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瑾之笑起来,道:“我好得很,今天神清气爽。咱们应该多见见面…”

姜昕表示赞同。

顾瑾之留在申国公府用过了午膳,临走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一件事,应该问问姜昕的。

“…我知道你素来消息灵通的,有件事,我不好向我家王爷问起,也许你知道。”顾瑾之道。

“什么事?”姜昕慷慨道,“我对你是知无不言的。”

“我的长子燕山,京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言,说他不是王爷亲生之类的?”顾瑾之直接问姜昕,“我在出阁之前曾经出事,虽然封藏了消息,有人却是知晓的。仔细推算,我的长子如果不是早产,倒有可能是我出阁前怀上的…”

姜昕错愕看着顾瑾之,道:“是真的吗?”

“不是,燕山是早产。”顾瑾之道,“我请了名医,又自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才将他妥善照顾至今。如今他脏腑健全,是健康活泼的孩子,看不出早产的影子…”

姜昕点头,道:“早产的孩子,活下来的太少了。哪怕能活着。也是体弱多病,扛不住几年的。你的猜测不无道理。但我并未听说什么谣言。你可是多心了?你们离京七年,京里说起你们的人太少了。”

顾瑾之看了眼姜昕。

她心里将信将疑。

假如姜昕没有骗她,那皇后谭氏的暗示和南昌王妃的表情,就更加莫测了。

顾瑾之并未松口气。

她换了立场想想,假如是姜昕和她的孩子有这种谣言,顾瑾之知道了也是不会当面告诉姜昕,增加她的烦恼的。

所以,姜昕不肯实言相告,也是情理当中。

顾瑾之知道。朱仲钧是相信她的。她没必要揪住这点不放。哪怕真的有这种谣言。也是谭家放出来的。

新仇旧恨,迟早是要一块儿算的。

顾瑾之笑了笑,道:“真是我多心了…”

姜昕笑着,送了顾瑾之出门。

眼瞧着顾瑾之的马车出了垂花门。姜昕折身往回走。

倏然,她长长叹了口气。

身边服侍的丫鬟便问她:“夫人怎么叹气?”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姜昕道,“顾瑾之将来有个大坎。不知道那个庐阳王到底人品如何,是不是疼惜她…”

丫鬟听她说得奇怪,却不敢深问。

姜昕也没有多说。

除了叹气,她心情是很好的。顾瑾之的到来,让她把心里沉寂已久的话,倾诉一空,让她分外舒畅。

顾瑾之回到家里。趁着精神还好,先去了母亲那边。

母亲每日都亲自过去瞧她。

“…从姜昕那里回来。今天还好,不怎么犯困。”顾瑾之对母亲道。

“这就好。”母亲道,“你这胎娇贵得很,怕是个闺女…”

顾瑾之轻轻摸了摸依旧平坦的小腹。道:“我也希望是个闺女。王爷更盼个闺女。”

说着话儿,父亲从外面回来。

他满脸得色,对母亲和顾瑾之道:“夏首辅今日请求致仕,皇帝同意了…”

顾瑾之和母亲都微愣。

夏首辅自请致仕?

谭家老侯爷去世之后,谭家势力依靠皇后谭氏和太子,是以夏首辅为首的。

太子尚未登基,朝中局势未定,夏首辅是不会主动请求致仕的。

顾瑾之想到皇帝即将亲征,只怕这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逼迫夏首辅致仕。

“…首辅不可两日离朝。下任首辅,非大哥莫属。”父亲依旧兴奋的说。

按照本朝制度,首辅是不能两日离朝的。

要是有事,两日不能上朝,便要换首辅。

夏首辅致仕后,首辅之位是不会空闲,而是会立马填补。

朝中既得皇帝信任,又势力庞大的,除了“谭氏”那一脉,便属顾延韬。

夏首辅致仕后,顾延韬继任首辅,是毫无悬念的。

顾瑾之也觉得毫无悬念。

皇帝逼迫夏首辅致仕,为的就是让顾延韬任首辅,这样既监督又辅助太子监国。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得出,皇帝亲征是必然的了。

“这么多年,朝中大臣若说位高权重,非大伯莫属了。他做了首辅,也是情理之中的。”母亲宋盼儿客观的说。

顾瑾之点点头。

“…我明日要去你大伯母那边坐坐。等事情定下来,她那边来客络绎不绝,我只怕赶不上前,都没空说话。”宋盼儿道。

“也好。若我明日还像今天这么舒服,我也跟着您去。”顾瑾之道。

母女俩便这么说定了。

顾瑾之回了王府别馆。

孩子们一天没见她,燕山和彦颖非常想念她,兄弟们依偎着她,问她今天去了哪里,去做了什么。

顾瑾之很有耐心,把孩子当朋友一样,将她出门会友的事,说给了他们兄弟听。

“娘,我也要去。”彦颖立马道。

顾瑾之点头,笑道:“好,下次娘再去,就带着你们兄弟去…”

而后,乳娘也把彦绍抱了来。

彦绍看到顾瑾之就非常高兴,欣喜着要她抱。

顾瑾之怕他乱动,踢了自己的肚子,只让他上炕。趴在自己背上。

所以,朱仲钧回家,就看到东次间炕上坐着的顾瑾之,背上趴在彦绍,左右依偎着燕山和彦颖。

他吓一跳,忙上前先把彦绍抱开了,让乳娘带着他,又对燕山和彦颖兄弟道:“你们别总缠着你娘。你娘要给你们生个小妹妹…”

顾瑾之笑。

燕山和彦颖不知道为什么顾瑾之要给他们生个小妹妹,都看在朱仲钧。

顾瑾之憋着笑,也在等朱仲钧的解释。

朱仲钧就先抱起了彦颖。又把燕山抱着。将两个儿子分别放在自己的左右肩膀上。

从前那个修长俊美的少年。已经长成了肩膀宽阔的父亲了…

他们父子玩了一会儿,就到了晚膳时辰。

简单用过些晚膳,朱仲钧让乳娘都将孩子们带下来,然后问顾瑾之:“今日感觉如何?”

“今天很好。一点事也没有,反而神清气爽。”顾瑾之笑道,“或许,以后就该多出门走动走动。”

“还是多歇息。”朱仲钧道,“稳妥为主。”

顾瑾之点点头,同意了他的话,又道:“你怎么在孩子跟前,说什么小妹妹?万一是个弟弟呢,难道你要骗孩子吗?”

“就是个妹妹。”朱仲钧搂住了顾瑾之。让她坐到了自己腿上,手在她小腹处摩挲,“我有预感,这次是个女儿…”

顾瑾之真没把握。

万一又是个儿子,朱仲钧只怕失望。她便说:“又不是你怀着的,你怎么能有预感?如果是儿子,你就不爱了吗?”

“怎么不爱?”朱仲钧说着,声音变得暧昧,“我都爱…你们每个人,我都爱…”

他的唇,就吻住了顾瑾之,口齿含糊道,“说你爱我,顾瑾之。”

顾瑾之便说了一遍。

朱仲钧又让她说一遍。

她重复了好几次,朱仲钧才满意。

但是他自己,从来没有认真说过这三个字。

顾瑾之觉得,他让她说,她能接受,但是她不想逼迫他说。

她觉得肉麻。

两人亲昵了半晌,朱仲钧才停下来。

顾瑾之趁机问他夏首辅那件事。

“夏玮致仕了。明日早朝,便有下圣旨选新的首辅,应该是你大伯。我也在极力促成这件事。”朱仲钧道。

顾家势力越强大,对朱仲钧也是有好处的。

顾家是朱仲钧的外家、

将来假如有事,朝臣愿意投靠他,也有理由。

这件事对朱仲钧有益无害。

“你还是别搀和了…”顾瑾之道。

朱仲钧笑了笑。

他知道顾瑾之的担忧。现在太过于积极,皇帝会以为朱仲钧和顾延韬暗地里结盟,对朱仲钧又有猜忌之心。

可朱仲钧不想畏手畏脚。

他现在站在顾氏这一派这边,将来若是他成事了,顾氏这一派的朝臣,有些人为了高官厚禄,也许愿意投靠他。

这都是风险投资,必须要冒险的事。

从开始制造武器开始,朱仲钧的心就不安分。

他在步步为营。

但是他不想和顾瑾之深谈。

顾瑾之太过于保守,她的小心翼翼维持着最平凡最简单的幸福。

可朱仲钧想要给她更好的保护。

夫妻俩各有心思,话题很快就止住了。

顾瑾之一觉又睡到了上午。

等她起来,朱仲钧依旧走了。

顾瑾之在梳头的时候,照例看了看拜帖。

然后就听到二门上的丫鬟进来禀道:“大舅奶奶来了…”

顾瑾之的大嫂登门拜访了。

她想了想大嫂的来意。

大嫂单独来,应该是私事。

而顾瑾之能办的私事,就是看病了。

大哥如今也是好医术,一般的病大嫂不需要来找顾瑾之。

顾瑾之又想到大嫂生了五个女儿…

在这个男权社会里,普通平头百姓家里,五个女儿也够糟心的,何况是如日中天的顾家?

大嫂的日子应该不好过。

顾瑾之隐隐猜测,大嫂的来意应该是孩子的事。

第421节秘诀

顾瑾之吩咐小丫鬟先去迎了大嫂。

她自己站起身。

她起身很轻,仍是脑袋里一阵晕眩。

胃里猛然一阵翻滚。

她疾步奔到了净房,见梳洗架子上有个脸盘,便俯身呕吐了起来。

她没吐出什么,仅仅是吐了几口黄水,但脸色立马难看起来,她自己也分外不适。

怀孕这么久,第一次晨吐。

偏偏赶上了大嫂来访。

虽然是亲人,顾瑾之和大嫂却不是特别的亲昵,若是不见,大嫂定要多想。

丫鬟们紧张站在顾瑾之身后。

秋雨吩咐小丫鬟端了漱口的痰盂和茶水来,她自己亲自端给了顾瑾之茶水。

顾瑾之就着秋雨的手,喝茶漱了口。

“王妃,您气色不好,不如去躺着。大舅奶奶也不是外人,奴婢去替您说一声,请她改日再来?”身后的木叶问顾瑾之。

秋雨也道:“是啊王妃,您的身子要紧。”

顾瑾之胃口仍有气往上涌。

她用手轻轻压了压胸口,深吸好几口气,才舒服几分。

她摇摇头,道:“快请大舅奶奶进来。”

然后,她出了净房。

领着大嫂进门的小丫鬟,已经将大嫂请到了正院门口。

顾瑾之听到了脚步声,就走了出去。

冷风吹在面上,她身上似有条寒蛇在游走,不禁打了个寒战。

她的脸色更加难看。

大嫂林蔓菁远远走进来,便觉得顾瑾之摇摇欲坠的。她快步上前,果见顾瑾之双目无神,脸色雪白,就一把扶住了她:“七妹,你这是怎么了,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

“…方才吐了一回。”顾瑾之笑道,“不妨事的。大嫂怎么亲自来?若是有事,派人来说一声。我过去便是了。”

姑嫂俩客气了一回,进了正院。

林蔓菁也不虚套,让顾瑾之回屋去躺着。

“…倘或是因为我,反叫你受累,我心里是一万个过不去的。咱们姑嫂,不必这样客套。你去躺着,我坐在你床边说说话儿,既暖和又和气,岂不好?”林蔓菁道。

顾瑾之素知大嫂不是那敏感爱挑理的,便依了她。

况且她着实不舒服。

丫鬟们连忙铺了床。

顾瑾之斜倚着银红色大引枕。和林蔓菁说话:“我怀着燕山的时候。比这个还要差。吃不得、睡不得。而后彦颖和彦绍,就没费什么劲儿。我自己也重保养,这几年身子骨也算结实的。哪里知道这一个,这么磨人。我娘说。是个闺女,闺女磨人…”

她一连生了三个儿子。

林蔓菁羡慕不已。

“再添个姑娘,王爷和你就是儿女俱全,真是人间美事。”林蔓菁道,“你真是命里好福气,不似我,一连生了五个姑娘。女子之命,不能老于生身之门,生这么多也没用。迟早都要嫁出去的,我和你大哥百年之后,连个供奉香火的人都没有…”

说罢,她神色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