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主任抬头一看,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实在是印象深刻。毕竟苏家屯加米厂现在可出名了,自从有了他们加米厂之后,公社这边的工人都闲多了。

工人是闲多了,他这个当领导的可郁闷着呢。

加米厂收入不好,这不也有些影响公社收入吗?

就指着这些单位能陆续进账,增加财政收入呢。

所以看到苏青玉啊,他心情还有些不美好。

“这不是苏家屯的知青同志吗,咋跑这来了,是为了回城名额的事儿?”

苏青玉一听,诧异道,“有回城名额?”

吴主任一听,知道这是不知道,所以没多说,“没什么。我随口一说。对了,你啥事儿啊?”

苏青玉知道他说谎,不过也没想着什么回城名额的事儿。

毕竟她也不准备和人抢名额。也装作不知道。“吴主任,我们队里要建学校的事儿,您记得吗?”

“记得,不是说你们自己出钱吗,怎么,钱不够?现在是想找公社拨款?”

“那哪能啊,该咋样就咋样,坚决不给组织上添麻烦。我这就是今天去县里砖厂转了一下。我就想到了一个事儿。我们公社咋没有自己的砖厂呢?”

吴主任道,“这你当然不懂了,你以为开砖瓦厂容易?技术,工人,需求,缺一不可。建窑烧砖那都是要技术支持的,县里不支持,咱公社哪里来的技术?建起来了不得招工人?咱队里也没要建厂子的,没需要烧砖的,接不到单子,谁养砖瓦窑?再说了,烧砖那都是需要壮劳力的,都来烧砖了,地里活谁干?你还年轻,以后还是成稳点,多学学。”

苏青玉点头,“您说的太对了,但是啊,我觉得砖瓦窑很重要啊。您想想,咱队里平时要建仓库啊,建办公室啥的,都要从县里去弄砖块,还不便宜啊。也因为这些成本问题,咱现在公社这边好多都还是土砖房子呢。砖块问题,影响我们公社的形象了。您说是不是?”

吴主任道,“你这知青同志,想的还挺多。这不该你考虑的问题。”

“我就喜欢为组织上操心。这不,我就琢磨了点想法,吴主任您听听看,指导一下,看成不成。要是真成,那不是也给咱公社增加收入吗?”

吴主任点了根烟,“你说。”

“咱先说工人的事儿,完全不需要养着啊。我瞅着这一到秋冬季节了,田地里不是没活了吗,这正是烧砖的好时候啊。让那些壮劳力来烧砖,就算工分不就成了?咱秋冬的时候多烧砖存着,其他时候需要了,直接能用,是不是?”

吴主任点点头,“有些道理,但是可没这么简单哟,技术问题呢?”

“这个最简单了,让上面的大单位给咱安排技术人员来手把手的指导,咱还搞不起来。”

吴主任乐了,“年轻人想的可真简单,你说让上面安排人来,就安排人来?”

苏青玉道,“我当然没这个权利啊,我是说我认识这方面的人,人家可以安排。”

吴主任:“……你说真的?”

他这可不能不认真了。

“那可不。”

吴主任一脸了然,“我懂了,难怪你们加米厂……”

苏青玉道,“吴主任,我们加米厂可是辛辛苦苦,用精神打动了机械厂,人家才帮助咱们的。而且他们现在还帮助其他地区的知青同志呢。您想啥呢。”

吴主任:“……”

“反正我一心为公社,为组织上考虑的。咱也没啥好处。我是想着,咱自己有了砖瓦窑,以后这公社的办公室是不是得重建?公社的仓库啊,公社的那些单位啊,都换新的。成本低了,这都不算钱。关键时候啊,咱还能为公社创收,以后公社有钱了,又可以加大建设了,咱们的红旗公社以后会越来越红火。”

吴主任不信她这番话,但是那些规划倒是挺有道理的。

要是有了烧砖厂,公社确实能够办更多的事儿了。

“你就说说吧,你这积极样儿是为了啥,别说那些有的没的。我不信。”

苏青玉坐直了,认真道,“我承认,我有私心。可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我们大队。要建设学校,我们需要砖块。可外面砖块太贵了。”她说的有些动容,“想着这都是大伙儿血汗钱,我舍不得。我就想着,要是公社能有砖瓦厂,肯定能赊欠是不是?肯定比外面便宜,是不是?我就是这么想的。我能有啥私心啊。”

这些话吴主任倒是信了。“你这同志,直说不就行吗?”

苏青玉道,“那我不是也得考虑到公社的利益吗,不能为了小集体利益,去影响大集体的利益。得对大家都好才行。”

吴主任这下子笑了,觉得这同志虽然有些想法,但是心还是好的。最起码比那些总是不干实事的强。

而且这还是个十几岁的女娃娃,是个知青呢。

“你说的技术问题,你真的……”

苏青玉点头,“真的,我能去给公社想办法。绝对以最小的利益换取最大的收益。”

“行,这事儿我和书记他们提提。回头有消息,我让苏有福通知你。”

“好嘞。”苏青玉高兴极了,“您可一定要早点通知我啊,我好为我们公社冲锋陷阵。”

吴主任笑着摆手,“行,给你表现的机会。”

办完事儿,苏青玉这才和李芳坐上车回大队去,一路上脸上轻松无比。

这一趟出来,办事不少啊。砖瓦窑的事儿要是成了,也算变相的和公社这边有了接触。苏有福那边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了。

李芳道,“青玉啊,你咋这么高兴啊?”

“没事儿,就是想着,遇到困难不要紧,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明天咱去一趟大河公社。好久没见到老同志了,想他们了。”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不好意思,我迟到了……明天肯定准时。今天真的有事儿耽误了。

题外话:看到一些评论说女主把人当傻子,说周围的人降智了。

也许是我自己太笨,也许是我周围的人和我差不多,因为我对别人的忽悠的话深有体会,身在局中的人,真的很容易被人左右思想。我举个例子,我大学有个室友,她属于很会说,很会吹牛的那种类型。然后她什么都不用做,身边聚集了一堆人喊她姐,不是贬义词,是真的信任她。她说什么,别人都信的那种。连老师都信了。就是这么神奇。

苏青玉虽然靠嘴说,可她其实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这文里没有一个傻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走在一起的。女知青,男知青,大队干部,苏家人,包括屯里人。都是看到了切实的利益,才会信任苏青玉的话。这就是人的慕强心理。你知道你身边这个人很厉害,很会赚钱,也确实带你赚过钱了,他再让你做什么投资,你是不是也会信任他?

另外,我觉得有时候真的不是靠嘴皮子,而是靠脸皮……脸皮厚的人真的更容易成功。

☆、第 37 章

队里这边都是知道苏青玉去县里看砖块情况的, 所以苏青玉这边一回来就去了一趟大队部这边。

苏有福正在抽着旱烟, 表情很放松, 显然是遇着好事儿了。

看到苏青玉过来了, 虽然有些影响心情,但还是笑了笑, “青玉这是从县里回来啦,耽误了不少时间啊。”

苏青玉道,“那可不,我总要了解完整一点。我都打听清楚 ,青砖确实好用啊,县里都是青砖盖的房子。听说能用好多年呢。咱要是用青砖盖房子, 以后就省得再盖新的了, 能用一两百年了。”

大队会计苏大宝道,“从长远来看,用青砖确实比较划算。那这个青砖要多少钱呢,咱队里能负担得起吗?”

“我和县里砖厂谈过了, 他们也乐意赊账,但是我还在考虑,想看看能不能找成本更低的。货比三家嘛, 咱们选择还是很多的。不能局限于他们一家。都是社员们的血汗钱, 一分一厘都得算清楚。”

大伙儿见她说的还挺有底气的样子, 压根不知道她这是在吹牛。甚至根本就没找砖厂谈过,还真的以为苏青玉在外面路子广,还有别的选择。

张主任笑着道, “青玉可很是有本事,才来这么久,都混熟了。”

苏青玉笑着道,“也没啥,就认识的人多而已。”

苏有福在边上看着苏青玉笑的这么开心,也没吭声,心道你就笑吧,很快你就得来求我了。

就不信有回城的机会了,你还不惦记。

苏青玉又看向苏有福,“有福叔,你咋不说话呢?”

“你们年轻人办事,我还是很放心的。”

苏有福笑了笑。又道,“你要说完了,就和我出来一趟,我和你说个事儿。”

苏青玉弯着眉眼一笑,“叔,甭管有事儿没事儿,你喊一声我都得去啊。走走走,咱外面说去。”

到了外面,苏有福又装模作样的抽烟,然后问苏青玉,“青玉啊,农村日子好过不?”

“还成,虽然辛苦,但是很充足。”

苏有福咳了咳,“肯定还是比不上你们城里的。你知道不,今年回城名额又来了。”

苏青玉一听,眉毛都挑高了,摸不清楚苏有福这啥意思。

苏有福道,“自家人,肯定还是要照顾自家人的,你自己想啊。”

他就说了这么一句暗示性的话就走了。

苏青玉看着他的背影,一时间也摸不清楚他这啥意思。总不至于要把这回城的名额给她吧,再说了,这也不是大队长一个人说了算的。整个公社也就一两个名额,还能给她?而且她刚来不久,要回去也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苏青玉自己也不准备回去。

只是她就是想不通,苏有福咋突然好心了。

总不至于是嫌弃她在这里搞事儿,要把她弄走吧。

苏有福还真这么想的,每年的回城名额,苏有福都不争。因为他觉得没必要费心费力的给队里的知青们争取啥名额,又得罪人又不讨好的。

但是这次他还真动了这个心思了,他想把苏青玉给送回城里去。

这娃子太能惹事了,关键是她是姓苏的,也不能把她怎么样,所以这阵子他一直挺苦恼的。

现在机会来了,把回城名额给争取到了,送青玉回海城去,以后这苏家屯还是他说话算话的地方。

而且他还能利用这个回城名额,向青玉讨点好处。

苏有福越想越美,也觉得这事儿十拿九稳。就等着苏青玉来找他了。

回到家里,他心情挺好的让自己媳妇炒点花生米,要喝酒。

他儿子苏满贯也在家里躺着,听到喝酒,立马从床上爬起来了。

父子两人吃吃喝喝的,气氛好的不得了。

苏有福媳妇问道,“咋这么高兴呢?”

“好事儿呗。”苏有福喝了两口酒,人也放松了,就把回城名额的事儿给说了。

苏满贯听的眼睛发亮。

“这样也好,到底是自家人,以后她还得念着咱家的好。我算是看出来了,这丫头有本事,她爸还是当大干部的。说起来可惜,别的女知青咋就没这样的,要有这样的,我咋样也要讨回来当媳妇。”

苏有福摆摆手,“那还是算了,别到时候鸡飞狗跳的。”

苏满贯道,“爸,这回城名额真的?”

苏有福道,“你别想心思,这是给青玉的。别拿去骗人。”

苏满贯立马跳起来往外跑,“咋叫骗人呢,我就是说个消息,成不成的,谁也说不准。再说了,我要不骗人,你未来儿媳妇哪里来?”

“这个龟儿子!”苏有福气的不得了。他这事儿还没定呢,又瞪了眼自己媳妇,“你也不管管他!”

“我管得了吗?谁把他给惯坏了?反正也没啥,他这不也是为了娶媳妇吗?我看那些知青挺好的,现在也有正经工作了,比取隔壁队里的女娃子强。”

自己能挣钱,还没有穷娘家拖累,挺好。

……

苏青玉对回城这事儿压根一点兴趣也没有,而且她也不觉得苏满贯真有这么大的能耐。所以她回去压根也没琢磨苏有福的那些话,而是想着如何的帮助公社那边搞砖瓦厂。

其实宁安县下面的部分公社也有砖瓦厂的。

但是这类公社都是特别大,干的特别好,得到县里这边扶持的公社,所以才能搞起来。

像红旗公社这种不出挑的,就没有这种待遇了。苏青玉想着吴主任那样子,就知道不是公社不想搞。

如果有机会摆在眼前,公社那边应该还是会同意搞的。

反正如果她来当公社领导,她肯定要想办法解决农民同志的基本生活问题。除了吃之外,住也是很重要的。

住上了好房子,农民同志们才会越来越有盼头。

有了这番分析,苏青玉对公社开砖瓦厂的事儿越发的有信心了。

虽然公社那边还没确切消息说搞不搞,苏青玉还是决定先把事儿办起来再说。

她一向认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等上面领导想到了再做,那就总是迟了一步了。

第二天天刚亮,她就和李芳一起开车去了大河公社。

大河公社也是在宁安县的,但是离红旗公社有些远。路也不算好走。

要不是有拖拉机,用脚走过去,还真是吃不消的。

一路上,拖拉机十分拉风引人注目。也因为有拖拉机的原因,两人一路上畅通无阻,途径的公社的民兵也没怎么为难他们,就查了一下身份证明就让她们过去了。

到了公社打听人分到哪个大队的时候,也很顺利。苏青玉要找的人叫徐林,被分到了小旮旯大队。

打听了消息,拖拉机直接到了大河公社下的小旮旯大队,这次连大队干部都听到动静特意过来了。

苏青玉心道,难怪谈生意的人都得买好车。

苏青玉和大队干部客气了一下,就说自己是来找徐林同志的。

“我们同一个地方来的,正好路过这边,来看看他。顺便也”

大队那边就让人去喊了徐知青过来。

徐林也是海城的知青,当初和苏青玉是同一批下来的,也互相留了联系方式。

只不过后来下乡之后,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也没遇着啥困难,所以就没和苏青玉联系过,倒是没想到她会来看自己。

从地里出来,他连忙洗了个手,让自己没那么灰头土脸了,才往打谷场这边跑。

苏青玉正坐在拖拉机上面,看到他了还一下没认出来。毕竟当初也就匆忙的一面之缘。不过知青和当地人打扮还是有些区别的,也不管人家是不是的,她就直接喊了一句,“徐林同学。”

“苏青玉同学!”徐林也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个头也算高大,长的憨憨厚厚的。这会儿面对女同志,他还有些不好意思。

苏青玉笑着道,“来来来,上车聊。”

李芳见状,就下了车,跑大树下面站着,让苏青玉和人家说话。

苏青玉拿出点饼干来,递给徐林,“来来来,先吃点东西。”

“这,不用了吧。”徐林不好意思道。

苏青玉道,“别客气,都是同学。我这正好办事,想着这边有熟人呢,我就顺道过来看看。咋样,你在这边过的还习惯吧。”

听到苏青玉的关心,徐林这一下子差点没忍住哭出来。农村生活太苦了。

苏青玉看他面容不太好的样子,理解一般的叹了口气,“哎,都一样,我懂。其实吧,都不容易。我这每天在队里啊,就总是惦记着大伙儿,想着大家都分下来过的咋样。一想到大家过的不好,我心里就特不好受。可这离得远,我也顾不上啊。”

徐林安慰道,“你别这么想,你也是个女同志,你对大家没责任。”

“这无关责任,这是感同身受。我平时在队里也挺照顾我们那边的知青的,这不,前阵子我们就搞了个加米厂,和女知青一起办起来的。现在我们也不用下地了,都当工人了,还有车。”苏青玉拍了拍自己的拖拉机。

再也没啥能比这实实在在的车更有说服力了,徐林也没有任何怀疑苏青玉说大话的想法。连公社干部都不一定能有用拖拉机呢。

“我听说了,是县里的机械厂帮忙的吧,我们队里也想搞加米厂的,后来没排上,人家没机器了。”

苏青玉笑着道,“我知道,这事儿还是我去和人谈的呢。”

徐林有些吃惊,又有些羡慕,“你在下面做的真好。”

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之后,话题就开始进入正题了。

苏青玉摆手,“我一个人好没啥,最主要是要大家好。一有机会,我就想着帮助大伙儿了。这不,这次来看你,也是想给你搭把手。给你找个好机会。”

徐林睁大眼睛,“什么机会?”

苏青玉小声道,“我前阵子去我们公社办事,听到我们公社有办烧砖厂的想法。但是好像技术上面出了点问题。我回去一琢磨,就觉得耳熟,再回去翻了翻咱们联系方式,我就发现你了。你爸不就是烧砖厂的老师傅吗?”

“对啊,我爸烧了一辈子砖块了,老技术师父了,那些大学生都得问我爸呢。他就是学历低……”因为没念什么书,所以就算技术好,也没法提干。

苏青玉道,“这可真巧了,我当时就琢磨着,要是你爸能帮我们公社那边提供烧砖技术,我再和公社一说,让他们把你要过去,就在烧砖厂当干事,他们应该没啥意见的。不就能帮到你了吗?”

徐林闻言,一下子激动了,“你说的是真的,我能去烧砖厂当干事?”

“那可不,你好歹也是家学渊源,总是懂一些的。加上你爸要是真能帮上忙,公社那边总不能不补偿一下,是不是?当然,我也就这么个计划,不知道你和你爸怎么想的。而且我也不知道公社那边具体啥时候盖烧砖厂。我就是一听消息就立马来通知你了,我琢磨着咱这边先准备好,啥时候真要盖了,这不就立马能出这个头吗?”

“我,我爸那边应该没问题。我可以让他请假来看我。”

苏青玉道,“你爸这不算接私活吧,万一让厂里知道咋办?”

这年头如果没有单位安排,工人出来接活,就属于接私活,要被单位处分的。苏青玉虽然想办事儿,也不想让人家老工人受处分。

徐林小声道,“我爸他们有办法的,他们在厂里待几十年啦,能找人写条子盖章。他们平时也会帮熟人那边提供点技术支持。”

苏青玉一脸我懂的表情,“那就好了,你先写信给你爸,让他知道这么个事儿。等我这边公社确定了,我立马给你送信,你就让你爸来。咱们里应外合……咱们互相配合,一起为建设农村事业做贡献。”

徐林激动的点头,还挺感动,“苏青玉同学,你真好。”

当初这同学说要互相照应,还真不是说大话啊。

他觉得自己当初留下联系方式的决定实在太正确了。

“没事,都是为了大家,我也想为我们公社建设出一份力量,正好也能帮上你,你好我好大家好嘛。这事儿谁也别说,等我消息。”

“嗯!”徐林立马点头了。

为了不耽误时间,徐林当场用苏青玉带的笔和纸就给他爸写了信说了这个情况。写完之后,信直接给苏青玉了,她负责寄出去。

☆、第 38 章

苏青玉一刻也没耽误, 谈完话就和李萍一起开着拖拉机走了。经过大河公社的时候还帮着把信扔到了公社的信筒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