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感觉非常幸福。

等她醒来的时候,一个梦也记不住了,但是心情很好。

她心里想,这个孩子应该是特别健康的。她怀着燕山和彦颖的时候,都没有这样的状态。

外头的日光更浓,透过雕花窗棂,照在屋子里。锦帐内也有缕缕明媚。

顾瑾之生了个懒腰,喊了丫鬟。

丫鬟忙上前,把锦帐挂在金色帘勾上。

服侍洗漱一番,丫鬟替顾瑾之梳头。

顾瑾之坐着让丫鬟梳头。就问总管事的妈妈秋雨:“大少爷二少爷他们在做什么?三少爷哭了吗?”

如今这屋子,仍是秋雨和木叶管事。

只是她们俩已经嫁为人妇,梳了妇人的发髻。

秋雨上前,回答顾瑾之的话:“大少爷和二少爷去了顾宅那边,顾家夫人派了人来传话,叫王妃别担心,几位舅老爷就照顾大少爷和二少爷。三少爷没哭,乳娘抱着他在暖阁里玩…”

顾瑾之笑了笑。

丫鬟半晌将她的头发梳好。

今日梳了低髻,用了两把简单的玳瑁梳篦。

顾瑾之最近嗜睡,丫鬟们也是知道的。每次梳头。都是尽量简单的发髻。免得要睡觉的时候拆起来麻烦。

然后。更衣的丫鬟拿了两套衣裳,供顾瑾之挑选。

一套是宝蓝色绣牡丹花长袄,另一套是沉香色锦缎长袄。

宝蓝色是出门穿的,沉香色是家里穿的。

顾瑾之指了指沉香色那套。

这是告诉丫鬟们。她今天不出门。

两个小丫鬟忙服侍她更衣。

穿戴整齐之后,炕上端了热气腾腾的水晶饺子和小米粥。

顾瑾之仍是没什么胃口。

她喝了几口小米粥。

已经过了午初一刻,再也半个时辰就要开午膳了。顾瑾之不想吃太多,胃里会不舒服。

一边喝着米粥,她又问木叶:“上午有人递帖子吗?”

“有。”木叶回答,然后转身,把拜帖拿给顾瑾之瞧。

每日都有人要拜访她。

除了朱仲钧至亲的人,顾瑾之都一概不见的。

今天有厚厚的一把,大概十来张。她拿在手里看。

才看了两张,就听到了外头的脚步声。

还有孩子的笑声。

顾瑾之想着,大约没有什么想见的人,就将拜帖搁下了,起身迎接了孩子。

是煊哥儿和小十、小十一送了燕山和彦颖回来。

顾瑾之在睡觉。燕山才不情不愿跟着弟弟去了顾宅那边,因为顾瑾之告诉他,只要父母不在,他就要照顾好彦颖。

燕山非常听顾瑾之的话,且遵守诺言。

“娘,您醒了?”燕山一进屋子,就连忙跑到了顾瑾之身边,拉着她的衣襟。

顾瑾之笑着,把他的小手拢在怀里,问他:“冷不冷?”

“冷…”燕山眯起眼睛笑。

他笑起来的样子,眼睛弯弯的,很是可爱。

彦颖也跑过来,抱住了顾瑾之的胳膊,说:“娘,娘,我也冷。”

顾瑾之笑着,把彦颖的手也拢在手里。

两个孩子的手捂暖和了些,顾瑾之抬头,见煊哥儿和小十、小十一还在一旁站着,就连忙道:“你们还跟亲戚一样,到了姐姐这里仍是客客气气的。坐啊。”

煊哥儿笑着,先坐下了。

小十和小十一才跟着坐下。

丫鬟们上了茶。

顾瑾之留他们用午膳,说:“今天我们吃湘菜。你们谁不怕辣?”

煊哥儿弟兄三相互看了一眼,表情各异。

宋盼儿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

延陵府的菜色,是不放辣椒的,她吃不得辣味。

可是顾延臻喜欢吃辣。

顾瑾之因为前世天南地北的跑,口味很杂,想起什么就吃什么。煊哥儿却有点遗传顾延臻,他也爱吃辣。

小十和小十一则是跟着宋盼儿吃饭的时候多,很少吃辣。他们俩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吃,却又有点期望“娘让我们过燕山和彦颖过来,就赶回去吃饭…”小十瑥哥儿见煊哥儿和珹哥儿都有留下来的打算,出声提醒他们。

小十平素话不多,内敛安静。

顾瑾之想起他小时候,跟木头一样,就忍不住笑了,道:“不妨事,我派人去跟娘说一声。在姐姐这里,就是自家一般。”

她果然派了丫鬟去说。

丫鬟回来禀道:“夫人说,既然是王妃留几位少爷,就让几位少爷吃了饭再回去。”

第417节亲征

顾瑾之留了三个弟弟吃饭。

煊哥儿甚至撺掇顾瑾之:“七姐,把八哥也请来吧。八哥爱吃湘菜…”

他还跟小时候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想着顾琇之。

他在母亲和顾琇之之间,努力维护着顾琇之。

顾瑾之以为,那是小时候的兄弟情。

他至今不变,让顾瑾之颇为感动。

煊哥儿是个长情又心地柔软之人,像父亲顾延臻。

这是优点,有时候也是缺点。

想到他那悬而未决的爱情,顾瑾之有点替他担心。

她微微走神了一瞬,拉回心绪,笑道:“好啊。”

然后让丫鬟去请顾琇之。

顾琇之正在书房看书。

还有一个月就春闱,他非常紧张。

他太想点中进士了。

中了进士,他便可以入翰林院,学习三年,选官去外地,离开这个家,离开嫡母宋氏,过几年随心所欲的生活。

他把未来全部的赌注,都放在这次的春闱上。

他输不起。

他在嵩山书院念了六年书,中了举人回家。

那六年,不少同窗叫苦,顾琇之却感觉每天都像过年一般。他过得舒心、自由自在,不必事事看人脸色。

他甚至给延陵府的庄子上写信。

他那个被主母赶出去的生母洪莲,仍在庄子上。收到他的信,庄子上的管事给他回信,说洪姨娘身体很好,只是整日念叨他。

洪姨娘让他好好念书,照顾好自己,等将来做官了,接洪姨娘去享福。

顾琇之从此就安心念书。

他知道母凭子贵。

只要他能出头,能做官,将来洪姨娘也可以和嫡母宋氏一样。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在这个年代,为官三年政绩为优,就可以上报朝廷,请求封母亲为诰命。

当然,需要先请封嫡母。

可是他的嫡母已经有了三品诰命。

假如顾琇之做官,最多做个六品官,那么他替母亲请封的诰命,只能是七品的宜人或者八品的安人封号。

这种小诰命封号,嫡母宋氏应该不会放在眼里。

当然,绕过嫡母。请封侧室生母。也需要嫡母的同意。

顾琇之觉得。到了那个时候,为了家族的荣光,为了顾氏的名声,嫡母宋氏会答应的。

这一切。等他中了进士,都会成为可能。

他必须要这个可能。

可越是这般,他就越感觉吃力。做起文章来,自己也感觉大失水准。

他压力太大了,特别是这两日,脑袋嗡嗡作响,看书眼睛发花。

就像现在,他从早上就开始心烦意乱,现在也平静不下来。他想通过写字来静心。却发现字写得也横斜树倒,不成样子。

他后背都汗湿了。

正好,庐阳王府别馆那边派了个小厮,来对顾琇之道:“王妃请舅老爷过府用膳…”

顾琇之微讶,问:“可是有什么事?”

那小厮回答:“没什么大事。其他几位舅老爷都去了…”

顾琇之就明白过来。

他点点头,道:“你先回吧,我稍后便到。”

顾琇之知道,嫡母宋氏是很厌恶他的,但是宋氏的几个孩子,都不讨厌他。特别是煊哥儿,跟他的感情更好。

而顾瑾之也疼他,顾琇之是知道的。

也许不及她疼煊哥儿,但是在顾琇之爱意稀薄的人生里,顾瑾之的疼爱,也足以撑起一片骄阳,照亮他的人生。

顾琇之很喜欢这个姐姐。

他也正想出去透透气。

他换了件干净的衣裳。

更衣的时候,他想:不能这样去,应该去告诉母亲一声,否则回来又要骂他念书不用心了。

想到嫡母,顾琇之后背就有阵阵凉意。

他是真怕宋盼儿。

他战战兢兢进了正院,见到了宋盼儿,把顾瑾之派人请他的事,说了一遍,顺便表示了他很想去。

宋盼儿今日心情不错,就很慷慨的说:“去吧。你整日埋头念书,也太辛苦了。再有一个月就是春闱,应该多歇歇,养好身子…”

顾琇之很惊讶。

他连忙道是。

从正院出来,他大大松了口气。

要是宋盼儿不阴不阳说几句话,顾琇之哪怕去吃饭也没有心情。

现在,他满欢喜的。

他到了王府别馆的时候,进门就听到了朗朗的笑声。

那是七姐的声音。

小时候一处玩,七姐总是笑得这般开怀。

顾琇之眼睛一涩。

丫鬟见他来,对着里头喊了声:“八舅老爷来了…”

里面的笑声微敛,顾瑾之亲自迎了出来。

她穿着沉香色的长袄,比未嫁时丰腴了几分,肌肤更加白皙,下巴尖细,也许不够厚重端庄,却显得却窈窕妩媚。

顾琇之比较喜欢七姐的长相。

“七姐。”他上前道。

顾瑾之迎了他:“怎么才来?我们等了你半日。今日吃湘菜,我府上的厨子,湘菜做得比湘菜馆的还要好,所以把你叫了过来。不打扰你看书吧?”

“没有,我今日也想歇歇。”顾琇之道。

他不想扫兴。

顾瑾之笑得更灿烂:“那更好了。等会儿吃完了,咱们猜枚玩…”

猜枚是他们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

那时候,仅仅是猜单、双数,却玩得非常开心。

后来到了嵩山书院,假日里同窗之间吃酒也猜枚,却要附题作诗。有了比较,顾琇之总觉得小时候和七姐、煊哥儿玩的猜枚,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那些简单的欢乐,是其他东西难以比拟的。

“好啊,正好歇一日。今日天气也好。”顾琇之道。

今日是湘菜,厨子也做了几样不辣的菜。

桌上只有两道菜比较辣,其中一道是辣子鸡。

除了顾瑾之,其他人吃几口就扛不住了,包括顾煊之和顾琇之。孩子们更是吃了一口。辣得眼泪直流。

气氛却很好。

小十和小十一跟顾瑾之不太熟,一开始有点害怕她。

现在混熟了,就亲热起来。

这是血缘里带着的天性。

特别是小十一。

他还跟顾瑾之说:“七姐,燕山和你长得像。”

惹得顾瑾之大笑。

小十有点沉默。

顾瑾之问他话,他也是简单的回答。

煊哥儿就在一旁说:“七姐,你别为难小十。娘说他是锯了嘴的葫芦。”

小十就看了煊哥儿一眼。

大家又笑起来。

今日的一个小动作和一个眼神,都觉得好笑。

可能是气氛的缘故。

顾瑾之很久没有这样开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