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长吁短叹了一番后,又再细细想了一遍,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太悲观了,也许事情还没到那么严重的地步。

他自认为在保皇派中并不算显眼,虽然跟梁太师几乎势成水火,但因为不掌实权,在朝臣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众忠君臣子中出身比较高的一员罢了,又一向是个低调的,侍上甚恭,素无恶行,更没有仗着皇帝的宠信就目中无人,还是皇帝宠信的靖王爷的岳父,皇帝就算要压制重臣势力,也轮不到他头上,所谓的赐美人给靖王府,大概只是一种警告而已,不会对侯府做什么,只要他足够忠君、足够谨慎,一家老小就能长保富贵平安。

想到这里,侯爷便松了口气,但转过头又想起了另一件让他头痛的事——次子李敞即将要娶进门的媳妇。这桩婚事做成了.李梁两家就正式结成姻亲,以后少不得还要受梁家拖累。皇帝在婚礼举行前警告李家,该不会是在暗示些什么吧?

做臣子难,,做忠臣更难!当初李家儿子招惹梁家女儿,固然是那臭小子自作孽,但也算是间接为皇帝分忧了,皇帝还亲自下旨赐婚。这回完婚,也是事先问过皇帝意思的。庆园侯府不过是遵旨行事,皇帝还有什么不满的?!难道…

侯爷想起之前小儿子说的几句荒谬之言,不由得心下暗慌,难道梁家女儿要借侯府的名义使坏,皇帝也会无视他家时代的功勋,以及他几十年的忠诚,怪罪候府?!

侯爷不淡定了,烦恼了一晚上之后,顶着一对熊猫眼,下定决心要将一切可能被人当作攻击理由的把柄都扼杀在摇篮里,首先就是跟族长族老们商议,下令约束族人,不许有李家子弟在外仗着皇亲贵戚的名义为非作歹,败坏李家名声。

李氏一族向来管束子弟甚严,因此查有七八天,只查到有两个少年因与人生了口角,便带了几个同窗去跟人家打架;某位族老的小妾的娘家兄弟打着李家的招牌在乡下横行,踢死一只狗;再来便是四房的庶子带妻儿回家看望嫡母,却被下人怠慢。由于事情都不严重,因此族长只是把当事人叫来骂一顿,再告诫不的再犯,便完事了。

侯爷的三个儿子听了父亲的训导,反应各不相同。长子李敬受口上应着,根本没放在心上.他几时嚣张过?这种事跟他没关系;次子李敞正为婚事忙碌呢,父亲的话是左耳进右耳出,唯一的感受是婚前跟朋友出去花天酒地的计划受阻了,心里很不爽;三子李攸则从最近发生的事里稍稍推断出父亲的想法,认为他是想太多了,皇帝赐美人,受赏的有十几户人家呢,当中还有恪王府,家家主母都叫太后太妃教导了一番,靖王府不过是得到了同等待遇,父亲是不是太过杞人忧天了?

倒是老太太曾经亲历过身先帝时期的风波,有些见识,见了儿子的动作,便一脸若无其是地跟儿子媳妇商量,想到京中各大寺庙施米和香油钱,再把侯府名下各处庄子的田租减一成,算是积德了。侯爷很爽快就应了,安氏嘴上没说什么,背转身就沉下了脸。

霍漪见机会难得,便在外祖母面前提起,自己小院里的丫头婆子,大都不能带着陪嫁,除了几个“长辈所赐”的要送还旧主外,剩下的不妨放几个人出去,也算提一项善举。老太太闻言很是赞同,也打算把府中一些年纪较大的仆人放出去,再来便是几个有头脸的管事,家中有未当差的幼子的,也一并开恩了。

消息传出,府中人等反应各异,有欢欣的,有羡慕的,有惊慌的,有妒忌的,有人感恩戴德,也有人暗自苦恼,年纪大了又没了差事,正想留在侯府养老呢,这一出去,靠什么过话?

烦恼的人里,当然不包括春瑛,她正为自己的梦想成真而欢欣不已呢。侯府的大BOSS都发话了,名单也下来了,她还有什么可愁的?只需要安安稳稳地服侍完最后五个月,等霍漪一出嫁,就万事大吉!

十儿等四五个丫头也确定了几个月后的去处,心里很满意;杏红等数人没能调到少爷们的院子里,感到万分失望,但又想到,能留在府里,总比被放出去强,便也消停了;暖玉自然是回老太太屋里的,桑儿也要回正院,但叫春瑛意外的是,银环和小莲花居然也和自己一样,选择了出府。银环还可以说是因为一向自视甚高,不甘心居与人下,老实的小莲花怎么也会有这个念头呢?

春瑛私下里问了,才知道小莲花母亲的娘家哥哥在右安门一带开了家小饭馆,她跟母亲商量了,打算出府后过去帮忙,在这里学的厨艺正好能用上。

春瑛这时才知道,原来小莲花家里只有一位寡母,父亲生前只是寻常家仆,母亲又是别家的丫环出身,家境一向不好,但她从来不在人前提起,院中众人竟是无一人知道。她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反而还笑眯眯地说:“姐姐教我做的菜,我回家做给娘吃,娘说好吃得不得了,以后我在舅舅的小店里帮厨,赚了银子,我娘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多谢姐姐教会我这么多东西!”

春瑛心下有些惭愧,拉着小莲花的手,半天才挤出几句鼓励的话,临走时发现小莲花身上穿的还是春天时的丫环制服,已经洗得半旧了,便回房将自己穿得比较少的几件半新衣裳拿出来,又带上一件新做的青娟面夹坎肩,一齐送给了小莲花。后者要推辞,她便说:“你出去了,今后不一定能再见到,就当作是念想吧。横竖都是我不穿的衣裳,你不要,我就给别人了。”

小莲花想想,觉得东西是好东西,省了做新衣的银子,自己还可以买布给母亲做新衣,便笑着谢过收下了。

春瑛心想事成,心情也好,便拉着十儿帮青姨娘准备起霍漪的嫁妆来。该做的针线活,该采买的胭脂水粉,该打的金银首饰,还有各式日常用品、陪稼的古董字画、田庄房屋等等,要忙的事还有很多呢,霍家上下都动起来了。而霍漪本人,则是天天到老太太跟有去,接受新媳妇兼未来主母的私人培训课程,宜君惜君年纪还小,范熙如又是客,并未列席,但即爷分家出去的荆氏却常常过来旁听。不知是不是因为知道了长孙一家马上能要搬出去另过,老太太心中生了几分不舍,对荆氏的教导也更用心了,并且传授了好几样治家心得。

春瑛偶尔跟着霍漪过来,听着老太太举例说明的一些大户人家轶事,以及治家的手段,很是开了一番眼界。

看来立场不问,思考方式真的会很不一样。身为主人时,对家中下人,自然是希望越听话越好,越忠心越好,不能因为小利被人收买,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误了主人的差事,中饱私囊是不行的,有私心私情更是不行!好的奴婢仆役,应该是老实本分,但人机灵能干,嘴紧、安静,主人心情不好时懂得说笑讨好,主人烦恼时知道主动分忧,没野心、做事勤快,处处为主人着想…老太太还举了青姨娘为例,有些勉强地道:“她算是不错的,但有人比她更好,我从前陪嫁的丫头,个个都忠心耿耿,我亲自做主,把她们嫁了出去,她们生的儿女也今都进府侍候了,将来的子子孙孙,都是忠仆,这样的人最是可靠不过。青鲛可惜了。”

春瑛听着周围无论主人还是丫环们的附和声,默默低下了头。她还以为自己这几年已经成长为好丫环了呢,果然…还差得远…幸好这样的好丫环她再也不需要做下去了。

日子在忙碌与充实中,进入了八月。二少爷李敬的婚礼终于开始了。

由于侯爷嘱咐要低调行事,安氏改变了计划,不再增添人手预备宴席上侍候,只把府中的闲散家人,以及各院二等丫环或有资历的三等丫环暂时调出来,负责婚礼当天席上的使唤。春瑛作为二等丫环,也入选了。

虽然心里有些不大乐意,但想到马上就要出府,没必要节外生枝,还是乖乖丢下手中赶工的针钱,去接受了临时培训。

婚礼当天,梁家前花轿很顺利地抬到了侯府,一对新人拜堂、入洞房,大家夸两句男才女貌,天作之合,便回到宴席上吃喝去了。

这一晚,侯府宴开三十席,又请了一台大戏,并有惯例的鞭炮焰火,锣鼓声声,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客似云来。当中有不少没拿帖子来的,侯爷与安氏当着正经客人的面人不好把笑脸人往外赶.只能在前头临时空出一个院子来,接持这些不大够份量的客人。那些人倒是并不跟生人家客气,大吃大喝,听到不还处传来的唱戏声,还高声胡乱叫好。

春瑛在内院女眷席上,隔得老远都能听到他们的叫声,偷偷瞥了安氏一眼,发现她果然脸色很难看,便悄悄直起身板,头垂得更低些,努力做个低调的小丫头,等到有人给她传信号,她才规规矩矩地传菜、送菜。

这活看似轻松,一个时辰站下来,却也累得慌。可来赴宴的这些太太小姐们,个个都斯文得紧,一碗汤都能喝上一刻钟。好不容易看着桌上的菜清了大半,又该新菜上来了,春瑛忙换了残菜,趁着撤盘子下去的机会,躲到角落里喘了口气。

她轻轻拍打着两腿,心里还在想,什么时候这宴席才能结束,忽然感到有人在背后拍他的肩膀,连忙回头,见是十儿,笑骂道:“你这个蹄子,吓我做什么?”

十儿却得意洋洋地笑道:“好你个丫头,居然敢躲在一旁偷懒?!要知道,好丫头是不认因为觉得累就耽误差事的!”

春瑛白了她一眼,也笑了:“我就歇一会儿,这就回去,你呢?” 十儿挑挑眉:“梅香姐姐差我去厨房催野鸭子粥呢,老太太和几位老封君都嫌菜色油腻,要吃点清淡的漱口。”

春瑛无语,叹道:“那你忙去吧,可不能因为私心私情。就耽误了差事。”

十儿窃笑着拧了她一把,才离开了,春瑛觉得自己的腿好了一点,便打算回席上去,却听到不远处传来一户咣当,似乎有人打碎了盘子,忙走过去看是怎么回事。

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的丫头嘤嘤哭着,无错地站在原地,看着地上打翻的汤碗,不知如何是好,背对着春瑛的另一个瘦高丫头便安慰道:“不要紧的,我这就去厨房再要一碗来,你仔细瞧瞧,可烫着了?呀!都红了!你快回去上药,这里有我替你顶着。”“不要紧么?要是妈妈们问起…”“不要紧,只要不耽误前头的差事,妈妈们哪里分得出谁是谁?”

那哭着的丫头犹豫了一下,到底是因为手上太疼了,便向那瘦高丫头福了一礼:“那就拜托姐姐了,明儿我领了赏钱,一定重重谢姐姐。”说罢便转身往内院去了。

春瑛站在不远处,皱眉看着那瘦高丫头,认定自己这回绝对没听错,这丫头就是曼如!她怎么会进来的?还混进了二少爷的婚宴现场?另一个丫头好好的怎么会打翻汤碗还烫了手?在临时培训时,这种活都是练过的,何况选上来的都不是新手,怎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难道曼如又干了什么吗?

曼如看着那丫头离得远了,才喘了一大口气,暗暗发出一声微弱的笑声,回过头来,便跟春瑛对了个正脸,面色当即就变了。

春瑛冷冷地问:“你又对别人干了什么?”

第五卷 沉浮 第二百一十三章 喜宴上下

曼如抓着袖子,颤声道:“我哪里有做什么…”咬了咬下唇,挤出一个笑,稍带了三分讨好,“春儿妹妹今儿也在席上当差?前头正忙呢,你怎么会到这里来?”

春瑛上下打量了她几眼,发现她穿的衣赏与自己差不多,都是为了今晚的喜宴而统一由公中发放的浅粉衫绿罗裙青坎肩,只是颜色有些许参差,料子也差了一等,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她的发型也跟其他丫环的一致,只有头上插的大红绢花,与公中发的粉红色堆纱花大不相同。

春瑛沉吟,心里猜想地出现在这里定有猫腻,便淡淡地道:“今晚在席上听候差遣的丫头,管家娘子们都是有数的,各人负责什么活,也有详细分工,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来的,但要是叫人看出马脚,不但你自己讨不了好,连放你进来的人都一要吃亏呢!”

曼如脸色苍白地垂下头,低声道:“妹妹误会了,我是正经被派了活的,并非顶了别人的名头混进来。”心下惴惴,没有透露自己被派的是在茶房守炉子的差事。

春瑛半信半疑,她记得刚才在席上根本没见到曼如:“哦?我记得你是告了病的吧?而且你是三少爷跟前的一等大丫头,这种杂活怎么着也派不到你身上呀?是哪位妈妈如此没有眼色?”

曼如微微缩了缩脖子:“我的伤早就好了,三少爷体恤,叫我在家多休养些日子,但我想着,今晚府里办喜事,正缺人使唤呢,我横竖闲着也是闲着,自当为主子分忧。”她表面上恭顺,心下却暗恨:那个所谓的差事在主人家面前连个正脸都没法露,若不是那些管家娘子认定她失了势,也不会欺负她到这个地步,居然派给她小丫头的活,她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争一口气!

她抬头再看一眼春瑛,觉得这位曾经的邻家妹妹一贯心软,虽然曾经反目,但眼下瞧着也不像是要发作的模样,只要好好哄,定能把人稳住,便绞尽脑汁想办法,要把春瑛哄走。

春瑛看着她半低着头,眼珠子乱转,心下便腻歪。既然曼如说她是得了差事进来的,自己也就用不着多事了,她是要在这侯府里争上位的人,自己都快离开了,还管那么多干嘛?想了想,便道:“既然你有差事在身,就快回去干活吧。”顿了顿,“方才那丫头是哪个院的人?不打招呼就离开,能算只是一会儿,也是要受罚的,烫伤了手,跟管事娘子说一声也就走了,顶多挨几句训。你怎么也不提醒她一声?这可一点都不像是温柔贤良的曼如姐姐会做的事。”

说罢也不看曼如的脸色,便径自走人。

没走出多远,春瑛就看到一个媳妇子打着灯笼迎面急步奔过来,远远瞧见曼如,便骂道:“你跑来这里做什么?茶壶里的水都快掉干了,你人影儿都不见,要是出了差错,你担待得起吗?!席上的茶水也剩不多了,你还不快送过去?!叫你来可不是叫你享福的!你当你还是从前的副小姐呀?!”

曼如低声下气地赔了不是,再三保证会马上回去,那媳妇子骂了几声,便又急急走了。曼如松了一口气,抬头一看,正看到春瑛唇边一丝讥讽的笑,脸色又刷的一下白了。

春瑛没空跟她哆嗦,只是淡淡地道:“快回茶房去吧,你也太不小心了,既然要出来,怎么不先熄了炉子,或是挪开茶壶?真是想上位想疯了,这要出点事,就算你再有脸面,也脱不了身。”说罢转身就要走。

曼如脑中迅速闪过自己因为擅离职守而被发现的情景,只有春瑛一人知道事情始末,要是她往上告一状…

春瑛拐回走廊,正打算回前头宴席上去,却忽然听到身后有风声,忙往旁边一躲,却被人紧紧地抓住了左臂。她心下恼怒,寒声道:“你这是干什么?!”

曼如白着一张脸哀求道:“好妹妹,求你千万别告诉人,求你了!”

“谁有空管你的事呀?快放手!”

“不,你一定要答应我!你绝不会把今晚的事告诉人。”春瑛不耐烦地甩开她,怒道:“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吧?以为谁都把你当根葱?!我没事干嘛要跟人提起你?!你有空再这里做这种没意义的事,倒不如早些回去当差,免得席上发现没了茶水,下来问人时没瞧见你,到时候就算我不吭声,你也讨不了好!”

曼如脸上闪过一丝迟疑,但又马上抓住春瑛的手臂,继续哀求着:“我这就回去,但你一定要答应我,别把方才的事告诉人…”“这种事只要找几个人问一问,就能查出来了,你求我有什么用?”春瑛睨了地一眼:“方才那丫头,还有那个媳妇子,难道不是知情人?你要堵住所有人的嘴,光缠着我干什么?各处有职司的人,偶尔离开偷懒一会儿也是常事,被人知道了,不过挨几句骂,你有什么好害怕的?”

曼如咬紧了下唇,睫毛一颤,便掉下泪来:“我害怕…这原是我娘的差事…我求了许多人,才顶了她的缺进来的…若是叫人知道了,我娘的差事不保,我也再翻不了身了…”

春瑛皱皱眉:“崔婶好好的当着差,你干嘛要折腾?我真不明白,你都已经当上一等大丫头了,事事都是出挑的,将来也能有好结果,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侯府上下,但凡当上一等丫头的,配婚时多半会问过本人的意愿,如果跟主人感情够好的话,还能争取外嫁,嫁进金贵人家当少奶奶的也不是没有。春瑛觉得曼如纯粹是脑子抽了,不是说她不该向上爬,但她干嘛要一边得罪顶头上司一边企图当他小妾?!

曼如闻言,面上的凄楚更添了几分:“你只知我当上了一等丫头,哪里知道我的委屈?我在今日之前连二门都进不了…婆子们说,是三少爷下的令…我见不了太太的面,三少爷又不松口,白顶了个一等的名分,其实连小丫头都不如…”

春瑛嫌恶地挪开两步:“行了行了,别哭了,今日府里摆喜酒呢,叫人看见,又是一顿臭骂,还要连累我!你自己作的孽,又能怪得了谁?”

曼如止了哭声,却委屈地低下了头:“我知道你怨我…以前的事是我不对,可那不能完全怪我呀?!我未进府时,只当进来了,便是有出息了,可进来之后,才知道那还差得远呢…不尽力往上爬,就要受人欺负,我娘也会被人看不起…春瑛,你也是当丫头的,为什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处?”

“这府里丫头多了去了,谁没有苦处?谁没爹娘?”春瑛瞥她一眼,便迅速移开了视线,“我没说你不该往上爬,但你每爬一步就踩一个人,连人命也不放在眼里,未免太过分了吧?我也见过其他的丫头,跟你一样由寡母带大,家境也不好,可人家积极向上,讨得每个人的喜欢,却没干过坏事,比你强多了!你既然决定要耍手段,就别奢望人人都喜欢你!”远远瞧见十儿往这边来了,急匆匆抛下一句:“你的事我不管,快回茶房去吧!”然后往十儿那边走了,说笑两句,回过头已不见了曼如。

回到席上,春瑛重新忙碌起来,偶尔歇口气,悄悄打量四周,见曼如不在,才松了口气,忽而看到一位女客对着空茶杯皱眉,忙提了茶壶过去倒上。

旁边就是主宾席,安氏正跟旁边一位官太太说话,春瑛记得那位太太是某个侍郎的夫人,与安氏交好,隔一两个月就会到府里来做一回客。当着侯府当家主母的面,春瑛不敢造次,倒完茶,便恭谨地悄声退下。

安氏正听侍郎夫人说起京中有名的大家闺秀,听得十分认真,那位夫人介绍了几个,便有些好奇地问:“你问这个做什么?今儿你又添了一位媳妇,就只剩小公子了,不是说,已经跟霍家的小姐定亲了么?”

安氏哂道:“你这是哪里听来的谣言?霍家外甥女已经许了顾家了,就是今科的二甲传胪。我是见儿子大了,才为他娶媳妇的事儿发愁。老太太年纪大了,没有闲心管这些小事,只能靠我这做母亲的亲自过问了。”

侍郎夫人笑问:“二甲传胪?姓顾的?我方才隐约听见,他今儿也有来是不是?据说是位青年俊彦呢,府上的外孙女倒是好福气。”安氏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淡淡笑道:“我是觉着门第差了些,不过霍家如今不比往日兴盛,这桩婚事又是她父亲生前定的,我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侍郎夫人笑笑,又把目光移向范熙如:“其实那一位…也是极好的呢,我原先就听说是位美人,今儿一见,果然好模样!而且瞧着挺有福气的,听说还未许人?”

安氏脸色有些不大自在:“只怕人家眼光太高,未必瞧得上我们小门小户的。我原本还以为她会进宫呢,到底是没那福气。”

侍郎夫人喝了一小口酒,瞥了她一眼:“你说话发什么酸?范家是望族,眼光高也是有的,嫌弃你们却未必,当年范家的小姐不就嫁进了你们家?更何况,听说范家就快要掌南洋船队了,到时候他们跟你们平起平坐,若论名声,只怕还要更胜一筹呢!”

安氏心中一动:“南洋船队?这是怎么说的?”

侍郎夫人大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又瞟了瞟周围,安氏便知道眼下不是说话的好时机,只的按捺住,笑道:“我们家园子里的桂花开了,瞧着还好,找一天我请你喝茶赏花如何?”侍郎夫人笑着应道,“如此大善。”

安氏笑笑,低头吃茶,又觉得茶水冷了,转头正要叫人添热水,却有一个丫头用小托盘送了一盖碗茶上来,低声道:“太太请吃茶。”安氏听了有几分诧异:“你不是曼如么?怎么在这里?”

曼如鼻一酸,连忙忍住,微笑道:“奴婢是来侍候太太的,这是才泡好的参茶,已经可已入口了,太太吃了正好解酒,又能解乏。”

侍郎夫人笑道:“哟,你这丫头倒贴心,只是有好东西,怎么能忘了我?”

安氏心中虽诧异,但还是挺高兴的:“你要爱吃就给你吧,再叫她泡一碗来就是了。”

春瑛从门外提着一壶热茶进来,正打算给客人们倒上,冷不防瞥见曼如站在安氏旁,皱了皱眉,只瞥了边上表情不善的管家娘子一眼,便装作无事的模样去其他席上倒茶。

外头不知什么地方忽然传来一声巨响,吓得堂中安静下来,然后便是男子的咒骂声,劝阻声,杯碗落地的破碎声,安氏又惊又怒,忙起身问管家娘子:“怎么回事?!”,

管家娘子也不知道,忙出去问了,接着又是打骂声,一片混乱,然后,忽然有人高喊:“走水了!”众人立刻慌乱起来。

春瑛跑到窗边一看,果然见不远处的天空隐隐有红光…忽然想到,那里不正是茶房的方向吗?忙回过头,便看到曼如脸色白得像纸一样。

第五卷 沉浮 第二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

曼如既然能奉上参茶,席上的茶水也没断过,可见茶房是有人当差的,那现在走水,又是怎么回事?!

春瑛心念电转间,已忙退离了窗边,听到安氏发问:“是哪里走水?! ”便顺口屈膝答了一句:“太太请安心,是茶房那边走了水,离这里还远着呢。”瞥见曼如一脸哀求地望着自己,她没理会,径自挪开了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