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你母亲连你父亲都没告诉。”班氏温柔的看着她,轻声道,“你祖父若将你许配给了太子的庶三子,那么世子的位置怕是多半会落到你父亲身上了,但你母亲实在不觉得那人是良配,偏他又是宗室…所以她写信来和我商议法子,宁世子是纪阳长公主最为疼爱的幼孙,纪阳长公主乃今上唯一的胞姐,与今上、皇后感情都极好,是宗室之中最受礼遇之人,连太子在她跟前也不敢无礼,若宁世子当真愿意为你争上一争,有长公主在,休说东宫庶三子,就是延昌郡王还未娶也不可能争得过长公主的…依我来看宁世子比你母亲所言的东宫庶三子却要好太多了!”

“问题是宁世子之父雍城侯向来与你祖父不和睦,假如你违背了你祖父的意思,再加上你那继祖母从中煽风点火…你们四房,休说爵位,恐怕连家产,有你们那继祖母在,也未必能分到什么!”班氏眼中露出寒色,道,“所以这十万两银子我决计不可能还给你祖父,甚至你父亲我也不想给…如今这儿连周嬷嬷也不在,外祖母最后教你一次——你母亲是我亲生女儿,昭质、昭琼、昭粹和你都是嫡出,这钱既然到了我的手里,当然只有我的血脉才可以分到!你是我亲自抚养长大的,在我眼里,又与昭质、昭琼、昭粹都不同!这积年累月的感情,决计不是‘一视同仁’四个字可以说服的!而你父亲却不止你们几个儿女,我替女儿外孙、外孙女攒家当,可没闲心去心疼个婢生子!所以你给我听着,这笔银钱,你父亲和兄长一个也不许告诉!这样的留一手,有时候,是必要的,懂么?!”

班氏猛然一声喝,卓昭节一个激灵,噙着泪,下意识的道了一声“是”。

“给你的两万两,是与你压箱底的,往后你不管嫁不嫁给宁世子,总归在长安出阁,这千里迢迢,我一把老骨头是肯定不会去了,就当是外祖父外祖母提前给你添妆…那六万两,由你母亲做主,她自然明白该怎么用!”

“钱是你祖父的,却是外祖父和外祖母给你们的,和你祖父没有半点儿关系!”班氏抚着她的鬓发,语气冰冷的道,“我这么说,不是要挑唆你与你那祖父的关系!只是所谓你不仁我不义!反正你也没和他相处过,你有这许多长辈在,多一个少一个疼你又有什么关系?他既然对你不亲,往后你对他照着规矩来就是,犯不着太耗费心血功夫!我如珠如宝疼大的孩子,可不是为了给旁人拿去随意糟蹋的!”

卓昭节在她的怀里一点一点的颤抖起来,终于放声大哭:“为什么会这样?!”

襁褓之中别离父母亲族,还未记事就被送到游家,山温水软的江南,杏花烟雨的江南,这古往今来无数人讴歌赞美过的江南到底不是她的故乡,那千里之外王气氤氲的长安才是她出生的地方,十四年离别十四年期待十四年的想象与盼望——笄礼上所加之字上她已经看出了敏平侯祖父这个身份之下那样陌生的冰冷,如今经班氏揭开一年猎隼传信不被阻止的秘密,那一座侯府,如今想来竟是这样的深、这样的冷…

“哭什么!”班氏却没有似从前那样安慰她,而是冷冰冰的喝道,“哭了,有用么?!”

见卓昭节不知所措的止住哭声,怯生生的望着自己,班氏心中一痛,面上却依旧森然一片,俯身抬起她下颔,凝视着外孙女的眼睛,一字字道:“我平常,是怎么教导你的?这十四年教诲,莫非事到临头,你还是只会一个哭字?!”

“我…”卓昭节又下意识的要落泪,却觉得班氏手下用力,掐得自己下颔发痛,她心中一惊,怔了片刻,硬生生的将眼泪忍了回去,低声道,“外祖母!”

班氏放开手,心平气和的为她分析:“你才回长安,你母亲舍不得你立刻出阁,想再留两年,这很正常,就是你祖父也不能叫你一到长安马上嫁人,这样凭谁都要说你祖父不体恤晚辈!既然不是立刻出阁,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你有父有母有兄长阿姐,你祖父虽然说辈分高,想要为所欲为,嘿!那可也未必能够做到!”

见卓昭节不易察觉的松了口气,班氏摸了摸她的头,将银票替她放好,温言道:“看看,平常都赞你聪明,你也自以为聪明,如今遇见点儿事情可不是就显出小娘子家禁不住事情的模样了?”

卓昭节又是羞愧又是茫然,哽咽道:“我还不是信任外祖母吗?在外祖母跟前,有什么可以叫我操心的呢?”

“你既然知道有外祖母在就不必你操心,那就该好好的听话。”班氏道,“给你钱,就收下,叫你怎么告诉你母亲,你就怎么说,叫你保密的,你就噤声!知道么?”

见她失魂落魄的样子,班氏轻轻叹了口气,抚着她的鬓发柔声道,“好孩子,你也不要被这么件事情吓着了,如今一切都还没定呢,你祖父虽然是长辈,但你父亲母亲也未必保护不了你,何况——你外祖父与时相的关系放着,难为你是我们看着长大的,还能叫你在终身大事上吃了亏去?”

又道,“你外祖父自有安排,这回趁你们回长安,他有手书给时相,在你八哥那儿,你放心罢,时相,会留意着你祖父的!若有什么不对,长安到秣陵,水路才要几天?难道那么几天你父母还拖不了,能让你祖父赶着把你嫁出去?”

卓昭节如今哪里还有心思和她推让这八万两银票?她满心都是“祖父为了讨好绿姬和延昌郡王竟然要将我嫁给那使母亲如临大敌的东宫庶三子”、“我和九郎怎么办”——还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糟糕的人,身为宗室竟然都让游霁这样的不甘心!这么个人祖父竟然…何况宁九和自己…

怎么想都是悲从中来——长安那位侯爵可将自己当成嫡亲孙女看待吗?何况她从小锦衣玉食的长大,虽然没有清高到了视钱财如粪土的地步,但这八万两银票在她眼里也不过是一笔料想不小的数目——至于不小到什么程度,她可没什么概念,之前推让也不过是本能的觉得不该拿这钱罢了…

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收了银票,抹着泪回了缤蔚院。

第一百零七章 老夫老妻(中)

打发走卓昭节,班氏回到内室,就见游若珩一张老脸拉得老长,见到她进来,就带着一丝怒气质问道:“你劝昭节收下银票也就是了,为何要挑唆他们祖孙关系?卓清素亲近延昌郡王不假,但他乃太子之师,如今圣人尚且健在,延昌郡王已有妃,他还不至于为了讨好东宫将嫡亲孙女随意许配给个品行不端的宗室!绿姬问起来也不过是为了对霁娘示好罢了!”

班氏一点也不意外他的愤怒,游若珩生就这古板的性.子,视人伦为大道,这也就是班氏多年当家,游若珩才只是事后含怒质问,刚才若是换个人在外头那么和卓昭节说话,游若珩早就冲出去当场呵斥阻止了!

这次班氏倒没有大骂他是个书呆子,而是心平气和的问:“霁娘的信你也看了,你莫非看不出其中的道道?”

游若珩皱眉道:“那沈家小郎君——你不是叫人去陇右打听过了吗?虽然是庶出,但天资卓绝恭谨上进,又生得一表人才,除了门楣低些,我不觉得他有什么不好。”

“单是他是沈氏侄孙这一点,他就算生得潘安在世、才如子健陆机,就不是个好东西!”班氏冷笑出声,“除了庶出之外什么都好,品行才学样貌——这么好的一个小郎君,真正好的人,那沈氏之女不是才比昭节大一岁吗?为什么不叫自己女儿嫁了他?却看上了昭节?!”

游若珩道:“你讲点道理——沈氏之女乃那沈小郎君的表姑,怎么嫁?而且卓清素毕竟是昭节的亲生祖父,难道他还能真的对昭节一点骨肉情份都不念?他这个人虽然顽固,但素来最是爱才,我想他是因为这沈家小郎君的确有真才实学,这才不计较对方的出身…你见都没见过怎么知道不好?卓清素即使不喜欢卓芳礼,以他的身份地位难道还能把气撒到没见过面的亲生孙女身上去?有这样的道理吗?”

“你说卓清素爱才,你自己呢?”班氏冷笑了一声道,“只听说那是陇右出了名的神童,却因为庶出碍了嫡母的眼,在沈家过的很不如意,亏得有个好姑祖母在,早早接了他到长安…你就立刻心软了?你怎么就不想一想,正因为如此,沈氏对这侄孙有再造之恩,这沈小郎君能不可了劲儿的帮她吗?昭节若当真嫁给了她,不啻是沈氏手里多了个人质!”

游若珩皱眉道:“这知遇之恩是有的,但读书之人,自然明理,何况他才学既然好,往后前程远大,又何必将目光局限在区区一个侯府之中?更不必说一直受一介妇人掌控了!”

“呸!”班氏啐道,“读书明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说的就是这种人!侍妾所出,天资卓绝,为嫡母所不容!偏他那个嫡母凶悍,他父亲也根本不敢偏心他!若非沈氏数年前就接了他到长安,如今还有没有命都两说!他将来有什么成就全都要记沈氏一功,若这样还不对沈氏视同亲母言听计从,那么良心简直都被狗吃了!你觉得沈氏会怎么对待昭节?!

“他若是不听沈氏的话,用你的话来说是明理…嘿,那可也太明理了,养育栽培的大恩都能说忘就忘,这种人,除非不长眼,才肯把女孩子给他!”

班氏冷笑,“再说了,满天下好郎君多了去了,咱们昭节模样好.性情好出身好,什么样的人家不好挑,非要嫁个庶出子?!”

游若珩最不喜听这种门第之言,又恼她说话刻薄,怒道:“你够了!按你之言,这沈小郎君往后记着沈氏的情份不对,不记也不对——如今他也不过是个二八少年郎,卓家的事情自有卓家人去操心,你在这里说长道短个什么?!”

闻言班氏更怒,拍案道:“怎么?你莫不是与这沈家有什么交情?怎么人都没见过,单是提了个沈家小郎君,你就百般的替他说话?难为你为了这小子连自己嫡亲外孙女都比不上他了?!”

“你不要胡搅蛮缠!”游若珩喝道,“我与你说的是你不该离间昭节与卓清素的祖孙之情!”他大口大口的喘息着,恨道,“卓清素因其元配之故与元配嫡出子女已经存下来罅隙,你不能因为霁娘嫁了卓芳礼,就将沈氏当仇人看——那是卓家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这些年来沈氏难道刻意亏待过霁娘吗?莫说继母了,就是亲生母子之间也未必没有个争长论短的时候!旁的不说,咱们家,你,我,不都也是偏心着煊郎?!咱们自己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凭什么对卓家指手划脚?!”

班氏冷笑着道:“沈氏欲为她亲生儿子谋取世子之位的那点儿心思只要不长眼睛都能看得出来——”

“那也是卓清素的事!”游若珩警告道,“我是不赞成卓清素掺合进东宫长子、嫡子之争,但敏平侯世子之位要给谁,这是卓清素的事情,连今上都不会刻意插手!你想做什么?!”

“做什么?!”班氏冷冷的道,“你这个书呆子除了念书什么都不会,柴米油盐之事皆是一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掠过,若非游家祖上留下来这点儿家产,单是你,我跟着你,早就饿死了!你左一句那是卓家的事,右一句我管的太多,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咱们郎子与沈氏冤仇已深,一旦沈氏之子成了世子,岂能不对咱们郎子打压欺侮?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叫霁娘和卓芳礼和离,带着昭质四个孩子改姓游——你来养他们母子吗?!你问过大郎、二郎、三郎、四郎,问过媳妇们同意没有?”

游若珩恼怒的道:“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即使卓清素让卓芳涯做了世子,卓芳礼终究也是他的兄长,天子脚下他能不顾忌手足相残的名声?何况卓清素会不叮嘱此事吗?”

“他叮嘱?”班氏不屑道,,“假如他没有借着昭节及笄加字,让你选那两个字…我也不会对昭节说那些话了,我自己如今也是为人长辈,昭节又是我一手抚养长大的,你道我高兴对着她说她祖父不好、行这样挑拨离间的事情吗?可卓清素这么做,固然目的是为了试探你,但他可想过这是他寄养在外从未见过的嫡亲孙女这辈子唯一的一个笄礼?连这样的机会都不放过,你凭什么以为他能疼几分昭节?须知道卓清素膝下可不缺孙女!”

游若珩怒道:“他也不过是不死心,借着光景试探一下罢了!那封信是去年就到了的,这中间他不是再没多说吗?不管怎么说,嫡亲骨血…”

“元配发妻过世不足百日,就娶了气死发妻之人进门,自继室生子后对元配嫡出子也不再上心…我凭什么信他可以厚待寄养在外多年的孙女?!”班氏冷冷的反问。

游若珩沉默了片刻道:“那你究竟想怎么样?你撺掇着昭节恨上她的祖父对她有好处吗?按你所言,卓清素不太可能选择卓芳礼为世子了,届时昭节的前程能不靠着祖父?虽然咱们都赞这孩子聪明伶俐,嘿,她这年纪那点儿心眼到了卓清素这等人跟前够看么?你以为昭节不亲近这个祖父对她有什么好处?”

“我倒宁可卓清素不要疼她的好!”班氏冷冷道,“他是怎么疼爱昭节的?一个惧内观察使庶子,不能容与嫡母,连家都待不了,沈氏当个宝贝似的收养下来,如今倒是登堂入室到了要娶侯府嫡孙女了?他也配吗?冲着他姓沈我也不答应——你这个木头脑袋看不出来卓清素的用意,当我也是瞎的?卓清素也许是爱才,也许这沈小郎君确实不错,但更多的无非就是借此想化解沈氏与卓芳纯、卓芳礼之间的仇怨,我呸!他自己作的孽,倒是想拿孙女还?!”

游若珩狐疑道:“卓清素到底哪里得罪了你?你怎的总将他往坏处想?也许他的确觉得那沈小郎君是个好孩子呢?昭节与那沈小郎君不是正合宜吗?何况那小郎君出身不高,又受沈氏的恩——沈氏对他有恩,卓家对他难道没恩了?往后自然不会薄待了昭节…你别忘记昭节到底姓卓!”

“你个蠢物!”班氏恨铁不成钢的痛骂道,“这样明显的事情,你竟然也没看出来?!”

第一百零八章 老夫老妻(下)

班氏冷冷的问:“你为什么不想一想那姓沈的小子的出身,卓清素膝下嫁个庶孙女过去,也足够他受宠若惊了!为什么卓清素却巴巴的要将昭节嫁给他?!还是看过昭节的画像之后?你别告诉我卓清素会不知道郎子对沈氏的厌恶!”

游若珩呆了一呆,道:“不是说那沈小郎君相貌不错…”

“我呸!他是个什么东西?!没家世没资财,一张小白脸——值得什么?”班氏冷笑着道,“何况昭节那些个堂姐堂妹就一定生得差了吗?即使都生得差,凭着侯府女眷的身份,肯下嫁给那姓沈的小子也是他占了便宜了!卓清素如果单只是觉得那小子不错,想籍着联姻拉他一把,我听说卓家这一代还有六娘、八娘未许人家——那两位小娘子配不上这小子?!那两位小娘子一直养在侯府里,和这姓沈的小子不是更熟悉一点?为什么要在咱们家养了十几年的昭节?为什么要明明就和沈氏不和的卓家四房之女?”

“……”

见游若珩皱着眉思索起来,班氏缓了口气,道:“你这榆木疙瘩的脑袋也不必想了,还是我来告诉你吧!说来说去,卓清素还是拿昭节来抵他作的孽呢!昭节生得神似梁氏——你也知道卓芳纯和卓芳礼,还有卓家大娘子卓芳华,当年为了梁氏气病交加而故不足百日、卓清素就娶了沈氏进门的事情,对卓清素向来有怨,卓大娘子更是多年都没有回过娘家!也因此,卓家大房、四房同沈氏母子素不和睦!”

“可见卓芳纯这三人心目中梁氏地位之重!你且想一想,昭节生得这么像梁氏,又是四房的嫡女,她这么一回去,她的大伯、大姑并她父亲能不特别宠她吗?”班氏冷冷的道,“所以如果她嫁给了那姓沈的小子,卓芳纯和卓芳华、卓芳礼才有可能因为她对沈家改观或改变态度——如此继室与嫡子女之间的矛盾才能有缓和的机会,嘿!卓清素这老东西想的倒好!可他为昭节想过么?”

游若珩脸色阴了下来,迟疑半晌,才道:“这也只是你的猜测,挑唆昭节没见面就先怨怼上祖父到底有失妇德…”

班氏心中大骂他读书读呆了脑袋,冷冷的道:“猜测?!那你告诉我,昭节在咱们家养了十几年,卓清素难道是到今儿才晓得自己有这么个孙女?为什么他看到昭粹拿给郎子和霁娘的画像之前提都没提过这个孙女,看了画像就把昭节的婚事处置之权要了过去?!”

游若珩无言以对。

半晌,才喃喃道:“但这样的事情终究不该是你来说,咱们到底是外人,这样做事太不规矩!”

“规矩?!”班氏忽然之间泪流满面,哭喊道,“去年姿娘去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说任家有没有规矩?!姿娘去的时候才多大?咱们两个老东西还在呢!她年纪轻轻的倒是先去了!慎郎到如今都恹恹的——虽然姿娘打小身子不好,可怎么说也出了阁又生下慎郎的!若不是在那杀千刀的任家遭了大罪,她一个寡妇当年何至于千里迢迢的跑回来投奔咱们?!这些年来为她花了那么多银子吊命都没吊到咱们去啊!”

突如其来的哭声让游若珩怔住。

“当初我就不同意姿娘嫁到任家——人死帐消,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这样的话我也不多说了!”班氏擦着泪,冷笑着道,“可你休想要我看着霁娘和昭节步姿娘的后尘!难为咱们的女儿们守着你那所谓的妇德规规矩矩做人,竟然活该一个个都被人作践死?!若是如此我情愿她们都不规矩!”

她厉声道,“你说我是外人,挑唆昭节防着她祖父不规矩,那我倒要问你一问!昭节是咱们的什么人?她是霁娘十月怀胎生下来、托付咱们帮着养大的,亦是咱们的血脉!任家也不过是一介太守,尚且将姿娘欺负成了那个样子,何况是侯府?!”

游若珩讷讷的道:“可咱们到底是外姓…”

“那你想让谁去提醒昭节防着她祖父拿她偿孽?!”班氏咄咄逼人,问道,“让霁娘开这个口?让昭质、昭琼还是昭粹?!还是让卓芳礼自己告诉女儿防着他父亲?!一旦传出去让旁人晓得敏平侯府的四房这样子不孝,做子女的挑唆着孙女怨怼祖父?!还是让昭节什么都不知道,就这么被糊弄着嫁过去、一辈子落在沈氏手里任她搓扁捏圆走姿娘的路?”她惨然一笑道,“终归我是外祖母,怎么说也和卓清素同辈,即使将来昭节说漏了嘴或因故被旁人知道…怎么也比晚辈妄议长辈的名声好听吧?”

游若珩迟疑片刻,才道:“但卓清素为昭节看中的夫婿明明是那沈小郎君…你为什么要说太子庶三子?那个人…”

“嘿!那姓沈的小子除了出身外,连咱们特意派到陇右去的人都打听不出来什么不好的地方,他如今又住着侯府,卓清素既有此意,又有沈氏从旁促成,怎能不让他常和昭节遇见?这年岁仿佛郎才女貌的,祖父祖母都乐见其成,虽然昭节与宁世子一直写着信,但她能够经常见到宁世子吗?我怎么知道昭节会不会糊里糊涂的就被骗了去,到时候她自己闹着要嫁给这姓沈的,有卓清素发话沈氏帮腔,郎子、霁娘拦得住么?”班氏冷声问。

“所以你故意把沈小郎君说成了声名狼狈的太子庶三子?”游若珩喃喃道,“这样污蔑卓清素,让昭节还没见着她祖父就先恨上,到长安后她若是听到那唐五的为人只有更恨卓清素的…即使事后知道卓清素有意将她许配的人是沈小郎君,出于厌恶和不信任卓清素也不肯?昭节是你一手抚养长大的,同是长辈,她自然信你的话,卓清素也不是肯和晚辈细细解释的人…”

“你不疼霁娘,我可舍不得自己这最后的女儿!这件事情将来若是闹了出来,骂名我一个人担了,到时候你给我张休书即可——我有这点年纪还能怕什么呢?无非就是放不下小孩子们罢了!”班氏捏着帕子,老泪纵横,凄声打断他道,“总而言之为了他们我做什么都愿意,你要守着你那些破规矩净叫自己人吃亏,除非我死了!”

她流着泪道,“如果姿娘不是嫁得远,单是当年看着她回来时的凄惨样子,连嫁妆都没能带齐…我早就带上人去任家拼命了!这样的亏我已经吃了一次,姿娘过世到现在整整一年竟不能与郎子合葬,慎郎为了按她的叮嘱中榜后再扶灵归故里,如今昼夜苦读,可怜的孩子,他本来就够用功的了,如今简直拿命攻读…如今我就这么一个女儿,长安虽远,我也绝不容她和她的孩子沦为棋子不被当人看!”

班氏多年持家,向来强势,游若珩记忆中她这样痛哭伤心的次数屈指可数,即使游姿去世那晚,班氏也不过在外间落着泪,叮嘱危氏照料好任慎之…如今她这么难过,游若珩再难无动于衷。

——想到听着新岁爆竹声却终究没能熬过再一岁的庶女,想到游姿死后仍旧痴痴望向外孙那充满眷恋又满是哀怨的眼睛,想到任家之后的冷漠,嫡长女游霁如今在侯府亦是小心翼翼…亲家不放过任何机会拖自己下水…游若珩心中一痛,再也质问不下去,伸手握住班氏的手,低声道:“是我无能,要你处处操心…还惹你生气,我对你不住!”

班氏维持着悲痛伤心的神色,慢条斯理的擦着眼角,心中却是哭笑不得的暗啐:“这老头子这把年纪了还是这样好哄,唉…锦章当年说他做不得官,真真是正理…”

她微微眯眼,想着:霁娘我儿,我连你庶妹的事情都拿出来说了,你父亲这儿再无问题,可长安那边,却要靠你自己了…卓清素这个老贼!昭节乃我亲自抚养长大,想拿她做棋子许给姓沈的作践,当我们母女都死了么!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倒要看看你这老东西手段再高明能把先入为主的昭节哄得听你话?

这边老夫妻抱头痛哭之后重归于好,回到缤蔚院的卓昭节渐渐平静下来,握紧了拳,眼中寒光闪烁:祖父——外祖母说的对,你既然不拿我当孙女看待,我又何必对你心存指望?想叫我为了你嫁个不肖之徒…做梦去罢!

——作为陪着游若珩寒窗攻读、经历仕宦长安又荣归故里、多少年风风雨雨下来的班老夫人倾注晚年所有心血栽培出来的晚辈,卓昭节从外祖母身上学到的可不仅仅是端庄典雅四个字!

班氏十几年来言传身教之余的娇生惯养、容忍她种种小脾气、纵着她不时撒娇使性.子,这样养出来的小娘子,虽然不失还是一位合格的大家闺秀,却绝对不是肯为了没有相处过的长辈可以慷慨的抛头颅撒热血奉献一切的孝顺孙女!

在游家,向来人人围着我转,回侯府,不奢望继续人人围着我转,但若要我去围着旁人转…嘿!卓昭节神色冷静的思索着自己可能遇见的困境,手中却狠狠捏断了一支紫毫。

班氏维持着悲痛伤心的神色,慢条斯理的擦着眼角,心中却是哭笑不得的暗啐:“这老头子这把年纪了还是这样好哄,唉…锦章当年说他做不得官,真真是正理…”

——————————————————————————

大爱班氏~~

老太太,你是牛人,顶礼膜拜~

第一卷结束。

第二卷 盛世   在 长安

第一章 灞陵柳

“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汉时司马相如的这篇《上林赋》以瑰丽的辞藻描绘了汉时长安的上林苑,也留下了八水绕长安的佳话。

沧海桑田,曾经巨丽的天子林苑已在时光中灰飞烟灭,如今的长安只留下了更名为曲江芙蓉园的上林旧址,但八水仍存,其中七水汇入渭河,渭入黄河——从江南的秣陵,沿杭渠一路北上,转入黄河之后,再逆渭河经行,出发的时候,江南桃吐杏蕾、烟柳迷人眼,抵达灞陵渡口,渡口如云柳林,却也才堪青色盈盈,南北差异,可见一斑。

卓昭节在楼船上层怔怔望着柳枝发怔——江南与长安的区别,又岂独一柳枝哉…

“娘子!”脆生生的呼唤打断了卓昭节的思绪,她偏过头,微皱着眉问:“什么事?”

初秋走了过来,恭敬道:“八郎说,就要到咱们的船靠上栈桥了,如今三郎已带着人在码头等着——娘子该更衣了。”

这时候是晌午才过,卓昭节在船上穿着家常衣裙,虽然卓昭质是她同胞长兄,当年她到游家还是卓昭质送的,可这是长大后头一次相见,总也要换身像样点的衣裳,以示尊重,卓昭节听说就快靠上栈桥了,顿时一急,起身道:“怎么不早点叫我!”

初秋抿嘴笑道:“娘子莫急,说是就到了,但这儿船多,河面又不算宽阔,船家须得小心行事,再说如今只须着春裳,用不了许多功夫的。”

话是这么说,卓昭节一心要给兄长留个好印象,虽然衣裙早有备好的,却还是又郑重挑选了半晌才能够决定,换过雪青雨丝锦绣缠枝葡萄纹上襦,系杏子黄并青白间色裙,因为如今长安还有些未散尽的料峭春寒,又加了一件朱膘洒绣团花的半臂,腰间束了游灵亲的两条五彩攒花串珠宫绦,腕上拢了碧玉镯,颈上戴着璎珞圈,双螺上缠了两垂东珠,另 了一支粉色水晶步摇,一缕儿火焰般的珊瑚珠,落在左鬓畔,雪肤鸦鬓红珊瑚——对镜自照,卓昭节自己也满意得紧。

还没起身,看着卓昭节贴身紧要之物的明吟进了来,笑着道:“娘子,八郎说,三郎就待上船了,请娘子好了就下去呢。”

“正好。”卓昭节站起身,初秋和立秋忙一起捧上百花锦帛,卓昭节挽在臂上,明吟又上前一步,替她理了理宫绦,正了璎珞圈,这才退后一步,伺候她下去。

到了甲板上,也换了一身新衣的卓昭粹笑着招呼卓昭节:“咦,我叫明吟过去跟你说声,怎么就下来了?如今还没靠上去,仔细一会船身摇晃摔着。”

卓昭节走到他身边道:“八哥扶我把罢,难为如今再叫我上去?”

卓昭粹是习过些武艺的,虽然不知道他身手如何,但下盘极稳,船在黄河里的颠簸,他都能稳稳的站在船头与船家说笑垂钓,更不必说这靠岸了,卓昭节一路北上,兄妹两个在船上也熟悉了,就笑着扯住他袖子。

“郎君、娘子请放心,今儿个天清气好,这灞水无风无浪的,这样靠岸还要摔着娘子,某家往后也没脸吃这水上的饭了!”远处的船家倒是耳尖,听得这话,笑呵呵的转过头来保证道。

这船家果真技艺不差,说话间就将船稳稳停住——卓家兄妹都赞了一声,跳板搭下去,就见码头上早早等待的一群人,登时有一群健仆簇拥着一个华服玉冠的男子快步上来,这男子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身量颀长,眉目和卓昭粹有几分相似,一望可知是兄弟,他神色很是激动——这模样让卓昭节几乎是立刻想起了两年前第一次见到卓昭粹时的景象,心下不由一暖。

卓昭质理都没理上去向他行礼的卓昭粹,径自到卓昭节跟前打量她几眼,眼眶顿时微红,语带哽咽道:“七娘?”

“…三哥!”卓昭节才唤了他一声,卓昭质已经抬手抚了抚她的鬓发,声音微微颤抖着道:“父亲母亲这些年都想念得紧——母亲今儿个本打算亲自过来接你的,奈何家里事情多…一晃十几年,你都长这么大了!”

当初卓昭节多病即将夭折,要离家别居,游霁不放心沈氏建议的在京畿寻人寄养,又无人可信,只能让年仅十一岁的长子卓昭质送还在襁褓中的妹妹南下——虽然那时候卓昭节还不能记人与事,对卓昭质来说却是记忆深刻的,现在又是他亲自来接,难免感慨万千。

——只是这感慨之情才起,卓昭质还没问完旅途劳顿,忽然又有数人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强行闯上甲板,一个带着分明惊喜的声音叫道:“昭…”

卓昭节一听这声音先是一喜,随即惊得面色苍白——果然宁摇碧一身锦衣,头顶金冠,手拿折扇,兴冲冲的快步向自己走过来!

“找的就是你,卓八郎君!”她正不知所措,亏得旁边苏史那立刻高喝一声,将宁摇碧接下来叫出的字压了下去。

卓昭粹愕然无比,道:“宁世子、苏将军?未知两位到此是什么意思?”

“卓八郎君,闻说你今日归来,小主人与某家在此等候多时了。”苏史那见宁摇碧虽然被自己打断了话,但分明有些心不在焉,目光也不住往卓昭节那边瞟去,压根就没有接话的意思,只得自己继续出马,把场面圆住。

闻言卓昭质也皱起眉,不冷不热的道:“苏将军等候舍弟?”

苏史那咳嗽了一声,换上一副笑脸,道:“两位郎君莫要误会,是这么回事,当年小主人也曾在秣陵小住过些日子,还记得秣陵有一种蜜饯做得极好,惜乎匆匆南归未及多带,打听到今日卓八郎君从秣陵归来,料想应该也带着些,所以想与郎君商量,匀上一些,未知郎君意下如何?”

听说是为了蜜饯,卓昭质和卓昭粹脸色都缓和下来,虽然敏平侯与雍城侯不和是长安城里人尽皆知之事,但区区蜜饯,又是宁摇碧亲自来索,他们若是不答应,那传了出去也显得敏平侯府太过小气了,再说雍城侯父子背后,可还有个纪阳长公主的,犯不着为了点小东西让长公主到皇帝、皇后跟前去骂敏平侯。

卓昭粹吩咐下去,卓缓亲自去提了一个食盒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打开食盒,却见里头盛放蜜饯的皆是银盘,三层食盒全部 让四周的人都过目,确定每个银盘都鲜亮如新,卓昭粹这才接了过来,亲手交给苏史那。

“八哥看着温文尔雅,很好说话,不想也是心思缜密之人…”卓昭节当然知道卓昭粹特别吩咐用银盘装蜜饯的意思,对卓家来说这么几个银盘不算什么,银可鉴毒,这是人人知道的事情,敏平侯和雍城侯不和,这也不是秘密,宁摇碧亲自跑来要蜜饯,卓家虽然为了息事宁人答应下来,但也怕宁摇碧拿了蜜饯反污卓家趁机谋害,当然也要留上一手。

卓昭粹现在当着众人的面让大家看过装蜜饯的银盘一点也未变色,便是暗示蜜饯并没有动手脚,这样再加上是宁摇碧主动来索取的,过后不管宁摇碧吃了有什么结果,反正别想赖到敏平侯府的头上了。

宁摇碧拿了蜜饯,又深深看了眼卓昭节,到底没想到合适的理由继续留下来,只得被苏史那暗暗劝着,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经过这么一件事,卓家兄妹也没了心思在船上继续叙别情,卓昭质亲自指挥人搬下行李装车,让卓昭节上了游霁常用的马车——他与卓昭粹则都是策马,等队伍启动,卓昭质吩咐带来的管事看好了队伍,侧首对卓昭粹冷声道:“你跟我来!”

卓昭粹也不说话,反手加了一鞭,跟上兄长,两兄弟离开车队些许距离,卓昭质阴着脸问:“那宁摇碧是怎么回事?”

“我也是一头雾水。”卓昭粹皱眉道,“我这两年都没有惹过他。”

卓昭质道:“是吗?那他忽然跑过来做什么,眼睛还一个劲的往七娘身上瞟?”

卓昭粹皱眉道:“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忽然跑过来——但看七娘不奇怪罢?这宁摇碧向来和时五是一路货色,七娘生的美貌,他哪里是守礼的人?然他除了多看几眼也没有做旁的,咱们也不能为了这个和他理论。”

卓昭质训斥道:“糊涂!两年前你南下,不是正与宁摇碧一起?他今日当真是头一次见着七娘吗?为什么我看他刚才想要说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找的就是你’,分明是‘昭节’?!”

“什么?”卓昭粹吃了一惊,忍不住一下勒住了马,道,“当真如此?”

卓昭质皱眉轻斥:“你给我小点声!”

卓昭粹也察觉到自己太过惊讶,使得下人们都纷纷看了过来,忙又松了缰绳,让坐骑跟住了卓昭质,低声道:“三哥,这可不是小事!”

“我只问你,当初宁摇碧在秣陵时可曾与七娘见过面?”卓昭质心头有些不祥,沉声道,“你也知道刚才宁摇碧闯到咱们船上来的那一幕是瞒不住的,咱们回去之后,必然要被问起——宁摇碧叫的明明就是‘昭节’,虽然苏史那及时出声压住了他后一个字,但也未必只我一人看出…七娘这才回来,又是小娘家家,我不好直接问她,你给我仔细想想!”

卓昭粹回忆了下,低声道:“见过是见过,那是在青草湖上游湖时偶然遇见的,据说还被宁摇碧帮了把手——但七娘当时可不是一个人,几位表弟、表妹都在的,后来外祖父为了这个还上门去致谢过。”

“就这样?”卓昭质皱着眉,“后来呢?后来两个人可见过?”

“外祖父寿辰,我听人说宁摇碧纠缠过七娘几句,还特意告诫过七娘。”卓昭粹想了想道,“当时七娘说只是被他拦住了问起走散的下人,我告诉七娘不要多理这个人,七娘也答应了的。”

卓昭质沉吟着道:“这事情回头再说,总之咱们须得一口咬定宁摇碧是来寻你要蜜饯的,旁的一概不认…七娘和宁摇碧以前认识的事情也不要提了,就说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免得生出是非谣言来!”

“是!”卓昭粹忙道。

第二章 卓家

长安一百单八坊,敏平侯府所在的靖善坊位于朱雀长街之畔,就位置差不多算得城南,站在靖善坊的坊门外北眺就是号称大内的太极宫巍峨的牌楼,只不过从文宗皇帝起,这太极宫就只在大典时才会动用,更多的时候,圣驾都在所谓的东内——大明宫。

由于靖善坊距离大明宫较为遥远,敏平侯多半住在大明宫附近的永兴坊的别院里,只有休沐才会回靖善坊的祖宅。

卓昭节回来的这日,恰好赶上了敏平侯在府里。

表字清素的敏平侯卓俭是个其貌不扬的老者,虽然年过花甲,因为保养得宜,华发未生,面容清癯,神色威严之中略带阴鸷,眼神十分锐利,他穿着家常衣袍接受了十四年不曾见过的嫡孙女的大礼,这中间,虽然正堂上人头济济,但却静得只闻卓昭节行礼时的环佩相击声,就连一个还抱在乳母手里、望之不过三四岁的小女孩子都乖巧得一声不吭。

卓昭节大礼毕,敏平侯方撩起眼皮,淡淡的道了一句:“一路劳累,起了吧。”不过极平淡的一句话,但整个堂上的人都暗中松了口气——敏平侯在家中的积威可见一斑。

“谢祖父。”卓昭节垂着眼帘,道,旁边方才一同受礼的沈氏倒是显得很和蔼:“小七娘不必拘束,如今这儿都是你正经的亲人,挨个见过就是。”

这沈氏据说当年差点就嫁给敏平侯做嫡妻的,后来敏平侯娶了先帝元后的侄女、即卓昭节的亲生祖母梁氏,她痴心不改苦苦守侯,到底等到了梁氏为了娘家被卷进齐王谋反事忧愤而死,敏平侯娶了她进门做继室——按说她的年纪应该和敏平侯差不多,但看起来却比敏平侯年轻了近十岁,看着还是徐娘半老的模样,风韵犹存,但料想和梁氏肯定没法比,卓昭节自认沈氏年轻个五六十岁,论美貌比自己也差得远。

到底先入为主,沈氏这番话说的虽然和气,但受班氏影响,卓昭节如今对祖父和继祖母都带着防备之心,怎么听她这番话怎么不对劲——什么叫做正经的亲人?难为游家抚养自己十四年,又是嫡亲外家,还是不正经的亲人吗?这继祖母果然就是继室!

卓昭节暗暗记下了这笔,面上却不动声色的挨个拜见了诸位长辈——大伯父卓芳纯论起来应该只比游霰长几岁,但看起来却仿佛年过五旬,面目显得颇为苍老,眼无神采,论精神劲儿还比不上敏平侯,但对卓昭节却十分和蔼,那和蔼里带着极真挚的亲近与怜爱——也许是因为卓昭节生得太像梁氏的关系?

大伯母周氏据说是大理寺卿周太易的女儿,这周太易是周太妃之远亲,与秦王府沾着关系,所以周氏所出的昭字辈大娘子卓昭艳所嫁的正是秦王世子的大舅子、当今礼部尚书姚胤三子姚方,据说还是秦王亲自做的媒,姚方进士出身,现今外放,卓昭艳随夫在任,自不在此处。

因此周氏身边站得最近的就是两个庶女,分别是排行第四的卓绛娘和排行第六的卓玉娘,大房唯一没有夭折的庶子二郎卓知义低眉顺眼,乖巧的侍立在略远的地方。

二伯父卓孝理和三伯父卓孝文都是庶出,区别不同的是卓孝理的生母已逝,卓孝文的生母却还在——虽然今儿这样的场合没她出来的份,但船上时卓昭粹的介绍,那个如今被侯府上下称为悦夫人的侍妾虽然好几年前在府中就可有可无了,但敏平侯对她还算礼遇,沈氏不知是出于为了自己贤德的名声考虑还是觉得这悦夫人已无威胁,对她也算和颜悦色。

二夫人吴氏和三夫人许氏都是官家之女,虽然其父品阶不算太高,然而举止之间倒也不失大家风范——究竟是长安土生土长出来的,天子脚下,庶民气度也非别处之人可比,卓昭节如对周氏一样恭敬的见过了,两位伯母都客气的亲手搀扶。

二房嫡子庶子各一个,便是郎君里最长的卓昭美和排行第六的卓知勇,唯一的嫡女、行二的卓昭丽也已经出阁,出了阁自然不能随意回娘家,卓昭丽不在,卓昭美和卓知勇都已经成家且由敏平侯帮着谋取了外放的职务历练,吴氏身边只带了卓昭美的嫡长子卓无畏,是个年方九岁、看起来十分讨喜的小郎君。

三房原本比二房多一个庶女和一个嫡子的,但排行第五的卓昭远在六年前染上伤寒去世,三娘子卓妩娘业已出阁,如今也就比二房多出个庶女,七郎卓知润婚期已定,就是六月里,据说他打算参加明年的春闱,在与卓昭节见礼时也有些心不在焉,未知是不是惦记着早些回去攻读…九郎卓昭嘉和许氏生得极像,看得出来他很得母亲宠爱,站得比他的胞妹、八娘卓昭姝还靠近许氏,这卓八娘子只比卓昭节小三个月,名义上倒小了一岁,她眉宇之间很有一种温柔沉静的气度,乍一看很像游灵,卓昭节和她见礼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但卓昭姝没有游灵那种年少却心老的苍凉,只显得平和安宁。

四房即卓昭节所在的这一房,两位兄长她都已经见过了,三嫂赫氏是个娴静典雅的女子,她为卓昭质所生的一对双生子无忧、无忌长的一模一样,任谁都忍不住要多看几眼,胞姐卓昭琼是特意从夫家赶回来的,卓昭琼长的像游氏,秀美爽朗,她回来还带上了膝下独子杨淳。

五叔卓芳涯其实才及冠,卓芳涯和卓芳礼一样,长得极像敏平侯,他脸色略显苍白,叫卓昭节起身时的声音也有些发虚,五婶高氏与他仿佛不太和睦,在敏平侯和沈氏在这儿的场合上也带着三分冰冷之色,和卓昭节寒暄时更是看都不看卓芳涯一眼。

高氏身后乳母所抱的正是如今这堂上年纪最小的人——卓家九娘卓昭宝,也是五房现在唯一的子嗣。

这五房人见过了,沈氏笑着推了推从开始就没落座,而是站在她身旁的一个彩衣少女,道:“这是你小姑,你们年岁其实差不多,以后可以常常往来。”

敏平侯的这个嫡幼女——在船上时卓昭节就被卓昭粹提醒过,这表字韵璃的卓芳甸决计不是个好相处的人,但此刻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卓昭粹的描述,卓芳甸鹅蛋脸,秀眉凤目,身量高挑,卓昭节在小娘子里已经不算矮了,卓芳甸比她还要高一点,顾盼之间神采飞扬,怎么看怎么都是个大方活泼的小娘子。

她客气而不失亲热的与卓昭节说了几句话,姑侄两个交换了见面礼,卓芳甸拉着卓昭节的手,欢欢喜喜的道:“我从小就听人说我有个只比我小一岁的侄女,可惜寄养在外,如今总算见着了,不想你生得这般好看,依我说这满长安的小娘子都要被你比下去了。”

卓昭节抿嘴笑道:“小姑姑这话,侄女可不敢当,再说女子德容功行,以德为最先,区区容貌又算什么呢?”

卓芳甸没想到她小小年纪回答如此古板,呆了一下才嗔笑着道:“啊哟,咱们说说笑笑,怎么就扯到了德容功行上?”就悄悄吐了吐舌头道,“要说德,凭你这番话,咱们可都比不上你,父亲…”说着含笑看了眼敏平侯,才继续道,“最喜欢有规矩的人了,我说怎么咱们家的女郎,惟独你笄礼加字叫父亲特意琢磨了好几日?不瞒你啊,之前我还嫉妒过来着,如今可算晓得父亲做什么偏疼你了?”

她笑得大方又爽朗,连嗔带闹的任谁也不能板起脸来说她的不是,可这挑唆的意思…察觉到几个小娘子的脸色都有些微妙变化,大房和四房的脸色都沉了沉。

却见卓昭节天真一笑,甜甜道:“小姑姑就会哄我,我的字明明就是我外祖父特意替我向祖父讨的,外祖父说我打小身子弱,虽然依着外头的说法,道是过了十五回来就不打紧了,但外祖父心疼我,觉得还是请祖父亲自拟字、沾一沾祖父福气恩泽的好,外祖父道祖父政务繁忙,若非我这身子骨,他也不想为这点事扰了祖父呢,小姑姑和诸位阿姐、妹妹们不像我,都是福分好身体安康,不至于拖累了长辈操心,我才是羡慕得紧。”

卓芳纯和卓芳礼脸色同时一松,周氏还不动声色,游氏眼中却流露出一丝欣慰。

——卓芳甸故意提起敏平侯亲自为卓昭节拟字,这在孙女里是独一份的,由不得旁人不眼红,但卓昭节却推到了游若珩忧心自己幼时体弱、甚至不能抚养在父母膝下上去,这样既向众人解释了若无游若珩,敏平侯也未必肯为自己拟字,又等若是示弱…和一个身为嫡幼女却只能养在千里之外的外祖父家、如今好容易回了父母身边还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的姊妹争什么呢?

果然听了卓昭节的回答,同辈的姊妹脸色都缓和了许多,如卓昭姝看卓昭节的目光里甚至带进了同情之色…

卓芳甸一击无功,神色不变,依旧笑如春花道:“原来是这样吗?真是对不住,我还不知道你身子不好,瞧我,还要拉着你问长问短。”说着就回头对沈氏道,“母亲前儿个才得的那支八百年的老参,我可要替昭节讨一讨了!”

八百年的老参放在长安也算珍贵了,但沈氏闻言却连眼皮也不动一下,微笑着道:“正该如此,小七娘身子弱,这些年可是辛苦亲家了,如今回了自己家里更加亏待不得。”

沈氏这么大方,游氏却立刻皱起了眉,出声阻拦道:“多谢母亲和妹妹的好意,只是小七她也就是襁褓里时身子弱了点,家父怜她在膝下长大,这才为笄礼加字劳动了父亲,如今她也是好好儿的,母亲弄到那支参也不容易,这样的好东西自该母亲留着用才是,媳妇可是指望母亲精精神神的,好多疼一疼媳妇们呢!”

游氏嘴上说的甜,心里却将沈氏母女恨了个死去活来——卓芳甸看似做好人送什么八百年的老参,沈氏帮着腔,话里话外就要坐实了卓昭节体弱多病,须知道卓昭节如今已经十五,她又不在长安长大,虽然之前游氏就为女儿物色过一些人选,可那时候卓昭节人还没到长安呢!也不过是自己心里有点数罢了,长安这边,各家各户都不了解卓家这个自小寄养在江南的小娘子,人家娶新妇回去是要主持中馈延续血脉的,恶疾可是七出之一!

沈氏母女这一唱一和的不就是想叫卓昭节落下个多病的名头,以后说亲困难吗?即使卓昭节现在看着好端端的,可她打小寄养在外,有些挑剔的人家难免就要嘀咕她命格不够好,连亲生父母的抚养都不能享受了,再加上点儿有隐疾之类的传言——除非那些为了攀附侯府的人不在乎,门当户对的人家谁会喜欢这么个新妇?

纵然游氏对女儿的事情已有些数目,可是平白看女儿落个多病的名声很好听吗?

第三章 上阵有母女

沈氏慈祥的笑着道:“我啊虽然年纪大了,可备那参也不过是备着,如今还用不上呢,再说我这把年纪,用好东西也是糟蹋,倒是昭节,年纪轻轻的,可不能落下个病歪歪的身子,须得好生将养才是…”

游氏心头恨得滴血,卓昭节今儿个才回来,看着她那色如春花朝气蓬勃的样子哪里像身体不好了?亏沈氏说得出来“病歪歪”三个字,她捏着帕子,沉声道:“母亲这话说的,媳妇可替昭节受不住了,昭节如今可是得了父亲亲自拟的字,有父亲母亲的福泽庇护,媳妇想只有身子骨儿越来越好的道理,再说她都已经得了父亲这样的怜惜,怎么还能从母亲这儿再得这样的好东西?”

说着游氏忽然展容一笑,看了看四周道,“今儿个昭节才回来,母亲就给她这样足以压箱底的好东西,可别叫旁的侄女们都委屈了!还是母亲自己留着罢。”

——你这个恶毒的老太婆!这八百年的老参你留着自己和你一双儿女吊着你们的短命去吧!我女儿聪明美貌又健壮,过五十年都用不着这东西!游氏心中大骂个不停…

四房的嫡长女、卓昭节的胞姐卓昭琼微笑着接话道:“母亲说的是极,看七娘一回来,祖母就这样疼她,连孙女都不能不眼红呢!祖母可不能这么偏心,单给七娘不给咱们,咱们这样巴巴的望着可是委屈得都快掉眼泪了!”卓昭琼一面说一面作出委屈之态,心中冷笑:你一定要给也可以啊,有本事,把这儿的四娘、五娘、六娘、八娘一起也给一份!大家一起拿了,难为你还能出去说卓府上上下下的娘子没一个身子好的?五株八百年老参——这还是没算进郎君去的份,可也不是个小数字!

周氏也开口了,轻轻笑着道:“昭艳虽然不在这儿,母亲可别怨媳妇贪心,媳妇倒是恰好想起来,她前儿个写信来,说郎子的姨母病了,仿佛正要寻一株老参入药呢!”

言下之意,那就是若沈氏要给卓昭节,她也要替卓昭艳这个嫡长孙女要上一株了。

沈氏笑容不变,卓芳甸脸色却沉了一下,但很快就变得若无其事,掩嘴笑道:“原来大侄女那边要老参?大嫂子怎的不早说?可惜母亲只跟那铺子定了一株八百年的老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