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松目光在王二虎的腿上转了一圈, 又去看躺在木板上的杨大壮, 只见他腹部缠着的绷带满是血污,若不是听他时不时地哼哼几声, 孟松差点以为那里躺了个死人。

王二虎顺着孟松的目光也看向杨大壮, 道:“前几日高热不止, 好歹吃了药才活了下来。对了…”王二虎一脸期待地看着孟松:“大哥你带银子了吗?”

孟松扯了扯自己满是洞的衣裳,讥笑道:“你瞅我像是有银子的模样吗?”

王二虎同情地看了看他,忍不住问道:“大哥你这是咋了, 你这也是行刺被逮住了?”

孟松一言难尽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后悔:“要是行刺被逮着还好听些, 我这纯粹是没事吃饱了撑的。早知如此,我当初上完茅厕老老实实回去多好, 就不应该跟着他们跑去偷听;偷听就算了, 结果没忍住还嘴贱, 刚嘚瑟两句就被踹墙上了,丢人啊!”

王二虎忍不住也鞠了一把辛酸泪:“早知如此,我宁愿被你踹墙上也打死不来行刺,腿断了不说还得自己买药吃…”一说起药,王二虎又想起了正事,揪着孟松的袖子找银子:“大哥,我们没银子买药了,你身上真没藏点钱?”

孟松一把拽回袖子,王二虎只略微一使劲,就眼睁睁地看着袖子被自己拽下来半截。

孟松:…

王二虎:…

孟松:“…苍天啊,你说我的嘴为什么就那么贱呢!”

牢房里哭天抢地,徐鸿达翁婿两人倒是心情不错,回家吃了饭,朱子裕带人去查王有德的底细,徐鸿达则小憩片刻后审问孟松。

孟松是个非常识时务的人,往那一跪痛痛快快地将自己知道的事都说了出来:“寨子里时常有盐商到访,一般小盐商是各个头目接待,只有赫赫有名的大盐商我们当家的才亲自出面。那日王有德来的时候带了封信,也不知上面写了什么,当家的看完了就亲自接待了他。”

徐鸿达问道:“你知道信是谁写的吗?”

孟松摇了摇头:“信封没有名字,不过我估摸着有可能是王家的嫡系写的,旁人可没那么大的脸面。”

“继续说!”徐鸿达点头示意他。

孟松回忆道:“王有德来的那日是我接待的,可他却不肯和我商谈,直言有信要交给寨主。因人是我带去的,当家的也没撵我,他看了信后说徐大人是朝廷命官,刺杀容易惹麻烦。王有德道只管放心,上头有人撑腰,保证没人敢下来查。”

徐鸿达脸色有些凝重:“上头的人指的是谁?”

孟松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道的,估摸着当家的能知道,他听了以后很爽快地收了五百两银子当定金。原本这差事通常是给身手好的那几个。那天我也不知怎么被猪油蒙住了心,想着文官手无缚鸡之力,这种便宜差事不如抢了来,多赚些银子不说,也让那些总嫌弃王二虎他们吃白饭的人闭嘴。”

看着孟松懊恼的神情,徐鸿达却觉得十分侥幸,自己的身手自己知道,也就是和这种没有对打经验的人动手能占些便宜,若是那种经验丰富的劫匪,自己指不定就能着了道。孟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知道的事抖落了个干净后又在掌事笔录上签字画押。

看着徐鸿达说了退堂,几个衙役又过来准备将自己押回牢里,顿时慌了神:“大人,您不是说就让我来录个供词吗?咋还不让走了呢?”

徐鸿达抖了抖状纸,讥讽地笑道:“就这些事你觉得你能走吗?”

孟松瘫坐在地上,忍不住哭着扇了自己两巴掌:“让你嘴贱!”

****

朱子裕一来川南,就和徐鸿达忙的不着家,沈雪峰也整日往自流井跑。以往没接触过盐业这一块,只看了些折子大体对川南自流井这块有个大致的了解。

如今要进行盐业改革,可不能只凭折子上那些寥寥数语,川南从前朝起盐务的管理就与其他地方不同,向两淮地区从制盐到行盐手续纷繁复杂,设立了层层关卡,产生漏盐、私盐的几率极小。而川南的盐井就归个人所有,光产盐这一项就很难控制。

沈雪峰要动盐务,必须先将川南从产盐到行销每一步都了解透彻了,才能对症下药。新行的制度既要让盛德皇帝满意,又要在盐商接受的范围内,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小事。

男人们都在忙,宁氏母女三人难得清闲的凑在一起,少不得说起来四川的点点滴滴。青青说了成都府的事:“原先在京城也没听说过蜀王,这回来了才知道。虽说在朝中没什么权柄,但到底是个亲王,成都的大小官员都敬着他,纵使那些武将夫人也少不得和蜀王妃应酬一二。”

宁氏道:“这里倒是没有蜀王妃,可却有个难缠的知府夫人。打我来了,不知递了多少帖子,还没见过一次,端是好大的架子。”

青青也是吃过蜀王妃的闭门羹的,倒十分理解宁氏的心思,遂玩笑道:“娘去递帖子她不见,回头让她自己亲自上门来见您。”

宁氏笑着摇了摇头:“人家知府夫人怎么可能主动来家里见我,且不是自己打脸。”

话音刚落,门外有个丫鬟脆生生地回道:“太太,知府夫人打发人送帖子来了。”

宁氏一愣,随即马上反应过来:“让她进来吧。”

约莫过了一刻钟,一个三十来岁的媳妇进来,先行了大礼,自称是孟夫人的陪房,夫家姓何,方才恭敬地递上帖子和礼单:“徐夫人刚到川南的时候,我们夫人就想邀个席请徐夫人过去坐坐。奈何不甚染上风寒,怕过了病气给旁人,因此才将这事耽搁了。”

宁氏笑着点了点头:“倒是听说了此事,如今夫人可大好了?”

何娘子忙说:“虽未痊愈,但已好了大半,就是声音略有些沙哑,大夫说再吃上两剂药就没事了人。”

宁氏道:“如此甚好,夫人还需好生将养才是。”

客套了一番,何娘子才表明了来意:“我们夫人说打您来了还一直没见过,又听闻郡主也来了,想着后日亲自过来拜访,不知是否方便。”

宁氏颔首道:“欢迎至极,原本也想着这几日摆酒,索性就放到后日,请夫人来吃酒看戏。”说着又吩咐早春:“拿上等的尺头赏她。”何娘子接了尺头,给宁氏和青青磕了头这才退了出去。

见人走远了,宁氏不禁指着青青笑道:“倒让你说着了,这回我不瞧她,她倒巴巴地来瞧我们,这也是沾了你的光,要不然孟夫人这病指不定什么时候才好呢。”

青青莞尔一笑:“都是俗人,难免会踩低捧高,和她们呕什么气。”

宁氏叹了口气:“原先在京城万事顺利,来到这里才知外任的艰难。川南的大小官员已自成一体,你爹来此地的目的众官员都心知肚明,难免会遭人排挤。你瞧来了这些日子,还未有什么动作呢,居然有人要刺杀他,真真是让人放心不下。一想到你爹这么不容易,我受的这些气算什么呢,不过是人家不搭理我罢了,又不是要命的事。”

朱朱一边拿起果子递给朱宝一边说道:“好在咱家外放都在一处,彼此能帮衬。我听雪峰说,往常官员外任都要避嫌的,哪有咱们这么便宜的事。”

青青点了点都,说:“也是这里形势复杂的缘故,这里又有藩王,又有每年上百万收益的盐井,如果派个单枪匹马的官员过来,指不定又和李巡抚似的,不明不白地死在任上。”

宁氏闻言有些唏嘘,青青见不得她情绪低沉地模样,忙又往好处说:“娘也不用担心,子裕带了一百精兵来呢,有他在任谁也伤不了爹和姐夫的。”

朱朱也笑道:“子裕今日一早打发他四个长随来了我家,说暂时让他们跟在雪峰身边。有他们在,我这心里头也放心不少。”

互相打气,母女三人心情都好转了不少。宁氏也不再唉声叹气地提着糟心的事,叫人拿笔墨来写帖子往各府送去。

青青在成都也是办过席面的人,少不得给宁氏出主意:“依我说,也不用太费心思在上头,索性从这川南府最好的酒楼叫上几桌,家里备着果子酒水就罢了。您就是备上山珍海味给她们,她们也不会真心待你的,何苦累着自己。”

宁氏此时的心思也不在这上头,打发了个人出去到酒楼里定上席面,又拿钱找了个戏班子,剩下的都交给早春、初夏两个去张罗。

话说何娘子回到知府后宅,先拿得的尺头给孟夫人看了,这才说起在徐家的事:“徐夫人看着是个温柔和善的人,估摸着也得三十来岁的人了,看着倒是年轻,仿佛二十出头一般。懿德郡主长的同徐夫人很像,就是瞧着更明艳一些,浑身气度也好,身上的衣裳做的十分精致,估摸是京城那边的手艺。头上珠钗上的珍珠,个个都有拇指肚那么大,我磕头的时候瞧着她鞋子上还坠了两颗大珍珠呢。”

孟夫人将喝了一半的燕窝放到桌上,忍不住叹气:“好容易过了几年松快日子,这又来了个郡主压我头上,简直没法活了。”

何娘子看着孟夫人脸色不好,小心翼翼地道:“不是还有蜀王妃给咱撑腰吗?”

孟夫人冷哼一声:“她撑腰有什么用,就是她也忌惮懿德郡主呢。没瞧着,先前冷眼瞧着我将徐夫人得罪的死死的,这才来信说了郡主的事,她心里想的什么我会不知,当谁是傻子呢。”

何娘子一直以为夫人和蜀王妃交好,如今瞧着倒又不像,主子的事她不明白也不敢插嘴,抱着尺头不敢吭声。孟夫人烦躁地摆了摆手,打发她出去,又让人请孟慎矜过来。

“怎么了这事?不是叫人给徐家送帖子了,脸色怎么这么难看?难不成她夫人推拒了?”孟慎矜问道。

孟夫人扯了个笑出来:“那倒没有,毕竟徐鸿达在老爷手底下做事,她自然也有所顾忌。”

孟知府虽点了点头,但面上却一脸愁云,孟夫人见状忙将丫鬟打发出去,轻声问道:“老爷这是怎么了?”

“今日秦师爷来找我,送来了他舅兄的信。他舅兄如今在大理寺任主薄一职,虽是芝麻小官,倒是知道不少密辛。” 孟知府唉声叹气道:“他舅兄在得知徐鸿达来川南府任职后,就写了这封信托人捎来,谁知那人路上病了一场,倒耽误了我们的事。”

孟夫人见孟知府脸色不好,顿时心里发慌,白着嘴唇问道:“信上都说了什么。”

孟知府道:“说这徐鸿达虽才五品,但却有治水之功,极得皇上十分信任。还说懿德郡主在京城十分有名,太后每隔几日就要接她入宫一趟。懿德郡主别看着年纪小,也是个狠辣的角色。据说宠冠后宫的淑妃娘家和徐家争宫里的胭脂生意,也不知怎么被徐家抓住了把柄,淑妃娘家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一家人都没得什么好下场。就连淑妃也因此被活活杖毙,三皇子连带的被皇上厌弃,终日闭府不出。”

孟夫人听的瞠目结舌:“皇上会因为一个郡主杖毙自己的宠妃?这不太可能吧。”

孟知府叹了口气:“那主薄虽然官小,但这些案件难免会听到些闲言碎语。就这几日来的镇国公府的那个朱子裕,据说他后娘之死也有这懿德郡主的影子。”

孟夫人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嘴唇哆嗦地说道:“这就是个煞星啊。”

第96章 第 96 章

川南府当真没有秘密可言, 上午知府夫人打发陪房去了徐家, 下午川南府大小官员便都知道了,徐家再派人替帖子, 各家态度立马转了个弯,都接了帖子说当日必到, 就连刘同知和梁同知的夫人都笑盈盈地将人叫了进去,说了几句话还赏了上等封。

等送帖子那人一说,宁氏叹息道:“这些人家都看着知府的脸色行事, 不敢越雷池一步, 可见孟知府在这川南是个说一不二的主。”

青青冷笑道:“这孟知府一看就不是干净的, 指不定和盐商勾结了什么,咱们一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也难怪他们表面上的功夫都懒得做了。”

宁氏嗤笑了一声,道:“如今后悔的是她们,没弄清底细就将咱家得罪了, 估摸着此时不知道怎么懊恼呢。之前他们定是认为你爹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同知,又没法亲自上折子给皇上,凡事有知府在, 咱家翻不出花去。谁知人算不如天算, 她在也没想到咱家还有个得宠的小郡主能直达圣听,这回啊你爹可是沾了你的光了。”

青青抿嘴一笑:“我爹就是不经过我也能上密折给皇上的,只是孟知府不知道罢了。不过咱们与这些官员也不过是暂时的平和罢了, 以后翻出事来, 早晚得翻脸。”

宁氏叹息道:“消停一阵是一阵, 起码现在你爹当差的时候那些人不敢明面使绊子了。”

母女两人正说着话,朱朱抱着刚睡醒的朱宝进来了,青青让了个座位给她,伸出手指去摸朱宝的脸蛋:“宝宝,叫姨。”

朱宝睁着圆咕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青青,青青又摸了摸她的小手:“叫姨。”

朱朱见青青一本正经地教朱宝说话,忍不住笑道:“这孩子说话晚,到现在爹娘都不叫呢。”话音刚落,就见小朱宝一把抓住了青青的手指,口舌清楚的叫了声:“姨!”

这下可把青青喜欢的不得了,连忙从朱朱怀里将孩子抱了过来,笑道:“再叫一声。”

朱宝眨了眨眼,咯咯地笑着:“姨!”

青青哈哈大笑,在朱宝脸上狠亲了两口,朱朱又好气又好笑,拿手点了点朱宝的额头:“连娘都不叫一声,倒先会叫姨了,真是个小白眼狼。”

青青搂着朱宝软绵绵地小身子,亲热地和他顶了顶额头:“宝呦,你娘醋了,你赶紧叫声娘哄哄她。”

朱宝咯咯笑着用小手搂住青青的脖子,露出八颗牙齿:“姨!”

宁氏和青青忍不住都笑了起来,朱朱捂着胸口道:“白生养他了,平时见我亲热,一瞧见更漂亮的姨母就把亲娘给忘了,回头把你送你姨母家让她养你吧。”

青青哈哈大笑,哄着朱宝指着朱朱说:“叫娘!娘!”

朱宝伸开手臂,朝朱朱做了个抱抱的手势,清脆地喊道:“娘!”

一句稚嫩甚至有些含糊不清的“娘”字顿时把朱朱的眼泪都叫出来了,抱过朱宝,朱朱红着眼圈道:“再叫一声娘听听。”

朱宝似乎对这个叫人的游戏玩够了,看了眼他娘又哼哼呀呀地想到榻上去玩。朱朱拍了把朱宝的小屁股,把他放在榻上,朱宝爬了几下,扶着榻桌站了起来,踉踉跄跄地学走路。

青青看着眼圈发红的朱朱,忍不住笑道:“这就哭了,等以后会说话了,到时候见天叫娘,那时候你才想哭呢。”

宁氏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可不是,青青小时候就是个嘴碎的,整天啥也干不成,跟在我屁股后头叫娘,烦的我都想拿针把她嘴给缝起来。”

朱朱比青青年长三岁,到是还依稀记得当年的情景:“我记得青青说话早,一两岁的时候就满嘴的话,见天不是跟着娘就是缠着祖母。祖母箱子里藏的那些果子糖块,都被她一块一块的寻摸了去。每回祖母狠下心来不给她,她就坐在不住嘴的说,说的祖母头都大了,只能赶紧开箱子拿吃的把她嘴堵上,这才落一个清净。”

“是呢!”宁氏掩嘴笑个不住:“那时候咱家就一个浩哥是男娃,又是长子长孙,每回买吃的都说是给浩哥吃,结果多半都进了青青的肚子。”

青青闻言忍不住笑了:“祖母就爱拿果子糖块逗我,她要是不告诉我有好吃的,我哪知道她箱子里有啥?”

朱朱笑着睨着她:“你就得了便宜还卖乖,祖母那是真疼你,一提到你就眉开眼笑的,我瞅着疼你比疼大哥还甚些。”

宁氏道:“可不是,你爹刚得了旨意知道要外任的时候,你祖母就说她留着京城照看你三叔一家还有浩哥、青青,没几天听说青青和子裕也要来四川,你祖母立马要收拾箱子回乡下,完全忘了说照看儿子和大孙子的话。”

朱朱笑了一会,说:“咱们在这念叨祖母,也不知祖母在家会不会打喷嚏。”

青青笑着摇了摇头:“她打什么喷嚏啊,只怕这会又不知道和乡亲邻里的讲什么故事呢,咱在京城那些事够她在家里说好几年的。”

青青说的话再没有不准的。此时沣水村,徐婆子头上带着貂狐抹额,盘腿坐在炕上铺着的大狼皮褥子上,炕上凳子上围坐了不少乡亲都在听她说话。

如今正值冬季,沣水村的庄稼人都闲了下来,和徐家关系要好的婆娘们吃了饭收拾了家里,便都拿着针线都往徐家来了。往凳子上一坐,屋里暖和不说,还有丫头专门给她们倒茶水拿果子,再听听徐婆子讲讲京城的事,听了稀奇还长了见识,回娘家或者走亲戚时候学上一学,哪家不高看一眼呀。

老邻居李婆子坐在炕沿上,看着徐婆子头上皮毛抹额,忍不住咂舌道:“徐嫂子你家现在真是富贵了,还在脑门上整了块皮毛,屋里这么热你也不怕捂得慌。”

徐婆子一脸“你什么都不懂”的表情看着李婆子:“这你就不知道了,京城里那些老夫人都这么戴,我进宫的时候太后头上戴的那个才叫富贵呢,镶金嵌玉的不说就上头那花纹也不是十天半个月能绣出来的。我去镇国公府,那家的老太太是超一品的诰命,超一品你们懂不?”

众乡亲全都迷茫的摇了摇头,徐婆子抬眼想了想,道:“反正就是品级老高了,咱县太爷见了他都得磕头。”

众人恍然大悟,齐声:“哦!”了一句。徐婆子接着说:“我常去她家听戏,她那抹额一天带一个,一个月都不带重样的。我起初也不爱戴这玩意,是咱家郡主孝敬我,亲自给我做了几个,让我轮流着戴,就这个是用的貂狐的皮毛,还有那种镶宝石的、拿金银雕花的,不瞒你们说我戴上那种都不敢动,就怕上头的宝石掉了让人捡了去。”

乡亲们闻言十分赞同的点头:“就是,宝石啊金啊银啊,藏箱子里才安全,戴头上丢了可咋整。”

大光朝抹额只在富贵人家流行,或者极北的寒地受人追捧。平阴镇这里冬天不算冷,因此戴抹额的人并不算多。只有镇里有几家有钱的人家从府城见过学了戴去,像村里的人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些婆子们挨个都凑跟前瞧瞧这玩意是怎么做的,徐婆子还特意拿出了一个外用绸缎、内以丝绵衬里、外表施以彩绣的抹额给乡亲们瞧。

这可是京城戴的新鲜玩意,过了没几日,这沣水村的女人们不管年轻年长,家里宽裕的都弄了一个抹额带,家里有些闲钱的买了兔毛做一个,舍不得买兔子皮的也有拿找了块棉布缝了两层上头锈些花样也十分漂亮。

等这些人再来徐婆子家,徐婆子见每人头上一个抹额,顿时有些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是个时兴的老太太,带动了整个村里的潮流。她还煞有介事地指点她们:“你这个抹额和你衣裳的颜色不配,你很该穿一个石青色的衣裳才压的住颜色。”

“狗蛋她媳妇,你年纪那么轻怎么不涂香膏,看看脸上都吹的有些红丝了。不是我说,你们这些年轻的不打扮起来,等到我这个年纪打扮了也不好看了。”狗蛋的媳妇摸了摸自己有些皴了的脸,又瞅了瞅徐婆子明显白了不少的皮肤,忍不住问道:“大娘你这是擦了你自家做的香膏吧,我记得我刚嫁来的时候,您老脸上可没这般好颜色。”

徐婆子忍不住又显摆起来:“我用的香膏铺子里可没的卖,那是咱家郡主拿了个药方单独配的,里头都是人参、灵芝、蜂王浆这样的好东西,配那一小盒就不知得费多少银子。这用胭脂的时候也有讲究,我家郡主说,要洗了脸先用玫瑰水扑一扑,再抹上这香膏,只消一个月就能瞧见脸上变白变嫩的。如今俺家给宫里进的胭脂,就有这一种,连太后娘娘都赞不绝口呢。”

听着徐婆子一口一个我家郡主,乡邻们都羡慕的没法,这徐家怎么这么好命,儿子当了官不说,孙女比儿子还有出息。在村里,原本男娃都比女娃招人喜欢,可打听徐婆子见她提她家郡主后,一个个都转了思路,也开始重视起女娃来,万一以后能封个郡主啥的呢?

青青虽猜到徐婆子在家里显摆,却没想到自己成了她显摆的重要内容,更想不到家里那些淳朴的乡亲们会在徐婆子的引导下,会怀揣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

***

朱子裕从太平寨回来,又带着精兵以及同知府的衙役到容县抓了王有德回来。徐鸿达也不着急审他,叫人把他关在角落里一个昏暗无光的牢房里,一天只给两碗粥,先饿他几天再说。

王有德虽然是王家的旁系,但因他腿脚麻利办事利索,因此有些见不得人的事王家当家人王明恩都交给王有德去办。

王明恩在川南一带赫赫有名的盐商,虽拥有的盐井数量不如张家多,但王明恩会经营,又在重庆、沙溪、汉口等地开了不少盐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据说王家那些盐井、盐号、商铺、加上庄稼的出息,每天足足有五十公斤银子的进项。虽不如张家一样富甲全川,但也是有分量的盐商了。

王明恩发家,除了会经营有气运再一个就是足够狠辣,在他眼里就没有什么事不能拿银子摆平、就没有什么人不能拿银子搞定。

这些年,王明恩靠盐井攒下了千万两银子的家当,整个家族在川地如日中天,这个时候朝廷无论是想收回盐井还是增加税负,王明恩都不乐意。

李巡抚落马死了,刚消停了半年,又来了徐鸿达和沈雪峰两个指明负责盐业的官员,明摆着朝廷对川南井盐还不死心。王明恩在探访孟知府时,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对徐鸿达的不满,便认为他没什么靠山,遂起了刺杀的心思。

原本觉得这事本该万无一失,毕竟跟太平寨合作过多年,彼此还算了解,太平寨这么些年还没有失手的时候。可千算万算,却没想到太平寨会派出那样两个货色出去行刺,结果徐鸿达没死,太平寨的刺客反而被抓进了大牢。

王明恩在商海里沉浮多年,经历了不知多少惊涛骇浪,此事一出他倒十分冷静。先让心腹给太平寨的陈四海送了五千两银子的封口费,又打发王有德赶紧出去一避。

可惜,计划再一次落空,陈四海倒是嘴硬,但仗不住有个没事路过的孟松,被恐吓了一番说了个一干二净。陈四海自知有负王明恩的重托,打发心腹将银票送了回去。

王明恩收到口信后倒也没慌乱,想着好歹王有德跑了,到时候死不认账想必徐鸿达也拿王家没招。

谁知计划去陕西的王有德刚走了几日,在途中遇到一城镇想着进去打尖休息一天,结果刚进城还没找好客栈就先瞧见一家赌坊,也不知怎么鬼迷心窍的钻了进去,半天功夫就输光了随身带的银票,只能偷摸的溜了回来。可他前脚刚到家,还没和媳妇说上两句话呢,朱子裕就从天而降,将人拿了个正着。

一桩桩事仿佛冥冥之中有人控制一般,一连串的意料之外顿时让王明恩束手无策。王明恩对自己的堂侄王有德也算了解,这不是个骨头硬的主,想必受些刑罚就能将自己卖了。如今之计,只有杀人灭口可破,到时候死无对证徐鸿达也奈何不了自己。

可惜王明恩不知道,徐家人打青青出生后凡事都顺当无比,徐鸿达身上的福运可比向来顺风顺水的王明恩强的多。他和徐鸿达之间的对决,鹿死谁手还未然可知呢。

第97章 密谋

朱子裕一天跑了好几个地方, 晚上回家后神色疲惫, 小两口在房里吃了饭,青青就叫人打了热水来,又熬了一罐舒筋活血的药倒在浴桶里,让朱子裕好好泡一泡。

和京城冬天的干燥寒冷不同, 川南的冬天有些潮湿阴冷, 川南人又不兴烧地龙也没有火墙,多半是在屋里放几个炭盆取暖。

朱子裕一边泡澡一边说着捉拿孟松和王有德的事,又道:“幸好今天下午又跑了一遭,要不然险些又让王有德跑了, 也活该他倒霉, 听说都跑了上百里路了又自己回来的,可不是该着被抓。”

青青冷哼:“害了我爹又想跑,哪儿那么容易,早晚将他们都抓到牢里。”

朱子裕看着青青气鼓鼓的脸蛋, 忍不住凑过去亲了她一口。青青红了脸,拿汗巾子在他背上搓了几下, 小声嘟囔道:“洗个澡还不安生, 泡一泡就赶紧出来,这里不像京城, 纵然点了火盆也没那么暖和。”

朱子裕从桶里站了出来, 青青拿大汗巾子帮他擦干净, 朱子裕套上中衣打横抱起青青就跑到了床上。被窝里早就放了两个汤婆子, 将被褥捂的暖暖的, 朱子裕几下就扯下青青的衣裳,把人搂在怀里,轻笑道:“你只管躺着就是,一会就叫你热起来。”

小两口放下床幔翻滚在一起准备用爱取暖,而此时宁氏两口子也从炭盆谈论起青青的事。这还得从徐家刚到川南时候说起。

徐家到川南的时候已经入冬了,有钱的人家早早在入冬前就预备好了充盈的木炭,略微穷些的百姓用不起木炭也早早准备了木头。烧好的炭都卖的差不多了,因此徐家到了川南以后方才发现,取暖做饭用的木炭实在是难买。

宁氏打发好几个家人跑遍了川南几个县才买回来二百斤黑炭,成色还不算好,燃着的时候有些烟火气,晚上还得有两个丫头警醒着,以免把人熏迷过去。有炭烧总比冻着强,只是数量太少了些,二百斤除了日常取暖还要做饭、烧水,只怕用不上一个月。

宁氏一边盘算着如何将炭火节俭下来,一边每天打发人出去转悠,看能不能碰到卖炭的。说来也巧,在青青到的前一日,忽然一个卖炭的路过徐家,顺嘴问了一句,门房忙将人留住,叫人请了宁氏出来。

宁氏闻言顿时喜出望外,亲自到外头去查看木炭。原以为是和前一回买的黑炭差不多成色,不料竟是上好的木炭,比起在京城用的银霜碳也差不许多,顿时连声说道无论有多少全都买下。

卖炭的也没成想遇到个大主顾,见这家人要的多,连忙拍胸脯道:“要多少斤都能给您弄来,只是价格贵些。”如今徐家也不缺钱,就怕有钱都没处买去。也不知那人哪里的门路,半天功夫就让人送来了两千斤上好无烟的木炭。

有了无烟无味的好木炭,宁氏连忙让人换了炭盆,刚烧了一日正是暖和的时候,青青夫妻两个就到了。

晚上徐鸿达拿热水泡了脚,也说起了火盆的事:“还是这回买的木炭好烧,没烟没味不说,燃的火也大,熏得屋里比刚来的时候暖和不少。”

宁氏忍不住和徐鸿达说道:“我估摸着这是托了青青的福,打她出生,她祖母就说她福气好,还当真如此。旁的不说,这些小事就能看出端倪,咱家之前买炭多么艰难,东凑西凑才买到二百斤黑炭。可青青一来,上好的木炭居然能送上门来,还要多少有多少,简直像老天爷专门给她送来的一般。”

徐鸿达原本不是很信这些神怪的传说,可打京城见了和文道长十分相似的文昌帝君的神像,心里就动摇了。自家的事自己知道,当初他能考上举人简直瞎猫碰上死耗子,可文道人教导了自己几年,居然能一跃成为状元,说不定文道长真的是文昌帝君降临,就连青青也指不定是神仙下凡呢。

见徐鸿达若有所思的样子,宁氏轻笑道:“我也就这么一说,我只知道她是我的女儿就好。”

徐鸿达闻言也笑了:“你说的是,咱不管她前世是神是仙,咱只认这一世就成了。”

宁氏和徐鸿达已人到中年,近日又诸事繁多,自然没有小两口那么好的精力,泡完脚说了会话躺下就睡着了。

翌日一早,徐鸿达直奔牢房,先去隐藏在角落里的阴暗牢房里看了看王有德,瞧着他人虽有些颓废但精力尚好,决定再抻一抻他。

孟松正坐在地上无精打采地捉蟑螂,听见狱吏恭敬的声音,便猜到徐鸿达来了,连忙扬声喊道:“徐大人,徐大人,我有事禀告!”

徐鸿达转身过来,叫人打开牢门,居高临下地看着孟松:“你有什么话要说?”

孟松眼睛转了一圈,笑嘻嘻地问他:“我听见你将王有德抓来了,那我什么时候能回寨子啊?”

徐鸿达嗤笑一声:“你以为你还能回太平寨?”

孟松想起昨日脑子和被驴踢了似的,生生的将自己送进了牢房,还惹怒了大当家,顿时有些生无可恋。

看着一脸颓废的孟松,徐鸿达心情倒是很好,决定给他指一条明路:“说起来,太平寨能派这两个人来刺杀,也有你的功劳。你若是能说出让我感兴趣的秘辛,我放了你也无妨。”

孟松脸上露出犹豫的神情,他回头看了看断了一条腿还有昏迷不醒的两个手下,支支吾吾地说道:“我在太平寨也呆了近十年,这么告密不好吧?”

“哦!”徐鸿达脸上也没什么波动,转身就走。

孟松这下急了,站起来扑到牢房门口,哀求道:“大人总得告诉我说什么才成呀。”

徐鸿达冷笑一声:“你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吧,本官有的是时间。”

牢门在孟松脸前哐啷一声关上,徐鸿达回头看了眼牢房,轻声吩咐道:“一日两餐给这里头三个人吃些干饭,有破被褥子也给他们两床,本官要他们有用,万不能让他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