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何夕淡淡点头,“你的先行者编号可以告诉我吗?”

来人沉默了一下:“当然,我是里海星先行者42号。”

“那好42号,我们现在要到大船去。”何夕简短地说。

“现在还不行,大船在圣地。”

“圣地?”何夕疑惑地问,“那是什么地方?”

来人的语调变得庄严:“圣地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何夕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了一下自己手臂上的那个扣子,那是一个发射机,此处的一切情况已经传送到了虫洞飞船:“我想看看这个圣地,请带我们过去。”

来人再次沉默了一秒钟:“好的我去安排。现在请你们在此等待。驻地的环境和地球相似,领路人应该知道的。”

李高进了屋,叶列娜刚想开口却被何夕止住,他取出仪器四下扫描确定没有监视之后开口道:“你马上联系范哲,让他准备建立和地球的量子通讯。”

“现在就准备吗?”叶列娜吃惊地问。在虫洞飞船中携带有一组用于量子通讯的电子,保存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中。它们都是一对双生电子中的一个,对应的另一组电子留在了地球上。双生电子诞生于纯粹能量的碰撞,呈现出量子纠缠态,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它们的物理状态永远是相反的,这便是超空间量子通讯的理论基础。量子通讯要求的能源巨大,实际上虫洞飞船只能支持最多两次量子通讯。按照规定第一次量子通讯应该是登陆第七天初步掌握目标星球总体情况后进行,所以现在何夕就要求做好启动准备的确让叶列娜感到不解。

“我觉得有必要。”何夕的语气不容置疑。“渤海星让我有种不安的感觉。”

叶列娜环视风景怡人的四周,不明白何夕指的是什么。但她知道何夕曾经执行过里海星任务,这样说一定有道理,她需要做的就是执行命令。

“我也觉得那个先行者有些傲慢。”叶列娜四下张望,“不过这里真的布置得和地球没什么差别,他们为了迎接我们是用了心的。”

“这只是章程的规定。”何夕冷冷说道,“按照《乐土宪章》,先行者必须在本星建造一处面积不小于一平方公里的地球环境,作为星球政府的永久驻地。渤海星还没有到设立政府的时候,这里应该是驻地的前期雏形。”

“我知道这部宪章,上面的规定都很死板。”叶列娜有些不以为然地撇嘴,“比如政府驻地这条,渤海星明明是一个水星球,像这样永久性地维持一块地球环境肯定不容易。”

何夕心中涌起面对淘气的晚辈时的那种宽容,但他的语气却依然不容辩驳:“宪章是整个乐土计划的核心,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宪章不容违背,否则视为人类公敌。”

“这么严重?”叶列娜吐吐舌头,“我看宪章细则里面有些很细的规定,那些也不能违反吗?”

“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那些规定的确很烦琐,但却是乐土计划顺利施行的保证。”何夕了解地点头,“比如刚才的先行者42号,你看出他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叶列娜摇了摇头,“只是觉得他的皮肤颜色较黑,但比起地球上的中非班图人还要浅一些,这应该是因为适应恒星辐射的缘故吧。别的好像没什么了。”

“难道你忘了渤海星是一颗水星球吗?”何夕问,“这些先行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下,他们都有鳃,那才是他们的主呼吸器,肺只是辅助器官。”

“对啊。”叶列娜恍然叫道,“可是怎么没看到呢?”

“这便是缘于乐土宪章的相关原则。”何夕说,“比如大熊座黄海星的引力是地球的一点四倍,很明显人类必须经过改造才能在上面生存。黄海星的原生生物都普遍矮小,身体多呈扁平。先行者是经过设计的人类,很显然将身躯设计低矮是最方便的办法。但是人类采取了另一种方法,就是加固先行者的骨骼等支持系统,当然还包括提高血管壁强度等相关措施,虽然这样做的代价高了很多,但可以保证现在渤海星人的平均身高只比我们低一点点而已,也就是说从形态上能一眼看出他们是我们的同类。”

“那渤海星人的鳃在哪里呢?”叶列娜问道。

“在我掌握的资料里他们的腋下便是鳃的所在。”何夕肯定地说,“虽然这样做造成了呼吸道的部分冗余,但显然外观上更能让人接受。”

“其实也可以不采用基因改造的方法啊。”叶列娜想起了什么,“采用水下呼吸器不也可以在渤海星生存吗?”

“如果那样做的话人类根本不能算是移民成功,充其量只是一个过客罢了。”何夕说,“只有凭借本能的力量自由生存才是真正征服并融入了这颗星球,这也是乐土计划的根本宗旨所在。”

“那万一有些星球环境过于古怪怎么办?”

“已经有过一些放弃的先例。”何夕显然很满意叶列娜能提出这个问题,“比如离地球59光年的死海星,由于大量硫化物的存在死海星的海洋呈现较强的酸性,上面生活着一些奇怪的低等生物。基因工程师从一种水生螨虫得到启发设计出了可行的先行者方案,但最终被听证会否决了。现在死海星已经被废弃60年了。”

“为什么?既然都有了可行方案为什么不实施?”

何夕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在方案里先行者为了适应那里的环境,将必须是一种全身布满黏液的有鳞物种。我的朋友威廉教授就是听证会成员,他是一位人类学家,据他说当时100多名听证员全票否决了方案。”

这时李高从屋子里出来,叶列娜注意到他的笑容有些谦卑:“大船正在赶过来,根据速度计算20分钟之后对接。”

何夕蹙了蹙眉头:“据我所知大船都是作为永久驻地的一部分,怎么在渤海星会分隔这么远?还有,这里既然是政府驻地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大船只是例行巡视。另外我不知道什么叫作政府。”李高的语气不卑不亢,说完便低下头去。

这个回答让何夕感到一些放心,他也知道政府是在验收之后才会成立。何夕没有注意到李高低头的瞬间一丝阴鸷的神色从他脸上滑过。

7.中央电脑

“我们现在上船,你请自便。”何夕扭头对李高说道,“驻地这里是你平时在管理吗?”何夕又淡淡地问一句。

“没有,中央电脑说我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我现在只是配合机器人管家做些外围的事情。”

大船的主控室位于甲板之上,是一处透明的半球形穹顶式建筑,四面的海景一览无余,当然,对于有害辐射已经做了过滤处理。正前方控制台屏幕上显示出一个虚拟的长得胖乎乎的头像。

“你好,中央电脑已经准备就绪。”头像的语气很平静。

“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42号先行者具备了某些不该具备的知识?”何夕的语气变得咄咄逼人,“你解开了伽利略封印?”

头像回答得很快:“45年前我同4 000枚先行者胚胎一起来到渤海星,我的使命本该在20年前完成。但你们迟到了20年,那些帮助我管理的机器人逐渐发生了故障。我只好向先行者传授了少量封存的知识,否则不可能在这颗星球上坚持到现在。”

何夕喟然长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从上次冰河期结束算起,人类文明已经发展了13 000年,但是现在人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科技文明以伽利略为鼻祖。在伽利略和波义耳之前,人们一直禁锢在古希腊的短暂辉煌中难以前进,而之后的牛顿等人则是凭借站在他们的肩膀之上才得以进到科学的殿堂。所谓的伽利略封印是一个比喻,按照章程在验收之前任何移民星球所掌握的知识以农耕文明为上限,这也正好对应着伽利略之前的时代。也就是说验收之前先行者会掌握完备的经典几何知识,会有朴素的物质元素观念,能够有浅显的农业和医学知识。但是没有牛顿定律,也不会明白天上的星星是些什么东西。因为渤海星的特殊情况,之前人类委员会已经预料到可能会出现意外的事情,但没想到出现问题的居然会是伽利略封印。

“他们知道运动三定律了?”何夕尽量保持语速平缓。

“是的。”中央电脑说,“十六年前大船在海啸中受损,为了尽快修复我解开了牛顿定律的封印。”

“那热力学三定律呢?”

“很抱歉先生,这是能源应用中必须用到的。”

何夕沉默了几秒钟,小心翼翼地问:“那麦克斯韦方程呢?”

“电磁学、相对论、量子论以及虫洞理论没有解禁。”中央电脑说。

何夕吁出口气,看来情况还不算无可挽回。其实等到验收完毕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验收应该不会有大的意外。何夕心里打定主意,等验收完毕就把这段插曲删除掉,毕竟中央电脑也是在与地球失去一切联系的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按照章程这台违规的中央电脑应该格式化后重新编程,但何夕不打算那样做,虽然没什么道理,但内心里他甚至有点喜欢上了这个自作聪明的胖家伙,尽管它实质上只是一台由“0”和“1”驱动的智能机器。

“先行者说的圣地是怎么回事?”叶列娜突然问道。

“十六年前的那次大海啸中大船受损,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度发生我指挥先行者建造了一处海底停靠点。至于他们称之为圣地,可能是基于对大船的敬仰。”

“那好吧。我的问题完了。”何夕觉得轻松不少,脸上露出笑容。

“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中央电脑突然说。

“哦。”何夕的眉头一挑,“你问吧。如果我们解答不了还可以跟人类委员会联系,求得他们的帮助。”

“不必。”中央电脑说,“如果你不能回答就算了。我想知道现在的渤海星先行者还能不能得到改进?因为经过这么多年后我发现在设计上有个别不太完善的地方。”

“基因设计是系统工程,对每个移民星系的基因设计至少都要花费五年以上的时间来施行,要改变设计除非是通盘重新调试。”何夕有些不耐地回答,他没想到会是这种幼稚的问题,“个别地方不完善没有多大影响,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设计。”

大船行进了10分钟后海面上开始出现一些绿色的伞状漂浮物,先是三三两两,但很快就变得密集起来。大的直径超过五米,小的也有几十厘米。

“这是海浮萍。”不等何夕询问中央电脑便给出了解释,“这片海域是渤海星的无风区,所以会聚集这么多。”

“渤海星的植物有根吗?”叶列娜突然问道。

中央电脑迟疑了一秒钟:“从我现有的资料来看应该没有。这颗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处于漂浮状态。渤海星最浅海域的深度是83米,最深处超过10万米。”

“我好像看到天空中有鸟在飞。”何夕插话道。

“渤海星没有同地球类似的鸟类。但是有类似昆虫一样的飞行生物。它们也可以在水面上停留,应该是从水生生物进化而来。这些昆虫也是先行者食物的来源之一,据他们说有一种大飞蝗的后腿烤制后很美味。”

叶列娜皱了下眉,似乎有些担心先行者会拿虫子款待自己。何夕指着远处一块不断起伏的巨大黑影问:“那是什么?”

“那是土鲨。”中央电脑解答道,“根据研究,这个物种类似于地球上的鲨鱼,已经有差不多10亿年的历史了。”

“10亿年。”何夕倒吸口气,他知道地球上某些种类的鲨鱼已经存在超过3亿年,属于地球最古老的物种之一,相比之下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简直不值一提,实际上地球上的陆生物种的存在时间往往比海洋生物短很多。“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灭绝真的可算是奇迹。”

“的确是奇迹,化石资料表明这么久以来这个物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中央电脑补充道,“也许是渤海星的环境太平静了,进化的动力太小。”

“应该是这样。”何夕点头,“地球上至今仍有些人因为某些生物几千万年来变化甚少而否定达尔文的进化论,多年前一位叫‘哈伦·叶海雅’的人甚至还以此掀起一股反进化论思潮,其实这不过是因为这些生物几千万年来的形态仍然很适应环境罢了。生物进化是因为生存环境带来的选择压力,看来水星球的确是生命的舒适摇篮。”

“我们已经到达坐标位置附近。现在开始下潜。”伴随中央电脑的提醒,穹顶外陡然一暗,片刻之后四周已是一派海底风景。光线透过海浮萍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道道明亮的光柱。光柱中大片悬浮的巨海藻漂来漂去,宛如无根的森林。

“它们虽然没有根但在下部却普遍长有一团沉重的组织体。”何夕对叶列娜说,“这是许多水星球植物的共有特点,以此来调节自身在水中的高度。”

“我们已经发现至少上百种植物具备初级运动能力,它们可以通过蠕动部分枝干缓慢前进,以便选择适合生存的环境。”中央电脑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