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玉笑道, “都是因为公社这边宣传好, 社员们受到影响了。”

公社来的技术员瞪眼看着这些人。心道这苏家屯公社社员觉悟这么高?

苏青玉又带着两个有些懵的技术员去找张明。

两技术员也是养猪的, 但是真没和张明这样拼命。人家该咋样就咋样,按时上下班。每天就喂好就行了,别的都不用操心。

所以看到张明这憔悴的样子的时候, 两人又大吃一惊。

苏青玉给他们介绍这是自己队里的知青同志。

两人一看张明这还是知青,这从上到下,哪里都看不出来有个知青样子啊。

看看这身上穿的,再看看那两个黑眼圈……

苏青玉笑着道,“我们队里张明同志这就是为了给队里养好猪,才这样辛苦的。”

张明也打量了一下这两人,心里很满意,总算来了两个男同志了。

之前就两个女同志,连给猪翻身都翻不动。来了男同志就好了。他决定教慢一点儿,把人多留一点儿。

于是微微笑了一下,“你们好,欢迎欢迎。”

两个技术员打了个哆嗦,恨不得立马回公社去。这哪里是技术养猪啊,这纯粹是再拿命养猪!

……

队里很快就组了三个进修班。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苏家屯大队的人。

实际上其他大队报名的人没几个。毕竟只是随便的宣传了一下,好多人也不知道信息。苏青玉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其他大队的,而是用其他大队的人来刺激苏家屯本地人而已。她现在这个职位,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只能先一门心思发展苏家屯。

班分好了没几天,苏家屯小学也终于落顶了。青砖黑瓦,窗户上暂时弄不来玻璃,苏青玉她们也没那么奢侈,就先用蛇皮袋拆开了装窗户上面。晴天的时候就打开窗户也没啥影响。冷的时候关上,教室里开电灯。

作为苏家屯这么多年来第一所小学,而且建设的还这么宽敞明亮,都还是砖瓦房,整个大队的社员都很高兴。

特别是孩子们,早就盼着呢。他们都知道等上学之后,就不用像之前那样干农活了。学校一建好,他们就去学校教室里看了,比过大年还要高兴。

大队干部们欢欢喜喜的准备着搞个仪式,热闹一下。现在不能放鞭炮了,但是敲个锣鼓还是行的。

苏青玉建议道,“咱请公社领导过来看看吧,热闹一下。”

这做出成绩了,咋能不让领导知道呢。

大队干部们眼前一亮。

公社领导平时可是很少来队里走动的。就算来也是通讯员过来通知消息。

苏卫国也心动了,又有些担心,“他们愿意来吗?”

苏青玉也没保证百分百能请来,说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请一请,表示一下咱们的态度。来不来,那是他们的事儿。”

苏卫国咳了咳,“那我,那咱去请?”

苏青玉笑着点头。

两人收拾了一下,坐上了队里的拖拉机。

路上,苏青玉就教苏卫国去了公社咋说话。

他不大会说话,那就少说,说重点就行了。

“感激公社支持,社员们都想当面感谢公社领导。邀请领导过去热闹热闹。”

苏卫国忙不迭的点头。又道,“妹儿,我觉得咱这也不一定要邀请领导过去,是不是?“他见着领导就发憷。

苏青玉白他一眼,“你现在可是大队长了,要为队里想。咱学校虽然建成功了,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公社的其他支持的。以后学校的教材,试卷,这可都是要学校支持的,还有图书室也是需要上面支持。咱不刷刷存在感,队里能想到咱这新建的学校吗?你以为我邀请领导是真的让他去热闹,咱要的是资源,哥,咱要争取资源。”

苏卫国:“……”学到了。他刚还真以为让领导过来热闹,风光一下。

他还想说青玉啥时候也开始注重场面了,原来是为了别的……

两人到了公社,就直奔何书记办公室。

何书记正在签字,听到敲门声就看到这兄妹两站在外面。就笑着招呼他们进来。问他们过来是不是有啥事。

苏卫国慢条斯理的将苏青玉教他说的话说了一遍。

何书记笑道,“这样啊,你们完全不用这么客气的。学校建立起来,也是你们队里的功劳。”

苏青玉道,“可是大伙儿都知道,没有公社的支持,我们也办不成这大事儿。我们大队的干部们也不想抢占了公社的功劳。咱不能让大伙儿被瞒在鼓里。以后时间长了,还真以为这学校是咱大队自己建的,把公社的付出都给忘了。咱得让他们知道,这都是因为公社领导们的支持,才有了我们现在宽敞明亮的学校。咱是苏家屯的社员,更是红旗公社的社员。以后不能再为了一点事儿和其他大队闹别扭,给公社添麻烦。”

哪个当基层干部的不希望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呢?

何书记心里也是期盼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说起来苏家屯这学校也确实是他批准的,也是他帮着宣传的。而且连建设学校的砖瓦那也是他同意他们自己烧的。

“那也行。老朱那边怎么说?”

老朱就是朱社长。

苏青玉道,“我们也马上去邀请。希望领导们都能去。”

何书记点点头。他可不想因为自己一个人去了,老朱没去,到时候闹矛盾。

在公社里工作,老朱和他合作还是不错的。

出了何书记办公室,两人又去找朱社长。

朱社长这边就更没费口舌了。朱社长本人也是个爽快的人,可以说为人豪爽了。一听何书记要去,立马就爽快的同意了。

苏青玉高高兴兴的道了谢,出来就让苏卫国去转转去,自己去找吴主任。

吴主任最近忙着春播的事儿,还有些小忙碌。

见苏青玉来了,他就停下工作,好奇道,“苏知青,你这是又有好想法了?”

苏青玉笑道,“吴主任,咱那里来的那么多好想法啊,我这是来感谢公社的。”

吴主任喝了口茶,“感谢啥?”

“是为了我们学校的事儿,我们学校已经封顶了,可以投入使用了。队里的社员们都说要感谢公社的支持,这不,愣是让我哥这个大队长来队里邀请公社的领导们去参加一下仪式。”

吴主任笑道,“这有啥,你们社员们也太客气了。”

“毕竟意义重大嘛,我们大队的同志都很好学。建好了学校,都觉得是大事儿。”

“这个我知道,听那两个去你们队里学习的技术员说了,成年人也报名学习呢。”

苏青玉笑了,“这都是因为公社重视,咱社员们才会重视。事实证明公社领导也确实很重视我们的学校,刚刚我们邀请何书记和朱社长,他们都同意了。都说要去看看。”

吴主任笑道,“两位领导都是很关注老百姓生活的。很认真负责。”

“谁说不是呢,我心里就特别感动。也想做点啥。所以我找吴主任您,是想看看我们队里能不能掏钱买一些粉笔和二手书籍之类的,到时候公社这边带过去,我就和队里人说,是公社领导代表公社带过来的礼物。我知道何书记和朱社长不在乎这些,可咱在乎啊,邀请领导过去,咱得给他们长脸。也想让社员们知道公社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以后更有劲儿干活。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让事儿更完美。粉笔倒是好说,就是书籍不好买,想找公社帮忙。”

吴主任听完之后,面露思考状。

领导去参加这些仪式,其实也算是慰问社员们了。

空着手也没啥,但是带点东西那当然更有面子了。

主要是连大队都考虑到了,自己这个公社的大管家没想到这一头去,那就显得自己办事很不周全。

用苏家屯大队的钱准备礼物,确实能省钱,但是隐患很多。万一被人知道了,传出来了,丢的是公社的脸。

才片刻,他就笑着道,“这还用你们想?当我这个公社大管家摆着看的?你一说,我就想好了这些安排了。何书记他们出门,我那都是要准备的。不过既然你们提出要粉笔和书籍,那我们肯定是尽量准备你们需求的东西。”

苏青玉闻言一脸惊喜,然后又不好意思,“这,这成啥样了,本来邀请领导过去,我们就觉得耽误领导工作,给公社添麻烦了。现在还要拿东西,咱这是占便宜了。”

吴主任笑了,“苏知青,你想多了。苏家屯那也是属于红旗公社的。公社给社员准备礼物,不存在占便宜。”

苏青玉也恍然的点头,“是我眼界小了,确实想多了。还是您说的对。不过咱也记住了,以后肯定多为公社着想,为公社创收。”

吴主任笑着摆手,又让苏青玉说一下要多少粉笔,要多少书籍之类的。

苏青玉要书籍,主要是为了成年班要的。大队现在没有旧书籍,新书到时候也是九月份才有。

所以还是要自己找书。她也不可能去一家一户的收,还是通过公社这边更合适。当然,吴主任也不愧是公社大管家,给她们白送粉笔和书籍,倒也是两全其美的结果。

因为都是一些二手书,而且还是旧课本,那还真不贵。在公社街上收就行了。

吴主任见也要不了多少钱,心里也很满意。

作者有话要说:我感觉我白天真的精神不好,一直打哈欠,要睡不睡的样子……今天请个假啊亲们,我想休息一天。

☆、第 63 章

苏家屯大队的社员们知道公社领导要来参加学校的封顶仪式之后, 高兴的不得了。这说明公社领导觉得他们苏家屯好啊。

不像之前苏有福被撤职, 公社领导还以为他们都和苏有福一样呢。作为苏家屯的一员, 他们真是太委屈, 太冤枉了。

还是卫国这个队长好,连领导都能请过来。让领导知道他们苏家屯的人是多么好。和苏有福那完全不是一路人的。

大家又说起了过几天的投票, 队里都通知了,要开始投票选举,选正式大队长了。

苏卫国虽然被公社任命了,但是他还是得得到社员们的支持才行的。所以投票这事儿还是要搞一下。让公社看看苏卫国的群众基础。

“还投啥啊,卫国挺好的。瞅瞅咱队里现在变化多大啊。别的队里还有人来咱们队里念书呢,咱队里娃以后比别的队里娃舒坦。”

“那还真是的。”

“就卫国了。”

封顶的日子就是三月一号。

社员们早就自己布置了一下, 用红纸写了一些喜庆的标语贴在学校外面的墙壁上面。

还请了队里两个会打鼓的过来敲打敲打。

公社何书记和朱社长, 还有吴主任是在九点多来的。

也是坐着拖拉机。车子刚到路口,就有孩子高高兴兴的跑过来报信了。大伙儿就敲打起来了。

苏卫国和一众大队干部们欢喜的过去迎接。

何书记和朱社长一直没来过这边,所以对苏家屯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

不过远远的看着这一排青砖瓦房的教室,两人还真的被惊到了。

倒不是说建的多宏伟, 而是没想到会建这么大,这么好。

他们之前去别的发展的队里考察过了,别的队里那学校可都还是很破旧的, 几间土培的房子, 念书的孩子也少, 教室也没用多少。

苏家屯建这么多,不会太浪费了吧。

当然,心里这些想法他们也没急着提出来, 面对大队干部的寒暄,他们也热情的回应几句。

何书记道,“看着挺热闹,学校建设的也挺好。”

苏卫国早在前一天就被苏青玉训练过了,知道领导们可能会说到的场面话,教他怎么回答。

苏卫国憨厚的笑道,“都是多亏公社大力支持,还有社员们辛苦建设。”

何书记笑了笑,“嗯,你们大队的社员确实很努力,烧砖就很努力。”

苏卫国听到自己回答被认可了,就有些激动道,“他们大年三十还抢着搞建设呢。”

朱社长道,“他们这么支持建学校?”

苏卫国老实道,“是啊,大家都盼着能上学。”

虽然说现在主流思想不是搞教育,但是哪个干部都不希望自己治理下的社员们是文盲。有些时候,懂点儿知识的社员还是更好治理的,和一群文盲叫国家政策也不好讲。

苏家屯这么好学,说明这里的人都还是很明事理的。很不错的。

“苏家屯大队很不错。”何书记夸赞道。

大队干部们听到这话,个个喜笑颜开。还有人听了之后,去和大队的社员们说了这事儿,

说咱大队被夸奖了,书记说咱大队很不错。

这可让大队的社员们又激动又高兴。

公社领导都夸他们了,说他们不错,那他们苏家屯当然是最好的。比那上河大队就好多了。看下次要是抢水源,他们还敢不敢横。

寒暄了几句,一行人就去学习那边举行仪式。

越是走近学校,何书记就越发觉得这学校是不是建的有些太好了。因为是新建的,看着竟然比公社小学还要体面。

“你们建这么大,有这么多学生吗?不能浪费啊。”

苏卫国道,“有,有的。”他看向苏青玉。

苏青玉笑着道,“我们本来也没想建这么大,后来被划分成片区学校,这才扩建的。前几天我们还统计生源了,只多不少呢。光我们大队,基本上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要来念书了。”

苏卫国跟着点头。

何书记诧异,“这么多学生?”都这么好学了?

“这还是多亏公社号召学习,大伙儿都知道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都很愿意念书学点知识。”

何书记闻言,就问旁边看热闹的社员,“同志们,你们都愿意送孩子来上学?”

被问话的是苏家屯有字辈的中年人,和苏有材一个辈分,都当爷爷了。

被点名之后,紧张的老脸都红了,但还是很下意识的回答道,“愿,愿意,愿意。娃娃上学认字才有出息。不能当文盲。”当文盲就不能参加招工了。

他旁边站着他家媳妇,倒是胆子大一些,觉得自己家被点名了很骄傲,十分有底气道,“当然乐意了,念书多好啊,咱队里养猪都是要学技术的。娃娃还是要念书。”她还特想说,公社都安排人来咱队里学养猪技术了,说明这年头啥都要知识啊。

就是没好意思下领导的脸面。

何书记和朱社长倒是挺高兴。甭管下面干部们咋说,都比不上老百姓亲口说的实在。

这还是随便点的名,也不可能是提前准备的。

说明这里的社员还真是这么想的。

“苏家屯大队的干部工作做得好。”

大队干部们差点笑歪了嘴。

学校这边早就准备好了,台子都搭建好了,就等着领导发表讲话,然后将学校的招牌上面的红布扯下来了。

何书记没准备发言稿。

他就上台实实在在的讲了几句话,“同志们好,”

下面社员们一片附和声,“好好好。”

何书记笑着道,“今天来这里,我很高兴,也很欣慰。苏家屯的学校建设的好,苏家屯的社员精神也好。我来这里,看到的都是有上进心,有精神的好同志。从去年建设砖瓦窑,到今年建学校,苏家屯的社员同志们都付出了很多辛劳的汗水,公社都是看在眼里的。“

下面社员们本来觉得自己还没干啥事儿,但是被领导这么夸了,就莫名的有些感动。觉得自己干的事情,付出的汗水真的是值的的。

“公社目前虽然没有给你们带来多大的福利。但是我们可以保证,只要同志们都勤劳肯干,以后每个人都能吃饱饭,日子也能越过越红火。这次我们来,也为学校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后面希望大队的同志们用到实处。“

听到领导还带礼物来了,下面的社员们激动的拍着鼓起掌来了。高兴的情绪都流露出来了,个个都一脸感激的看着台上的何书记。

公社一起过来人也觉得挺有面子。

吴主任更是觉得庆幸,幸好被苏知青给提了一下,要不然今天这一趟就不够完美了。

他以后也要记住这事儿,以后领导去参加这种场合,还是要带点东西。礼多人不怪。反正都是用在老百姓身上了,也不亏。

大家乐呵完了,苏卫国就请何书记和朱社长为学校扯下招牌上面的红布。

何书记招手让朱社长上来,“老朱,咱两就一起了。”

朱社长几步就跳上去了。

下面鼓声一响起来,两人就一起拉下了学校校牌上面的红布。

红布下面是两个校牌。

红旗公社附属小学,红旗公社附属中学。

两人看到这个名字,就一愣。现在每个大队建设学校,那都是用自己大队的名字命名的。这苏家屯还真是特别。

不过也就片刻的功夫,两人就恢复平常了,笑着和社员们宣布,“各位社员同志们,我宣布,红旗公社附属小学和附属初中,在今天正式成立!”

下面的社员们一阵欢呼鼓掌。

锣鼓声也响了起来,气氛欢欢乐乐。

朱社长仔细看了看牌匾,然后大步朝着苏卫国他们走过来,“你们这名气取的倒是不一样啊。”

大队干部们还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这是苏青玉提议取的,说带着这个名字,招生会更好招生。以后公社也会更加亲近。

当然,和领导解释不能这么解释啊。

苏卫国就照着苏青玉另外一个说法解释,“我们是想着如果取苏家屯小学,这让其他的大队的学生觉得不踏实,没归属感。可咱这学校是公社划的片区学校,属于几个大队的。还是红旗公社附属学校比较合适,学生们都有归属感。”

这解释还是很说得过去的。毕竟以前公社没划分片区学校的时候,大队的学校都只收自己学校的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