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先是一愣,继而一个骨碌坐起来。

可能是起得有点猛,她眼前微晕,须臾才恢复。

竟有几分神清气爽之感。

自从顺天十二年到现在,整整有三年了,她每天醒来后,都似经历一场长途跋涉,脑袋嗡嗡疼。这种睡过之后的舒爽,她很久没有过了。

她的头发和后背,都有点发粘。昨夜退烧时,出了身大汗。若是平常,她定然是睡不着的,如今竟然到了醒来才知晓。

她喊了贴身的宫人,问什么时辰了。

“巳时一刻了娘娘......”宫人回答。

这么晚?谭氏一惊,忙下了床。

今天是大年初一,内外命妇都要向她拜年,辰时初就要开始。到了巳时,宫里要赐宴,宴席都该开始了。

“......谁代本宫去的?”谭氏问身边的宫人。

那宫女脸上有笑,道:“没人。太后娘娘让去说,皇后娘娘偶然风寒,让众位夫人都免了礼,直接到琼华殿入席。”

谭氏微愣。

继而,她笑了笑。

她又回到床上,继续躺了片刻,才慢悠悠起身。那个梦太过于美好,都是她曾经经历过的。谭氏都快忘了,原来生活也可以那么温馨幸福。她不愿意醒来,久久回味。

但是醒来后的回味,母亲的模样,不再那么温婉善良,让回忆开始变质。

她停止了回忆,仅仅是安静躺着。

偷得半日闲又能如何?

心腹宫女替谭氏梳头,看着镜中的谭氏,道:“娘娘,您今日气色真好。”

谭氏脸色还是从前那样,并未见好转。只是,心腹的宫人都知道谭氏的心思,见她一晌熟睡,精神又好,故意巴结说她脸色好转。

谭氏信以为真,自己也对镜端详,道:“本宫也觉得,确实好了几分。”她心情更好了,问那个宫女,“上次顾氏说,她有治百病的妙药献给本宫,大概就是这个药吧?”

那个宫女也不知道,附和说了句是。

谭氏想,这药既然能退烧,说不定真的能治百病。若是解了她这多病之身,谭氏愿意给顾瑾之一点甜头的。她心里暗暗想着。

今日太后那里忙见着外命妇们,顾瑾之应该没事。

“你去,把庐阳王妃请到本宫这里来......”谭氏喊了个小宫女,对她道,“就说本宫已经大好,请她过来说说话儿。”

小宫女领命而去。

第401节上当

每年过年,宫里也有宴席。

大年初一早起,顾瑾之和朱仲钧带着孩子们去仁寿宫给太后拜年,而后又给皇帝和太子拜年。每年初一,内宫都有宴席,宴请内外命妇;而外头也有宴席。

朱仲钧带着燕山和彦颖,去了外面。

他最近不管做什么,都把儿子们带在身边,教他们为人处事之道。朱仲钧觉得,孩子们不需要多么精通,只要能把他会的都学会,就能立足。

顾瑾之带着幼子彦绍,先回了平就殿。

她想把彦绍留在平就殿。

彦绍没有睡意,看到顾瑾之要走,他哭个不停。

他哭得顾瑾之心酸不已,只得抱着他,把他一起带到了琼华殿。

她把彦绍交给了嬷嬷带着,先到偏殿里歇息。

她自己,整了整衣衫,进了宴席大厅。

她和诸位亲王妃坐了一桌。

顾瑾之的大伯母、二伯母和母亲也来了。她们的席位离得远,她四处看了看,远远能看到大伯母,一时间不好挤过去。她心里盘算着,等会儿散了宴再过去说几句话。

反正过了初三就能出宫了,到时候也能见着。

亲王妃那桌的旁边一桌,是诸位大长公主和长公主。顾瑾之就见到了大长公主,她正慈祥冲顾瑾之笑。

顾瑾之离席,到大长公主跟前,给她拜年。

在座的诸位长公主和大长公主,顾瑾之都是见过的。虽然大家容貌皆有点改变,却能看得出曾经的影子,顾瑾之都认识,一一和她们打招呼,给她们拜年。

“听说你有了三个儿子。真是好福气。”大长公主笑道,“都在宫里么,带过来给我瞧瞧?”

“王爷带了老大和老二出去了。只有老三在这里......”顾瑾之笑道。

公主和其他几位公主也附和,让她抱进来瞧瞧。

顾瑾之就起身。往偏殿里,抱了彦绍过来。

长公主是彦绍的姑母,而大长公主都是姑祖母。众人看着粉雕玉琢的孩子,纷纷夸彦绍长得好看又机灵,皆赏赐了孩子红包。

顾瑾之替彦绍收了,重新把孩子抱了出去。

彦绍又不肯松手,非要跟着顾瑾之。顾瑾之哄了他片刻。说:“娘就在隔壁,你若是想娘了,娘立马就来。”

这时候,内侍拿了只柚子进来。

彦绍一开始柚子。就要紧紧抱在怀里,也不哭了。顾瑾之趁机抽身离开。

她回到了自己的席位。

和她邻座的,是南昌王妃。

顾瑾之曾经给南昌王妃看过病,甚至朱仲钧的一句话,开导过南昌王妃。现在她和南昌王感情很好。几年未见,她也有点丰腴,面色红润,听说她之后又给南昌王添了两个儿子。

她和顾瑾之一直悄悄聊天,话题简单到桌上菜的口味等。

南昌王一家人是腊月二十五到京城的。

南昌王妃到了的第二天。她就专门找顾瑾之,和她说话。到了现在,话题基本上聊完了,只能说些琐事。

“......我也好些年没见到她。”顾瑾之不经意间,听到桌上有人说,“每年她都说生病。”

说话的是越王妃,朱仲钧的婶娘。

“不仅仅是你,京里的人都说,好些年不见简王妃出来走动了......”有人回答。

顾瑾之抬头,见答话者是吴王妃,也是朱仲钧叔叔的王妃。她们都在封地,隔几年才进京一次。她们很好奇,简王妃为何深居简出,连过年给太后拜年,都让她儿媳妇代劳。

“......她家的思柔郡主,入了佛门。”越王妃又道,“真是没想到。前几年见她,那嘴巴跟抹了蜜一样,说话好听,能说会道。瞧着甚是活泼,不知怎么看破了红尘。”

其他人就不接话了。

思柔郡主在顺天十四年的三月出家的,简王怎么劝也劝不住。

这件事,在京里权贵人家,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

各种谣言都有。

所有的谣言里,说得最多的,就是思柔郡主被唐家三爷的魂魄缠上了。当初思柔郡主和离不过两个月,唐家三爷就死了。也许他不甘心,想让思柔郡主给他守寡。

所以,思柔郡主才出家。

公共场合,谁也不愿意多谈这些琐事,不体面。越王妃有点嘴碎,她才说起的。大家都不好接话,话题戛然而止。

诚王妃见气氛有点冷,她微讪,主动和身边的顾瑾之说话,问她:“听说你有了三个儿子,老大几岁了?”

“已经快七岁了。”顾瑾之笑着道。

其他人也纷纷问顾瑾之孩子的事,来缓解尴尬。

另外,顾瑾之也好几年不曾进京,大家都有点好奇她的孩子们。

顾瑾之回答得很干脆,知无不言,大家问得就更加起劲了。

“......听说你的长子是早产?”越王妃突然问。

南昌王妃脸上一敛。

顾瑾之原本没有多想,可南昌王妃这么一变脸,顿时让顾瑾之想到了当初谭氏的话。她心里微震,抬眼扫了下众人。

除了南昌王妃,大家表情挺自然的。

顾瑾之心绪稍定,回答了越王妃的话:“是早产......”

“我家老二的媳妇,也是头一个早产。孩子八个月落了地。不足月,又没有遇着医术好的大夫,就没保住。后面几个,怀上就掉,这些年总不见好。”越王妃声音微沉,“听说你医术好,可是有什么法子?”

顾瑾之暗暗松了口气。

“当年我是动了胎气,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帮我保胎,我和孩子才没事。因保胎得早,身子调养得好,才母子平安的。他是个道士。现在不知踪迹。我们也在寻他。假如能找到他,我让他到您府上去瞧瞧,您看可好?我自己。不是很擅长妇人科。”顾瑾之谨慎道。

越王府在陕西,很远。

越王妃在这种场合下说起这件事。足见她也不是真的指望顾瑾之能去帮她二儿媳妇治病。假如她是真心想要顾瑾之去看病,因为私下里,认真请她,而不是饭桌上闲聊。她不过是妄想有什么简单的验方,吃药可以治一治。

越王有七八个儿子,孙儿也有很多。

一个儿媳妇不能生育,对于越王妃而言。应该不是最忧心的事。

果然,听说这么麻烦,越王妃只是叹了口气,勉强说了句好。

她说起顾瑾之孩子早产的话题。只是为了多说几句话,让场面不尴尬。而南昌王妃的变脸,却是深有内涵。

顾瑾之想到,南昌王素来没有安全感,怕皇帝动手对付他。他在京里。应该安插了不少的眼线。京里的大事小事,可能在京城的人都不知道,南昌王却知道了。

像“顾瑾之的孩子”这种话题,也许他和王妃聊过。

顾瑾之心里转了转。

宴席散了之后,她也顾不上去找母亲、大伯母甚至姜昕。她送南昌王妃回他们住的寝宫。

到了之后。顾瑾之也不着急要走。

宫人上了茶,顾瑾之慢慢喝茶,和南昌王妃闲聊。

南昌王妃眼神闪烁。她似乎能猜到顾瑾之的意图。她不想和顾瑾之再聊,就笑着道:“方才不知是什么吃坏了.......我就不虚留你,明日咱们再说话。”

人家说坏了肚子,肯定不好再多留的。

顾瑾之却起身,坐到了南昌王妃身边,低声道:“二嫂,我有句话和您说......”

南昌王妃就知道自己躲不掉了,顾瑾之这是铁了心想从她口里知道点什么。

她只得把服侍的宫人遣出去。

等大殿里只剩下她们妯娌俩的时候,顾瑾之开门见山问她:“我的长子早产,外头竟有流言蜚语,二嫂肯定听说了的。我却不知,到底外人攻讦我们,说了些什么。还望二嫂告诉我,我承您的情......”

她这是笃定了南昌王妃知道。

南昌王妃想着,自己曾经欠顾瑾之一个大人情,她这么吃定了自己,肯定是要讨那个人情的。

她却不想多说。

知道了,未必是好事。顾瑾之要是知道了,心里只怕也不舒服。

况且,她将来迟早会知道的。

可南昌王妃不希望她从自己嘴里听说。

“小七,你在庐州,我在南昌,我能比你多知道什么呢?孩子早产,活下来的很少。你家燕山那么活泼健康,旁人免不得羡慕,说了几句,也是情理当中,这是我的才想。我却是真的不曾听闻半句。别说在南昌了,就是在京里,我也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南昌王妃道,“咱们妯娌有缘,你还治好过我的病。假如有人攻讦你们,我自当悉数告知。是真的没有......”

顾瑾之心里发紧。

越是这般不想说,说明谣言很龌龊。

这比顾瑾之预想得还要严重。

她也不好再为难南昌王妃,起身告辞。

回去的路上,她猛然想到,南昌王妃并非什么也没说。她话里的意思,说燕山很健康,这不应该......

那么,外头的谣言,就是关乎这个么?

顾瑾之想了很多,有些不安的念头钻去脑海里,让她浑身发凉。

她刚刚回到了平就殿,就见到了坤宁宫的人。

皇后想见顾瑾之。

顾瑾之知道鱼儿上钩,心里就把燕山的事撇开,她需要全力应付谭氏。

第402节中意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谭氏风寒发烧,是老天爷有意成全顾瑾之的计划。

若不是顾瑾之的一粒安宫牛黄丸治好了谭氏的发烧,她大概对顾瑾之仍是戒备与不信任。

现在,她仍对顾瑾之这个人的人品没有信任度,却相信了顾瑾之的医术。

她主动把顾瑾之请到坤宁宫,问她还有什么药要献给她。

顾瑾之就趁机说了富贵如意膏。

谭氏没有听说过什么富贵如意膏,她问是做什么的。

顾瑾之说:“专治百病…”

谭氏曾经以为,号称能治百病的药,都是坊间卖狗皮膏药的赤脚大夫说出来的话。

顾瑾之这么一说,谭家竟然有几分想笑。

“你拿来给本宫试试。”谭氏道。

顾瑾之就回到平就殿,从自己随身的药箱里,取了三钱富贵如意膏来。她又从另外的箱笼里,拿出深藏在衣衫底下的一根烟枪。

她把东西拿到坤宁宫的时候,谭氏有点惊讶。

她大概没见过这种药。

顾瑾之告诉她吸食的方法。

谭氏道:“…本宫这一时,也寻不着试药的太监。不如你先用点,给本宫瞧瞧怎么用。”

顾瑾之当即就变了脸。

她站起身,冷笑着睥睨谭氏,道:“娘娘,您是不知晓这药的贵重。既然您不看重它,我自有用处。我且告退了。”

说着,拿了东西就要走。

谭氏见她这样,忙让宫人把她叫了回来。

她竟然对顾瑾之的傲慢态度不生气了。

越是暧昧不明,谭氏心里越没底。越是硬气,她觉得顾瑾之越有底气,反而相信了她。

顾瑾之留下东西。就告辞了。

等她走后,谭氏仍有点犹豫。她让身边一个小太监试了试。

第一次吸食,小太监差点烫了手。

吸食之后。有点头晕,恶心。

谭氏一听这话。心想吃药都这样。先不太舒服,说明药效起了作用。而后,那小太监也说很好,浑身是劲儿。

谭氏这才把剩下的用完了。

顺天十六年的正月初一,顾瑾之正式给谭氏用了她的药。

从初一到初三,她每日都给谭氏送。

一开始的一两次吸食,不会上瘾。如果断了。忍一忍就过去了。所以顾瑾之走得比较频繁。

一连三天,她每日送去的谭氏,谭氏都用了。

谭氏以为这是巩固药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