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阿娘那样对她,她都没哭过,反而现在关心她了,她想哭,心中也有了委屈的情绪。

  她低着头,不愿让阿娘看到她落泪的模样,捏着手中的面脂,抱着盆回房间。

  冬日里闲着无事,甄二郎就想跟着甄大伯出去做工。

  他翻过年就十六了,已经是一个家里的壮劳力,可以拿整份工钱,泥瓦匠一天的整份工钱足足有二十五文呢,一个月就能挣到一贯钱,从现在到过年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他能挣到两贯钱,可以抵得上贫苦人家一年的嚼用。

  慕清也没拦着他,只是在他走之前,将席瑞安的一件防水的登山裤给拆了,给他改成大棉裤,让他穿在身上。

  冬季多雨,泥瓦匠都是上一天工挣一天钱,为了能多赚一点,这些泥瓦工有时候在下着小雨的时候,依然坚持上工。

  他们看着挣得比普通短工要多一点,其实钱并不好挣,要知道,这年代,一场风寒都能要了人命的。

  慕清前世特别喜欢给席瑞安买买买,她的空间里有席瑞安从二十岁到老年的全部旧衣服,光是防水的登山裤就有好几条,还有很多衣服鞋子都是崭新的根本就没穿过的。

  甄二郎临走的时候,慕清还用剪刀剪下三粒退烧药和两粒感冒药给他带上,叮嘱他,如果在外面发烧生病,记得把里面药给吃了,一天一粒,让他有事千万别撑着,赶紧叫人回家给她传信。

  甄二郎七岁就跟着甄大山出去做学徒,做小工,从未感受过来自阿娘的关心和温暖,此时被阿娘絮絮叨叨的叮嘱,不禁用手摸着后脑勺,露出憨憨的傻笑:“阿娘,我知道的,你在家照顾好自己。”

  他也不会说什么动听的话,拎着自己的泥瓦匠工具,就跟着甄大伯一起走了。

  和甄大伯一起的,还有他自己的四个儿子,除了他小儿子才十一岁,拿半份工钱外,另外三个儿子都能拿整份工钱了,加上甄大伯,就是四份整工钱,要是顺利的话,甄大伯家冬季这两个月就能挣到九贯钱,这对很多家庭来说,可能是好几年都挣不到的巨额财产。

第68章

  甄二郎依然是穿着他那一身破旧的衣服走的,新的罩衣在家他都舍不得穿,跟别说出门干活了,就是慕清给他做的那条放水的登山服做的大棉裤,要不是外面还套着破旧的裤子,他都舍不得穿,情愿光着腿受冻,也不知道是什么想法,被慕清骂了一顿,他才红着眼眶满脸不舍的穿上大棉裤。

  他走后,慕清才发现,甄家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每天吃水该怎么办?

  慕清从未挑过水,根本挑不动,甄香草就更别说了,十三岁的小少女,长的跟豆芽菜似的,别说挑水了,估计担都担不起来。

  她倒是有空间,可以将装了水的桶,放在空间里装回来,问题是,要如何不让人发现。

  她家虽然在村尾,但村尾并不止她家一户啊,周围可都是群居呢,甄大伯家离她家也不过两百米路。

  唉,船到桥头自然直吧。

  甄二郎走之前已经将水缸挑满水,足够他们用几天的了。

  结果慕清发现,她完全庸人自扰了。

  因为冬天太冷,男人们基本都出去当短工找活干了,没出去当短工的,也大多窝在家里猫冬,外面那么冷,除非必要,不然谁愿意出来啊?冻风寒了可不是银钱的问题,那是要命的啊。

  于是慕清每天早上一大早,挑着两只空桶去村尾老井边。

  村尾老井可不像现代见到的圆圆的直径只有一米多的小口井,而是直径足足有五米多的打井,井下还有阶梯,下面浸了水的阶梯上有很多青苔,非常滑,小孩子在井边玩一不留神就会滑下去,十分危险,所以村里大人都是禁止小孩子来井边玩耍的。

  慕清踩着阶梯走下去,打了两桶水,妈妈的,太沉了,差点就连人带桶一起栽进井里去。

  好不容易拎上来,还得像做贼似的,看看上面有没有人,没人再把两桶水放到空间里,回去也跟做贼似的,因为甄香草起来的很早,在厨房做早饭,被慕清训了一顿:“晚上起来把米放在锅里捂着,用烧炕的火捂一晚上粥就熟了,哪里要特意起来重新做饭?浪费柴火!”

  被慕清训过的甄香草,小心翼翼的趴在温暖的炕上,被勒令睡懒觉。

  她也睡不着,就起来坐在炕上继续做衣服。

  现在家里每人都有一套新衣,但阿娘的意思是,没人都要有两套,一洗一换。

  想到阿娘凶巴巴的说她浪费柴火,让她不要起那么早的样子,她不禁唇角微抿,露出一抹笑来。

  慕清见甄香草房门紧闭,厨房内没人,可还是警惕的将厨房门掩上,才将两桶水倒进水缸。

  真跟做贼没两样啊,古代日子真不是人过的,要是没种植空间在,慕清真不知道在古代能不能熬的下去,古人底层人民的生活太难了。

  水挑完慕清也睡不着了,吃完早饭去甄香草房间的炕上窝着,继续做衣服。

  现在只有甄博文甄二郎的两套换洗衣服做好,其他人的衣服都只有一套可以穿着出门的。

  甄三郎每天要放羊,所以甄香草的衣服做好后,先坐的甄三郎的,甄四郎和小甄香两人干不了什么活,就留到最后做,两个小家伙每天都窝在炕上,不许他们下炕。

  等到所有衣服都做完,已经是好几天之后,慕清将剩下的粗麻布,剪成和现代毛巾差不多的大小,分别给甄香草他们,嘱咐甄香草:“这是你的洗脸巾,洗脚巾,洗下~身的巾子。”

  就连小甄香的都有单独的。

  慕清自己也是,她可真受不了这时候什么东西都混用,可是没办法,古代资源匮乏,他们就从来没有意识过,这些物品需要分开使用,也没有那个条件讲究这些。

  慕清是在一个文明发达的世界待过两世,早已养成属于自己的卫生习惯,只要有条件,她是一定要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的。

  让慕清欣慰的是,从交易系统交易来的除虱药还挺好用,经过这么多天的除虱,家里的虱子终于被消灭干净,甄香草和甄香头上也只剩下一些干瘪的死的虱子卵,再多勤洗几次,就能洗干净。

  甄三郎甄四郎头上的虱子也没了。

  尤其是甄三郎,他从小放羊,早已习惯冬季趴在羊身上取暖,虽然有了兔毛夹袄,身上暖和一些,但也只是相对往年的冬天而言,实际上该冷的时候,还是冷。

  他身上的虱子特别顽固,杀完了又在沾染上,杀完了又沾染上,他染上了,甄四郎头上也就染上了,如此反复。

  开始慕清还没发现问题在哪儿,后来偶然一次,慕清看到他趴在羊身上取暖才知道,羊身上也有虱子,还是大虱子,看得人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的那种。

  慕清赶紧又买了除虱药,给羊和羊圈除虱。

  除了除虱,慕清也就没有其它事做了,便想着做手工皂。

  她空间的几块香皂,经过这段时间甄家全家人用来洗头洗澡,已经没剩两块了,还有洗衣皂,总共就两块半,光是第一天洗被子洗衣服,就用掉半块,剩下的两块也因为除虱大计,全家总动员,用的也没有多少了。

  这东西是生活必需品,没有肥皂,慕清简直无法忍受。

  做手工皂,主要需要的物品,一个是动物油,一个烧碱。

  动物油好找,上次炼制了一大陶钵在厨房呢,难搞的是烧碱。

  这个烧碱不是慕清在空间交易的食用烧碱,而是要强碱,纯碱。

  食用烧碱碱性太小。

  但是空间交易系统是无法交易纯碱和强碱的,只能用食用烧碱。

  学过化学的都知道,食用碱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而能够使油脂皂化的,只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但慕清实在是找不到纯碱和强碱,没办法,只能用食用烧碱试,结果当然是不行。

  这让慕清很泄气。

  这时候她就分外想念席瑞安了,如果是他在,他一定知道如何提纯强碱。

  她当年学过的化学知识,大多数都已经还给老师了,现在知道的不过是一点皮毛和常识而已。

  说到常识,用食用烧碱做手工皂失败后的慕清,单手托着下巴忽然想起一个故事。

  在很古早的时候,森林发生火灾,动物死后,体内的油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不知为何,居然形成具有去污效果的皂类,后来人们就通过这个试验,研制出了最早的皂。

  这是慕清前世不知在哪里看过的一个小故事,具体内容已经不记得了,大致只记得,似乎动物油和草木灰混在一起,可以形成皂。

  草木灰和豆腐浆都有去污效果,这里面含有氢氧化钠是一定的了,问题就是,它含有的氢氧化钠有多少。

  如果和食用烧碱一样,只是弱碱,也很难皂化。

  但那个故事当中,动物油既然能够和草木灰结合皂化,那么说明草木灰是具有使油脂造化的强碱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草木灰中的氢氧化钾提纯出来。

  除了草木灰,皂荚和皂角应该也可以,还有大豆,既然豆腐浆能够去污,大豆里面肯定也含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不过现在都已经是冬季了,皂荚和皂角都已下市,只能从草木灰和大豆上想办法。

  大豆是不行了,甄二郎不在家,连个磨大豆的人都没有,她和甄香草一个老一个弱,甄大伯家也是一个壮劳力都不在家,肯定不行。

  最简单的就是草木灰。

  慕清家别的没有,就草木灰最多。

  说干就干。

  这时候已经到了她和清风楼酒店的掌柜约定送货的时间,刚好家里也没有泡草木灰的工具,慕清想到县城里买一口大缸回来,顺便把生菜给掌柜的送去。

  去之前她先去镇子上买了十斤排骨和五花肉,回来做了红烧肉和糖醋子排。

  她自己是甜口的,做的红烧肉和仔排也都是酸甜口味,家里甄香草甄四郎他们都爱吃,剩下的给甄博文装了一钵,给甄二郎装了一钵。

  她装模作样的在自家菜园子里铲了两颗菘菜和秋葵,剩下的全都是空间里摘种的,包括生菜。

  和上次一样,依然是五斤菘菜,五斤秋葵,五斤生菜。

  不是慕清不想多弄一点,一来冬季种菜本就不易,慕清可以说烧了暖炉,但肯定不会太多,多了就要惹人生疑了,或许也会像白糖一样,人家以为你有什么秘诀,那就不是挣钱,而是引来麻烦了。

  二来,生菜不易存放,最多三天,叶子就要干瘪。

  清风楼酒店有新鲜生菜的消息,早已传了出去,可惜只提供了三天,且都是天价,它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星级酒店,价格高昂,能够吃得起清风楼的客人,都是这个县城一等一的富贵人。

  好不容易等到清风楼的掌柜的给那些富贵人家发出邀请,说生菜到了,早已吃腻了冬季大鱼大肉的富豪贵人们,都赶紧上门,就为吃一口青嫩爽口的生菜。

  实在是这个年代,冬季的蔬菜太少了,不光是冬季,就是其它季节,蔬菜都很稀少,除了菘菜就是秋葵,早吃腻了。

  而生菜,别说他们这个小县城,就是京城的人家,冬日也是难吃到,都是紧着宫里和达官贵人家呢。

  所以清风楼的生菜让清风楼多了很多富贵人家的客人,原本这些客人都是清风楼和张家酒楼均分的,现在很多张家酒楼的客人都到清风楼来了。

  张家酒楼也知道清风楼有了生菜,可清风楼那边传出的消息是,他们自己家的庄子上种出来的,张家酒楼即使想找货源都找不到,只好叫自家庄子上的农户也试着种别的蔬菜。

  不是他们不想种生菜,作为比有‘千金菜’之称的菠菜价格还要贵的蔬菜,生菜在古代底层人家别说种,种子都找不到,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客人全都流失到清风楼去,心里盘算着要么也能种出生菜来,要么自己研制新菜。

  可冬天人家就是不想吃大鱼大肉,你新菜的原料还是大鱼大肉啊。

  清风楼很高兴,还多给了慕清一百文钱。

  慕清拿到这次没要银子,直接是一贯半的钱。(因民间短陌现象,此处七百文为一贯)

  慕清拿了银子,买了些糕点,又拎了二十斤米给甄博文送去,又给他塞了两百文钱。

  她本来是想给他塞感冒药和退烧药的,怕被甄博文看出来什么,只能多给钱。

  她可不想一场意外,原身这个大儿子就这么没了。

  和上次一样,慕清只叮嘱他吃好喝好,注意保暖,照顾好自己,打听了甄二郎所在的地方后,就挥挥手走了,没有多停留,怕露馅,又给甄二郎送去。

  面对甄二郎,慕清就自在多了,“这是阿娘给你做的红烧肉和排骨,红烧肉热着吃,排骨饿了当零食吃,阿娘做的多,给你大伯和大堂哥他们分一点,都是一家人,在外面别太拼命,你还年轻,正长身体呢,伤了身子就划不来了。”

  把甄二郎又给感动的眼泪汪汪。

  慕清实在受不了甄二郎这种水汪汪的狗狗眼,心软的不行,伸手正想摸摸他的狗头,就发现……我去,又有虱子了!

  慕清连忙嫌弃地收回手,决定等他回来,一定要给他好好除虱!

  虱子在这时代真是一种顽固的难以根除的玩意儿,你这边除干净了,那边又给你传染上。

  回到家,她整个人都很郁闷,越发想要把手工皂做出来,当天晚上就把草木灰装到她新买的大缸里,用水泡上。

  连泡了一周,再将草木灰泡出来的水放在锅里熬煮。

  这个时候最好是戴上橡胶手套和墨镜的,慕清空间里没有橡胶手套,交易了一副皮手套,戴墨镜的时候也把甄香草赶出了厨房,关上厨房门自己在里面熬。

  古时候很多技艺都是传男不传女,生怕被女儿带到婆家去了,所以甄香草并不会偷看。

  慕清好不容易把碱水熬出来,交易系统里面甘油和植物油的求购信息也终于有了回复,有甘油、山茶油,还有一种她从未听过的花的精油,听说对方位面的特产,当地这样的花非常多,他们当地人会用这样的花炼制成精油做各种护肤品。

  之前那次失败的实验,已经让慕清用掉了一些猪油,剩下的猪油是用来吃的,可不能再浪费了,便用甘油混着羊奶,制了一款羊奶皂。

  可惜,还是失败。

  没有现代的皂基,想要做成手工皂实在太难了。

  好在她时间多,一次两次不成,她就多实验几次,第三次她将烧碱和提纯过后的草木灰相结合。

  十多天之后,羊奶皂终于皂化成功,谢天谢地。

第69章

  现代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在古代却要一次一次的实验,费多少功夫才能做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