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钧先是一愣,继而抱起顾瑾之,欢呼道:“顾瑾之,你真厉害!这回给我生个闺女!”

顾瑾之道:“也未必是,我现在给自己号脉都不准了…若真的是,我都快成母猪了。”

朱仲钧朗声大笑。

他开心极了。

没有意外,顾瑾之又怀孕了。

这是在庐州的第五年。

五年里,她生了两个儿子,肚子里又怀了一个…

怀孕并不轻松。

和第一次的忐忑害怕相比,第二天怀孕显得很平静,这次就有点意外了。

她和朱仲钧没有刻意避孕过。

这次再怀上,顾瑾之就认真考虑了避孕的问题,怎么避孕才健康。

药物首先排除。

她把她的想法告诉了朱仲钧。

朱仲钧是不想顾瑾之避孕的。他想顾瑾之给他生个大家庭。可这么说,又太过于自私,因为怀孕、生子,都非常辛苦。

他心疼顾瑾之这么辛苦。

故而,他违心道:“我又不太懂这个。你自己慢慢想。但是别喝药,你的身子要紧…”

顾瑾之笑了笑。

顺天十三年的除夕,他们又不能回京。

朱仲钧把顾瑾之怀孕之事。写了陈奏告诉了皇帝。

皇帝又告诉了太后。

太后也惊喜不已,专门派人给顾瑾之送了药材、首饰、布匹等,让顾瑾之好好养胎,再给太后生个孙儿。

——————

顺天十四年的七月二十一日,顾瑾之又生了一个男孩。

这六年里。她给朱仲钧生了三个儿子。

长子燕山出生时。早产瘦弱,让顾瑾之和朱仲钧都提心吊胆的;次子彦颖长得像榕南,朱仲钧很高兴。他一直想榕南再做他的儿子,他想弥补榕南;等到三子出生的时候,因为有了两个儿子,顾瑾之和朱仲钧虽然高兴,却没什么惊喜的。

朱仲钧给三子取名叫彦绍。

“绍”有引导,绍庭上下的意思。朱仲钧现在很想要个女儿,他希望给三子取名,暗含了这个用意。

但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连顾瑾之也没说。

彦绍出生的时候,燕山已经五岁了,彦颖也满了两周岁。

顾瑾之仍是坚持奶彦绍。

她觉得孩子吃过她的奶水,将来会和她更加亲近。

可是哺育并不轻松,顾瑾之要忌口。甚至为了下奶,喝没有放盐的鱼汤。这次奶水不是很足。顾瑾之就一直喝不放盐的鱼汤,整整好了七个月。

而后,她嘴巴里泛苦,看的鱼汤就想吐。

朱仲钧心疼不已。

她哺育三子,一直到顺天十五年的三月。后来。她着实没有奶水了,才把孩子给了乳娘哺育。

顺天十五年的时候,庐州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朱仲钧的军事基地,越建越大,偷偷摸摸的。

他没有告诉顾瑾之,怕顾瑾之为他提心吊胆,而顾瑾之也没问。

这一年,他们回京过年了。

来庐州的时候,顾瑾之肚子里怀着两个月大的燕山;回去的时候,她带着六岁半的燕山、三岁半的彦颖、十六个月大的彦绍。

在庐州的这七年,顾瑾之几乎没怎么碰药书,她一直在怀孕、哺育中度过。

启程的前几天,她有点忐忑,问朱仲钧:“我是不是很憔悴,半老徐娘那种憔悴?”

“没有。”朱仲钧道,“你才二十五岁呢,哪里就半老了?你想想从前,二十五岁你才回国呢。那时候又单纯又傻…”

顾瑾之轻轻捶了他一下。

她感觉自己应该有变化的。

她胖了些。

顾瑾之在京城的时候,瘦得吓人。所以,她胖了点,看着还健康白皙,不会让人担忧。

她深吸一口气。

七年啊,京城只怕人事已非了吧?

旁的不说,一棵小树,小七也会长成参天大树了…

她的父母,依旧健康么?

她可爱的弟弟煊哥儿,已经快十八岁了,说亲了么?

大伯母和老宅的众人,是不是还是曾经模样?

姜昕不知如何了。

秦申四也不知怎样了。

回城的路上,顾瑾之只花了半刻钟想这些事,因为她有三个孩子要照顾。

也许,变化最大的,是她顾瑾之!

第三更,求粉红票。本月最后半个小时了,姐妹们若是还有粉红票,就支持我吧,么么大家!假如没有的话,下个月的保底粉红票留给我吧,爱大家!

第394节奶爸

顾瑾之一家人腊月十五才到京城。

由于孩子的缘故,多耽误了半个月。

到京城附近的时候,又遇上大雪,故而晚了。

到达京城的那日,京城也是雪天。漫天大雪,簌簌落下,街道浸润着白色,庄严肃穆。

马车进了城,早有亲卫等候。

朱仲钧下车,和亲卫首领见了礼,他们的座驾,就从城门口,一直驶往皇城。

六岁半的燕山,挑起帘幕往外看,歪着小脑袋的模样,十分可爱。

冷风吹在他脸上,脸有点红。

顾瑾之语气宠溺,问他:“看到了什么?”

他笑着,放下了车帘,往顾瑾之怀里钻,道:“娘,京城没有咱们家好…”

顾瑾之摸了摸他的脑袋,道:“等过几日,让你爹爹带着你到处走走。京城有好些好玩的地方,和咱们家比,各有千秋。也许还能碰见你义父呢…”

燕山眨着眼睛,望着顾瑾之。

林翊就在京城附近,顾瑾之准备去寻他,让他来看看燕山。

燕山才一岁多,林翊就从庐州离开,燕山不记得他的模样,只是经常听父母提及,知道义父是替他保命之人,心里也有几分神往,道:“娘,义父什么时候来看我?”

“要去找他。”顾瑾之道,“若是能找到,也就这几日。若找不到,也许再过几年…”

燕山哦了声,有点失望。

顾瑾之轻轻搂住了他,吻了吻他的面颊。

她心里说不出什么感觉,似乎是近乡情怯,有点忐忑不安。

他们的马车,一路到了承天门。

承天门是皇城的大门。

宫里派了马车,在承天门迎接朱仲钧一家人。

顾瑾之和朱仲钧,带着孩子下了马车,换上了宫里的车子。进了承天门。承天门后,便是端门。

端门位于皇城和皇宫之间。

过了端门,便是雄浑凝重的午门。

午门是宫廷的正门。

进了门,下了马车,换了软轿。

燕山和彦颖跟着朱仲钧坐。

他们俩很好奇,都从小窗口往外看。进了午门,需得过了御桥,才能入太和门,这才算真正进了宫。

兄弟俩小脑袋挨在一处,纷纷打量着。

“爹。有桥…”燕山惊奇喊道。

“爹。有桥。”彦颖学语。

朱仲钧笑着。把两个小鬼拉回来,抱在怀里。

他重复教导燕山和彦颖礼仪:叫了太后娘娘,要叫皇祖母;见了皇后和皇帝,都要跪下磕头;见了太子。也要磕头。

“…谁给咱们磕头?”彦颖问。

他觉得他需得给很多人磕头,那么,反过来应该也有人给他磕头,这样才算公平。

不满四岁的彦颖,比燕山聪明机灵。

至少这种问题,燕山是想不到的。

彦颖像朱仲钧,从小就不甘心位居人下…

朱仲钧欣慰看了眼彦颖,点了点他的鼻子:“这里是皇城,宫里的人都要敬重。他们都不能得罪,没人给咱们磕头。咱们要给别人磕头,记住了吗?到时候别失了礼。”

彦颖嘟了嘟小嘴巴,低声嘟囔道:“不好玩。”然后又问,“爹。咱们什么时候回家?”

朱仲钧正要回答,轿子就到了仁寿宫。

他带着两个孩子下了轿子。

顾瑾之也抱着幼子,走到了朱仲钧身边。

幼子彦绍正是蹒跚学步的年纪,看到父母和兄长们都在地上走,他也要挣扎着下地。

顾瑾之悄声哄他,让他别闹,他反而挣扎得更厉害。顾瑾之有点抱不住他了。

朱仲钧一把抱了过来,笑着亲了亲他的面颊,道:“绍哥儿乖。”

彦绍果然就不闹了,安静在朱仲钧怀里。

顾瑾之大惊,忙要接回来。

让朱仲钧抱着孩子,不成体统。太后看到了,肯定在心里责怪顾瑾之欺负朱仲钧。

太后只怕还当朱仲钧是那个傻子。

朱仲钧则快步,抱着孩子进了仁寿宫。

前来迎接的成姑姑看到了,目瞪口呆。她反应敏捷,错愕从脸上一闪而过,很快掩饰好,给朱仲钧和顾瑾之行了礼,喊了王爷王妃,请他们往里走。

顾瑾之追上朱仲钧,要抱孩子,朱仲钧却不给。

满殿的宫人都看着他们,顾瑾之只得放慢了脚步,跟在朱仲钧身后。

进了大殿,太后端坐在上位,含笑望着他们。

她眼底,已经有了水光。

可看到朱仲钧抱个孩子进来,她仍是惊讶不已。

朱仲钧一家人,已经跪下,给太后行了礼。

顾瑾之和朱仲钧喊了母后,剩下两个小孩子,脆生生喊了皇祖母,太后的心猛然软得不可思议。

她第一次见到朱仲钧的孩子。

宫人们给朱仲钧一家人赐座。

顾瑾之把彦绍抱了过来。

这回,朱仲钧没有拒绝,他这才把孩子交给了顾瑾之。

“这是老大么?”太后声音有点湿,指着燕山问。

朱仲钧忙道是。

“来,上前给哀家瞧瞧。老二也来,让哀家仔细瞧瞧。”太后让成姑姑,把燕山和彦颖都带过去,给她瞧。

太后的视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有点看不清楚。

朱仲钧冲两个儿子笑,对他们道:“去,给皇祖母瞧瞧。”

然后,他让燕山牵着彦颖的手。

手牵着手的兄弟俩,粉雕玉琢,似黑宝石般璀璨的眸子,望着太后,嘴里喊着皇祖母,可爱至极。

特别是彦颖,和朱仲钧小时候一模一样,仿佛昨日便在眼前。那时候朱仲钧才这么大,也是如此水灵可爱。

太后再也忍不住,泪珠滚将下来

她将两个孩子搂过来,连声说:“好,好。都是好孩子…”

然后让成姑姑拿了礼物,一人赏了一个小匣子。

兄弟俩道谢,一本正经,非常懂礼数,接了东西就教给身边的人,气度非常,太后更是高兴。

这一高兴,眼泪止不住了。

朱仲钧也上前,坐到了太后身边,低声喊着母后。让她别哭。

太后好半晌才止住了泪。

她望着顾瑾之。

顾瑾之笑着。把怀里不安分的彦绍。也抱上去给太后瞧,还道:“母后,他才会走路,跟泥鳅似的…”

太后看到孩子活泼。喜欢都来不及,哪里会怪罪?

她欣慰摸了摸彦绍的头,也给了他一份礼物。

“小七,这些年辛苦你,照顾仲钧,还给哀家添了这几个宝贝孙儿。”太后对顾瑾之道。

顾瑾之笑,道:“母后,是王爷照顾我和孩子们。王爷对我好,我都不曾费什么力…”

“好。这样就好。”太后道,“你们夫妻和睦,哀家儿孙满堂,最好不过了。”

然后,太后又问朱仲钧。这一路可平顺。

说了半天的话,直到顾瑾之怀里的彦绍有点瞌睡,太后才让他们去休整休整。

朱仲钧和顾瑾之带着孩子,从仁寿宫出来。

他们这次住在平就殿。

从前他们住的曦兰殿,早在顺天十三年的时候,走水烧掉了。如今,那边建了处凉亭。

平就殿离仁寿宫不远,满殿的宫人,还有四五个专门照顾孩子的嬷嬷。

顾瑾之胳膊酸痛,把孩子交给了嬷嬷们,带下来盥沐更衣。

她和朱仲钧,也纷纷净面,换了身干净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