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娘觉得姐姐说的有道理,没必要一点不吃,少吃点就可以了,她立即凑过嘴,就着姐姐的手将半块都含在嘴里,双颊鼓鼓的,一张粉白圆润的脸上,只见一点粉嫩的樱红不停翕动。

苏氏瞧着两个女儿如此相亲相爱,只觉得心里温暖,虽然没有儿子,女儿孝顺了也行。

春梅自外间走了进来,见太太半眯眼在小憩,轻声道:“太太,锦绣铺的陈绣娘来了,说是给几位小姐做春衣量尺寸的,现在在外面候着呢。”

苏氏这才想得起来,今天是约了锦绣铺的陈绣娘来府上给姑娘们裁剪春衣的。

“你去将几位小姐都请到梨院来,让陈绣娘再稍等片刻,我这就来。”苏氏起身,由曼娘扶着往外走。

陈绣娘是个双十年华的年轻女子,裁剪手艺在整个杭州城都是出了名的,不过收价也高,一般人家请不起。

“云太太,我今日将铺里近来时兴的缎子可都给带来了。”她表示礼貌,笑着朝苏氏简单施了一礼,手一挥,命铺里的女伙计将缎子都给拿上来,“还是按照往常的规矩,府上的小姐一人做四件,那就是二十四件,这些都是上好的杭绸,六种颜色,就让二小姐跟三小姐先挑吧。”

曼娘看中了其中一件,梅红色的,十分艳丽娇俏,正好这也是春暖花开的日子,穿上,必定娇艳喜人。

她抬眼看着母亲,记得母亲平日里对她的教诲,想了想,摇头道:“我跟婉娘不急着挑,还是等着妹妹们来了,由她们先挑吧。”

陈绣娘此次带来的可都是上好的绸缎,颜色也都出挑,没有几个姑娘看了不馋眼的,没想到这云家的姑娘却这般的谦让懂礼,不禁心中暗赞。

苏氏对大女儿的表现自然十分满意,她笑道:“就如曼娘说的,等着姑娘们一起来了,先由几个小的挑吧。陈绣娘一路赶来也辛苦了,春梅,看茶。”

春梅端出了新煮好的碧螺春,几人正喝着茶,韵娘带着画娘赶到了梨院,身后还跟着韵娘的贴身丫鬟沁香,柳姨娘没有过来。

韵娘穿着嫩绿色的春衫,腰肢纤瘦一盈而握,柳叶弯眉,樱桃小口,总是微微笼着眉,眉间含着几丝愁绪,有些淡淡的忧伤。

她握着画娘的手,低着头走到苏氏跟前:“母亲,姨娘方才回了院子后便有些不舒服,只得女儿带着四妹妹过来。”

画娘与韵娘虽是一母同胞,但长相气韵都截然不同,画娘五官十分精致,眸光通亮精明,眉眼间攒着英气,这一点跟云老爷很像,也正因此,几个女儿中,除了曼娘,就她最得父亲喜爱。

在嫡母面前,画娘并不像姐姐般唯唯诺诺,姿态反而有些高,微微抬着下巴,有些孤傲。

“女儿给母亲请安。”她声音清脆如银铃,亦是不卑不亢。

苏氏看着韵娘跟画娘,缓缓道:“既然你们姐妹先来了,就先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吧,按照以前的规矩,每季一人是做四件衣裳,可如今韵娘也大了,就再多加两件,陈绣娘,这次一共做二十八件,也给曼娘再加两件。”

陈绣娘吞了口茶,笑意盈盈道:“云太太说的,我可都记着呢,你啊,就放心好了。”心里想,云家到底是富户之家,另加四件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不过这云大太太倒是公正得很,待庶女如待亲女似的。

韵娘守着本分,不敢越矩,摇头道:“衣服都够穿,给曼娘多做两件就好,女儿那多出的两件就给三妹妹。”

画娘却不依,许是平日被云老爷宠坏了,噘着嘴巴道:“姐姐那两件若是不要,就给我好了,三姐姐若是再想做新衣,母亲可会记得的。”

“呦,可真是什么样的姨娘便生出什么样的女儿,怎么这么不懂规矩?给你姐姐的衣服,你要个什么劲?”罗氏牵着眉娘的手,莲步往院子里走来,经过画娘身边时瞅着她道,“还真当自己是长房嫡亲的女儿了?就算韵娘不要,那也轮不到你!”

画娘被说得一张俏脸顿时涨得通红,她事事要强,偏偏最不服气的就是自己的身份,庶出庶出,自己为什么要是庶女?明明什么都不差,无论长相女红功课,在几个姐妹中都是拔尖的,偏偏就是一个庶出的身份压着自己!

如此想着,便觉得十分委屈,没忍得住,“哇”一声便嚎啕大哭起来。

罗氏惊得一跳倒不打紧,倒是叫悄悄跟在云老爷身后进来的赵姨娘也吓了一跳,她本来就有些怕云老爷,正唯唯诺诺地跟着,忽的就听到这哭声,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太打了这四小姐呢。

云盎一袭蓝色杭绸,面容冷俊,身姿英挺,见画娘哭得凶,微微皱眉,询问的目光看向苏氏。

苏氏接到他的目光,心中有气,难道她这个做嫡母的还会打庶女不成?

罗氏见气氛不对,立即打圆场道:“大哥有所不知,嫂子见韵娘跟曼娘年纪大了,便说要多加两件春裳,韵娘谦让,说是将新多出的两件让给婉娘,这下一来,画娘不依,可不就哭了吗……”她如今是礼部员外郎的妻子,说话底气也足,故意捡了重点漏掉不说。

画娘恨得牙痒痒,可在父亲面前,她到底不敢放肆,只能撇着嘴,一个劲淌泪。

云盎平日里是个硬汉子的形象,在女儿们心中,父亲是不苟言笑的,而此时,云盎却走到画娘身边,将她轻轻抱了起来。

“画娘若是想要,就叫你母亲也给你多做两件,云家的女儿是不能够轻易哭鼻子的,知道吗?”他冰冷的唇角扯了扯,挑起一丝笑意,又在画娘脸颊上亲了下,这才转头对苏氏说,“姑娘们都大了,给每人都加两件。”

陈绣娘看了苏氏一眼,见她没说话,眼珠子咕噜一转,笑着道:“既然云老爷这般说,那我可都记下了,小姐们也放心,这次的春裳,必定都做得美美的,定叫你们穿上比那百花还娇艳。”

众人一听,都十分开心,只有婉娘心底有些失落,父亲已经很久都没有这般亲昵地抱过自己了呢。她抬起自己肉肉的双手看了看后,又去看画娘那双白瘦纤细,犹如削葱般的嫩指,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同样心里不爽的还有赵姨娘,她的出身明明比柳姨娘要高,平日里见着了,却好似自己矮她一截似的,此番又见老爷竟然当着太太的面如此疼爱画娘,更是嫉妒柳姨娘。

苏氏看了眼赵姨娘的神色,笑道:“既是如此,那就听夫君的吧。”又招手唤蓉娘到自己身边去,然后伸手拉过罗氏怀里的眉娘,将两姐妹揽在自己怀里,“你们两个最小,就先由着你们挑最喜欢的颜色,挑得剩下的,再给姐姐们。”

罗氏是二房的太太不必客气,又见这次的缎子确实比以往的还要好,便埋着头开始给眉娘挑。

赵姨娘见太太待蓉娘比待画娘要好得多,心里又是激动又是感激,暗暗骂自己之前真是瞎了眼,怎么就在柳姨娘那骚货跟前委屈了那么多年。

苏氏帮着蓉娘挑,选了那匹之前曼娘看中的梅红色绸缎,赵姨娘眨了眨眼,走过去道:“这梅红色的缎子二小姐穿着最合适,要妾身看,五小姐就挑这匹翠绿色的好了。”

曼娘站在旁边看得真切,知道母亲是故意去拿那匹梅红色绸缎的,此番听赵姨娘这般说,她也答道:“既然母亲都说了,先由五妹妹跟六妹妹挑便就先由她们挑。”她低头看着蓉娘,“蓉娘告诉姐姐,你喜欢这红色的缎子不?”

蓉娘才六岁,年纪还小,看着什么都喜欢,只觉得眼前五颜六色的很漂亮,她用小手碰碰这个,又碰碰那个,最后趴到缎子上,嘻嘻笑道:“我都好喜欢。”

苏氏摸着她的头发笑道:“刚好六种颜色,既然都喜欢,那就每种颜色各给你做一件。”

画娘见蓉娘这般得母亲的宠,站在旁边撇着嘴,有些闷闷不乐。

第五章

云家是富户之家,又加之云二老爷云傲得二圣的恩典升了官,苏氏是当家主母,并非小气之人,既然老爷都开了口,自己何必还守着往年的规矩,摆小家子气呢?

因此,最后不但是几位小姐每人多添了两身衣裳,就连两房的太太姨娘们也跟着沾了喜气。

府上的婆子丫鬟,小厮杂役们,根据个人身份不同,也都得了一定的赏银。下人们私底下,自是感激太太的恩惠。

春暖花开时节,府上一片暖意洋洋,正是一年好开端。

一天午后,苏氏坐在院子里的桃树下歇息,曼娘跟婉娘坐在桃树下的石桌边刺绣,曼娘在手把手地教婉娘绣鞋面。

苏妈妈自院外进来,黑着一张脸,似是有话要与苏氏说,但见苏氏在闭眼歇息,话到嘴边又只得咽住。可实在是气得很,一个劲喘着粗气,“呼哧呼哧”的像头老牛。

曼娘知道苏妈妈平时不会轻易生气,一旦生气了,必定是跟荷院的柳姨娘有关,她一边握住婉娘的手,一边抬头轻声道:“出了什么事情,叫苏妈妈这般生气?”

苏妈妈看着曼娘,脸色越来越黑,本来是决定先跟太太说的,但此时实在忍不住,直接对曼娘道:“我的好小姐,也就你善良老实,将荷院的那位当成胞出的亲姐姐,人家可不这样想,此时正背后下手害您呢。”

听得苏妈妈这般说,曼娘心里觉得有些奇怪,韵娘虽是柳姨娘所出,但性子跟柳姨娘画娘都不同,并不是那种会在背后使出手段害人的人。她跟韵娘同岁,两人又比妹妹们大得多,因此,姐妹俩关系还算不错。

此时听得苏妈妈说韵娘在害她,不禁有些费解:“韵娘怎么害我了?”

苏妈妈刚准备将自己打听到的,查探到的,都一一告诉二小姐,可还没开口便被幽幽醒来的苏氏打断:“曼娘,你带着妹妹去自己屋子里面绣,记住了,今天可是要教会妹妹绣好牡丹花的,母亲晚上要检查。”

曼娘皱着眉,心里存着疑惑,但又不得不听母亲的话,只能拽着婉娘的手往自己屋子里走,但到底是有些不甘心的,一步三回头,却只见苏妈妈凑在母亲耳边说些什么。

苏妈妈是越说越气,母亲的脸色也是越来越不好,最后竟是气得一掌拍在石桌上。曼娘有些惊讶,母亲平日里不论是待婶娘姨娘们,还是待下人们,都是一团和气的,还真没见过她生这么大的气。

婉娘也被母亲给吓到了,虽然年纪尚小,但她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既然母亲撇开了自己跟姐姐,必定是为了她们好。

此番见姐姐大有想要折回去问个明白的架势,便紧紧拽住她的手:“姐姐,我困了。”她伸出另外一只肉手揉搓着眼睛,嘴巴噘得老高,“你陪着我回屋睡觉去好不好?”

曼娘见妹妹连打哈欠,便决定先将妹妹哄睡着了,然后自己再出去探个究竟。

苏氏身子刚大好,生了会儿气便觉得胸口疼,她捂住心口顺了口气,这才道:“苏妈妈,你瞧,曼娘跟这张家公子的事还能不能成?”

苏妈妈闷哼一声:“难怪这么长时间都没得消息,原是那张家以为我们云家这说得是姨娘出的庶女,为难得紧。”她“哼哧哼哧”继续喘气道,“奴婢也说不准,可既然这王媒婆又来云府回信,该是那张家连庶女都同意结亲的。”

听得苏妈妈这般说,苏氏此时倒也不气了,原本相中那张小公子,就是慕着张家的书香之气,以及张小公子自身的才学品性。可如今看来,张家看中云家的,也非云家女儿的身份品行,怕只是嫁妆吧。

张家虽然如今有些落破,可往前数,代代都有做官的,甚至祖上还在京中做过正二品的尚书令,别说是云家的庶女了,就是长房嫡女,以他们的姿态,怕是也得挑一挑。

可如今一番考虑后,竟然连庶出都同意,倒也是,即便是庶出的,云家姑娘的嫁妆怕也是比别家的多出很多。

这柳姨娘倒也越发放肆了,竟然仗着老爷的几分宠爱完全不将自己放在眼里,背地里使手段。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半个月前,西郊张家请王媒婆上门来说亲,得了曼娘的同意后,苏氏便也应了这门亲,去跟云老太太说了张家的事。老太太年岁大了,不管这事,全叫苏氏自己看着办,苏氏便择了个日子又请了王媒婆,告诉了她自己的意思,并且将曼娘的生辰八字也给了她。

可不知怎的,这十数天都过去了,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

苏氏心想,可能是曼娘的生辰八字与那张家公子的不合吧,所以张家那边这才没了消息的。

不曾想,原是这柳姨娘在背后使了手段,趁着王媒婆出梨院后,找人鬼使神差地将曼娘的八字换成了韵娘的。韵娘跟曼娘虽然同岁,可一个生在初夏,一个生在深秋,张家人看了八字再一打听,自然知道这云府说的是谁。

苏妈妈看着太太的脸色,恨得牙痒痒:“这柳姨娘仗着得老爷的宠爱越发放肆,竟然连小姐们的婚事她也敢插手,刚刚不仅截了王媒婆往荷院去,而且还特地派人去铺子里请老爷回府。”

苏氏看着苏妈妈,眸光闪了闪,说道:“别说是老太太那里了,就算是老爷这里,柳氏也不好交代。咱们云家现下与往日不同,再不是低下的纯商户,老爷得皇上赏识,二叔也在京中为官,老爷又正当壮年,以后的锦绣之路可还长着呢。”忽然想得顺了,苏氏心情大好,“柳氏这么做,实属在打老爷的脸,张大公子是松阳县的县丞,张二公子也是举子出身,如今正在乡下一个书院里教书,这张家小公子将来可也必是走仕途的,到时候与二叔同朝为官,娶的却是云二郎的庶侄女,岂不是低人一等?你也别气了,依我看,老爷心里清明得很呢。再说这张家,怕也不见得就是来定韵娘的婚事的。”

苏妈妈被苏氏这么一说,气倒也消了不少,凑过去道:“太太,那我们现在怎么做?这张家公子,太太还瞧着,还配得上二小姐吗?”

苏氏继续仰卧在软塌上,阖眼道:“若这次张家捎王媒婆来是退亲的,这张小公子也就一般,若是捎人来探个究竟的,便就配得上。”

苏妈妈没听得明白太太话中意思,只觉得既然太太说了没事,那便就是没事了,想着便进屋拿了毛毯子出来,静静给苏氏盖上。

到了晚间,春梅得来消息说,老爷将柳姨娘禁了足,送走王媒婆后还在荷院发了一通火呢。

苏氏正坐在梳妆镜前拆着珠钗,曼娘伴着婉娘坐在榻上练字,苏妈妈则侍候在苏氏身边,笑得嘴都合不拢。

“收敛些吧,呆会儿叫老爷瞧见了,还以为咱们在幸灾乐祸呢。”苏氏给苏妈妈递了个眼色后,又看着曼娘,“你先回自己屋子歇息去吧,将你妹妹留下。”

曼娘应了一声,拍了拍婉娘的头:“你自己再练一会儿,姐姐先回去了。”

婉娘手攥住笔,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认认真真地练字。

苏氏走到小女儿跟前,见她小字写得娟秀,笑道:“婉娘最近可是下了功夫的?进步得这般快!”

婉娘抬起眼睛,眸光清明澄澈:“娘,呆会儿爹来了,会不会也夸我?”

苏氏心里有些酸,她知道女儿自懂事后,见自己跟别的姐妹们不一样,打心眼里自卑。其实别人不知道,她做娘的还不知道吗?女儿年纪虽然还小,可聪慧懂事得很,学什么都快,只是平日里性子闷,不比画娘活络讨老爷喜爱罢了。

“当然会的,我们婉娘这么乖,呆会儿爹爹见到了一定会夸你。”苏氏伸出手点了点女儿鼻尖,“婉娘,前些日子娘捎人自外公家带来的医书有看吗?”

婉娘眼睛一亮,搁下笔,跳下榻,有些笨拙地往里屋跑去,不一会儿便捧了一本书出来,递到苏氏跟前:“女儿有在看,不识得的字,可都有问姐姐的。”她嘟着嘴,有些委屈,“可姐姐好似不爱看这些书,还说女孩子读这些没用。”

苏氏将书接过,放在一边,将女儿拉抱在自己怀里:“婉娘,你要记住,在娘的眼里,你是最美的最聪明的孩子,连你姐姐都比不上你。”

婉娘闷着头想了一会儿,怕娘继续担心自己,便扬脸笑道:“娘,你放心,我知道的。”

云盎举步走了进来,见苏氏搂着婉娘,母女两人正有说有笑,云盎步子一顿,微微皱眉:“你们在笑什么?”

第六章

苏氏立即坐正身子,理了理衣服,怕丈夫以为柳姨娘被罚自己在幸灾乐祸呢,便拿了一旁的字跟书递给云盎:“你自己瞧瞧看。”

云盎撩袍坐在苏氏身边,接过纸跟书,随即也笑道:“字可是婉娘写的?”他看着苏氏怀里的婉娘,这个自己之前不怎么上心的三女,招了招手,“你过来。”

婉娘听话地自母亲怀里蹭出来,走到父亲跟前,抬着脸看父亲,有些刻意地讨好:“爹,您渴不渴,女儿给您倒茶去。”说着已是跑到桌案边倒了一杯茶,又慢吞吞地走过来,步子不稳,一杯倒是洒了一半,将茶盏递给云盎,“爹您喝茶……”她抬脸看着父亲,脸圆润润的,很是真诚。

云盎接过,仰头喝了,将茶盏放在一边,摸着婉娘的头发,见女儿乖巧懂事,心里一阵温暖。又撇头看着灯光下的妻子,一身藕荷色的衣裙,墨发及腰,温柔端庄,即使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对她不怎么热心,她也不计较。

想到此处,云盎伸手揽过妻子肩头,跟她说掏心窝子的话:“如今家业大了,内宅的事情多,辛苦你了。”

苏氏低头,脸一红,娇笑道:“你我夫妻多年,有什么苦不苦的,我也没旁的心,只要母亲身体好,你跟孩子们好,我便就烧香拜佛了。”

云盎看着妻子樱红的唇,原想亲一下的,可碍着女儿在场,只能作罢。

“今天的事情我也知道了,对柳姨娘也做了惩罚。”他垂眸看着妻子,眸光里蓄着蜜意,将话摊开了说,“原也是念着小的时候她与我一同吃过苦,便对她好了几分,没想到她却越来越不懂规矩,差点陷我云家于不义。原本张家的小公子是个不错的人选,跟曼娘也正般配,可如今被这么一闹,我看也就算了吧,闹成这样,那张家多半对我们云家闺女有了成见,曼娘嫁过去也不会好过。”

苏氏知道,丈夫虽然性子沉闷,平日里话不多,却是个有头脑的人,心思也大。眼下云家家业大了,可丈夫的心绝不会止于此,商人,无论再怎么有钱,可都是没有地位的。

丈夫的心,怕还是在于江山社稷,高官权威。

既然丈夫已经表明了态度,不让曼娘嫁入张家,不管是何原因,他必是有他的顾虑。

“妾身明白,都听夫君的。”苏氏浅浅一笑,垂眸看着丈夫怀里的小女儿,摇头道,“这孩子,竟然腻在这就睡着了,我去叫苏妈妈,将她抱回自己房里睡去。”

云盎伸手抚着婉娘的头发,制止道:“算了,她睡得正香,我看今晚就让婉娘跟着我们一起睡。”

苏氏没再说什么,只是笑着起身,也不叫外间的春梅跟苏妈妈,自己动手铺床。云盎让妻子跟女儿睡在里边,自己在外侧躺下,吹了灯,却是睁着眼睛,想着自己的心思。

“蝶娘,大女儿们的婚事且先放一放,几个小的也大了,我打算在外边请一个先生回来,教孩子们念书。”他微微笼着眉心,翻了个身,面对着妻子,“我们云家虽然出身不高,可闺女们不差,不能叫她们落了别家一截。”

苏氏与丈夫心意相通,微微笑道:“都听你的,明日我便跟她们说这件事,只是曼娘跟韵娘落得早没赶上时候,怪是可惜的。”

云盎若有所思,微微叹道:“是啊,没赶上时候。”又拍了拍妻子的肩,“时候不早了,睡吧。”

苏氏倒也不再多想,替婉娘掖了掖被角,然后往丈夫怀里靠了靠,也沉沉睡了过去。

这些日子,苏氏一直将丈夫的话放在心上,也早早的跟女儿庶女侄女透了气,又命婆子将东间的一个院子收拾干净,只等着丈夫领个教书先生回来。

在没有去府上学堂读书的日子里,婉娘还是跟着姐姐学习女红跟识字,在她的心里,在哪儿学习都是一样的。

只是曼娘不似之前那般活络了,话少了很多,常常一个人坐在窗边发呆,有时候答妹妹的话也是心不在焉的。

婉娘觉得姐姐跟之前不一样了,便悄悄问曼娘身边的丫鬟暗香:“姐姐最近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

暗香年岁与曼娘一般大,平日里也在苏妈妈跟春梅那里听得了一些,是关于二小姐婚事的,只是这些跟三小姐不好说,便只道:“许是三小姐要去学堂里念书了,二小姐舍不得,这才闷闷不乐的吧。”

婉娘并不知道是因为姐姐跟张家公子的婚事黄了的缘故,对暗香的话信以为真,她搁下纸笔,走到曼娘身边,摇晃着她的手:“姐姐姐姐,如果你也想去学堂念书的话,可以去跟父亲说啊,父亲平日最喜欢你了。”

曼娘神色有些恍惚,原还美美地想着自己与张家公子的婚事,想着自己婚后如何相夫教子呢,现在再回头去看,真是臊红了脸。

罢了,连面都没有见过的公子,还瞎想些什么?婚姻大事,原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全听父母的好了。

她握住婉娘的手,刮了刮她的鼻子:“是啊,父亲偏心,对婉娘越来越好了,这几天,父亲都单独叫你去问功课,已经开始不管我了。”她故作生气地又伸手捏妹妹肉肉的脸。

婉娘梳着双环髻,乌黑的发髻上攒着素色的珠花,皮肤白皙,嘴唇樱红,只是因为胖的缘故,一双眼睛看起来倒是小了很多。

“爹对我的要求可严了,平日里什么都要学,我感觉现在都没得什么时间跟浮月一起玩了。”她撅了撅嘴,有些闷闷的,“姐姐,我忽然觉得有些累。”

曼娘也觉得有些奇怪,怎生父亲现在这般关心起婉娘来了,妹妹的性子沉闷,这跟父亲几分相似,可父亲平日里却更喜欢性子活泼的自己跟四妹妹,现下突然地对婉娘的课业关心起来,让人着实有些猜不透。

可是不管怎样,父亲现在去荷院是越来越少了,大半的时间倒是呆在娘这边,这是好事情。

“婉娘这是好福气,以后家里办了学堂,可要跟着夫子多学点知识呢。”曼娘拉着妹妹的手,又到书桌前,将一支笔塞到她手中,“姐姐听说,京城里有才华的女子可多了,许是爹爹也要将你培养成才女呢。”

婉娘学什么做什么全凭着兴趣,如今被监督着学,反倒有些蔫蔫的,总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只觉得,怕是自己这一辈子都不会再快乐了。

东间的学堂已经收拾好,云盎自外边请了个老先生回来,老先生教学十分迂腐,刻板得很,还喜欢用戒尺打学生的手,府上几位小姐听了一天课,第二天都打了退堂鼓,不肯再来上学。

老先生本就觉得自己给女子授课实属屈才,又听得不过是打了几下,竟然都哭着闹着不肯上学了,直呼“孺子不可教”,然后甩手走人。

晚上云盎回来问清楚情况,皱眉想了想,这老先生如此迂腐,女儿们跟着怕也学不到什么。

苏氏侍候着丈夫歇下,给他端了杯茶:“老爷,您看这事怎么办?”

云盎倒是不以为意,喝了茶,将杯子放在一边:“老二昨天来了书信,说是得了皇恩,回家探亲一段时日。”他抬眸瞧着妻子,神采奕奕,“他是读书之人,到时候,叫他在城里给物色一个先生。”

“二爷前不久刚刚升了官,这段时日该是最忙的时候,怎么平白无故的,圣上倒是准了他的探亲假呢?”苏氏微微皱眉,“别是在京里得罪了大官犯了错,又给贬回来的吧?”

“你瞎想什么呢!”云盎心里倒不这么想,老二行事圆滑,断不会得罪别人,而且书信上,字里行间,虽未明说,但该是喜事的,“你一个妇人家也别管这些事了,在家好好管着内宅的事,好好教孩子们就行。”

苏氏知是自己乱猜,惹得丈夫不高兴了,便附和着笑道:“官场上的事情我也不懂,以后啊,夫君还是别跟我说这些了。”又瞅了瞅四周,见苏妈妈跟春梅都没在,脸一红,娇羞道,“今天给老太太请安时,见老太太这般喜欢陵郎,妾身心里也不好受……”

她话虽没说完,但云盎却是明白了,揽着她睡下,撩下床帘,便行床笫之事。

半月之后,婉娘正坐在屋子里跟着姐姐曼娘学着裁剪小衣服,春梅快步跑进来,唤道:“两位小姐别忙着了,二老爷回来了,还带着一位年轻俊俏的公子,说是给几位小小姐们物色的先生,快些去瞧瞧吧。”

曼娘兴致不大,但顾着礼仪,还是站起身子:“二叔现在在何处?我去请个礼便回来吧。”

春梅笑着说:“二老爷一回来便去了老太太那里,老太太现在是欢喜得不得了,夫人也随着老爷先去了,着奴婢来唤两位小姐。”

婉娘扯了扯曼娘衣角:“姐姐,那我们也快些去吧,别叫几位长辈等着我们。”

老太太院子里正热闹,曼娘跟婉娘是最后进去的,府上的主子们跟得脸的丫鬟婆子都伴在屋子里。

两人规规矩矩向着云傲请了安,云傲如今是在京里做官的,回乡省亲自然会带些京里的稀奇东西,也给了曼娘跟婉娘。

云傲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三年前科考进士一甲第六名,算是不错的成绩。后点中庶吉士,供职翰林院,而今官迁礼部员外郎,标准吃皇粮拿皇饷的,骨子里自然也有几分尊贵之气。

“大嫂,我这才走三年的功夫,没想到曼娘跟婉娘都长这么大了。”他一袭白衣绸衫,温文儒雅,目光浅浅掠过几位晚辈的脸,“都说京都贵女端庄大气,如今一比较,我看我们云家的女儿也不逊色。”

苏氏嗤笑道:“二叔可真会开玩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咱们杭州的姑娘再怎么清灵娟秀,可也比不上帝都贵女的半分气质。”她抽出绣帕半掩着嘴笑,又看向旁边的青衫公子,“别叫先生听了笑话。对了,只听二叔说是特地请来给婉娘她们授课的,可还没说这位小先生叫什么名字呢?”

青衫公子立即站了起来,微微垂着眸子,面上恭恭敬敬。

“晚辈张笙。”他抬眸看着苏氏,眸光沉静,也未再有过多言语。

苏氏手中的杯子却险些丢在地上,她看着张笙,笑容僵硬:“张公子,可就是咱们杭州城里有名的大才子?”

云傲不知其中缘故,立即接话道:“正是。我这次回来,顺道去书院拜访了老先生,老先生特地给我引荐了张笙,说是今年秋闱,必会超过我当年的成绩。”他提了提袖子,颇为傲气,“刚好大哥说要请个授课先生,我想,何不就请了他来?大嫂觉得如何?”

苏氏哂笑,看了丈夫一眼,见丈夫没有任何表情,便道:“好是好,只是,会不会耽误了张公子的课业?怕是不妥。”

第七章

张笙一直侧立于一旁,目光沉静,面上虽隐隐有些倨傲,可也有些拘束。他祖上虽有在朝廷做过正二品尚书令的,但那是在前朝,到他祖父那一代家里已经大不如从前。如今父兄虽也都是读书人,但还没有高过七品的官。

张家是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幺儿张笙身上,当然,张笙自己也出息。只不过,张家托黄媒婆向云家说亲的事,他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倒是没怎么放在心上。

婉娘歪着脑袋看张笙,又想到之前是有媒婆来说亲的,而且说的就是杭州第一才子张笙。又转头去看姐姐曼娘,见姐姐脸一直红着,还时不时抬着眼皮子去瞧这位青衣公子。

“娘,既然是杭州第一才子,不然就让张公子做女儿的授课先生吧。”婉娘眨了眨眼睛,拽着苏氏的袖子左右摇晃。

“你懂什么!”苏氏有些嗔怪,又凑到婉娘耳边,“小孩子不懂,不要乱说话。”

老太太一向偏心这个小儿子,此番见小儿子带回来的先生不受大儿媳欢迎,登时就不乐意了。

“好了好了,我看老二带回来的这个先生不错,比起那些迂腐的老顽固可好得多。”她很信任儿子的眼光,招手示意张笙到她身边去,然后眯着眼睛仔细瞧,“呦,瞧这长相,可真真是个俊秀的公子哥。”

张笙不卑不亢,微微屈身行礼道:“老太太过赞了,晚辈不敢当。”

一直坐在下边的赵姨娘见老太太这是下了太太的面子,心里大好,立即附和道:“是啊是啊,妾身瞧着也不错。”看了苏氏一眼,微微抬起下巴,“再说这人怎么说也是二爷带回来的,太太怎么就不同意呢。”

柳姨娘最擅装可怜,又是自小在云家长大的,虽是妾氏,但平时很得老太太欢心。

老太太最好面子,一颗心也是偏着二房偏得厉害。平时云傲不在的时候倒还能公正处事,如今云傲回来了,又是三年未见,见不得旁人说他一点不好。如今见这长媳这般态度,心里冷了半截,难免说话也膈应。

“内宅妇人就该呆在后院里生孩子,读书人的事情不懂就不要管。”冷脸看着静默一旁的大儿子,“老大,我看这事就这么定了。我这人老了,眼瞧着半截身子就要进了土。”抓住云傲的手,“二郎,你留下来陪陪为娘的吧,老二媳妇,将陵郎也留下,其他人若不是真心实意来请安的,就都回去吧。”

苏氏心里十分委屈,转头看向丈夫,想着他替自己说几句话。可云盎是个大孝子,此时此刻,就算知道是自己母亲无理取闹了,他也不会说母亲的不是。

婉娘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蹭着身子往苏氏怀里钻,又凑到她耳边:“娘,你不要伤心,女儿会好好跟着先生学习的。”

苏氏强行将泪意憋回去,起身向着云老太太告别。其他人见状,也都陆陆续续散了。

刚走出院子,罗氏领着丫鬟追了上来,有些歉意:“大嫂,老太太是什么样的人您还不了解吗,别放在心上。今儿说了,明儿可就忘了,还不是照样将您挂在嘴边夸赞。杭州城里那些个老太太们谁不知道啊,咱们云家长媳最是贤惠的了,这可不都是老太太说的么。大嫂,您也别怪二爷。”

苏氏纵使心里再怎么不好受,也不能伸手打笑脸人,只能笑道:“也是我较真了,不过想想,有着张公子教婉娘跟眉娘,我还放心。”

罗氏没什么心机,见苏氏又笑着与她说话,两人并未有什么嫌隙,开心地凑近苏氏:“二爷自京里给我带了不少稀罕玩意儿,回头我挑几件好的给您送过去。”

苏氏道了谢,只称身子不舒服,便回了院子。

云家二爷回来了,年纪轻轻便做了京官,真真算是衣锦还乡。云老太太少不得要命府上好好热闹一顿,还特意命人去请平日里玩得好的老姐妹们一起来玩。云家是靠着云盎富起来的,十多年前也穷,因此云老太太交好的姐妹大多是出自普通人家,这些老太太过来,少不得又要将云家的儿子媳妇好好夸赞一番。

苏氏是当家主母,这个时候断不能使性子,即使身子还不是太好,也得张罗着忙。罗氏平日跟大嫂关系处得很好,再加上她本就好动,哄了眉娘跟陵郎后,也跑过来帮苏氏。妯娌俩忙前忙后,有说有笑,大厨里刚做好的糕点,两人赶紧端了过来给几位老太太先尝尝。

一个姓何的老太太笑着凑近云老太太:“老姐儿,咱们小的时候可是一起玩泥巴长大的,你说现在的差距怎生就这般大?你是儿子出息,媳妇也孝顺懂事,又是儿孙满堂,家里从没个吵吵闹闹的,可真是羡煞旁人。”

云老太太最爱听这话,她年轻的时候跟着丈夫吃过苦,想想以前,也觉得现在过得真是不错。得亏得生了两个好儿子,娶了两房好媳妇。

“你们两个过来。”云老太太向着苏氏跟罗氏招手,然后一手握住一个,“忙得累了就休息会儿,有些事情叫下人们去做就行了,你们俩就在这,说说话儿。”

苏氏心里叹气,想着这老太太的脾气就跟孩子似的,根本不记仇,耳根子还软。她笑着招呼几位老人,饭后又请了戏班子来唱戏。

一天总算热热闹闹过去,到了晚上,府上都散了之后,罗氏将丈夫拉到屋里。

“你啊,一走就是三年,逢年过节也不晓得回来看看,是不是一点都不记挂我们母女?”罗氏故作生气,她是标准的杭州女孩,又才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一股子水灵劲,尤其一双眼睛,特别有神。

云傲闷着头笑,将妻子抱进怀里:“你说的哪儿话?我这不是忙着仕途嘛!大哥那么辛苦赚钱,我怎能不争气点呢?”在妻子额头吻了一下,“还有,我这次回来,是要带你一起去京城的。”

“你说什么?”罗氏惊讶,瞪圆了眼睛看丈夫,掩不住的开心,但想想又泄了气,“京城的房子那么贵,大哥有钱我们又没有,怎么买得起啊?而且就算大哥大嫂仁厚,资助我们,我们也不能厚着脸皮要那么一大笔吧?算了算了。”

云傲见妻子不信,继续说:“不然我刚刚升官,你觉得我为什么能回乡?”看了妻子一眼,“当然是皇帝特意恩准的。此次唐国公领兵出征,大败了百越,唐国公在二圣面前说是大哥兵器铸得好,龙颜大悦,便准了我的假。”

罗氏眨巴着眼睛,她心思不细,丈夫好似话里有话,可她又弄不明白,只得细细想。

云傲也不想再绕圈子,直接说:“虽然我的官还不够高,但在京时也塞了银子着人打听了一番。”忽然凑近妻子耳边,“虽然败了百越,可高丽还虎视眈眈地盯着我大兴,二圣想要一举制服周边各个小国,自然想要重用大哥。我看这次,是我们云家的好机会。”

罗氏还是没太明白:“所以,二圣因着奖励大哥,准了你的假?”

云傲无语望天,一口气憋着,半响才说:“傻媳妇,大哥是人才,二圣唯才是举,怕是大哥也要做官了。”

这边云盎也跟苏氏说了情况,苏氏给丈夫倒了杯茶水,细语说:“那夫君有何打算?”

云盎眸光精锐犀利,喝了茶后放下茶杯:“能怎么想?如果真如老二说的那般,这自然是好事。”顿了顿又说,“蝶娘,就让二弟带回来的那个张笙做婉娘的授课先生吧。我问过二弟,这个年轻人品行学识都好,是杭州众多学子中的佼佼者,将来怕是比二弟还要有前途。”

苏氏说:“瞧着模样也俊秀,年纪轻轻,人也稳重。只可惜,咱们云家跟张家的这门亲事,已经黄了。”苏氏瞟着眼睛看丈夫,吞吐道,“其实说真话,我瞧着那张小公子也觉得不错,白天时不愿意他做婉娘她们的授课先生,不过是顾及着曼娘,现在想想,或许就是缘分。”

云盎手指不停摩挲着茶盏,有些犹豫,像是在下什么赌注。

苏氏推了推他:“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我在跟你说话呢。”

“先别想那么多了,曼娘端庄大方,又是我云家的嫡长女,虽然张笙不错,可曼娘,我想将她嫁得更好些。”他望着妻子,从袖子里抽出一份红色的喜帖,“刘刺史家的老太太要过六十寿诞,刘府特意命人送了请柬,到时候带着婉娘去吧。”

苏氏接过,有些不解:“刘老太太寿诞,该请那些官场上的人,怎会也给我们家送请柬?这可真是抬举了我们。”

云盎抿唇不语,他也是因此事更觉得老二带回来的消息可靠,刘刺史请他云家,怕也是想要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