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瑛回礼道:“我如今换了差事,不在三少爷院里了,先前几个月都不得空,今儿偶然回家,才从这里路过罢了。”因不想小遥再问下去,便转向周念:“念哥儿要找我做什么?”

周念忙开门进院子,从屋里拿出一件衣裳来,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不小心挂破了一个口子,我不会做针线,小遥也是门外汉,正烦恼过节时怎么办呢,你来得正好,能不能…帮我补一补?”

春瑛爽快地应了,才接过衣服,便听到小遥道:“念哥儿也太讲究了,后街那群闲在家里的大婶们,个个都会补衣裳,偏你不肯找她们来补,我到今日才知道,原来念哥儿只信一个人的手艺。”

春瑛觉得有些奇怪,见周念面露为难之色,更是诧异。他从前幽居在园里时,穿的衣裳就是暗中找外面的裁缝做的,照理说不会嫌弃才是,何况自己去了霍府两个月,又不知几时会回来,他没理由死等自己啊?难道是衣裳有问题?

她低头仔细一看,才发现那衣裳是半旧的,料子却很好,只是看起来至少也有三四年的光景了,应该是从前还在竹梦山居时做的。她忽然有些明白了:照理说,三四年前周念“还在”盐场,不可能穿这么华丽的绸衣,交给不知底细的婆子媳妇去做,人家一好奇,八卦一下,很有可能会泄露秘密。

春瑛暗叹周念的小心,笑道:“我记得这是哪位少爷赏你的?料子倒好,只是这个花色有些旧了,如今在外头也少见。大过节的,为什么不找人做件新衣裳穿?还要特地寻这个出来?”

周念眼中一亮,不由得惭愧,自己竟连这么简单的借口都没想起,忙道:“不过是偶尔随侯爷见外客时穿穿,平日哪个耐烦穿它?因是少爷赏的,我怕给不认识的人补了,流传开来,反为那位少爷添麻烦,因此便收起来了。原本我不知道你会来,还从为今年中秋不能穿它了呢,没想到你来得正巧。我记得家里是有针线盒的,你稍侯,我马上给你找出来。”说罢就去翻箱倒柜。

最后还是小遥把东西找到了,又劝周念:“念哥儿,你就是太小心了,大少爷可不是二少爷那样的人,待人最是和气,侯爷又看重他,不过是赏件旧衣裳,没眼色的才会说他闲话呢!”

周念的年纪与大少爷李敬最相近,身量也相仿,加上二少爷除了姑太太出殡时回家住过几日,便一直留在山上,难怪小遥会这么想,周念与春瑛都没纠正他,只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微微一笑。

春瑛经过两年历练,针线功夫早已非吴下阿蒙了,当即三两下补好了衣裳,交给小遥:“回头洗洗熨一熨,穿起来才好看。”又对周念道:“从后再有衣裳,若我不方便,只管交给别人做,这府里的仆役,若家里没有女眷,都是这么做的,不用怕麻烦别人,一次花个一二十文的,那些婶子们也乐意接你的活。”从前她家落魄时,母亲也是靠替人缝缝补补赚钱贴补家计的,想必整条后街的居民中,际遇相似的媳妇子还有很多。

小遥听了笑道:“这话说得是,我每每从后街走过,总有人抓着我问念哥儿的事呢,谁叫念哥儿长得好模样,又一肚子才学呢?!”

周念瞥了他一眼,心里已明白了春瑛的意思。他现在跟从前不同了,是“光明正大”地在侯府“为奴”,不必再藏着掖着,其他仆役如何做,他就跟着学,若是因心有顾忌而不与人来往,处处表现得与众不同,反倒会引人注意。于是他想了想,便道:“春儿说得有理,那就请小遥替我物色一位针线活好的大娘吧,眼看就要入冬,我想要做两件厚些的棉衣。”从前那些衣物,其实都不是一个“小厮”该穿用的,他要尽量跟其他小厮保持一致。

小遥高高兴兴地答应下来,盘算着是不是找自家姑母领了这个活,他跟在周念身边几个月,自然知道后者很得侯爷看重,钱包充足,不愁付不出工钱来。

且不说小遥在一旁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春瑛见周念明白了自己的暗示,心里也很高兴,便从袖里掏出一个手帕包来,道:“过节了,我忘了带礼物来,这是家里做的一点糖桂花,念哥儿别嫌弃,就当零嘴吃吧。”说罢放到桌上,笑道:“我该回去了,你多保重。”

周念点点头,一路送她到院门,微笑道:“保重…不怕担忧。”春瑛笑着点头而去,还隐约听到门里传来小遥和周念的对话:“念哥儿,那春姐儿跟你是啥交情?好象很关心你?”

“休得胡说,她只是顺道来看看,她虽然是三少爷派过来的丫头,如今却换去侍候别的主子了,你不要到外头胡说八道,叫她为难。”

“知道了知道了,我不告诉人去就是。你说今日有新书借我,是哪一本?”

“这一本《东田文集》不错,你——那糖桂花是人家送我的节礼。”

春瑛偷笑着敲响了园门,跟三清打了声招呼,想了想,便悄悄昧下两块桂花糕请他吃。

三清有些扭捏地笑着接过:“这个好,这个…甜。”可惜他的笑容杀伤力太大,春瑛有些承受不起,干笑着回答:“你喜欢就好,今天辛苦了。我要走了,再见。”然后飞快地跑了。

回到园里,秋玉早已等得不耐烦了,自然又是一番数落。春瑛委屈地道:“做糕总要花时间的,我事先跟表小姐说过,她们不会怪我们的。”

秋玉瞪她一眼:“你当我象你这么闲?!”又瞥一眼篮中的糕:“这是…新做的?这么多?你采的桂花可是全用上了?”

春瑛笑道:“那是哄人的,做桂花糕得用糖桂花,要事先把新鲜花儿风干,一时半会儿的哪里做得及?这是用家里的糖桂花做的。娘爱吃糖桂花,院子里又有桂树,我猜家里一定有。”

“你就不怕被人拆穿?”

“怕什么?我跟她们共事了几个月,知道她们的底细,若是熬个药汁、者个燕窝粥什么的,她们还算内行,但说到正经做菜做糕点,她们哪里及得上我?不过是舌头厉害,能尝出味道好歹罢了。就算是青姨娘,也只会炒几个小菜,熬几款补身汤而已。”

秋玉白她一眼:“别太自大了,你那点本事要跟红豆绿豆姐妹俩比,还差得远,有什么可夸耀的?!”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因是自幼进府侍候,她在厨艺上,跟玲珑她们没什么两样,要她分辨一碗汤的味道浓淡,自是没问题,但要她亲自下厨煮,却远不及妹妹了。春瑛这话,好象在打趣她似的。

春瑛自知失言,忙笑着挽过姐姐的手臂,凑进了小声对她说:“闲话休提,我见过爹和娘了,也劝过他们。原来他们真的看中了一位管事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跟着他老爹跑腿的,一个在咱爹手下做伙计,只是还没定哪一个。幸好我会说话,终于劝动他们,给你在府外头找一个好人家,而且找到人从后,会让你先看一眼,等你点头再去说。可放心了?姐,你这回可得好好谢我。”

秋玉的脸色先是发白,继而飞红,到最后几乎算是通红了,咬咬唇,啐了春瑛一口,便撇开头去不说话,但眼中却微微露出一丝羞涩的喜意。

春瑛嘴角念笑,悄悄打量她几眼,随手折了几枝半开的素菊,打算拿回去替换供在姑太太灵前的鲜花,只觉得今日的素菊比往日更加清香…

一进院门,秋玉便飞快地将篮子塞给妹妹,径自跑回房间去了,春瑛拎着东西来到青姨娘房里,道:“做了一些,但时间来不及,剩下的桂花只好慢慢料理。这是我娘送姨娘的节礼,一点小小心意,请姨娘别嫌弃。”

青姨娘见了笑道:“你娘越发客气了,都是自己人,意思意思便罢了,何必送这么多…”想想便觉得惭愧:“我原本还想让太太将你们一家讨来,好生看顾呢,没想到接连发生这么多事,连太太都…就耽误了,还好如今他们凭真本事熬出头了,我心里才好过些。”

春瑛心里念了声“阿弥陀佛”,嘴里却安慰道,“我娘不在意这些的,她还总是跟我们姐弟说,年轻的时候在姑太太面前出差,姨娘十分照顾她呢。”

青姨娘笑笑,见桂花糕甜香扑鼻,忙道,“拿碟子分了吧,先送一碟到太太灵前上供,其他的叫玲珑和东儿、菊儿来帮忙分派,送到各处去。我们只留两碟就够了。”

春瑛忙去叫玲珑她们,玲珑推说大少奶奶来看表小姐,她要在屋里侍候,便只有东儿菊儿来了。

春瑛面对东儿时,仍记得摆出一副臭脸来。东儿撇撇嘴,拈起糕吃了一口,道:“太甜了,小姐不爱吃这样的。”春瑛凉凉一笑:“爱吃不吃,你当人人都跟你一样的口味?”说罢也不管她的反应,径自拿起花和一碟糕进屋,任由东儿在身后跺脚。

姑太太的灵位摆在厢房右手边的帷帘后,旁边隔了一扇碧纱橱就是表小姐的卧室。春瑛听到里面有人声,便知道是表小姐跟大少奶奶在说话,玲珑在门口回头看了她一眼,见她拿着白瓷碟子,便竖起食指无声作出“嘘”的口形来。春瑛会意地点点头,放轻脚步转进帷帘后去了。

放好供碟,换下萎掉的素菊换上新的,再小心地摘去残叶,并点上一柱香。春瑛在供案前忙活着,碧纱橱那头却隐隐约约传来表小姐的声音。

“这几个月…我总算知道什么是世态炎凉…除了外祖母和舅舅,这府里也就是大表哥和大表嫂真心待我了…”

“表妹千万别多心,只不过是快过节了,大家都忙得很,才稍稍冷落了这头…”这是大少奶奶在说话。

表小姐冷笑:“我还分得清真心假意。大表嫂只需看有些人从前待我是什么态度,再看如今待我又是什么态度,便知道了。我不忍心叫外祖母伤心,只有对着大表嫂才敢说两句心里话,大表嫂也不必担心会有人乱传出去。我手底下的人还没这么糊涂!”

春瑛大汗,犹豫着是不是该退出去?不过自己本不是有意偷听的,主动出去,玲珑会不会反而起疑?

表小姐继续道:“大表嫂不必担忧,我不过是因年纪小,外祖母又伤心于母亲病逝,方才寄居在此几年,替母亲尽孝罢了。等我除了服,自有我的道理,难道离了这府,我就真没有依仗了不成?”

大少奶奶劝她:“别冲动,老太太和侯爷都是真心疼你,你一个女孩儿,出去了怎么过活?难道真要投靠你叔叔和兄弟去?他家素有清寒之名,你即便有田庄的出产,到底不如在这府里过得自在。”

“这个大表嫂就不必操心了。”表小姐顿了顿,“难道南边还没信回来?朝廷也该有章程了,大表哥还没听到风声么?”

大少奶奶吃了一惊:“怎么?船队不是被朝廷收回去了么?!”

春瑛也跟着吃了一惊,难道这件事还有回转的余地?!那…胡飞呢?!

派派论坛vivian102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四卷 淑女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东风压倒了西风

碧纱橱里,表小姐语气淡淡地道:“母亲临终前虽有书信和遗言留下,但只想到了我和弟弟的安危,却未免忽略了南边的伙计们,若朝廷接手船队,必然会另派人手,那些伙计们世代为我霍家执役,若是从此失了生计,岂不是我霍家误了他们?因此我另写了一封信,连同信物与母亲的信一并送进宫中。信上所言…却不是将船队献与朝廷,而是献与圣上。”

春瑛立刻想到,朝廷与今上…是公家与私人所有的差别吗?

却听到大少奶奶不解地问:“这有什么不同?都是献与皇上的?”

“当年太宗皇帝开海禁下南洋,参与的共有五家,后来又添了四家,只是百年沉浮,如今只有六家仍在,其余的不是断子绝孙,就是坏了事被朝廷收回去了。先帝在位时,将原为内库所有的几支船队都划归户部,由户部着人监管,入息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圣上亲政不久,正欲大展鸿图,又不能将户部的银子拿来自个儿使,与臣下相比,为免相形见绌。我献船队,却是正中他意。况且我在信中明言,情愿将家财尽数献上,只求圣上能留下霍家船工。”

大少奶奶大吃一惊:“这…你这又是何必?!伙计们的生计固然要紧,也用不着你倾家荡产呀?!”

表小姐轻笑:“大表嫂何必着急?我话还没说完呢。今上是位仁君,我在信里明言献船是先父遗志,如此忠臣,今上怎会薄待他的后嗣?因此皇后娘娘专门派了密使来相告,霍家的银子仍是霍家的,船工也会留任,而且从今往后,霍家每年都能得到船队的一成红利,除非霍家子弟犯了谋逆大罪,不然这项皇令是铁打不动的。”

大少奶奶惊喜地道:“真的?那可太好了!有了这一成红利,我和你大表哥也不必担心你姐弟二人日后的生计了。圣上真真是位仁君!”

春瑛听得皱眉头,天底下真有这样的好事吗?有人献了金山银山到皇帝面前,皇帝还会分两块金子给那人?不过做皇帝的,肯定要表现一下自己的仁爱的嘛,说不定是做给看其他大臣的,好显示自己是多么的仁慈宽下。

表小姐接下来的话间接证明了她的猜测:“圣上固然是位仁君,但…船队总是要人打理的,圣上若不想交给户部,能留用霍家人,也是省了力气。我已写信给管事,让他对前来监管的大人效命,每年那一成红利中,我会抽取其中三成贴补伙计船工。只要圣上厚待霍家一日,霍家人自然效忠圣上一日。另外几家知道了,必会有感于圣上的宽仁,日后待圣上也会亲近些。”

大少奶奶叹道:“原来如此…这也是好事,既是你霍家用惯的人,自然是向着你的。”顿了顿,“虽说管事是新安排的,但你大表哥先前找的几个人,都很可靠,有他们看着,料想这一成红利也不会被人打了折扣。”

春瑛微微点头,眼角瞥见玲珑在外头晃了晃,似乎在看自己,才记起自己在里头已经有些时候了,忙匆匆整理好供桌上的东西,拿了残败的花枝轻轻走出去,心中一动,凑到玲珑耳边小声说:“外头又人来人往的,姐姐得了空劝一劝小姐,别在这里说要紧事,真要说,也要派人守着门口好。”

玲珑原本有些警惕的目光放柔了些,轻轻点了点头,便摆手示意她出去。春瑛径自出门,心中却是一片欢喜。

今天的好消息真多,不但姐姐婚事有了着落,脱籍有了希望,连南下的胡飞也保住了金饭碗,只希望他平平安安的,将来回到京城时,已经得偿所愿,功成名就。

她开开心心地干活去了,却不知道在她走后,玲珑便把她的话禀告了表小姐。

表小姐霍漪皱眉道:“我如何不知?只是外祖母一番好意,新院子又尚未整修好。况且外祖母手下的人都是懂规矩的,我又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若这都要防备,我索性不用说话算了!”

玲珑不敢插嘴,大少奶奶荆氏便笑着对她道:“原是你的丫头细心,正该夸她才是,你何必发火?”

霍漪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原是我说错了,大表嫂莫怪。只是…”她脸色白了白,“这满府里,最要提防的那人,如今待我甚是冷淡,想必不会再平白无事派人来偷听了。而我身边使唤的,又都是可靠人…再说,我在外祖母的院子里住着,还要防备人,岂不是叫外祖母不快?”

大少奶奶叹道:“我说句真心话,妹妹莫恼。妹妹是个再聪明不过的人,只是你到底还在病中呢,年纪又小,正该将烦心事一并抛开,放开胸怀好生休养才是。整日这般竭尽思虑,处处小心,就是没病也要闹出病来。我知妹妹心中有许多不平,但这人世间,焉能事事如意?看开些,也是对自己好。”

表小姐似乎有些哽咽:“大表嫂这话说的是正理,我如何不知?只是…世态炎凉,人心难测,这是世上象大表哥大表嫂这样,不肯锦上添花,只愿雪中送炭的,又有几个?人人都是趋炎附势的,不知几时,便暗中算计你一把…”

“我正要劝你这一条。这世上,即便是骨肉至亲,也讲究个“礼”字,你敬人一尺,人家便敬你一丈,不管心里是什么念头,你都不能丢了这个“礼”字。妹妹样样都好,就是性子倔些,从进府那一日起,便象浑身长了刺似的,说话做事都不够和柔。在老太太和侯爷面前倒还罢了,待其他人,便显得有些过于傲气。我与妹妹相处久了,自然知道妹妹不是这样的人,只是…别人与你相处得少,自然会有想法。”大少奶奶淡淡地笑道,“妹妹兴许会觉得我这话刺耳,只是我实在不想见到妹妹在这样孤僻下去。即便是守孝,也可以陪老太太多说说话,或与姐妹们一处学针线,太太那里,也可以时常去请安。想必姑太太在天之灵,也是希望妹妹能与我们全家上下相处融洽的,你说是不是?”

霍漪被她说得低头吃茶,玲珑有些急了,插嘴道:“大少奶奶,您有所不知…”大少奶奶瞥了她一眼:“我怎的不知?只是对待长辈,总不能忘了礼数,老太太疼妹妹,见妹妹知礼,自然添了怜惜。妹妹原是金山伯府的掌上明珠,想必是从未受过委屈的,我也是心疼妹妹,才逾礼说出这番话来,妹妹若听不进去,只当我胡说便是。”

霍漪含泪摇头道:“我知道大表嫂是好意,从前在家,有父母宠爱,没人会给我气受,如今我没了父母,再摆架子,便讨人厌了。”她伸手握住大少奶奶的手,“好嫂子,从来没人这样苦心劝我,多谢你提醒。往后我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还请你多多教导。”

大少奶奶双眼也湿润了,双手反握住了霍漪的手,心中逐安定下来。

日子一天天流走,过了中秋,便是重阳,丫环们身上也添了夹衣,针线房也开始赶制冬天的棉袄了。

路家断断续续传了信进来,秋玉的婚事,已经跟木家达成了谅解,据说木管事夫妻一点都没有生气的意思,只是叹息自家儿子八字没生好,不能与秋玉这样的好姑娘相配,听得春瑛大汗。

不过木娘子也帮忙介绍了一户人家,姓陆,家住崇文门外的喜鹊胡同,有一座三进的小院子自住,另有两个大杂院是出租给人住的,在城外也有百多亩田地,算得上是殷实人家。上头没了父母,原是一根独苗,只是有一点,脚有些跛,不过长相还算端正,一心要取一房才貌双全又能管家的妻室,因为要求太高,今年都二十有五了还未娶成。

另外,那位侯府本家的启大奶奶赵氏也闻讯再度上门,她那兄弟原是村里的秀才,人才也过得去,据说先生很是看好他明年的秋围成绩。曾有许多户人家上门提亲,他家都没点头。启大奶奶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她认为,兄弟以后是要做官的,跟小门小户的女孩儿结亲,将来拿不出手,因此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只可惜她能耐有限,求不来琉璃翡翠这样的一等大丫头,秋玉在二等中也是顶尖的了,父亲又是位管事,她才诚心诚意地来求。

路有贵夫妻很是为难,这两户人家,各有各的好处。陆家家境殷实,可惜男方有些残疾,而赵家前程看好,却略嫌清贫了些,又是在城外,若不是有个秀才功名,路家万不会将女儿嫁到乡下地方。无奈之下,只得将情况写了简略,悄悄托人捎进府里,让女儿自行选择。

自打秋玉收到家里的信,便整日躲在房里不肯出来。春瑛知道实情,便偷偷取笑,笑得姐姐满面通红地打人,才正经起来帮她分析。与秋玉要好的珍珠、纹玉等人偶然听到风声,都来帮着出主意,臊得秋玉恨不得躲进被窝里。笑闹一番,连别的丫头也察觉到了,窃笑不已。早有人报到老太太面前,因那丫头说得俏皮,讨得老太太欢喜,她难得露了笑脸,道:“既如此,就让她好生挑去,等定了日子,我送她一付妆奁,叫她风风光光出阁!”这话一出,丫头们越发起哄了。

南棋倚着廊下的柱子淡淡地笑着,见春瑛从屋里挤出来,边看热闹边笑,便道:“你说哪一家好呢?”

春瑛一怔,回头笑道:“哪家都有好有坏,且看姐姐怎么选,不过最后还是要见过本人才能定。”

南棋有些意外,笑了:“你们姐妹倒有一对好父母。我实话与你说,若换了是我,便选那姓路的,别跟府里有瓜葛才好。”

春瑛回头看她,她什么话都没说就转身走了,春瑛皱眉,觉得她是不是知道什么,忙追过去,却有一个人影匆匆从院门外冲进来,一个眼错不见,便撞到春瑛身上,两人撞成一团,摔倒在地。

春瑛头昏眼花的,唉哟两声,睁开眼一看,那满身狼狈,头发散乱的丫环,不正是曼如吗?

只见曼如满面泪痕,眉间轻蹙,小脸脂粉未施,黄黄的,消消瘦瘦,倒让人生起几分怜意。

可惜春瑛心中一丝怜意也无,一见她便眉头大皱:“你走路不会看路吗?怎么胡乱撞人?!”

曼如眼中的泪意更盛了,彷佛承受了莫大的委屈,贝齿紧咬下唇,睫毛一颤,便要掉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