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上一章:第 14 章
  •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下一章:第 16 章

可林灯没有,不但没有,她还欣然赴约。这会儿说话时落落大方的样子,更是让谈聪健甚至产生了一瞬间的怀疑——眼前的这个女子,真的一天新式学校都没有上过吗?

“好的,林小姐。”虽说林灯已经嫁人,再称呼她为小姐好像不太合适了,可是姚启安成婚后没几天就回了上海,林灯的少女感又这么强,所以谈聪健觉得这么叫她没什么问题,只要林灯不介意就行。

如他所料,林灯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呼,还笑着朝他点了点头。

两人先后落座之后,谈聪健问她:“林小姐想喝点什么?咖啡还是茶?”

林灯本以为喝茶就真的是喝茶,没想到还有咖啡这个选项,不禁内心窃喜:“咖啡吧。我早就想尝尝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呢。”

谈聪健笑道:“那您可算有口福了,这是我前几日刚从上海带回来的咖啡,是我好朋友从国外给我带回来的礼物,口味醇正得很呢。”

林灯听了,不禁有点不好意思:“啊?那是不是很贵?要不我还是喝茶算了。”

谈聪健摇摇头,起身亲自去拿咖啡:“不会不会,林小姐你稍等我一下,我很快就回来。”

谈聪健想是经常喝咖啡的,业务很熟练。没过多久,他就端了两杯用白瓷碟托着的咖啡过来。

彤云从来没见过咖啡,这会儿见到谈聪健端来的东西,忍不住在林灯耳边小声嘀咕道:“小姐,那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是补药吗?”

林灯还没有回答,谈聪健就已经笑了:“这叫咖啡,是一种西洋饮料,同我国的茶是类似的,不过味道截然不同。林小姐以前听说过咖啡?”

不等林灯回答,谈聪健便自顾说道:“哦对,差点忘了,你丈夫是很喜欢喝咖啡的。”

提到姚启安,林灯眉心微动:“谈主编认识我先生?”

谈聪健淡淡地说:“认识,但不算熟。他是我中学时的学长。”

“原来如此。”林灯并没有兴趣多聊姚启安,而且看谈聪健这态度,估计这两人的关系也不怎么样。“谈主编,今日见到你真是太好了。我还想着有件事要问您呢。”

林灯说着,端起咖啡浅抿了一口。

看颜色就知道,这里头的糖和奶放得都不多,味道果然有些苦。不过这咖啡的口感非常醇正,让林灯一下子就回想起了自己以前熬夜复习磕咖啡的日子。

这些能让她联想到现代生活的东西,总是会让林灯心情很好。

于是谈聪健就见她微微眯着眼睛笑道:“我娘家这两家布庄,打算重新装修、聘人,加上以后重新开业,难免要在报纸上打许多广告。我是想问问看,这广告打得多了,您这里有没有什么优惠呢?”

一次一个大洋的广告费着实不便宜,如果只是招人的话还好,要是给店面做广告的话,那收费就更高了。

如果可以的话,林灯还是希望能节约一些成本的。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四舍五入男女主算是一起喝过咖啡了?(笑)

大绿帽子

第三十一章 大绿帽子

谈聪健一愣, 显然没想到林灯要问的是这个。不过他很快就回答道:“没问题, 您要登多少广告,分别都是什么类型,大概告诉我一个数, 我让人给您估个价,肯定比分开算便宜。”

林灯展颜一笑:“那就多谢谈主编了。”

谈聪健是真没想到, 林灯一个旧式妇女, 谈吐竟然如此落落大方,气质还很出众。

原本对话进行到这里,就已经可以结束了的, 可他还是情不自禁地多问了一句:“对了, 上回林小姐在我这里登广告找先生,不知您找到合心意的老师了吗?”

“找到了。虽然费了些周折, 但好在结果是好的。”

报出自家老师的名字之后,林灯就见谈聪健惊喜地说道:“原来是杨先生!”

见他反应,林灯不禁感到一丝意外:“谈主编认识我的老师?”

谈聪健颔首道:“杨先生的文笔非常不错, 曾在我们报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她在别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我也读过一些。她能给你做老师, 那是再好不过的。”

见他对杨哲思这般欣赏的态度,林灯越发觉得自己应该多和这些真·进步青年多来往来往了。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尊重女性之人, 而不是像姚启安、郝文华那样,表面上说是为了女子好,实际上还是视女子为低男子一等的人。

从《杭城日报》编辑部出来之后, 林灯的心情非常不错,可彤云的脸色却非常不好看。

林灯好笑地看着她说:“你老拉着个脸做什么?不想叫彤云,想改名叫阴云了?”

“小姐!您还有心情开玩笑!”彤云有点急了,“您怎么能和外姓男子说笑呢,还是个年轻男人!这要是传出去了……”

林灯并不放在心上:“传出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不过是聊聊天而已。”

比起姚启安……林灯真的可以说是很收敛了。

说到姚启安,今早林灯正上修身课的时候,朱氏那边突然来了人叫林灯过去,说是上海那边来信了。

林灯虽不大情愿,但还是跟着去了朱氏的院子。

林灯一进门就发现今儿个姚启安的妹妹姚启云也在。十四岁的小姑娘看起来文静瘦弱,和她娘很不一样。

见林灯来了,姚启云一脸担忧地望着她,叫了一声“嫂子”。

看她这般反应,林灯就隐约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果然,朱氏见着她,拧着眉头叹了一口气:“叫你过来,是有件事情要跟你说——安儿纳妾了。”

“嗯?”事情她大概是了解的,只是这台词,和林灯想得好像不太一样,“纳妾?”

“嗯,刚才我叫人念了安儿寄来的信,说是他搬了出去,和那个云氏一起住了。”

提起这件事情,朱氏的脸色也不大好看,算是难得站在了林灯这边:“这个云氏真是不要脸,连咱们的面都没有见过,就爬上了安儿的床,果然跟她那个做舞女的娘没什么两样。”

“娘……”朱氏说的算是大实话,可姚启云毕竟是一个未嫁人的姑娘,听朱氏说得这么直白,不由微微红了脸,窘迫极了。

朱氏自知失言,轻咳一声,有些不自在地说道:“我心里呢,也不喜欢这个云氏,但她现在毕竟和安儿住在一起了,木已成舟,也只能收了她了。你没有什么意见吧?”

朱氏难得这么温和地和林灯说话,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姚家完全是理亏的。毕竟林灯和姚启安还算是新婚,新婚他就抛下妻子也就算了,还这么快就公然“纳妾”,这简直就是在打林灯、甚至整个林家的脸。

林家若是为了这件事来姚家闹,朱氏也是说不出什么来的。

姚启安会和他的女读者同居,这件事情林灯是早就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而已。

作为林灯,她心里是没什么波澜的,可是作为林淑婉……林灯只是短暂地代入了一下就觉得,真正的林淑婉若是听到这个消息,该有多么心痛啊。

她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未婚夫,新婚没几天就丢下了她,跑去一个她从未涉足过的花花世界,和一个新式女子同居了。

而他的丈夫甚至连和她商量一下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踩着她的尊严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她究竟做错了什么,才会惹得他如此讨厌呢?

未来的日子还这样漫长,她还如此年轻,可是为什么她会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灰暗,看不到一点点希望?

林灯想着想着,便红了眼眶。

此时不卖惨,何时卖惨?

“我什么都不会,服侍不好夫君,是我没用。夫君他那么忙,身边有个人能照顾他也好。只是母亲,我……”

林灯哭不出来,只能掏出帕子捂住眼睛,适时地哽咽了。

朱氏叹口气道:“你心里难受,我也是晓得的。”

姚老爷之前也是有过妾室的,只是那妾室命短,前几年病死了。但她活着的时候,可没少给朱氏添堵。

和现在的情况不同的是,当时姚老爷纳妾,是因为朱氏和姚老爷成婚多年,就只有姚启安这一个儿子,姚家算是男丁稀少。为了给姚家开枝散叶,姚老爷才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纳了个妾。

可姚启安现在才二十出头……这纳妾的速度,的确是过快了,就是搁在过去也是说不过去的。

朱氏叹息道:“我想过了,安儿可能就是喜欢云氏那样识文断字的女子。既然如此,你就好好地学吧。等学得差不多了,就去上海陪安儿,别叫我们姚家的长孙先从云氏那个狐媚子的肚子里爬出来。”

林灯心中暗喜,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收获,看来她以后可以踏踏实实地读书了:“多谢母亲。”

朱氏说这话之前,其实是在心里权衡了一番的。比起摆婆婆的谱儿,她还是更希望能早日抱上孙子,尤其是正经儿媳妇生出来的孙子。

见林氏乖顺,朱氏满意地说道:“我寻思着这不马上就要过年了吗?到时候我会让安儿带云氏一起回来,让她给你敬个茶,也算是过了明路,省得名不正言不顺,让人在外头说我们姚家的闲话。你到时候也抓点紧,好好伺候安儿,别再笨手笨脚地惹他不高兴了,知道了吗?”

听说姚启安过年要回来,林灯并不意外。

表面乖顺地点了点头之后,林灯心里想的却与朱氏所言完全相反……

从朱氏的院子里回来后,林灯照常上课、吃饭,中午则揣着几个银元去了《杭城日报》编辑部。

彤云真是不明白,姑爷都在上海那边纳妾了,自家小姐怎么还笑得出来。

“小姐,姑爷这事儿到底怎么办呀!您真的同意让那个云氏进门?”

“不是,这件事情,我反对有用吗?”林灯浅浅地苦笑了一下,“而且在人家眼里,这恐怕不是纳妾呢。”

彤云叫她给说糊涂了:“不是纳妾?那是什么?”

“嗯……追求真爱吧?”

见彤云还是不理解的样子,林灯解释道:“你看啊,我和姚启安的婚约呢,是两家老人定下的,这就是所谓的‘包办婚姻’。在姚启安这样的进步青年看来,包办婚姻是不对的,所以他心里并不承认我是他的妻子。自然,他现在想和谁在一起,那都是他的自由,就没有什么纳妾的说法了。”

彤云愣住了:“怎么……怎么可以这样?您和姚家可是有婚书、有信物的,难道这些都不作数?”

“人家觉得不作数咯。”林灯摸摸头顶,感觉自己好像绿绿的。不过嘛,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总要带点绿。

她就姑且再等上这一个月,等姚启安和云青青回来了,他们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冲突。

在这一点上,朱氏还是很天真的,以为云青青会甘于姨太太的身份,怎么可能呢?

到时候她来了,自然是会想办法挤走林灯上位的。

而在她们二人爆发冲突之后,姚启安会向着谁,简直不言而喻。

宠妾灭妻……应该是个很好的离婚理由吧。

不过,好像还是不够充足。

毕竟林淑婉是个地地道道的旧式女子,就算这段时间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但在她根深蒂固的世界观里,应该是不会存在“离婚”这样的字眼的。

所以离婚这件事情,她只能私底下和姚启安提。真正离婚的时候,要让姚启安出面,她“含泪同意”才行。

不然所有人都会以为她疯了的。

姚启安那么讨厌她,想来不会拒绝林灯的提议才对。

至于离婚后,林灯再找对象会不会很困难的问题,林灯以前没想过,现在也没太当回事。

首先她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赚钱、读书、自立,其次她是在一个离异家庭中长大的,对婚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憧憬。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就结婚,找不到就算了,她自己一个人过也挺好,这就是林灯的婚姻观。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林灯觉得在这个封建思想残余浓度过高的年代,她八成是很难找到一个和她三观一致的男性的。

如果有,那对方肯定也是那种不会嫌弃她离过婚的人,反而还会赞赏她敢于离婚的勇气。

至于嫌弃她的那些男人,就有多远滚多远吧。

她才不稀罕。

比起臭男人,还是赚钱要紧。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装修店面

第三十二章 装修店面

新掌柜和工人们找好之后, 林记布庄那边便正式开工了。

新任掌柜姓李, 国字脸,小眼睛,今年三十来岁, 看起来人挺朴实。林灯和他说好,先试用三个月, 试用期每个月六个大洋的薪水, 包吃不包住。如果三个月后表现良好,便可以转正,转正后每个月八个大洋的薪水, 如果店里生意好的话还会有奖励金。

这年头除了规模很大的店铺之外, 店里都是没有专门的账房的,也就是说掌柜的不仅要统领店里的所有事务, 还要收钱和记账,所以薪水普遍要比一般的伙计高出许多。

林灯开出的价格属于市场平均价,不高不低, 目前李掌柜还是很满意的。

其实在应聘的时候,还有两个五十多岁的掌柜资历很深, 论经验是要比李掌柜丰富许多的。不过林灯综合考虑了一下,还是选择了较为年轻的李掌柜。

主要是那俩掌柜是清朝生人,看起来就跟满清遗老似的, 林灯不想浪费时间跟人吵架找不痛快,就想着找个年轻一点的,相对来说会比较好沟通。

事实证明, 李掌柜的确是非常不错的。一番沟通下来,他就明白了林灯姐妹俩的意思,带着工人和伙计们一起热火朝天地装修起店面来。

林灯有空时去看过几眼,发现店里装修的进度很不错。而且李掌柜特别勤快,一点都不偷懒,甚至还会自己亲自上阵干活,卖力得都叫林灯有点不好意思了。

赵贵和小学徒见掌柜的都这么拼,自然不能落下,干起活来一个比一个积极。

这还没开业呢,林灼就笑着对她说:“以后这店里的生意肯定差不了。”

与此同时,彩霞布庄那边还没有开始装修,不过新掌柜已经上任了。

这位魏掌柜比李掌柜还要年轻一些,只有二十七八岁。林灯当初挑中他,除了魏掌柜是高小毕业,学历很加分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因为魏掌柜生得一副好皮相,林灯觉得他应该会挺受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的喜欢。

在彩霞布庄停业之前,林灯先把装修的计划和魏掌柜交待了一番。

魏掌柜看着摊在自己面前的图纸,有些惊讶地说:“大小姐,这是你画的吗?”

“当然不是,这是我花钱找职业学院的女学生画的。”

在离彩霞布庄不远的那所女子学院里有不少学美术的学生,她们毕业后或继续深造,或结婚生子,找工作的也有,不过大部分都去上海那种大城市去了。

目前在杭县,女子找工作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林灯一去她们学校,和学校里的老师联系了一下之后,那老师立即便给她推荐了四五个绘画能力很强、想找工作的女学生。

林灯从中挑出了三个,一个帮她画装修设计图,另外两个画服装设计图。

按照林灯姐妹俩的讨论结果,她们打算把彩霞布庄也就是未来的锦绣布庄分为男装区和女装区。

一楼卖男装成衣和女装成衣,共配两个店员,三个学徒,两个裁缝。

左边卖女装,一个店员主要负责销售,同时带一个学徒跑腿。一个裁缝负责给人量尺寸、改衣服,同时带一个学徒帮忙。

右边卖男装,人员配备和女装区是基本一样的,只是少了一个跑腿、招待客人的学徒而已。这主要是因为林灯姐妹俩一致认为会出来逛街买衣服的男人比较少,顶多是陪着女伴来逛逛的,所以男装区那边暂时不需要太多人。

除了成衣之外,整匹的布料还是会卖的,所以除了展示成衣的橱窗和柜台之外,墙上还是打着柜子,按颜色、料子分类摆放布匹。

二楼全都是女装区,和楼下不同的是,这里不仅卖外衣,还卖内衣。

现在有些旧式女性还是穿束胸和肚兜的,不过年纪轻一些的,都会穿一种“小马甲”。

这种小马甲是贴身穿的,有些像是进阶版的束胸,里头有一排密扣,穿上之后会将胸乳紧紧地扣住,外头再穿上衣服之后,基本就看不出身体的曲线了。

林灯现在穿的就是这种。刚开始穿的时候她还很不习惯,总觉得勒得慌。后来看到彤云穿的“束奶帕”之后,林灯觉得她还是先乖乖地穿小马甲吧。

束奶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条长长的布一圈又一圈地把胸部裹住,以达到束胸的目的。

林灯想想都觉得窒息,这和裹木乃伊有什么区别?

相比之下,小马甲起码穿戴方便一些,所以林灯就先凑合着穿了。当然,这种小马甲穿起来也是很不舒服的。

至于现代的那种胸罩,想都不要想,这个时候还没得卖的。

林灯自己估摸着,应该怎么着也得明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这些新潮的东西才会普及开来吧。

为了不至于太过招眼,林灯现在还不敢让手下的人去做现代的那种钢圈文胸。而且说句老实话,那种文胸她自己也不怎么喜欢穿。

她先让那两个会画画的女学生照着她的意思,设计了一款结合了现代运动文胸和睡眠文胸的改良版“小马甲”。然后又让她从职业学院招来的那两个会做衣服的女裁缝,按照图纸和她的讲解做了几件内衣出来。

经过几天的讨论和改良之后,林灯穿上了试用品。又改进了一点小缺陷之后,林灯便觉得这产品可以拿来卖了。

只是现在的风气还不够开放,林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这些内衣摆在一楼刚做好的玻璃橱窗前。所以所有的内衣,包括新式文胸、小马甲和肚兜,都是放在二楼卖的。

除此之外,二楼还会卖一些比较修身、时髦的衣服。之所以不敢放在一楼卖,还是因为现在的社会风气的原因。

在民国初年,女子还是不能穿短袖的,甚至是露肉的长袖纱衣都不可以。夏天时穿着清凉的女子倒不是没有,但基本都是些妓-女。正经人家的姑娘不管再热,都不会露出身体,就连那些所谓的进步女青年都不例外。

现在是冬天,倒不用考虑长袖短袖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林灯打算做一些修身的衣服,多少显露出一些女子的身材曲线,这在现在也是非常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