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情况改变了,自然要特殊对待了。

朱社长对何书记道,“苏家屯还挺知道变通的。想的也挺周到。“

何书记也笑道,“这样安排挺好。名字也不错。加了附属两个字,也不会和公社学校弄混了。“

他又问道,“这学校校长安排了吗?”

苏卫国立马道,“安排了安排了。”然后指着苏青玉,“就是苏青玉同志。”

何书记和朱社长又看向苏青玉。两人对苏青玉都很熟悉了,何书记就笑道,这校长很年轻啊。“

苏青玉道,“因为之前的事儿都是我管着的,所以大伙儿就让我先暂时管着,后续再选。”

吴主任也道,“这建学校烧的砖,也是苏青玉同志和咱公社谈的。”

何书记就想起这事儿了,当时还说这个知青同志很不错,很聪明,有想法。以后又机会可以调公社干活呢,当时老吴还说她已经是大队的厂长了。

那也没什么不信任的了。这同志的能力还是有的。除了年轻,没别的毛病。

何书记还很欣赏这小同志的。既然大队这边信任,那说明也是得到大家同意,是合适的。他自然也不会随便提出反对的话。反正也是暂时的,可以多观察观察,如果干的不好,再另外安排。

“也行,你的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先管着吧。后续要是有不懂的,多请教老同志。年轻人要多学习。“

苏青玉认真回答,“我一直向公社蔡校长学习,他也很用心的教我,让我受益匪浅。”

“老蔡也是个好同志。”何书记敷衍道。对这个老蔡他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感慨了。这老同志就是觉得现在的教育环境不好,整个人都颓废了。真的可谓是‘十年如一日‘。

在公社领导面前过了明路,苏青玉这个学校校长就算是板上钉钉了。只要不出大事儿,基本上就改变不了的。

本来何书记和朱社长就只来露露脸的,现在见苏家屯大队还不错,也就准备视察一下。

苏家屯大队总体来说还是没太大的改变,房子还是房子。

不过该有的配套倒是都有了,学校,加米厂,培育母猪的养猪场,这配套都和公社要差不多了。

而且这还是短时间之内建立起来的。哪怕是何书记这种很挑剔的人,对于这些成果都是很认可的,对苏家屯的印象又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瞧了。加米厂这边忙忙碌碌的,附近大队的过来加米的人都在门口坐着等,何书记就问他们这边加米方不方便。

被文化的是个老人家,一听就激动道,“好好好,特别好。包接送,咱再也不用走老远的路了。来这里都不用咱自己动手,小伙子们可热心了,弄好了还给装车,一点力气都不用咱出。“

何书记再看看那些正在卖力的工人,果然比公社加米厂的工人不一样。以前倒是没觉得公社加米厂有问题,但是现在一对比,就感觉出来了。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加米厂。

他心里嘀咕着,咋公社加米厂还比如一个大队的加米厂作风好。

去养猪场的路上,他就和朱社长小声交流了一下,要公社加米厂那边整改一下,学学苏家屯这边。给人民群众带来便利。

吴主任听了,抹了一把额头,心道回去了就得赶紧通知那边整改。还是自己工作没做好啊。

到了大队养猪场,何书记和朱社长再次被惊到了。

这大队养猪场不大,但是看着就比公社那边规范啊。

干净整洁,完全看不出是个养猪场。连猪粪都没怎么看到。味道也很小。

刘巧巧和陈小红见领导来了,连忙把正在给母猪翻身的张明叫出来了。

苏卫国就介绍这是养猪场的厂长。也是一名知青。

何书记道,“都很年轻呀,你们大队用人方面很不一样啊。“

苏卫国笑了笑。青玉说了,不知道咋回答的时候,就笑。

何书记又看了看养猪场,然后又看张明。有没有认真工作,看人就能看出来了。

一个年轻知青能够承担养猪场的工作,而且还干的这么好,很不简单啊。

不得不说,他对苏家屯的知青的印象也改变了。

上次苏有福的事儿也是知青们闹起来,他虽然处分了苏有福,没处分知青,但是心里还是不满的。

不喜欢这些爱闹事的年轻人。

但是现在看到苏家屯的知青们都老老实实的,当老师,当工人,养猪搞建设。

看来上次闹事,那是实在被逼无奈了。

他笑着和张明道,“工作做的很不错,要继续保持,继续努力,公社会一直观察你们的,干得好,以后有机会就调去公社。“

听到何书记这话,张明心猛的一跳,吓的不得了。

连忙表明立场,“我就想一心一意把苏家屯的猪养好。就不麻烦公社了。”

何书记就笑了,对苏卫国他们道,“你们队里的知青,思想觉悟都很高嘛。看来思想教育工作做的很不错。“

大队干部们都乐的笑了。

逛完之后,何书记和朱社长他们就要回去了,上车的时候,脸上都是带着笑容的,还一直在鼓励苏家屯的干部们。

虽然待的时间不长,但是领导们对苏家屯大队是非常满意的。

一切都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车子开上大道之后,何书记感慨的和朱社长道,“老朱啊,以后咱们基层干部,还是要更仔细点。你看看,这不同的领导,对大队的影响也是很不同的。对于那些不干实事的领导,我们要批评。我建议啊,回去之后要对下面干部们做一个工作指示,要让他们学会进步,不能总是挺留在过去。要向苏家屯大队学习。不说建学校,建加米厂,也要时刻在工作上进步。”

朱社长深以为然,并且对自己当初支持苏卫国的决定很满意,“幸好我当初没同意老许的提议,他那人就喜欢苏有福那种人。”

……

公社书记们一走,学校这边也宣布正式成年班正式开班了。

正好也把公社带来的礼物给大伙儿看了,都是教学用品和书籍。一摞一摞的还挺多。

虽然不是自己能用得上的,可这也是白得的,还是公社给的,说明看重苏家屯大队。

社员们也觉得自豪。

苏青玉道,“大家也都看到了。公社给咱们带的都是学习方面的东西,这说明公社也是很重视教育啊。这也说明,念书是一件很符合国家要求的事情。来念书的同志都好好念,不要国家对你们的期望。”

这念书都扯上国家期望了。

也就苏家屯大队的社员们觉得没毛病。这么多年大队干部都很少来,这次一来就来好几个,书记和社长都来了,都是为了这学校,还带学习用品。那肯定是很重要的事情才会这样呀。

领导重视的,那也说明上面都是重视的。

报名参加念书的年轻人们都觉得自己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当天中午,就开始上了一节课。徐丽被任命为教导处老师,专门管理学校纪律以及学生思想问题的。

女知青们都觉得这工作很适合她。

沈梦道,“她这个脾气也就适合干这个了,当老师得吓坏学生。“

徐丽呵了一声,“我还怕你这模样害的学生没法学习呢。”

沈梦十分有底气的还嘴道,“这就不用你放心了,我连队长儿子都揍了,现在也没人敢惹我了。“

李芳笑道,“你们都当老师的人了,还和以前那样斗嘴呢,成熟点。”

两人互相白了对方一眼,然后笑了起来。

学校开学了,苏青玉就把食堂的事儿也提出来了。

食堂本来就一直开着的,之前是给那些建学校的工人做饭吃,现在学校建好了,但是老师们也开始上工 ,总不能让老师们饿肚子。

可这干活的人还是得固定着。所以得给食堂安排工人。

苏家这边一听食堂要开了,都很高兴。这可盼多久了。他们总算不用经常去做白工了。

苏叶也兴奋,等食堂开了,她就有个正式的着落了。

陈爱兰试探的问道,“食堂里叶子一个人干部好吧,要不,要不我也去帮忙?”

苏青玉喝了口汤,“已经有人选了,有福叔家的花婶子。”

陈爱兰一听,“怎么还是她啊,苏有福这不是已经……“她这阵子还琢磨着,家里人都有着落了,她也去搞个事儿干干呢。虽然现在不干重活了,可食堂油水足啊。能给家里省点粮食。

苏青玉放下汤碗,认真道,“二婶,有福叔是有福叔,可咱们之前答应的事儿不能反悔。再说了,你以为我哥咋能这么顺当的当上大队长?“

陈爱兰道,“这还和苏有福有关系?“

“那是当然,“苏青玉道,“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忌讳的就是说话不算话,空许诺言。有了一次,以后再想和人合作,那就没机会了,传出去了,任何圈子都不好混。”

陈爱兰惊道,“难怪你那阵子往他家里跑,原来是为了这事儿。“

现在想想,她就觉得青玉这孩子真是胆子大,被人躲着都来不及呢,背后议论苏有福,踩一脚都来不及,她竟然还想着把苏有福给用上了。而且还用成功了。

作为有点智商的女人,陈爱兰觉得自己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以前自己做法实在有问题,不喜欢谁就得罪谁。还比不上一个小姑娘看的远。

苏青玉建议道,“为了我哥好,您最好别想那工作了。家里不是要养猪了吗,婶儿你不出去工作都行了。就在家里帮奶奶养猪吧。”

苏奶奶嫌弃道,“我才不要她呢,别回头养着养着就成她的了,以前当家就是这样弄的,当着当着就成她的了。“

陈爱兰:“……”

甭管咋样,陈爱兰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知道这事儿改变不了之后,也不准备争了。她准备回头再找青玉谈谈,自己能做点啥。现在婆婆媳妇都找到忙活的事儿了,就她还上工,没啥改变,心里总是觉得自己落后了,不得劲儿。

下午,苏卫国就正式和大队这边提建食堂的事儿,让苏青玉推选人。她现在毕竟是校长,这人员安排问题,还是需要她来提的。

大队干部们都做好心里准备了,觉得苏青玉肯定会提陈爱兰的,毕竟是自家人。

有这个机会肯定要照顾一下。而且陈爱兰这阵子也一直在食堂工作,白做工呢。提她问题也不大。

苏青玉道,“我提议有福叔家的花婶子。”

大队的干部们一听苏有福的媳妇,顿时都惊呆了。

张主任道,“青玉,你没说错,确定是苏有福的媳妇?”

苏青玉道,“张主任,我知道大家对婶子有想法,觉得她这人之前没上工,她家现在情况也不大好。但是我就想着,当初这个学校是有福叔去跑的批条,他对这个学校没功劳也有点苦劳。最重要的是,当初咱们可都是答应好的。咱能因为有福叔不当队长了,就把咱们自己选的人也放弃了?这不就和人走茶凉没区别吗?咋你们这些大队干部们说话还算不算数了?咱想想自己以后要是不干了,自己提的人也被人挤走了,咱心里痛快吗?这事儿不是为了有福叔,而是为了苏家屯以后就算有干部退休,也不至于人走茶凉。咱要记住每个干部们对苏家屯的贡献。”

其他干部们心里虽然对苏有福很不爽,也不想让他媳妇来占一个位置。

但是苏青玉说起这些事儿,让他们也挺有些感想。

他们每个人到了年龄,以后也是干不了的。

到时候下来了,谁还记得自己以前为队里做出的贡献呢?

张主任问苏卫国,“那大队长觉得咋样呢?”

苏卫国道,“我同意。要是换个人,别人还得说我这个新队长容不下旧人。”

队长和苏青玉这个校长都同意了,其他干部们也没多说啥。情感上来说,也是希望自己以后走了也能有人念着他们的好。规矩上来说,当初确实也是他们都开口同意的。

虽然那会儿他们都是为了哄苏有福……

反正这会儿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说出反对的话了。

而且就算这事儿不是苏有福媳妇做,也轮不到其他人。大队长家都没计较,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人选就这么定下来。

还差一个打杂的,最好挑个年轻人,手脚麻溜的。苏青玉都没提,就让大队的人自己提。

提谁都不合适。人家苏叶都在食堂干了那么久了,挑谁也不如她合适。总不能让人白干。

这会儿大队干部们突然意识到什么了,难怪之前老苏家人一直白干活呢,特别是苏叶,那是干的比谁都带劲儿。

他们那会儿也没想那么多。现在一看,人家这是提前准备着呢。

先牺牲一点体力,把事儿都干熟了。这会儿再安排人,谁还能想到别人?这就是大队长家的阳谋啊。

不愧是能当出大队长的人家,还是有点本事的。

苏小六没等别人开口,就推荐了苏叶。“干了这么久了,再换个人,我看说不过去。苏叶也干的很熟悉了,换谁也不如她。”

张主任他们看了苏小六一眼,都觉得这小子机灵。

张主任道,“苏叶确实很不错。”

其他人更不会这个时候提反对意见了。

苏卫国强忍着勾起的唇角,严肃道,“那行,人选就这么定了。”

作者有话要说:十点见

据说容易困是因为身上湿气重。

☆、第 64 章

食堂工作人员名单公布之后, 队里的社员们又热热闹闹的议论起来了。

所谓有对比才有伤害, 本来如果安排别人和苏叶一起, 可能还会有人背地里议论一下苏叶这个关系户, 可是现在加上苏有福的媳妇,这情况就颠倒过来了。

所谓有对比才有伤害, 正因为苏有福的媳妇的承托,苏叶这个人选在社员们心里反而正常起来了。人家毕竟是大队长的妹子,大队长个队里带来了福利,给家里人安排一个岗位也算说得过去,人家苏叶之前还白给食堂干活呢,看着现在也变勤快了, 给大伙儿打饭的时候态度也好, 她当工人,那没话说的。

可这苏有福的媳妇凭啥啊?

要不是苏有福,他们苏家屯大队也不至于这么落后了。

瞅瞅人家别的队里猪都养起来了,他们的猪崽子还在母猪肚里窝着呢。

还有之前苏有福出事那会儿, 他们被别的大队咋笑话的,大伙儿可都记着呢。

更不用提苏有福他家还有一个劳改的儿子呢。

好些人心里都很不服气,“苏叶去干咱没话说, 可她陈花花算啥啊?她还以为她男人是大队长呢。”

“大队这是咋想的?”

“也不知道他们咋安排的, 咋就安排苏有福媳妇。她凭啥, 给队里干了啥好事了?”

有人听说是苏青玉安排的,就准备去找青玉问问啥情况,咋就安排苏有福媳妇了?

他们还没机会找苏青玉, 倒是队里又出了个和苏青玉有关的大好事。

苏青玉写的文章上海城报纸了,还让公社得到表扬了。消息是通讯员送过来的,还有关于这篇文章的完整的抄写板,油印了一份,专门送过来的。

据说其他大队也有,公社一方面是表扬苏青玉的积极态度和精神,另外一方面也是号召大伙儿和苏家屯大队学习。也要找其他大队的知青和苏青玉这样的知青同志学习。

这文章上面没有日期,只是一篇文章,只说是上了海城报纸的。

所以大队的人都以为苏青玉是在学校快要建设好的时候才写的。毕竟青玉这文章写的内容都是公社干过的事儿。比如公社号召队里都重视基础教育的事儿。

只有苏青玉自己才知道,这篇文章她是去年写的。只是公社压了这么久,在她们学校建好了才拿出来而已。

当然,她也不可能说实话,只能和大队说,这确实是前不久才写的,只是没想到能上报纸。

大队干部们高兴的不得了,张主任道,“你咋瞒着大伙儿呢,应该早点说的,这多光荣的事儿啊。把咱大队,还有红旗公社都给宣传了。领导可高兴了。他们重视教育,你就把这事儿宣传出去了,让上面领导都看到了。这是大功劳。”

苏小六道,“青玉,你这文章写的可真好。难怪大队干部能被咱请来呢,原来你这是干了好事儿啊。”

苏青玉笑着道,“我也就是有感而发而已。没想那么多。”

张主任道,“反正你这功劳可大了。全队都在看你这文章呢。”

大队的人也跟着高兴的不得了,“青玉这可真是咱队里的福星。”

“青玉来了之后,咱队里就越来越风光了。”

“她这人就是有本事,还别说,我这还从来没见过比她更有本事的。”

“……”

一溜烟儿的夸下来,倒是忘了去找苏青玉问她为啥推荐苏有福媳妇去食堂工作的事儿了。就算记得的,也不好意思去问了。青玉毕竟给队里做了这么多好事儿,为这事儿去问,回头让这孩子不好下台了。

没办法,只能让家里长辈偷偷的去找苏家老人问问情况。想知道是不是苏有福家又干了缺德事,才让青玉不得不推荐他们家啊。

来问话的是苏有材的几个隔房的婶婶,当初还帮着苏奶奶一起带人抽过苏有材的。苏有材见她们上门来了,下意识的就觉得身上有些疼,还下意识的看自己老娘,“妈……”

苏奶奶白他一眼,“妈啥妈的,又不是我叫来的。老娘没那么闲。”

说着就笑容满面的迎出去了,老姐姐老妹妹的喊的热闹。“咋就有空来啦,好久没上门来坐坐了。”

先开口的是苏有材隔房的二堂伯的媳妇,人称二奶奶。她一摆手,“啥啊,有田妈。我们……”

“喊青玉奶。”苏奶奶道。

“……不喊有田了?”二奶奶问道。

苏奶奶道,“我稀罕我家青玉,有出息,长脸。”

听到苏奶奶这话,几个老太太都笑了,“那还真是,这次可真是给咱长脸了,那文章写的太好了,我虽然看不懂,可我一看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就觉得好。难怪能上报纸,还被公社表扬呢。”

“之前当厂长,现在都当校长了。别人不知道的事儿,咱们可清楚的,这学校就是青玉一手弄起来的。还有那要养猪的事儿也是她去跑的,你说她一个女娃子,咋就那么出息呢?”

“老姐姐,青玉奶啊,你可真是有福气啊。”

苏奶奶骄傲的不得了,“那可不,我家青玉那是顶顶出息的,我敢说这公社都找不出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