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暗暗点了点头,便开始指挥家人将行李摆放到合适的地方,忙了半日,终于安顿好了,姐姐姐夫与二叔二婶两家人也分别到了。

一别三年,亲人们彼此都十分挂念。春瑛与秋玉抱头哭了一场,又被二叔训了一顿,说了父母弟弟的近况,又谈起别后的经历,又哭了一场,已是晚饭时分。春瑛便留他们吃饭。

阿妙十分能干地下厨做了两桌酒菜,胡飞春瑛陪着亲人们吃饱喝足,心里评估着阿妙的为人行事,都暗暗点头。春瑛送走姐姐姐夫,又吩咐丫头婆子给二叔一家预备客房,回头给胡飞使了个眼色,便招呼家人收拾饭桌。胡飞叫了墨涵进书房,说正经事去了。

次日夫妻二人又去城外给胡飞的父母上了坟。已近清明时节,天下着毛毛小雨。胡飞略整了整父亲的墓,又到附近母亲的墓前狠狠哭了一场,向她许诺,过不了多久就会让她与父亲团聚,春瑛抱着儿子一直陪着他,小岱波也懂事地不再吵闹,反而轻轻摸着父亲的手背,小声都囔着别人听不懂的话。胡飞一把抱住儿子,又揽过妻子,眼泪不停地流着,只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最好的家人,过去的伤痛也渐渐平复了。过去他没有能力,没法保护亲人,但从今往后,绝不会再让家人受一点委屈!

回家的路上,他们三人坐在马车里,亲亲热热地挨在一起。春瑛小声地哄着儿子,跟丈夫说起儿子小时候的趣事,胡飞嘴边含笑,时不时突袭亲春瑛一口,惹得春瑛直打他。岱波不满地蹦着也要亲母亲,被父亲瞪了几眼,岱波不服气地与他对瞪,春瑛笑得直伏在边上喊肚子疼。胡飞见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家三口笑成一团。

回京后的第三天,他们必须要到温郡王府请安了。春瑛穿着全套绸缎大衣裳,选的是最保险的红裳绿裙,头上戴着新打的赤金镶宝石头面,看上去俨然是位富贵人家的女眷。她怀里抱的是打扮得粉雕玉琢的岱波,身后跟着穿着体面的丫头奶娘媳妇子,落后一步随着穿戴一新的胡飞出门,端端正正地上了轿子。

这是她头一回以胡飞元配正室的名义开展京城交际活动,去的又是王府这样的地方,可不能有丝毫大意。

胡飞骑马打头,领着轿子与载着丫头仆妇的马车,进了王府大门,在前院下了马,来到妻子的轿子边上小声嘱咐几句,便有人引着他往书房见王爷了。春瑛深吸一口气,继续坐桥来到二门外,方才有王府的管事娘子带着仆妇来迎她下轿,引着她往正堂去拜见王妃。

正要迈进二门,忽然又来了两顶轿子,春瑛脚下不由得顿了一顿。迎客的仆妇分了两人过去迎接,不一会儿,其中一个走回来向管事娘子禀报:“是庆国侯府的三少奶奶来了。”管事娘子露出一个微妙的浅笑:“原来是那位姑奶奶。那就叫人报给里头知道吧。”

春瑛眨了眨眼。庆国侯府的三少奶奶,不就是范熙如吗?记得她好象曾经认了温郡王妃为干娘的。怎么今天就这么巧,跟她碰上了?

(忽然发现后台换了版本,真不习惯…)

第三百四十一章 故人相见

范熙如下的轿来, 有丫环扶着走向二门,一路边打听王妃和世子妃的身体安好, 又问如今几位贵人都在做什么,忽而抬头望见二门上有人,不由的怔了怔, 继而微微吃了一惊:“这女子好神眼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春瑛倒是落落大方地冲她笑了笑,将儿子交给身后的奶娘,便向她道了个万福,道:“三少奶奶安好? 多年不见,三少奶奶风采依旧呀!" 这话确实恭维的成分居多些。 范熙如今日穿着一身木红地缠枝莲纹缎面襟子,下着黑段折枝绣花马面裙,头上珠宝也极华丽,但不知为何,却给人一种疲惫感,气质也老成多了,眼角眉梢处,兴许是化妆的效果,格外显露出几分凌厉来。这副模样给她当年未嫁人时比,实在是差太多了。春瑛心里都不由的吃惊,只是面上并未显露出来。

范熙如听了她打的招呼,却愣住了,虽然面上露出了应酬的笑容,但看她的神色,显然还没真正想起她是谁。引路的仆妇小声提醒:“这位是咱们王爷收的义子胡公子的夫人。

我们都叫胡大奶奶的。

”这话却等于没说。最后还是范熙如身边的大丫鬟雕栏认了出来:“呀!”这不是春瑛姐姐么?!你怎么…”忽的发现自己失礼了,忙住了嘴。范熙如显然是吃了一惊,两眼直盯着春瑛看。她记的春瑛的名字,当年不过是庆国候府里一个不算拔尖的丫环,看在对方主子的面子上,她也能笑着叫声“ 姐姐”,可是如今这情形,算是怎么回事?!”

春瑛感受她目光中的情绪,只是笑了笑,并不在意。她的的身份,只怕全王府的人就没几个不知道的,没必要藏着掖着。当初刚嫁给胡飞的时,在江南也不是没人拿过这事说她闲话,但那又如何?等到自己成了一家主妇,在外应酬,在内管家,她才知道东府的经历给了她多大的帮助。她并不认为曾经当过丫环是件耻辱的事,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她更是无法控制自己穿越到什么人身上,但是她已经摆脱了奴仆的身份,从此以后,个人的尊荣便完全靠自己了,如今再加上胡飞的努力,她不认为就低人一等。因此她只是很淡定大方地笑着,甚至还冲着雕栏 打了声招呼:“许久不见了,这几年可好?” 雕栏有些不自在,干笑着点点头。忽然又发觉这样礼数不对,便屈膝再行了一礼。

范熙如面色复杂地看着春瑛,已经冷静了下来:“想不到你能有这样的 造化,也是你的福份。”

春瑛笑眯眯地道:“可不是?再没想到,王爷居然能看得起我们当家的,不但在出使西洋时处处照拂,还将我们当家的收为义子。”我们夫妻心里都感激得很呢!”

范熙如又是一怔,微微皱眉:“虽然早就听说王爷收了位义子,几年前也听说了他义子成亲的消息,却从没想过,娶的会是你。”

春瑛笑得更深了:“三少奶奶不知道哦?这我就不明白了,按理说,三少爷应该是知道的。我与我们当家的早有婚约,这事儿三少爷当年就听说了呀?他还想过要做我们的媒人呢,只是后来有了变故才没做成,他为此还生过我的气呢!”尽管回去问吧,她倒想知道,如今三少爷会说出什么话来!

范熙如的笑容变得有些冷,不等她说什么,管事娘子便不咸不淡地打断了他们的叙旧:“胡大奶奶,王妃正在等你呢!你快随我来吧。”却没说要清范熙如一起走。

春瑛脸上闪过一丝讶意,接着向范熙如行了个礼:“那我就先少陪了。”便跟在管事娘子身后往二门里去了。看的出来,范熙如在这王府的地位有些微妙,反正是别人的家事,她还是不要多嘴的好。

范熙如目送她远去,眼神晦暗不明。雕栏斜了引路的仆妇一眼:“你方才不是说,王妃与世子正在见客,要过些时候才能见我们奶奶么?!这事怎么回事?!”那仆妇笑道:“姑娘这话胡涂,难道方才进门的不是客?虽说那时咱们王爷的干儿媳妇,也算是自家人,到底是大老远从江南来的,又是外姓,王妃与世子妃自然要先见她。姑奶奶原是王妃心爱的干女儿,王妃早就发过话,不比外道。”言下之意就是,因为你不算客人,当然要靠后。

雕栏柳眉倒竖,就要发作,被范熙如拦下:“那我就等一等吧,跟干娘有什么可客气的?”这个随那仆妇往内院的小花厅里去了,待坐下一刻来钟,便有人来请:“王妃请您过去呢!”

范熙如还以为春瑛已经走了,没想到来到正堂,才发现她仍在座,怀里抱个男孩,还跟王妃、世子妃以及温郡王庶长子之妻卢氏相谈甚欢。

春瑛见范熙如进来,便起身将岱哥儿交给奶娘,朝她福了一福,范熙如正要点头示意,王妃便笑道:“听望山媳妇说起,才知道你也来了。真是的,你也是王府的常客了,又是我干女儿” 学着那俗礼做什么?早该自个进来才是。你自己避开了,底下人又不好违了你的意,若不是望山媳妇说起,还不知道要把你晾到几时呢!都是自人,何必见外?”范熙如还能怎么说呢?只有勉强笑着低头请罪了。

王妃又道:”你与望山媳妇原本是认得的,只是如今身份不一样了,还当重新见礼才是。她是我干媳妇,你是我干女儿,就胡乱叫声嫂子吧。你原比望山小几岁。”

范熙如顿了顿,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福下身去:“见过嫂子。以前都叫姐姐,万没想到会有叫你嫂子的一日。”

春瑛往旁边迈开一小步,侧身回了一礼:“这都是王爷的关爱,王妃的抬举。”又笑着对王妃道:“这可折杀我了。我万不敢托大的。”王妃给面子是一回事,她自己却不能坦然受了,不然别人要说闲话,倒不如先摆出低姿态来。

王妃果然不以为然,还摆了摆手:“王爷总说你们夫妻恭敬孝顺,我还半信半疑,今儿见了,才知道是真的。难为你们小?口事事想着我们。我只拿你们当自家人,你还谦让什么?”世子妃也在旁点头,卢氏便来拉春瑛,按着她坐回原位:“方才的话还没讲完,你好歹让母妃听全了,那个印度三王子又做什么荒唐事?”王妃忙道:“正是呢,快说快说!王爷总不肯多说,几个长随又讲不清楚,再没人比你说得详细了!”

原来春瑛方才正在讲当年西洋使团在印度遇险的经过。她早就向胡飞打听清楚了,又前后整理几遍,编成了一个精彩生动刺激的长篇冒险故事,还明里暗里突出了温郡王处事稳重、临危不惧的风采——这当然是编的——预备说给王府女眷听,好缓解她不知道跟她们谈什么话题的窘迫,如今看来,效果倒是很理想。上到温邵王妃,下到门口打帘子的丫头,都听得聚精会神。

春瑛笑了笑,重新拾起话头:“那三王子听说咱们大明使团已经到了恒河下游,马上就到撒地港,与宝船官兵会合了,当下便气得几乎吐血,无奈国王醒了,召集了勤王兵马,为太子撑腰,把他压得死死的,一点兵力都抽不出来,他无奈之下,便心生诡计........”

范熙如往婢女搬来的绣墩上落座,默默听着春瑛讲故事,过了一会儿,才有人送了茶上来。

雕栏皱了皱眉,瞥了王妃一眼,又见那上茶的丫头只顾着听故事,便想责问她几句。谁知这时前院王爷派了人来接岱波去见,春瑛停了口,嘱咐了奶娘几句,便让她抱着孩子去了,接着又坐下来继续讲,这时那上茶的丫头早就退下去了。

范熙如见王妃等人都听得入神,心中有几分苦涩。曾几何时,她离她们也就是一步之遥而已,更是深得王妃宠爱,如今,却已面临失宠边缘了半个时辰后,春瑛终于一个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可能连当事人都觉得新鲜的故事讲完了,忙趁王妃等人还没醒过神来,拿过茶碗喝了大半碗茶下去。讲了一小时,口都干了!

喝完茶,又喘了几口气,她一转眼,无意中望见范熙如正坐在对面,似乎已经走了神,不知在想什么,但又不像是听故事入了迷。她方才分明见到,这位侯府的三少奶奶在自己讲故事时,从头到尾都没怎么用心听过。低头想了想,她又微微笑了:不管范熙如或侯府有什么烦心事,在这温郡王府又得了什么待遇,都跟她没关系,她只要把这王府女眷中的几个正主儿哄顺了,就算完作任务了。

王妃长长地吁了口气,拿帕子轻拭眼角:“都这么多年了,我才把事情经过弄明白。王爷真是的,他有什么好瞒的?即便是不好意思在我面前说他的功绩,难道连底下人要说也得拦着么?连皇上都夸着他忠勇,大加封赏,偏他还一个劲儿谦虚。知道他的人晓得他是不好意思,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什么隐情呢!”

春瑛笑了笑,没说话。当年的真相是,大明使团几乎是逃出印度腹地的,在皇帝万寿之年,说这种事委实太丢脸了。因此对外的口俓统一将印度内乱的错都归在那三王子头上,顺便把印度国王也踩几脚,骂几句昏庸。使团是冒着天大的风险,与异国的昏君奸王周旋,最终抱着忠君爱国之心,排除万险,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光荣归来。一切负面消息都是要抹杀的!而其中最大的功臣,除了皇帝的光辉照耀到了海外,自然就是温郡王领导有方了。老王爷脸皮薄些,却又没法推托,难怪他不肯跟家人讲呢。

春瑛忙摆出一诚惶诚恐的模样:“呀,都是我嘴碎,就这么说出来了,就怕王爷心里埋怨我呢,万一王爷觉得我是在巴结献媚........”

王妃摆摆手:“胡思乱想些什么?你不过是说实话罢了。都是自家人,他怎会这样想你?

世子妃微笑着点头道;“世子也常跟我说,胡家叔叔最懂父王的心意,父王心中甚喜,自然不会误会了。

春瑛忙道:“世子妃这么说,我可担待不起。王爷不过跟望山在海外混熟了,才多了几分偏爱罢了。心里正经看重的,还是世子和几位小王爷。望山只是会看人眼色,要说了解王爷的喜好,谁还能跟王妃,世子与几位小王爷相比?”

这话说的几位王府女眷心里舒畅,王妃还笑着指春瑛:“你这孩子倒是个巧嘴!早该让你来的,这回索性在京里多住几个月,多来陪陪我吧!”

春瑛笑道:“能在王妃面前多孝顺些时日,我还巴不得呢,只是不知道王爷有什么吩咐。先前王爷说要给望山在京里个官职,他推了,打算自己考功名呢,说不是叫世人看看自己的本事,就太对不起义父的器重了,反倒堕了王爷的英明。我到半信半疑,功名哪会这么易得?”

世子妃与卢氏都笑道:“他知道上进,原是好事,你有什么可愁的?”王妃更是对这个便宜儿子添了几分喜爱:“他有这样的心,倒也难得。你必须得好生照看他的起居,可别熬坏了身子。”又对世子妃道:“前儿不是听说,你娘家兄弟也上京来了么?他也是个好学的,认的哪里的先生好,便荐一个过来,让望山多学着些。”世子妃起初还担心婆婆会让自己的兄弟去教人,听说只是荐先生,那有不肯的?忙忙应了下来。

春瑛斜了范熙如一眼,见她仍旧默默坐着,便特地多看她几眼,让世子妃与卢氏等人都发现了,才移开视线。前者不动声色,后者低头喝茶,还是王妃问了句:“熙如今儿怎么穿了这身衣裳来?上回我不是给了你一匹四合如意纹的织锦缎,让你做新衣裳么?难道还不曾做好?虽说你如今管着家,要以怀柔为主,也不能太放纵底下人了,这都十来天功夫了,什么衣裳做不成?!”

范熙如怔了怔,忙回过神来:“衣裳愿已得了,只是做成了单衣,今日天气凉些,便没穿它。等天气暖和了,我就穿上她给干娘看。”

王妃也不在意:“你自己穿着好就行。”接着又笑道:“对了,你胡家哥哥嫂嫂上京,可带了许多好料子来呢!也是他们的孝心,几乎都送到我们家来了。这下你两个小兄弟的婚事,要预备的料子就差不多了,我跟你嫂子们都不用你再操心了,回头你 挑几匹回去,给女婿也做身新衣裳,在孝敬孝敬你婆婆吧。做媳妇的,还是要贤淑和柔些,才能讨婆婆喜欢,不然叫外人知道了,定要笑话。我是你干娘,脸上也无光。”

范熙如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只是低头听训,王妃还犹自在说:“明明你是个知道规矩的,也懂得为女婿的前程着想,怎的就偏在这种事上犯胡涂?!女孩儿一出阁,一生尊荣就看夫家的了。你好了,你公公和夫君自然记得你娘家的好处,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春瑛低头吃茶,只装作不曾听见,忽而听见外头有孩子的呓语声,忙问:“可是岱哥儿回来了?”打破了原本的尴尬的气氛。

世子妃遣人出去,却抱个粉嘟嘟的男孩子进来,他忙起身抱过,笑道:“这是我们填儿,比你们家岱哥略长一岁,却是憨憨的,不如岱哥儿机灵。”

春瑛忙起身笑道:“这样可爱的孩子,让人一见就喜欢。我们岱哥儿怎么比得上?”又命丫头送上表礼,谦道:“太简薄些,还请你别笑话。”

不一会儿,奶娘抱着岱哥儿被送回来了。一群女人围着两个孩子,看他们嬉戏,都笑成一团,唯有范熙如被冷落一边。还是春瑛偶尔跟她搭几句话,才让她没被人遗忘。

等胡飞从前院传信进来,说要离开了,春瑛才告辞。这时王妃也乏了,没精力再跟范熙如说什么,世子妃根本不理人,卢氏则去送春瑛了。春瑛虽然好奇,但也没多问什么,高高兴兴地与人告别,便抱着儿子上了轿,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她喂过儿子,又哄他睡了觉,才有空歇息。她泡了两杯香茶,用托盘捧到书房,笑道:“这是王妃才赏的茶,说是你从前吃过喜欢的,我照着他们教的法子泡了,你来尝尝?”

胡飞忙放下手中的册子,接过一杯尝了一口,连连点头:“不错,就是这个味儿!我娘子真个能干!”

春瑛嗔他一眼,自己拿了一杯,往旁边椅子上坐了,才问:“今日在哪里看到从前侯府的三少奶奶,好像挺受冷落的,发生什么事了?我离京几年,这几家人的情形都不清楚。

胡飞笑笑:“你不是打算明天回东府请安么?到时候打听打听就知道了。我也不清楚详情,好像跟范家在洋务司的事有点关系。”

春瑛心中疑惑,想到明天就能知道答案了,便暂时按下不提。谁知到了傍晚时分,她忽然接到了一张帖子,落款正是范熙如,要请她明日去侯府做客。

第三百四十二章 原来如此

来送帖子的不是别人,正是雕栏。她有些不自在的站在边上,眼角瞥了屋中陈设一眼,似乎有些安心,又有些忿忿,微微动了动腿,便转眼盯着春瑛,神色间又有些不客气。

春瑛收起帖子,笑着指了指下首的圈椅:“姑娘坐,到了我这里,原不必外道。”

雕栏屈膝一礼,依然坐了,便道:“我们奶奶说了,请你务必到家里来一趟。奶奶有事要跟你商量。”

春瑛微笑道:“三少奶奶的好意,原不应辞…”她拖了拖尾音,瞥见雕栏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便继续道,“只是先前我已经遣人去东府送过信了,说是明天就要过去请安。东府的老太太、太太和少奶奶恰好都得空儿。若是眼下应了三少奶奶的邀请,东府那边可怎么办呢?”

雕栏脸色缓和了些:“不是说已经到京三天了么?怎么还没去过乐府?这可不合规矩吧?”

春瑛仍旧笑道:“头一天安顿下来,见了我叔叔和姐姐两家人,天就黑了,自然进不了内城。第二天是去给我公公婆婆扫墓,第三天才去了王府。这第四天,无论如何也要给二老太太和二太太请安了。并不是我不懂规矩,实在是腾挪不过来。三少奶奶下帖子请我,自然是有正经事要商量,我胆子再大,也不敢不去呀?只是东府那头已经说好了,总不好失约的。”

雕栏还能说什么呢?东府是尚书府第,论门楣虽不如候府显贵,却是朝中实权派,加上又是长辈,三少奶奶断不肯叫人笑话她不懂尊卑的,更何况,春瑛脱籍前原是东府的婢女,自然要以东府为先。只是她今天心里本就不顺,眼下差事不成,那怨气就成倍积在心头,忍不住脱口而出:“胡大奶奶是真懂规矩才好,可别是攀了尚书府的高枝儿,就把根本给忘了?!兴许你是今儿见我们奶奶在王府受了冷遇,因此便看轻了我们奶奶,故意不应的?!”

春瑛板起了脸:“这话糊涂,难道我今日有什么失礼之处?!我知道我们小门小户的,比不上候府显贵,只怕是你心里先看轻了我们家,又见我年轻脾气好,又曾经跟你是一样的身份,所以故意朝我身上撒气吧?!”她重重冷笑一声:“难道是我让王府的人给三少奶奶脸色看的?你也未免太瞧得起我了!我本是一片好意,时不时拉上三少奶奶一起说话,也是不忘本的意思,没想到如今倒落了埋怨!”

不是她一朝得势给人脸色看,她既然要去候府做客,又曾经是那里的丫头,自然要先摆起架子来,让人知道她已非吴下阿蒙了,不能再当一般出嫁的丫头回去请安般看待,不然真的上了门,却被人看轻,也会连累胡飞的脸面。偏偏那又曾经是旧主,任她心里再委屈,也没地方说去,不然就要叫人说她轻狂了。只能事先打打预防针。

雕栏方才话一出口,便已后悔了。她自然知道,今日在王府,若不是春瑛进言,她的主人搞不好要等上两三个时辰才能见到王妃,也是春瑛拉上她主人一起说话,才让其少受点冷落。春瑛也算是一片好意了,至于王府的态度,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并不是一个名义上的干儿媳妇能左右的。她心中有愧,自知理亏,只得起身再行一礼赔罪。

春瑛的脸色放缓了些,才道:“姑娘这话实在是欠考虑,怨不得我生气。若说我真的拿了诸多借口,推了三少奶奶的帖子,姑娘这般说我,我也就忍了。可我明明要先去东府请安,怎么到了姑娘嘴里,就成了忘了根本的小人?!这话要是传出去,人家不说是姑娘糊涂,只当三少奶奶真是这样轻狂的人呢!要到长辈那里请安问好的人,她倒半道上截了去!姑娘一直在三少奶奶跟前侍候,本来最是贴心不过的,怎的反倒给三少奶奶惹闲话了?!”

雕栏耸拉着脑袋,低头认错。

春瑛叹道:“你别怪我说话不饶人,我实在是替你们奶奶着急。从前我虽不在一个府里,也听说过三少奶奶最得王妃的宠,不然也不会收了做干女儿,怎么如今却是这个局面?还有,我看三少奶奶的气色,似乎比从前差多了,脸上若不是有脂粉衬着,怕是不够精神吧?她今儿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可是身上不好?若是身上真的不爽快,还是在家好生养着吧,出门劳神不说,还容易受气,这又何苦来?”

春瑛这一番窝心的话正说到雕栏心里了,她红着眼圈道:“好姐姐,我知道你是好人,如今也就只有你会说这样的话了。你不知道我们奶奶的苦处….自打进了李家的门,她就没过上一天安生日子!”

原来范熙如本是一应要嫁入显贵宗室王府的,忽然被安氏使计拉了后腿,只能嫁给三少爷,心里多少有些怨气。她又跟丈夫不大合得来,只是面上情罢了,也不拘着三少爷纳小,只是不许妾室坐大。因有候府老太太宠爱,起初两年是过得十分顺心的,不但得了管家大权,还把婆婆挤得只能在院子里“养病”。加上娘家叔叔范老三在洋务司任职,颇得重用,父亲又升了官,兄长也中了举,真是一帆风顺。

可是她一直花费大部分心思控制住整个候府的掌家大权,却把丈夫给冷落了。本来就平平的感情越发淡了,她迟迟没能怀孕,这下连老太太也开始罗嗦了。后来因三少爷的头一个妾室胭脂突发疾病,后来查出是小产了,婆婆安氏便疑心到她头上,接着又接连两个通房或是跌倒,或是被发现差一点就喝了绝育药,她的处境就越发难堪。无论她如何辩解,安氏就认定了她是凶手,要夺去她的管家大权。还好老太太没糊涂,制止了这一举动,稳固了范熙如的管家地位,又把那两个通房打发了,才稳住了局面。但安氏与范熙如的婆媳关系却彻底恶化了。丈夫李攸也疏远了她。

这时她三叔的官位却有了麻烦。

因为范家没有船队,对南洋与西洋事务都不算了解,范老三只是凭着八面玲珑的手段才能在司中容身的,难免有人看他不顺眼。谁知道这时有人告发他曾跟叛党勾结,顿时墙倒众人推。当今圣上最厌恶的就是叛党,不管是恪王、梁太师一系还是刘太后一系,都是绝不肯任用的。范老三没有过硬的本事立足,更被人垢病其得官手段不正,官位便岌岌可危了。

去年冬天以来,候府老太太的身体一直不好,范熙如一边要艰难管理家务,一边要抵挡来自婆婆的非难,还要提防丈夫的小妾下黑手,如今又要为叔叔四处活动求人帮忙,心情怎么会好?她又劳累久了,耗费心神,未免失于保养。雕栏看在眼里,实在是心急。

听起来似乎很麻烦呀?春瑛想了想:“那王府又怎么说?”

雕栏一边抹泪一边道:“自打世子妃进了门,王妃对我们奶奶就一天比一天冷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