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怕是唐愈此行最大的收获了。

杨若愚要请唐愈吃酒,唐愈推辞不过,便也去了,席间自然答应了杨若愚,回京后不会多说北地是非,而这也是唐愈的本意。

三日后,蓟海虽未亲自相送,但派了心腹之人护送唐愈出北地。

“此刻将军若离开将军府太打眼,还望唐大人见谅。将军说,等北地战事一了,定会去京城请唐大人喝酒。”

唐愈道:“若大人到京城,还请让我做东,不醉不归。”

几人闲聊了几句,见四周无人,那心腹压低声音道:“大人的恩情,北地将士都牢记在心。”

唐愈一愣,那心腹已策马走远,对唐愈道:“唐大人一路顺风!”

唐愈拱拱手,策马带着身后人马回京。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搀和到北地将士与杨若愚的明争暗斗中。

其实,他可以将北地所有的事都视而不见,只将份内之事做好便罢了。

“呵…还是没长进啊。”唐愈低头自嘲一笑。

然而他还是做了,他只是,不希望将士的血白流…

可他劝说杨若愚上轻功折,也不过是缓和矛盾罢了。若想北地真正平复战事,就不能有杨若愚这样的监军在此。但杨若愚是皇上心中一等一的心腹,他一介外臣,又该如何劝说皇上收回监军之令呢。

北地风沙四起,烈风刮的脸上生疼。唐愈不由抬手着这风,眼前被吹得迷糊一片,他空有一腔报国之情,竟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

与此同时,另一只监军队伍已快马加鞭的赶到了吴国。自古本地军都对监军都是又惧又恨。听说北地的监军是个内侍,而来吴国的是一位正儿八经的将军,经一对比,吴国将士们的心情更复杂了。显然那位内侍,是皇上的头号心腹,派他去,证明朝廷对北地的重视。然而一众大老爷们,被一个太监监军,这在感情上颇为微妙;来吴国的是一位年轻的将领,纯的不能再纯的爷们,但他官职不高,也意味着皇上对吴国的轻视…

不管心情如何复杂,对待监军那就必须要恭敬待之。

吴国丞相禹东白亲自来迎,带众人先去吴王宫后,再去歇息。不要以为这是折腾他们,相反却是重视之道,哪怕再累,刚一到吴国,就受到了吴王的接见,恰恰意味着吴国不敢怠慢他们。

“形式主义害死人啊…”队伍里的霍明明低声喃喃。

禹东白微楞,霍明明站位靠前,这声恰好窜入了他耳朵里,虽然不太懂,但八成不是什么好话。

楚博率队下马,部分将士需留在王宫外,只带两位副将领随行。

吴国官吏各个堆起了笑容,楚博一眼望去,突然一愣霍明明?

以霍明明的形象身高在这么一群官吏中十分醒目,此刻她见到楚博看来,出于礼仪,也学着吴国官员们笑了一下。

楚博:…

为什么有一种莫名讽刺的意味。

禹东白:…

不会笑就别笑了!这是要出外交事故吗?!

霍明明:…

笑也不行,不笑也不行,你们搞毛啊!老娘不伺候了!

吴王:???

怎么众卿进殿后,奇奇怪怪的。

众人将将站定,只听到殿外突然响起传令兵的声音“报大捷!!!”

楚博眉梢一挑,不由地又朝着霍明明的方向望去,却见此刻她恢复到了以往那冷漠的状态,心道,还是这张冷漠死人脸看的顺眼啊。

第237章 督军

殿内随之一静, 吴王宣那人入殿,只听得他激动道:“凤桥大捷!!寇将军帅部击退北疆十万大军,斩首数千!!”

“好!”吴王猛地站起身, 一扫前几日颓靡之态,“不愧是我吴国将士!大赏!!”

殿内诸官齐齐恭贺, 一时间大殿内喜气洋洋, 连刚从京城远到的楚博都感受到了振奋。比起在京城里听到北地三郡又打了什么胜仗,这场来自吴国的凤桥大捷竟然更显得真实。

双方第一天会见, 气氛颇好。楚博等人远道而来, 拜见过吴王后,便被带去驿馆歇息。凤桥大捷显然已传至大街小巷,一路上见到的百姓脸上都露着喜色。楚博身旁副将低声道:“这莫不是吴王给咱们的一个下马威?”

楚博挑眉:“此话怎讲?”

“咱们本就是来监军的,吴**队的影子都还没摸到,先报了一个大捷,这是明摆着说他们不用朝廷监军也能打赢么?”

“那吴国能不能打赢胜仗,你觉得你能在其中起多大作用?”

“我…”那人一时语塞。

楚博冷笑:“你要是现在去北疆杀几个敌军, 再回来说这句话。若不行,就闭嘴!”

那副将喃喃退下。他也是京中贵族公子,此番来监军,乃是他爹拖了丞相府的人情。没料到自己的上峰竟然是这般的性子。

另一位副将与楚博打过几次交道,上次北地之行也随行去过, 知道楚博的性格。此刻见到同僚吃瘪,心中好笑。本着大家在京城里也算是街坊领居,悄悄对那人说道:“楚将军最讨厌人搬弄是非。胜便是胜, 败便是败。我们身为监军,最重要的就是如实将本地战况上报,任何添油加醋的行为,都是不行的。这是楚将军的军令。”

那副将这才会意,连忙道:“是我唐突了。”

一行人到了驿馆,禹东白又交代了几句,留下了一些属官和侍从奴婢负责楚博等人的日常起居,这才回王宫复命。

“你怎么也来了?”

见霍明明也在此处,楚博也来了谈兴。甘州一别后,他们一个在京城,一个回了博陵,难得现在聚在一起。

霍明明瞧了一眼楚博身后的两位副将,用这有他们二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道:“在博陵待烦了,出门散心呗。”

楚博心领神会,对副将道:“你们先去歇息吧。”

上峰明摆着要和友人小聚,两位副将也不是不懂眼色,立刻领命上楼了。

霍明明这才道:“听说你封了爵,这官威挺大的啊。”

楚博笑道:“我那爵位连博陵侯的小指头都比不上,你不带我去转转吗?咱们杵在这驿馆门口当门神呢?”

“爽快!”霍明明站在一侧,伸手做出“请”的姿势:“还请楚将军随我来。”

楚博第一次到吴国,见什么都新奇。早先听说吴国今年因大旱而粮食歉收,一路上他们走的是官道,不曾感受到什么,如今到了吴国的都城,这里的百姓倒是安居乐业,看来大旱对吴国的影响更多是偏远的城池?

霍明明对吴国颇为熟悉,上至都城,下至边陲小镇,她都过去。此刻像是个本地人一般,带着楚博到了一家酒楼,说道:“楚将军一路辛苦了,我们先吃饭。驿馆里的饭菜虽然丰盛,但肯定不及此处有风味。”

“妹子你有心了啊。”楚博道,“既然来了此处,自然是要入乡随俗尝尝当地美食了。”

二人一同上了二楼,倒没有要雅间,凭栏而坐,可以看到临街之景,倒是个视野开阔之地。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笑了。

双方都是常年习武,雅间四面封闭,反而令人不安,倒不如这宽敞之地,若有个风吹草动,也能第一时间发现。

因吴国也算是处在战时,二人虽不在军中,但不由自主的遵守着军纪,并未要酒。霍明明做东,颇为豪气的点了六七样菜,又要了几样点心,不多时便桌上便摆的满满当当的。

这还是楚博第一次与霍明明这么随意的相处。二人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熟人了,只是那时双方在甘州,他是官兵,霍明明是“反贼”,后来到了京城,他是太尉之子,而她是列侯不能见光的外室女…

如今辗转到了吴国,这还是二人第一次如此放松的对坐闲聊。

楚博喝了一口茶,回味道:“吴国的茶倒是偏苦些。”

“但具有清热解毒之效,楚将军若是能耐住这苦,不妨多喝些。”说罢,霍明明又给他倒了一杯。

楚博看着眼前的白瓷茶杯,似在想着什么,开口道:“今天的吴国凤桥大捷,妹子你怎么看?”

霍明明一愣,没想到楚博竟然如此直接的问了出来。

楚博似看穿她心中所想,不由一笑:“你知道我这趟差事是来监军的,刚来就遇到了吴国大捷,实在是幸运至极啊。朝中数月都没什么好消息了,吴国大捷报上去,圣上一定很高兴。我见妹子估计在吴国待了些时日了,不知你对凤桥大捷可知道些什么?”

霍明明道:“楚将军还是这么快人快语啊。”

“那是。”楚博毫不客气的应了这句夸奖,“若为人不够爽快,恐怕在甘州的时候,我就身首异处了。所以这做人啊,有时候该直接的就得直接,你说是也不是?”

霍明明放下了茶杯,收起了玩笑之色:“楚将军意有所指啊。”

楚博摆手道:“我这不是提醒一下妹子,咱们可是有着同袍之情,所以那些虚头巴脑的就免了吧。”

真是好一个同袍之情!

明明当初一个官,一个贼,而且那个贼利还用博陵侯府和吴国的势强硬的将了那个官一军。

“我和妹子可不是敌人。”楚博如此强调。

“但也算不上同袍。”霍明明直接拆穿。

楚博哈哈大笑:“吃菜吃菜,难得妹子做东,我可得大吃一顿。”说罢,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道,“若是唐愈小兄弟知道了,还指不定怎么羡慕我呢。”

霍明明不语。

楚博这人果然是个老油条。明明披着官皮,但就敢收博陵侯府的贿赂。去了趟北地督军,明明打赢了叛军,但皇帝让他回来,他一刻都不留的回京,让陈睿对他不贪权的态度颇为满意。拿得起,放得下,厚脸皮,黑心肝…

人才啊。

霍明明默默给楚博竖了个大拇指,此人颇有当年博陵侯的风范。哪怕不能拉拢太尉府,但也不能让楚博这样的人成为敌人。霍明明道:“不过将军所说的凤桥郡,我倒是有些耳闻。”

“哦?”

楚博放下筷子,他知道这是霍明明要对他释放善意了。可以说,霍明明提出要请他吃饭的时候,楚博便觉得这趟吴国之行来的太值了!恐怕上面那些大人物们,都不会料到,博陵侯已经把手提前伸来了。

“凤桥郡的郡尉名叫寇天佑,此人是吴王宫侍卫出身”霍明明道,“武艺高强,为人有勇有谋,此次凤桥大捷便是他带兵取得的。天下都知道凤桥郡乃吴国大郡,但凤桥还有一个特点,它是吴国在北部屯粮之地,乃是要塞。今年大旱,北疆的日子也不好过,两年前他们冲击过凤桥,当时凤桥的城墙都被他们扒了一半。不过自从这位寇将军领兵镇守凤桥后,第一件事便将凤桥的城墙给重新筑高了。北疆错估了凤桥的形式,此战应该是败在了骄傲轻敌上。”

楚博听的入神,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如何?将军的折子上可是有东西可写了?”霍明明道。

“呵呵…”楚博有些无奈,这个霍明明,就算说正事,也势必要挖苦旁人几句。真不知这种性格是怎么造就的。若是她在博陵侯面前也是这样,难道博陵侯那般暴虐的脾气也能忍的下去?

“不知将军来吴国打算如何监军呢?”霍明明问道,“说起来将军这趟差事其实挺好办的,如今吴国上下士气正好,如今拿下凤桥大捷,想必日后也会有大捷传来。将军只需如实写,这差事便也办好了。”

“如此便好。”楚博道,“只是我虽是此次的主将,但副将们也是有资格上本的。”

“哦?”霍明明挑眉。

楚博毫无负担的将队友卖了:“两位副将,其中一位乃是丞相府推荐而来。若是吴国的战事一路都顺利,恐怕显不出监军的本事吧。”

霍明明低头笑了笑:“将军所言甚是。”

第二日,那位丞相推荐而来的副将便拉了肚子。据说是水土不服,毕竟驿馆里大家都是吃的一样的饭食,只有他一人起了症状,大夫来看后,只能归于水土不服了。

虽然只是一小小副将,但禹东白还是亲自来看望了,还将王宫里的御医带了来。这般高的待遇,让那副将颇为惶恐。楚博道:“既然你身体不适,这几日便留在驿馆吧。正好御医也在,好好调理一番,等身子好了,再随我去军营。”

副将脸色惨白的躺在床上,他一晚上起了七八次夜,又吐又拉,早就没什么力气了,虚弱道:“谢将军体恤。”

楚博又顺势留下了几个监军队伍中人,让他们与这副将有个照应。这些人都有些水土不服,但比起那副将人症状轻些。

带上剩下的人,楚博一路策马奔向凤桥。凤桥不仅是吴国屯粮之地,亦是吞兵地,乃北方重镇。

霍明明伊在其中,此刻她的身份乃是吴国一小小属官。这是吴王世子陈泽替她争取到的,对此吴王私下颇有些不满。但世子的面子要给,加之霍明明并未又出格之举,也只好同意了。

如今凤桥已全郡戒严,虽然取得了一场大捷,但全郡上下都不敢掉以轻心。

楚博环顾着凤桥城内四周,与吴国都府的繁荣太平截然不同,街上店铺基本都关着,也没有几个百姓,时不时便是一队士卒跑过。楚博道:“报的是击退十万,但向来都是料敌从宽,恐怕北疆能来足一万人,都是一场硬仗了。”

霍明明到不隐瞒,直接道:“北疆这次来了骑兵五千,辅兵三千。寇将军抗住了他们的两次冲锋,斩首五百,缴获马匹七百。大捷两个字,当得起!”

此时的战争,尤其是骑兵对战,几千以上的斩首很少。能斩首数百,放在朝廷里,都是能吹嘘成斩首数万。寇天佑只报了十万,算是十分谦虚了。

凤桥已知道朝廷的督军队要来,此刻已在操场列阵演练。楚博看着这支队伍,原本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这不是一支为了应付督军而临时从各营拼凑出的精兵。吴国平时什么练兵,现在就给他看什么。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皇上对吴国的不喜,吴国练兵太懒,定然会被弹劾,若是练兵练的太勤,那皇上就该睡不着了。

“难得吴王此刻还能如此坦荡。”楚博心中不由升起了几分佩服。

寇天佑亲自领着楚博一行参观了军营各处。楚博第一次见到这位吴国将领,只见他身形高大,但面容冷峻,一看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凤桥的驿馆肯定不如大人们之前住的,还望楚大人多担待。”寇天佑道。

啧啧,这语气里怎么充满了敌意。眼见身后的将士们都有些愤愤不平了,楚博爽快笑道:“大家都是当兵吃粮的,能住个带顶的地方便不错了,行军赶路的时候多得是露宿野外,也不见有谁喊苦,都是大老爷们,做什么那般娇气。”

寇天佑一愣,没想到这位京里来的公子哥是这种性格,倒是令他颇为吃惊。不由缓和了几分:“楚大人豪爽过人,在下佩服。”

楚博拱手:“客气。”

当晚的接风宴,比起吴王宫那顿,逊色不少。但这群来督军的将士们,到没有露出不满之色。霍明明扫了那群人一眼,能跟着楚博来凤桥的这群人,恐怕就是他真正的心腹了。此刻拿着茶杯默默饮了一口以掩盖自己的神色,今晚的主角必然是寇天佑与楚博二人。

霍明明冷眼旁观,此二人都是将才,幸好,此时的他们对陈睿的好感度都不高。她可不希望看到一群忠君之臣其乐融融。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楚博等人回到驿馆,临走时与寇天佑约定,第二日要去边界巡防。寇天佑自然是同意了,回到将军府布置第二天的差事。

夜深人静,霍明明,推开窗,探头望了一眼窗外的月亮。今夜月朗星稀,万里无云。此刻她一身戎装,腰间跨着两柄马刀。

“也该到时候了。”霍明明低声喃喃。

话音刚落,突听外面传令兵高喊:“敌袭!!!”

第238章 夜战

只是一瞬, 整个凤桥城顿时一片喧嚣。

传令兵不断鸣锣:“敌袭北疆骑兵夜袭!!!!”

楚博立刻从床上坐起,眨眼间,身上已全副披挂。半盏茶功夫, 所有监军将领已到院中集合。寇天佑带人来时,看到的已是一支全副武装, 纪律严明的军队。

霍明明说的果然没错, 这个楚博不是软骨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贵族公子哥, 相反, 他很懂行军打仗,而且还很会带兵。寇天佑心中感激霍明明提前对他透露的消息,脸色神色不变,肃然道:“北疆骑兵夜袭章庆镇。”

众人边说,寇天佑已命人将地图摆出。四周点亮火把,寇天佑指着图上一处城镇道:“章庆镇属凤桥外城,此前经过数次战役, 凤桥对北面的驿站通道一度被北疆截断,吴王下令,今年内要打通凤桥与北边郡县之间的连同要到,章庆镇便是重要的哨所,进可探查北疆敌情, 退可称为凤桥的屏障。只是章庆镇经过数次征战,已经破败不堪,虽然我们有派人去修复, 但都是杯水车薪。”

楚博顿时了然,立刻道:“所以北疆才会趁夜偷袭!因为一旦你们修好了章庆,就可以派出前锋哨兵驻守此处,提前得知北疆的行动了!”

“是的!”寇天佑收起地图。开始点兵,前后派出两名将领,各领两千战兵,其中骑兵各五百做先锋,先行出城援救。

楚博道:“将军,我等愿与您随行出兵!”

谁料刚才还利落点名的寇天佑此刻却犹豫道:“楚将军此行担着监军重任,还是随我一道在中军等候吧。”

楚博语气强硬,又道:“既然吾等是监军,就更要与大军随行!我们可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说罢,身后的将士们站的越发笔直,各个透着上场杀敌之意。

寇天佑见状也知道无法坚持,便道:“你们随本将的亲卫大营一道行动,战场瞬息万变,还请诸位不要擅自行动!本将向来都是先礼后兵,既然诸位想要与本将随行,就必须听从本将军令,若有不从者,军法伺候!”

“遵命!”楚博大声道。

身后的将士们也一道大声应下:“属下遵命!!”

寇天佑虽是主帅,但向来都是会亲自去前线鼓舞士气。此刻他点了亲卫营,楚博等人也已上马,寇天佑已挥手道:“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