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走了很远,回头时,仍看到村口山头上,刘大春一个人的身影,在秋日黎明前微微的光里,透出一抹寂寥。

刘青赶到大圩镇上时天才大亮。吃了早餐后到酒楼取了毛驴,便朝着往北的一条道路而去。

□□□□□□□□□□□□*

第一卷写完了,接下来的第二卷里,刘青从南到北,她该怎样种茶、制茶在这大明发家致富?她能实现自己弘扬茶文化的理想吗?一路上,将会发生什么事?她会遇上什么人?

希望各位亲能跟泠水一起,与刘青同行…

第二卷 茶遍天下

第六十九章 油茶

本来刘青甚为担心,因为她没骑过驴。在现代的时候,连马都只是旅游时骑过,有人在前面拉着慢悠悠溜达的那种。不过现在的她与以前不同,骑个驴…应该是小菜一碟吧?

而结果正如刘青所想的那样,因为这身体具有了武功,平衡能力不是一般的强,而且根本不惧怕会摔下来伤着自己,所以一会儿的功夫,刘青便可以像一个骑惯了驴的老手,悠闲地坐在上面东张西望了。

刘青是个豁达的性子,早上的离愁别绪早已让她抛到了九霄云外,满满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下午的时候,刘青到了桂林府外,漓江边,象鼻山前。

桂林,这是刘青上一世的家乡!

刘青原来一直按捺着自己重游旧地,便是怕她像现在这般,情绪激荡,不能自已。穿越事实既不可变,追思哀叹无济于事,不如快乐过好今生。

她原以为,六年的时光,可以冲淡一切。然而站在这桂林城的标志前,看着这如大象饮水般的山峰静静伫立在水中,漓江清澈见底的河水蜿蜒而过,早已淡漠了的穿越前的记忆,竟如重播的电影般,一幕幕显现在脑海里,挥也挥不去。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山还是那座山,洞还是那个洞,月也还是那个月,水也还是漓江水。那人呢?

刘青恍惚,只觉时空一片混乱。

刘青并没有在桂林府多停留,只在小摊前吃了前世记忆中的米粉,便骑驴向东北方向而去。傍晚时分,她到了灌阳境内的一个小村,找了户人家住宿。

敲门进去,那家人正吃晚饭,见刘青进来,全都站起来,热情地招呼刘青坐下,捅旺堂屋中间的火塘,一起围坐着,一面聊天一面吃晚饭。

“打扰了。”刘青坐下后,又深施一礼。

“说哪里话?谁出门在外带着房子的?小哥不必客气。来来来,尝尝我们这里的油茶。”

“油茶?”刘青极为惊喜,赶紧道谢。接过主人递过来的一碗浓香的油茶,只见碗里淡黄带有些乳白色的油茶里,上面飘着金黄的米果,雪白的阴米、碧绿的葱花,互相映衬,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

刘青不禁道:“真香。”喝上一口,油茶里既有茶叶的清香,又有葱姜蒜的香味,浓香甘美,回味无穷。这油茶暖暖地进到胃里,刘青顿觉全身舒畅,疲惫顿消。

见到客人喜欢,主人阿妈极为高兴,手里利索地又打了一锅。油茶用的是一口有木长柄的小炒锅、一个竹篾编的茶滤、和一把柚木作的长柄小锤。炒锅里放上泡开的茶叶、葱根、姜、蒜,一面炒一面锤,直到香味扑鼻;再放上油,继续锤打;待葱姜蒜和茶叶融为一体,锅里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才注入沸水。

这时每人都把自己小碗里的茶喝尽了。各人按着自己的喜好,把米果、阴米、花生和葱等装好,放在桌上一一排开,待锅里的油茶水烧开后,阿妈右手端锅,左手拿竹茶滤,依次把锅里的油茶通过竹茶滤沥入每人的碗里,渣子便留在了茶滤里,碗里是浓浓香醇的油茶。

喝油茶的习俗是只用一根筷子。刘青一面喝着油茶,一面用那根筷子拔碗里的阴米花生吃,再用洗净的手拿起粑粑咬一口,只觉得无比的满足。在这仲秋寒意渐浓的时节里,围着火塘喝着香喷喷的油茶,大家一起聊着天,热腾腾暖洋洋的氛围,驱散了第一次离家的刘青心里那一抹离绪。

“小哥这是要去哪里啊?”五十多岁的唐老爹惬意地喝了口油茶,开口问刘青。

刘青忙放下油茶碗,笑着答道:“小子要去苏杭一带。”她早就想好了,往北只到苏杭。南京虽然繁华,但也是个是非窝。她是想看热闹,但却不想惹麻烦。她的茶之路,到苏杭就够了。再往北,便不太能出好茶了,意义不大。

“苏杭?好像很远啊!”唐老爹依稀听过这些个地名,感慨道。

刘青笑笑,点点头。古代许多人不识字,地图这东西更是只有官府有,唐老爹能知道这地名,也算得见多识广了。

“去苏杭做什么?”唐老爹又问。

“听说那里繁华,想去看看。”

“啥?”唐老爹瞪大眼睛,“啥都不做,只是为了看热闹?”

其他几个人也望过来,也都一付诧异的神情。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出了远门都不知还有没有回来的那一天。所以不是万不得已,决不背井离乡。因此对于刘青这样的行径,他们实在是不能理解。

“呵呵,也是有个姑姑在那里,多年没她的消息,家里人让我去看一看。”刘青忙扯了个谎,免得自己太过异类。

“哦。”唐老爹等人这才释然,又问:“小哥喝得惯这油茶么?”

“嗯,我挺喜欢。”

“那就好,那就好。我老汉一天不喝,就浑身不舒服。这可是好东西啊。‘常年喝油茶,百病不缠身’。我们这里湿度大,这地方住久了,很容易得风湿病。喝了这油茶,可以祛病延年哪!”唐老爹是一个很健谈的人,而且听话言,似乎还读过书,有几分见识。

刘青一边喝油茶一边吃粑粑,直到喝完四道茶,已有八分饱意,这才把那根筷子横在碗上。这是喝油茶的风俗,表示不用再添加油茶了。

吃饱喝足,唐老爹等人又招呼刘青洗了脸脚,便指着一个憨厚的后生道:“小哥啊,咱贫户人家也没什么好地方,这是老汉的小儿子,还没成亲。你今晚就凑合着跟他住一间屋吧。”

“不用不用。”刘青忙摆手,“我就在堂屋或是柴房凑合一夜就可以了。”

“那怎么行?你是客人。怎么能让客人睡这里?开什么玩笑,就这么说定了,小哥不要客气。”

刘青只好道:“老爹你不知道,小子有个怪毛病,不能跟人同住一房间,否则一宿都睡不着觉。我就在这里凑合一夜就可以了,真的不用麻烦。老爹你们去睡吧,这两张条凳就挺好。”

□□□□□□□□□□

感谢星月櫻雪今天再一次给泠水打赏!

第七十章 人在旅途

“这样啊?”唐老爹沉吟了一会儿,对他儿子道,“小五,你去你大哥家跟阿娃住吧。”说完又转过头来对刘青道,“他大哥家就在村边上,很近的,你就安心住他的房间吧。”

“这…这怎么好意思。”刘青歉意地笑道。

“不用客气。来吧,小哥,跟我来。”唐老爹带刘青进了一间房,把她安顿好,这才回屋睡觉去了。

刘青叹了口气,敲敲自己的脑袋——她黄昏时看见村庄的袅袅炊烟,因离家第一天有些惶惶不安的心,就极为渴望走进来,于是便挑了一家房子不错院子干净整洁的。却没想到自己是个女扮男装,这个住宿的安排会大大的出问题啊!现在倒好,鸠占鹊巢了!

事已至此,不好意思也无济于事了。刘青看看床上的铺盖,她虽没有洁癖,但想想这是一个大男人的床,多少还是有一些心理障碍。她只得把原来的被子拎下来,从芥子里弄了张床单铺上去,再弄了一床自己的被子,这才上床打坐练功。幸好她没有择席的习惯,前世也是一到放假就跟朋友开车出去到处流浪的,倒也不太想家,练完功这一觉睡得也挺香。

第二天一早天没亮,生物钟就把她闹醒了。刘青只得起了床,溜出去找了个别人不太容易发现的角落练了一通拳,这才回到房里。等她收拾好再出来时,主家阿妈已把油茶打好了。刘青喝了三碗,便要告辞。但给食宿费的时候,唐老爹死活不要,推来推去,刘青只好趁他们不注意,把钱暗放在屋角的凳子上,才告辞离开。

一路行去,当晚没找到有客栈的小镇,刘青却不敢借宿别人家里了,相对于要面临的尴尬,她宁愿一个人露宿荒野。

找一个避风的地方,生一堆火,刘青便从芥子里掏出她的家当。先来个草垫子,让自己在火旁坐下。然后再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焖点米饭,烤半只山鸡,再打个青菜汤——昨天从家里带来的青菜,似乎露水都还在上面,这芥子的保鲜功能不是一般的强。刘青想,吃完了,路上遇见有人卖,还可以买点放到芥子里。

正忙乎着,小懒却从芥子里蹦了出来。

这小懒也是个怪异的性子,只要刘青呆在人来人往、人声嘈杂的地方,它是决计不出来的,怎么威胁都没有用。只有她独自一人时,它才会出来溜达溜达。这小家伙除了性格怪异,生活习惯也怪异。呆在芥子里,十天半月不出来,它也没有说有解决大小便的需要。除非哪天刘青给它喝很多茶水,它才找个没人的时候从芥子里蹦出来,解决一下问题。

这会儿刘青露宿荒野,小懒仿佛担心她孤独害怕似的,蹦出来后,一直乖乖地呆在刘青的肩膀上,看她忙乎着晚饭。刘青摸摸小懒墨绿光亮的小脑袋,心里很是感动。

临离家前刘青在芥子里放了五个装满水的木桶,所以水是很充裕的。她做好自己的饭,为了慰劳小懒,还给它泡了一杯茶。又从芥子里拎了一张桌子和一个草垫出来,一人一兽在火堆的光照下,相对而坐,刘青吃饭,小懒喝茶。在这秋风萧瑟的旷野里,因为有了小懒的陪伴,刘青竟然感受到了一种温馨浪漫的味道。

吃饱收拾完毕后,刘青还拿出了一个木盆,注上热水,净面洗脚,很是享受。其实想要洗澡都不会有问题,因为芥子里空间比较大,刘青又是准备充分,木澡盆也是有滴;水更是不用愁,一路遇水补及就行。但四野虽然无人,但她还是觉得不保险;再加上天气渐冷,也就洗个脚凑合了。

如果这话给旅途的人听到,非得气死不可——这还叫凑合?看看,也就差房子没带出来了。

烫完脚,把东西都洗净收进芥子,刘青便把火堆挪了个地方,将原来烧火的地方打扫干净,铺上两床狼皮褥子,又拿出一床棉被来,她便和衣而卧,下面暖烘烘的,甚是舒服。小懒也没回芥子去,倦缩在刘青身旁,一人一兽以天作被,以地作床,安然入睡。

本来,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一个人在荒郊野外,不论是不是武功高强,都会有些害怕。尤其是在这地广人稀的古代,野兽比较多,光是晚上那奇奇怪怪的各种叫声,都会让你心里发毛。但刘青这几年经常一个人进入深山,在大山里常常一呆就是一天;而且每天早上一个人到山上白雾丛里练功,她习惯了与大自然相融,倒也不觉得如何害怕。

一路行去,遇上有客栈时,刘青还是会住店的,偶尔离群索居可以,长时间脱离社会是要不得滴。她不正是来感受古代各地的民俗风情的吗?再说,她一个大姑娘家,总得找地方洗澡吧?

但小客栈不但鱼龙混杂,而且卫生方面也让人不敢恭维。所以不是高级的客栈,刘青还是宁愿跟小懒呆在荒郊野外里。

这样一路悠哉游哉,路过了永州、衡阳,离家二十二天时,刘青到了长沙。“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刘青在长沙呆了一天,便直奔北而去,目的是洞庭湖。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上一世读书时刘青便对老范的《岳阳楼记》欣佩不已,如今到了这里,第一时间内便直奔岳阳楼。

远远便看见了岳阳楼,此时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为纯木结构;飞檐、盔顶;楼里面四根柱子高耸立,楼顶檐牙互啄,金碧辉煌。远远望去,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映在苍穹之下,浩水之畔,格外震憾人心。洪武二十五年,即刘青来到明朝的四年前,岳州卫指挥使音亮,扩建了岳阳楼府城,这两翼的扩建,使岳阳楼更为大气。

上得楼来,刘青临窗而眺,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刘青脑子里除了那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别无他辞。要说心情,“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说的就是刘青这号。

追今思古,缅怀“未来”。刘青站立良久,觉得肚子咕咕直叫,不禁哑然失笑:“看来,俺是雅不起来了,就俗人一个。”

□□□□□□□□

感谢书友100419181839138昨天给泠水投的年度票!不管怎么词穷,该感谢还是要感谢!嘿~~~

第七十一章 君山银针

不好意思,今天我的学生考证,考完又陪市茶艺中心的考官吃了个便饭,回来晚了,到现在才发文,抱歉!

□□□□□□□□□□□□□□□□□□*

下得楼来,刘青问了问路,到了卖小吃的街上。此时是中午时分,正是吃饭的时候,小吃街上人来人往,听口音,五湖四海的都有,岳阳楼果真是个旅游胜地。

刘青先去吃了一客虾饼,虾饼是用洞庭湖一带出产的鲜虾拌以面粉糊炸制成的,味鲜香嫩,焦脆可口。再来客竹筒鱼,‘竹筒鱼‘也是巴陵小吃的一绝,即把鲴鱼盛在楠竹筒里蒸制,使鲜嫩的鱼肉带着翠竹的清香,浓醇甘美,使人回味无穷。刘青吃得大呼过瘾。

肚子填饱了,刘青瞥见路旁的茶馆,摸摸玉佩,一咬牙,走了进去。

其实刘青这一路来,倒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风餐露宿,吃喝都不花钱;还有三分之一,住在大城小镇的好客栈里,这个花费比较大。但总体来说,刘青一路行来,也只用了三两多银子。现在要上茶馆喝个茶,倒不至于囊中羞涩。

再说了,刘青芥子里还存有几枚紫芝、多枚赤芝、大量的田七和天麻等名贵中草药,把它们卖了也值不少钱。

可前路未知啊!这样纯粹地坐吃山空,刘青自嘲地想:明年就得讨饭回家了,得想点办法开源才行。

不过,目前还是先花着吧,喝茶喝茶。到了这地界,不但要喝茶,还要喝好茶。

见刘青一付短褐打扮,门口的小二面上僵了一下,但不愧是旅游胜地的人,见多识广,训练有素,仍随即满脸堆笑道:“客官有请。”

刘青低头看了一眼衣服,无奈地笑了笑,自顾自进了门,自觉地找了个角落里的小桌坐下。倒不是她自卑,身为现代穿越人士的刘青同志,离那种自轻自贱的想法远着呢。选这角落,不是古代小说里主人公们历来听壁角、看热闹的好去处么,舍它其谁?

“客官想喝点什么?”小二颇为尽职尽责。

“君山银针多少钱一壶?”

“二钱银子。”

真够贵的,刘青想。还是道:“来一壶。”

“好嘞,您稍等。”小二眼睛一亮。

刘青趁空打量这古代茶馆。茶馆的装潢甚为雅致,左边墙悬挂着两幅字画,墙下两边放着大大的青花瓷盆,种着碧绿的植物,一高一低错落有致;右边则是个雕花博古架,放着各色盆景、奇石及精美的茶盒等物;靠里是六开的大窗,透窗看去,浩渺的洞庭湖一望无际。

临桌坐着两位青年男子,都二十岁左右年纪,头上扎着头巾,身穿直裰,这是明朝书生的标准打扮。两人看似也刚坐下,正等小二上茶。

再过去一桌,是一个白面长须的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穿着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正品一杯香茗。身后站着两位仆人。

刘青倒对两位仆人的帽子产生了兴趣:那小帽由六瓣布片缝合而成,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这不是清朝时流行的瓜皮小帽嘛,要是后面再留根长辫子,就更像了。”刘青恍然——原来这便是瓜皮小帽的前身。

正看着,忽闻一声高呼:“来杯君山银针。”一个身材高大的道士走了进来,坐在了刘青右边的桌旁,铜铃大眼,满脸的络腮胡子,如果剃了头,穿上袈裟,便是活脱脱一个“鲁智深”。

“客官请稍等。”小二亦高呼,情绪甚是愉悦。出门二十日,刘青也算长了些见识,知道这时候的道士地位高,而且还挺有钱。有钱的爷光临,小二当然要愉悦了。

这时一个小二把邻座书生的茶送了上来。刘青对泡茶有着职业病般的关注,抬眼望去,只见小二手脚麻利地先把烧得正旺的的小红泥炉摆上,再把盛满沸水的汤瓶坐到火上,待水沸腾,便把茶叶倒入沏茶用的茗壶中,冲入沸水,盖上盖子,笑着点头道:“二位慢用。”

靠近刘青的那个穿宝蓝直裰的书生,掀开盖子看了看,见银针茶在热腾腾壶中翻腾完毕,提起茶壶给另一个书生斟上一杯,笑道:“又安兄,你可知道这君山银针的传说?”一口湖南口音。

“哦?愚弟倒是不知,还望林森兄告之。”那又安倒听不出是哪里口音。

“传说,后唐的明宗皇帝,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沸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水,泡黄翎毛缘故。’明宗皇帝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

“这‘白鹤泉’和‘黄翎毛’又是什么?”又安奇道。

“这位檀越问的好。”那道士在旁听了,插嘴笑道:“这两样东西都跟我道派有关。如不嫌弃,贫道倒可以给你说一说。”

又安忙放下手中的茶杯,拱拱手道:“请说。”

“据传,初唐时,有一位名叫白鹤真人的云游道士从海外仙山归来,随身带了八株神仙赐予的茶苗,将它种在君山岛上。后来,他修起了巍峨壮观的白鹤寺,又挖了一口白鹤井。白鹤真人取白鹤井水冲泡仙茶,只见杯中一股白气袅袅上升,水气中一只白鹤冲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鹤茶’。又因为此茶颜色金黄,形似黄雀的翎毛,所以别名‘黄翎毛’。”

“原来如此。”又安恍然,又一拱手,“多谢真人赐教。”

“呵呵,贫道多嘴了。你身边这位檀越必也知道的,贫道倒是班门弄斧了。”

这时刘青的茶也来了,小二正准备帮她沏茶,刘青摆摆手道:“你把水烧上就行,其他我自己来。”

茶馆本也不大,其他人听刘青这么一说,都往她这儿瞧。

刘青也不在意。她前生就专教人泡茶的,最是受不得好茶被不会泡茶之人糟践。要知道,“三分茶,七分泡”,说的就——会泡茶的人,孬茶也能泡出好滋味来;而要是不会泡,便是好茶也出不了好味道。

刚才她看那小二泡这君山银针,便如鲠在喉。只是因为低调原则,这才强压着不作声。现在她花了二钱银子,却喝不到好茶,那她非得找块豆腐撞死不可。

□□□□□□□□□□□□□□□□*

推荐好友美文《十六国公主》,作者:璎影,书号:1738328

广告:落难公主求生存,不靠夫君不靠天

第七十二章 一心一意来泡茶

刘青先叫小二又拿了一个茗壶过来,待水烧开后,让小二将火炉撤掉,自己将汤瓶里的沸水注入一个茗壶里,并不盖上盖子,以便将水晾凉。

趁着晾汤的功夫,刘青拿起茶盒里的茶,细细的观赏。只见此茶茁壮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黄灼烁,果然是好茶,不枉她花了二钱银子。

赏干茶后,刘青提起汤瓶里的热水,把另一个茗壶温了一遍,再把水控干拭净;然后把适量的君山银针放入茗壶,盖上盖子焖了一会儿,掀开盖时,一股幽香扑鼻而来。她看水晾得差不多了,便高高地快速旋转注水到茗壶里,再盖上壶盖。

看着细白的茗壶,刘青心里极为惋惜。如果有玻璃杯,此时欣赏茶舞最是时候,可现在被条件所限,不能看到银针茶簇立的绽放与沉浮。没奈何,她趁此空闲把茶杯也温了一遍。

一会儿她掀开盖子,只见芽尖都冲向了水面,悬空竖立着,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待它们都徐徐下沉,刘青才把茶汤斟到茶杯里,茶汤浅黄,幽香扑鼻,细细品啜一口,味道极为甜爽。

那位道士性格甚是外向,见了刘青的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煞是好看,便开口问道:“请问这位小哥儿,你这样沏泡君山银针,可有讲究?”

其他人也早被刘青的动作所吸引,见道士出面问了,都点点头,竖耳细听。

“…”刘青从专注中被惊醒过来,看到茶馆里的人都注视着自己,不禁大窘。泡茶人的心态,便是好茶在握,所有的杂念便会摒弃云外,一心一意来泡茶。这是她一向教导学生的,自己更是一向这么做的。今天看到这好茶,她早已忘却了身外的喧嚣,只将自己对茶的敬重,一一表现出来。这样的做法使得她前世无论参加多大多重要的比赛,都能心态平和、镇定自若,让她取得了不少好成绩。但这会儿,却让她聚光在了这众目睽睽之下,成为了大家瞩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