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上一章:第 7 章
  •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下一章:第 9 章

反正还有许多布料,彤云见她喜欢,就打算多做几双。

林灯午睡起来之后闲得无聊,就又偷偷地看了一会儿报纸,不过没看多久就放下了。

她虽看得懂繁体字,但并不喜欢看。而且现在的报纸排版基本还是竖版的,林灯看着觉得累。

晚上她闲着没事,把她从林家带来的装衣服鞋袜的那两个箱子都过了一遍,挑出了几件自己再也不打算穿的衣裳。

除了送给彤云的一点之外,其他的她准备明早直接拿去当掉。

《杭县日报》那边已经承诺过了,说是今、明两天抓紧给她安排,后天一早上她的广告就能见报。

这个时候通讯不便,林灯想要亲自选先生的话,就得在家里等着。所以她能自由活动的时间,只剩下明天一天了。

除了去当衣服之外,林灯还打算去一下杭县当地的百货商场,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

比如……卫生巾。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例假

第十五章 例假

半下午的时候,林灯发现自己来例假了。

虽说这早已不是第一回 了,可她心里头着实慌乱了一下——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太多,她都把这档子事给忘了!

看着彤云拿来的上面还绣着花的月经带,林灯的内心是几近崩溃的。

所谓的月经带,就是一个长带状的布条。女孩儿来了例假之后,就把这个东西系在身上。

家里没钱的,会在里头垫上干净的草木灰。比较有钱的,就垫草纸,甚至是布料。

这时候的月经带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清洗之后反复使用的,都不知道消毒过不过关。

林灯没忍住,问了彤云一句:“我这个月经带用了多久了?”

彤云笑眯眯地对她说:“不久吧,也就一年左右?”

林灯绷着脸,不让自己做出什么不该有的表情出来:“那你呢,你的用了多久了?”

彤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啊,我就那一条,没洗坏就一直用着……”

林灯忍不住双手抱头。

衣服、鞋袜什么的也就算了,可让她用别人用过的月经带……林灯有点接受不来。

“那我有没有新的月经带可以用?”林灯仔细回忆着昨晚开箱整理时的情景,这样的带子她似乎见到过不止一条。

彤云果然点头:“有的,小姐这不是出嫁了吗,先前做了一条大红的,我给您找去。”

大红就大红吧,林灯现在也顾不上什么颜色了,只要是新的就行。

……

换上新的月经带,又垫上干净的草纸之后,林灯感觉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不过还是有点怪怪的。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还是能买到类似现代的那种卫生巾。

许是受到大姨妈的影响,第二天早上起来,林灯就感觉自己浑身酸痛,有些不想动弹。

可是购置卫生巾是“大事”,彤云又不认识,只能她亲自去。

在彤云的帮助之下,林灯穿戴严实,手里还抱了个暖手的小手炉,这才出门。

姚家老宅位于老城区,离百货商店有点远,林灯便叫了辆黄包车。

她坐上去之后,发现彤云一点坐上来的意思都没有,就催她说:“还愣着干什么,快上来啊?”

先前林灯回娘家的时候,彤云就是在下面走的。不过林家离姚家不远,彤云说自己想走走,林灯就没当回事儿。

不过这回的距离可不近,彤云要跟上的话,可是得小跑的。

彤云不好意思地说:“不用了小姐,您坐着就好了,我哪能和您一起坐呢。”

“哎呀你快来,我可没那个闲钱再给你叫一辆车。”林灯坐着便往旁边挪了挪,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位置。

这黄包车本来就是可以坐两个人的,两个壮年男子都能拉,她们两个瘦瘦弱弱的小姑娘有什么不行的?

彤云听了,这才慢吞吞地坐了上来。

……

到了所谓的百货商店门口之后,林灯下了车,左右瞧了一圈之后失望地发现,这杭县的百货规模未免也太小了,只是一个两层的小楼而已,东西怕是不全的。

果然,进去之后没半个小时,她就逛完了一圈。

林灯仔仔细细地看过了,没找到她想要的卫生巾。甚至于在她大着胆子问店员有没有卫生巾的时候,还有人向她露出见了鬼了的表情。

原因无他,这时候卖货的店员还都是男人。尽管林灯已经尽可能地表达得很委婉了,可她一个年轻女人,问一个大男人女子来月事时用的东西……那人自然觉得林灯疯了。

林灯心里坦坦荡荡的,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倒是彤云,脸红得不行。见她那样子,林灯就没再逗留,两人一起去了趟当铺,把那几身她不打算要了的衣服当掉了。

那几身衣服料子都很不错,只是款式太老了,穿着的时候行动不大方便,颜色也老气得很,林灯是绝对不会再穿的。

换完钱出来,林灯没在外头多呆。买了点红糖和红枣之后,她们便回家了。

看林灯很是失望的样子,回去之后,彤云就好奇地问她:“小姐,那个什么围巾生,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不是围巾生,是卫生巾。”林灯捧着碗红糖水,慢慢地喝着,同时简单地给彤云解释了一下,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补充道:“我是那天去买雪花膏的时候听说的。据说外国女人都用那东西,用完之后就能扔,不用再洗,方便得很。只是可惜,他们店里好像也没有卖的……”

那家洋货铺子很小,东西都摆在台面上,一目了然。

不过林灯忽然想到,有没有可能是这年头的风气还不够开化,店家不好意思,所以才没有摆出来呢?

“不行,等有时间的话,我还是得去问问。”

现在嘛,她得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杭城日报》将她的广告打出去之后,随时都可能有老师会来,她得养足精神才行。

彤云红着脸,扭扭捏捏地说:“小姐……要不……您在家里歇着,我去帮您打听打听?”

林灯惊讶地看着她:“你……你可以吗?”

彤云明显是害羞的,但她还是咬咬牙道:“嗯,既然小姐想要,我去悄悄地问一问就是了。”

林灯有点感动,想着让彤云自己出去锻炼锻炼也挺好的,就说:“那你去吧,带一块钱去。要是有的话就买,别嫌贵。”

彤云应了一声,低着头走了。

说实话,彤云主动接下这个任务,都让林灯对她有点刮目相看了。

去买个卫生巾,对林灯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彤云这个出生在封建社会的女孩儿来说,这可是一大步。

看来彤云还是很有进步空间的嘛。

……

彤云出门之后,林灯便半躺在床上,拿着今天出门时新买的《杭城日报》看了起来。

虽说《杭城日报》是个刊登白话文的报纸,可这年头用白话文写作才刚刚起步,和现代的读物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林灯刚看的时候还是很不习惯的。

这都好几天过去了,她才渐渐觉得报纸上的文章不那么拗口了。

彤云回来的时候,林灯刚好把这一份报纸看完。

听到外边有响动,林灯赶紧把报纸丢到一边,做出闭目养神的样子来。

等彤云来到她身边了,她才睁开眼睛说:“你回来啦。”

彤云点点头,很是抱歉地说:“对不起小姐,彤云没用。我问过店家了,他说他们那里没有卖您说的那种卫生巾的。那掌柜的还问了他夫人,夫人也说不知道,可能上海那边的大洋行才有的卖呢。”

林灯听了,虽然心里很失望,但她并没有露出失望的神色来:“没事儿,问清楚了就好,辛苦你了。”

其实刚才看报纸的时候林灯就在想,她压根就不知道卫生巾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也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只知道自己初潮的时候就已经有的用了。

现在冷静下来想想,可能是她出生在新时代,年纪太小,所以想当然了。

说不定这时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卫生巾这种东西呢?

林灯想想就觉得头疼。生活在民国初年,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她突然好想回家,想念现代便利的生活,还有离婚后和她并不亲近,但心里都很爱她的父母……

不过她现在回不去,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

躲在被子里一个人抹了两滴眼泪之后,林灯振作起来,决定回头就去购置一些纱布、棉花之类的东西,看看能不能自己先做一个简易版的卫生巾。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选老师

第十六章 选老师

林灯早上醒来之后,感觉自己的眼睛干干涩涩的,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她昨天好像哭了。

而她掉眼泪的起因,竟然是因为没买到卫生巾,然后想家了……

林灯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

估计是因为来了大姨妈,还有些痛经,所以她整个人的情绪才会受到影响吧。

平日里她可没这么容易哭的。

起床之后,林灯感觉自己的肚子没那么难受了,连带着整个人的精神都好了不少。

打发彤云去门口买了一份《杭城日报》之后,主仆俩吃完早饭,林灯就让彤云去街上买点纱布回来。

用纸浆和棉纤维做卫生巾的话会比较麻烦,林灯现在还没有那个精力和条件去做,但在粗糙的草纸上头垫点儿细软的纱布还是可以的。

彤云的动作很快,她回来的时候,林灯刚看完一半的报纸。见她回来,林灯就把报纸放到了一边。反正她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想看看自己刊登的那个广告打得有没有什么问题。

事实证明,她的广告果然被放在了比较显眼的位置上,收效还不错。

报纸才卖出去几个小时,中午的时候就有人上门来找。

林灯给过来传话的家丁打赏了几个铜元之后,便叫彤云跟着他到大门那边去把人给领过来。

没想到这一领还领回了两、三个。

之所以说两、三个,是因为其中有一个男人,是陪着他的妻子来应聘的。

那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女人说她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不能出来太久,所以林灯就让彤云先请另一位先生去客房喝杯茶,先和这对夫妻聊了聊。

简单交谈过后林灯才知道,原来这男人只读过两年初小,文化水平不高。不过他的妻子葛秀莲是个落魄商人的女儿,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错,曾经上过完整的四年初小和三年高小,据说成绩还很好。

只是后来她父亲生意失败,跳湖自杀了,葛秀莲便没有继续读下去,早早地嫁人了。

如今葛秀莲不过二十八岁,孩子已经生了三个,一个十岁一个六岁,还有一个小的才三岁。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只靠男人一人的薪水生活困难,今日看到了林灯刊登出来的广告之后,她便想来应聘,结果临出门之前被中午回家吃饭的丈夫给拦住了。

葛秀莲好说歹说,她丈夫才同意和她一起过来看看情况。

男人见了林灯就问:“你们这里上课有几个人?有没有男的?”

林灯一见这男的就觉得他不大面善,不过还是耐着性子回答:“没有,一共教三个人,就我和我妹妹,还有我的女佣。”

这年头,旧式人家还管彤云这样的叫丫鬟,新式人家都管仆人叫佣人。

男人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你一个月真能给出六个大洋的薪水?”

他这么问,是因为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帮人做工,每个月所得也不过四、五个大洋。

林灯好笑地说:“这位先生,你怕不是本地人吧?这里是姚家,我是姚家的少奶奶,怎么可能赖账?”

男人颇有几分得意地说:“我当然是本地人了,我还见过你婆婆姚太太呢!所以我才觉得奇怪,姚太太可是最讨厌识字的女人了,怎么可能会让自家的儿媳妇读书呢?她肯出这个钱?”

在他的印象当中,姚太太可是个十分抠门的女人。就算她住着大房子,丈夫、儿子都出息,可她出门买东西的时候还是要狠狠地砍价,瞧着和普通人家斤斤计较的老娘儿们也没什么不同。

至于林灯这个姚家少奶奶,男人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他们在家的时候他就同妻子分析过了,听说姚少爷很不喜欢他的这个新婚妻子,成亲没几天就回了上海。

姚启安名气大,自然令人敬畏,可他一个普通人,和姚启安又不在一个城市,根本沾不上姚启安的光,所以他压根就不怕林灯。

他更在乎的,还是林灯会不会如约给出那么多工钱。

据他所知,姚太太可是拖欠过家里佣人的薪水的。

“我的学费由我自己来出,和我婆婆没有关系。”林灯淡淡地说:“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男人想了一下,林家不说家大业大,但起码还是有几分家底的,多少放心了一些。

不过他还是继续拿乔道:“我们家可一直都是靠我养的,日子过得也挺好。要不要让我媳妇儿出来抛头露面,我还得好好地考虑一下。除非……”

“除非什么?”林灯忽然笑了,她倒想看看这男人还有什么要求。

“除非你能每个月多加两块钱的薪水!”

葛秀莲一听,便是倒吸一口凉气,拉拉丈夫的袖子低声道:“大江,你别闹了,一个月六个大洋已经很多了!”

“你懂什么!”李大江甩开他媳妇的手道:“我听说学校里的老师赚的可多了,那些小学教员,一个月拿八、九个大洋都是少的,多的能赚十几块呢!我要她八个大洋怎么了?”

林灯这回真笑了:“那你说说,你还有什么别的要求没?”

李大江还真说了:“我有三个孩子,俩闺女都大了,能自己在家做活,可儿子还小。我媳妇教你们认字的时候,得带着我儿子才行,不然我不放心。”

林灯摇摇头,失笑道:“说了这么多,搞得好像你媳妇儿明天就要来我这里上班了似的。我可还没决定录用她呢。”

李大江脸色一僵,随后梗着脖子说道:“杭州城里识字的女人总共才多少?你不找我媳妇,可就找不到条件这么好的了!”

葛秀莲听丈夫这么说,满脸焦急地说道:“少奶奶,您别听他瞎说,我,我没有那么多要求的,只要您能给我这份工作,我一定好好努力……”

“先别说那么多了,你把这篇文章给我读一读吧。”林灯说着,将她之前买的一本刊物递给了葛秀莲。

葛秀莲双手接过之后,便细声细语地读了起来。许是好久都没有看过书了,她中间有点磕磕绊绊的,好几个生僻字都不认识。不过总体上算是顺下来了,看来的确是读过几年书的。

李大江见了,神情越发得意起来。

谁知林灯却道:“不好意思,我不能聘你。”

“什么?!”葛秀莲还没说话呢,她的丈夫李大江先惊讶地瞪起了眼睛,“你不是不识字吗?我媳妇都识这么多字了,你还想怎么样?”

“我在报纸上说得很清楚了,我要找的是中学毕业的,或者有同等文化水平的老师。你的妻子很优秀,不过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林灯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她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小学课程,这样才方便跳级。

如果她找的只是一般水平的老师,在外人看来,她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老师的水平了。

而葛秀莲虽然是高小毕业,但她已经毕业十几年,很多字都记不清了,并不够格做她的老师。

毕竟林灯不是个真正的文盲,让她跟一个文化水平比她低太多的老师学习,她会觉得浪费时间,甚至忍不住反过来帮她的老师都不一定。

更何况,葛秀莲还有李大江这么个难缠的丈夫,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

真要和这一家人扯上关系的话,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李大江见林灯似乎真不打算录用他的妻子,突然开始慌了。

他只读过两年书,在他看来,葛秀莲已经是很有文化的了,所以他刚才才会用傲慢的语气和林灯说话,以便“抬价”。

可现在,林灯竟然看不上他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