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这么打个比方吧,咱已经把苏家屯的基础打好了,以后不管换了谁来当大队干部, 只要在基础上面好好干,那只会越干越好。他已经让咱们站起来了,咱们还能再把腰弯下去?”

“当然不会!”苏卫国坚定道。

“这就对了,好好休息吧,明天,太阳升起来了,又是新的一天。”

就和苏青玉说的一样。

大家悲伤了一天,哭了一夜之后,发现第二天天还是亮了,他们还是要下地干活,为每天吃饱喝足而努力工作。昨天那种天塌下来的心情也就慢慢的淡了下来。

除了老人们还在伤心之外,年轻人们已经开始振作起来了,为了秋收工作继续努力。

连着两三天过去,整个队里也就恢复了正常。虽然情绪还是没之前那样活跃了,但是干活倒是不影响了。

倒是知青们心情一直很低落。

李芳就过来找苏青玉了,“大家现在心里都很沉重。当初咱们是在主席同志的号召下来下乡建设农村的。现在主席同志走了,咱们以后……还能回城吗?”

说完之后,又担心苏青玉误会,解释道,“我们也不是说苏家屯不好,只是,我们的家毕竟不在这里啊。”

苏青玉道,“我倒是觉得,反而要发生改变了。”

李芳道,“什么改变?”

“我也不知道,但是你想想,就和队里换干部一样,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想法。也许,以后又会有新的政策也说不定。让大家好好干,你也和他们说,我承诺了,只要苏家屯发展好了,我就每年都去争取回城名额,总能把大伙儿送回城里的。”

李芳以为她误会了,赶紧道,“青玉,咱不是要逼着你的意思,你别给自己增加压力。”

苏青玉笑着道,“没啥压力,只要大伙儿好好干,这都是大家应得的。要不然我还当什么知青组长啊?就这么和他们说,别影响工作和生活了,都放开了心。”

李芳还是觉得自己这群人连累苏青玉了。

回去的时候神色也不好,但是还是召集知青们开会了。把苏青玉的原话和他们说了一遍。

“知道我当时啥心理状况吗?羞愧。青玉和咱们差不多大,她也是大城市来的女孩子,努力让咱们过上好日子了,踏踏实实的就在这搞建设。咱干啥还要想那么多呢?能回就回,不能回,这苏家屯的日子还过不下去了?青玉能过,咱们就不能过?”

这话把知青们说的羞愧不已。能在苏家屯的知青,没有一个是不记得苏青玉的恩情的。要不是苏青玉,他们现在哪里能舒舒服服的在学校里教书,哪里还能得到大学教授们的教导,提升了知识。

“李校长,咱知道了,咱不想了。不想着回城了。”

“就是,就在这里好好干。这苏家屯的日子不比以前好过了?以前能过,以后也能过。”

“李校长,你去和苏校长说说,让她别有压力,咱没那意思。”

沈梦道,“大不了就在这里找个对象生根了。”

徐丽立马道,“说起来大队长家还有个兄弟呢。”

沈梦立马给了她一个白眼。“闭上你的嘴,小心你这教导老师当不下去。”

两人这么一闹,气氛倒是没那么沉闷了。

李芳欣慰道,“咱就是要想开点,主席同志走了,可咱还要继续搞建设,和青玉一起搞建设。咱把苏家屯建设的好起来,咱以后在这里也能越过越好。”

大家齐齐的点头。

回头,李芳就声情并茂的把这事儿和苏青玉说了。朱琳在一边听着眼眶都红了,“说的我都不想走了。”

苏青玉看了她一眼,又看着李芳,哭笑不得,“你们这是闹什么啊。”

“我们都是认真的,不要啥回城名额了,就安安心心搞建设。他们还说没课的时候也能给他们安排点别的活,油厂里捡豆子的活,他们也能帮着干点,人多力量大。别怕苦着他们。大家都是辛苦日子过出来的,不怕苦。”

苏青玉感动道,“谢谢大家了,不需要大家干别的,都好好教书,好好学习,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各司其职,干好本职。”

李芳坚定道,“行,咱们听你的。”

知青们经历这么一遭,倒是越发敬业了。往常上完课就放学了。现在他们就不乐意了,多安排一节课,把孩子们都留在学校写作业。

想着队里农活忙,他们也要给学生家长减轻负担,看孩子写作业这事儿总能接过来。

苏家屯的孩子们就每天放学后,眼巴巴的看着其他大队的孩子可以按时放学回家……

……

九月底,苏家屯养猪场的母猪生了猪崽子,算是苏家屯九月份以来,最大的一件喜事了。

这喜事也彻底的将过去的愁云冲淡了。

苏青玉半夜里跟着苏卫国去看了,好家伙,这次每一头母猪比上次还要厉害。平均一头母猪都生了十二崽子。真的高产了。

一下子就是六七十头母猪。

大队干部们笑歪了嘴巴。

苏卫国十分认真的对养猪场场长张明表示了肯定,“张明同志,干得好,给咱队里生这么多猪崽子。有本事!”

朱琳本来打着哈欠,听到这话笑出了声。

张明无语的看了苏卫国一样,又对着朱琳翻白眼。

虽然猪崽子很多,不过这一批都不够社员们分的。上次社员们提前给了定金,这供应量还不够呢。

现在小猪仔生了,社员们又蠢蠢欲动准备要第三批了。

不过这一次,队里准备把母猪都给留下来,自己培养了。上次是怕经验不足,照顾不好。现在都生两窝了,也有些经验了,队里也能扩大养猪场了。总不能光靠这六头母猪生崽子。那得生到啥时候?

苏大宝兴奋道,“咱队里最起码要养二十头母猪!”

张明:“……”

大队干部们又商量着扩建养猪场。

苏卫国道,“还是得烧砖啊,等事儿忙完了,咱去烧砖去。”

说起这事儿,苏青玉心里也是惦记着烧砖厂的事儿。因为九月份发生的事儿,她这都一直没好去找公社呢。现在估摸着那边都已经恢复正常了。她就琢磨着再去寻找吴主任问问情况。

好在她还没过去问呢,吴主任倒是主动打电话过来了,听声音,还算是有些高兴的样子。

“今年咱公社各个地方秋收进展都不错。这次何书记还得到表扬了。”

苏青玉一听,心里也高兴了,这说明红旗公社农用机械还是可行的,“都是公社领导领导有方啊。”

“别拍马屁了,怎么回事咱心里都清楚。”

苏青玉笑了笑。正准备问吴书记砖瓦厂的事儿。吴书记就主动提这事儿了,“你上次来说的事情……耽误了一阵子,我前几天和何书记说了,何书记也觉得可以试试。其他队里通知下发下去了,你们队里有电话就不另外通知了,你们自己选人吧,选五名社员。”

听到事情成了,苏青玉满脸欣喜,“好嘞,我立马去通知我们队里干部,坚决支持公社工作。”

挂了电话之后,她就兴奋的去和苏卫国说了这事儿。

苏卫国道,“不就是个烧砖厂吗,你这么高兴干啥啊?”他现在口气也大了。

苏青玉道,“哥,你忘了你当初上任的时候咋说来着?”

“……”

苏卫国抓了抓脑袋,“说了挺多。”

“盖房子啊哥,房子!”

苏卫国:“……你是说今年就盖?咱队里有钱吗?”

“咋没钱呢,队里养猪的那一部分人,年底卖了肥猪,不就有钱了?”

“你是说给他们先盖?”

苏青玉点头,“就得让大家看看,肯努力,肯上进的人,就能先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这是不是不大好?”

“有啥不大好,其他人你给他们盖?”

苏卫国不说话了。

就是觉得和他们宣扬的共同富裕不大一样。

苏青玉道,“咱到时候委婉一点,也不说那么明白。反正房子盖起来后,那些没住进新房的人自己也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了。咱家也要盖。那土砖房子我早住腻了。”

苏卫国:“……”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明天见。

☆、第 100 章

苏家屯的队里也好找人, 毕竟当初都是烧过砖的人, 都是有这技术的。

知道公社烧砖厂要招人, 队里有五个名额, 好些人都来报名想参加。

大队干部们一头包,给这个吧, 那个不乐意,给那个,又得罪这个了。

都是一个大队的,七扯八扯的还能扯着一点亲戚关系。

苏青玉道,“管啥关系啊,越是这种时候, 越是要秉公处理。让他们挑不错来, 要不然谁都得得罪。再说了,这选人的事儿能用关系来吗?这要算关系,咋不安排自家人去?”

大队干部们:“……”

苏卫国道,“对, 就秉公处理。考虑那么多干啥啊。”

苏小六道,“按着什么标准?”

“小六哥,当然是工分啊。你不是天天记着吗?”不讲究啥关系, 就按照工分来选。谁平时干活多, 挣工分那多, 就选谁。

最后苏家屯就还真用工分选了五个人。

苏卫国义正言辞道,“公社既然信任咱们,咱们就要选最好的人去。大家放心, 都好好工作,咱平时队里都是有记录的。谁干的多谁干得少,咱都知道。以后再有机会,也是这么选。”

这理由让其他没被选上的社员们也没啥想法了。

毕竟有理有据的,再说其他的自己也不好意思开口。

倒是被选上的几个人高兴的不得了。

他们平时埋头苦干,也是为了多挣工分分粮食。

也没想着被队里看重。没想到关键时刻还能有这作用。还是老话说的好,平时吃点亏也没事没错的。

其他大队也很快就选出了人,公社砖瓦厂有了工人之后,立马就开始烧砖了。

吴主任还特地给苏青玉打了电话,“你可记得给咱们宣传的事儿。”

苏青玉道,“记得记得,要是咱宣传不到位,咱队里自己买,成不?”

吴主任以为她开玩笑,笑道,“哈哈哈,也行,反正你们队里有钱。”

“说实在的,那价钱是不是比县里烧砖厂便宜点?”

吴主任道,“我们倒是想便宜,可县里不让啊,你知道不,县里烧砖厂说了,咱这是破坏了计划经济。”

现在国家对这一块确实抓的比较紧,价钱啥都管控的极其严格。

苏青玉道,“要不这样,价钱还是那个价钱,但是到时候我们油厂这边给他们多送油,怎么样?对外就说你们主动让利,扶持大队建厂。”

吴主任一听乐了,“这当然好了,不过那你们不就吃亏了?”

“吴主任,您这就不地道了。”苏青玉有些不乐意道,“我是出这个主意,可不是要咱们油厂吃亏啊,我的意思是,你们得找补回来啊。其实那送出去的油,就算是你们买了送给他们的赠品。”

“……”

娘哟,这年头卖个砖头还要给赠品。

苏青玉道,“其实算下来也相当于是价格便宜了。只是换了个法子变通一下。把便宜下来的钱,买了油而已。你能要是便宜价钱,那也是那些单位省了钱,他们的钱最终不还是要找我们买油吗?一样的道理。”

“……这法子也好,你们可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吴主任忍不住感慨道。

苏青玉提醒道,“咱也不是啥政策对策的,咱是对县里单位的感谢。也是公社对大队的扶持。这是好事儿啊。您在电话里开玩笑也不能乱开啊。”这中间可还有接线员呢。万一哪个没事儿的听到了咋办,说出去了多不好啊。

吴主任忙打哈哈哈笑了起来,“我说错了,咱这是互相帮助支持。好,我回头和何书记说说。”

挂了电话之后,吴主任立马就去找何书记说了。

何书记听了觉得这法子也好。赚的钱都是一样的。

“先这么试试吧,还是咱们红旗公社太穷了,要不然就老百姓盖房子用的砖块,咱们烧砖厂都会供应不足的,还是太穷 。咱老百姓舍不得盖房子啊。”

吴主任也是唏嘘。

其实他们在县里比较富裕的公社也去参观学习过,富裕的公社有些老百姓已经盖上房子了。

不过那也没法比,人家离县里近,是县里亲儿子啊,县里扶持,让那边的大队种菜,专门供应给县里,光是卖菜就能赚一笔钱了。

不过这不是谁都能干的,人家是地理优势。比不了。

只盼着红旗公社也能早点富裕起来。以后都能盖上砖瓦房,这也是他们砖瓦厂对公社最大的用处了。

何书记道,“今年咱这农用机械用的很好,我觉得可以继续用。我也从苏家屯的改变看出来了。农民光靠种地,真富裕不了。还是得解放劳动力,让劳动力干更多能挣钱的事儿。”

吴主任笑着道,“先看看苏家屯生产队今年年底的情况,到时候咱让公社其他生产队也学学。”

何书记点点头。

商讨好了之后,吴主任也给苏青玉打了电话,肯定了她之前的提议。

苏青玉笑着应下了,在电话这头拍着心口就表示,一定会努力做好这事儿的。

挂了电话,她立马就把李青他们召集过来了。和他们谈了这事儿。

“知道吗,这可是公社对我们的扶持。他们愿意让利,就是为了扩大我们的榨油厂。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了我们的厂子努力?都动动脑子,多动动嘴皮子,把咱们厂子宣传出去,多开源。”

李青惊讶道,“公社也太好了吧。不过……县里我们需求量已经饱和了吧。还需要他们扶持吗?”

“谁说的?”苏青玉道,“谁说需求量饱和了,你去他们食堂看看,看看一碗菜里多少油水?他们是和咱们买了油,但是他们不一定舍得吃。他们省着吃,这油的需求量不就少了,咱就得让他们敞着吃。这次也算是让他们向敞着吃更进一步的机会。你想想,白送的油,吃不吃?”

苏卫民嘿嘿的笑道,“白送的,敞着吃。不吃才是傻子。”

李青:“……”

苏青玉一脸认真道,“就和吃粮食一样,只要价钱便宜了,就舍得吃了。这需求量就大了。这次公社他们主动让利,就是为了让我们油能够卖才更多。你们宣传的时候也是要这么说,我们公社烧砖厂就是为了让扶持我们榨油厂,所以才牺牲利益,买砖送油的。听到没。买的砖块越多,送的油水也就越多。白送的。”

苏卫民喊道,“哎哟,我咋瞅着这烧砖厂也挺聪明啊妹子……咳咳,厂长,他们也特聪明了,你瞅瞅,本来县里有烧砖厂的,谁乐意老远来咱们公社买砖块啊,现在送油,人家这不也乐意来了吗,聪明,真是聪明。而且还这么忽悠咱们厂里,说是扶持咱们厂子,其实也是为他们自己。你别被他们忽悠了!”

苏青玉白了他一眼,“你管那么多干啥,让你咋说就咋说!”她这鸡血才打下来呢,泼什么冷水啊,该聪明的时候不聪明,这会儿就聪明了。

苏卫民:“……”

苏青玉严肃道,“说是扶持就为了扶持,别说的那么难听,啥为了卖砖块啊。他们送的油不是从咱们厂里买的?咱们厂里不是多卖了油了?这不是促进了他们的吃油欲望了?公社是这种唯利是图的?你们思想太不行了。”

苏卫民捂着嘴。这年头说实话就是觉悟不高了?

李青咳了咳,“厂长说得对,咱们觉悟要高,公社烧砖厂这就是为了扶持咱们大队的厂子,是照顾咱们。主动让利。”

苏卫民看着他们这主任,心道这李主任也是个和他妹子一样,厚脸皮的。睁眼说瞎话的,他需要学的还有很多。

“这就对了,我们的思想要积极,要正面。”苏青玉对着另外两个已经听的目瞪口呆的年轻销售员也是这么说的,“都出去宣传宣传。你们帮主公社卖的砖块越多,就是对公社做的贡献越大。咱下乡,不就是搞建设吗?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还不简单?”

太简单了啊。

和之前干体力活比起来,他们觉得这活简直太容易了。

能动脑子动嘴皮子解决的事儿,那都不算是事。

会议一结束,李青就带着其他人开会,互相分工合作。其他人两人还是去别的县里继续拉单子,李青自己带着苏卫民去谈这些砖块的事儿。

苏卫民一听还是跟着主任一起,顿时美滋滋的。

有人带就是好啊。

他看了看李青,心里想着,要是能找个这样的媳妇,那就更好了。媳妇这么能干,他啥也不用操心了……哎,可惜了,他自己没啥文化,人家可是城里知青。肯定看不上自己。

苏卫民虽然喜欢做梦,但是也很有自知之明。

就比如当初队里的年轻小伙子都喜欢女知青沈梦,苏卫民第一次看到也惊艳了,但是就没动一点心思。

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女人,他肯定养不起。

养起来太累了,所以他躲都来不及了,更别提像苏满贯那样起什么心思了。

李青办事也算利索,第二天就领着苏卫民去县里谈砖厂的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八点……多见。

☆、第 101 章

因为最先是和机械厂有点关系, 所以李青他们最先去找的就是机械厂。

李副厂长也很给苏家屯大队的面子。因为有了苏家屯供应的油水, 所以他们现在食堂比以前伙食好很多。工人也满意了。

而且他们是用东西抵的, 买油的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所以对苏家屯, 他可是相当友好的。

虽然只是个销售主任,他也亲自安排了时间见了一面。

“小李和小苏都来啦。”李副厂长笑的十分亲和, 还请他们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