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不会再有怀化帝了,可是事情却不知道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了,没了楚王登基成功,会不会这一世真的就直接少了麻烦,临江王直接能登上大位呢?

她立在原地,等到林三少喊了一声才回过神来,这样冷的天气,她连手都冻得僵了,等到蓝禾递上手炉来,才觉得思维也随着手缓和了过来。

对着林三少笑了笑,她才有些抱歉的开口:“我想了些事情,走神了…”

她很少这样在聊天的时候自顾自出神,肯定是想到了什么要紧的事,林三少点了点头,猜到一点儿卫安在想什么,就道:“别担心太多…这些事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

小动作做到现在就差不多了,再要是做什么,就太刻意了,很可能把原先的局面彻底打乱,真的要是那样,就很得不偿失。

卫安当然知道,只是有些话,她不知道该不该说。

林三少跟林淑妃严格意义上算起来都是临江王的人,可是从前是因为没有什么牵挂,现在林淑妃却有了六皇子…

她顿了顿,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跟林三少聊这样的话题也并没有什么,便开口问:“三少,冒昧问您一声,淑妃娘娘和六皇子…你们真的没有想过那个位子吗?”

林三少愣住,不确定的看了一眼,才确定自己没听错,等到反应过来,他已经很是肯定的点了点头:“从前没有想过,现在六皇子身体如此,就更加不可能去想了。”

回答的这样斩钉截铁。

卫安就忍不住有些感叹,不知道临江王到底是怎么样做到的,能让林淑妃跟林三少都这么死心塌地的替他卖命。

甚至有了儿子以后都不改初衷。

还有沈琛…他也是为了临江王能拼尽全力…

临江王其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1009章 前瞻

京城的天又变了,几个在隆庆帝昏迷之时叫嚷的最欢快的几个要立太子的官员一个个的都下场凄惨,要么是贪贿被抓,要么是家人惹事,一个一个的往诏狱里蹦。

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人在大街上时时都能看得到。

在这气氛之下,京城众人又好似回了前年皇陵地动的时候,一个两个的都缩起了尾巴做人。

几个没受影响的阁老家里天天都宾客盈门,有门路的能进去问消息的都迫不及待的进去了,不能进去的,也都恨不得能黏在人家门房里头,好歹磨着人家把礼物给收了。

平安侯府来拜访的人倒是较之从前少了一半,平安侯夫人既比从前闲了不少,干脆便决定整治席面,请定北侯府和几家通家之好来用饭。

跟几个儿媳妇商量好了菜式,平安侯也差不多回来了,她才让儿媳妇们都退下,自己拉了平安侯,蹙着眉头发问:“侯爷,您可真的想好了?咱们之前那样都不曾投奔临江王…这一请,可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这不是一顿普通的饭,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这就是两方结盟的一条红线罢了。

平安侯下了大衣裳,凑在熏笼跟前搓了搓手,等到寒气散去些了,才看着面前的平安侯夫人淡淡的点了点头:“昨儿刚跟你说过的,沈琛这回是眼见着要飞黄腾达了----他可是实实在在的替圣上拼命了一回啊,圣上从前便觉得他可靠,经过这回事,更是觉得沈琛忠诚…这些都不要紧…”他咳嗽了一声压低了声音:“可是…最要紧的,是六皇子实在是太小了。”

平安侯夫人当然知道,她面露不忍,叹了口气才道:“大人做下的恶,小孩子也跟着遭殃。太子到底才这么小呢,他懂什么?”

太子从前在有四皇子在前的时候,也是很受隆庆帝喜爱的。

而且这么久下来,师傅们除了说他有些贪玩,并不曾说过他有别的不是,可见是个好孩子。只可惜,彭德妃自己自毁长城,还牵连了孩子。

彭德妃毕竟是要隆庆帝的性命,太子又毕竟是彭德妃所出,隆庆帝哪怕是看在父子情分上,不对太子做什么,可是要说一心一意的扶持太子,显然是不大可能了。

更大的可能,隆庆帝是要把希望寄托在六皇子身上。

可偏偏六皇子实在是太小了,而且这回还更要命-----他身体不好。

太医都说了,他日后甚至可能不良于行。

不良于行啊!

虽然只是可能,可是太医难道不要命了,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吗?如果不是实在避免不了这个可能性,他们是绝不会这么多嘴的。

既然说了,朝臣们就不得不思索六皇子的身体到底能不能担的住大任。

隆庆帝自己肯定也会想到的。

平安侯想到这里,面色便更加凝重,对平安侯夫人叮嘱:“好了,这些事情不是我们可以谈论的…这些事哪里说的准呢。”

平安侯夫人拿了自己的暖炉塞在他手里,应了一声就道:“我也知道,只是…心里难免发慌。”

毕竟局势不稳,大家都要跟着提心吊胆的。

从前平安侯秉持的原则都是绝不搀和进任何党争,为的就是怕到时候出事,现在陡然要开始拜码头了,多多少少是会有不安的。

“我也晓得你担心,不过就算是咱们不拜这个码头,处境也未必就更好-----这都两次了,我们承了临江王府两个人情。一次也还罢了,两次了,到时候真的出事了,临江王难道是善男信女,白白放着咱们这个人情不用?到时候与其被动被人支使,倒不如主动些,至少还能落得个…”

后面的话没有再说,可是平安侯夫人却懂了,她幽幽的呼了口气,才嗯了一声。

屋子里一时没人说话,隔了好一会儿,平安侯觉得不那么冷了,才招呼平安侯夫人:“对了,听说卫五老爷也即将回京,他们五老爷…好似还没娶进填房罢?”

五老爷最初跟家里闹翻的事大家是人尽皆知的,平安侯夫人点了点头:“可不是,跟长宁郡主轰轰烈烈闹了一场,可最后也还是没能和和美美到最后。现在卫五老爷满打满算,也才三十多的年纪,肯定是得要娶新人的,只是一直没听卫家提起过。”

恐怕不是没提起过,而是之前没找到好的人选。

平安侯笑了笑:“你在京城认识的人多,不如给物色物色?他们家,一个卫玠还没娶媳妇儿,之后娶媳妇儿难不成让别人来操持?还有旁的孩子也不必说了…有个主母总是更方便的,你跟卫老太太关系又好,你主动去说,卫老太太肯定是会承你这个情…”

为了跟卫家处好关系,竟然连这样的事都想到了,平安侯夫人看他一眼,有些想笑,叹了口气才道:“瞧您说的,好似找个人那么好找似地。首先便得身份配得上,而后得受得了有寿宁郡主那么个精明的女儿,生了孩子还得排在原配嫡女后头,哪里是那么好办的事?亏您想的出来。”

“要是好办,这个人情也就没那么好做了。”平安侯不以为然:“我也是未雨绸缪,卫安以后是要嫁给沈琛的,沈琛又是临江王最心爱的干儿子,他是真正把沈琛当儿子的,咱们跟卫家处好了关系,以后也多一层保障不是?”

这话说的掏心掏肺的,平安侯夫人便沉默了一瞬才点头:“您说的是,我知道了。”

平安侯点头:“现在圣上对卫家的戒心恐怕也消除了,就算是没消除,他也顾不上卫家。你便尽管跟老太太交好,别顾忌太多。”

毕竟有小时候的情分在,平安侯夫人对于卫老太太还是很了解的,要讨她的欢心也比旁人简单,她去给卫老太太找儿媳妇儿,说不得还真的就能合卫老太太的胃口。

平安侯夫人思忖了片刻,知道平安侯的意思,便郑重的答应了下来。

第1010章 媒人

平安侯府请的人少,卫家在宾客里头就格外打眼,若是不去,是结结实实的不给平安侯府脸面。

因此卫老太太思忖下来,便仍旧冒着倒春寒出了门,带着二夫人三夫人跟卫安几个一道去了平安侯府赴宴,连卫玠他们也一道带去了。

平安侯夫人带着媳妇儿们亲自在垂花门处接了,恭敬又和气的跟卫老太太和二夫人三夫人互相见了礼,才把目光落在卫安身上,和煦的笑了笑:“郡主越见出挑了,怪道老太太看您看的跟眼珠子似地,这样水灵可爱,连我们看了也是喜欢的紧。”

众人都笑起来,卫安含笑跟她见了礼,卫老太太便道:“小孩子家家的,你夸她就飘起来了,快别夸她。”

“郡主这样稳重,便是我说破了天也没用。”平安侯夫人亲自搀扶了卫老太太:“您老还不准旁人夸了不成?今天侯爷将地窖里埋了许多年的梨花酿挖出来了,想着公子们年纪虽然不算大,可是喝这些不那么上头的,总是好些。”

毕竟是自小就跟着卫老太太的,平安侯夫人好好说话的时候,是很能讨卫老太太的喜欢的。

卫老太太果然笑了:“你们想的倒周到。”

说话间已经进了正厅,平安侯夫人让卫老太太在上首一同坐了,又让家里的女孩子们陪着卫安说话,让她们去卷棚看平安侯新得的波斯猫,这才转过头跟卫老太太笑:“说起来,这回请您过来用饭,除了是给您和郡主接风之外,还另外有一件事…”

卫老太太在来之前就已经猜到了平安侯府的用意。

她跟平安侯夫人是有情分在没错,可是这点情分,不足以她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平安侯夫人面子,之前皇陵的时候,她已经给平安侯夫人指过一次路了。

在她看来,如果不是平安侯和平安侯夫人有意通过她们投向临江王,她是没有想过来的。

听说还有一件事,她便想到了这个,看了平安侯夫人一眼,淡淡的点了点头:“你们有心了,其实也不必这样大费周章…”

“哪里就说的上是大费周章呢?”平安侯夫人摆了摆手笑起来:“原本咱们两家就是素日便有的情分,二来,我私心里也愿意亲近您的。这回因为闵地那边的庄子送了些海里的东西过来,我们便想着无论如何该替您接风洗尘的。只是前些日子各种各样的事一耽误…就耽误到了现在了。您从前喜欢吃腌制了的海鱼,这回我们也特意让狮子楼的大厨来了,他是很擅长这道菜的,您尽管尝一尝,看看跟从前的味道像不像。”

厅里坐的都是平安侯夫人的儿媳妇们,闻言自然纷纷响应活跃气氛。

卫老太太便也笑着点头:“既如此,那可真是得好好尝一尝了。”

平安侯夫人微笑起来,等到席面布置好了,又恭敬的请了卫老太太入席,敬了卫老太太的酒,才道:“方才说了有件事得同您说的…”她打了个转儿又道:“您可别嫌我唐突,前些日子,我们家姑奶奶回来了…”

平安侯夫人的娘家徐家,卫老太太自是相熟,她略微想了想,觉得有些印象,便问:“是那个行四的…养在佛堂的?”

徐家四小姐因为身体不好,自幼便被认在一个尼姑手底下,认了干娘暂时当了寄名弟子,虽不是真正出家,可是后来徐四小姐的娘死了,徐老爷娶了新填房,她过的便跟真正出家了也没什么两样。

因为家里的继母不慈,也因为父亲不大看顾,徐四小姐是过的不怎么好的。

可是难得的是徐四小姐实在是个温和乖巧的人,日复一日极有恒心的给平安侯夫人等人绣佛经,又会做人,徐家上下都喜欢她,因此她日子过的竟也不差。

只是后来徐四小姐的祖父和祖母也接连去世,徐四小姐守了亲娘的孝又要守祖父祖母的孝,这一守就耽搁了。

到了二十五岁也尚未出嫁。

正因为如此,卫老太太印象深刻。

平安侯夫人拿着帕子擦了擦嘴便笑:“可不是,就是她…她是个孝顺的,守了这么多年的孝,着实被耽误了…我想着,她到底是有佛缘,当年连皇后娘娘也嘉奖过…五老爷房里又空着,便想结这门亲事…”

卫老太太是知道平安侯府的意思的,只是没料到平安侯府会从卫阳清身上打开这扇门。

平安侯夫人的娘家徐家当年能跟明家来往,自然不会差,徐四小姐年纪相对卫阳清来说很年轻,却又不是太小,加上经历过许多事,会是个知道做人,也适合当家的。

别的人选的话,卫老太太或者还不大愿意管卫阳清这件事,毕竟他听说在九江,临江王他们都提出过要给卫阳清做媒的话。

可是这人选是徐四小姐的话,却可以考虑考虑了-----卫阳清性情不定,哪怕经过这么多事,可卫老太太仍旧很是悬心,怕他会成为坏事的那个人,

毕竟他耳根子软,又没什么主见。

虽然她不说,可是心里却的确一直在为他将来妻子的人选担心,怕他又娶个长宁郡主那样的回来,把家里闹的天翻地覆。

徐四小姐要是嫁进来了…那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卫老太太这回笑的便有些真心了,她看了卫安一眼,见卫安似乎也恍然大悟,便微笑着举杯跟平安侯夫人对饮:“说起这件事来,我可真是要多谢你了。我正因为这件事发愁呢…在九江那样好的机会,可是却也没什么消息,我正不知怎么办好-----过阵子阿玠可就得操办婚事了,家里没个操持的主母,到底是什么事都不方便的…”

平安侯夫人松了口气,这个人选是她千挑万选之后选出来的,虽然知道卫老太太很大可能是必定满意的,可是到底还是担心,现在卫老太太真的满意,她心里的石头便放了下来:“老太太既这么说,那我可就做这个媒人了?到时候怎么也得讨一杯媒人茶来喝的…”

第1011章 旨意

谈妥了卫阳清的婚事,卫老太太便笑容满面的跟平安侯夫人扯了许多闲话。

平安侯夫人向来能说会道,既然卫老太太有意亲近,她自然更是使尽了浑身解数要让卫老太太满意,因此这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平安侯那里也跟二老爷三老爷甚是融洽,因为特意还请了镇南王作陪,外头男人们整整喝了三坛子酒。

等到临起身告辞时,二老爷三老爷都已经有些微醉了,消息传到里头,平安侯夫人便道:“该让他们喝了醒酒汤再动身的,外头侯爷也不知,真是…”

卫老太太笑着任由花嬷嬷披上了披风,闻言便道:“不必理会他们,他们哥儿俩的酒量好着呢,若是不能骑马,便叫他们坐车。横竖还有琨儿和阿玠跟着,他们兄弟俩也是可靠的。”

平安侯夫人便笑了,搀住卫老太太的手亲自送出来,到了垂花门顿了顿,恭恭敬敬的给卫老太太福了福:“老太太,我总把您当亲姐姐,以后…”

该说的都已经差不多了,卫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背,轻声道:“你放心。”

有了这三个字,平安侯夫人的眼皮便猛地一跳,她用力点了点头,才把卫老太太送上了马车。

回房的时候,平安侯已经在里头等着了,她亲自上前替平安侯去了衣裳,才几句话把今天跟卫老太太的交流说清楚了,末了就道:“老太太是个说话算话,顶通透的人。一口吐沫一个钉,她既然答应了,便没有反悔的。”

言外之意就是,既然临江王府铁定是卫老太太的姻亲了,卫老太太的话是能代表临江王府的意思的。

平安侯夫人坐在了椅子上,觉得有些没有力气了,好一会儿才又道:“总算是应付过去了,侯爷,您心里可得有数啊。”

这些劝告她已经跟平安侯提了无数次,可是总想着再多提一次。

平安侯嗯了一声,喝了一口厨房送来的醒酒汤才缓缓的透过冒着的热气看向平安侯夫人:“这已经是我深思熟虑之下的决定了,你别担心,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恐怕还不知道,陈御史他们心里,恐怕也是跟我一样的想法。”

陈御史?

平安侯夫人想了一会儿就有些不可置信的小小的惊呼了一声:“这怎么会…”

陈御史可是阁老啊!德高望重,且能凭借着能力让隆庆帝忘记他是方皇后的妹夫的身份,一直屹立不倒到现在…

这么一号了不得的人物,竟然也已经投靠了临江王,或者说,一直是临江王的人?-----毕竟他们可是真正跟卫家结了亲的,他们家的女儿即将嫁给卫阳清的儿子卫玠。

想通了这一点,平安侯夫人便忍不住垂头感叹:“帝京的人真是个顶个的精明,陈御史原来早就已经跟临江王府搭上线了,您说的是,也幸好咱们发现的还不算晚…”

毕竟皇帝轮流做,可是当官的却不止是想当一朝的官的,总得为自己想想后路,要是真的把将来的皇帝得罪过分了,谁也不知道到时候新帝会不会秋后算账。

平安侯很少见平安侯夫人这样子,便忍不住笑了笑:“你也不必太过紧张,我说了,照原来那样相处就是了。现在圣上也没有防备卫家的道理…”

平安侯夫人点了点头:“这些我都知道,您放心,我已经跟老太太提了阿四,她也很满意,等过些日子,阿四上京来了,我便带着她去给老太太请安。”

说是请安,其实是相看,而且再过一阵子,卫阳清也差不多回来了。

平安侯嗯了一声:“阿四虽然年纪大了些,可是样貌却很是不差,当初卫阳清既是喜欢长宁郡主那样的,对于阿四这样的,肯定也是喜欢的。”

样貌差不多,都是标准的美人儿,可是性格却天差地别,徐四小姐比起长宁郡主可要端庄贤淑的多了。

平安侯夫人不再多说,见天色也不早了,就让人伺候平安侯梳洗。

另一头回程的马车上,卫老太太也正跟卫安提起这件事:“若是她说别的人,我还未必会一口答应,可是徐四小姐…”

卫安已经听说过一遍徐四小姐的经历了,闻言便认真的道:“父亲身边的确缺一个这样有主见且能立身持正的人。”

卫阳清不是坏,他是自始至终都优柔寡断。

小儿子不必顶门立户,老侯爷又去的早,哥哥又溺爱,五老爷没吃过什么苦头,唯一不顺的就是婚事,可最后还是被他给闹成了。

他是很需要人管束的。

若是他身边的人不能跟卫家的步调保持一致,实在很容易出事。

徐四小姐既是平安侯夫人介绍的,经历又这样,卫老太太只要好好的教她,她在卫阳清身边,就比别人在他身边让人放心多了。

既然已经提了这件事,卫老太太到了家之后便特意叫来了三夫人说了一下这件事,让她提前做些准备。

到时候该请几个人来做陪东,也该先准备好给徐四小姐的见面礼。

三夫人显然也是听过徐四小姐这个人的,闻言愣了一下便笑起来:“老太太既然说是好的,那自然是好的,您放心,媳妇儿一定准备的妥妥当当的。”

沈琛没事了,现在卫家也终于是真的能松一口气,卫老太太心里开心,听三夫人这么说,脸上的笑意便更深了些:“我知道,不过白嘱咐一声。我这里不必伺候了,天色也不早了,老三他又喝的多了些,你早些回去,明天他还得上朝呢。”

三夫人笑意盈盈的应了一声,出了门便重重的吐了口气。

阴沉沉了这么多天的天,总算是好像能看见一点儿天晴的模样了,只希望这样风平浪静的日子能过的久一点。

或许是最近卫家当真想什么来什么,三夫人这么想了一阵,第二天起来,还在议事厅听媳妇儿们回话,便听说是外头有太监来了。

她现在听见太监和宫里的名号就头疼,愣了一瞬才反应了过来。

第1012章 赐婚

迟疑过后,她就立即反应了过来,急忙问:“三老爷二老爷他们在家没有?阿玠和琨儿呢?”

外头总得有男人先迎一迎才是。

旁边的孔嬷嬷就急忙点头:“三老爷已经回来了,大开了中门已经将人迎进来了,他正陪着他们吃酒,让人进来告诉您一声,去跟老太太和郡主说一声,准备接旨。”

专门给卫老太太和卫安的旨意?

三夫人紧皱的眉头霎时便松开了,立即就想起了前天林三少带出来的消息,说是过几天就应该会有赐婚的旨意下来。

现在既然明着都说是让卫安去接旨了,那估计十有八九就是婚旨了。

她忍不住面上堆满了笑,一面急忙吩咐底下的媳妇儿们去外头摆香案准备,一面去了卫老太太的院子。

卫老太太正跟卫安商量今年庄子上买地的事,听说来了太监,头一个反应也是宫里大概是来了赐婚的旨意了,再听说是要卫安去接旨,心里就更加确定了,连忙让卫安去换衣裳。

卫安回去换了衣裳,跟卫老太太急忙去了前面的院子,一眼便看见了一个面生的太监。

以前这些事向来是让安公公来的-------安公公极会做人,得脸些的勋贵家的喜事,都是他去宣旨。

出了彭德妃勾结安公公的事,想必隆庆帝是彻底把身边的人都给换了一遍。

卫安正这么想着,那个太监便笑着提醒卫老太太和她接旨,等她们跪下,便宣读了赐婚她跟沈琛的旨意。

卫安双手举在头顶接过圣旨,那个太监将圣旨交给了卫安,一连又说了好几句恭喜。

三老爷他们早已经递上了厚厚的荷包,太监接在手里,也不掂量,仍旧笑容满面:“恭喜郡主了,侯爷少年英才,跟郡主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这个太监倒是很知道说好听话,卫老太太也笑起来:“借公公吉言了,多谢公公走这一趟。”

太监笑着摆摆手:“咱家姓黄,老太太称呼我一声黄公公便是了,平西侯再三叮嘱咱家,出来了得跟您和郡主好好的说话,别惊扰了您。”

卫老太太便看了卫安一眼。

这个黄公公的态度的确是太过热切了些,可是要说是沈琛的人,或者说是跟沈琛有关系,就又显得很是合理了。

她微笑起来,从善如流的道:“黄公公辛苦了,不如就在舍下赏脸喝口茶润润喉?”

黄公公并没拒绝,三老爷便朝边上使了个眼色。

借着这个机会,黄公公走在卫安前头几步,低声跟卫安说:“郡主,我受侯爷托付,叮嘱您几句话。”

见卫安微微颔首,他便又继续道:“还有,侯爷让我告诉您一声,宫里的事已经了结了…安公公他们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接下来该有一段风平浪静的时候了。还有…过不多久,临江王应当要回京了。”

前面的事卫安早已经料想到,因此并不觉得什么,可是后面那句话,黄公公虽然说的声音极轻,可是还是让卫安惊得忍不住瞬间停了步子。

她之前就已经想过,隆庆帝现在身体越发的不好了,他自己肯定是心里有数的,一个皇帝,他绝不会容忍皇位换人来做。

那么,他到底是准备怎么做,怎么选?

她隔了一会儿,见黄公公回了头来看,才轻声回了一声:“我知道了。”

黄公公知道她必定是震惊的,理解的笑了一笑就又道:“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侯爷让我千万叮嘱您,最近小心一些。毕竟要回来了,王妃便不能一直呆在寺庙里清修…”

就算是要继续清修,也该是在京城了,否则的话,一个王爷的正妃不跟着回来,总有人会津津乐道的议论的。

而临江王现在绝不会想让人议论自己的家事。

卫安愣了愣,她说为什么沈琛会巴巴的通过黄公公来跟自己说临江王要回京的事,毕竟这不是一朝一夕的,过几天沈琛可以自己来跟她说,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别人的口,他现在又是在宫里,诸多不便。

原来是因为临江王妃也要一同回来。

临江王妃对沈琛一直是厌恶居多,在知道沈琛跟她的关系之后,更是连带着她也一同讨厌上了。

沈琛虽然已经让临江王做出了选择,将王妃关了起来。

可是这一次彭德妃的事让临江王不得不提前把她放了出来,沈琛是在担心临江王妃借着这次机会又闹出什么事来,对她不利。

他是真正替她把什么事都想到了,也什么事都尽量的替她办好,站在她前面替她遮风挡雨。

卫安跟在黄公公后头,这回没有等黄公公提醒,便道:“您跟他说一声,我心里有数,让他安心休养。”

黄公公笑着应了一声,跟着三老爷和刚赶回来的二老爷喝了杯茶,便跟卫家的人告辞回了府。

卫老太太特意给他们留了空间说话,等卫安回来,说了临江王要回京的事,她先是一愣,而后便靠在了椅背上,面色很是有些嘲讽:“刚说可以过几天安生日子,这日子眼看着就又要不安生了。这回临江王忽然回来,到底是福是祸,还真是难以预料。”

当然是有可能隆庆帝想要替未来的六皇子铺路,可是同样的,也有可能是隆庆帝不管不顾,想要把最有能耐的临江王给彻底铲除呢?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卫家都因为卫安跟沈琛的婚事而注定不能平静了。

卫安靠在她身边坐着,听她这么说就点头:“王爷肯定不会立即便回来的,怎么也会拖延一阵,做好准备。”

他肯定不会轻易回京,藩王离了封地就什么都不是了,到时候隔着千里之遥,他的那些属臣就算是想要救他都没法子,他是个谨慎的人,怎么可能会容许自己落到那个地步。

肯定是要先试探隆庆帝的态度的。

隆庆帝到底是准备怎么着,总会在行动之间透露一些出来,总有法子能探听清楚,加上还有林淑妃在呢,不必太过紧张的。

第1013章 请客

正说着,三夫人就敲门进来了,笑着看着卫老太太:“老太太,下了这样的旨意,于我们家可是大喜事,您看是不是要庆贺庆贺?”

皇帝赐婚,毕竟是天大的脸面,不管怎么说都是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来的。

卫老太太收敛了脸上的严肃微笑起来,喜气盈腮:“是这样!吩咐下去,家里的下人这个月都多放一个月的月钱,晚上都来我这儿用饭,让厨房多添几道菜!”

三夫人笑着点头,看了卫安一眼又道:“您看是不是还要请一请亲戚?”

“是这个理儿。”卫老太太并没有多想便径直点头:“咱们家多久没有喜事了,从回来到现在又忙忙乱乱的,还未曾摆过席面,跟京城这些人家不少都断了人情往来了,甚是不妥当。加上阿玠的婚事又还没成,咱们跟亲家甚至都生疏了,这可不好。”

二夫人在旁边难得的也跟着点头笑起来:“可不是,外人提起咱们家,都说咱们家是为了省钱呢!”

这就是一句玩笑话了,众人都笑起来,老太太难得的开起了玩笑:“老二媳妇儿越活越回去了,年纪越大,竟越发顽皮起来!”

“可不是。”三夫人也忍不住笑意:“二嫂真是越活越年轻,比年轻人都有活力。”

二夫人手里握着帕子就摇头:“家里小辈儿的一个比一个的沉稳,可不就得有人活的回去些?否则的话可怎么得了?人家提起我们家来,不止说咱们家节俭,恐怕还要说我们家目中无人,眼高于顶…”

这回众人越发的笑起来。

定北侯府的确是在之前因为隆庆帝的猜疑,几乎不曾跟别的世家有什么交往。

当年卫老太太去参加孔家的花会,也是卫安和卫玉敏的事情促成的,自此之后出门的次数寥寥可数。

而自己家办什么宴会,那就更是没什么边际的事,连年节,也不过只跟几家姻亲往来。

可现在却不能这样下去了,卫安要出嫁,到时候娘家要是这样不会交际,就算是有郑王在后头护着,也容易被人说闲话。

何况卫家小辈们还都要做人呢。

已经无需再自苦下去了,卫老太太笑过了便叮嘱三夫人:“既如此,你们便拟定一个单子,将咱们家相熟的人家和亲戚都请来,这眼看着过了三月了,桃花梨花虽已经不是花期,可是咱们府里大棚里却培育了不少新品种,让大家来赏一赏也好。”

虽然现在不是什么好时候,宫里蔓延出来的腥风血雨还是在继续,可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得了圣上恩宠的定北侯府举办花会,才能更加让一些人趋之若鹜,迫不及待的想要寻找依靠不是吗?

定北侯府不能一直沉寂下去,而明家也不能就此暗淡无光。

她既然还活着,总是想力所能及的为自己的丈夫和娘家做一些事。

三老爷和二老爷打发了人正掀了帘子进来,听见最后这句话便问:“怎么了?娘要请我们赏什么?”

二夫人嘴快,看了他们一眼就笑:“娘是想办个花会,请各位姻亲故旧来咱们府里坐坐,毕竟安安要成亲了,这是件大喜事。”

二老爷和三老爷就对视了一眼,从前明家的事情平反,也算是天大的喜事了,可就算是这样,老太太也并不曾提出要庆祝。

现在为了卫安的事情要庆祝,他们略想一想,就明白了老太太的用意。

现在不同了,隆庆帝快没有力气将所有人都掌握在他的手掌之中了。

的确是该为了以后长远考虑,三老爷想了想,便问卫老太太:“娘,现在这个时候合适吗?”

卫老太太点了点头:“没什么不合适的,天恩浩荡,既然给了这么大的荣耀,莫不成还不叫人高兴高兴了?就这么办吧,只是你们平素自己在外头还是要谨言慎行,不要尾巴翘上天了便是。”

三老爷和二老爷都急忙点头。

三夫人迟疑了一瞬又问:“娘,那林家…庆和伯夫人,咱们请还是不请?”

庆和伯府现在地位尴尬。

庆和伯没个正经差事,一把年纪了也就是混日子了,可是没人敢怠慢他们-----说他们没落了吧,可是林淑妃现在可是隆庆帝最宠爱的妃子,还养下了六皇子傍身,谁不知道隆庆帝把六皇子看的跟眼珠子一样重要?

可是他们跟林三少的关系又无人不知道-----庆和伯夫人跟这个庶子的关系可是出了名的不好。

所以林淑妃跟林三少现在虽然是炙手可热,可是却没人敢去拍庆和伯的马屁,谁知道会不会拍到了马蹄子上。

卫老太太也皱了皱眉头,最后才道:“请罢。”

只请林三少一个,也太名不正言不顺了。

只好都请,卫老太太说完了,见三夫人和二夫人点头,便又道:“若是庆和伯夫人来,就好好的招待,不必过分热络,冷着些她便是了。若是不来,那也省了一场是非了。”

自己这边礼数做到了才能不管他们,三夫人答应下来:“媳妇儿心里有数了,另外便是平安侯府,还有二嫂娘家和我娘家,大嫂娘家那边…”

大夫人当初早就已经跟娘家闹翻了,娘家劝她改嫁,她不肯,因此一直没有往来。

这些年卫家遭殃了,也从不曾见他们有人上门来。

可是最近卫大夫人娘家的确是有赶考的年轻后生进了京城,并且给他们递了帖子,所以三夫人才会有此一问。

停顿了一瞬,卫老太太才声音淡淡的道:“既然主动递了帖子上来,那就请一请,来不来是他们自己的事。”

这是给大夫人面子。

三夫人心里有数,再说了一会儿话,才跟二夫人一起告退出来,两妯娌亲亲热热的到三夫人那里去商量这件事到底该如何办了。

卫老太太又跟三老爷说了几句话,等三老爷和二老爷都出去外院了,才跟卫安说:“沈琛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伤愈出宫,都已经许多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