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大夫人有点吃惊。

她不由问顾瑾之:“你娘呢?”

“和爹爹商量事情。”顾瑾之含混道,“大伯母,您找我什么事?”

大夫人却自己端了茶,轻轻啜一口。

屋子里服侍的丫鬟会意,都退了出去。

顾玥之也去了大奶奶林蔓菁的院子,看怋姐儿和惜姐儿去了。

屋子里没人,大夫人才跟顾瑾之说了袁家的事。

“…这桩事原本也没有闹开,大家不知情。袁太太那里,我自然会叮嘱。”大夫人把袁家的事简单说了,然后对顾瑾之道,“你当初说,你四姐身子好,能怀孕,可能是你四姐夫的问题。如今,通房有了孩子,你四姐夫身子也是好的。还有什么可能,你告诉我,我好搪塞袁太太。”

“这事怎么没完没了的?”顾瑾之问。

大夫人忙笑道:“你别生气,原也是我的过失,不该让你四姐把你牵扯进来。可如今这样了,咱们总要替你四姐打算。”

“我没有生气。”顾瑾之笑了,“只是觉得麻烦。四姐夫太敏感了,又要面子,否则他也不会甩袖而去。这件事再说,他仍是会翻脸,何必这样?况且,您当初不是跟袁太太说,不同意安置通房吗?既然四姐不听话,驳了您的面子,您不理会她,旁人也不会怪您。到底是袁家的家务事…”

大夫人愣了愣。

她倒没想到顾瑾之会说出这么一番冷情的话。

顿了顿,大夫人才温柔笑道:“你说得也对,论理袁家的家务事,我也不用伸手去管。可到底是你姐姐。她有委屈,娘家人不帮她做主,婆家也会轻视她。以为她没个靠山,都踩到她头上…”

这些道理,顾瑾之都是懂的。

她只是觉得吃力不讨好。

四姐不配合,袁裕业对这个问题又太敏感。

这次若不是四姐自作主张给四姐夫安排通房,大夫人和顾瑾之的处境也不会如此。

可顾瑾之不是大夫人,她不用从家族前途和名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不用委曲求全,才能说出不要管的话。

“我都知道,大伯母。”顾瑾之道,“四姐夫的事。当初我也只是猜测。没有替他把脉。如今通房有了孩子,那就说明他没事。他绕了这么一大个圈子,就是想证明我撒谎,有问题的还是四姐?”

大夫人又微微叹了口气。

顾珊之这回真的办了件让她自己和顾家落下乘的事。

现在去责怪。还有什么用?

“如今通房有了孩子。你四姐到底有事没事。咱们说了不算。哪怕是你的名声,也不能证明你四姐没问题。”大夫人道,“你还有其他法子吗?”

这个年代没有科学仪器。用什么证明一个女人的生育能力正常?

唯一的法子,就是生个孩子呗。

“大伯母,我说四姐夫可能有问题,结果他的通房有了孩子。现在,我的话在袁家还有什么信服力?”顾瑾之无奈道,“其他法子,也只是让咱们自取其辱了。”

大夫人仔细想了想,竟然没话反驳顾瑾之。

她愣怔了一瞬间,才笑了笑。

这个话题,已经没有说下去的意义了。

“我去瞧瞧大嫂和三嫂。”顾瑾之见大夫人也沉默,就起身告辞。

大夫人笑着说好。

顾瑾之去大奶奶的院子,遇到了二姐顾玥之。

彼此见了礼,顾瑾之看了回怋姐儿,又抱着快三岁的惜姐儿玩。

长时间不来,惜姐儿又不认识顾瑾之了,不太愿意跟她玩。

顾瑾之略微坐了坐,起身去了三奶奶那边。

看了一圈,就回了上房。

还遇到了五姐。

五姐心情可能不太好,整个人恹恹的,碰到顾瑾之也只是淡淡点头。

顾瑾之跟大夫人作辞。

大夫人没心思多挽留她,叫五姐送她到垂花门口。

顾瑾之辞别了五姐,上车回了自己家。

回到家里,父亲去了外院。

母亲在看帐本。

“大伯母喊你什么事?”宋盼儿头也没抬,问顾瑾之。

顾瑾之就复述了一遍。

宋盼儿就放下了手里的账本,惊讶反问:“通房有了孩子?”

顾瑾之点点头,道:“大伯母是这样说的。”

宋盼儿就把手里的账本甩在炕几上,厉声骂了句糊涂:“这要怎么收场?袁家原本就猜测你帮着她糊弄袁家,如此不是坐实了?让你做了恶人,连带你大伯母也要受埋怨。这不是胡闹?”

顾瑾之又点点头,道:“是胡闹。”

宋盼儿正在气头上,却被她这么一本正经的回答逗笑了。

“蠢!”对于顾珊之,宋盼儿想不出其他的形容。

可顾家不怕袁家,顾瑾之也不怕,宋盼儿倒也没有担心。

她只是生顾珊之的事。

办事太过于胡闹,只为袁家和袁裕业着想,把自己和娘家都看得太轻了。

“四姐很疼姐夫。”顾瑾之道,“她能如此行事,我倒也不意外。管得了这次,她下次还会犯的。早点发生点什么,反而好些。”

宋盼儿就冷笑:“那让袁家对她好一辈子。”

这件事,让宋盼儿气了好一会儿。

吃完晚饭,她终于平静了些。

“…瑾姐儿,照你说,你四姐没事,怎么通房能怀孩子,她却不能?”宋盼儿又问顾瑾之。

“我不知道。”顾瑾之道。

宋盼儿就笑了:“还有你不知道的病?”

“我不能的病很多。”顾瑾之也笑道,“娘,我不还是个孩子么?”

宋盼儿失笑。

这件事,是自家人捅了自家人一刀。既不能叫疼,又没法子缓解,让大夫人非常憋屈。

偏偏又不能惩罚始作俑者顾珊之,更不能赌气丢下她不管。

如此,就更加叫人膈应了。

宋盼儿挺心疼大夫人的。

第二天,她专门去了趟老宅,安慰大夫人。

凑巧,袁太太也来了。

宋盼儿在垂花门口遇着了她。

她的到来,是在顾家众人意料之中的,宋盼儿没有惊讶,笑着和她见礼,还故意问她做什么:“好些时候没见着您,今日怎么有空来坐坐?”

袁太太心里非常得意,却不敢表现。

她淡淡含笑,恭敬回答道:“也没什么事。最近家里闲,过来给大夫人请个安。”

宋盼儿笑笑,不深究,又问她顾珊之好不好,怎么没有一起回来等等。

两人说着话儿,一路到了上房。

大夫人是预备着今日袁太太要来的。

只是没想到宋盼儿也来了。

丫鬟端了茶,三个人在东次间坐下,大夫人也顾不上问宋盼儿来干嘛,只笑着问袁太太的来意。

袁太太又说自己是来请安的,跟大夫人兜圈子。

当初大夫人是拒绝过安置通房的提议。

虽然通房是顾珊之主动安排的,可袁家也不该答应的。

袁家也有错儿在先,袁太太怕大夫人揪住这个不放,就故意先绕圈子。

大夫人心里跟明镜似的,也不着急,慢悠悠陪着袁太太闲话家常。

——————

第271节心绞痛

宋盼儿去老宅,直到傍晚才回来。顾瑾之问她怎么如此久,出了什么事吗,她就告诉了顾瑾之,今日袁太太去了老宅。

“说把听风送到庄子上去,孩子不要了。”宋盼儿冷笑着道。

顾瑾之有点吃惊,道:“孩子不要?”

她知道孩子对于家族的重要性,比生孩子的女人更加重要。

袁家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叫顾瑾之心里有点凉。

“袁太太是这么说的。”宋盼儿道。

顾瑾之沉默了下,才说:“娘,袁家跟咱们想象的不一样…”

人有复杂的感情。

有些时候,变的并不是对方,只是自己的立场。

立场一旦变了,看对方行为的目光也变了。

比如袁太太,她以前就为了讨好顾家无所不用其极。那时候,顾瑾之也并不觉得她讨厌。

每个人都想过得更好,都想往上爬。

抓住机会,利用机会争上游,这是人性。

袁太太就是如此。

可现在,有了四姐的事搀和在里头,再看袁太太的行为,就觉得她为了往上爬,什么都可以牺牲,有点让人后怕。

假如,将来顾家和德妃失势,四姐也可能会被袁家牺牲。

这种不稳定和担忧,让袁太太的行为在顾家人心里,变得有点可恨起来。其实,袁太太还是袁太太,她一直如此,她并没有变。

是顾家人看她的目光变了。

“你大伯母也说,当初以为袁家不过是商户,没那么多勾心斗角。珊姐儿心地纯善,嫁过去最是合适。如今你大伯母也有点后悔。早知道如此。把珊姐儿嫁到落魄功勋世家,咱们家也是能办到的,反而对她更好。要不是孩子这件事,咱们也不知道袁太太和袁裕业还有那么狠心的一面。知人知面不知心,如今米已成炊,能怎么办?”宋盼儿叹气。

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未来。

就像当初顾珊之嫁给袁裕业,连顾瑾之也觉得是良配。

到了今时今日,后悔也无济于事。

说到底,日子过成什么样。还是靠自己。

假如顾珊之不闹出通房这件事,袁家可能永远把她当宝贝一样宠着,永远和她没有利益纠纷。

亦或者,她更加聪明些,利用娘家和德妃的优势。把袁家吃得死死的,顾家也不需要替她担心。

所以,最终走到今天局面的,还是顾珊之自己。

换种人生轨迹,她没有这个问题,也可能有其他问题。

“四姐性格使然。”顾瑾之道,“把她嫁到落魄功勋世家。她也可能闹出其他事,倒不必后悔。”

宋盼儿就笑了笑。

顾瑾之这话,深得她心。

看到宋盼儿笑了,顾瑾之也笑起来。

“大伯母同意了吗。同意袁家不要那个孩子了吗?”顾瑾之感觉大夫人不可能同意,仍是问了句。

“怎么可能同意?”宋盼儿笑道,“事情到了这一步,把听风和孩子都害了又有什么用?留下着孩子。让珊姐儿看看,自己办了什么傻事。时时刻刻碍着她的眼。也许将来她能聪明点。”

顾瑾之轻轻舒了口气。

“但愿能到此为止。”顾瑾之道,“四姐家的事,叫人心烦。”

“的确烦。”宋盼儿笑道,“你大伯母心好。要是我,才不会理睬你四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娘,将来我是不是泼出去的水?”顾瑾之问。

宋盼儿怒目瞪圆,戳了下顾瑾之的额头,道:“你怎么是泼出去的水?你是娘的心肝宝贝!谁对你不好,娘跟他拼命。”

顾瑾之大笑。

尽管大夫人不赞同袁太太处理通房和孩子的方法,可听风的孩子,仍是在两个月之后落胎了。

听风失血过多,差点丧了命。

袁家请了大夫,保住了听风的性命,听风却变得疯疯癫癫的,整日说是顾珊之害她的。

袁太太只好把听风送走了。

顾珊之也哭得跟泪人一样。

袁裕业在国子监念书,时常去同窗家里借宿,不回家。

顾珊之更是哭得可怜。

袁太太陪着她,像母亲一样照顾她。

大夫人去看了顾珊之几次,顾珊之瘦的厉害。

“大伯母接你回去住几日,你陪着你三嫂说说话儿。”大夫人道,“你还有半年的孝期,也不能服侍裕业。”

大夫人想,顾珊之肯定不愿意。她只是见顾珊之瘦的可怜兮兮的,心疼不已,顺口提了句。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顾珊之同意了。

在娘家静养的顾玥之尚未回唐家,顾珊之也回来了。

两个出了嫁的姑娘在娘家修养,并不是见让人开心的事。

可是大夫人尽量不提任何使人难过的话,只是每日想着法子逗她们开心。

大夫人也会偶然接了顾瑾之母女过来,大家一处闲话。

顾珊之住在娘家,也很少到二夫人跟前。

倒是二夫人,几次跑到顾珊之面前,指责她不应该安置通房,又指责她不应该让通房落胎等等。

“所有的事,都是你自己弄出来的,你怎么这样没用?”二夫人骂顾珊之。

顾珊之每次都被气哭,甚至和二夫人顶撞起来。

而后,二夫人就不再去了。

顾珊之和三奶奶夏氏要好。

夏氏又会说话,次次都是夏氏安慰顾珊之。

顾珊之一反常态,再也不说回袁家的话,安安静静住在顾家。她没提过袁裕业,也没有提过听风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没了的。

大夫人也不敢问。

顾瑾之和宋盼儿应邀去老宅,也是说些趣闻,自然不会提顾珊之伤心的话题。

期间,二堂姐顾玥之还教顾瑾之做针线,姊妹俩有点了亲热。

盛夏。京城天气炎热,林影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