家准备何时昭告天下?”

皇帝略沉吟,吩咐道:“朕即刻便写下诏书,帝姬吃了这么多年的苦,朕定要好好补偿她。”说罢一顿,似乎在思索,半晌又道:“景臣,拟朕的旨意,册封皇女欣和为宁乐公主,即日昭告天下。”

谢景臣上前一步躬身揖手,口中应是:“臣遵旨。”

之后皇帝还说了些什么便听不清了,脑中满满的尽是“宁乐公主”四个字。她眼色一沉,心中涌起一阵莫名,不知是欣喜亦或悲凉。欣和帝姬,高高在上的大凉宁乐公主,这便是她的新身份,可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殊荣。

好半晌,宣帝才终于交代完,体念阿九刚刚回宫,便派人小心伺候着回宫休息。她怔怔的,被一众宫人众星捧月似的簇拥着出坤宁宫正殿,蓦地一个回首,隔着袅袅的轻烟依稀能看清他的脸,幽冷的眸子深不见底,定定望着她,不知所想。

指腹从冰凉的扳指上抚过去,他垂眸掩尽一切眼色,朝她毕恭毕敬地揖手,沉声道:“臣恭送公主。”

25|4.13|

一切仿佛都是场荒诞的梦,虚无得不真实。

阿九恍恍惚惚,鼻息间是良妃身上淡淡的清香,五指包裹她的手,那样温暖柔软,这是种难以言喻的滋味。

她是一个孤儿,无父无母,自记事起便过着乞讨的日子,在城隍庙里挨饿受冻朝不保夕。在相府时也曾想象过自己的将来,入紫禁城,成为皇帝的嫔妃,在这锦绣如画的深宫中勾心斗角谋生谋命,至死方休。

然而如今,她的命途却翻天陡转,谢景臣令她“认祖归了宗”,她多了一个宁乐公主的头衔,多了一个身为九五之尊的皇父,还多了一个温柔似水的母亲。

两人并肩从坤宁宫中出来,自景和门穿过,缓缓步上宫中的长街。良妃拉着她一路往碎华轩走,不知怎么的又开始落泪,哽咽道:“欣和,你不知道母妃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那时你下落不明,所有人都说你已遭不测,可母妃知道,我的欣和一定还活着,一定还好好地活着,等着和母妃团聚……”

一字一句皆是身为人母的心酸,听得阿九心中发堵。她向来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人,沉吟了半晌才道:“母妃别哭了,这么些年让您这样伤心难过,是女儿不孝。好在如今女儿回来了,也算是守得云开。”

良妃闻言重重地颔首,伸手抚上她的颊,眸中有欣慰之色,笑道:“对,守得云开见月明了,你能回到母妃身边,便是让母妃折寿十年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