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都是老实人,被他这么一番指责,也不敢多闹,灰溜溜的就走了。

把人打发走了,苏有福烦躁的点了根烟。

见大队长吃瘪了,队里其他干部们都偷偷的互相使眼色偷笑。

苏有福抽完一根烟,心里还是不得劲,干脆让苏小六去喊苏青玉过来。“就说队里找她有事儿。”

苏小六立马跑厂里去找苏青玉。当场就把苏有福给卖了,直接把之前队里发生的谁让给苏青玉说了一遍。

“青玉啊,你自己小心点,队长最近心情不好呢。”

“没事儿,有福叔这人性子还是不错的。”

苏小六道,“说的也是,他要是骂你,你就回去和你爷奶说去,他就算是大队长,也不能欺负长辈。”

苏青玉哈哈笑,“犯不着犯不着,家里老泰山可不能轻易动。”然后又道,“还是多谢小六哥照顾啦,回头你们家去加米厂加米,算我账上。”

“这样可不好吧。”

“没啥。都是一家人,肉烂在锅里呢。”

到了大队这边,两人就没嘻嘻哈哈了,都一脸严肃。

苏青玉进来就拎着水壶给苏有福倒水,“哎呀大队长,您找我呢,我这阵子正好有想法想和您说呢。”

苏有福现在可不想听她什么想法了。她那些想法就是麻烦,也不给她说话的机会,就道,“苏青玉同志,你严肃点。你知不知道你犯错了?”

“啥,我犯错了?没有啊,我最近一直很本分啊。是不是哪个人来举报我了,肯定是眼红我最近干的好。”

苏有福严肃的拍桌子,“没谁眼红你,但是你犯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你是不是在队里鼓吹念书能当工人?”

“没有啊。”苏青玉一脸莫名其妙。

“还说没有,队里人都来找我了,说都是你说的,念了高中能去城里当工人,都来找我要去念高中了。你知不知道你这样是错误的,上面的政策是建设农村,你这样把农村人的心给搞的不安分了,这是思想错误。”

直接一顶思想的大帽子扣下来了。

其他干部们都不敢抬头了。

苏青玉气的一屁股坐椅子上,“谁说的,让谁来和我对峙,我啥时候说念书就一定能当工人了?我这是告诉他们城里工人的情况,我说错了吗?乡亲们想知道城里工人啥情况,我照实说了还不行?难不成要我骗人?那每年公社招人的时候,你让他们把招工条件上的学历给抹了啊。要不然大伙儿不都知道,得念书了才能当干部吗?”

苏有福:“……你这胆子还不小。”

“我这是说的实话。就是去公社,我也是有理的。大队长,有福叔,我可是咱苏家屯的人,我对我们苏家屯的乡亲说话当然得说实话。再说了,谁不安分了,不就想念书吗,公社还有小学,还有初中呢,国家还有工农兵大学呢。这工农兵大学里面的农字那是摆着玩的吗?那就是鼓励咱农民去念大学。咱农民服从国家的政策,也叫不安分?”

“……”这小丫头还挺能说。

苏青玉又给苏有福添水,“叔,要我说啊,大伙儿想念书也没啥。是好事儿。当然,高中也不一定能念,但是初中小学还是该鼓励一下的。这次招工我也看出来了,我们队里有文化的人还是不少的,都埋没了。我这几天还在琢磨呢,等着我们一个厂子,那还是不够的,还是要想办法增加岗位。我建议啊,我们索性开学校,小学初中连读的那种,教师资源也有现成的,咱屯里那些有文化的不都能来参加吗?咱大队干部家里,不也有有文化的孩子没安排工作的吗?这都是人才,不能埋没了。”

“……”

这下子大队里其他干部都把脑袋给抬起来了。

关乎切身利益的事儿,那是不能怂了。

☆、第 33 章

苏有福气死了, 这和他有啥关系, 还开学校?想得美!

“钱呢, 大队这边可没钱搞学校。总不能让这些教师不领工资吧。”

“钱不是问题啊, 咱加米厂不有钱吗,年底不要上交给大队吗, 那不就是钱?虽然不多,供一些教师的工资,那是没问题的。我相信大伙儿也不会在乎工资多少,只要糊口就行,是不是?”反正这钱迟早要交给大队集体这边,与其让队里这边胡乱花了, 还不如自己办学校花了。

“那是, 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妇联张主任立马附和。她闺女今年十八,中学毕业呢。当了教师,以后找婆家也好找啊。

“再说了,这念书不能白念吧, 公社那边的学校也是要收学费的,咱也得收。咱这边收起来也方便,直接从工分扣就行了, 都不用担心他们交不齐学费了。我琢磨着, 咱不止能收自己队里的学生, 还能收附近大队的学生啊,他们办不起来学校,总不能都不念书吧, 只要咱学生收得多,学校还能有盈余呢。”

大队会计苏大宝同志也开口了,“好主意啊,钱不用队里给,还能开学校,一个班上收几十个学生,一学期也是好几十块呢。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个年级多弄两个班,收入可不少啊。回头还能补贴点农具。咱农具都很旧了,得换新的。”

苏青玉也说的激动了,掰着手指头算好处,“不愧是做会计的,这算的就是清楚。基本上队里不需要花啥钱,只需要给个场地就行了,桌子椅子自家带,咱队里再好好做宣传,多收学生,队里又是一项收入啊。关键是咱苏家屯以后可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咱有厂子,咱还有学校。这都是在在座各位同志们手里搞起来的,多好啊。”

妇联张主任拍板,“队长,我看能搞。”

大宝会计道,“从账面上来算,没啥好犹豫的。”

记分员小六同志,“百利无害,”

苏青玉道,“利国利民。”

其他没啥说话权利的保管员,出纳员都跟着点头。

苏有福:“……”

苏青玉咳了咳,看了一圈众人,“这回头建学校起来了,我觉得还是得有个学校食堂,得有人做饭。我看有福叔家的婶儿就很合适,做饭可好吃了,大家说是不是?”

众人一愣,然后都互相看了看,知道苏有福的德性,于是点头,“对,挺合适。”

苏青玉道,“太合适了。有福叔,大队长,您这边咋想的呢?”

苏有福抿了抿唇,心里一番盘算,抖了抖烟灰,“下午开会商量一下。这个还要看队里其他人咋想呢。”

苏青玉道,“完全没问题,队里人咋想,还不是大队咋宣传吗?咱们都是苏家屯的,都是同宗,团结着呢。”

“行了,下午开会!”苏有福拍板道。

说是下午开会谈开学校的事儿,但是实际上队里的干部们都没意见,这事儿基本上就要成了。

苏青玉本来是过来挨骂的,结果事儿说完了就走了。

苏有福这才想起来,自己这还没批评完呢,他干脆追出去找苏青玉,还是得教训一下这丫头,免得总是给自己找事儿。

苏青玉才乐滋滋的走出大队,就被苏有福叫住了。

她嘴角一抽,回头笑道,“叔,啥事儿,是想谈学校的事儿?”

“你别打岔。”苏有福努力让自己显得严肃威严,“青玉啊,你还是个知青,年纪也不大,该学学其他人那样老老实实的,别总是给队里找事。你叔我这可操了不少心啊。”

苏青玉委屈了,“叔,我咋不老实了?我做这么多不是为了队里?我苏青玉有啥好处了,是给我家里人安排啥岗位了,还是咋了你看,就刚刚那个办学校食堂的事儿,我也是首先想的你们家吧,我做这么多,还不是为了感谢有福叔对我的照顾,咱有了加米厂,以后有了学校,那都是在有福叔你的手里办起来的,就算你以后退休了,不都念着你的好?我这一心一意的,还成不老实了。成,你要是觉得这些是不老实,我立马把厂子给停了,东西都还回去,学校也不用建了,我老实种地去。”说着就气呼呼的要走。

“……等等等等。”苏有福赶紧把人叫住了。

这要是真的因为他说几句话给停了,这队里人不得闹翻天?

“我也就说说,你做的事情还是值得肯定的。以后要更成稳点。”

苏青玉这才抿了抿唇,“那行,以后啥事我都和叔你这边商量。不过叔,我这也真是为你好,你看满贯哥这总是闲着也不是个事儿是不是?我这搞了学校,让队里有本事的年轻人都当了教师,以后队里有其他的岗位,不就轮到满贯哥了?叔,这问题你要认真考虑。”

苏有福觉得有些道理的点点头。

随即又想到,这啥意思,这是说他家满贯没本事?

好吧,也确实是没本事,所以这些年才没能塞队里来。

他大义凌然的摆摆手,“为人民服务的事儿,咱不说这些。”

“叔,你真是个没有私心好队长。”苏青玉夸道。

“……行了,你去忙吧。”苏有福觉得自己还是不找这丫头说话了,越说越不得劲儿。

队里关于建学校的事儿开了几天会,虽然一直没最终决定,但是消息还是传出来了。

毕竟建学校可是关系大队所有人的大事儿,谁家还没几个孩子?有的家里剩的多,足足七八个孩子呢。

最近因为苏青玉说的那些话,多多少少对有孩子的家庭都有一些影响了。

远的不说,就说之前加米厂招工,那也是招有文化的。

卫华也去城里念高中了。

这实打实的都是要有文化啊。

不说念个高中,念个初中还是要的。

按照大队这边的说法,是想小学初中一起办。小学毕业的孩子还能在队里继续念初中。

学费也不用给现金,直接扣队里工分就成了。

这些政策让队里人都比较容易接受。

好些人都动了心思,还找队里打听消息。但是因为建学校是大事儿,大队这边一直在讨论,还得和公社那边申请,所以这事儿一直没办下来。说是等秋收结束之后再说。

这可把大家吊的心痒痒了。

苏青玉的心态就很稳了,直接召集男知青们开会。

晚上厂里下工,大伙儿就在厂房里面坐着听苏青玉讲话。

“队里要办学校的事儿,你们都知道了吧。”

男知青们眼巴巴的点头。张宇问道,“青玉同志,这次是不是我们有机会啊。”

“当然有机会,要不是为了让你们有个着落,我也不会和大队这边建议开学校了。你们不知道我费了多少劲儿。”

听到苏青玉这话,男知青们顿时眼睛发亮。

男知青们兴奋道,“青玉同志,这么说,我们一定能当老师了?”

苏青玉摆摆手,“别想的太美了,我之前不是提前和你们说过了吗,要好好学习知识,提前做好准备。意思就是,学好了的才有这个机会。要不然你以为谁都能当老师?咱可是来建设农村的,不是来坑农民同志的。”

男知青们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苏青玉道,“这次我会和上次一样,建议针对队里和知青都有相对比例招聘,你们也不要不服气,这次的事情是队里去跑。也需要队里人支持。毕竟咱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人民为知青服务。当然,就算对半分名额,这次招聘比例还是很大的,最起码能有一半人有机会。谁能选上,那就靠你们自己了。也不着急,考试还要一阵子呢,最起码入冬了才建学校,开春考试,你们赶紧的给家里写信,高中课本初中课本都准备起来。”

李芳鼓励道,“大家都自己努力点,都提前这么久通知了,都好好准备。”

苏青玉道,“对了,这次开学校的钱还是厂里给的呢,所以啊,大家也要记住其他女知青的功劳,是她们辛辛苦苦工作,才能赚钱开学校。”

女知青们抬头挺胸。

男知青们:“……”这是吃软饭了?

打发走了男知青们,苏青玉就关起门来和女知青单独开会了。

现在苏青玉在女知青里面算得上是一言九鼎,大家也都不自觉的朝着她靠拢,以她为风向标了。

见苏青玉这么认真,大伙儿也都拿出小本本准备做记录。

苏青玉道,“也没那么严肃,就是想问问你们的想法,是想当老师,还是在这里干体力活。”

女知青们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看向苏青玉,李芳问道,“厂长,你是想让我们当老师?”

“是问你们自己的意见。其实开始开这个厂子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并不算适合我们女知青干的活,每天看你们在这里搬货,我心里也挺不得劲儿的。这次办学校,我就想到让你们当老师去,轻松一些,也能把之前丢掉的知识捡起来。你们觉得咋样?”

“我们都能当老师吗?”

苏青玉道,“你们岗位换岗位,没问题。到时候学历不够的就教小学。但我还是得说,就算教小学也好好教,现在你们也看到了,机会越来越多了,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苏青玉说好,大家还是很信任的。

关键是她们每天搬货确实很累。现在虽然说没之前那么忙了,但是从早到晚工作也很辛苦,搬货搬不动的时候也都是咬着牙坚持的。

如果能当老师,那当然是当老师更舒服。

“那行,厂长你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做。”

苏青玉点头,“晓华和朱琳就不用换了,你们工作也轻松。”高晓华可是管财务的,得替她管钱袋子,朱琳这性子也不适合当老师,就不误人子弟了。

高晓华也没啥意见。朱琳更没意见了。

开完会,大伙儿才轻松的散去。商量着写信回去让家里把自己的课本都寄过来了,也要好好准备起来。毕竟是当老师的人了,知识不能放下。

听到大家的讨论,苏青玉也笑了笑。这会儿好好学习了,以后恢复高考了,他们考上的几率应该更大吧。

厂里这边,她准备把空出来的岗位尽量安排大队的人,这样一来,学校那边就能安排更多知青了。

反正厂里这边已经在自己的掌握之下了,不担心队里乱来,就是学校那边她没啥管控力度,要是多安排知青进去,以后学校那边也在她的管控下面,就不担心队里胡来了。

管控了这两个地方,她以后在队里话语权就更重了。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安排。

苏青玉叹气,当村干不难,就怕没有话语权。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第 34 章

建学校是大事儿, 苏有福虽然被迫同意了, 并且有些被说服了, 但是他对于这事儿总是有些不得劲儿。

觉得不能苏青玉说啥就是啥, 显得他这个大队长太没威严了。

所以对此也不算特别积极,开了几个没头没尾的会议, 还准备拖一拖。好在队里干部们比他着急,早就惦记着孩子的工作问题,难得积极的催促他办这事儿。

加上队里有些家庭想送孩子上学的,也碰着他就催促,苏有福也只能在队里搞了个投票。每家每户派代表来投票,再决定建设学校的事儿。这么多人, 他就不信都还想建学校了。

听到队里这个安排, 苏青玉就知道咋回事了。好歹她曾经也是研究过各种类型领导心理思想问题的村官。苏有福这是心里还不舒坦,还想找点事儿呢。想让建学校的事儿不顺利,这样他这个队长就能站出来处理问题,显示他在队里的地位。到时候这建学校的事儿就是他作为主力搞起来的, 说话权利就更多了。

她抿了抿嘴角,心道这大队长能多花心思在建设农村上面,苏家屯也不至于这么多年没啥成绩了。

别的地方穷, 人家还努力积极的搞农田基建, 水利建设呢, 苏家屯啥都没有。听说之前还总是和人为了水流问题打架。

她虽然不能确定苏有福是不是这个目的,但是总还是要让建学校的事儿顺利一些的。就算知道现在队里很多人都支持学校建设的,为了万无一失, 这投票的事儿还是得动员一下。动员的人还不能找知青们,队里人对他们有些排外,他们说的话没啥用。

好在她在这队里还是有人的。

老苏家对这事儿不是特别积极。毕竟家里孩子还很小,不着急念书,也没人当老师。

苏青玉就看不得他们这事不关的样子,难怪这么多年混的不怎么样,就这生活态度,他们不失败谁失败?

对于这种正面的事情,都要给自己找点存在感。就算和自己没关系,那也要表现的有关系,关系重大。群众都是有眼睛的,你做了多少事儿,人家都看着呢。平时没啥用,要用的时候那是制胜的关键。

她严肃道,“你们错了,这和我们家关系重大。不说狗蛋都六岁了,该入学了,就说我哥以后想不想当大队长,那都是和这件事儿有大关系的,所以咱们还是要动员队里人投支持票。”

苏卫国还以为和自己没啥关系呢,听到这话就道,“为啥啊?”

苏青玉道,“你傻啊哥,建学校是大事,你得积极参与进来。以后建成了,也有你一份功劳。为啥那苏有福……有福叔能当大队长,不就是他会上蹿下跳吗,你也得跳跳,让人知道你苏卫国也是能干事儿的人。是关心队里建设大事儿的人。”

她说完直接和陈爱兰道,“二婶你说是不是?”

陈爱兰觉得有道理,闷着头干事儿就是容易吃亏,“老大,你回头还是得和队里说说。”

苏青玉道,“咱全家都要出去动员,以后人家提起来,就说苏卫国家人都很积极。这些评价关键时候都是很重要的。比如投票选举啥的,人家凭啥选咱家人,那不就是对咱家印象最深刻吗?都动员起来,都跳起来,让人有好事儿就能想到咱家。”

苏奶奶道,“听到没有,都别做闷葫芦了,听青玉的准没错。咱家青玉都是厂长了,她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

苏青玉点头道,“以后有了功劳,咱家人安排进去就容易了。”

陈爱兰道,“咱家人还能安排去学校?”连厂里都不能进,还能进学校?

苏青玉看了看苏叶,“我叶姐好歹也是个大姑娘了,总这么下地不合适,这学校建立起来了,肯定是要建食堂啊,有福婶儿那边当大厨,我家叶姐也得进去当个洗菜的,是不是?”

苏叶眼睛冒光,“也是拿工资的?”

“工资是没得拿的,但是能拿工分,可比下地舒坦多了。是不是?”

苏叶先是有些失望,但是一想不用下地了,以后自己这脸不用晒黑了,还舒坦,顿时心痒痒了。“你咋说,咱就咋做。”

“都去动员。动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利用你们对队里人的理解,让队里人都知道建学校是对大伙儿最有利的事儿。”

苏奶奶拍这心口,“那容易。”

陈爱兰也觉得没啥问题。她儿子可是去念高中了呢,有说服力。

苏有材也觉得没啥,这队里人都认识呢,不就是去说几句话吗,那完全没问题。

苏叶也准备着和自己的小姐妹吹牛去。

苏爷爷觉得自己得去动员一下自己的那些老兄弟们,为了子孙后代要拼一拼。

苏卫国媳妇刘巧巧红着脸道,“我,我做好饭,给你们搞好后勤工作。”

只有老二苏卫民打了个哈欠。颇为有些事不关己的。

“还有我二哥,你认识人多,多和你那些狐朋狗友的联系一下。”

苏卫民:“……”和他又没啥关系,之前去给厂里搞宣传,现在都没拿好处呢。

要是学校开起来了,我就让李芳去当老师去,这拖拉机我准备找个聪明伶俐会来事儿的人开。”

苏卫民眼睛一下子亮了,手指头指向自己。

苏青玉看都不看他,“这人聪不聪明,那是要看工作表现的。而且还要服众。要不然凭啥能安排上去呢?

苏卫民立马坐直了,“建学校这种事儿,是关系整个队里的大事儿,我们绝对要认真对待,尽自己一份力量。”

苏家其他人:“……”

苏家屯大队的人都姓苏,虽然关系很远了,但是本质上还算是一家人,都是生活很多年了,关系都还不错。

这次苏家人全家出动了,到处和人说建学校的好处。

苏爷爷直接找了现在还活着老哥哥们商量,说咱队里一直穷,孩子们没上学,连去公社当干部的机会都没,也不能去城里。归根结底还是没文化。这次还是得让队里建学校,反正也不用咱出钱,干啥不建呢,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咱这些老东西一定要撑起来。给后人留点念想。

苏奶奶就直接了,找了一群老姐妹们吹牛,“念书干啥不好呢,看看我家青玉,凭啥能当厂长?那不就是她有文化吗?她厂里那些人,哪个没文化?我家卫国,凭啥能当小队长,不也是能写会算吗?还有我家老大家几个孩子,那都是念书的,城里娃都念书,城里人还有错?有些大队干部,肯定是有私心了,担心咱们的娃儿都有知识了,和他们家的娃儿抢饭碗呢。要不然他们的娃儿咋就都送公社去念中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