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娘见有一小半篮子的猴楂,便道:“你这是用衣裳兜回来的吧,你真够厉害的,竟摘了这么许多。往年每等我们去摘时,早被孩子们摘完了。”

金铃边吃边说:“因为我个头高,摘的都是树顶上的嘛。”

樱娘与招娣忍俊不禁,金铃是个大高个,果然有优势啊。

樱娘想到金铃去了山上,肯定是去锄那片花生地了,“金铃,咱们两家花生地是挨在一块的,那是以前伯明和季旺一起开的荒,你不会锄了自家的又把我家的也锄了吧?”

金铃不爱拐弯抹角的,直话说道:“大嫂,你别唠叨了,左右不过是锄了几厢地而已,被你说得好像我做了多大的事似的。我爹娘说了,你当大嫂的不容易,要我多为你干干活哩,你不让我帮你做饭洗衣,我就只好锄锄地了,反正锄地又不累。二嫂,待我得了空,也帮你家干。”

招娣直摇头,“别,我家有仲平一人就能干完,他又没去乌州,哪里还需劳烦你。”

一说到乌州,金铃心里打了个激灵,这几日她想季旺想得厉害,还总是想些乱七八糟的,担心他在路上出什么意外,吃不香也睡不好的。因为这是他们成亲以来,季旺第一次出远门,两人分开这么好几日,她实在是惦念得很。

金铃心里暗叹道,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相思之苦吧,她以前总觉得这种小女人才该有的心思怎么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想到她也会有这一日。

她略微红着脸问:“大嫂,以前他们去一趟乌州大概几日能回来?”

樱娘一瞧就知道她肯定是想念季旺了,就如同当年她对伯明那般。哪怕现在伯明每次出门,她也仍然想念他,会担忧他。只不过她习惯了这种感觉,没有金铃那么紧张。

她安慰着金铃,“我估摸着他们今日应该就能回来了,说不定等你将饭菜一做好,他就出现在你面前了,正好赶上吃午饭哩。”

樱娘话音才刚落,她们便听到院子外有牛车行驶的声音。金铃突然起身,几个疾步便飞向了院外。

她见季旺从牛车上往下跳,顿时惊喜万分地嚷道:“季旺,你回来了!”

季旺一回头,见金铃笑得那嘴角直咧咧的模样,忍不住打趣道:“怎么,你不会是想我想得这几日一直立在门口张望吧?”

金铃确实每日张望很多次,可是季旺竟然当着大哥的面取笑她,她嘴上哪肯饶人,“才不会哩,你一年不回来我都不打紧。只不过你说会给我带好吃的,我才惦记着。”

季旺从牛车上搬下一个大筐,“瞧,这么些好吃的,能堵住你的嘴了吧。”

这时樱娘与招娣也双双出来了,樱娘与伯明相视一笑,眼神互交,很是默契。

伯明将牛车上的东西一一往下搬,樱娘过来帮忙,“咦?伯明,你这次咋进了比上次更多的线料,这已是初夏了,虽然说得织一些出来待到九月就可以拉去卖了,但也不需这么多的。”

伯明正要开口回答,季旺抢话道:“大嫂,听掌柜的说有些商贾想来咱家找你,只是得知咱家在这个永镇后,他们觉得路途实在太谣远才作罢。他们之所以想来找你,就是想第一个拿到货,你完全不用担心货多卖不掉。你的名气现在可是大得很,连乌州都有不少人知道你的名号了。”

樱娘才不相信自己会在乌州有什么名气,笑道:“整个乌州做买卖和开作坊的数不胜数,咱家这个小作坊算得了啥。那些商贾顶多跟掌柜的寒暄几句而已,掌柜的再随口跟你这么一说,你还当真啊?”

伯明朝樱娘挤眉弄眼地笑着。

季旺认真地接着说:“咋能不当真,掌柜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对了,咱家还没开始榨油,大哥就开始张罗着找买家了。没想到在那儿碰到一位咱栾县的陈大财主,可是做大买卖的,他说到时候或许会派人上门来拉油哩。”

季旺说得满面红光,伯明只是在旁笑眯眯地瞧着樱娘,还抓耳挠腮的像是挺不好意思的,似乎在说:我这样也还算有出息的吧?

樱娘朝他眨眨眼,再给他一个美美的笑容,算是对他的表扬了。

这会子仲平也从地里回来了,一家子一齐上阵将这些麻袋、包袱、箩筐都搬进了院子里,然后各回各屋做午饭吃。

吃过午饭后,樱娘叫伯明赶紧睡个午觉,要知道每次这么在路上往返不停地赶好几日的路,身子都会累得有些发虚。

伯明这时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他的身子一沾上炕就睡着了。

樱娘自从生了念儿后几乎没睡过午觉,这会子她也爬上炕来,和伯明一起躺着睡。

大中午的能躺在炕上歇息实在是舒坦啊,她好久没能这么轻闲了。此时她脑子里遐想着以后要将日子过成啥样,再看着身边熟睡的伯明,瞧着他那张静谧温润的脸宠,她不知不觉也睡着了。

一个时辰后,她已醒来,伯明仍在深度睡眠中。她轻手轻脚地起了炕,先是去给念儿喂奶,然后拎着一个大包袱来到后面的作坊这儿。

樱娘当着大家的面把包袱打开了,一串串晃眼的铜钱呈现了出来。妇人们高兴地欢呼了起来,“要发工钱了!要发工钱了!”

除了钏儿,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每次发工钱的那一刻就是大家最兴奋的时刻。

樱娘叫着她们的名字一个个上来领钱时,钏儿的嘴一直瘪着。钏儿来这儿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只织起来三件,其中还有两件被樱娘给拆了,因为织得完全不像样子,马虎了事不说,还漏了针。

别人都领好几百文钱,她只领八十文钱。在这里忙活了四十多日,平均算下来,每日还没挣到两文钱,她心里实在是憋屈。

樱娘见她上来领钱时那张脸垮得太难看,便道:“种什么瓜就结什么果,你出多少力就拿多少钱。你自己没做好,可别嫌钱少。”

招娣见钏儿委屈得想哭了,忙安慰道:“你才来一个多月,就挣到八十文钱已经很不错了,能买到十斤肉哩。以后手就会练得越来越快的,你可别着急。”

钏儿无可争辩地点了点头,其实心里跟尝了苦胆似的,暗忖道,无论做点什么也不至于每日只挣两文钱啊,看来这个活实在是不适合她。

挣的钱少且不说,最近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坐不住了,浑身酸疼得厉害,而且每日就这么呆在屋子里干活,实在太烦闷了。其他人都一心一意干活,双手忙活得跟打架似的,就连唠嗑,还都是她主动找别人说,然后人家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

她觉得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哪怕挣来了钱将自己打扮成俏模样,整日呆在这个屋子里别人也瞧不见她啊。可是她又不想下地干农活受那份罪,呆在家里又挣不了钱,那就倒腾着什么做点小买卖吧。

她这么一抬头瞧了瞧樱娘,忽然就生出了一个点子,顿时心情好受了起来,丝毫不沮丧了。

其他人都坐在位子上开始干活了,领了钱后个个都干得十分带劲。钏儿是再也不想坐回去了,她嗫嚅着嘴对樱娘说:“姐,我还是回去吧,我心里有数,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学不好之这个,还是乖乖地回家另寻挣钱的路子吧。”

樱娘瞧着她那神情,知道她心意已定,也懒得再说什么,只是问道:“你不会是已经寻思到了挣钱的路子吧?”

钏儿确实就在刚才那一刻突然得了一个想法,还是从樱娘身上寻思出来的。她怕早早说了出来,到时候不挣钱又被樱娘笑话,讪讪一笑,道:“还没想出来,待回家后和柱子商量商量。”

樱娘没用追问下去,钏儿做什么事都是想到一出是一出,她可不想花心思去揣摩什么。

钏儿拎起她的东西大摇大摆地走了,似乎有种彻底摆脱了烦恼的那种爽快劲。

招娣坐在旁边织线衣,忍不住摇了摇头,觉得这个钏儿变脸忒快,刚才还哭着丧着脸,一会儿功夫脸上就带着笑容,也不知她心里在想啥。

银月叹道:“当初钏儿低声下气地央求着大嫂,无论如此都非要进来,没想到才一个多月她就呆不下去了。其实咱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当初学了半个多月可是一文钱都挣不到的。”

樱娘坐在了她们俩的对面,说道:“我早瞧出来了她没那个耐性,娇惯的人哪里坐得住,咱们可是连和尚的打坐功都给练出来了。银月,待晚上吃过了饭,你去我家一趟,今晚咱们四家把这半年来挣的钱分一分。”

银月和招娣都满脸喜色地直点头,她们可是好久没见过大钱了。

樱娘忽而朝她们俩神秘地笑了笑,说:“除了分钱,咱们四妯娌每人还能分到一件好东西哩。”

银月与招娣好奇地两两相望,然后齐声问道:“什么好东西?”

樱娘笑道:“暂且保密。”

作者有话要说:亲爱的大家,因为我要出去办点事,这一章实在有些短,我会努力在晚上九点左右再发出一章。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对我的爱,O(∩_∩)O……*_*

第76章 分钱分物

伯明醒来后就去云儿家接念儿,此时已是傍晚,樱娘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

若按平时,这个时辰大多数人家都不会这么早就吃过晚饭的,银月此时却已经赶过来了,因为想到要分钱,她实在有些等不及了。

樱娘正在做酸辣呛锅鱼,银月一进来就闻见浓浓的鱼香味。

“大嫂,你这是从哪儿买来的鱼,下午你不是一直在作坊那儿么,没去镇上呀?”银月虽然刚吃饱了饭,可是面对如此美食,她仍然馋得很。

樱娘将鱼铲起来装盘,“这是老幺捉来的,他捉了两条,就送来一条给我家。”

“哟,老幺还挺大方,把鱼给腌起来过几日吃都不会坏的,他却想着给你家送来,还是大嫂你人缘好。”

樱娘微笑道:“人都讲个礼尚往来嘛,每次伯明去乌州带吃的回来,都会送给梁子家一份,他们哥俩自然也想着咱们了。”樱娘拿出一双筷子递给银月,“你尝一尝吧。”

银月不好意思接,“这哪行,你和大哥还没动筷子,我哪能先吃?”

“你还讲究这个作甚,我只能吃几块鱼肉,辣的可不敢多吃,我还得给念儿喂奶哩。这么一大盘,伯明一人也吃不完的。”

银月听樱娘这般说就接过了筷子,这酸辣呛锅鱼做得实在好吃,银月吃得直咂嘴,她吃了几块后意犹未尽地放下了筷子,说道:“我也只能尝个几块,刚断奶浑身不舒服,何况肚子里还怀着一个。”

“你给小语断奶了?”樱娘问道。

银月点头,“不断不行,我自从又有了身子,奶水就少了许多。相比有的孩子吃奶吃到两岁,我家小语确实算是委屈了。可是她有一点好,断奶后不哭不闹,喝粥带劲得很,省心。”

樱娘在心里寻思着,待念儿到了小语这么大,也给他断奶得了,她可不想让念儿吃两年的奶,到那时候奶水根本就没啥营养了。

叔昌和银月是一起出门的,刚才他去接小语了,这时也过来了。伯明抱着念儿也回来了,还顺便把小暖给牵回了家。因为仲平还没回家,而招娣去菜园子里了。

樱娘把这盘鱼和一盘韭菜鸡蛋饼端上了桌,还做了一碗榨菜肉丝汤,之后便和伯明坐下来开始吃饭。

叔昌也过来尝了几块鱼,还说让银月跟樱娘讨教怎么做,否则家里平时总是来回炒那么几个菜,都腻味了。

银月嘴一翘,“哪里还需你提醒,刚才我已经跟大嫂说过了。咱俩住得远错过了不少好处,二嫂可是跟着大嫂学会做好些大菜哩。”

叔昌应道:“瞧你这话说的,都没出薛家村,哪里远了?以后你多来这边串门子吧。”

银月嗤笑一声,“你真傻,我和大嫂、二嫂整日在作坊里见面,哪里还需串门子。”

樱娘让小暖也坐上桌跟着一起吃,“小暖,你爹娘真是勤快,每回做饭算你家最晚。”

小暖已经一岁半了,虽然还不会说话,行动倒是灵敏,只见她拿着小勺往那盘韭菜鸡蛋饼上直戳,鱼她不敢吃,因为她瞧见里面有红辣椒了。

樱娘准备来喂小暖,被银月拦住了,“大嫂,你跟大哥好好吃饭吧,我来喂小暖。”

坐在桌前的伯明抱着念儿一起吃饭,他还时不时把鸡蛋弄得碎碎的,往念儿嘴里塞。念儿吃得小嘴吧唧吧唧的,再喝上几口他爹喂过来的汤,看他那样子应该是很爱吃的。

金铃和季旺在这边也要开饭了,金铃听到大嫂的厨房里热闹得很,她盛了一碗饭,再夹上菜,就匆匆地要出小厨房。

“你干嘛去?”季旺问道。

“我想去凑个热闹嘛!你就一个人坐在这儿吃吧。”金铃端着碗,头也不回走了。

季旺哪里习惯一人吃饭,他也赶紧夹些菜,端着碗跟在金铃的后面。

金铃回头瞅了他一眼,笑道:“跟屁虫!”

季旺梗着脖子道:“大哥大嫂的屋,我想去就去,怎么就成了你的跟屁虫?”

金铃接着笑道:“嗯,还是条嘴硬的跟屁虫。”

两人乐呵呵地过来凑热闹了,小厨房里响起一阵阵欢笑声。招娣和仲平一进院子就听见了大哥厨房里的大动静,他们放下手里的东西就跟着进来瞧。

“小暖,你咋就吃上了?”招娣笑问着,还从银月手里把小暖的碗和勺给接了过来,她自己来喂。

银月叹道:“二嫂,你还说呢,这么晚还不做饭,小暖能不饿么?你勤快啥呀,你家地又不比别人家多。”

招娣有些不好意思了,“我手脚比你们都慢,刚才织线衣就剩下收领了,我就赶着把那件织完。然后去菜园子里摘菜,又见菜叶子上有不少青虫子,我捉虫又多耽搁了一会儿。”

仲平在这儿尝了几块鱼,就回自己屋做饭去了,由招娣在这儿喂小暖吃饭和唠磕。

樱娘本想叫他们俩就在她家吃得了,可是菜也被大家吃得差不多了,饽饽做得又只够她和伯明两人吃的,也就算了。

当所有人都吃过了晚饭,热热闹闹地欢笑一阵,就齐齐来到堂屋里坐下了。

樱娘从卧房的炕后边端出一个箱子,再拿出账本,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说道:“仲平、叔昌、季旺,你们看看帐本吧,平均时账都是我一人记下的,你们也要过过目才行。”

他们三人皆摇头,说不需看。

“咋能不看,所谓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嘛,你们不看账本的话,我以后记账都没热情了。”樱娘把账本先递给了仲平。

仲平随意翻了几页,咧嘴笑道:“大嫂,我这样就跟瞎子看账本似的,完全看不懂啊。”

他把帐本交给叔昌,叔昌装模作样地全翻了一遍,说道:“好了,我都看完了。”他连忙把账本交给了季旺。

银月忍不住噗嗤一笑,“叔昌,你可真能装,你连记数的字都认不全,还舔着脸说自己看完了。”

季旺把账本往银月面前一递,“二嫂,要不你看看吧,你爹可是个秀才,你好像能认得几个字的。反正我看也是白看,跟二哥三哥一样,都是睁眼瞎。”

银月直摆手,“不行不行,我也看不懂,你以为光认几个字就能看得懂?大嫂记账我放心得很,根本不需看的。”其实她也是心虚,她认识的字也不超过五十个。

金铃在一旁呵呵笑着,“咱家除了大哥大嫂,没一个能看懂帐的。何况还是半年的账,哪怕能认全字,估摸着被这些绕得头都发晕了。”

银月接话道:“就是,直接发钱就行了。”

大家哄堂大笑起来,何止是绕得头发晕,光看这些字他们都头晕,都是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只知道下力气干活,凡是与文字、账目相关的,他们都不感兴趣。如银月所说,他们就一个想法,直接发钱就行。

樱娘只好把账本里主要的几笔账念给大家听,太多了她也没能一条条细念。

然后她把箱盖打开,满满当当的铜钱啊。

“一串是一百文,十串就是一贯钱。老话里说富贵人家都是腰缠万贯,看来咱们还根本算不上有钱人,来,你们每家领四贯钱。我和伯明占了四成,就分得八贯钱。本来每家不止得这些钱的,因为还进了许多新料,所以就先分这些。”

仲平他们哥仨个都上前把钱领了过来。

季旺掂了掂,嘻嘻笑道:“真沉,我可从来没拎过这么沉的钱!”

金铃赶紧接过来拎了拎,“还好还好,这得多久才能花完啊!”

银月打趣道:“这对咱们来说,确实多得晃眼,但是有钱人家的一件衣裳就值这个钱哩。你们若是担心花不完,就交给我好了,我保证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帮你们花玩。”她接过叔昌手里的钱拎了拎,“还别说,确实沉得很!”

招娣则在一旁教小暖数铜板,才数到一百多,她自己就晕乎了,“咦?仲平,我数到哪了?”

仲平感慨道:“唉,就你这样还想教小暖,还是我来吧。”

樱娘又从箱子里掏出一个小荷包,在他们面前晃了晃,“这是你们大哥得来的好宝贝,是一位商贾给的,也算是下批货的订钱。他与你们大哥虽只见了三次面,但彼此十分信赖,互相有了信约,咱们下批货也一定是要卖给他的。”

樱娘说了这么多,招娣与银月、金铃只是瞧着这个小荷包好奇,这么个瘪瘪的小荷包里能装着啥模样的宝贝疙瘩?

樱娘把小荷包打开了,拿出十二颗金光闪闪的东西。

银月顿时惊道:“金瓜子?”

招娣和金铃可是连什么是金瓜子都不知道,只见这东西模样像瓜子,却是金光闪闪的,应该不能嗑着吃。

樱娘笑盈盈地点头道:“每颗上面还都刻着一个‘赏’字哩。伯明,那位郑大老板说这金瓜子是怎么得来的,你跟他们说说吧。”

伯明喜滋滋地说:“也是我运气好,碰到郑大老板了,他是宫里一位嫔妃娘娘的表弟,据说这位娘娘还与姚姑姑相识的。郑大老板有一次为了给宫中送锦布,得了一个与这位嫔妃娘娘见面的机会,人家就赏给他两百颗金瓜子了。他还说,因上面有了这个‘赏’,他做买卖可是顺风又顺水,谁也不敢得罪他这位与皇宫有来往的人。他说想把这福旺之气带给咱们家,就把这些当成订钱给我了。”

这下全家人都激动了起来,银月以前就听他爹说过,皇家赏下来的东西可都万分金贵啊,可不只是这物件本身的价值。

每家分得三颗,樱娘和伯明没有多分,而是和他们得一样的。除了樱娘和伯明,他们六人今日才算是真正认识了 “赏”字,而且这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他们兴奋地观摩了一阵金瓜子,又热闹地叙了好些话,见时辰不早了,他们才各自拿着铜钱和金瓜子起身回家。

仲平哥仨个都是把金瓜子收在怀里,然后用双手紧紧捂住胸前,领来的铜板则由各自的婆娘拎着。

伯明见他们紧张成那样,就像怀揣着跳脱兔子一般忐忑,忍不住对樱娘笑道:“泥腿子就是泥腿子,一见到皇家的东西就跟面临圣上似的,诚惶诚恐。”

樱娘手里把玩着这三颗金瓜子,摸上去十分带感,“何止是他们,我也稀罕得很呢。”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内容预告:钏儿谋营生、伯明开榨油坊,紧接着时间有个大跳跃,到了六年之后,全家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将面对新的生活。

亲爱的妞们,这样的大转折不会吓着你们吧,嘻嘻~~,我赶紧顶着锅盖遁走…

第77章 岁月如梭

眼见着一晃眼就到了中秋节,一般人家都要去一趟娘家的。季旺和金铃大清早就出门了,沈家村离得远,他们得先去镇上买过节礼才行。

银月的娘家已经没了,她没地方去,倒是她姐最近又受了葛家大儿子正室的气,抱着她几个月大的女儿来银月家,打算住个几日再回去。

招娣和仲平去柳氏一家的木棚里,帮着一起包饺子,打算吃顿团圆饭。

樱娘在收拾着几件她不穿的衣裳,准备带给她娘。虽然她和李杏花不亲,但名义上总归是亲母女,何况这些衣裳她现在也不怎么穿,放着也是占地方。

银月穿戴向来都是不错的,不爱捡人家漏的。招娣身材过小,樱娘的衣裳她穿着不合适,而金铃身材又过于高大,根本穿不上去。

思来忖去,樱娘觉得只有她娘李杏花身段与自己差不多,只不过稍稍比自己宽了些许,反正她娘穿衣裳从来不讲究,松点紧点都能凑合。

“伯明,没想到我嫁给你还不到三年竟然添置了这么些衣裳。前两年还好一些,做得少。特别是今年,每次出门你见到了好料子就非要买,还请裁缝师傅给我量身做。你瞧,这些都只不过是洗旧了些,还一丁点儿都没破,我都穿不过来,以后还是少做衣裳为好。”

伯明也收拾了一些他的旧衣裳,打算给岳父和根子带过去。伯明知道柱子宁愿穿破烂衣也不肯穿人家旧的,嫌丢脸,所以压根不会往他头上想。

他收拾好了,正在系包袱,“你以前不是说日子过好了就要享受的么,说每次穿上新衣裳心情就愉快。不只给你做得多,我的也不少。我也亲身感受到了,每逢穿新衣裳出门,确实愉悦得很。以后该做还得做,上回给一件衣裳根子穿,他高兴得很哩,总之没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