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姓胡的少女大夫还挺客气,一直笑眯眯地看着许攸,看得赵诚谨都有点不高兴了,但那胡大夫却好像没察觉到似的,偷偷地凑到许攸耳边道:“这年轻人不错啊,小姑娘好好把握,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她大概也察觉到许攸已经看出了她的女儿身,所以态度也变得很随意,齐王殿下一直偷偷看着她们俩没作声,赵诚谨却立刻就变了脸色,猛地往前走了两步插到她们二人中间,将许攸和胡大夫隔开,又狠狠地瞪了胡大夫一眼,这才扶着许攸上了马车。

“那个胡大夫有点神神叨叨的,以后离他远些。”一上马车,赵诚谨就忍不住朝许攸叮嘱道:“说个话靠你那么近,嘻嘻哈哈没个正经…”他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大堆胡大夫的坏话,不说许攸,就连阿初都忍不住“呵呵”了两声。

“是靠得近了点,”许攸抿嘴笑,“不过人家是个姑娘家,我跟她靠再近也无妨。倒是齐王殿下三天两头地跑到人家医馆去找人吵架好像不大好,别人见了,少不得要说些闲话,你说是不是?”

赵诚谨先是一愣,旋即立刻眉开眼笑地点头,“说得对,你说得对。”他就觉得奇怪呢,许攸虽说迟钝些,却也知道进退,怎么会跟一个陌生男子如此亲密,闹了半天,原来是个女扮男装的姑娘家。这就难怪她身为胡御医的亲传弟子,却没进太医院了。

阿初对这个反复无常的小顺哥已经绝望了。

赵诚谨把人送到了孟家,又进屋喝了杯茶,与孟老太太寒暄了几句才走。二婶得知阿初出去一趟还害了场病,吓得脸都白了,拉着他上上下下仔细检查了一遍,又非要再出去寻大夫,被阿初死活给拉住了,“人家胡大夫可是当朝御医的亲传弟子,就连她都说我好了,自然是好了。娘你再去找别人来看,浪费钱不说,搞不好人家还根本看得不准。”

孟二婶仔细想想,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这才作罢。

香山书院放了有四天假,阿初还能在家里头歇一歇,原本说好了要与许攸一起去街上逛逛的,却因为他生病的事被孟二婶给拦了。二人无奈,只得百无聊赖地在书房里大眼瞪小眼。不过,这种情形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赵诚谨又来了。

他这回可不是一个人来的,马车门一开,茶壶身先士卒地先跳了下来,甩了甩身上的毛,转了转脑袋,好像感应到什么似的,撒开腿就往孟家的院子里冲,倒把孟老太太吓得一跳,待看清是条漂亮的大狗,老太太顿觉稀奇,笑道:“这狗长得真好看,胆子也大,一点也不怕生。”

说话时,茶壶已经瞅见了刚从书房里出来的许攸,顿时眼睛一亮,喉咙里发出激动的“呜呜”声,猛地加快步子就朝许攸冲了过来。它的速度实在有点快,像旋风一般,架势看得有点吓人,老太太当即就惊得叫出了声,一边大声招呼道“小雪快躲开”,一边使劲儿往许攸冲过来。

许攸哪里还来得及躲,被茶壶一扑,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然后,抱着茶壶的脖子翻倒在地。茶壶也就地打了个滚,滚完了又赶紧往许攸身上扑,热情地舌头绕着她的脖子和脸舔了一遍,直把站在门口的阿初看得眼睛都直了。

孟老太太也看出茶壶这是在跟许攸玩闹了,顿时松了一口气,挤出笑容朝赵诚谨笑了笑,道:“这王府里的狗也跟别处的不同。”长得漂亮不说,这性子也太热络了。

赵诚谨也朝她笑,“茶壶喜欢小雪呢,它不是跟谁都这么好的。”他的话音刚落,孟老太太又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小雪,小雪,喜欢小雪。”

老太太定睛一看,哎哟,院子里又多了一只绿毛大鹦鹉,仰着脑袋,挺着胸脯,样子精神极了。老太太顿时就乐了,呵呵笑起来,指着鹦鹉道:“哟,这鹦鹉话说得挺好。”字正腔圆,不仔细听,还真不晓得是只鸟说的话。

二缺鹦鹉特别地会讨好人,扑哧扑哧地飞到老太太肩膀上,歪着脑袋看看她,亲亲热热地喊:“老太太好。”它出门之前被赵诚谨揪着翅膀再三交待过,所以不敢乱来,冲着许攸都不敢叫雪团了。

孟老太太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连连点头道:“好,好,这鸟可真聪明!我说顺哥儿你这都是怎么教出来的?”

赵诚谨却摇头,无奈道:“没人教它,它自个儿偷学的。听了谁说话都跟着学,还学得挺像。”要不然,昨儿李家大小姐也不会吃这么大的亏,他听说现在京城里稍稍有些体面的人家都传遍了,小绿也一举成名,多少人家都赶着去买鹦鹉养呢。

二缺鹦鹉蹦蹦跳跳地飞到许攸肩膀上,黏黏腻腻地跟她亲热,阿初看得羡慕极了,也巴巴地凑过来想上前去摸摸它,但又有点不敢,凑得近近地小声问许攸,“小雪姐姐,我…我能摸摸它吗?”

许攸还没回话,二缺鹦鹉就已经很自来熟地飞到了阿初的肩膀上,滴溜溜的小眼睛好奇地盯着他,然后,扬起嘴巴去啄阿初的耳朵…

“嗷呜——”阿初吓了一大跳,慌慌张张就往边上逃,绕着院子打转。偏二缺鹦鹉就喜欢欺负小朋友,一路扇着翅膀追过去,还时不时地在他耳朵上,脑袋上啄一口,吓得阿初“哇哇——”大叫。

一院子人看得哈哈大笑,许攸也知道二缺鹦鹉虽然有点坏,但下手极有分寸,不会伤着阿初,了看着他那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又觉得挺心疼,遂板着脸朝二缺鹦鹉招了招手,道:“小绿快回来,别闹了。”

二缺鹦鹉眨了眨眼睛,立刻就不使坏了,扑扇着翅膀飞了回来,乖乖地蹲在许攸的肩膀上,歪着脑袋继续看着阿初。

赵诚谨生怕阿初伤着了,赶紧关心地问:“被啄到了,痛不痛?”

阿初有些惊魂未定地摇摇头,“痛倒是不痛。”就是被吓着了,不过,他没好意思说。这会儿回过神来,阿初才意识到原来那只大鹦鹉在跟他闹着玩儿,一时又有些不好意思,悻悻地朝二缺鹦鹉笑了笑,挠挠脑袋,又朝它道:“你…就是…小绿呀。”

这个名字可是如雷贯耳,昨儿它在瑞王府大显身手的时候阿初就在场,虽然不曾亲眼瞧见小绿的矫健身姿,但能把李家大小姐整得不敢见人,就可以想见它绝非泛泛之辈。

“阿初你过来跟茶壶玩吧,它脾气好,才不欺负人。”许攸拍了拍茶壶的后背,它立刻会意,得儿得儿地就奔着阿初跑过去了,走近了,就停在阿初面前使劲儿摇尾巴,歪着脑袋咧嘴笑,像天使一样可爱。

不过阿初还是很小心,试探地伸出手在茶壶头上摸了摸,见它不仅没躲,还一脸享受地半扬起脑袋,阿初立刻受到了鼓励,又往前走了两步,小心翼翼地把茶壶抱在怀里。

孟老太太笑起来,“原来阿初喜欢狗啊。”

阿初的脸上露出又惊又喜的神情,兴奋地朝众人道:“它…它好乖。”

小绿蹲在许攸的肩膀上,不屑地朝阿初看了两眼,嘴里小声地嘀咕道:“笨蛋和笨蛋。”

许攸心中好笑,伸手摸了摸它的脑瓜子,小绿这才不吵了,想了想,又飞到孟老太太身边去讨巧了,直把老太太哄得眉开眼笑,连家里头藏着的松子都拿出来喂鸟了。

有这么两个活宝来作客,孟家院子里顿时就热闹起来,许攸也快活了不少,从早到晚脸上都挂着笑,以至于赵诚谨忽然问起胡鹏程的时候,她都完全没有多想。

“…他还在京城啊,”许攸随口道:“前几天还来过我家的。胡大人原本是想着要去南边的,可不知怎么的,一直没谋到实缺,才拖了下来。胡鹏程现在在城西的私塾里读书,十天才歇一日,人都瘦了不少。”

赵诚谨没说话,笑了笑。

晚上茶壶和小绿都留在了孟家,许攸和阿初倒是挺高兴,孟老太太却有些担心,“它们在王府里住惯了,会不会不习惯咱们家。晚上睡哪儿呢?”

“阿婆放心,茶壶的窝都带着呢,随便找个房间一放就成,它一点也不吵,还能帮着看家。至于小绿,嘴巴虽然啰嗦些,不过有小雪在,它不敢闹。”赵诚谨说话时还忍不住笑着看了看许攸,长眉一挑,眸光湛湛,一旁的孟老太太和二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赵诚谨回到王府时,天色早就暗了下来,一进门护卫就赶紧过来禀告,说是沈嵘回来了,赵诚谨顿时精神一振,立刻又召了他过来问话。

茶园的事他还没跟瑞王爷说,瑞王妃见他不提,也当没这回事,半点口风也没向瑞王爷泄露,倒是瑞王爷一个人在家里头为了赵诚谨的婚事直发愁。

若是依着瑞王爷以前的性子,跟孟家的婚事不说考虑,便是提一句也得把赵诚谨给臭骂一通,可这么多年下来,瑞王爷的脾气早就已经被磨平的,到了而今,他想得最多的不是怎么建功立业,而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地过日子。

早些年瑞王爷膝下只有赵诚谨一个儿子,几乎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所以对他也是严厉大过于疼爱。赵诚谨也不负所望,打小就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学什么东西都比别的孩子要快,几乎从来没有让瑞王爷操过心。

可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竟会发生那样的变故。得知长子遇难后,瑞王爷整个人都是懵的,忽然之间就失去了理性,以至于那几年都过得浑浑噩噩。等到赵诚谨在外头吃了一圈苦头,艰难地回了京,可是,这个时候赵诚谨已经长大了,他甚至已经不需要王府的庇佑,不需要瑞王爷为他谋划任何东西,聪明稳重到让瑞王爷觉得心疼。

瑞王爷这才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亏欠。现在的他不是什么王爷,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就算他再怎么看不上那桩婚事,也得费尽心思地把这事儿给促成了。可是,天晓得他要怎么样才能把孟家给扶起来。

瑞王爷正在屋里发愁着,瑞王妃端着茶进了屋,就在瑞王爷身边坐了,一边喝着茶一边慢悠悠地看着什么东西。屋里挺安静,翻书的声音清晰可辨,瑞王爷酝酿了一会儿感情,发现自己好像没法继续幽怨下去了,索性又起了身,凑到瑞王妃面前道:“在看什么?”

“二丫头的嫁妆单子,”瑞王妃喝了口茶,低声回道,又把单子往瑞王爷面前送,“王爷也瞧瞧,看哪里还有不周到的地方。”

瑞王爷接过翻看了几眼眉头微微皱起来,沉声道:“重了些,把里头贵重的摆件撤掉两成,另给她添个铺子。”王府二小姐的婚事最后还是瑞王爷作的主,定下了礼部谢侍郎家的小儿子,谢家门第虽不高,但那谢小郎却还争气,年纪轻轻就有了功名,只是比不得长婿吴幼安罢了。

瑞王妃笑笑道:“随你。”说罢,又拿了笔,飞快地将嫁妆单子重新修订了一遍。瑞王爷就坐在一旁看,随口又问:“顺哥儿人呢?”

“这会儿该回来了吧,”瑞王妃忍俊不禁,“大早上就带着狗和鹦鹉出了门,想是去孟家了。孟家那小姑娘跟它们投缘,茶壶和小绿见了她倒比见了顺哥儿还亲热些。就说昨儿李家大小姐那事,我看就是那只鹦鹉给孟家小姑娘撑腰。”

瑞王爷的脸上露出古怪的神情,好像有些不信。

“你不信?”瑞王妃笑得意味深长。

瑞王爷却忽然想起了赵诚谨养的那只猫来,连猫都能妖孽地长出一肚子心眼,何况还是只鹦鹉,如此一想,好像也就不稀奇了。他只是有点不明白,那孟家小姑娘到底是长了三头还是六臂,怎么能连顺哥儿院子里的狗都能迷得住呢?

第99章 九十九

胡鹏程从私塾出来,慢吞吞地往家里头走。

胡家现在住在东正街巷子里,宅子并不大,只有两进院子,拢共才十来间房。刚开始家里人还没觉得有什么,毕竟来京之前胡大人的差事都已经快要定下,京城这里,也不过是暂住几日罢了。谁也没有料到,这差事却没有他们想的这么容易,原本都已经定好的差事临了临了被别人给抢了先,胡大人一时半会儿又谋不到实缺,一家人竟滞留在了京城。

胡家人多,从老到小,加上胡大人的两个妾并四个女儿,光是主子就有十个,府里头总得有几个人伺候使唤吧,来了客人总得有地方接待吧,这么一算下来,房间根本不够分,胡鹏程身为胡家唯一的子嗣还能独占一间,他那几个庶出的妹妹只能挤在一起,一天里头都能吵好几架,院子里没个消停的时候,所以胡鹏程也不愿意回家。

他在外头磨蹭了好一阵,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这才无奈地往家走,刚走到巷子口,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胡鹏程狐疑地一回头,远远地就瞧见赵诚谨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他,面带微笑地道:“大老远就瞧见你,还以为认错了人。你怎么这会儿还在外头?”

胡鹏程有些不自在地咧了咧嘴,想挤出点笑容里,旋即才发现徒劳无功,想了想,便懒得在赵诚谨面前强颜欢笑了,无奈地摇头道:“家里头乌烟瘴气的,不愿意回去。”

赵诚谨见他这幅模样,原本心里头对他还有些说不出的芥蒂的,这会儿那心思竟也散了,下了马,又朝四周看了看,朝胡鹏程道:“那…我们找个地方说说话?”

他们就近找了个小酒楼坐下,店里的伙计都生得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赵诚谨身份显贵,上了饭菜后便知趣地退了出去,只余赵诚谨和胡鹏程二人在雅间里说话。赵诚谨想起几年前初见时胡鹏程桀骜不驯的样子,再看看面前蹙着眉头,好像长大十岁的年轻人,忽然觉得,自己之前胡乱地吃飞醋真是有些过分。

明明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却偏偏一直别扭着不肯出来帮忙,还真是过分啊。

赵诚谨没问起胡大人的去向,事实上,胡家一大家子都还在京里就已经足够说明了问题,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跟胡鹏程闲聊,说起几年前在云州时的日子,说着说着两个人都忍不住笑起来,胡鹏程喝了几口酒,就开始有些迷糊,说话也肆无忌惮起来。

“…我跟你说…”胡鹏程说话时都有些大舌头了,眼神发飘,“顺哥儿你那会儿长得可真俊,我家里头那两个妹子,不是见过你一回么,哎哟喂,回去俩人就吵起来了。后来打仗的时候你不是走了,我们去在山上,那俩蠢丫头还想给小雪脸色看,结果人家怎么会把她们当回事…”他说着说着就笑起来,声音里隐隐透着些伤感,这跟平日里的胡鹏程好像换了一个人。

赵诚谨却有些笑不出来,他倒了杯酒慢慢地喝,一会儿,又与胡鹏程碰一碰杯。等到天全黑了,赵诚谨才把乱醉如泥的胡鹏程送了回家,到家的时候胡大人和胡太太都快急疯了,见了赵诚谨,一时都没回过神来,就连胡太太都忘了上前去巴结他。

马上就到了年底,京城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腊月里,又沸沸扬扬地下了几场大雪,整个京城都笼罩在厚厚的白雪下。衙门里都封了印,雪爹和孟二叔也终于有了些轻松的时光,守在家里头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茶壶和小绿依旧在孟家住着,书房里烧了炭盆,一进门就暖暖的,许攸和阿初白天都在书房里待着,茶壶倚在她的脚边瞌睡,小绿时不时地去撩拨阿初一下,趁着阿初还没反应过来又赶紧逃,每每把他气得哇哇直叫。

算一算茶壶的年纪,它已经不小了,身上的毛发也不像以前那样漂亮又光泽,虽然依旧憨态可掬,但明显看得出来,它已经不复以前的矫健和灵活。许攸有些难过,她也知道狗的寿命并不长,她甚至不敢去计算茶壶还能陪在她身边几年。

中午吃过饭,孟老太太忽然神神秘秘地过来找许攸说话,东拉西扯地说了几句还没说到正题上,许攸就觉得又些奇怪,索性直接问:“阿婆,您到底想说什么?不用这么拐弯抹角的。”

孟老太太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道:“那个…阿婆先前不是说想给你招上门女婿吗,正好现在有个人选,是巷子里头刘奶奶家的外孙,今年十八岁,虽然身上没有功名,但也读过书,人我倒是没见过,不过刘奶奶说,小伙子长得挺精神。”

虽然知道孟老太太这是为了她好,可许攸心里头却生出一直奇怪的抗拒感,甚至还没见面,就对这个人反感起来。

她脸色一变,孟老太太立刻就明白了,赶紧道:“你别急啊,这…阿婆也就是跟你说说,又没说真的定下来。”

“阿婆,我还小呢。”许攸揉了揉太阳穴,有些无奈地道:“这个事能不急吗?”

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虽然也知道这种状态很快就要改变,她终有一天会不得不嫁人或是依着老太太的意思招个上门女婿,可是,她现在却只想像鸵鸟一样把自己的脑袋埋起来,好像不去管,不去想,这事儿就能一直拖着。

“好了好了,不急就不急。”孟老太太生怕她想多了,又赶紧劝慰道。其实老太太自己心里头也纠结得很,一方面想着赵诚谨是个可以值得托付的好孩子,可另一方面又顾忌他的家世。

老太太也多少见过世面,听说过那些高门大户的做派,哪个大老爷身边不是一大堆妾室和通房丫头,就连瑞王爷,京城里的人还总夸他跟王妃感情好,不照样还是生了好几个庶子庶女。自家孙女这身份,就算真嫁进了王府,那日子恐怕也不好过,不说别的,万一顺哥儿整几个个庶妃、侧妃出来,就凭孟家这家世,连个妾都压不过。

老太太叹了口气,想了想,还是把心里头的顾虑跟她说了,又道:“不是阿婆不喜欢顺哥儿,只是这婚姻大事,自古人们就说要门当户对,这是有道理的。顺哥儿好是好,那也只是现在,将来怎么样,谁又说得清。将来你要是受了委屈,我们连忙都帮不上。”

“阿婆——”许攸心里头酸酸的,眼睛里迅速就有了水汽,她使劲儿眨了眨眼,努力地把眼泪逼了回去,咧嘴强颜欢笑,“好好的,怎么又说起顺哥儿来了。他…”可是,一提到赵诚谨,许攸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赵诚谨的心思,家里头谁都能看出来,就连许攸也没法假装不知道,可是,且不说她心里头能不能对赵诚谨拐过这个弯来,孟老太太说的话也真是有道理。

老人家年纪大,经历的事情多的,看得也透彻。年轻人的感情总是丰富些,甚至会不顾一切地为对方做很多事,但这种感情能持续多久,三年,五年,甚至七年,许攸心里头一点底也没有。她想,老太太这样执着地想要给她招上门女婿,考虑的也正是这个吧。

老人家盼着她好,盼着她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总是会想得长远些,若是招个上门女婿,挑个老实孩子,心地善良会心疼人的,有孟家照看着,一辈子都太太平平。至于瑞王府的顺哥儿,京城里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如狼似虎的,嫁过去了,那日子岂不是成天都跟打仗似的,更重要的是,家里人一点忙都帮不上。

晚上许攸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她心里头乱成了一团麻,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纠结什么,胸口好像堵着一股气,憋得连呼吸都有点困难。索性便起了床,点了灯,趴在床上发呆。

茶壶也听到动静竖起了耳朵,扭过头来看了看她,起身踱到她床边,仰着脑袋朝她摇尾巴。许攸的心顿时就软了,伸出手跟它的爪子握了握。小绿也扑扇着翅膀从架子上飞了下来,落到床边,歪着脑袋看她。

“干嘛?”许攸托着下巴朝小绿道:“你想跟我说什么?”

可一向聒噪的小绿这一次却没说话,安安静静地蹲在她身边啄了啄许攸的手,动作很轻,就像是安慰一样。

结果赵诚谨第二天来的时候,小绿就急吼吼地去找他告状去了,还特意躲着许攸不让她听到,至于为什么许攸会知道它是在告状?因为赵诚谨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他几乎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就那么直直地朝许攸看过来,眼神中带着无比的震惊和难过。

许攸被他看得无缘由地一阵心虚,不安地低下头。

仔细想一想,她又觉得有些气恼,她可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连老太太说招上门女婿都被她回绝了,明明是该表扬才对。

这个逻辑好像有点不大对…

好在孟老太太和雪爹很快就过来了,赵诚谨当着他们的面,立刻收敛了许多,不再用那种可怜又悲痛的眼神直直地盯着她看,可还是时不时地朝她瞟一眼,许攸偶尔和他的目光对上,又慌忙躲开。

赵诚谨来孟家是为了茶园的事,沈嵘从南边回来了,差事办得漂亮,买了好几个大茶园,赵诚谨特特地把地契送过来。

“…我买了些人安置在庄子里,按照小雪给的方子在学,只可惜这会儿是冬天,也没有茶叶让他们练习,不过开了春就好了…”他一一向雪爹说起茶园的筹备,事无巨细,听得雪爹连连点头,罢了又赞道:“顺哥儿做事素来仔细。”

赵诚谨却没笑,不知在想什么,沉默了半晌,忽然抬头看了许攸一眼,那两只眼睛幽黑幽黑的,有什么东西藏在里头蠢蠢欲动。

许攸忽然间有一种奇妙的预感,她觉得赵诚谨会做出什么让人意外的,惊天动地的事来,于是,心忽然就跳了起来,“噗通噗通”简直从她嘴里跳出来,一瞬间,连气都有些接不上。

她狠狠瞪着赵诚谨,咬着牙,拳头紧握,手指甲都快掐进了肉里。赵诚谨却忽然朝她笑了笑,好像决定了什么,眉目一瞬间舒展开来,他朝雪爹郑重地行了一礼,正色道:“孟叔,小侄今日来,是想向您提亲…”

屋里顿时一静,雪爹平日里那么镇定的人都呆住了,孟老太太也不敢置信地睁大了双眼,虽然…但是…

许攸脑子里一片空白,她看着赵诚谨的嘴巴一开一合地在说话,可却一个字也没听明白…

第100章 一百

许攸没能继续听下去,因为孟老太太终于回过神来,立刻就把她赶回房间去了,“这种事儿小姑娘家家的怎么能听呢,”孟老太太一边把她往屋里,一边又小声嘀咕道:“顺哥儿今天怎么了,怎么这么冒冒失失的。”

就算真要提亲,也没有这么来的,好歹也得请个媒人,哪有自己跑过来说提亲的,不会是在哪里受了刺激吧?孟老太太狐疑地看了看许攸,沉声问:“小雪,你是不是把那个…刘奶奶外孙的事说给顺哥儿听了?”

许攸大呼冤枉,委屈地道:“我没事儿跟他说这个干嘛?”她顿了一下,咬了咬牙,小声道:“是小绿说的。”

孟老太太都快傻了,“那只鸟?”一只鸟居然还嚼舌头,简直太匪夷所思了。她这是没亲眼瞧见小绿大战李家大小姐呢?要不然,保准眼珠子都得掉出来。

“反正,你回屋里头待着。”孟老太太小声哄她,“回头阿婆再跟你仔细说。”说罢,就把她往屋里推,然后想了想,还把门给锁了。许攸真是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她心神不宁地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又起身在屋里转了几圈,茶壶寸步不离地跟着她,见她情绪不高,还凑过来咬她的裙角,然后仰着脑袋摇着尾巴朝她咧嘴笑。许攸的心又慢慢静下来,蹲在地上抱住茶壶,小声抱怨道:“茶壶你说,他这是干嘛呢,一点准备都没有,真是冒失。”

她念叨了一会儿,就听到窗户口传来“嘟嘟——”的声音,赶紧起身过去一看,竟是小绿这个不要脸的家伙回来了。它好像知道自己做了不厚道的事,恬着脸想往屋里凑,偏又作出一副怯生生的姿态,简直就是影帝。

偏偏许攸又不好真的把它关在外头,毕竟下着雪呢,它要真在外头冻着,再过几个小时就成冰棍了。但许攸又实在气不过,一边开了窗,还一边气咻咻地瞪它,小声地骂了一句,“小汉奸!”

小绿飞快地飞进屋,停在梳妆台上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许攸,“什么是小汉奸?”

许攸顿时哭笑不得。就这么几下子,她好像又没那么纠结了,于是朝小绿招了招手,小绿眨巴眨巴眼,没往前走,反而往远处跳了跳,嘴里还小声嘀咕道:“想教训我?没门儿,我才没那么傻呢!”

许攸:“…”

到下午天快黑的时候阿初才过来解救她,一边开锁一边小声地朝许攸道:“姐,我一直躲在外头偷偷听呢,小顺哥后来又道歉了,说自己冲动冒失,不该这么一点准备就过来提亲,又说等过了年,再三媒六聘地亲媒人上门。”

许攸都傻了,愣了好几秒钟,才有些紧张地问:“阿婆和我爹怎么说?答应了吗?”

阿初摊手,“后来我就被发现了,然后阿婆把我扔回房间了。”

许攸就知道,她不该对这娃儿报以任何希望。

“不过——”阿初像只小狐狸似的笑起来,样子狡猾极了,“我刚刚问过阿婆了,阿婆说,还是要看瑞王府的态度,要是王爷和王妃有半点不同意都不成。不过,我倒是挺喜欢小顺哥做我姐夫的。”

“你知道什么呀。”许攸对他嗤之以鼻,“小屁孩还什么都不懂,别乱发表意见。”

“这婚事又轮不到我作主,我说什么也没用啊。”阿初被许攸训了也不恼,笑嘻嘻地继续道:“小顺哥多好啊,人和善不说,对小雪姐姐也好,在我们面前一点架子也没有。姐你是不知道,外头有些人,仗着自己出身名门,那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就连香山书院里的弟子都一样,不是瞧不起这个,就是看不上那个,哪像小顺哥和平哥儿这样平易近人。”

许攸决定不跟这个小叛徒说话了。

等到了晚上,孟老太太亲自过来她屋里了,她这回也不拐弯抹角了,直接道:“顺哥儿说,等过了年,他再请了媒人重新来提亲。又说王妃已经同意了,王爷那边问题也不大,不过你爹还没应,后来顺哥儿又说,只要你同意嫁过去,他不纳妾…然后你爹你同意了。”

什么?同意了!为什么阿初没有提都没提这个事?许攸霍地从跳起来,一脸惊诧地瞪大了眼睛,孟老太太还挺高兴,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哎呀我们也没想到顺哥儿会说这个,你爹当即就答应了。呵呵,这又不是我们提的,是他自个儿说的…”

所以说,其实小绿把她和孟老太太私底下说的悄悄话也有样学样地跟赵诚谨说了?这个家伙实在是无孔不入,真是个当奸细的材料,怎么没把它送到军营里与敌对战去!

“小雪你是不是也挺高兴啊?”孟老太太伸手过来捏了捏许攸的脸,两只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线,继续絮絮叨叨地夸赞着赵诚谨,“顺哥儿这孩子是真不错,有情有义,虽然有点心眼儿吧,不过男人嘛,心里头是得装点事儿。尤其是小雪你这孩子脑子又不大管事儿…”

喂,这样贬低自己孙女真的好吗?

“不过你爹也说了,你现在年纪还小呢,反正顺哥儿也不大,所以打算把你多留几年。再怎么说,也得给你多攒些嫁妆,不然,就算人家瑞王府不介意,出嫁的时候也不好看。我听说南边姑娘家出嫁,那都是十里红妆。咱们家虽然比不得那些大户人家,可也不能让小雪受委屈…”孟老太太已经完全沉浸在嫁孙女的喜悦中了。

这厢赵诚谨回了王府,一到家就赶紧去寻瑞王妃求救,见了面,便把自己今儿做的荒唐事给交待了,瑞王妃听了都有点不信,忍不住又问了一遍,“你真的就这样两手空空地跟人家提亲了?”这怎么看都不像赵诚谨会做的事,实在是太荒唐了。

赵诚谨的脸上抽了抽,扶额不起,“娘,我已经反省过了。”他几乎是一说出口就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不靠谱的事,无脑程度简直直逼齐王殿下,所幸他反应得还算快,立刻就承认了错误,又郑重地道了歉,虽然取得了孟老太太和雪爹的原谅,可赵诚谨心里头还是有些不那么放心。

“那…接下来怎么办?”瑞王妃看着面前水头丧气的儿子,有些想笑,又生怕打击到他,遂艰难地忍住了,作出一副关切的模样,想了想终究还是忍不住,小声追问道:“你怎么忽然间这么冲动了?”这可一点也不想他。

“小绿说,孟家老太太看中了一个人,想招了上门给小雪做上门女婿。”赵诚谨一说起这个连声音都低了。事实上,小绿说的还不止这一件事,后面的那些理由才是让赵诚谨真正心惊胆颤的的原因。他一方面很高兴许攸能有那么关心她的祖母,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孟老太太的担心的确有道理。

到底要不要和瑞王妃老实交待呢?要是现在不说,将来也是要说的,到时候可能还会让人以为是小雪怂恿的,赵诚谨这么一想,便又将孟老太太的顾虑跟她说了,又道:“孩儿在老太太和孟大叔面前保证过了,将来…屋里只有小雪一个…”

他说完又有些担心地看了看瑞王妃,见她面无表情,心里头愈发地紧张。

瑞王妃皱着眉头半晌没说话,一会儿又抬眼朝赵诚谨看,赵诚谨赶紧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表情,一脸期待地看着她。瑞王妃苦笑一声,挥手道:“你们小孩子的事情自己看着办,娘也懒得插手。宫里头,娘会去替你向太后说项,至于太后那边肯不肯,娘也不敢跟你打包票。”

赵诚谨顿时喜出望外,虽然他也知道,王府里最好说话的就是瑞王妃,只要是他决定的事,瑞王妃十有八九都不会反对,可他的婚事毕竟非比寻常,他的亲事就连瑞王爷和瑞王妃也不一定作得了主,而今瑞王妃不仅答应了他,还主动提出要去太后那里帮忙周旋,赵诚谨顿时感动得两眼发红,郑重地跪地朝瑞王妃行了一礼,瑞王妃却别过头去不耐烦朝他直摆手,“滚一边去,看着就心烦。”

赵诚谨欢天喜地地朝瑞王妃又鞠了一躬,这才起身得儿得儿地跑了,瑞王妃目送着他离开,终于忍不住叹了口气,摇摇头朝苏嬷嬷道:“这孩子,真是跟他父王一点也不像。”这样多情的男人,整个皇家也没有一个,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晚上瑞王爷回来,不等瑞王妃提这事,赵诚谨便主动去书房见他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瑞王爷沉着脸一脸严肃地看着他,赵诚谨不避不躲,抬头与他对视,目光中写满了坚定。但瑞王爷还是再三地道:“顺哥儿,你可要想清楚了。婚姻大事不是儿戏,乃通两姓之好,你若娶了孟家姑娘,这意味什么,你心里头可清楚。”

赵诚谨正色道:“是,孩儿知道。”

瑞王爷就不作声了,他在赵诚谨紧张而期待的目光下沉默了半晌,最后大幅度地一挥手,道:“行了,你回去吧。”

赵诚谨还有些懵,起身发了好一会儿愣,这才反应过来瑞王爷这是同意了。他自己都有点觉得不可思议,本以为要费许多口舌,甚至被骂得狗血淋头,瑞王爷也不一定会同意这门亲事,没想到竟然他竟然这么轻易就松了口,这让赵诚谨有一种奇妙的挫败感,他甚至连多说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瑞王爷给赶出来了。

回了荔园,沈嵘还在书房忙,赵诚谨把茶园的事全权交到了他手里,沈嵘不傻,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投入了进来。听到赵诚谨回来的声音,他又赶紧出来迎,顺便说一说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