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校对】《春宫缭乱(锦瑟华年)》作者:府天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灿烂而又阴险,激情而又无耻的年代。这是盛唐前夜最混乱的十年。

这边厢笙歌曼舞春宫缭乱,那边厢刀光剑影你死我活。

红颜无心伴刚乾,但思手掌天下权。一朝玉碎九宸下,来世莫立君王前。

2009年度府天倾情打造,叙述一段盛唐前夜的传奇。府天出品,完本保障。

第一卷 洛水寒

第一章 跃马长街

有道是正月里来是新春,但即便如此,天上的纷飞大雪仍然向人们昭示着隆冬的延续。洛阳城内的家家户户都在张罗着上元节,孩子们也各自喜气洋洋。然而,真正的权贵之家却都在忧心忡忡,就是出门采买的仆役亦是神经兮兮的。若是有心人甚至会发现,正旦之后的这些天来,那些往日纵马街头张牙舞爪的纨绔子弟全不见了踪影。

大过年的,酒肆中的生意自然红火,南市某家小酒肆中更是人头济济。靠近柜台的某桌上,几个彼此之间熟络的中年和老者便在那里低声交谈。

“看这架势,必定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什么大事,难不成又要废太子?”

“谁能说得准呢?这太子复立没多久,那位嫡皇孙和永泰郡主不是都死得莫名其妙?”

“唉,这几年洛阳城死人一拨拨的,贬谪到西域岭南的都有。再这么下去,哪里还有我们的活路!”

柜台上的老掌柜听得清清楚楚,却装作浑然没听见的模样,自顾自地闭目养神。虽说耳边那些听上去忧国忧民的声音没完没了,但他始终安之若素,别说身子,就连手肘都不曾挪动一下。在外人看来,他就仿佛睡熟了似的。

酒肆中喧闹了整整一个下午,但随着天色渐渐黑下来,人们也就各自散了。如今天黑得早,等到了掌灯时分,竟是只有靠墙的一桌坐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这时候,老掌柜方才站起来舒舒服服伸了个懒腰,随即没好气地啐了一口。

“罗罗嗦嗦那么久,害老子连动都不敢动弹!他娘的,还以为那些纨绔公子不来就太平了,竟然会来这么一些自以为是的家伙!别看一个个人模狗样,指不定待会就去平康坊钻狗洞了!”

“秦老爷子,这正旦之后平康坊户户都落了锁,歌伎们没一个能出来,人家怎么去平康坊,难道去爬墙?”

说这话的便是此时唯一一个剩下的客人。他拍拍衣服站起身,熟络地来到柜台前微微一笑,面上露出了两个动人的酒窝:“老规矩,再加两葫芦酒四只烧鸡,我带走!”

他一面说一面掏出了六十文钱和两个酒葫芦,轻轻搁在了柜台上。

秦五斜扫了一眼那褐袍和幞头,目光忍不住在那俊俏的脸多停留了一会,忽然笑了:“小丫头,就你知道的多!虽说如今女扮男装的不少,但像你这么大胆三天两头单身往我这酒肆里头钻的却不多见!你家大人就那么放心,不怕这里有什么地痞流氓欺负了你?”

地痞流氓?凌波的笑容中忽然多了几许戏谑,随即耸了耸肩:“要真是那么倒霉,我那两下子虽说稀松平常,但想要对付几个地痞大约还绰绰有余。”

人家一年到头至少光顾二三十回,秦五却还是第一次知道,面前这常常女扮男装的小丫头居然会两下子。于是,他这目光一下子移到了她腰间的佩剑上。原本以为那不过是装饰品,看来倒是他走眼了。嘿嘿笑了一声,他也不再问人家小小年纪为什么那么喜欢桂花稠酒,连忙吩咐伙计把酒葫芦装满,又用油纸包了四只刚刚出炉的烧鸡。

等到人出门,他才低声嘀咕道:“难不成这小丫头还是什么将门虎女?”

“阿嚏!”

提着酒葫芦和一个油纸包走出秦家酒肆,恰好一阵寒风迎面袭来,凌波顿时忍不住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连忙拉紧了斗篷。把酒葫芦和油纸包塞进了马褡裢,她便利落地翻身上马,轻轻一抖缰绳,一夹马腹,身下骏马陡然加速,风驰电掣一般驰了出去。

要说她身下这匹骏马,同样也是有名头的,据说来自西域疏勒,雪白中带着两块红斑。她当初一看到便喜欢上了,于是想尽办法弄到了手。想到这白地红斑正应了小雪初晴四个字,她便给马儿起了个名字叫初晴。而这初晴也确实神奇,上手驯服得异常快,三年骑下来和她犹如一体,从未有半点失蹄。

比起她那两下功夫,她的马术倒相当不错。要不是正好遇到这该死的大冷天,她指不定还能趁着这段路在马背上好好睡一觉。

天上渐渐下起了雪,平日里觉得星星点点的雪花很有情调,但纵马飞奔,这雪珠就着风往脖子里衣袖里钻,几乎是无孔不入。尽管极度怕冷,可早上是她自己死缠烂打硬磨着要出来走走的,这时候她也就没有其他办法可想,只能轻轻在马股上抽了一鞭子,指望身下的初晴能够再快一些。

可怜的马儿,为了我不被冻死,麻烦你跑快一点,否则你就等着屁股开花吧!

仿佛是领会到了主人的困境,仿佛是为了少吃点苦头,这匹品种脚力原本就是上上之选的骏马一下子奋起精神,嘶鸣一声之后陡然加快马速。这速度固然是快了,但凌波马上就体会到了风驰电掣的副作用,非但迎面而来的风更烈更猛,更重要的是两边的景物飞速往后,竟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凌波被初晴的卓异表现吓了一跳,心中不由琢磨回去之后是不是应该狠狠挖掘一下它的潜力。就在这当口,她的眼睛猛地瞧见前头东西向的建春门大街忽然冒出来慢悠悠的一人一马。随着不断接近的距离,她甚至能看到那个牵马少年东张西望满脸好奇的表情。

该死,这就快敲闭门鼓的时候,怎么还会有人这么优哉游哉在外头逛?这时候就是想急停也来不及了!

她只来得及在心中怒骂了一声,当下狠狠挥了挥缰绳,放低了身子,几乎把整个人贴在了马背上。急促的马蹄声中,她赫然看到那个牵马的少年懵懵懂懂地惊觉,朝她的方向投来了惊诧的一睹。说时迟那时快,她猛地合身下压,高声叱喝道:“初晴,跳!”

俗话说良马通灵,三年的时间足以让初晴和主人培养起深厚的默契。当那声叱喝响起时,白马猛地长嘶一声腾空而起,挟着一股凌厉无匹的劲风,它硬生生纵身一跳,连人带马一起拔高,倏忽间横跨了十余步距离,稳稳地落在了地上。四蹄微微一弯之后,它往前冲出数步,渐渐恢复了起初的高速。

马背上的凌波在百忙之余往回看了一眼,见那少年毫发未伤,终于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幸好她在练功夫和练马术上头更偏重于后者,否则这次就要出人命了!

虽说这时候更应该下马去道一声歉,毕竟是她跑太快了,但她一看那愣头愣脑的小子就心里有气。待听到那响彻全城的闭门鼓陡然响起时,她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这当口就甭计较小事了,否则她要是被抓了犯夜还得劳动别人来领。想到这里,她连忙加快了马速,没有回头再去瞧。

而那个牵马的少年呆呆地望着那个消失在黑夜中的人影,也不知过了多久方才使劲拍了一下脑袋,懊恼地自言自语道:“哎呀,只顾着找路竟然没听到那马蹄声,也不知道人家刚刚那一下跃马有没有伤着……”

瞧见不远处已经有金吾卫的卫士巡街,他也来不及思考更多的疑惑,往那黑暗中又看了一眼,随即赶紧翻身上马,一溜烟奔得无影无踪。

第二章 变天的伊始

洛阳如今是大周神都,宵禁制度自是执行得异常严格。别说宵禁之后商家里坊统统关门,就是太初宫也会闭门落锁。

六百下闭门鼓一响,也就意味着深夜宵禁的开始。所以,凌波紧赶慢赶,穿过天津桥和左掖门,终于在最后时刻前冲进了太初宫。这一路时间原本就紧,还遇上了那么一档子惊心动魄的事,她跳下马时几乎觉得天旋地转,双腿也一阵阵发软。

“县主,今天回来的倒是刚刚好!”

听到这戏谑的声音,凌波立刻抬头一看,见是一个熟识的中年队正,遂笑嘻嘻地从马褡裢里头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油纸包和一个酒葫芦。这都是老一套了,那队正一把接过来,又不露痕迹地让一小串铜钱滑进了袖子里,遂转身朝几个军士招了招手。一大群人顿时哄笑了起来,甚至有人玩笑似的嚷嚷道:“还是县主周到,每次都不忘了大伙儿辛苦!”

“那是当然,这大冷天的大家还得值夜,不填饱肚子怎么行?”

凌波笑语之后,见十几个卫士已经开始商议如何享受这顿夜宵,便把马匹交给一个牵马的小内侍,少不得又给了一小串铜钱。瞧着飘雪的夜空,她认命地叹了一口气,裹紧了斗篷便匆匆赶路。

这长乐门和她要去的仙居殿之间很远,而且甭管王公贵戚,进了宫之后都一定得下马,靠两条腿走完这段漫长的路程,她自然也不例外。平常也就罢了,无非当作锻炼身体,但在风雪天,当她终于走到迎仙门的时候,整个人都几乎要冻僵了。

如果说太初宫是神都洛阳的中心,那么如今迎仙宫就是太初宫的中枢。迎仙宫又叫集仙殿,殿外矗立着四根一人难以合围的盘龙金柱,红墙黄瓦,飞檐排角,雕梁画栋,透花棂窗,什么华丽的字眼都形容不了那奢华铺张的光景。这里就是女皇的寝宫。

虽说只是路过迎仙宫,但她也少不得被人盘查了一回。同是羽林卫士,这些人却不比长乐门那些卫士的善意,一个个都是满脸倨傲一丝不苟,拿着她的腰牌反反复复地查看。

“这么晚了,以后若是出宫,还请早点回来!”

凌波点了点头,见那些卫士大步离开,她方才吁了一口气。看来,若不是她这腰牌来路硬,只怕今天这一关就不会过得那么容易。别看她如今还是个县主,但这年头什么宗室贵胄都不值钱,更别提她这个区区孤女了。

天上的雪越下越大,地下也渐渐有了积雪,踩在上头嘎吱嘎吱地响。出门时天色尚好,她又不曾准备木屐,此时此刻雪水已经渗透了脚上的鹿皮靴子,愈发冷得刺骨。好容易来到了仙居殿,一进门就有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她不禁舒服地呻吟了一声。

“哎呀,你终于来了!这种下雪天也不知道找一把油纸伞,看看你身上这黑缎背子都湿透了,还有这鞋子!来人,都愣在这里干什么,还不赶紧把人弄到里头去,赶紧换衣服扒鞋子!”

一个高挑的女子嗔着埋怨了一通,几个宫人慌忙上前把凌波簇拥到了里间。

这些都是服侍人的老手,也不用凌波动一根手指头,先有人用干布为她擦干了头发,又用两人拿了滚烫的软巾来,为她脱了衣服,然后就在她全身上下擦了起来。

直到原本冻得冰凉的肌肤渐渐变得红润发热,两人这才住了手,取来香油均匀地抹了。最后,一个宫人给她换上了一身干爽的衣服,将散落的头发用一根丝绦轻轻系了,这才拿来热水为她烫脚,又用双手用力搓着。待冻得冰冷的脚热乎乎之后,另一个宫人便取来一双皮屐子弯腰给她套上,递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姜汤。

凌波大口大口地喝着那姜汤,不一会儿,就只见刚刚那个高挑女子方才掀帘进来,屏退了诸宫人之后,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那高挑女子手中拿着那个紫红色的酒葫芦,笑吟吟地说:“这秦家酒肆其他的酒都寻常,就是桂花稠酒温润利喉,酒力绵长,最是与众不同,连宫中御制也不及它的香醇,亏得你每次都记得带回来。怎么样,今儿个外头有什么风言风语?”

被人料理了这么一番,凌波自是感到里里外外都是暖烘烘的,此时缓过神来便耸了耸肩道:“还有什么好说的,无非都在那里议论着什么是不是要废太子之类的闲话。这啰里啰唆已经好些天了,也没见商量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上官姑姑,我刚刚路过迎仙宫,见里里外外防范煞是森严。其实只要羽林军不动,根本乱不起来。再说了,如今执掌羽林的人里头,可是有李义府之子李湛。”

这太初宫中姓上官的,唯有这些年来一直负责秉笔草诏的上官婉儿。此时,她若有所思地蹙起了眉头,接着淡淡笑了一声:“纵使真的变天,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活路。先有酷吏之祸,之后总算有狄国老撑持接回了庐陵王重立太子,结果临到最后还不是人心惶惶?李义府都已经死那么多年了,谁能担保他的儿子就必定忠心耿耿?陛下已经老了,若不是她纵容,怎会有张氏兄弟的嚣张?”

这些事情凌波虽然听别人提过几次,但她并没有太大的亲身体验,此时此刻也无从接口,只得双手托腮坐在那里。

室内点着四盏油灯,但兴许是灯盏中的油所剩不多,因此显得异常昏暗。大门都关得好好的,房间里也就没有风,四朵火苗稳当当地绽放着微光,却少了几分灵性,多了几分呆滞。

虽说光线不好,但凌波还是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灯火下的上官婉儿尽管有些消瘦,却仍不掩娇艳。四十岁对于女人来说原本应该是一个不再年轻的年纪,然而,时光的效用却仿佛在上官婉儿的身上停滞了,那额头依旧光洁,那青丝依旧黑得发亮,那身材依旧曼妙,那声音依旧甜美。

只不过,这保养得宜的女人并不少见。上官婉儿之所以是上官婉儿,却是因为那机敏百变,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的天赋。

忽然,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打断了上官婉儿的沉思,亦打断了凌波的胡思乱想。不等上官婉儿出口喝斥,一个宫人便满面惊惶地闯了进来:“梁王……梁王殿下来了!”

此话一出,凌波立刻站起身来,还没想好找什么借口溜之大吉,却被上官婉儿一把拉了个正着:“你又不是外人,避什么嫌!快,请他进来。”

梁王武三思对于凌波来说确实不是外人。如果说,女皇是整个武家的顶梁柱,那么,武三思就是武家的第一掌门人。他也是凌波已去世父亲的堂兄,论理凌波该叫一声伯父。即使撇开这层亲属关系不谈,凌波往来仙居殿的时候,也没少撞见过某两人的鬼混。

第一次看到还觉得震动和不可思议,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她就已经习以为常了。上官婉儿都已经四十岁了还没出嫁,找个情人又有什么打紧?

然而,这次连夜来访的武三思面上没了往日的顾盼自得,更多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惊惶。他甚至顾不得房间里尚有凌波这个碍事的人,急匆匆奔到了上官婉儿的面前。

“婉儿,不好了!我刚刚得到消息,张柬之他们策动了羽林军,马上就要逼宫!他们不但要杀张家兄弟,而且还号称要尽灭我武家人,复李唐江山!姑母病得七死八活,张家那两个小崽子也是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的家伙,我就是去通风报信也是白搭。婉儿,你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

听到突如其来的消息,屋子里的两个女人一下子愣住了。

第三章 危机亦是机遇

兴许是因为武三思的到来而带来了一股冷风,室内的灯火渐渐摇曳了起来。其中一盏油灯的火苗子在忽上忽下窜了好一阵子之后,忽然扑哧一声熄灭了。其他三盏油灯亦是在那里苦苦支撑,但眼看火光渐渐黯淡了下去,熄灭也就是一时半会的功夫。

就在这时候,凌波忽然打破沉寂笑了起来:“怪不得我刚刚路过迎仙宫时,碰到几个羽林军卫士盘查得严密。我还以为是羽林军奉二张之命才那么谨慎,敢情是为了防止有人进去报信!若是伯父冒冒失失跑去迎仙宫,只怕这时候也就出不来了!”

对于凌波的忽然插话,武三思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就想出口斥责。然而,听到这么一番言语,他登时倒吸一口凉气,到了嘴边的喝骂也立刻吞了回去。他悄悄打量了一眼上官婉儿,见她亦微微点头,显然是赞同凌波的判断,眼珠一转就彻底明白了目下情势,紧跟着便懊恼不已。

“早知道太子早晚要登大位,我不如豁出命去帮忙,怎会让张柬之那几个老家伙抢先!”

这不是典型的马后炮么?凌波对武三思的这种说法嗤之以鼻。虽然是伯父,但她和武三思没多大瓜葛,可对于他巴结二张的手段却记忆犹新。这女皇晚年固然是疑心大增随便杀人,但暂时还没有祸及武三思头上,反倒是张柬之等人常常朝升夕贬,犹如在火上烤。人家那帮子是破釜沉舟,武三思安乐日子过了那么久,会想到豁出命来逼宫?

她能想到的事,上官婉儿亦不会想不到,此时便恶狠狠地瞪了武三思一眼:“这时候还说这种没用的话干什么?说清楚,张柬之他们究竟什么时候发动?”

“大概……”武三思才说了这么两个字就感到对面两个女人眼神有异,遂连忙改口道,“这羽林军一动风声不小,据我得到的消息,应该就是明天早上的光景。”

明天早上!现在至少已经是晚上亥时了!

凌波偷瞥了上官婉儿一眼,发现对方亦是眉头紧锁,心中便飞快地盘算了起来。武三思固然是她这位上官姑姑的情人,但她同样也看到过上官婉儿和太子李显眉来眼去,暗通款曲也不无可能。只凭这一层关系,其实上官婉儿说动太子庇护武家亦不是难事。然而,既然策动兵变逼宫的是张柬之那群人,有什么后果就很难说了。

女皇已经在太多人的心中种下了恐惧的影子,而武三思这几个帮凶则更是让人深恶痛绝,人家大可趁乱先斩后奏杀了再说。

当然,细细想来,所谓的剪除诸武绝对不会包括她这么个无足轻重的小丫头。武家好歹还是太子的母族,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武家天下没了,对她来说也没什么坏处,那个只是听上去好听的开光县主她才不稀罕,天知道开光县究竟在什么鬼地方!

武三思素来多智,但此刻面临这样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便觉得方寸已乱。再加上对面两个年岁相差颇多的女人都仿佛陷入了沉思,他不觉有些着急:“婉儿,此事非同小可,你素来和太子交好,能不能帮忙……”

“什么交好!”上官婉儿勃然色变,冷冷打断了武三思的话,“若是真的逼宫事成,对于太子来说是皇位重要,还是我重要?只要张柬之那几个老家伙能保证太子顺利登基,他们不管要做什么,太子都会答应,难道你傻了不成?”

“这……”

武三思顿时哑然,一肚子的焦躁在上官婉儿那恼怒的目光下一点都发泄不出来,只得在房间里来来回回踱着步子,脸上满是深深的不安。

百无聊赖地看着那对情人一坐一站,凌波忽然打了个呵欠,见上官婉儿投来了嗔怒的目光,她方才缩了缩脑袋,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姑姑,你们也把事情想得太糟糕了。张柬之他们当务之急要剪除二张,拥立太子登位,也好坐实拥立之功,其它的都是以后的事。只要伯父做小伏低,让人觉得没有威胁,那些自视甚高的家伙一时半会也不会急于下手。这以后么,不就有大把时间可以计划?”

“不错!”

上官婉儿立刻点了点头,旋即醒悟到自己关心则乱失了方寸。她上前和武三思低低交谈了几句,嘱咐其暂时住在这仙居殿避风头,便叫来一个侍女把人带了出去。等到房间中只剩下她和凌波两人,她方才换了笑脸转过身来,轻轻地在小丫头的额头上弹了一记。

“我这当局者迷,你这旁观者倒看得清楚!这下子那个混球大约也该知道了,武家总算有个成器的,不再是个个饭桶!”见凌波笑嘻嘻的不说话,她不由伸手在那蓬乱的头发上揉了揉,“想当初陛下领进宫的武家千金好几个,就你与众不同。人家都想着巴结女皇,你倒好,居然认准了我这么个苦命的奴婢。”

“什么千金,不过是靠家世虚名罢了!”凌波摇摇头站起身来,笑吟吟地说,“她们不遗余力奉承陛下,结果有什么好处?一个稍稍靠近了张昌宗,差点去了半条命;一个说错了一句话,结果给轰了出去;反倒是避得远远的我最好。再说了,你教了我这么多,我叫一声姑姑可不是应该的?”

“小妮子这张嘴真真是像蜜糖似的!”

上官婉儿笑骂了一句,旋即收了笑容:“今晚你就住在我这里,待会我让人拿一套宫人的衣服给你,换上之后和衣而睡,警醒一些。那个混球既然说明儿个一早就会发动,大约不会错。不管他们此次逼宫成与不成,我都必须及时赶到那里,你明白么?”

“姑姑,莫非你要趁着这机会得到最大的好处?”

“小丫头,这种事情知道了也不用说出来!危机亦是机遇,这道理我又不是头一次告诉你!”

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对视良久,同时笑了起来。和上官婉儿的雄心勃勃不同,凌波的心中却满是一种莫名的兴奋。此时此刻,忽然有一盏昏暗的油灯刹那间爆了一个灯花,光芒一时大盛。

第四章 直闯迎仙宫

深夜,凌波陡地被一阵难以名状的惊悸惊醒,翻身坐起的时候,她便听到外头传来了阵阵喧哗。一把抓起了一件长襦衣匆匆往身上一披,她随即套上了早就预备好的靴子,急匆匆地冲进了上官婉儿的寝室。

这种非常时刻,她当然没有看到武三思碍事的身影,却看到了两个身上尚有雪渍的内侍。等到上官婉儿把两人打发走,她连忙开口问道:“姑姑,那边已经发动了?”

虽说先头笑谈的时候还充满了信心,但这个时候,上官婉儿的双手却在微微颤抖。深深吸了一口气,她很快平静了下来。

“刚刚得到消息,左右羽林军拥太子从玄武门斩关而入,此刻应该进了迎仙宫,大约张昌宗兄弟已经不得活命了。武攸宜着实是饭桶,一个右羽林大将军竟然不能节制部属,这时节还在家里睡大觉!陛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以为有李湛便可以制衡桓彦范和敬晖,结果刚刚就是李湛把太子劝出了东宫!”

凌波第一反应不是逼宫的步伐已经进展到最后时刻,而是为上官婉儿四通八达的情报网而吃惊。这真是好快的消息!

“此时说什么也没用,走,现在就去迎仙宫!”

听了上官婉儿的吩咐,凌波立刻披上避雪的斗篷,套上棠木屐,随手拿起平日用来防身的短剑揣在怀里,旋即和上官婉儿一起出了仙居殿。

出了大门,雪似乎比晚间的时候更大了,一副犹如末日般的景象便映入了眼帘。东南方的迎仙宫那边,熊熊燃烧的火炬把半边天映得通红,火光中还混杂着掩不住的惊呼和惨叫,带来了一种铺天盖地的威慑力。这时候凌波根本顾不得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只顾跟在上官婉儿后头,踩着积雪往迎仙宫赶。至于身后那两个呆若木鸡的宫人,她甚至没有转头喝令她们跟上。

反正这时候用不着人多势众,胆小鬼带得越多麻烦越大!

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一两寸深,穿着棠木屐走在上头竟有一种走在棉花上的感觉。虽然脚下颇有些跌跌撞撞,但凌波还是竭力搀扶着上官婉儿,因为对方此时更是不堪,几次都差点一个踉跄摔倒在地。这并非心境问题,而是雪地显然已经被不少人踩过,留有各色乱糟糟的脚印,不少地方都结了冰,稍不留神便有摔倒之虞。

“什么人!”

前头忽然传来一声暴响,随之火光大亮,竟是两个手持钢刀的羽林军卫士。见那两人满脸肃杀之气,凌波便悄悄拉了拉上官婉儿,孰料这位刚刚还有几分狼狈的秉笔女官忽然昂首挺胸,不退反进踏前了两步,口气异常冷峻:“这迎仙宫什么时候连我也要拦了?”

一名卫士听这口气,连忙高擎火炬,细细一瞧便露了几分恭敬之色:“原来是上官秉笔。并非某有意拦阻,实在是张相公有严令,二张谋逆造反,谁也不得入迎仙宫半步。”

二张谋逆造反?这除非张昌宗张易之疯了,这女皇就是他们唯一的靠山,谋哪门子的逆造哪门子的反?凌波暗自冷笑,这张柬之虽说已经年过八十,却还真是老而弥坚,这样老套的借口被他用得炉火纯青。

见上官婉儿碰了这样一个软钉子,她不禁皱了皱眉,却知道这时候确实不宜太强硬。正准备想个其它的办法,她却忽然觉得背后传来了有人踩在雪地上的声音。回头一瞧,她登时喜出望外。来者只有五六个人,打头的一个身穿鹤氅,头戴金冠,脚踏重台履,腰悬宝剑,眉目之间透着一股勃勃英气,不是太平公主还有谁?

“张相公有严令?”虽然刚刚还在极远处,但太平公主耳力极好,此时朝上官婉儿略点了点头便越过了她,居高临下地扫视着那两个拦路的卫士。“张柬之不过是臣子,陛下是我的母亲,太子是我嫡亲兄长,凭什么这关键时刻我就进不得迎仙宫!至于婉儿……你若是拦了她,保管你今后吃不了兜着走!”

那卫士不曾料到继上官婉儿之后,竟是连太平公主也来了,一时间狼狈万分:“公主,此事某亦不能做主……”

“尔若敢再阻拦,这陛下钦赐的则天剑便先取你的狗头!”

这眨眼的功夫,凌波就只见太平公主手中寒光一闪,竟是一剑削下了那卫士头上红缨。平时虽说她也常见太平公主往来于宫中,但似这种大发神威的光景却还是第一次看见。不得不说,那种不怒自威的架势实在是像极了女皇。

眼见这再拦下去可能要闹出大乱子,旁边的一个卫士连忙上来将同僚拉到了一旁,毕恭毕敬地让开了道路。凌波有意留在了最后头,这才走出去没几步远,她就听到一阵低语随风飘来。

“你傻了还是呆了,拦一下上官秉笔也就算了,这太平公主你也敢拦?太子将来登基,她就是长公主,张相公也不敢招惹!再说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都已经死了,内中大局已定,她们这两个女人难道还能翻天?”

听到了该听的,凌波便上前几步追上了上官婉儿,低声在她耳边说出了刚刚听到的。孰料她的声音虽然低沉,却不曾躲过太平公主。

“我道是婉儿你带了谁来,敢情是十七娘这个小丫头!别鬼鬼祟祟的,有什么话能对婉儿说的,也对我说明白了!”

凌波闻言哪敢隐瞒,赶紧道出了刚刚听到的话。一听说张昌宗兄弟已死,太平公主顿时畅快地大笑了起来,面上露出了一丝藏不住的戾气:“这两个忘恩负义的狗东西也有今天!好,死得好!也不想想是谁给了他们荣华富贵,竟连我也敢污蔑!”

二张权势滔天之时,无人能撄其锋,也不知道折辱得罪了多少人,太平公主这个荐主也险些遭到反噬,这怨气已经不是一两天了。见上官婉儿也露出了一丝轻松,凌波倒是悄悄撇了撇嘴。

虽说张昌宗和张易之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们纵使有天大的胆子,却从不打宫中女人的主意,抑或是说不敢打女人的主意,所以和她没有半点交集。而从政治角度来说,因为她父母双亡,再没有兄弟姐妹,二张再怎么谋划也和她无关。

两个看似权势滔天的男人,说到底其实不过是女皇手掌心的两只可怜虫而已。

虽说天上的雪仍未停歇,天气亦是冰冷刺骨,但走近迎仙宫长生殿时,却能看到门口围着一大堆人。其中,一个被人簇拥在中间的中年人异常醒目。凌波刚刚认出那是太子李显,就只见对方也朝这边投来了目光,继而甩开众人匆匆奔下了台阶。

“三娘,婉儿,你们来得正好!母皇……这二张都死了,接下来她却半点不肯松口,这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凌波从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身后注视着这位犹如无头苍蝇一般的未来天子,不觉在心里嗤笑了一声,不禁为张柬之等人感到可怜。

无论怎么看,这都不像是一个有主见的男人。当然,正因为有这样的男人,那些聪明的女人才有机可趁,不是么?

第五章 垂暮女皇亦难欺

天色大亮的时候,雪也已经停了。一轮红日高高挂在天空,却没能带来多少暖意。下了整整一夜的大雪在大地上铺了厚厚一层,盖去了血迹,也盖去了无数凌乱的脚印。

迎仙宫中已经是一片新气象。随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的伏诛,里里外外的老面孔就没剩下几张,都是垂手低头的新人。当然,清洗远远还没有结束。天刚亮之后,袁恕己就匆匆去部署南衙兵,准备弹压可能到来的变故;桓彦范则前去捕拿二张余党;张柬之敬晖则负责联络其他臣子安排太子登基等种种事宜。

虽然一切几乎都在控制之下,但唯一一件没有完成的事,却让所有人都伤透了脑筋——没有玉玺,同时没有诏书。所有敢于向女皇直接提出这种要求的人,几乎都被骂了出来。如今还幸免于难留在长生殿里头的,也就只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

当然,还有某个浑水摸鱼在旁边看热闹的人。

凌波饶有兴致地看着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轮番出马,用尽了浑身解数劝说女皇。然而,不得不说,她这位姑婆掌权柄那么多年,韧劲非同寻常,能驳就驳,不能驳的就沉默,竟是保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即使太平公主动之以情,上官婉儿晓之以理,亦没有让她有所退让。总之,至高无上的女皇仿佛就认准了一个道理。

“朕还是大周的天子,他们杀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也就罢了,朕只要还活着,就决不让位于太子!”

看看,这不是老小孩的执拗劲是什么?她实在不明白,大半辈子英明睿智的女皇到了晚年怎么会如是光景。这就算抵死了不传位不盖玉玺,最后大不了用一道矫诏,只要女皇一命呜呼,谁能质疑其中真假?毕竟,至高无上的女皇陛下已经整整八十二岁了。

八十二岁的年纪,再说先前一病天下皆知,这时候寿终正寝,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吧?

在劝说得口干舌燥依旧不见效果之后,太平公主终于有些支撑不住了,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虽说曾经是女皇最宠爱的女儿,但先是第一个夫婿被杀,接着又一次次地遭人构陷,纵使是坚强如她亦对母亲满肚子怨气。

她这一走,上官婉儿更是孤掌难鸣,她纵使多年草诏,却几乎不敢违逆女皇心意——唯一的一次忤旨,也以黥刑告终。这一次一脚站在女皇的对立面上,虽知必胜,她却仍有一种莫名的惊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