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茶馆喝茶听书,听得是一个有趣儿,所以大家都喜欢他。

很难想象,他能编出这个悲惋词。

“陈先生今日怎么没来?”顾瑾之笑着问“我也听说过他,他说书好听”

“先生隔五日就歇一日。今日到了先生歇息日子,您不是常客吧?”小姑娘笑着道。

顾瑾之笑笑。

因为听曲儿,从茶馆里出来,就到了黄昏。

顾瑾之和老爷子吃了不少茶点,又喝了半肚子茶,两人都不怎么饿了。

到了铺子里,顾瑾之就和朱仲钧回家。

朱仲钧问她:“方才干嘛去了?”

“去喝茶了。”顾瑾之笑道“唱曲小姑娘有了个词曲,很是好听。我们一直等她唱完了整出才回来”

“唱是什么?”

“人间悲欢离合嘛。”顾瑾之道“一个懦软善良女人,到处受人欺凌,吃了苦头。后来儿子考中了进士,选了官,将她接回老家,安享晚年。后她死了,她坟头上长了株茶花树,一年四季花,娇艳非常。当地人就把她坟头旁边,建了座小庙,塑了个金身。每每心诚,就家宅和睦。”

朱仲钧不由好看。

“坟头上怎么开茶花?”朱仲钧道“茶花那么娇气东西,怎么养坟头上?一派胡言。”

“干嘛计较这些细节?”顾瑾之道“整个故事结尾完整又温暖,不就有了意义?只是故事而已”

朱仲钧撇了撇嘴,对顾瑾之这种不严谨态度,颇为不屑。

“下次有空,你也去听听?”顾瑾之笑道“我当时眼睛都湿了…你听了也会很感动。”

朱仲钧很少为旁人故事感动。

他敷衍道:“再说吧。”

回到顾宅,一家人凑一处吃了晚饭。

宋盼儿问她,今日有什么趣事没有。

顾瑾之将大伯去铺子里闹事,一语带过,重点说了她和老爷子去听曲儿。又将那曲儿里故事,说给了宋盼儿听。

仔细想来,很多词句她也没怎么听清,有些是自己脑补。

却也很合理。

顾延臻听了,赞了一回,还问:“是哪家茶馆?”他也想去听听。

宋妈妈和身边服侍丫鬟们,也听得眼泪汪汪;煊哥儿和琇哥儿不太明白,早跑去暖阁逗小十和小十一玩了。

宋盼儿则道:“哪里好?都是那女人不争气!这要是我,先拼了这命,也不能一死了男人就活不成,被人赶来赶去!”

好好凄美画面,顿时就破坏殆。

顾延臻无奈看了眼妻子。

顾瑾之道:“娘,故事而已,何必较真。听着有趣儿不就好了吗?”

宋盼儿瞪她:“这些故事,都是臭男人编,叫女人听话乖觉。没用女人,后反而成了菩萨”

顾延臻听不下去,也溜了。

后,宋盼儿就这个故事,教育顾瑾之和几位未嫁丫鬟们,将来不能任人摆布,要强些,否则就活该被赶来赶去、卖来卖去,后也成不了菩萨,一堆枯草裹了烂骨埋。

顾瑾之就一旁认真听着,连连点头道是。

宋妈妈偷笑。

丫鬟们有些面面相觑。

朱仲钧也一旁,托腮听着。

从正院出来,顾瑾之送他到二门口时候,他问顾瑾之:“…还觉得那故事有趣吗?”

顾瑾之瞪他。

朱仲钧就哈哈笑。

“晚安。”他轻轻拉了拉顾瑾之手。

顾瑾之笑了笑,也说了句晚安。

一夜,顾瑾之都没怎么睡安稳,她想老爷子事。

脑海里翻江倒海般折腾了很久。

次日寅正一刻,她就醒了。

霓裳值夜,忙爬起来服侍顾瑾之穿衣梳洗。

顾瑾之换了宝蓝色直裰,束着玄色腰封。

霓裳替她系腰封时候,手她腰上捏了又捏。

顾瑾之怕痒,笑着躲开她手,问:“怎么了?”

“瘦了很多!”霓裳一脸心疼“姑娘,您铺子里,是不是中午吃不好?要不,我跟夫人说一声,中午专门给您送饭去?”

中午吃比较简单。

可大家都是这样吃,连祖父也是。

朱仲钧那么挑食人,也吃得津津有味,顾瑾之如何能抽头?

她笑着道:“我长个子了啊!长了个子,腰自然就细了”

霓裳就往她头上比划了几下。

其实这一年,已经没怎么长个子了。

“还是瘦了。”霓裳道“您以后早膳多用些,填饱中午。夜里回来,我给您再做些点心”

顾瑾之哭笑不得。

果然,早膳时候,霓裳陪着她去了正院,见她放了筷子,立马夹了两个水晶虾饺给她。

顾瑾之只得吃了。

她又放下筷子,霓裳又服侍着,夹了两个春卷。

顾瑾之就吃不下了。

宋盼儿看眼里,就问顾瑾之:“怎么了,你很饿吗?”

顾瑾之忙说没有。

“夫人,姑娘瘦了好些”霓裳开口,对宋盼儿道“腰细了两圈,腰封又要改小了。”

宋盼儿也看得出顾瑾之瘦了。

可是她觉得女孩子渐渐大了,越来越苗条,也挺好看。况且顾瑾之又不是真瘦骨嶙嶙。

她瘦点,脸尖些,眼睛就显得加大而水灵,越发好看。

听到霓裳这么一说,宋盼儿才微愣,道:“是吗?过来我瞧瞧”

顾瑾之只得起身,走到了母亲身边。

宋盼儿上下打量了一圈,往她身上一,骇了一跳:“哎呀,怎么瘦成了这般?”

她身上都是骨头。

好好早膳,结果变成了批判顾瑾之为何不吃饭问题。

她没有不吃饭。夏天太热,胃口不好,加上又忙碌。况且顾瑾之没觉得哪里不舒服,她精神头反而足。

顾延臻也问:“你可是哪里不舒服?我早就瞧着你瘦了”

顾瑾之有口难言。

直到小丫鬟进来说,老宅那边来了人,才打断了他们对顾瑾之逼问。

“…是大夫人身边春巧姑娘来了。”小丫鬟道。

宋盼儿忙叫请进来,又见大家都吃好了,就吩咐丫鬟婆子们撤了饭桌,端了茶口漱口,又端了水洗手。

“这么早,怕是你大嫂胎”宋盼儿猜测着老宅来人用意。

结果,并不是请顾瑾之看病。

而是,宫里事。

“三公主昨夜贵降了”春巧笑着道。

德妃昨夜生了。

生了个公主。

顾瑾之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公主好,生了个公主,皆大欢喜。皇帝高兴,太后喜欢,只怕大伯父不乐意。不过能添定,也是大喜事。

大夫人让丫鬟来告诉,就是暗示明日是洗三礼,宫里肯定会派人请外命妇去热闹热闹。

宋盼儿是德妃娘家,礼物只能重不能轻,大夫人这是给宋盼儿有个准备时间。

“娘娘母女平安吧?”宋盼儿笑着问“真是天大喜事。”

“都平安。”春巧道。

等春巧一走,宋盼儿打发了孩子们去念书,又打发了顾延臻出门,就叫宋妈妈把前几日福祥老字号送来金器拿出来。

宋盼儿也想着德妃可能这个月要生,上次就去了福祥老字号,打了一批长命锁、小孩子手镯回来,先预备下。

她一口气打了七八个长命锁,十对手镯。

像大房大奶林蔓菁、南昌王妃、三奶奶夏氏,四姑娘顾珊之,左不过这几年。

“这只吧,这只是一两二。”宋盼儿挑了只重长命锁出来,给宋妈妈拿着“当初打这只,就是预备着给公主。”

其他长命锁,都是八分。

然后又挑了对镯子。

顾瑾之照例到了药铺,问祖父和大哥,知道不知道德妃生了公主事。

他们尚未听闻。

“什么时候生?”大哥问。

“昨日夜里。”顾瑾之道“明日洗三,我跟着进宫去瞧瞧他们母女。”

老爷子笑了笑,道:“德妃有福”

老爷子也觉得生个公主好。生个公主,皇帝和太后放心,大伯再折腾也掀不起浪来。

“是,我也是这么说。”顾瑾之道。

林翊站一旁,目光落这对祖孙身上,心里有了些不一样滋味。

他越来越喜欢顾老爷子。

这老爷子不仅仅医术娴熟,心地善良,为人也特别睿智。

——————

第二了,求粉红票。今天还有第三,凌晨之后啦,么么大家。

第210节算账

顾延韬近非常不如意。

首先是太后身边常顺公公,跟他透露顾老爷子开善药堂,和梁氏百草厅对着干,让向公公很为难,太后也为难。

如果他能想个两全其美法子,太后和向公公都会感激他…

二则,他一直盼着德妃生个皇子,将来他也有个皇子撑腰。

结果,去善药堂被骂了回来,德妃又生了公主。

顾延韬气得将手里一只汝窑,狠狠砸到了地面上。

屋子里服侍众人,个个敛声屏气。

大夫人忙把丫鬟们都遣了出去,自己接过春巧递过来扫帚,将杯子碎瓷清扫干净。

“…家里发发脾气就好。出了门,还是要高高兴兴,否则将来传到了德妃耳朵里,她心里怎么想?德妃很会记仇。”大夫人随便收拾了些,就坐下来,和大老爷悄声说话。

大老爷怒道:“全部和我作对!我为了顾氏富贵,使了多少力!没人帮衬就算了,一个个都拖后腿!皇上又不是没儿子,足见还是能生儿子!偏偏她就生了女儿,没用东西。”

大夫人看了眼窗外。

见春巧和春熙院子里把持着,大夫人倒也不怕话传出去。

只是大老爷这些话,让大夫人心里颇不是滋味。

生了女儿,也不是德妃错儿。

德妃想要上一层,比任何人都想要儿子。

要不然,她当初就不会因为想吃辣又不敢吃而饿着自己了。

“有个女儿也不错。”大夫人半晌才柔声笑道,“宫里几十位妃子,只有两位公主和大皇子。如今添了三公主,陛下和太后娘娘肯定高兴。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有什么难得?”大老爷冷哼,“陆贵人和秦贵人也怀了。左不过两三年,宫里公主皇子就遍地都是。若是大公主,还有个念头,或者德妃跟陛下吃过苦,陛下也许记得三公主。如今呢,德妃对陛下无恩,三公主又不上不下。过不了两年,陛下只怕根本不记得还有那么个女儿!你还做白日梦呢”

“再过两年。德妃也许能再生下皇子呢。”大夫人道,“您也太急了。”

“她要是这胎就是皇子,我又何至于生气?”大老爷道。

大夫人见他反反复复,就是这些话,足见心里真是气急了。

德妃性格不出彩。容貌平常。

如今又生了公主。

皇帝原本就不是很疼她,以后只怕也不会加重恩宠。

德妃永远不上不下,难成大器。

宫里要是有个宠妃,家族就加平步青云了。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大老爷后狠狠道,“下个月就是中秋节。到时候你将族里人都请一请,看看族里还有没有相貌出众小女孩子。选两个身边养着,将来试一试运气”

大老爷现气头上。劝是听不进。

大夫人只得顺着他意思,道:“行啊。中秋节那天,我给族里妯娌下帖子。咱们族里,也有不少女孩子呢。”

顾氏也算大族。

只是除了成国公这一脉。其他人都不成器。

而大老爷便宜又不好占,所以族里人不敢常到这边来,除非去请。

大老爷这才满意,点了点头。

德妃事已成定局。难以改了;而老爷子那边,又有“孝”这个字压着。还有他儿子那里,大老爷很是心烦。

阴谋阳谋都使不上。

“…向梁那个人,油盐不进。”等发完火,心里平顺了些,大老爷又坐下来,和大夫人说善药堂那件事,“朝廷内外都知道他恩人儿子是梁瑞。那个梁瑞,比狐狸还要狡猾,不贪名不贪利,想从他身上下手接近向梁,很难。向梁自己,是洁身自好,从来不和朝臣相交。他又是皇帝信任内侍。要是能和他攀上关系,不管是朝堂上还是内宫,咱们都有利。偏偏那个老头子,非要和梁氏对着干”

老头子,自然是说顾老太爷。

“您要这样想:就算老爷子不得罪梁瑞,您也不能接近向公公。如此想着,倒也没损失什么。”大夫人笑着安慰他。

“可得罪了他啊。”大老爷咬牙切齿,“旁人巴结还来不及,偏偏要得罪他!”

大夫人就沉默了片刻。

“…我也不能砸了他药铺,让他关门歇业。太后那意思,既赞了老爷子药铺是大善,又不能让梁家倒了。这叫我如何是好?”顾延韬道,“那个老头子,就是恨不能害死我。”

这回,大夫人也觉得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