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处消暑。

“要不是热孝在身,咱们可以去乡下避暑的。”大夫人笑着道。

可大家都有热孝在身,哪里都去不了。

过了七月,到了初秋八月,酷热的天气转凉。

袁太太又一次来接顾珊之回袁家。

快到中秋节了,一家人需要团聚,二堂姐顾玥之也回了唐家。

顾珊之犹豫了下,仍是跟着袁太太回去了。

从始至终。她都没跟家里人说过袁家的事。

大夫人甚至问三奶奶,顾珊之有没有提一句半句:“…她不肯跟我说,也没和你提一提?好好的,听风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没的。”

“没提。”三奶奶道,“我试探着问了两次。她都哭了起来,而后就不敢问了。这次她肯回来,定是对袁家有点失望。哪怕如此,她也不愿说半句她婆婆和妹夫的坏话。大伯母,四妹对袁家用情至深…”

大夫人就叹了口气。

她就怕如此了。

听风落胎,顾珊之的问题,又回归到了原点。

只是不知道顾珊之心里。对人生有没有新的看法…

而后,顾珊之身边的余氏给大夫人递信,说顾珊之没什么异样,依旧孝顺婆婆。体贴丈夫。

袁家恢复了平静。

只是平静底下到底是什么样的暗流,大夫人无法控制。

她只愿顾珊之能争气点。

——————

八月十五,放佛转眼即至。

又到了顾瑾之和两个弟弟的生日。

这次,她是满十五岁。

今年她及笄。家里因为守孝不能大办,顾瑾之的及笄礼非常简单。

太后赏了支簪子。大伯母做了正宾,

没有礼乐,没有其他客人,仅仅是顾家众人。

大伯母念着“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等语,替顾瑾之簪发,完成了仪式。

下午的时候,顾瑾之收到了朱仲钧派人从庐州送来的生辰礼物。

礼物昨日就到了,由礼部检验是否有暗递私信之后,再送到顾家。礼部一套程序下来,礼物就晚到了些。

朱仲钧给顾瑾之送的,一大匣子首饰。

皆是上品,至少是十来样。

金银珠玉,钗环簪镯,没有重样的。

宋盼儿看了,失笑半晌:“王爷忒大方了。”

“穷大方。”顾瑾之想到庐州的护卫军和粮仓去年都交给了朝廷出征安南,如今的庐州王府只是个空架子,笑着说了句。

宋盼儿也笑,叫人把这匣子首饰送到顾瑾之的院子。

顾瑾之和母亲说了几句闲话,就回去歇下。

第二天,她进宫给太后谢恩,谢太后昨日赏赐的那支簪子。

太后就笑着问她:“看到王爷送给你的生辰礼了吗?”

顾瑾之道:“看到了。王爷送了好多…”

太后就笑,道:“王爷疼你呢。”

语气里到底有点失落,她想朱仲钧了。

两人正说着话儿,成姑姑从外头走进来。

太后就连忙问她:“怎样了?”

成姑姑看了眼顾瑾之。

太后道:“你直说无妨。”

“陛下已经醒了,说有点饿,吃了碗小米粥。几位太医都在跟前服侍。”成姑姑道,“彭提点大人说,已经无碍了,再吃几剂药稳固,便可痊愈。”

是皇帝生病了。

天子的身体,关乎天下局势。

顾瑾之不应该多问。

她沉默听着。

太后听完了成姑姑的话,点点头,转而告诉顾瑾之说:“前些日子天气一凉,陛下就有点伤风,咳嗽了几日,昨夜突然心绞痛…”

顾瑾之就忙问:“没事吧?”

太后笑了笑,道:“已经没事了,只是昨天黄昏的时候,发了一阵。彭提点赶过来,给陛下用针,就没事了。今早不是还上朝了吗?现在还在吃药。你等会儿再去瞧瞧陛下。虽然彭提点医术好,哀家仍是最相信你。你既然来了,就顺道去看看,好叫哀家安心。”

顾瑾之道是。

——————

第272节初雪

顾瑾之在坤宁宫坐了一会儿,就去乾清宫看皇帝。

皇帝在静养,跟前没什么人,只有几名心腹内侍。

他坐在榻上,仍在批阅奏章。

身边的内侍想劝,却又不敢,都肃静沉默立在一旁。

顾瑾之进来,跪下给皇帝请安。

皇帝抬眸,脸色有点苍白。看到顾瑾之,他仍是高兴的,笑着让她起身,道:“朕好些日子没看到小七了…”

自从祖父去世到现在,七月多月了。

算一算,大半年呢。

的确是好些日子。

“…昨日是你的生辰,朕原也准备了礼。只是太后送了,朕再送的话,就不合礼数。”皇帝没等顾瑾之开口,继续道,“朕私下里礼物赏你的。”

然后给身边的太监刘术使眼色,让他去拿礼物来。

顾瑾之忙跪下,先谢了恩,才道:“民女是奉了太后娘娘的懿旨,来看望陛下的,不是来讨礼物的。”

皇帝却不管,挥手让刘术去拿来。

刘术道是。

片刻后,太监刘术折身回来,手里捧了个小匣子,交给皇帝。

皇帝又交给了顾瑾之。

“看看是否喜欢。”皇帝笑着道。

顾瑾之只得当面打开。

黑色丝绒的里衬,托着一只翡翠玉镯。近乎透明的翡翠,流淌着清澈的绿芒。

宫里的东西,自然皆是上品。

而这翡翠镯,乃是上品中的极品。

顾瑾之收下了,道了谢,说了句很喜欢。

皇帝的眼神就变得温和起来,笑容也和煦。

“我给您把把脉?”顾瑾之将礼物搁置在案几上。问皇帝。

皇帝笑了笑,说好。

太监刘术忙拿了小软枕,垫在皇帝的手腕之下。

顾瑾之伸手,替皇帝把脉。

心绞痛,可能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引发冠心病的原因,肥胖占了很大的因素。

而皇帝说不上清瘦,却是匀称,又年轻…

他的心绞痛,可能另有原因。

顾瑾之心里想着这些。认真替他诊断。

期间,内殿里安静无声。

等顾瑾之诊断完了之后,她发现整个内殿里的宫女和内侍早已退了出去,只剩下她和皇帝。

气氛突然就变得让人不自然。

顾瑾之沉了沉心,准备开口说话。皇帝却先笑了。

他对顾瑾之道:“朕不过是小病,彭提点也说了,静养几日,少些操劳即可。是母后太过于担心了。小七,你心里是不是想,朕为何不找你来看?”

这个,顾瑾之没想过。

她又不是太医。

怎么回答才妥当?她心里转了转。

见她有微微沉默。皇帝没有为难她,继续道:“不过是小病,朕总不能越过太医院的人。否则,太医院越发没有地位和威望了。”

前年太医院闹了秦微四谋害人命那么一件事。导致太医院的名声急剧下降。

而后,好不容易积累了点声望。

皇帝自己都不信任他们,旁人更加不会了。

顾瑾之不过是在心里组织语言,接话才慢了点。没想到皇帝居然这样跟她解释。她怕越说越难以收拾,立马道:“民女都明白的。照顾陛下。原本就是太医院分内之事。”

“又自称民女了?”皇帝笑道,“这半年常不到宫里走动,跟朕也生疏了吗?”

顾瑾之心里暗暗掂量。

怎么都觉得皇帝说话有点奇怪。

“陛下心情很好…”顾瑾之反问,“有什么喜事吗?”

皇帝似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自信,亦或者,他比较信任彭乐邑太医,根本没有打算让顾瑾之诊断,才一次次说岔开话题,说些无关紧要的。

既然他没兴趣,顾瑾之也不打算说了。

皇帝的身子并没有大碍。

昨日的心绞痛,也只是一时的气血淤痹,认真吃上一段时间的药,即可以痊愈。

“见到小七了,自然是喜事一桩。”皇帝道。

这有点的味道。

顾瑾之抬眸,看着他。

目光突然的短兵相接,皇帝微愣,被她突如其来的注视弄得心头一动,有涟漪微微荡开。

他看顾瑾之的目光,越发迷蒙起来。

顾瑾之起了戒备。

她笑了笑,起身给皇帝行礼告辞:“既然陛下身子不碍,我去给太后娘娘复命,好让太后安心。民女…小七告退了。”

皇帝没有挽留她,只是吩咐她:“得空常到宫里来走动走动,陪太后散散心。”

顾瑾之道是。

从乾清宫回来的路上,顾瑾之走得很快,似乎想赶紧逃离这个地方。

她隐约有点不安。

到了坤宁宫,整个人的心情才彻底平复下来。

太后问她,皇帝的身体如何。

比起太医院的太医们,太后更加信任顾瑾之。

若不是顾瑾之今日进宫谢恩,太后原本也打算明日宣顾瑾之的。

“怎样?”太后问顾瑾之,“皇上的圣体如何?”

顾瑾之连忙回答道:“并无大碍。陛下偶然发心绞痛,不过是内有滞郁,气血淤积所致。认真吃些疏通经络,消淤散结的药,疏导疏导,便能好起来。”

彭太医是这样说的。

如今顾瑾之也这么说。

太后这才放心。

说了一会儿话,顾瑾之起身出宫。

刚刚走到宫门口,尚未出去,乾清宫的太监刘术追了过来。

顾瑾之一颗心猛然下沉。

“顾小姐,您忘了这个。”刘术把一个小匣子给顾瑾之。

顾瑾之走得太急,把皇帝送给她的生辰礼物忘在了乾清宫。

她接过来,道了谢:“辛苦您送来。”

“这是奴婢分内事。”刘术笑道。

顾瑾之又道了谢,这才出宫。

皇帝生病,依旧带病上朝。朝中局势稳定,京城也格外平静。

金秋八月,硕果满枝。秋风飒爽中带着温婉,却吹落了枝头红叶,徒添苍凉凄清。

皇帝送给顾瑾之的那支翡翠镯子,顾瑾之藏在了箱底,没有再拿出来。

转眼到了九月,一场秋雨,薄幕轻寒。万木萧疏、荒草离离的残秋降落人间。

九月初五,宫里添了位皇子。

这是皇帝的第二位儿子。

二皇子的降生,打破了大皇子乃是独子的局面,二皇子的生母程贵人封了丽妃,和顾德妃、张淑妃并头。

顾家仍在守孝。不需要进宫朝贺。

可也免不了家里人议论这件事。

宋盼儿去了趟老宅,回来就跟顾瑾之说起二皇子和新晋的程丽妃。

“这位丽妃娘娘,甚是厉害的。当初咱们家德妃娘娘怀了身子,而后,董贵人和陆贵人也有了。这两位贵人靠山不够硬,孩子都没有保住。而程丽妃,不过是礼部郎中的女儿。居然能在众位娘娘眼皮底下保住了胎,还生了皇子。”宋盼儿道。

宫里的女人们,从来都是表面平静,底下激流暗涌。

当初德妃能生下三公主。太后身边的成姑姑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今后位未定,太子未立,宫里其他的妃子们,应该是不希望级别低的妃子有孕。来增加自己晋升的难度。

程丽妃在没有家族和太后的支持下,居然安然无恙生下孩子。不得不叫人刮目相看。

“着实厉害。”顾瑾之道。

二皇子洗三礼过后,赐了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