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清漪忙屈膝回答:“多亏了殿下替他请了先生,还要多谢圣上开恩,允许臣妾回乡省亲,所以路上格外顺利,他也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温习功课。”

也就是说,能考这么好的成绩,还是多亏了皇上。

皇帝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既然如此,朕就再开一次恩吧。过了年,让你家幼弟去国子监读书,你父亲纪严乃两榜进士出身,你幼弟又得汪汲夸赞,你让他好好读书,勿坠先人之名。”

纪清漪大喜,忙对着皇上谢恩。

其实她之前就跟徐令琛商量过,要让清泰去国子监读书,虽然徐令琛来办必然没问题,可现在确实皇帝金口玉言格外开恩,意义自然不同。

“既然回来,今日就留在宫中用膳。”皇帝又交代了几句话,就带着徐令琛去了养心殿。

此时有太监进来禀报:“娘娘,周王世子妃过来给您请安。”

皇后心头一喜,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正欲让人请进来,眼光从纪清漪身上飘过,就道:“下着雪还过来,让她回去吧,就说我这里有客。”

皇后顿了顿又道:“着人好生扶着,有了什么闪失,我唯你是问!”

说到后面,声音里带了几分严厉。

太监应了,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

皇后的视线从纪清漪肚子上掠过,几不可见地叹了一口气,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纪清漪就问:“娘娘有什么吩咐吗?”

皇后犹豫了一下方问:“这几个月还没有动静吗?”

纪清漪闻言,遗憾地摇了摇头:“没有。”

皇后再次叹气:“别急,会有的,会有的。”说着,还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抚。

坐了一会,皇后就叫人备撵车,她亲自陪着纪清漪去拜见太后。

“太后她老人家年岁大了,脾气难免古怪,令琛是她嫡亲的孙儿,她心里也是很疼你的,只是方式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皇后温声细语道:“待会不管太后说了什么,你都不要放在心上。”

“是。”纪清漪温顺道:“多谢娘娘教诲。”

皇后见她如此恭谨,就笑道:“不必这般拘束,我是令琛的表姨母,又没有自己的孩儿,心里将他看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的。你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你婆婆不在京城,平阳侯太夫人年岁大了,南康郡主又不是个稳妥的,有事就来问我。便是令琛给你委屈了,你也只管来我,我一定给你撑腰。”

纪清漪脸上适时露出几分惊讶几分羞涩。

皇后就温婉道:“做皇家媳妇不容易,我当年也是从你这个位置上过来,知道你们的不容易。”

皇后推心置腹,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纪清漪若还是不做点表示,那就是不识抬举了。

她忙站了起来,给皇后施了一礼:“娘娘,侄媳年纪轻,嫁进来的时间短,虽然知道娘娘和蔼可亲,却又怕越了规矩,既然娘娘今天这样说了,侄媳日后遇到委屈了,一定来找娘娘。”

皇后就是想拉拢纪清漪,听她这样说,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我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第138章 病倒

“启禀太后,皇后娘娘与宁王世子妃给您请安来了。”

太后听了,脸色一僵。

她知道徐令琛今天回来,也知道纪清漪一定会进宫拜见,本来做好了要晾一晾纪清漪的打算的,没想到皇后竟然也跟着来了。

她是太后,可并不是皇帝的亲生母亲,也没有掌管后宫的大权,所以,并不敢在皇后面前拿乔。

她不悦道:“叫她们进来吧。”

“寄秋,扶我去外面。”

太后穿着石青色五福捧寿纹圆领袄,头上戴了日月升恒万寿簪,面容严肃地走了进来。

纪清漪跟着皇后一起给太后请安,然后薛寄秋给皇后请安。

太监刚刚给皇后与纪清漪搬了椅子过来,太后就冷着脸呵斥纪清漪:“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你怎么让皇后陪着你一起过来,实在是胡闹!”

皇后早年落了下畏寒的毛病,其他时候还好,一到了冬天就犯病,一般不出门的。

纪清漪已经习惯了太后的这种态度了。

一开始她因为太后是徐令琛的亲祖母,一心想讨太后的欢心,后来发现太后这老人家一点都不值得人尊敬,她心里也不当她是徐令琛的祖母,只当是一个普通的、令人厌恶的老人罢了。

对付这种人,纪清漪向来是不过心的,能敷衍就敷衍。

她站起来,低眉顺眼道:“是孙媳不懂事。”

她很乖,太后反倒觉得无话可说了,就像是蓄积了全身的力气却一拳打到了棉花上,实在没意思极了。

薛寄秋见她低着头不反驳,嘴角就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

“母后别生气,并非纪氏要拉着儿媳过来,是儿媳多日不见母后心里惦记的慌,难道母后只想见孙媳妇,不想见儿媳妇,怪我打扰了您享受天伦之乐吗?”

皇后微笑着说:“若真是如此,那儿媳这就走了,以后也不敢来了。”

太后忙摆了摆手:“跟你无关,我是教训纪氏。”

这么多年,太后不知道跟皇后交了多少次手,回回都是失败告终,在皇后面前,太后多少还是谨慎些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能有母后在一旁教导,是他们小辈的福气。”

皇后淡淡地接了这一句,转头给纪清漪一个安抚的笑容。

太后是想好好教训纪清漪的,有皇后在,眼看着目的是不能得逞了,就端了茶碰了碰嘴唇,意思是你们可以走了。

皇后跟纪清漪站起来告辞,皇后笑着说道:“今天中午留了令琛纪氏小两口在宫中用膳,母后要不要一起过来?”

太后道:“下回吧,我今天没精神。”

皇后知道太后不可能去的,也就是随口一说而已。

正准备走,太后却道:“小孟氏如今该有五个多月的身孕了吧?”

这话一出,众人的视线一下子都集中到纪清漪的身上,纪清漪一直微低着头,当做不知道,心头却忍不住一刺。

太后训斥她,她无所谓,可提到孩子,她不能不难受的。

虽然徐令琛已经找太医给她看过,说她身体康健无事,可她的肚子却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这一瞬间,她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怀疑。

那天在太后宫里,张太医说自己有宫寒之症,不易受孕的话再一次在脑海中响起。

皇后见纪清漪神色不变,淡淡地笑了:“劳母后惦记着,静玉如今六个月出头,胎像很稳。”

“这样说来,再过几个月,哀家就可以抱重孙了!”太后的笑得有些夸张,有些刺眼:“皇后刚才说的是,哀家的确很惦记小孟氏。这几个孙媳妇里头,哀家原本不看好小孟氏的,没想到她竟然如此争气,一进门就怀了孩子,还给令检抬了两个侧妃,这样有能耐又宽厚的孩子,哀家不疼她疼谁呢?”

说着瞥了纪清漪一眼。

“有母后疼爱,是静玉的福气。”

皇后知道太后这是借孟静玉压打纪清漪呢,因此接话并不热络。

可太后显然并不打算就此罢手,她笑得格外慈爱,像个疼爱晚辈的长辈一般:“寄秋,去将我昨儿新得的贡胶拿来,让皇后给小孟氏带去。这女人怀孕生孩子,那就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阿胶最是滋阴补阳,又能保胎,你带回去给小孟氏用,这是哀家疼爱她的一片心意。”后面那一句却是对皇后说的。

皇后自然应了。

太后又说了几句关于孕妇的注意事项,这才放皇后与纪清漪走了。

纪清漪虽然一直撑着,但出了慈宁宫正殿的大门,脸上多多少少还是带了一些出来。

皇后走在纪清漪前面,好像后脑勺长了眼睛一样,转头劝慰纪清漪:“太后年岁大了,最喜欢膝下子孙环绕,令琛又是太后嫡亲的孙儿,自然爱之深,责之切。你别难过,等你有了身孕,一切就都好了。”

她也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咱们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生个儿子。这是我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如今太子倒了…”

皇后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皇上一直很喜欢令琛,我看着他意属令琛的意思很明显,日后令琛若是…必然还会有旁人的,你有了嫡长子傍身,那些莺莺燕燕再蹦跶,也越不过你去,是不是?”

她这样推心置腹,纪清漪也不能不知好歹,立马表示感谢:“娘娘的心意,我都明白,我会抓紧的。”

皇后点到即止,想要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纪清漪眉头一挑,正想相问,皇后却把脸转过去,上了撵车。

纪清漪心里却砰砰砰直跳,徐令琛说过,前一世害死他的人就是皇后。

他早早地就表现出了对帝位的渴望,皇后就一直鼓励他,支持他,却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他一杯毒酒。

这一世,徐令琛一直表现的无欲无求的,虽然有本事,却性子孤傲,后来因为执意要求娶自己,又添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名声,所以皇后是有些拿不准了,来试探自己的吧。

她刚才欲言又止,便是想引着自己追问。

自己若是不问,岂不是会让皇后怀疑?

现在皇后还是疼爱徐令琛的表姨母,自己于情于理都该对她信任有加,毫不怀疑,若自己自己表现出一点点的忌惮,恐怕都会让皇后警惕。

自己最该做的,便是麻痹皇后,不能让她有任何的疑心。

可是该怎么做呢?

回到坤宁宫,徐令琛用眼神询问纪清漪,没事吧?

纪清漪眨眨眼,告诉他自己很好。

皇后看着他们这般互动,脸上的笑意更深。

等回到宁王府,纪清漪将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道:“过几天,我再进宫一趟吧,她必然是有什么要说的。”

“你不用去我也知道她要说什么。”徐令琛道:“不过就是跟孩子有关系,给你施压,然后趁机向你举荐调理身体的能手,借此收拢你的心。”

徐令琛说的漫不经心,纪清漪却心头一跳,她突然抬起头,目光郑重地看着徐令琛:“若是我真的怀不上孩子,你会怎么做?”

“不会有那一天的。”

徐令琛笑着伸手,要像从前那样捧了她的脸去亲她的嘴,纪清漪却面色严肃,伸手将他的手推开,语气十分的固执:“若真有那一天呢?你会怎么做?”

她的眼神很炽热,那样子不像在问话,倒像是在等生死抉择一样。

徐令琛心头就是一痛。

说来说去,还是他做的不够好,没有给她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她才会如此在意吧。

想到这里,他便正襟危坐,跪坐在床上,脊背挺得直直的,收起玩笑的神情,一字一顿道:“首先,绝不会有那么一天。若真到了那一天,我也会对你不离不弃,皇上可以过继,我也可以。”

他说的很认真,纪清漪听了却觉得心酸,这放佛是她想要的答案,却又不是。

“好了。”徐令琛上前来抱住了她:“别担心,孩子一定会有的。今晚我多多用力,一滴都不留,多撒种子勤耕耘,你很快就能生小娃娃了。”

严肃的气氛一扫而光,纪清漪也不由笑了,她轻轻推了他一下:“人家跟你说正经的,你就会胡说八道。”

徐令琛见她笑了,这才放下心来。

纪清漪已经做好了进宫去见皇后,配合皇后的打算,可没等她进宫呢,太后就病倒了。

太后这一病,来势汹汹。

纪清漪得知了消息,立马就进宫去看望太后,又让人给徐令琛送信,让他不必回家了,在宫门口汇合。

等他们到了慈宁宫的时候,帝后、徐令检、孟静玉都已经到了。

纪清漪不得不承认,宫中的人太少了。就是平阳侯太夫人病了,身边也不至于就这几个人啊。怪不得孟静玉怀孕,皇后提出让她进宫养胎,皇帝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后继无人没有人继承香火,那是灾难般的大事。

对于一个帝国来说,也是如此。

众人都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候着太医的诊治。

薛寄秋神色凄慌,很是担忧。

这一屋子人里头,最担心太后就是她了。

一则是这些年相处来下,的确有几分真感情。二则是她的婚姻未来都系在太后一人身上,若是太后一病不起,她这些年的努力就全泡汤了。

太医号完脉之后,几位太医商量了好一会,才跪下向皇上回禀:“太后上了年纪,此病又来得凶险,需用百年老参做药。”

人参珍贵,但宫中用得起,但百年老参就少了。

原本有三株百年老参,去年皇帝重病,青龙子道长给皇帝治病用了一株,给皇帝做滋补的药丸又用了一株,如今宫中只剩下仅有的一株了。

若是给太后用了,万一皇帝有个好歹需要人参续命,该如何是好?

第139章 侍疾

太后病得重,若是不用百年老参,这一关可能就挺不过去。

可宫中目前只剩下唯一的一根百年老参了。

太医们考虑了半天,最终还是开口跟皇帝说了。

不料皇帝想也未想,沉声道:“朕那里还有一株百年老参,可以拿来给太后用药,你们赶紧开方子,不要耽误了太后的病。”

皇帝完全可以不拿出那百年老参,可今天这大殿里有这么多人看着听着呢,万一事情传了出去,皇帝的名声恐怕不好听。因为皇帝从前一直以纯孝的形象示人,此时若有参不给太后用,从前的形象绝对会毁于一旦。

外面天已经黑了,雪也越下越大,皇后对徐令琛几人道:“天色不早了,你们快回去吧,太后这里交给我了。”

皇后是儿媳妇,可她身体不好,又要掌管宫中事务,她这么忙都提出照顾太后,其他人自然不能推脱,纷纷表示要留下来照顾太后。

皇后想了想,道:“今晚我跟薛小姐照顾太后,其他人先回去。从明天开始,白天纪氏进宫照顾太后,晚上我来。”

说是照顾,不过是陪着罢了。

煮药服侍都有太监与宫女,其实并不累,特别是白天,其实是很轻松的。

但是晚上却不同了,可能需要不断地起夜。

当着皇帝的面,这其实也是一个表现的机会。

纪清漪站起来道:“娘娘,白天您照顾,晚上臣妾来吧。”

“娘娘白天要主持宫中事务,也不好抽开身,不如让我跟表嫂来吧。”薛寄秋轻声建议道:“我一直在太后身边,知道怎么照顾,表嫂给我搭把手,我们两个就足够了。两位殿下有空的时候,过来看看就行了。皇后您看这样如何?”

皇后看了看薛寄秋,又看了看纪清漪,道:“这样一来,你们也太辛苦了些。”

“这个法子不错。”皇帝开口道:“就按薛氏说的办的,今晚纪氏跟令琛都留下来,明天一早回去,收拾了东西安置了宁王府的事情,明天下午纪氏就住进来。”

皇帝做了决定,众人自然无异议。

等人散了,薛寄秋特意走到纪清漪与徐令琛身边,看着纪清漪道:“表哥表嫂从江南刚回来,应该好好休息一番的,姑祖母疼我,我这个时候孝顺姑祖母也是应该,只是我总是怕自己一个人做的不够好,所以才想叫了表嫂陪我。表嫂不会怪我吧?”

薛寄秋说话的时候,脸上带了歉意。

纪清漪淡淡道:“怎么会呢?身为宁王世子妃,照顾太后是应该的。”

薛寄秋这才抿嘴一笑,如释重负道:“表嫂不怪我就好。”

说着,盈盈地看了徐令琛一眼,这才屈膝离开了。

徐令琛与纪清漪留下来照顾太后,纪清漪想着徐令琛第二天还要去户部做事,就让他先休息,徐令琛却将她按在了太后床榻对面的美人塌上:“这不是一个人做的事,上半夜我守着,你先睡觉,等到了下半夜,我叫你起来,你守着。”

“那你岂不是只能睡一个多时辰?”

徐令琛明天天不亮就要起来上早朝的。

“还是你睡吧。”纪清漪心疼他:“我守一夜没事的,反正明天一早能回家里睡一天。”

徐令琛却不让她起来,按住了她,给她盖上毯子,还在她额头轻轻亲了一口:“乖,睡吧。”

纪清漪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