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锦一时不明白所以然,大夫人怎么突然对自己这般热络,但是想也应该知道,定是昨日二夫人送来的布料,自己收下了,让大夫人着了急。

自己还没有去过寺庙,就当去散心算了。如此一来,又让绿意找自己找来一件素色的衣衫,绿意给杜若锦拿来一件白色罩衣,裙摆处绣着荷莲,身形一动,荷莲摇曳生姿,衬得杜若锦清丽脱俗。

杜若锦带着绿意去了前厅,大夫人和大少奶奶柳氏都在,大夫人今天穿着绛紫色衫子,显得端庄稳重,大少奶奶却是身着红色的裙装,有些流于俗气。

大夫人看着大少奶奶的装扮,皱起眉头,隐隐有些不快,忍下怒气,说道,“今儿个早饭就不在家里用了,到了妙真寺用斋吧。”

大少奶奶也察觉到了什么,揪了揪裙摆,有些不自然得跟着大夫人往前走了,出了高家大门,就看见两辆马车停在那里。

大夫人上了前一辆马车,大少奶奶自然而然就要跟着上去,杜若锦反而松口气,正要往后面的马车走去,就听见大夫人的声音,“静容,你去后面的马车坐,让沉香到我这车厢来坐吧。”

大少奶奶有些诧异,当即羞红了脸,狠狠瞪了杜若锦几眼,杜若锦暗暗叹气,无可奈何得进了大夫人的车厢。

这辆马车比后面那辆马车要大些,车厢内甚至还有一张软榻,大夫人斜斜靠在上面,假寐着。这妙真寺在锦州城外十里的妙真山上,杜若锦还从未出过锦州城,自然觉得新鲜,不停地掀开挡帘往外看。

一个时辰过去,到了妙真山脚下,大夫人才睁开眼睛,看着杜若锦的新奇劲,又开始了说教,“你是高家的二少奶奶,要本份,要稳重,这样喜形于色成何体统?”

杜若锦怕她再继续说下去,只好主动开口认错,说道,“娘,儿媳知错了。”

大夫人没有想到杜若锦的态度如此乖巧,满肚子的话倒憋着讲不出来了,只好悻悻说道,“知道就好,你是高家的人,以后记得万事要以高家为重。切勿只顾自己怜悯之心…”

杜若锦有些不知其意,什么叫只顾怜悯之心?

或许看得出杜若锦的疑惑,大夫人轻飘飘得说道,“老太爷那里,你无论如何也要去一趟,虽然纸渲无所事事整日吊儿郎当,但是那是他咎由自取,不值得人同情。能撑得起高家门面的,自然还是你大哥笔锋,还有墨言两个人,指望别人,高家早就败光了。”

*************************************

我发现文里有个小漏洞,可是亲们都没有发现,哈哈。

找找看吧,看谁细心一点,能够找到~~~跟人物关系无关,跟语言无关,找去吧。找到的人,为她加更一章。

如果找了,没有找到的人,别的就不说了,送花吧,哈哈。

第五十八章 翰林

杜若锦心叹,说来说去,还是围着人选这个问题不放,到底锦亲王许给了高家子嗣什么样的职位,值得大夫人这般热络,连一向最鄙弃自己的她,都跟杜若锦同坐一个车厢了。

杜若锦小心刺探着,“娘,锦亲王许给高家的官位又不高,无所谓的,等将来有了更合适的机会,咱们再争取过来嘛。”

大夫人挑眉急道,“翰林院修撰,虽然官职级别不高,可是很容易被皇上青睐,前朝几任宰相,都是从翰林院出去的,笔锋墨言,年岁尚轻,等历练个几年,保不定就能高升的。”

杜若锦确实不太明白,这翰林院修撰到底是个什么差事,可是听大夫人说的话,明白那是个容易鸡窝出凤凰的地方,或许是自己的比喻过于过头,杜若锦想着想着就笑出声来。

大夫人冷眼一看,瞪着她,不悦道,“你笑什么?照我说,你就是傻,这个差事即便不给笔锋,给了墨言也是好的,你好歹也是个六品夫人嘛,出了高家的门,谁不对你另眼相看?”

杜若锦暗道,这话可真有深意哟,出了高家的门,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那么不出高家大门呢?是不是还是被你们欺压讽刺呢?

*************************************

大夫人看杜若锦不说话,以为杜若锦听到心里去了,眉开眼笑道,“你也不用急,好好想想,我今天带你出来,一是为了给高家祈福,二就是让人不被人打扰的情况下,将事情的利害想个清楚。”

杜若锦无语了,所谓不被人打扰,是不是说的就是二夫人呢?

果然,大夫人再没有出声絮叨,杜若锦好不容易得了清静,自然也不会主动开口,两人沉默,直到到了妙真寺山门前。

杜若锦率先下了马车,又转过身扶着大夫人下了车,转过身,看见大少奶奶已经站在旁边了,挑眉冷眼得看着杜若锦。

三人进了寺庙,杜若锦觉得新鲜,一直左右望着,要不是碍于那些和尚在前,她都想亲手去摸摸这些塑像,真是惟妙惟肖。

一名宽额大耳的和尚走上前来,双手合十,道,“施主,贫僧法号清方,昨日接到贵府之帖,说大夫人要来妙真寺进香祈福,路远任乏,请去清音斋用些斋饭吧。”

大夫人应了谢,知会大少奶奶柳氏跟杜若锦跟着自己前去。

穿过佛堂,进了内院,到了东边的禅院内,看门匾上写着,清音斋。里面布置简单雅致,处处透着一股莫名的禅机。

几人坐下,有小沙弥红着脸进来奉了茶,转身离开了。

清方师傅又让人送来了斋饭,说道,“几位施主慢用,等用过斋饭稍作歇息,贫僧再带几位去禅院礼佛。”说着,就恭敬有礼退了出去。

杜若锦奇道,“娘,这妙真寺的和尚,都很有修养嘛,对人都这么客气。”

大少奶奶柳氏不屑一股的冷哼一声,“那倒是,也不看看高家每年都给他们送多少香油钱。他们敢不对咱们客气。”

大夫人轻轻“咳”了几声,制止柳氏再说下去,但是目光中并未有责怪之意,杜若锦知道,大夫人也是认可柳氏的说法。

******************************************

今天第四更,怎么都没有反应?不说话,那我可不更了~~

第五十九章 禅机

斋菜简单,但是口味清淡,大夫人只吃了几口,柳氏也是如此,只有杜若锦觉得菜色不错,多吃了几口。

柳氏鄙夷道,“这斋菜,向来都是应应景,算是那么个意思?哪里就有人吃起来没完了?幸好这里没有旁人,否则人家还不说咱们高家是不是打了饥荒,饿着二少奶奶了?

杜若锦不以为然,放下筷子,没有理会柳氏。

大夫人起了身,要靠在房间里的床榻歇一歇,柳氏坐在椅子上,歪着身子也假寐着,杜若锦难得出门,新鲜劲还没过呢,怎么肯宝贵的时间用在睡觉上,坐立不安,终于心一横,作出期期艾艾的声音,说道,“娘,我刚才多吃了几口,这回肚子疼,要去方便下…”

这下自然又换来柳氏的冷嘲热讽,大夫人虽然并无悦色,不过还是说道,“去吧,去吧,记得别乱走动。”

杜若锦如获大赦,三步两步就奔出门外。

看着禅院内,寂静庄严气氛浓郁,杜若锦敛了笑,想在禅院里走走,绕过禅院的二进门,再走了几步,竟然看见一片竹林,令杜若锦好奇的是,竹林外面用栅栏拦了一圈,留了一个竹门,竹门虚掩着,杜若锦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推门而入,走了十来步远,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一片水湖,中间有一处竹屋。

水岸和竹屋之间,水面上放着两片竹筏,水面之上,拴着一根丝线,人站在竹筏上,用手拉着丝线,竹筏就可以移动。

杜若锦玩心大起,小心翼翼得站在竹筏上,轻轻一拉丝线,竹筏就划出去好远,杜若锦担心细线断掉,每次都是用很小的力气去拉。这丝线是用天蚕丝所制,虽然纤细,但是坚韧有余,只是这些杜若锦都不知道罢了。

杜若锦拉着竹筏到了湖中心,踏着竹子做的阶梯,便到了竹屋环侧的回廊,寂静无声,仿佛无人一般,杜若锦还是出声试探道,“有人在吗?”

良久,没有人回应。

杜若锦推开了竹屋的门,走了进去,赫然看见两个人席地而坐,中间摆放着竹子所作的竹桌,在竹桌之上下围棋。

杜若锦吃了一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因为她发现其中一人,竟然就是锦亲王。锦亲王一身青袍,金丝束发,端坐在竹桌旁,另一个人是个慈眉善目的和尚,两人都没有抬起头来杜若锦一眼。

杜若锦本来想慢慢退出来,可是看见两人自始至终就根本没有抬起头看自己的意思,自己退了出去,反而显得自己太猥琐了。她心一横,径直上前,在棋盘的一侧,席地而坐,拍掌称赞,“好棋,好棋。”

老和尚双手合十,“善哉,善哉,女施主果然慧目,王爷此棋一落,贫僧就算是输了。”

锦亲王含笑,手里握着一把玉扇,打开来轻轻扇着,说道,“方丈何须这般谦让,只是输了二子而已。”

杜若锦却不以为然,“王爷此话差矣,输便是输,输一子跟输十子有什么区别?”

老和尚便是妙真寺的清远大师,他立身而起,朝杜若锦示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女施主话语精练,语含禅机。”

杜若锦一怔,心道,老和尚,你也太会给人扶梯子了吧?平白无故的,给我竖一把梯子,我登上去坐在云端,你再将梯子抽走?

***********************************************************

亲们,明天我就要上架了,公众版就这样结束了。

喜欢本文的亲们,加群吧,91203940

愿意看下去,请去订阅吧,不想订阅的亲们,也很感谢你们这十天来的留言和花花,正是因为你们,我才萌发了写下去的动力。

家斗路上,我们一起加油。沉香娘子,虽然书名清水,可是却情节会越来越曲折的~~拭目以待吧。

第六十章 遇刺

话说杜若锦一时贪玩,从湖面上度筏而过,在竹屋内见到了清远大师和锦亲王在下棋,杜若锦一时口快,却被清远大师成为妙语禅机。

杜若锦玩心大起,存心要逗弄下这老和尚,说道,“清远大师此话差矣,话就是话,有禅机和无禅机又有什么区别?过于注重禅机,还是没有悟透禅机。”

清远大师一怔,双手合十,低眉顺目得说道,“女施主教训的是,所谓禅机,虽然发人警醒,却失了自然。”

杜若锦看清远大师认了真,随即笑着岔开话,“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清远大师不必当真,禅机自有禅机的意义,只是我心存杂念,无法醒悟罢了。居家过日子,能幸福就是我的追求了。”

一时未说话的锦亲王,轻摇玉扇,另一手捡着竹子做的棋子放竹筒里放去,不清不淡得“哦”了一声,问道,“那你所谓的幸福又是指的什么?”

杜若锦随即答道,“幸福的福字,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也就是说够吃够穿就得,知足长乐就好。”

清远大师又当胸合十,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衲今日算是遇见两位贵人了。”

杜若锦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清远大师,说起贵人,锦亲王才能算得上是,我呢,就只是跟着来这里混吃混喝的,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有些惭愧了。”

“女施主性子率真,真是难得可贵。锦亲王,老衲先行告退,两位不妨慢聊。”清远大师说着,朝两人看了一眼,转身离去。

“清远大师,我跟你一起走…”

杜若锦奔出门外,看见清远大师飘身落在竹筏上,用脚在水面上轻轻一点,竹筏已经到了水岸那边,几步而已,就不见了身影。

杜若锦傻傻得看着这一幕,就听见锦亲王说道,“你就陪本王下几局棋吧!”

杜若锦一怔,她怎能独自跟锦亲王在一起?潜意识里,并不是出于礼法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心理一种惧怕,一种排斥,再想下去,她的思绪也混乱了。

杜若锦小声答道,“我不会下棋。”

锦亲王站起身来,杜若锦这才发现,他身形极高,自己身高才落在他肩膀上而已。锦亲王慢慢踱着,走近了书桌,说道,“不如本王作画,你来题诗?”

杜若锦期期艾艾回道,“我不会作诗。”

锦亲王笑道,“那不如,你来弹琴,我来吹箫,合奏一曲广寒宫吧?”

“我不会弹琴。”

锦亲王朗声笑了起来,“真是有趣,高家二少奶奶竟然琴棋书画都不擅长,听说,你刺绣很好,本王有一件皇上赐的锦袍,游猎的时候不小心勾破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绣工来补救,不如交给二少奶奶来做吧?”

杜若锦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我不会刺绣。”

锦亲王做讶异状,用玉扇轻轻点点桌面,说道,“这可真是让人难以理解,说出来有谁会信呢?如果你不是好端端站在本王跟前,本王还以为你不是这个朝代的人呢。”

杜若锦暗惊,眼里闪过几丝惊慌,这明明就是自己的死穴嘛,勉强笑道,“王爷真是会开玩笑,我都听不懂王爷说的是什么。”

“听不懂没有关系,本王也不指望你能听懂,”锦亲王站定了身子,阳光透过竹屋照进来的余光,落在锦亲王的身上,衬得他俊秀挺拔,眼中神采熠熠生辉。

杜若锦有些局促不安,她觉得这个锦亲王天生就带给人些许压迫感,这跟身份无关,杜若锦退了几步,离得他远了一些,才长舒一口气,说道,“王爷,我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

走到门口的环廊上,才发现自己想回去,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水面上共有两片竹筏,如今竹筏都在水岸的那一端,杜若锦直叹倒霉,拿眼去瞧锦亲王,说道,“王爷…”

锦亲王不去看杜若锦,反而转身回了竹屋,杜若锦只好跟着进去,迟疑问道,“王爷,如何才能渡过水面?”

锦亲王闲闲坐在桌椅上,说道,“等到了午间,就会有送饭的小和尚从那边过来,到时候你就可以跟着回去了。”

杜若锦急道,“那王爷要想从这竹屋出去,也要等小沙弥来才可以吗?”

锦亲王平静得点头,说道,“本王在这里清修几日,好不容易躲个清闲,怎会还要出去?”

杜若锦无语了,这些古代人的思维,想沟通不是不可以,但是稍难了些,她谆谆诱导道,“那王爷如果有急事,也只能等小沙弥来才能出去吗?我不信,如果有仇家攻上门来,锦亲王独自一人,进退不能,如何御敌?”

锦亲王笑道,“你想象力可真丰富,怎么就会有仇家攻上门来?再说,即便是有仇家攻上门来,本王也不是独自一人御敌了,不还有你吗?”

杜若锦看着锦亲王话说道后面,脸色已经沉了下去,于是也跟着转头向后望去,杜若锦傻了。

传说中的乌鸦嘴出现,杜若锦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果然有蒙面人踏上竹筏,拉着丝线而来,两片竹筏共四人,手持匕首,气势汹汹而来。

*********************************************

亲们,上架了,你们是否如约而来?

留下鲜花和评论吧,让我知道你们曾经踏进家斗的足迹~~~

第六十一章 受伤

锦亲王随是面色沉郁,却并不慌张,对杜若锦说道,“你可真是料事如神呀。”

杜若锦慌道,“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你该不会以为这些人是我叫来的吧?”

锦亲王未等回答,已经有黑衣人上了岸,那些黑衣人或许是下了孤注一掷的决心,上了岸,就用尽全力,将竹筏又蹬了回去。

黑衣人穿过环廊,直奔竹屋内,锦亲王一把扯过杜若锦,将她推到了角落里,说道,“从后窗走,左边第十二根竹子下,有丝线可以将对岸的竹筏拉过来,快去。”

杜若锦失魂落魄,又惊又惧,看锦亲王用玉扇做武器,一招一式耍弄得风生水起,拦住了攻过来的黑衣人,只是毕竟一对四,难免有吃力的地方。

锦亲王看杜若锦还愣在角落里,喝道,“留在这里等死吗?还不快去。”

杜若锦猛然反应过来,所幸那窗口很低,杜若锦很容易就爬过去了,顺着竹竿数过去,口齿有些不清了,“四二根…”果然伸手从竹竿下摸到一根丝线。杜若锦暗骂一声,原来锦亲王早就知道,还有办法渡过水面离去,只是他却不肯告诉她,害她白白跟着受这刀光剑影的。

现在也顾不得责怪他了,用力扯着丝线,将竹筏拉了过来,杜若锦慢慢挨近了后窗往里看,锦亲王已经用玉扇将三名黑衣人撂倒,现在正与一个人缠斗,看得出武功都在伯仲之间,谁也不能一时半刻取胜谁。

杜若锦往后窗里一冒头,喊道,“王爷,竹筏已经拉过来了,快点走吧。”

就见那个黑衣人望见杜若锦的一刹那,身形一顿,锦亲王的扇骨已经重重敲打在那人的手臂上,衣服也被勾破。杜若锦望着那个黑衣人,也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正在愣神的功夫,锦亲王已经跳出窗外,扯着杜若锦踏上了竹筏。

锦亲王气力不足,竹筏行得极慢,猛然间,杜若锦发现那黑衣人朝两人掷了把飞刀,飞刀凌厉呼啸,杜若锦吓得忘记了惊呼,那飞刀已经朝自己胸口刺来,锦亲王手疾眼快,将杜若锦推了一把,那飞刀却还是伤到了杜若锦的手臂,血一下子从伤口处涌了出来。杜若锦回头望去,那黑衣人站在原处一动不动,突然又用手猛然敲打了下竹竿。

杜若锦痛不可支,倒吸一口凉气,眼见鲜血涌出来将裙衫染红,那朵粉色的荷莲转眼间就变成了深红色,看起来诡异不已。

杜若锦初始痛极,现在却有些麻木了,感觉不到痛了,望见奔涌而出的鲜血,强颜笑道,“王爷,可惜了,你府里的千年人身天山雪莲,什么东西补身子,都要拿来用一用了,我还不想永年早逝呢。”

锦亲王蹙眉,伸臂将杜若锦揽在怀中,低声说道,“不要再说话,这只是皮外伤,回去我传宫里最好的御医来为你医治。”

锦亲王说着话,正要惊叹杜若锦胆色过人,不畏不惧之时,才发现杜若锦已经晕过去了,面色漆白,黛眉微蹙。

锦亲王抱起杜若锦,穿过竹林,往妙真寺禅院去了。

禅院内,大夫人和柳氏找寻杜若锦,疯了一般,差点没以为那些和尚见色起意,将杜若锦藏了起来。

柳氏不怀好意得说道,“娘,弟妹怕不是跟人私奔了吧?要不,咱们找遍了整个禅院,总该有个人影吧?”

大夫人沉下脸来,喝道,“这是什么话?这不是败坏咱们高家的脸面吗?她就算想私奔,也不可能就有现成的人选藏在寺里吧?”

柳氏撇撇嘴,不以为然,但是却再开口说话,突然,望见远处走来的人影,柳氏指着说道,“娘,娘,你看,儿媳说你还不信,弟妹被一个男人抱在怀里呢,不是奸夫又是什么?”

大夫人惊得站起身来,不可置信得看着杜若锦被一名男子抱在怀里,喝道,“实在太不像话了,成何体统,静容,你去知会清方大师,就要这里有奸夫淫妇,先绑了再说。”

柳氏幸灾乐祸得紧忙去喊人,生怕别人听不见似得,扯着喉咙嚷开了,“快来人呀,有人在佛祖前亵渎神灵了。”

妙真寺的和尚来的极快,也有些来寺里进香祈福的人围了上来,锦亲王皱眉,抱着杜若锦,看她已经气若游丝,失血过多危在旦夕,血还在不停往外涌,只怕这样下去,过不了半个时辰就要毙命了。

大夫人和柳氏走近了锦亲王,喝道,“大胆淫贼,还不快把人给我放下。”

柳氏挑眉说道,“娘,跟他废什么话?让寺里的和尚先把捉住送管,至于二弟妹嘛…”

未等她话音落下,就见旁边走来一人,正是妙真寺的住持方丈清远大师,他双手合十,说道,“王爷,让王爷受惊了。老衲听闻后院有人行刺,就让人赶过去,那些黑衣人死了三个,其中一个武艺高强,逃走了,所幸王爷无碍,只是这位女施主流血过多,还是现在本寺包扎下伤口再作下论吧。”

大夫人和柳氏怎么一个惊吓了得?面前的人竟然是锦亲王,而自己还口口声声指着他骂是淫贼?两天当即瘫软,跪在了地上,伏下身子求饶。

锦亲王没有理会两人,抱着杜若锦,跟着清远大师走进了禅院西边的房间。

第六十二章 留置

杜若锦因为失血过多,已经陷入了昏迷中,锦亲王没有办法征求杜若锦的意见,一把撕掉了她受伤左臂的衣袖,露出一截白皙而沾满鲜血的胳膊,锦亲王绞了帕子,轻轻拭去血渍,用干净的布条将伤口包扎住。

清远大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女施主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平安无事,只是她伤势严重,不要舟车劳顿下山,不如就留在寺里静养几日,待伤情缓和再行离开吧。”

锦亲王扯过棉被来给杜若锦盖上,转身对清远大师说道,“大师,本王立即着书一封,麻烦你派人去王府交给总管张贵,再派人拿着我的金牌去趟皇宫,让皇上派最好的御医前来。”

清远大师双手合十,念了几遍佛号,表示答应。锦亲王看房间里有纸墨,当即修书一封,而清远大师就在一旁诵经为杜若锦祈福。

锦亲王将书信交给清远大师,清远大师说道,“王爷,这禅院人杂,也不安静,恐防刺客再来偷袭,后边竹屋,老衲派高僧把守,相信能拦得住刺客,王爷还是搬回竹屋去吧。”

锦亲王略一思索,知道清远大师所虑。杜若锦乃女子,长住禅院,也怕落人口舌,而张贵也定会从王府调来侍卫守护,回到竹屋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锦亲王应了下来,“如此,多些大师照顾,本王在此又要多叨扰几天了。”

两人寒暄了几句,锦亲王将清远大师送出门外,就看见大夫人和柳氏跪在门前,还不敢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