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昏暗,她瞧不清楚那些人是谁,此时她听见季旺的声音,“混蛋!你们才没爹没娘呢,你们这些畜生,今日我跟你们拼了!”

樱娘吓得赶紧跑过去,只见叔昌已经被两个人压在最底下打,而季旺与另两个小伙子扭打在一起,衣袖都扯断了。

他们兄弟俩怎么能打得赢人家四个人?樱娘一着急,见旁边有一根粗棍子,赶紧拾了起来,高高举在头顶,喊道:“住手!你们都住手!”若是这些人还不住手,她打算用粗棍子抽过去!

大家听她这么一喊,都松开了,只见躺在地上的叔昌被打得鼻青脸肿,鼻腔还流着血。

樱娘朝那四个人气狠狠地骂道:“你们四个臭崽子,干嘛打人?以多欺少,算什么好汉?”

那四个人都歪着脸瞧着樱娘,要不是见她是女的,估计连她也要打。其中一人不服气道:“我们只不过说几句玩笑话,他们哥俩便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是他们先动手的!”

这时季旺的火气仍然没下去,他冲上去揪人家的衣领,“混蛋,你说的是玩笑话么?”

樱娘赶忙上去拉开,“季旺,快放手,人家现在没动手,你别再揪着不放,否则就是你的错了。”然后她朝着那四个人吼道,“你们还不快滚!”

那四个人气哼哼地走了,看样子根本不服气。

待他们走后,叔昌与季旺眼泪一大把又一大把地流,刚才只是气愤,并没有哭,现在控制不住,便哭得稀里哗啦。

樱娘掏出手帕给叔昌擦满脸的血,“好了,你们俩别哭了,跟那些没教养的孩子计较啥?待他们长大了,迟早要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老天爷不会厚此薄彼的。”

季旺手里拿着扯断的半截袖子,抹掉了眼泪,瘪着嘴道:“大嫂说得对,他们这些人幸灾乐祸,迟早要遭报应的”

樱娘瞧着他们俩这副模样,一阵心酸,极力忍住没让眼泪流出来,“咱们回家吧,今晚上有肉吃。”

待他们一起回到家,伯明与仲平也回来了。他们将收好的麦子摞在院子的墙边上,到时候晒个几日,用麦把不停地翻打,就可以将麦粒打下来了。

伯明见樱娘与老三老四一起回来,甚是纳闷,“樱娘,你这是去哪儿啦,你们怎么一起…”

这时他才瞧见叔昌的脸,顿时愠脸问道:“你们俩又打架了?”

樱娘赶紧解释道:“不是他们俩打架,是他们和另外四个人打架。你别怪他们俩,是那四个人骂人在先,还以多欺少。那些人嘴不干净,本来就欠收拾。”

伯明似乎明白了怎么回事,那四个人肯定是骂他们没爹没娘,否则不至于打成这样。他心里一堵,低着头找出巾子,将它打湿递给叔昌,有些哽咽地说:“快洗把脸吧,瞧你这个样子,明日怎么见人。”

叔昌洗完脸之后,樱娘叫他和季旺先换了干净衣裳再来吃饭。招娣将炒好的菜端上了桌,一盘青菜,一盘土豆丝,还有一盘辣椒炒肉,这些可都是大家平时爱吃的菜。

开始大家都是闷头吃着,一句话都不说。叔昌和季旺两人蹲在门外吃饭时,还有些抽噎。樱娘回自己房,搬出她陪嫁的两个春凳。

“老三老四,你们也来桌前坐着,别老蹲在门外吃,那样腿酸得慌,稍挤一挤也能坐下的。”

叔昌与季旺便乖乖地过来坐下了。樱娘不想让一家子总是这么沉闷,想说些开心的事,“伯明,明日织布坊要选小领头,比短工每日要高三文工钱哩。”

伯明抬了头,以为她肯定是选不上的,便安慰她道:“若不是你耽误了这些日子的活,肯定能选得上,你也别惦记那三文工钱了,以后还会有机会的。”

“你小瞧我了吧,明日下午要比试呢,谁手艺好就选谁。我今日下午就学得差不多了,明日还有一上午的功夫,我一定能学得好,你就等着吧。”

伯明听她这么自信,忽而又觉得她肯定能选上,“你若是一日能挣十文钱,可把我们兄弟四个都比了下去。”

这时招娣有些羡慕,说道:“大嫂到时候就是小领头了,也是个小官哩!你能开个后门把我弄进去么,我也好想挣钱。”

“招娣,你去不合适,家里必须得留个人做饭、洗衣,还要放牛。你挺着肚子也不好一整日坐着织布,那样对孩子不好。姚姑姑说了,她后日去乌州进棉线,到时候顺便带绢绸料子给我,咱们俩晚上就把料子裁开做头花,乌州那边收货,一朵至少能挣一文钱,你还担心没活干?”

招娣听了十分高兴,“真的?意思是我也能挣钱了?”招娣平时总觉得自己在家是吃白饭的,只有能靠一双手挣钱,她才能踏实些。

伯明此时深深地望了樱娘一眼,知道她这么攒着劲干活全都是为了这个家。他不禁有些惭愧,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她,又觉得亏欠了她。她嫁给他过不上好日子就算了,如今还要拼命干活挣钱,操心受罪。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她嫁给他真是啥好处也没捞着。

当着弟弟们的面,他自然也不会说什么煽情的话,只道:“莫非姚姑姑还帮着垫本钱?”

樱娘一边吃饭一边点了点头,“嗯,姚姑姑表面上冷冷的,其实是个热心肠之人。”

伯明夹了一块肉在樱娘的碗里,“待挣了钱,可得给姚姑姑送些礼物,以表谢意。”

樱娘朝他笑了一笑,“那是自然。”

吃完饭后,樱娘准备来给伯明熬药,被伯明赶到一边去了,他自己来熬,生炉火很熏人的。待药熬得差不多了,樱娘跑过来抓个二十多粒枸杞放在里面,再接着熬一会儿。

此时伯明见弟弟们都不在旁,他拉着樱娘的小手,“看你,挣了钱后从来没给你自己买过一样东西,却惦记着我,还有招娣及弟弟们。你对我及家里人都这么好,我都不知该说什么谢你的话了。”

樱娘被他说得有些脸红了,拿起筷子在药罐里搅动着,“你是我的相公,我当然要对你好了。我现在是薛家的人,自然也要对薛家好。夫妻之间,还谢啥谢的,真是矫情。药好了,可以倒出来了。”

伯明紧紧捏了一下她的手,便松开了,来倒药罐子。

伯明喝完了药,两人一起来到他们自己的屋里洗脸洗脚。樱娘洗好了后,便去柜子里翻来翻去,又去箱子里翻,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你在找什么?”伯明好奇问道。

“家里有纸笔么?我想记个账。欠的那些债,还有咱们挣的钱,都得用笔一五一十全记下来才好。光用脑子记,哪日忘了,岂不是成了一堆糊涂账。”

“你说得也是。爹娘屋里好像有个草本,还有笔墨的,都是爹用来记账的,等会儿我去找来记一记。幸好我在庙里跟着师父学写了不少字,否则家里都没谁会记账了。”

伯明这么一说,樱娘才顿悟了过来,她在这里应该是不识字也不会写字才对,自己差点就露了馅。

伯明倒了洗脚水,就去了那边屋,翻着他爹记的账本,他忍不住又流了好一通泪。待情绪稳定了,他擦净了泪,保持着和进来时一样的表情,才回到自己的屋。

他坐在桌前,闻着兰花香,低头认真地记账。樱娘在旁瞧着,“伯明,再挣七百多文,就可以先将三叔家的一千文钱给还了。”

“嗯,三叔家的日子也不算好过,得先还他家的。”伯明将欠的账及家里三百多文的积蓄全记好了。

他刚合上本子,就听见隔壁嚷了起来,有绿翠和梁子的声音,还有里正的声音。

紧接着就见梁子来他家院子了,梁子急着叫道:“大哥!”

伯明与樱娘赶忙出了屋,“怎么啦?”

梁子脸色涨红,看来气得不轻,“我要休掉绿翠,里正竟然说我不该休,就连我爹也帮着绿翠说话,你和大嫂去帮我说说理,我是不可能再要绿翠了!正好大哥会写字,替我写封休书吧。”

梁子今日才从县里回来,以前金花在他面前说绿翠不好,他还不是很相信,因为绿翠对他挺好的。这回他见他娘在牢里那副惨样,而且他娘将绿翠的事全告诉他了,他娘一边哭一边咒绿翠,这叫他这个当儿子的怎么能不动容。

他一回来就要说休绿翠的事,没想到绿翠哭喊着说他没良心,婆婆害得她这辈子不能生孩子了,她若是被休回娘家,以后哪个男人还肯娶她?

而梁子的爹薛家枝也劝他不要休掉绿翠,因为他们的阿婆死了,大伯大伯母也去了,凡是家里出过丧事的,至少一年内不能再办喜事,有的人家格外重孝还守三年呢。

若是绿翠被休回家,家里就没个女人了,做饭和洗衣等家务活没人干,就剩父子三人在家,何况老幺才七岁,这日子怎么过。再说了,家里的麦子还没收,多一个人也就多一个帮手。薛家枝是这么想的,总觉得哪怕想休掉绿翠,也得过个一两年才好,他自己因为在葛地主家当监守,是抽不出空来收麦子的。

绿翠见梁子似乎决心已定,连公爹都说服不了他,她便跑去将里正找来,让里正为她做主。

梁子正在和伯明说着呢,隔壁又传来绿翠的哭喊声,“我就不走!我就不走!莫非梁子他还能将我抬出去?”

伯明也希望梁子赶紧将绿翠休了,此人若是再留在家里,以后怕是会给家里惹出一堆祸端。二婶之所以进了大牢,不也是她惹出来的么?

伯明不由分说,就来了梁子家的院子里,樱娘也赶紧跟了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驱赶贱妇

伯明和樱娘、梁子一起过来时,见里正将地上的绿翠扶起来,他还为她打抱不平,“梁子,你快过来!平时见你挺老实的,做事也有分寸,今日怎么这么犯浑?是你娘害了你的孩子和娘子,是你娘这个当婆婆的太刻薄。你孝顺去看你娘也没错,但也不能孝顺就连自己的娘子也不要了,你咋这么糊涂?这年头娶一门亲容易么?”

梁子也知道家丑不可外扬,有些事也不好跟里正说个清楚明白,只道:“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我当然得听我娘的。”

里正气得直跺脚,“孝顺是没错,但也得讲理。绿翠被你家害成这样,她都愿意呆在这里,你把她休回家去,她的后半辈子怎么办?”

梁子默不作声了,绿翠的后半辈子确实不会好了,可他不能为了她,而毁了自己的后半辈子,还搭上他的全家。

里正见他不说话,以为他是犹豫了,便道:“别闹了,日子就这么将就过吧。”

伯明彬彬有礼地走过来,对里正说:“里正,村里人都敬您处事公正,从不徇私,您今日能来为梁子处理此事,也是您的一番好意。只不过梁子他真的不想再和绿翠一起过日子了,若是强绑在一块儿,这往后的日子也不会好。佛说,凡事不可强求,一切自然于心,若是强施于人,必有孽祸。”

里正被伯明这一套说辞给噎住了,忽然他觉得自己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种家事本就不该是他做一个里正该管的,“既然这是你们的家事,我就不管了,你们爱咋样就咋样吧,后悔了可别再来找我。”

里正愠着脸背手走了,绿翠追了上去,拉住里正的袖子,可怜巴巴地哭道:“里正,若是您都不肯为我做主,我就真的走途无路了。”

里正从她手里抽出了袖子,“我还是劝你一句吧,哪怕你留在这里,也不招梁子待见,还不如回娘家活个自在。你大不了就是不嫁人呗,难不成没有男人你活不下去?”

绿翠眼睁睁地瞧着里正走了。没有男人,她当然活不下去啊!再说了,这样被休回娘多丢脸,怕是还要被娘家人骂,受娘家人挤兑。哪怕想勾搭哪个男人,她顶着个弃妇的名声,怕也是不好勾搭的。

她想到这里,又跑回院子里,一屁股坐在地上,打算就赖在这里不肯走。

薛家枝刚才一直没说话,见里正走了,他招呼着梁子过来,并将他拉进屋子里,“你咋这么傻,咱家办了白事,至少一年不能再招女人进来。这一年都碰不着女人,你熬得住?她留在家里还能干活,不要白不要,你何必着急赶她走。等来年你想另娶,再赶她走也不迟的。”

梁子瞪了他爹一眼,“爹,你胡说什么哩?一年不碰女人,我不会死!”他说着就气哼哼地出来了,留下薛家枝在屋里直跺脚,骂儿子脑子钝。

梁子心里着急要写休书,拉着伯明出院子了。此时已到了大家睡觉的时辰,梁子怕打扰了仲平哥几个睡觉,就来到了伯明与樱娘的屋里。

恰好伯明刚才记账,已经找出了纸笔。伯明抚平草纸,研了墨,问道:“梁子,这休书该怎么写?我只抄过经书,可没写过休书啊。”

梁子犯难了,他可是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他略寻思了一会儿,说:“就写我现在见了她就厌烦,没法和她做夫妻,她害得我娘关大牢,休她算是便宜了她,就这么写吧!”

“这…不太妥吧,听上去不像是休书。”伯明举着笔,半晌不知该怎么下笔。

樱娘一直在旁边瞧着,本不想干涉他们兄弟如何写休书的。她见伯明踌躇,就稍微点拨一下,“休书是不是有一定的格式?或者还要把绿翠不守妇道及给婆家惹事端的事提一提,这样才有说服力。若只是说梁子讨厌她,好像不足以立休书的。”

伯明听得樱娘这么一说,心里有点谱了,“梁子,我先写一份,等会儿念给你听,若仍觉不妥,我再重新写。”

“好。”梁子坐在伯明的身边仔细瞧着。

伯明提笔写道:“立书人薛梁,系永镇薛家村人,去年凭媒聘定王氏绿翠为妻。今年初将她迎娶过门,可是此妇多有过失,与婆婆不合,且不恪守妇道。因念夫妻之情,此妇败行不忍明言,今愿将她退回本宗,听凭改嫁,毫无异言,休书为实。正德五年六月初二,手印为记。”

当伯明将这样的休书念给梁子听时,梁子直点头,“就这样,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樱娘听了也觉得不错,但又忧虑道:“就怕绿翠不肯在上面摁留手印,家里也有没有红印吧。”

“家里有陈胭脂,那个臭娘们有时候还偷偷抹哩!”梁子站了起来就要出去。

“可是…绿翠根本不同意你休她,她能同意摁印?”伯明话还未说完,就见梁子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莫非他要动粗用蛮力?伯明与樱娘跟上去瞧,怕他惹出什么事来。只见梁子先是跑回他的屋子里拿出一盒散发着怪味的陈胭脂,来到绿翠面前。

绿翠似乎知道他要干什么,便把双手往背后收着,直哭嚷道:“来人啊,梁子要强行动粗逼人画押了,快来人啊,爹,你怎么也不来拦着他!”

她哪里是梁子的对手,梁子先将她胳膊一撇,再拽住她的手腕,便把她的手掌给抓过来了。伯明与樱娘似觉此行不妥,这样逼迫摁手印的休书还能算数么?

他们俩准备上前拦住,可是梁子抓住了绿翠的手掌先是往胭脂上一摁,再往纸上一摁,手印就有了!

绿翠又哭又嚷,屋里的薛家枝知道劝不住儿子,也懒得管,反正他可以在外面找女人,只要不带回家就行。儿子自愿不要女人的,他有什么办法。

绿翠双手紧抓着门,怎么都不肯松手,梁子便生拉硬拽,将她抱起来,然后放在院子外的路上。他回身将院门死死关上,绿翠在外一个劲地捶门。

梁子的弟弟老幺平时只知道疯玩,这时见家里乱成这样,也懂事了些,默默地在厨房做饭,这个时辰别人家都要睡觉了,他们家却连饭都没吃。

伯明与樱娘回到了自己的屋。伯明一边脱衣一边说:“樱娘,你说我这样做是不是不对?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可我却亲手为梁子写休书。”

“你别瞎想了,梁子如此嫌弃绿翠,他们俩根本没法过日子,强扭的瓜不甜,相信梁子做的决定是对的。咱们快睡吧,明日还得早起。”樱娘脱了衣裳爬上床。

只是隔壁的院门外太吵闹,他们根本没法入睡。绿翠不停地拍门、踢门,再撞门,嘴里也不停地骂着。折腾了许久,她也没能将门弄开,口水也骂干了。

最后她只好妥协了,“梁子,你休我也行,我认了,算我瞎眼嫁到你家!但我绝不可能就这么空手回娘家,若是你不将我的嫁妆还给我,我绝不挪步!”

梁子听了后,赶紧找出她年初的嫁妆,搂着来到大门前,将院门开了个缝,把东西全部往外扔,扔了一地。

因为有些嫁妆已经用了,梁子也为了打发她赶紧走,还掏出一串子钱往外扔,然后又砰的一声将大门关住。

绿翠捡起了地上的钱,再搂着那些嫁妆,怀揣着那张休书,哭哭啼啼地回家去。走在路上,她实在累了,拿不动那些不值钱的嫁妆,便把其中没用的东西给扔了,只搂着几样还能将就用的东西回娘家了。

直到听不见绿翠的哭声,伯明与樱娘才相拥着慢慢睡去。

作者有话要说:亲爱的们,因昨晚有点小伤心,耽误码字了,不好意思哦。

希望大家要好好过每一天,开开心心的,什么事都不要放在心上。

爱你们,^_^

好事多磨

次日下午,樱娘如愿以偿地当了小领头。那些妇人们见樱娘这么快就学会了如此复杂的织法,也输得心服口服,技不如人没办法。何况樱娘是用京腔与姚姑姑说话,这也是她们学不来的。

回到家后,樱娘见伯明的气色好多了,此时他正和仲平一起从板车上卸麦子呢。她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伯明时,伯明虽然做不到给她一个开心的笑容,毕竟遭遇父母双亡之事,他没能那么快就开怀起来,但他却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点头和赞许的眼神,“我知道,只要你努力,肯定能行的。”

忽而,伯明觉得自己这话是不是说得过于古板正经了,他将语气稍稍放软一些,“不过你可不能骄傲哦,否则姚姑姑一生气,就不让你当了。”

樱娘见伯明愿意跟她说笑了,便放心许多,她相信伯明内心是很强大的,不会那么脆弱。她过来帮着一起卸麦子,“你放心,我才不会骄傲哩,又不是小孩子,这么把不住。不过,我一想到每日多挣三文钱,一个月就能多攒上九十文钱,还是有些激动的。”

仲平在旁听了也跟着高兴,好奇问道:“大嫂,你这下可是要管二十多个人,不会像葛地主家的监守那样,手执鞭子盯着人家干活吧?”

“织布坊都是女人,哪能用鞭子动粗。呃…应该像姚姑姑那样以德服人,再恩威并施,还有…刚柔并济,这些道理我多少懂一点的。”

招娣蹲在井边洗菜,她有些听不懂樱娘说的话,“大嫂,你懂得真多,什么恩威又什么刚柔的,我咋听都没听过哩。”

樱娘朝招娣微微一笑,“我也是跟姚姑姑学的,她可是从皇宫司织局退下来的人,自然懂得多。”

大家正说着呢,见周里正朝他们这边走来。他们还以为周里正只是去梁子家看看绿翠到底有没有被休回娘家,没想到他却径直朝他们走过来,

他打开一个草本,瞧了瞧,说:“又到了每三年调一次地的时候了,你们家人数有变化,地也得减一减了。”

伯明本来心情才好一些,听里正这么一说,他顿时来气了,“里正,我们家才刚出事,你就说要减地,你这是啥意思?”

周里正却绷着个脸打官腔,“公事得公办,是没有人情可讲的。何况又不只是你们一家,那几家也都得减地。”

这时樱娘走了过来,质问道:“我们家哪里少人了,明明多了人好不好?我和招娣,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这不是多出一个人来了么,应该加地才对。”

周里正瞧了瞧招娣的肚子,“真是笑话,这还在肚子里哪能算?必须得生出来后,才能登记在册。”

只见周里正盯着草本上的数目仔细瞧了几遍后,又道:“女人分的地和男人该分的地不一样多。本来你们家应该减掉三亩地,你公爹两亩,你婆婆一亩。再抵去你们家新添的两名女眷,应该减掉一亩就行了。你们家减得算少的,就别叽叽歪歪了,有的人家没有新添人丁,一下减六亩的都有。”

女人只能得一亩,男人得两亩?莫非是因为女人吃不过男人,所以就分得少一些?樱娘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古代的女人不受重视,从分地的多少就体现得这么明显。

樱娘想到招娣肚子里的孩子没算上去,觉得很可惜,“里正,你说每隔三年才调一次地,那招娣肚子里的孩子到时候都两岁多了,岂不是少给两年?若是个男孩子,就相差更多了,这对我们家岂不是太亏?”

周里正拧眉道:“我也没办法,从来就没有给腹胎分地的说法,哪家生孩子都得吃这个亏。何况小孩子不是有娘喂奶么,要什么地?你们家男丁多,分得的地相比那些女娃多的人家,已经算是占大便宜了,就别为这一亩两亩的地争了。”

被他这么一说,好像他们这一家子多小气多爱斤斤计较似的。樱娘自知争不过这些几百年来沉淀下来的规定,也就没说话了。

“还有,你们家赶紧收麦子,明日葛地主家也得发粮了吧,后日就得交地税了,一共四百斤粮食,这个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动。今日你们就先交一下人丁税,一共三百文钱,或是一百斤粮也行。”

樱娘这下真听不下去了,“减地的时候,男女不一样,你们多减了一亩,怎么交税男女就一样了,怎么也该少交一些才对,这些规定是不是太不合理了?或许是你搞错了?”

周里正不乐意了,“我哪能搞错,还真当我是吃白饭的?你们这些妇人懂啥,别瞎掺和,这是历年来的规定。我向来秉公办事,不会特意为难你们家的。快说吧,人丁税你们家是交三百文钱,还是打算交一百斤粮来抵?”

家里的粮已经不足一百斤了,怕是只有五六十斤。至于拿钱,樱娘与伯明还真不舍得拿出来,昨日才刚领回来三百多文钱呢。

樱娘只好说个软乎话,“里正,能延个一两日么,家里才刚收麦子,还没打下来,待明日从葛地主家那儿领回了粮,后日和地税一起上交。”

周里正终于松口了一回,知道他们家欠了债,现在确实很难,也不逼他们了,“好吧,后日一起交,一共五百斤粮。”他合上了本子,去别家了。

周里正来之前,一家人气氛才好些,被他这一搅和,这会子又沉闷了。

伯明想到自己做为长兄,不能带头让一家人不开心,便安抚道:“你们别忧愁,明日不是就能从葛地主家领粮么?以前一年能领七百斤,这次因为仲平这些日子没去,二叔说了,葛地主家答应只少给五十斤。这一下就能领来六百五十斤,交了地税和人丁税,不还剩一百五十斤么?少一亩就少一亩地吧,反正家里的这些粮马马虎虎够一家子吃。”然后他又朝樱娘浅浅一笑,“还有你们大嫂还在挣钱哩。”

樱娘听了也跟着咧嘴一笑,她喜欢看伯明笑。其他人自然也不忧愁了,家里有大哥有大嫂,他们心里很踏实。

“招娣,咱们做饭去吧。”樱娘招呼着招娣正要往厨房走,却听到伯明朝院子外喊了一声“娘”。

樱娘吓了一跳,还以为伯明突然魔怔了,或是太思念他娘了而认错了人?可是,紧接着她又听到另一种声音,“伯明啊,你们家麦子收得差不多了吧?”

樱娘听出来了,是她娘李杏花来了。她的预感告诉她,她娘来了肯定没啥好事。

果然,李杏花走进院子后,一面夸招娣能干,一面又说家里是不是有了好收成,因为她见院子里堆好些麦子。紧接着,她就扯出这两日得交三百斤粮赋税的事来。

樱娘微微蹙眉,“家里有七亩地,还有伯明下聘给的粮,不会连三百斤粮都没的交吧?”

李杏花唉声叹气道:“唉,虽然税是能交得起,只是家里的粮剩得也不多了,主要是收成不好,今年净是虫子,这一年怕又得紧巴巴地过了。我今日来倒不是为这事,你爹昨日在家打麦子,可能是甩麦把甩得太高了,他把脖子给扭着了,疼得叫一晚上。今日早上找郎中来敷药才好一些,可是郎中说得接连敷上十日,要花三十文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