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过后是梳妆,等霜娘整个人打理好后,有小丫头送来了一小碗鸡汤银丝面,清清的汤水飘着几粒细细的葱花,一下把霜娘的胃口唤醒了。

“奶奶昨晚没吃什么正经东西,早起肯定饿了,我叫人去厨房要了一小碗面来,奶奶先吃了垫一下,等敬完茶回来我们再叫早饭。”

她话音未落,霜娘已经接在手里,埋头开吃了,小小的白瓷碗只如她手掌大小,银丝细面挑了几筷子就没了,假如不是旁边还站着送面来的小丫头,霜娘顾虑形象,一定连汤都喝干净了。

金盏这个丫头简直是五星级的呀。

出了门,走去正院敬茶的路上,霜娘忍不住想,她们从未见过面,金盏完全不知道她的脾性和秉性,可做的事却没有一样不合她的心思,更难得的是态度自然大方,没有一丝过头的谄媚,从头到尾透着事事为她着想的亲切劲。怪不得红楼里凤姐儿敢说,像她们那样的人家,府里的丫头比小门小户的小姐还强呢。

她在前头胡想,却不知金盏落后她两步,跟在她后面也在想:打从见面起,这位新奶奶还没有驳过她一回的不是,凭她安排什么,新奶奶都应了,虽说可能是新人腼腆,不好挑剔,可这总是个和和气气的开始,后头再往下相处,总是容易些了。

第14章

霜娘初来乍到,认不得侯府的路,全凭金盏出言指点,叫往左就往左,叫向右就向右,不知走过了几处甬道几条回廊,终于来到了正院。

这处院落极宽阔轩昂,正面五间正房,两边游廊连着厢房若干,院子里一眼望去总有七八个小丫头,扫地的,浇花的,喂鸟的,还有拿抹布擦廊柱子的,各司其职。一个身量高些年纪看着也大些的丫头立在台阶上,穿着素绫袄,外罩青缎比甲,袖着手看小丫头们干活。

霜娘和金盏进得门来,她一眼看见,忙下了台阶快步过来,先蹲身给霜娘行了个礼:“给六奶奶请安。”

霜娘伸手扶起她来,金盏从旁笑着介绍道:“这是我姐姐,叫金樱。”

霜娘微讶,细细一看金樱,果然见她与金盏有三四分相似,只是五官的轮廓更分明些,一眼看去比金盏更为亮眼。

金樱向妹妹道:“你如今跟了奶奶,自己独当一面了,可要用心伺候,不要像还在这院里时,整日傻吃傻玩,没个心思。”

霜娘更惊讶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她光秃秃一个人进来,婆婆从自己身边拨个人给她再正常没有了,她只是来的时间短,还没有来得及过问身边的人事而已。除了金盏之外,她还有三个大丫头,不知道又都是些什么来历。

金盏吐吐舌头,挽了姐姐的臂弯:“哪里要姐姐多说,我都知道的。太太今儿身体怎么样?可好些能下床了?”

“看着精神比先健旺了些,只是身子还是虚,大夫还叫卧床静养。”金樱说完,向霜娘笑道,“请奶奶等一等,大奶奶和三奶奶比奶奶早来一步,正在里头伺候太太吃药,我进去通传一声。”

霜娘微笑点头:“有劳姐姐。”

金樱返身进去,霜娘便向金盏问道:“你原是太太院里的——”

“哎呦,六弟妹来这么早?”

这斜里冒出来的声音有些尖细,每个字都似比常人的高个两度,叫人听了不很舒服。

“是四奶奶。”一听这有特色的声音金盏就知道来人是谁了,快速小声提醒。

霜娘转身,只见院门处一行三人正款款走进来,后面两个明显是丫头,最前面的是个年约二十出头的少妇,穿着姜黄妆花褙子,藕色百褶裙,五官艳丽,脸型略有些方正。

霜娘福身见礼:“四嫂。”

四奶奶快走两步,将她一把搀住:“快别多礼,”跟着就握了她的手上下打量她,“是个美人儿呢,唉,只是命不好,六弟偏偏去了,撇下你一个,下半辈子可怎么熬哪。”

这也太——快人快语了吧?霜娘眨着眼,不知怎么回她,只好说:“四嫂不必替我担心,我跟着太太过就是了。”

“话是这么说,太太自然是好的,可要管着那么大一个府里,总有一时看顾不到你的地方。你是不晓得,这府里有些下人最是攀高踩低,爱烧那热灶儿,像你我这等没根基的,都放不进他们的眼里,莫说指望他们的伺候了,不倒过来绊你两跤都算好的了。”

转眼间被归为同类的霜娘更无语了,因不知这位四嫂平素的性情,闹不明白她是天生的自来熟有口无心爱说话,还是真的想拉她做个同盟,只好边听边微笑点头。

四奶奶谈性正好,还要再说,院门处又来了一行人,走在最前的是个中年男子,穿一身五福捧寿纹大襟袍,面目削瘦威严。身侧跟着个美妇,看不太出年纪,单看她外貌,肌肤光洁紧致,相貌明丽动人,同小姑娘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但不知为什么,略一细看,就会觉得这其实是个有些年纪的妇人了。

四奶奶忙住了口,福身见礼:“给侯爷请安。”

不用金盏提醒,霜娘跟着下拜。

永宁侯周进“嗯”了一声,没有停步,直接向正房走去,那美妇一起跟了进去,随同的其他丫头则都留在了院子里。

霜娘不解,小声问金盏:“那是谁?”

她没有具体描述,但金盏很知道她问的是谁,以同样小的音量回答道:“苏姨娘。”

霜娘更不解了,今天是她作为新媳妇进门要向长辈敬茶的日子,通常阖家大小能出面的主子都会出面,但,这应该不包括姨娘吧?

未及再问,金樱从屋里出来了,碎步下了台阶过来道:“四奶奶也来了,太太刚吃好了药,请奶奶们都进去罢。”

**

正房里间。

侯夫人安氏半靠在床头,膝上搭着锦被,背后靠着个石青金菊纹大引枕,面色蜡黄虚弱,额头处微微有些汗迹,是个显而易见的病人形容。

窗下设了一张罗汉榻,周侯爷坐在东边,苏姨娘站在他身后。

梅氏同另一个霜娘未曾见过的妇人立在床边,度其位次,应当是三奶奶了。

梅氏向霜娘道:“六弟妹,太太的身子实在不能支撑,大夫再三说了要卧床静养,因此不能去正堂全礼了,委屈你些,就在此间可好?”

霜娘忙道:“太太的身子要紧,我在哪里敬茶都无碍的。”

梅氏即命丫头上茶,地上设了锦垫,霜娘举了茶盅先敬周侯爷,得了个红包,次敬安氏,得了一整套首饰。再下来该是平辈间的见礼了,却听周侯爷道:“也敬一敬你姨娘。”

霜娘僵在了原地,下意识去看梅氏。

梅氏眉头蹙紧,若是正常情况下,这杯茶无论如何也不会如了苏姨娘的愿,但安氏重病在床,梅氏恐怕闹起来更添了安氏的病,便向霜娘微微点了点头,让她早些把流程过完,好送苏姨娘走人。

霜娘捧茶过去,苏姨娘却不接,往地上的锦垫看了一眼,挑了嘴角笑道:“新奶奶既然不是诚心想要敬我,还是算了罢,我也不敢委屈了新人。”

“……”这脸赶上她家的胡姨娘大了。

霜娘一声不吭,转身就将茶盅放回丫头捧着的茶盘上了。

苏姨娘不由冷笑:“果然,我就知道我身份低微,怨不得新奶奶瞧不起我,我原不该来自讨没趣。”

霜娘心头一阵烦恶,她情绪一向舒缓,不大容易动气的,但这个苏姨娘的蹦跶劲实在和胡姨娘一样一样,进侯府来守寡就算有一千个不好,对她来说总还有一样是好的,那就是摆脱了胡姨娘,谁知道人生难料,这里竟还有一个使劲要压她头上的父妾?

霜娘垂着眼道:“我有心要敬,姨娘不喝,我也没法。”

苏姨娘不知她强压了脾气,只以为她装傻,道:“侯爷说的明明白白,你敬侯爷和太太是怎样?敬我又是怎样?奶奶不要怨我说话白,就是丫头们日常给我端茶倒水也没有腰杆子挺那么直的呢。”

“姨娘的意思是,您这个封号也同侯爷和侯夫人的一样,是由朝廷敕封的?”霜娘不准备忍了,到哪都在小妾手下讨生活,她心胸再宽大也没法想开了。

苏姨娘本要欺她新人面薄,所以一句句递上来,没提防她竟敢回嘴打脸,大怒道:“你倒会使大帽子扣人,不过想喝你一杯茶,倒好似我犯了天条了,把朝廷都搬出来了!”

“是我的不是。”霜娘应了一句,转手把茶盅又拿回来,递向苏姨娘,“请姨娘喝茶呀。”

霜娘说话时低眉顺眼,然后腰身却比先还要挺得笔直。

这举止落在苏姨娘眼里就是明晃晃的挑衅,她气得伸手一推,霜娘一晃,茶盅里的水洒了大半出来,幸而茶水温热,并不烫人。

“够了。”

半倚着的侯夫人安氏终于开口:“撵出去。”

梅氏即刻扬声:“来人,拖苏姨娘出去!”

帘栊掀开,两个身材粗壮的中年仆妇进来,一人拉住苏姨娘一条手臂,拖着就走,苏姨娘极力挣扎,但那点力气根本抗衡不了,她又喊“侯爷”,周侯爷微抬起身,但最终欲言又止,还是眼睁睁看着苏姨娘被拖了出去。

霜娘目瞪口呆——这个苏姨娘胆气这么足,侯夫人娶嫡亲儿媳妇她敢来掺一脚,还当着侯夫人的面逼霜娘下跪敬茶,霜娘以为她一定是个受宠受到天上去,连侯夫人都不得不忍让的宠妾了,谁知侯夫人说一声就直接硬拖出去了,这个苏姨娘原来只是单纯的脸大?

“这又是何必,”周侯爷叹了口气,这才开口说话,“苏娘是个可怜人,一辈子没个儿子,不过是想喝一杯媳妇茶罢了,你就成全了她这个念想又能有多大妨碍。”

安氏冷冷一笑,声音虚微地道:“侯爷很不必来和我扯这些,我明白得很,你们无非是看我没了一个儿子,所以赶着来踩我罢了。”

周侯爷皱了眉:“你是病糊涂了,说的是什么话。小六也是我的儿子,他没了我心里能好受?你怎么总是把人想的这样恶毒。”

安氏道:“是啊,侯爷心里也不好受,所以等不及地带着人来羞辱他的遗孀了。”

周侯爷恼怒地站起来:“你——算了,你病着,我不和你计较。”

说罢拂袖而去。

因见识了夫妻拌嘴,霜娘略有点尴尬,但看别人都是面色如常,似乎司空见惯。梅氏见安氏半合着眼,呼吸微促,便叫了三奶奶上前一起重新服侍安氏躺下,放下半边帐子,转身示意众人一起出去,只留下一个大丫头在床边脚踏上守着。

霜娘进门的敬茶仪式,就这样一言难尽地结束了。

第15章

霜娘手里握着个红包,金盏捧着个首饰匣子,一道往自家院落走。

霜娘觉得自己有很多疑问,话到嘴边,最终先问道:“那个苏姨娘是怎么回事?”

“是我们侯爷最心爱的一个姨娘。”金盏道,“她本是外头的人,先是她姐姐卖在府里做丫头,运气好,被老侯夫人指给侯爷开了脸。后来她家里发大水,父母都死了,剩她妹妹一个投奔了来,不知怎么入了侯爷的眼,也收了房,倒比她姐姐还得宠。到如今迷了侯爷快二十年了,府里还有几房姨娘呢,比她年轻的有,比她漂亮的有,就是一个都争不过她,不知哪来的这么大魅力。”

霜娘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想了想,把先敬茶时闹出的事告诉了她。

金盏当时在旁边的耳房里等着,只听见了苏姨娘被拖出去时的动静,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何事,这时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把她撵出去了,依我说,奶奶很不必怕她,她再敢踩奶奶,奶奶当面啐回去都无妨的,过后自有太太和大奶奶做主,她妨害不着奶奶。”

霜娘一笑:“我听你的。”

主仆二人一路聊着回了家,进门前霜娘停了片刻,抬头认了认匾额,上面写的是“迎晖院”三个大字。

一进堂屋,南香迎了上来,笑对金盏道:“你说的物件我都找着了,原是放在暖阁里了。”

暖阁拢共那么大点地方,多了个大箱子本该一眼就能看到的,南香到现在才找到,可知先前根本没有用心。当着霜娘的面,金盏没有多说什么,只说道:“找着了就好,你叫人去厨房催朝食了没有?”

南香道:“春雨去了,估摸着奶奶这个点差不多该敬完茶回来了。”

说话间,春雨领着两个提着食盒的小丫头回来了,于是主仆先各自用膳。

饭毕后,霜娘进了暖阁,想理一理嫁妆,同金盏说了,金盏即叫人去新房里把两个嫁妆箱子一并抬了来。

霜娘自己的衣裳箱子里有什么她都是极清楚的,不用多看,她直接开了胡姨娘给的樟木箱子。

最上头放着一个首饰匣子,这匣子完全不能同侯夫人给的相比,就是个最简便的木头盒子,上了漆,胡乱雕了几道花纹,刀工也是一眼可见的粗陋。

霜娘打开匣子翻检了一下,里头放着些耳环发簪戒指镯子等物,几乎都是银制,只有一对耳环是金子打的,共同点是不管金饰银饰看去都是年代久远的样子,一片黯沉沉的。

南香看得瞪大了眼——这成色,侯府里的二等丫头都戴不上身好么,只有那些粗婆子们才看得上。

霜娘对着一匣子旧首饰出了会神。这些东西她都在胡姨娘身上见过,但她知道原本的主人是她早死的娘,因为胡姨娘在使用这些主母旧物的时候,完全没有掩饰过它们的来历。

现在胡姨娘得到了侯府下的大笔聘礼,想来看不上这些没有光彩的旧物了,所以全部充作嫁妆给她塞了来。

虽然王氏并不是她真正的娘,霜娘甚至都没有见过她的面,但在这刻,看着这些物件,霜娘的心头仍是涌上了一阵由衷的伤感。可能是因为在漫长的八年时光中,她总有那么几次想过,假若王氏还活着的话该有多好吧?

有没有娘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她穿越以来所吃的那些没完没了的辛苦,说到底,其实也不过就是“小儿没娘”四个字罢了。

霜娘待情绪缓和了一点,又翻了翻箱子里别的东西,无非是些尺头等小物,不必多叙。又开另一个箱子,倒是装得满满当当的,一打开箱盖都弹开了:厚重棉被一床。

霜娘噗嗤一声,直接被逗笑了。

南香和金盏立在旁边,都没想到霜娘是这个反应,南香原忍不住要嘲笑的,谁知霜娘自己先笑了,她吓一跳,以为霜娘被气出毛病来了,倒唬得不敢笑了。

霜娘真没生气,侯府抬去贺家的聘礼里包含了她的嫁妆这事,霜娘是知道的,虽然没有人跟她说过,但只看一看聘礼就明白了,谁家往女家送聘礼还包送家具的?按规制那一般是女方往男家新房里送嫁铺房才需要的。

虽然知道,但霜娘最终还是决定不争嫁妆,如果她愿意豁开了闹,赖地大哭不给嫁妆不出门,确实可以闹到一笔财物傍身,可这对她的未来并没有多大帮助。她要嫁进的是侯府,侯门高户谁是傻子?谁看不出来她的嫁妆就是侯府出的?她即便带了二十个箱笼来,人也并不会高看她一眼。

在临出门前极紧迫的一点时间里,霜娘心神大乱之余,只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想明白了一件事:她不争嫁妆,吃了这个眼前亏,她从贺家带走的东西越少,越是仁至义尽,贺老爷贪财卖女刻毒不要脸的名声越坐实,以后贺家再来想从她身上吸血时,她的腾挪余地才越大。

果然,胡姨娘办事没有叫她失望。

霜娘笑着把箱盖重新合上,因棉被有些鼓出来,她一个人的力气还没法按下去,金盏忙俯身帮忙,方合好了,下了插销。

霜娘指了两个箱子道:“找个角落放着罢,不必管了。”又指了自己衣箱连同上面摆着的木筐道,“摆到卧房里,闲了再规整。”

金盏应了,叫人一一搬走,而后笑向霜娘道:“奶奶可要认一认这院子里的人?”

霜娘正有这个意思,遂出来到堂屋坐下,由金盏安排,丫头仆妇们一*来上请安。

先是金盏南香春雨半栀四个一等大丫头,霜娘最熟的是金盏,最不熟的是半栀,半栀极为低调,一直默默跟在春雨后头进出,此刻上来行礼还显得有些缩手缩脚的,规矩同另三人相比明显差了一截。

霜娘心里揣度,这个半栀恐怕是新升上来填她这里窝儿的,原本并不是做的贴身伺候的活计。就向她问道:“你先是在哪里伺候?”

半栀的声音有些紧张:“奴婢、奴婢是才进府的。”

才进府就能做一等?霜娘一愣,金盏在旁低声解释道:“半栀是陈大管家的女儿,一直养在家里的,因奶奶这里缺人,才叫她进来了。”

霜娘听这么一说,却又有了新的疑问:半栀看上去总有十五六岁了,若要进府早该进府,先时都没来,想必是家里准备直接养到发嫁的,她父亲既是侯府的大管家,她也算是奴仆中的官二代了,自有根基,并不需要特意来镀个“一等丫头”的金,却不知为了什么,还是叫她来了,还是捡在这个尴尬年纪——要知道,有差事和没差事的嫁娶年纪也是不一样的,没差事的像半栀如今的年纪就可以嫁了,甚而再早个一二年都是有的,但到了主子身边伺候,可就没这么随心了,大概总要拖到二十岁上。

此时人多,霜娘不好细问,就只点点头示意知道了,顺势又问了南香原在何处。

一听这问话,南香的胸脯就拔高了些,脆声道:“我原在驸马府里伺候。”

霜娘扭脸看金盏:什么驸马府?她一点也不知道啊。

金盏继续解释:“我们二爷尚了静乐公主殿下,因此在外头开了府住,南香和春雨两个都是从驸马府里调来的。”

怪不得敬茶时没见着二嫂,又怪不得南香这么大的谱且对她这么大的怨气了。霜娘恍然大悟,一般是做丫头,在驸马府里和在她这个注定的冷灶里当然有差别了。

霜娘想了想道:“一下调过来两个,驸马身边不是缺人伺候了吗?我倒不好意思了,不如叫南香回去罢,留春雨一个就够了。”南香不想伺候她,她也不想在身边留个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丫头呀,双方都不愉快,又是何必。

这回是春雨答了话:“回奶奶,二爷身子不大好,这两年一直是公主亲自陪伴服侍,并不太需要奴婢们。”

霜娘有点遗憾,看来南香踢不走了,她们得暂时互相忍耐下去了。

接着上来的是四个二等丫头,一报名字霜娘笑了:“怎么你们的名字倒是配套的?”

四个翠,巧翠叠翠芳翠彩翠。

排第二个叫叠翠的屈了屈膝:“回奶奶,奴婢原叫二妞,在花房里伺候,不到主子跟前来,因此也不大讲究。这回奶奶这里补人,奴婢运气好,被挑上了,大奶奶问了名字就嫌太粗陋了,所以重给改了个新的。”

霜娘见她口齿简便,来历交待得清楚也不怯场,再打量一下本人,相貌虽不出挑,但收拾得齐整利落,心里就有几分好感,笑道:“你既是花房里出来的,我看我们院子里也有几盆花,就托给你照料,可行?”

叠翠干脆应下:“请奶奶放心,奴婢一定好生照料。”

见霜娘态度好,站旁边的芳翠跟着道:“奴婢本名是佳儿,重了四奶奶的名讳,在下头时没人理会,这回挑上来,大奶奶听见了,就叫改了。”

霜娘听了,料着余下的两个翠多半也是为这些原因叫改了名,就不再多问,直接叫下去了。

再下去就是一些小丫头们及粗使仆妇,只在门外行礼,各各通名报姓,因人数多且隔了点距离,霜娘只觉得脑子里挤了一堆人名,与人脸对得上号的却没几个,不得不求助金盏。

金盏笑道:“奶奶别急,日子长着呢,处着处着就知道了。不怕奶奶笑话,我来这院里时日也短,这些小丫头我也不能尽数分辨呢。”

霜娘听了这话,脑子里似滑过什么,只是那灵机太快,她一时却没抓住,只得罢了。

一上午时间很快过去了,因侯夫人病着,各房的三餐都是在各自房头用的,用过午膳,歇了中觉,霜娘一边理着自己的衣箱,一边听金盏把永宁侯府大致的情况说了说。

第16章

话说,永宁侯府传到如今的侯爷周进手里,已是第三代。这一代共有兄弟三个,长子承了侯爵,次子乃是庶出,多年来一直外放各地为官,五年前在任上病逝,其妻二太太扶棺而回,谁知半途中生起病来,竟也随之而去,夫妻二人膝下并无一个儿女。

再往下是周三老爷,与周侯爷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就住在永宁侯府隔壁的宅子里。那宅子本是自侯府隔断过去的,老侯爷过世前给各房分了家,按理周三老爷该另买了宅子住,但周侯爷与幼弟感情好,还叫周三老爷住在原来的院子里,把临近的侯府花园那一块地方都分给他,周三老爷砌起墙来,另开门户,从外头看是两家,其实两边来往频密,仍同一家一般相处,侯府里说起周三老爷那一房来,都以西府代称。

周三老爷是个富贵闲人,痴迷书画,未曾出仕,三十岁上原配逝去,后又娶了继室汤氏,共生养了四个女儿,嫡出庶出各半,看上去数目不少,但因没有一个儿子,所以在旁人比如周侯爷眼中看来,他仍是子嗣单薄,且要为他忧心。周三老爷本人倒是看得淡,以为命中如此,不必强求。

与二房三房相比,周侯爷这一支就完全称得上枝繁叶茂、人口昌盛了。

共有六子三女,除第五子早逝外,其余皆站住养大了。其中长子周连政已请封了世子,娶妻梅氏,乃是安昌伯府的嫡长女,进门八年生有二子一女,极得侯夫人欢心,现掌着侯府中馈。二爷周连深,就是尚了公主的那位。三爷周连恭,庶出,生母是那位苏姨娘的姐姐大苏姨娘,早已过世了。周连恭在读书上甚有灵窍,二十出头已中了举人,如今正在家中苦读,备战后年的会试,也已娶妻,只是还未有儿女。

四爷周连平,亦是庶出,生母是府里的家生子,他却是个庸碌的人,也是二十来岁了,文不成武不就的,只在家中混日子。霜娘注意到,金盏对他极没好感,虽然尽力掩饰了,但说到他的时候语调都是干干的,且只说了三两句,飞快带过去了。

六爷周连营,丧事刚过,不必多说。

再来是三个姑娘,皆是庶出,与西府一起论的大排行,名字里皆从了个“兰”字,二姑娘娇兰与周三爷出自同胞,年前刚出了嫁,嫁的是同在京里的成襄侯府,五姑娘芜兰和七姑娘琦兰年纪尚小,都还待字闺中。

“因太太病中,姑娘们的请安一概免了,不然上午敬茶时,奶奶就都能见着了。不过也不着急,往后时日长着,慢慢就都熟了。”

金盏在说姑娘们的时候,霜娘一直忍不住走神,没记得几句,她的思绪停在说六爷的那一句上,总觉得自己是忘了什么,硬逼着在脑子里打转,转着转着,忽地猛然开窍了。

问向金盏:“连你都是太太院里才拨来的,那这院子里原来伺候的人呢?”霜娘终于搞明白上午那时她为什么会觉得不对劲了,她现有的有资格进正房里伺候的八个丫头中,竟全部都是拼凑而来的杂牌军,那原来伺候六爷的人哪里去了?怎会一个都不见?

“奶奶不知,我们府里的规矩,爷们满了八岁之后就要搬去外院住了,身边伺候的人全换成小子们,是不留丫头的。”金盏说。

“……”霜娘忍住了到嘴边的一句“这规矩好”,对她来说,再好也没什么用了呀,唉。

在金盏的科普中,时间慢悠悠来到了晚上。

晚膳后,天色完全黑下来,院门预备要落锁时,夜色里忽然来了一行人。

**

金盏出来,见一行人进得院来,为首的是个脸圆圆笑容极甜的丫头,忙道:“金桔姐姐好,可是有什么要紧事?我这就请我们奶奶出来。”

金桔道:“这么晚了,不必惊动你们奶奶,大奶奶使我来给六奶奶送些东西,你收了就成。”

即命人放下抬着的两个大箱子,金盏要留她吃杯茶,金桔亦不肯:“我赶着回去伺候大奶奶。”说罢带着人一阵风般走了。

金盏无法,也不知箱子里装些什么,只得喊人先抬进了堂屋,霜娘披衣出来:“谁来了?怎么忽然又走了。”

“是大奶奶身边的金桔,说给奶奶送些东西,不知怎地那么急,留她吃茶也留不住,金桔姐姐平时不是这样,为人极和气的。”金盏关了门道。

箱子没挂锁,霜娘直接掀开看了,只见一箱皆是衣裳,另一箱分了两层,上层是首饰,衣裳首饰皆是素淡颜色,一望即知是送与霜娘居丧期间穿戴的。下层是半箱子铜钱,另有两个荷包,共装了十数个金银锞子。

霜娘看见衣裳首饰还未觉得怎样,再一看见铜钱,立时明白过来,这必是梅氏私下补贴她的,所以着人乘了夜色送来,又来去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