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上一章:第 32 章
  •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下一章:第 34 章

不对,是很有很有很有很有钱……

像他这样的人,恐怕根本就不会为了租房子的事情发愁吧!

能资助革命事业的豪门贵公子,怎么可能会在意这点小钱……

林灯感觉自己刚才的智商好像欠费了。

不过萧凯并没有向她透露过自己的家世,所以林灯问他一下租房的事情,也并不奇怪吧?

林灯这样想着,朝萧凯新杂志的编辑部走去。

这是一栋位于新法租界中的两层小洋房,原本属于华界,直到1914年才刚刚被划入法租界。

由于这里有一个上海非常著名的高级住宅区,所以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萧凯的杂志还没有正式发行,就能把编辑部设立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可见他是真的非常有钱了。

林灯心情复杂地按下门铃,里头很快便传来电铃的声响。

不久后,一个看起来隐约有几分眼熟的年轻男子打开了门。

这少年应当与萧凯同龄,只是他冷着一张脸,神情看起来非常严肃,瞧着莫名有几分老成持重之意,声音倒是意外的好听:“你找哪位?”

林灯咽了下口水,不知为何有几分紧张:“你好,我找萧凯。”

她刚才想过了,萧凯还没有和她“爆马”,既然他让她来这里找他,想来这里的人也知道萧凯的真名。所以林灯没有贸然报出萧凯的笔名,而是说了真名。

果然,少年听了之后并没有露出惊讶的表情,只是对她说:“稍等。”然后便关上门进去了。

林灯摸摸差点被撞到的鼻子,退后一步。

这个冷面少年看起来好像真的有点面熟啊,就是想不起来是在哪里见过了……

林灯还没来得及深思,萧凯便打开门出来了。

见到男人时,林灯不由一怔。

和之前见面时不同的是,萧凯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衬衫,看起来更加年轻了。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简直眉目如画,少年感十足,一点都看不出那些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的文章竟然是他写的。

林灯忍不住在心里碎碎念,不怪她老是在萧凯面前发愣,主要是他的形象和她想象中的样子实在是相差得太多了!老先生突然间变成了美少年,任谁心里都会觉得怪怪的好吧……

“林小姐,你来了。”萧凯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她的心理活动。

他微微一笑,退后一步让了让身子,“请进。”

林灯跨过门槛,有些忐忑地问道:“萧先生,我没有打扰到你吧?”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中国电影之父

第六十一章 中国电影之父

萧凯浅浅一笑:“不会。我正好有些累了, 想要休息一下。我先带你逛逛我们编辑部?”

林灯点点头, 跟着萧凯往里面走去。

进门后林灯就发现,《文学月刊》的编辑部比林灯去过的《杭城日报》编辑部大得多。

一楼是一个开阔的办公区。经萧凯介绍后林灯得知,这里分为好几个区域, 有接待员办公区,负责接待来客、接收投稿、帮助客人登广告、订杂志等业务;有抄书员、打字员办公区, 负责整理杂志社的稿件;还有由几个沙发和茶几组成的会客区, 旁边甚至还有一个茶水间和员工厨房,看起来非常正规。当然,现在各个工位上还都是空的。

一楼就已经布置得这么好了, 不知道二楼会是什么样子。林灯还挺好奇大文豪的工作环境的。只是人家不提, 林灯也不好主动问,怕触及萧凯的隐私。

谁知萧凯就像看穿她心思似的, 适时地问了她一句:“林小姐要上楼看看吗?”

“可以吗?”林灯有点不好意思。

“当然。”

萧凯说着,向楼梯旁后退了一步,用手势示意林灯先上去。

他从小受的是西式教育, 因此习惯了女士优先。

林灯有点受宠若惊地踏上台阶,心想闻先生可真是绅士。

不知是不是林灯的错觉, 路过萧凯身边时,她仿佛闻到了一阵青草的香气,给人一种很干净, 心里很温暖的感觉。

好神奇的男人。

林灯心想。

“这边是编辑室,这边是会议室,这里还有一个会客区。”萧凯一一为她介绍着, 林灯下意识地点着头,却没太往心里进。

和男神近距离接触,她还是有点紧张。

“这几个是作家的房间。”

见萧凯打开门,林灯便往里头看了一眼,发现这几个房间都不大,只有一张书桌。

为了掩饰自己的小紧张,林灯故作声音轻快地说:“作家也要有单独的办公室吗?我还以为作家都是坐在家里写作的呢~”

萧凯微微一笑道:“按说是这样没错的,不过有的作家在家里写作效率比较低,在外面写反倒比较能够专心,所以我就为几个专栏作家准备了单独的办公室,让他们在互不打扰的环境下安心创作。”

林灯点点头,几乎是下意识地问道:“那你呢?哪一间是你的办公室呀?”

话一出口,林灯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失言了——萧凯还没有和她提过他写作的事。

好在萧凯似乎并未察觉到端倪,只是领着她来到一个房间的门口。

让林灯有点意外的是,这间办公室里竟然有两张黑色的大书桌。一张后头是空的,另一张书桌旁边坐着的正是方才那个给她开门的冷面少年。

见他们两个同时出现在门口,少年似乎有些意外。不过他只是扫了他们一眼,就继续低下头写东西了。

林灯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惊讶:“这是萧先生主办的杂志社吧?您没有为自己准备单独的办公间吗?”

“我还是要继续教书的,只有为数不多的时间能呆在这里。而且……”萧凯压低音量,几乎是在用气音说话:“鹤渊惜字如金,基本不说话,所以我们不会相互干扰。”

“他叫鹤渊?”林灯也学着萧凯的样子低声问。

萧凯点点头,两人一边下楼,一边听萧凯介绍说:“他叫孟鹤渊,是我在国外留学时的校友,是一名青年作家、导演兼编剧。你别看他年轻,却很有才华,最近热映的电影《西楼》就是他拍的片子,不知林小姐有没有看过?”

这个年代已经有很原始的有声电影了,不过技术还不够成熟,大多数电影还是默片。林灯一来没时间,二来没兴趣,所以还没有看过这个时代的电影。听萧凯这么说,林灯诚实地摇了摇头。

不过《西楼》这部电影,还有孟鹤渊这个人,林灯却是知道的。

难怪她方才会觉得孟鹤渊面熟,原来又是一个曾经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人物。

《西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时长较长的故事性悲剧电影,据说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只是很可惜,由于战火摧毁,加上年代久远,这部电影已经失传许久了。林灯没看过,连故事梗概都不记得。

不过这并不妨碍她觉得孟鹤渊牛逼。

这么年轻就能自编自导,将自己的作品搬上大荧幕,还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孟鹤渊实在是狼人一个,比狠人还要多上一个点。

果然啊,大佬的朋友也是大佬!

她一个无名小卒想和大佬做朋友,真是有点那啥啥想吃天鹅肉了呢。

好在萧凯对待林灯的态度十分礼貌和尊重,才叫林灯有信心和他一起出门去附近的咖啡厅。

要是萧凯也像孟鹤渊那么高冷的话,林灯估摸着自己早就被吓跑了吧。

……

法租界果然不愧是上海滩最繁华的地界之一。这里的“白鹭咖啡厅”,看起来比林灯他们当初在杭县去的那家不知高级了多少倍。

林灯看着店内富丽堂皇的装潢,不由在心中暗自庆幸自己今天出门前带了不少钱。

只是在看到菜单的时候,林灯还是忍不住暗暗心惊:这里的东西也太贵了吧!

一杯咖啡竟然要五角钱,差不多相当于百年后的三百多块钱!再加上点心,这一顿下午茶怕是就要吃个“上千元”!这还是在萧凯点最便宜的点心的情况下!

林灯偷偷瞄了眼对面的萧凯,见他面不改色,十分淡定地看着甜品单,不禁在心中感慨,贵公子就是贵公子啊,看来他是早已在这里消费惯了的。

好在她今天去找房子时带上了租房的定金,现在兜里共有二十个大洋。就算是萧凯点了最贵的点心,她也消费得起。

想到这里,林灯决定大方一把,为国民男神氪金:“萧先生想吃什么随便点,说好了今天我请客喔。”

都说好了要回请,她总不好嘱咐人家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刻意挑便宜的点,那样未免显得她太小家子气了。

萧凯闻言微微一怔,随后笑了笑说:“林小姐想吃什么?这里的芝士蛋糕还不错,你可以尝尝。”

林灯看了眼价格,芝士蛋糕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最贵的点心。和咖啡一样,也是四角钱一块。

现在一个大洋差不多能换十二角钱,那么他们这一顿,就要花上一块四……相当于普通人家大半个月的饭钱了,真是奢侈。

不过刚才林灯已经做好萧凯会点很贵的点心的准备了,所以这个价格还在林灯的预算之内。

她大大方方地问:“那我们就要两杯咖啡,两杯芝士蛋糕?”

萧凯刚点了点头,就听林灯改口道:“啊不是,我是说,两块芝士蛋糕……”

她的大脑刚才光顾着算钱了,都有点没注意自己嘴上说了些什么。好在萧凯并不在意她的口误,只是淡淡一笑。

点餐时,因为是林灯请客,她主动招手叫来服务生,点了单。

侍应生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子,似乎与萧凯认识。见今日点餐的是林灯,不由向萧凯投去疑惑的目光。

不过萧凯并没有同她说话,接触到女服务生的目光之后,萧凯只是朝她微微地点了一下头,就又将目光转回到了林灯身上:“看林小姐点餐的样子很熟练,并不像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旧式女子,反倒像是留过洋的呢。”

林灯曾经有感情地朗诵并且背诵过萧凯的文章。那个时候语文老师是怎么嘱咐他们的来着?说是读这样慷慨激昂的文章,语气一定要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才能读出作者当初写作时的真情实感。

可是现在,在林灯实际和萧凯有了接触之后,林灯觉得萧凯说话时根本就不是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恰恰相反,他的声音很温柔平和。除了在集会上做演讲时,他平时说话的音量并不高,应该是在刻意保护自己的嗓子。毕竟他是个老师,每天要讲不少课的。

林灯的注意力有点被萧凯迷人的声线吸引过去了,对于他刚才说了什么,她反倒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停顿片刻后方道:“嗯……其实我挺不喜欢别人说我是旧式女子的。究竟什么是旧式女子,什么是新式女子?难道没读过书的就是旧式,上过新式学堂的就是新式?我并不觉得是这样。”

萧凯饶有兴趣地说:“哦?此话怎样?”

“我觉得‘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指的应该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相等,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出身是不平等的,这是客观事实。而且我说的出身不平等,不仅仅是说家里有没有钱的区别。家中是什么样的学习、成长环境、家长的思想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这些都能体现出出身的不平等来。而在出身、所处环境不平等的情况下,贸然判定一个人是新派还是旧派,这样对许多人都是不公平的。”

见萧凯双眸明亮、水光润泽、似乎对她所说的话很感兴趣的样子,林灯仿佛受到鼓舞一般继续说道:“具体来说吧,我祖父是清朝年间的进士,曾在清朝做过翰林,也做过地方官,他从小到大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和怎么做八股文,没上过一天新式学校。可他思想开明,愿意接受改变,并且尊重小辈的意见,愿意聆听小辈的心声。我觉得很难用新式或者守旧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下一更应该是十二点,等不及的小伙伴可以明天再来看~

改变命运的想法

第六十二章 改变命运的想法

昏黄的夕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投射进来, 使得扎着半马尾的女孩脸上仿佛泛着一层柔和的光。

萧凯专注地望着她, 点头道:“是这样没错。”

林灯见他同意自己的意见,心里一高兴,话匣子就打开了:“再举一个例子吧, 有的女子从小上的是所谓的西式学堂,但脑子里还是封建社会的那一套。什么以夫为天啦, 三从四德啦, 这样的女人,我并不觉得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新式女子。”

林灯说完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说的好像就是云青青啊……不过无所谓了, 反正萧凯又不知道她说的是谁。

可是林灯不知道的是, 她和姚启安、云青青的事情,在圈子里都已经传开了, 所以萧凯早就听说了不少。就算林灯没有指名道姓,萧凯也已经猜出她会这么说可能和云青青有关了。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最关键的是,对于林灯的话, 萧凯心中深以为然,甚至颇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他不吝赞美地夸赞道:“林小姐真是一位有思想的女子, 令人敬佩。”

林灯被他夸得有点飘了,说话时的语气不自觉地便自然了许多,更像她平时的样子了:“萧先生头一次见我时, 就说我令人佩服,这会儿又说我令人敬佩,该不会这几个字是萧先生的口头禅, 您见谁都这么说的吧?”

“当然不是。”萧凯有点无奈地一笑,似乎不知该如何为自己辩解,只是真诚地说:“我是真心觉得林小姐很特别。”

特别两个字一出,林灯感觉自己的少女心好像瞬间就被对面丢过来的直球给砸中了。

要不要这么直接啊!她都不好意思了!

“是吗?”林灯感觉到自己双颊发热,脸肯定红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害羞,林灯端起咖啡喝了几口,等脸上的热度退去一些才道:“可能我比较离经叛道吧。说离婚就离婚,说跑来上海读书就跑来上海读书,我娘都快被我给气死了。”

听林灯这么说,萧凯好像知道林灯特别在哪里了。她的思路似乎一直都很清晰,且很坚定果断,非常有执行力。这样优秀的女性,如果不是出生在林家那样的旧式家庭的话,萧凯觉得她现在可能早就是在上海滩举足轻重的名人了。

察觉到林灯似乎有几分自嘲的意味,萧凯向她投以鼓励的目光:“就和林小姐方才所说的一个道理,这世上究竟什么是经,什么是道?老一辈人眼中的经和道,那都是前人所设定的,并不是我们心中所想的。我认为只要守住自己的本心,走自己的道,别人的看法重要,却也没那么重要了。”

林灯闻言,不由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闻说先生的三观真的是太正了!林灯听了都想为他鼓鼓掌!

她看着对面的年轻男人,真是越看越着迷——世上怎么会有这样完美的男人呢?优越的外表,家世,学历,三观,能力,才华……他似乎什么都有了,且样样都是顶尖,走在了时代的最前端。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带了一层来自于后世的名人滤镜,林灯越看萧凯越觉得他可真好,世界上一切美好的形容词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出色。

只是林灯突然间想到,历史上的闻说先生是死于抗战年间的。

既然他现在还不是老先生的话……也就是说萧凯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多岁而已。

在她看来实在是短命。

真的好可惜啊。

如果能够改变就好了……

冒出这样的想法之后,林灯不禁被自己吓了一跳。

改变萧凯早亡的命运,似乎是林灯穿越以来冒出的第一个改变历史的想法。

按说来到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若是换了别的穿越者,很有可能会想要借此机会大展拳脚,制定一些宏伟的目标,比如改变历史,让侵华战争不再发生,早早成立新中国之类的。

可林灯完全没有过。

她是想过实业救国、科技兴国不假,但她知道自己一个人能做的毕竟有限,改变大的历史进程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和萧凯逐渐熟识之后,林灯的想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她真的不舍得让这么美好的人早早地离开这个人世。

哪怕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的温柔,她也自私地希望他能好好活着。

或许林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有正式参加过工作的女孩子想要改变历史进程是很难的,但她可不可以通过保住萧凯的命,从而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多做一些贡献呢?

毕竟伟人曾经说过,闻说的一支笔,让全中国进步了至少十年。

如果他能活得更久一些,多写一点东西,会不会启迪和鼓舞更多人的中国人从黑暗中站起来,走向光明与希望?

林灯不知道。

但她非常想尝试一下。

萧凯见她沉默,不知她在想些什么,也没有贸然发问,而是自然地聊起了有关他辞职的话题。

上次他算是答应过林灯,回头有时间要给她解释的。

听萧凯说了林灯才知道,原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之后不久,上海这边的学生们便开始响应了。

这其中当然包括震旦大学的学生。

他们原本决定从5月26日开始罢课,到街上进行游-行和宣讲。然而震旦大学毕竟是一所教会学校,每年都会从法国那边拿到一大笔支援金,所以校方非常不赞成学生们公然地去反对巴黎和会上列强所做出的决定。

学生们罢课当日的上午,校方便强行命令学生们立即复课,甚至叫来法国巡捕压迫他们。

就这样,一百六十五名大学生与数名爱国教师愤然离校,其中就包括萧凯。

“震旦大学早已不是中国之曙光,而是沦为了法国在华之傀儡。”萧凯痛心地说:“我抗争过,也努力过了,只可惜震旦早已不是当年的震旦,我只能选择离开。”

林灯理解地点了点头:“那萧先生现在是准备专心做杂志了?”

萧凯摇摇头道:“我还是很喜欢教书的,所以我跳槽去了复旦公学。”

“复旦?”对于林灯来说,比起在清末和民国年间更有名气的震旦,还是复旦大学要更加有名一些。“好学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