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善摇摇头:“如今才端午,不是挖藕的时候啊。”

嘉慕:“不是挖藕挖的是藕梢子,如今正是嫩的时候,说起来,这边儿到底不如江南,江南到这时候,可是遍地时鲜儿,谁拿藕梢子当好的啊,在咱们这儿,倒成了难得的好东西,我记得松月楼崔家有一道招牌菜叫溜藕丝,就是用这藕梢子做的。”

提起崔家,嘉言倒是想起了什么,开口道:“大哥,有件事儿我忘了跟您说,崔诚之去年外派去晋州,任七品知县,虽官位不高,却是个要紧的县,可见皇上是器重他的,却,这才不到一年,晋州上下官员联名上折子参他贪污受贿,皇上最恨贪官,龙颜大怒,下了旨意剥了他的官位,进京候审,崔诚之在京时,我与他有过数面之缘,此人虽有些清傲,却是个极中正的性子,且他崔家也并不贫寒,若说旁人贪银子我还信,只这崔诚之真不可能 。”

郭子善:“这位探花郎的性子,老夫也知道些,是有些不大圆滑,若说贪墨,也不大可能,以老夫猜测,他耿直不知变通的性子,不定是得罪了上司,成了眼中钉,这才有了联名参他之事,他一个人在晋州,别人若想陷害他,还不是易如反掌。”

嘉言点点头,看了大哥一眼,欲言又止:“大哥,听说大嫂跟他有些交情…”见大哥脸色微沉,呐呐停住,大哥这醋劲儿还真是大,慢说大嫂跟崔诚之没什么,就是有什么,这都过去这么久了,大嫂已经嫁了大哥,又生了嘟嘟,还连提都不能提,着实有些好笑。

嘉言可不敢笑,触怒大哥可不是玩的。

要说这些接近安然的男人里,安嘉慕对谁的醋味最大,就的属崔诚之了,钱世臣虽也曾对安然有过贼心,好在自己及时阻止,并把钱世臣弄到了御膳房去,他再有贼心也没用了。

而且,他也知道小媳妇儿对钱世臣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可崔诚之不一样,虽说心里知道,两人统共没见过几回,可自己心里总有疙瘩。

当日在冀州别院的时候,崔诚之对安然的维护,如今还历历在目,更何况,钱世臣之前便定下了一门亲事,而崔诚之却至今仍未娶妻,跟前连个伺候的女人也没有,干净的有些过分,加上又是松月楼的少当家,虽不是厨子对于菜品的了解却比一个顶级大厨都要厉害,这份见识是安然最为欣赏的。

更何况,崔诚之生的极为清俊儒雅,这正是安然喜欢的类型,他可没忘,当初这丫头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儿,不是被自己的外表所惑,以她的聪明怎会让自己骗了那么久。

本来以安嘉慕的心思,崔诚之这辈子也别出现在安然面前才好,不想,却出了这样儿的事,当日,他媳妇儿去苏州跟王品荣比厨艺,不就是记得当年崔诚之帮她说了几句话的情份,才去帮松月楼吗。

松月楼都是如此,若知道这件事,以他媳妇儿的性子,怎会不伸手,与其让自己媳妇儿伸手,倒不如自己先出手,在这件事还没闹大之前,让崔诚之回去当他的少东家。

想到此,对着郭子善躬身一礼:“崔诚之曾帮过内子,瞧着他被人陷害,着实不忍,此事既惊动了晋州十几位官员联名上奏,皇上必会让大人跟大理寺一起审理此案,若果真如此,万望大人帮忙,即便不能还他清白,至少保住性命。”

安嘉言愕然看着自己大哥,顿时升起一种陌生的感觉,这还是自己的大哥吗,以大哥对大嫂的在意,怎会如此帮崔诚之,心里头应该窃喜才是吧。

他承认自己大哥有能力,有水准,可也得必须承认,大哥的心眼儿小的事实,尤其,沾上大嫂的事儿,更是小上加小,绝不可能如此大度。

郭子善倒是颇欣赏安嘉慕,点点头:“即便大老爷不说,若此案皇上让我助审,也要审个水落石出,晋州官场混乱,贪墨恒生,不是一两年的事儿了,皇上之所以未理会,是没顾上,他们倒好,越发变本加厉,敢结党营私,诬陷朝廷命官,这是连自己身家老小的性命都不顾了吗。”

对于郭子善的操守,嘉慕个人极为佩服,官至尚书就相当于宰相了,手握大权,却仍能守住操守,安于清贫,这样的人几乎可以与圣人媲美。

人的贪念是很难抵抗的,也正因如此,自古以来真正清廉的官员,简直凤毛麟角。

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朝廷的俸禄就那么多,身在官场,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是每个人都像郭子善一样,而郭子善之所以能一路做到尚书的位置,安嘉慕觉得真是撞了大运。

而且,这老头别看固执,却也有其圆滑的一面,不然,结果大概跟崔诚之毫无差别,俸禄不多,花销太大,入不敷出,家有恒产的还好,可大燕的这些新进的官员,大都是科举出身,科举出身的清贫之家居多。

之所以寒窗苦读为的可不是嘴里说忧国忧民,十个有八个都是为了荣华富贵,若是当了官,还更过去一样受穷,费这劲儿干啥,回家种地多好。

这个道理皇上比谁都清楚,皇上也并不希望满朝文武都变成郭子善这样的清官,真如此,反倒是大麻烦,官贪了才会让皇上捏住把柄,想办你就办你。

小贪的时候,皇上不理会,等你贪多了,皇上就该下手了,削官罢职,抄家灭族,贪官死了,老百姓会感念皇上的恩德,皇上既得了民心国库又添了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皇上眼里,底下这些贪官就如同一只只肥羊,也可以说,是皇上的活动钱庄,一旦哪儿闹灾缺银子了 ,就会杀几个肥的。

真要是杀尽了天下的贪官,谁帮着皇上敛财啊,不过,像郭子善跟自己兄弟这样的官也必须有,这是给百姓希望,也是让那些贪官因为忌惮,而有所收敛,皇上还能作为榜样,彰显吏治清明,治国有方,这是平衡之术,也是帝王术。

正说着郭夫人来了,安远家的把郭夫人让到了旁边不远的小亭中,这是安然的主意,虽说自己不觉得,吃饭还得分开有什么必要,但考虑到郭子善夫妻,也只能入乡随俗。

先端上来的就是郭子善曾经吃过的鸡豆花,这道菜因极费工夫,安然很少做,外头的馆子,便是雅舍都没这道菜,倒是自己府里的私厨江余做过一次,只可惜,形似而已,至于味道却差了一些。

郭子善只吃了一口,就不禁点点头:“这厨艺高低真不是用嘴说的,同样的配料,做同样的菜,只因为厨子不一样,味道便能千差万别。”

“怪不得我府里的江余说,此生都追不上安大厨呢,今儿老夫才知道,这厨艺的高低,不是烹饪技巧,用江余的话说,安大厨赋予菜品的是灵魂,故此,每一道菜肴经过安然的手,都会变成绝品佳肴。”

嘉慕笑了起来:“这倒是,早在冀州的时候,安然就曾跟我说过,每一道菜都有它自己的灵魂,一个厨子做菜的过程,就是把菜肴本身的灵魂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并赋予新的生命,才是一位成功的大厨。”

嘉言:“原来做菜有这么多学问啊。”

郭子善点点头:“饮食之道传承数千年,自然不会只是单纯的果腹,就如同味有酸甜苦辣咸,五味综合,均衡方好,过犹不及,这正是我们为人的道理。”

曼娘提了酒壶过来,听见自己爹这一番高论,不禁笑道:“这菜每一道都是嫂子亲手做的,爹爹还不赶紧尝尝,若想说话儿,一会儿有的是时候呢。”

一句话提醒了郭子善,可不嘛,自己还说什么,今儿这样一桌可是比雅舍最顶级的席面都金贵,如今外头捧着银子想让这丫头出手做菜的,不知有多少呢,可惜人家不稀罕。

曼娘亲自执壶把酒满上,酒一落杯香气四溢,低头一瞧,见酒色清澈碧翠,不禁道:“这,这莫不是古籍中记载的新丰酒。”

曼娘点点头:“嫂子说,她偶得一方,去年抽空酿来试试,怕酿不出美酒,只酿了不多的几坛子,大都在冀州,京里这儿只带了两坛子过来,埋在花园那从翠竹下头,一直没舍得吃,刚嫂子叫人去掘出来的给爹爹尝尝,说爹是个懂行的,尝尝可地道?”

郭子善摇摇头:“这丫头倒还真瞧得起老夫,老夫也只是听说过罢了,何曾尝过。”说着抿了一口,眼睛一亮,叹道:“诗人储光羲在《新丰主人》一诗中写道满酌香含北彻花,楹樽色泛南轩竹,这酒色呈碧绿,酒香彻骨,若不是古籍中所载新丰酒,老夫倒不知新丰酒是何种样子了,这样的美酒老夫吃过这一回,此生也无憾了。”

嘉慕摇头失笑:“大人不必如此,安然去年只是试试,如今成了,往后大人想吃多少没有。”

郭子善愣了愣,看向自己闺女,忽道:“曼娘啊,亏了你嫁了过来,不然,你爹的新丰酒都没找落了。”

一句话说的大家都笑了起来,那边郭夫人听了不禁笑骂了一句:“可真是吃多了酒,满嘴里胡说什么呢…

第 101 章 马蹄糕

这顿饭吃的可算宾主尽欢,一直到皓月当空,才散了。送着岳父母上了轿子,嘉言两口子方回来。

嘉言习惯睡前看书,曼娘便去两个孩子屋里瞧了瞧,皓玉已经睡的香甜,皓思却仍在窗前读书,曼娘进来,不禁道:“晚上看书伤眼睛,你跟你爹不同,你爹是大人,你还小,而且,我如今越发觉得你大伯母的话有道理,小孩子不该关在屋子里,应该多去外头跑跑,外头的世界远比书里要精彩的多,以后多出去玩耍玩耍吧,别总闷在屋子里,你还小,不用这么着急用功的。”

皓思抬头看着她,心里虽仍有些想念自己的亲娘,却也知道眼前的后娘对自己跟皓玉真好,比他们的亲娘还要好,亲娘只会在爹爹跟前温柔一些,爹爹不再的时候,总是不断的嘱咐自己要用功读书,要争气,将来要跟他爹爹一样考状元。

还总说自己跟弟弟不同,弟弟将来只要管安家的生意就好,念书不用功也没关系,自己却不然等等…

以前,自己一直不明白娘为什么说,安家的生意不该是大伯的吗,将来大伯娶了大伯母,生了小堂弟,自然该交给小堂弟,怎会让皓玉管?

如今想起他娘说过的这些,才明白她娘早就打算好了,为了这个,他娘甚至不惜毒害了自己两个堂哥。

虽然有些惦记娘,却也有些怕这样的娘,以前在娘跟前的自己,从不敢说心事,可眼前的娘不一样,即便她才来没多久,但是皓玉喜欢她,自己也喜欢她,她很温柔,从来不会勉强自己跟皓玉做什么,也会教他们道理,这样的娘,让他想跟她说自己的心事。

曼娘见他看着自己,不禁道:“怎么了,有什么事要跟娘说吗?”

皓思低下头半晌儿,又抬起头来:“我,我有些怕。”

曼娘愣了愣:“皓思怕什么?”

“怕明月先不收我,听爹爹说,明月先生是有大学问的人,皇上都曾亲自登门求教。”

曼娘看着他:“皓思告诉娘,你想不想拜明月先生这个师傅?”

皓思忙道:“想,皓思想,就是怕明月先生嫌我笨。”

曼娘点点头:“所以,你最近才这般努力读书对不对?”

皓思点点头。

曼娘摸了摸他的头:“我们皓思一点儿都不笨,你大伯母今儿还夸你聪明呢。”

小家伙眼睛一亮:“大伯母?真的吗?”

曼娘点点头:“皓思喜欢大伯母吗?”

皓思大力点点头:“大伯母是皓思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会做最好吃的点心,什么都懂,还会带着我跟皓玉出去玩,爹爹说,明月先生本来是不收弟子的,可是大伯母写了一封信送过去,先生就答应了。”

说完,意识到眼前才是自己娘,低声道:“娘也很厉害,学问最好。”

曼娘不禁失笑:“行了,小马屁精,不用你拍娘的马屁,你说的是,大伯母很聪明,比娘,比所有的人都聪明,但是大伯母也说了,这些不是书里学来的,而且明月先生既然应了,就不会不收你,我们皓思这么聪明,明月先生见了肯定喜欢,所以,就听你大伯母的好不好,劳逸结合,书白天再念,不急于一时,晚上就该睡觉,小孩子睡的多了才能长高,长壮。”

皓思听话的点点头:“嗯,皓思现在就睡。”

曼娘把婆子叫进来,看着他洗漱,躺在炕上睡得安稳了,方才放下帐子,嘱咐了值夜的婆子几句,回了书房。

一进来就见丈夫仍埋在案头看书,不禁道:“真是爷俩儿,竟一个样儿。”

嘉言放下手里书,抬头看着她:“怎么,皓思还在看书?”

曼娘接过婆子手里的茶递到丈夫手里:“可不嘛,才多大的孩子,天天这么白天晚上的念书,都成书呆子了。”

嘉言挑眉看着她:“我以为夫人该喜欢用功念书的。”

曼娘点点头:“以往是这么觉着,如今反倒觉得大嫂的话对,孩子就该像个孩子,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不喜欢天天闷在屋子里念书吗。”

嘉言分外好奇的道:“我以为夫人从小就喜欢念书,难道不是?”

曼娘扑哧一声乐了:“这世上哪有真喜欢念书的孩子呢,我小时候也淘气呢,那时候,我爹还在蜀地,府衙后头就是山,又常下雨,雨后山林里会长出许多蘑菇来,我就偷着跑出去,跟那些孩子们去山里头采蘑菇,把我娘急的,还以为让拍花子的拐了呢。”

嘉言忍不住笑了出来:“真没瞧出来,你是这个这般淘气的。”

曼娘也跟着笑:“后来跟父亲回了京城,天天待在府里,差点儿闷坏了。”

嘉言目光温软:“故此,你才趁着给岳父大人准备寿礼的机会跑了出来。”

曼娘脸一红:“我是待的闷了,却也是为了给父亲置办寿礼,不想,遇上了地痞无赖…”说着顿了顿,有些羞涩:“还遇上了你…”

嘉言只觉,这一刻灯下的妻子美得不可方物,这张红透的小脸比任何时候都动人,忍不住伸手握住她的手:“曼娘,此生有你夫复何求。”

曼娘脸更红,却也低声道:“曼娘也是。”

嘉言到底是端方君子,又是在书房,虽心悸荡漾却并不会过分逾矩,放开曼娘,却想起今儿的事儿:“我大哥今儿有些古怪。”便跟妻子说了崔诚之的事儿:“以我大哥对大嫂的在意,按理说,断不会帮崔诚之的,你也知我大哥是个格外骄傲的人,难得求人,今儿却搭了这么大的人情,求了岳丈大人,我越想越古怪。”

曼娘倒是愣了愣:“那大嫂跟这位探花郎…”

嘉言忙摇头:“倒是听嘉树提起过,当初在冀州别院的时候,上官义的女儿对大哥有意,故此,寻衅刁难大嫂,崔诚之正好在,站出来帮大嫂说了两句话,仅此而已,后来,大嫂去苏州跟王品荣比厨艺,一是为了厨行,却也有还这份人情的心思,不过,大嫂虽是女子,却是最为磊落光明,若真对崔诚之有什么,怕也轮不上大哥了,而且,两人满打满算也没见过几面,说点头之交都有些勉强,哪有什么,是我大哥太在乎嫂子,想的多些罢了。”

曼娘笑道:“这也怨不得大哥,是大嫂太好了,哪个男人得了大嫂这样的妻子,能不紧张呢,就连我嫁过来没多少日子,每天一起来就想过去,跟大嫂说说话也好,看着大嫂做几样小菜也罢,只要一想到大嫂这个人,就从心里头高兴。

我娘总说两口子过日子就是柴米油盐这些琐碎事,可在大嫂眼里,这些琐碎事儿也变得格外有趣,令人期待。

我都如此,更何况大哥天天都跟大嫂在一处,自然感触更深。而且,大哥这么做,大概是不想嫂子知道此事,大哥极了解大嫂的性子,知道嫂子即便跟探花郎没什么,若知道此事,也会帮忙,与其嫂子知道之后帮忙,不如大哥亲自出手。”

说着,不禁笑道:“大哥还真是老谋深算呢,怪不得大嫂这么聪明的人,最后还是嫁了大哥,听说大嫂当初离开冀州就是想跟大哥一刀两断的。”

嘉言点了点她:“不许胡说。”曼娘吐了吐舌头。

嘉言自己也笑了起来:“我大哥虽有些霸道,但对大嫂却是真心实意,为了大嫂吃了不少苦,以前,我都觉得那个人不是我认识的大哥了,怎么能为了一个女子,做到那般,隐瞒身份,患得患失,甚至,就连跟大嫂成婚的时候,也不是在安家,不是以安家大老爷的身份,而是甘愿顶着一个下人的身份,就连我跟嘉树都能露面,嘉树为此对大嫂颇为不满。”

曼娘不禁道:“那你呢?你当时可有不满?”

嘉言点点头:“作为亲兄弟,不能参加自己大哥的婚礼,我当时也觉大哥太过分,心里隐隐认定大嫂是红颜祸水,只是后来,我站在齐州安记酒楼上,望着街上热闹无比的长街喜宴,就知道自己是错的,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也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那些人并不是用银子买的,也不是畏惧谁的势力不得不做,而是完全自愿,主动的摆下长街喜宴,为大哥大嫂添喜。

那些厨子,伙计,乃至掌柜,东家,一个个脸上的笑都是发自于心,真心祝福大哥大嫂,并无丝毫作伪,这份心何等难得,你想,一个能让这么多人心服口服的女子,怎会是我认为的红颜祸水,即便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大嫂也该是位了不起的女子的奇女子,这样的女子值得我大哥如此,也只有大嫂才配得上大哥。”

说着,顿了顿:“谢氏自持出身世族,用尽心机难为大嫂,殊不知,大嫂是不想跟她计较罢了,也是为了顾全我们兄弟之间的情份,却不想,谢氏竟然做了这么多恶毒之事,而我,竟然稀里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害了我两个侄儿不说,还差点儿害的大哥断子绝孙,有时我总想,一个出身世族的女子,就算有个机关算尽的娘亲,可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难道也没有吗,何至于对两个无辜的孩子下毒手。”

他的神色并没有多少气愤,反而是凄楚与悲凉,曼娘忽然想起大嫂说过,因为公婆早丧,他们兄弟相依为命,情份比旁的兄弟要亲厚许多。

更何况,从那天逍遥郡王的话来看,大哥是难得大才,并非自己之前所知只是个商人,可见当年大哥经商也是出于无奈,毕竟公婆去了,丢下他们三兄弟,小叔还小,嘉言又是个书生,作为长兄也别无选择。

而对于嘉言跟小叔来说,大哥不仅是长兄,更相当于父亲,大哥一个人顶起了整个安家,挡住了外头的风雨,让两个兄弟可以照着自己的爱好,念书的念书,习武的习武,因为大哥才有今日的嘉言。

嘉言心里除了敬重之外还有深深的愧疚与感激,他觉得,自己把安家的担子交给大哥,已经对不住大哥了,偏偏皓思皓玉的娘,还做下如此恶毒之事,这让他情何以堪。

曼娘走过去,把丈夫圈在怀里,低声道:“大哥不会在意,大嫂也不会,我们是一家人,以后和和美美的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嘉言抬起头来:“曼娘,我更对不住你,让你嫁过来做小。”

曼娘摇摇头:“我不在意,真的,本以为与君无缘,却不想还有如今的圆满,曼娘无时无刻不再感谢老天的眷顾,只不过,我还是想让皓思皓玉常去庄子上看看他们的娘,毕竟生养他们的亲娘,即便年纪小也不该忘了。”

嘉言:“不成,你忘了上次的事儿,若不是冯三爷帮忙,嘟嘟有个闪失,我如何对得住大哥。”

曼娘:“这是两回事儿,而且你放心吧,以后再去,我跟皓思皓玉一起去。”

见嘉言皱眉忙道:“我不进去,就在外头等着皓思皓玉。”

嘉言叹了口气:“你这又是何苦。”

曼娘:“我只是觉得,再如何也是亲生骨肉。”

嘉言见她心意已决,也不好硬拦,却也不放心她跟着孩子们去,便道:“且过几日,我得了空跟你们一起过去。”

曼娘点点头。

曼娘之所以如此,是因听见婆子说,皓思皓玉晚上睡着的时候,常说梦话,一声一声的喊娘,梦里喊得娘,应该是谢氏,可见即便孩子表面上接受了自己这个后娘,从心里还是惦记他们的亲娘。自己没有怪他们的意思,只是觉得两个孩子可怜。

转过天儿曼娘跟安然提起此事,安然微微皱了皱眉,她理解曼娘这么做的原因,但以曼娘的善良,根本不了解谢氏这样的人,一个可以对无辜孩子下手的女人,心里早就没了良知。

更何况,如今想必早听说了,曼娘嫁过来的事儿,以谢氏的心思不定多恨曼娘呢,这时候让两个孩子去,怕要生出事端。

可这些事儿又不好跟曼娘明讲,安然不想背后议论谢氏的所作所为,对于谢氏,安然恨不能永远都不要提起这个人才好,略斟酌,开口道:“曼娘,谢氏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儿,她做了这么多恶毒之事,却没有丝毫悔改之意,在最后一刻还在用心机,甚至,仍然觉得自己没做错。”

曼娘愣了愣:“上次皓思皓玉去庄子上看她的时候,听说她抱着皓思皓玉哭了好久,想来在庄子上这些日子,知道错了。”

安然摇摇头:“我倒不觉得,世上有一种人是死不悔改的,因为,不觉得自己错了,更谈不上悔过,即便落到悲惨的境地,也不会自省,想的最多的,反而是别人的不是,或者是自己还不够狠毒等等,以我对谢氏的了解,在皓思皓玉跟前哭,也该是她的算计。”

曼娘:“嘉言说也跟着一起过去。”

安然点点头:“嘉言跟着就好。”

等曼娘走了,安然才跟嘉慕提起此事,本以为嘉慕会立刻去找嘉言拦阻此事,不想,他却点点头,说了句颇有些诡异的话:“早了结了也好,总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

安然愣了愣:“什么意思?”

嘉慕摇摇头:“没什么,就是觉得,有时候人总是容易作茧自缚。”

两口子正说着,安远家的进来回说:“高大厨来了。”

安然不禁一乐:“大师兄终是想开了。”

安嘉慕撇撇嘴:“林杏儿出那样的阴招,你大师兄能想不开吗。”

安然知道他跟林杏儿,自来不对眼儿,咳嗽了一声:“不管过程如何,总之结果是好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安嘉慕不满的哼了一声,知道有自己高德明多半会不自在,便避了出去,让他们师兄妹俩说话儿。

高德明进来的时候,颇有些扭捏,安然不禁暗暗好笑,却怕大师兄脸上挂不住,没敢笑出来,只装着不知他的来意,让着大师兄坐下:“今儿怎么大师兄这般闲在,平时安然请大师兄来府里,大师兄可总是推拒。”

高德明黑脸有些红,吱吱呜呜半天方道:“师妹就别打趣师兄了 。”

安然忍不住笑了起来,也不好再逗他:“大师兄今儿来,莫不是想让师妹代大师兄求亲。”

高德明点点头:“还有一件事,想请师妹别收小桃当徒弟了。”

安然暗笑:“这是自然,说起来,当日嘉慕跟郡王殿下都劝我收了小桃,我心里总觉着不妥当,仿佛有什么事儿似的,如今想来,可是应在了大师兄这儿,小桃嫁了大师兄,往后就成了安然的大师嫂,哪能还当安然的徒弟啊,说起来,教小桃最多的还是大师兄,这件亲事,你别管了,小桃她娘跟我极熟,这桩亲事我亲自出马一准成。”

高德明却担心的道:“只是小桃年纪小,我毕竟比她大上许多,她家里会不会嫌弃?”

安然笑了:“只要你们两个乐意,小桃爹娘是明事理之人,断不会为难你们,不过,那个魏氏…”

安然话未说完,高德明摇摇头:“听人说魏氏上吊了。”

安然倒不意外,那天的事儿闹的不小,魏氏干的丑事,估计早传遍了,她哪还有脸活着,死了倒也一了百了。

高德明走了之后,安然就跟安嘉慕商量回冀州的事,安嘉慕没说什么,只说再等几日,他手边儿上还有些事儿没料理清楚,安然只当是买卖上的事儿,也未多问。

没过几日,嘉言两口子要带着皓思皓玉去了庄子上看谢氏,安然心里虽不放心,却也不好跟去,倒是嘉慕说,有大半年没去庄子上了,也该去打理打理,便顺理成章的跟了过去。

这也是这么久,安然第一次见谢氏,说实话,差点儿就没认出来,不过才一年的时间,谢氏便老的不成样子了,说起来,她跟曼娘年纪相仿,可站在一处说是母女都毫不夸张,却脸上的沧桑也掩不住她眼里的算计。

只一眼,安然就知道这个女人没有丝毫悔过,她眼里的怨毒即便极力隐藏,仍然露了出来,只不过一闪而过,立刻就换上一副可怜的神情,扑过来抱着皓思皓玉痛哭流涕。

曼娘跟嘉言并未靠前,只是看着他们母子,曼娘是顾及自己的身份,真上前,说不得会让谢氏多想。

而嘉言是真正的心灰意冷,哪怕这个女人再凄惨,再沧桑,一想到她做的那些事儿,嘉言心里剩下的就只有自责与愧疚,他不会可怜这个女人,这个女人早就不是自己的妻了,她身上背负着自己两个侄儿的命。

到底是亲娘,谢氏一哭,两个小的也跟着哭了起来,谢氏一边儿哭,一边儿用余光瞧着自己的丈夫,见他亦步亦趋的护着旁边穿着粉色衣裙的女子,心里恨得不行。

即便从未见过,谢氏也知道,这个贱人就是抢了自己丈夫自己儿子的郭曼娘,还有后头的贱丫头,不是她,自己算计了这么多年怎会事败,落到这么个凄惨的境地,关在这个僻静的庄子上,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