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郡王亦知皇后对自己的疼惜,极自然的笑着道:“皇祖母这可是冤枉我们了,是方才二叔进了宫,与皇祖父玩起了樗蒲,皇祖父这会玩的兴起,嫌我与九郎在旁碍眼,这才打发了咱们来陪皇祖母说话。”他一边说,一边给宁摇碧打着眼色。

淳于皇后见到,就狐疑的问宁摇碧:“真是如此?本宫怎么瞧你们像是在谋算着什么呢?”

宁摇碧收回看着卓昭节的目光,笑道:“郡王为人厚道,这是在替我遮掩。”他因为纪阳长公主的缘故,自幼常见圣人、皇后,又是元配嫡子的身份,生得又好,无论圣人还是皇后对他都格外纵容些,比起其他子侄晚辈都不同,所以在御前应对也一直自称“我”的。

“咦?”淳于皇后与太子妃对望了一眼,微笑着问,“替你遮掩什么?难道你在紫宸殿那边惹了事儿?这是跑过来跟本宫求救了吗?先说说是什么事,若是你当真不听话,本宫可是会袖手旁观的。”

宁摇碧大大方方的道:“禀皇后娘娘,原本圣人与晋王玩樗蒲,郡王和我帮着计数参谋,倒也乐在其中,但有宫人禀告说娘娘召了昭节进宫,我心中挂念,就向圣人请求到蓬莱殿来,圣人就让郡王与我一起过来了。”

这话一出,殿中众人都呆了呆,继而窃笑之声满场,卓昭节也羞涩的红了脸——只是害羞归害羞,任她用力咬住嘴唇,也止不住嘴角高高扬起,眼中绽放出喜悦而甜蜜的光芒!

第二百三十一章 云谲波诡(中)

淳于皇后与太子妃亦是笑得打跌,太子妃打趣道:“九郎这还没把卓家小娘子娶过门呢,就这么护着了,好似母后与我召了卓家小娘子过来这点辰光就会吃了这小娘子一样,若是将来卓家小娘子过了门,怕不得九郎连门都舍不得她出了?”

“太子妃言重了。”宁摇碧一本正经的道,“我怎会以为皇后娘娘与太子妃会为难昭节?不过是有几日未见,趁着皇后娘娘召见,过来看看罢了。”

淳于皇后笑出了声,对太子妃道:“你瞧他这孩子气,这样的话,心里想想就是了,就这么说了出来,也不怕旁人取笑话,没见卓小娘子头都快埋到地下去了吗?”

太子妃眨了眨眼睛,有意取笑,道:“母后,臣媳看九郎是故意说与卓小娘子听的,长安坊间都说时家的五郎君最会讨小娘子欢心,依臣媳看,九郎可也不差呢!母后看卓小娘子如今虽然羞涩得紧,可未婚夫当众这样着紧她,换了哪个小娘子心里能不甜蜜万分?休看九郎这会被咱们笑了,他这么说可是大有好处的!”

淳于皇后与真定郡王都大笑出声,一起问宁摇碧:“哦,你是想要什么好处,这般的不害羞?”

不想宁摇碧厚颜程度非常人所能及,听了这话,眼都没眨一下就道:“皇后娘娘这话说的可不对,我想的又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乃是圣旨所赐、光明正大聘下的未婚妻子,所谓帝后和睦兆盛世,夫妻恩爱兴一家【注】,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之事?却有什么好害羞的?”

他不但一点都没觉得不好意思,而且理直气壮得很,反诘道,“我这是拿皇后娘娘与太子妃都不当外人,所以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娘娘与太子妃反而来嘲笑我,这岂不是大大伤了我一片赤子之心?”

淳于皇后和太子妃俱掩口而笑,皇后哈哈笑道:“你说什么?不当外人?本宫怎么听说你这孩子从来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上几回还把几个劝说你行事不要过于卤莽的老臣气得跳脚,你这颗所谓的赤子之心都已经是身经百战了,哪里这么容易被咱们伤到?”

宁摇碧果真是身经百战,被皇后当面戳穿,却毫无愧疚之色,道:“虽然如此,但娘娘与太子妃嘲笑我总是不对的,娘娘与太子妃都是我的长辈,本该庇护怜爱我才是,如今却行这样打击嘲笑之举,岂能无所表示?”

淳于皇后擦着眼角笑出来的泪花对太子妃道:“本宫算是回过神来了,这孩子今儿个是打定了主意要赖上咱们婆媳俩,这可怎么办呢?”

太子妃抿嘴一笑,道:“臣媳倒是有些明白九郎的意思了。”说着拿眼睛去看下头跪着的卓昭节。

淳于皇后被太子妃提醒,恍然大悟,拍手道:“啊哟,这调皮的九郎,什么时候这般小心眼了?这卓家小娘子又不是本宫罚她跪的,这孩子可不像你这么顽劣,胆子却小,方才见她姑姑跪了,居然也跟着跪了下去,本宫被卓氏气得不轻,却是没顾上她——你这小娘子,还不起来,难不成要九郎把本宫这蓬莱殿拆了才高兴吗?”

卓昭节尴尬的起了身,道:“臣女不敢。”

“你上来给我瞧瞧罢,说起来上回虽然见过一面,我可也没看仔细。”太子妃含笑招了招手,卓昭节只得细步上殿,到了太子妃跟前,就被太子妃握住手认真看了一回,回头对淳于皇后笑着道,“母后从前一直说,已故的梁夫人是当年长安城中第一美人,可惜臣媳却不记得梁夫人年轻时候的样子了,如今看这卓家小娘子,才知道所谓‘即素衣亦艳压红蕉,去珠翠仍姿若仙姝’到底是怎么个样子,怪道九郎这么小心翼翼的护着,臣媳若是男子,恐怕也要和九郎争上一争。”

宁摇碧还没说话,真定郡王先笑着道:“母亲可别随便说这话,之前牡丹花会那时候,卓家小娘子因为一首《咏虞姬艳装》名动长安,结果中间十三郎遇见几个士子议论起来,随口附和了一句——然而十三郎说差了话,说了一句‘若能得如此佳人为伴,夫复何求’,其实他本来也是有口无心,不想后来传到宁九耳中,被宁九打得鼻青脸肿、足足小半个月都没能出门!”

淳于皇后与太子妃都知道他说的是淳于十三郎,虽然十三是淳于皇后的娘家侄儿,但这会皇后却没有怪罪宁摇碧的意思,反而幸灾乐祸道:“这小子一向不学无术,墨水稀少,怪道连称赞的话都不会说,定然是看多了话本,上回就听说了,这小子赞小娘子不是‘若能得为妇夫复何求’就是‘好个小美人儿’——这是调戏还是称赞呢?活该他挨打长记性,回头敢不多看几本书!”

太子妃含笑道:“啊哟,母后可快点救臣媳一救,臣媳不知道轻重,方才说了觊觎卓小娘子的话,可别回头一出这蓬莱殿,就被九郎背后敲了闷棍罢?”

宁摇碧瞪了眼真定郡王,笑着道:“太子妃休听郡王胡说,我与十三郎打小一起长大,怎么会打他?那次不过是彼此切磋了下罢了。”

真定郡王悠悠的道:“切磋得十三郎被三五个人才能扶回去吗?”

“侥幸小胜而已。”宁摇碧面不改色。

淳于皇后正色道:“很好,本宫记下来了,若是过两日太子妃有什么不好,本宫定然惟你是问!”

“娘娘,我可冤枉得紧!”宁摇碧笑道,“皇后娘娘方才还说我赖上娘娘与太子妃了,如今难道娘娘要赖上我么?”

淳于皇后笑着道:“不成吗?就许你倚小卖小的耍赖,难道还不许本宫倚老卖老一回?”

“就算是倚老卖老,也那轮不着娘娘呀!”宁摇碧笑眯眯的甜言蜜语道,“娘娘从头到脚,哪有一点点的老相?这神妃仙子的模样要扮老,就是抹上十斤黑灰都不够!既然一点都不老,却怎么个卖老法?”

真定郡王在旁笑着帮腔:“这倒是真的,皇祖母凤仪天成,青春永在,说要倚老卖老,着实不合实际。”

淳于皇后虽然明知道他们故意奉承,然而究竟听得舒心,道:“好吧,看你们嘴甜的份上,本宫就不追究宁九了。”

这回就换太子妃花容失色了,嗔道:“母后不管臣媳了吗?”

“能伏住了宁九的那个人在你身边呢,你怕什么?”淳于皇后给太子妃出着主意,“九郎不是心心念念着他这个未婚妻吗?这样,若是九郎敢不乖,你啊,就三天两头的叫了这小娘子到东宫里去陪你,却不叫九郎去,没的让九郎着急!看他还敢不听话!”

太子妃闻言露出喜色,越发攥紧了卓昭节的手,笑着道:“母后的这个主意好!臣媳素日常觉得东宫里只得定成一个女孩子未免孤零零的,往后卓小娘子去了也有个伴。”

卓昭节本是作乖巧状侍立在太子妃跟前听着他们说话,此刻闻言心头暗惊,她没有卓芳甸想的那么多,但也看了出来虽然如今皇后、太子妃、真定郡王并宁摇碧都是言笑晏晏,一副和乐轻松的模样,视丹墀下或跪或坐的诸人如无物,可越是这样,越可见今日之事不可能草草收场!

毕竟如今殿中气氛都如此轻松了,淳于皇后也没叫下头的人起来,须知道卓芳甸、时兮墨这两个因为出身就不得皇后喜欢的小娘子也就罢了,慕空蝉乃是太子妃嫡亲侄女,如今太子妃就在殿上,皇后显然对太子妃极好,却也没有特别给面子,任凭邵国公夫人带着女儿陪同跪到现在——这母女两位哪个不是锦绣堆里长大的?什么时候吃过这样久跪的苦头?却还跪着不肯起身…这样的苦肉计,目的是什么,还用说吗?

更别说苏氏了,她不但是苏太师的嫡女,时斓与华容长公主的嫡长媳,还是淳于皇后与咸平帝嫡长女长乐公主的大姑子,论起来与皇后也是转着弯的亲戚,念着长乐公主的份上,即使淳于皇后恼怒时兮墨,也是断然不会如此不给她体面的。

很显然,如今苏氏也好、邵国公夫人母女也罢,这三个人跪在丹墀下,不是为了罚她们,而是为了做给里里外外的人看的,连这三个与皇后、太子妃都有关系的人都这么颜面扫地了,又有谁能说得出来让皇后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邵国公夫人与慕空蝉更是把延昌郡王一派的路彻底堵住——太子若是想迫着太子妃或真定郡王出面求情,太子妃母子自可以轻描淡写的一句:“慕家也在其中,我等实不便多言。”以避嫌的名义推却一切求情,但私下里却可以靠着皇后的偏心左右局势——卓昭节微微一惊,今儿这事情,得利最多的当然是太子妃母子,难道皇后对太子妃或者真定郡王怜爱到了这样的地步?

毕竟圣人公然属意真定郡王才几个月?当时圣人是暗示众臣化干戈为玉帛的,怎么这么点时间,皇后就改变了主意?要说皇后是瞒着圣人也不可能,帝后恩爱是恩爱,但圣人并非怯懦之君,皇后若是欺瞒了圣人,岂非伤了夫妻之情?而且方才真定郡王与宁摇碧求见时,皇后提起圣人,也极为自然,并无担忧和回避之意。

想起上次进宫,亦是先觐见了皇后,咸平帝后至,卓昭节暗想:“难道这次也是这样吗?可怎么圣意变的这么快?这就要剪除延昌郡王一派的势力了,是延昌郡王这边做了什么,还是…还是圣人安康…”

她这里想的出神,就没注意皇后又与真定郡王、宁摇碧说笑了几句,外头终于有人来报:“翰林修撰陈子瑞已至殿外。”

淳于皇后立刻敛了笑,淡淡的吩咐:“传!”

内侍报到殿外,数息后,一身绯色官袍的陈子瑞被宫人引着从容步入。

这位前科状元郎身材魁梧、风仪潇洒,进得殿来,看到殿中情形,尤其是卓芳甸复杂而惊恐的一瞥,面上露出一抹诧异,却转瞬恢复如常,躬身行礼:“微臣见过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淳于皇后冷声道:“先平身。”

待陈子瑞站直了身子,淳于皇后盯着他看了片刻,见陈子瑞原本恭敬而略带迷惘的神情略有摇动,这才轻哼了一声,道:“陈子瑞,本宫有话问你,须得从实说来,若是胆敢有半句虚言,本宫…定不饶你!”

见淳于皇后凤目含威,向自己喝来,陈子瑞脸色微变,小心翼翼道:“微臣谨遵娘娘懿旨!”

“很好!”淳于皇后眯起眼,盯着他道,“本宫问你,你与敏平侯之幼女卓芳甸,可是有私情?!”

皇后话音方落,殿中为之一寂!

真定郡王与宁摇碧面上仍是带着漫不经心的笑容,但目光却亦紧紧的盯住了陈子瑞,等待他的回答。

第二百三十二章 云谲波诡(下)

陈子瑞闻言,露出诧异之色,随即道:“禀皇后娘娘,微臣虽然不敏,然也不敢行有悖圣人之言之事,岂敢做出私通公侯之女的事来?”他迅速扫了眼欧纤娘,“而且微臣父母前不久捎来信笺,道是已为微臣定下亲事,微臣又怎么会不知避嫌?”

这个回答,固然是卓芳甸所期望的,但亲耳听到两情相悦的爱人这样当众撇清与自己的关系,甚至还提到了他名份上的未婚妻,卓芳甸心中既松了口气,又觉得苦涩难言,对之前宁摇碧进得殿来就直言是为了挂心卓昭节,对卓昭节的维护与重视之情溢于言表,卓芳甸心中阵阵的酸涩难过,她禁不住对淳于皇后生出了怨怼之心:“若是能选择,谁不愿意有个元配发妻的出身,皇后自己是圣人元配,就要帮着全天下的元配与元配子女,丝毫不念我等继室所出,在自古以来的礼法上,固然稍弱于元配嫡出,但也是正经的嫡女!”

她满怀妒意的想,“皇后不过是自己命好罢了,圣人念及旧情,忍了她的善妒,她却要全天下的男子与继室子女、庶出子女都要忍受她的偏心!皇后我没有办法,可小七娘凭什么这么好命?她是正经的元配嫡出女,所以皇后虽然要对付卓家,却并不为难她,还有个宁摇碧这样一心一意护着她的有情郎,我固然容貌不如小七娘,但论才华论手段,哪里不比她好,可如今她被太子妃笼络在身边,我却要跪在这里,还不知道今儿这事情怎么收场,她两情相悦的已经是未婚夫,在皇后跟前也敢为她说话,我所爱的人如今自身难保,甚至还不能承认我…这些人一个比一个惹人讨厌,若是我这回捱过,将来但有机会,定要他们好看!”

只是卓芳甸虽然在心里发狠,却也悲哀的明白,这次皇后故意把原本不算大的事情闹出来,显然是打算为真定郡王彻底的清洗一下延昌郡王一派了,延昌郡王一派的一公二侯一太傅,此刻二侯都被拖下了水,祈国公乃是圣人的嫡亲外甥,有纪阳长公主这个母亲在,即使长公主不偏心他,圣人总也要容情三分,古太傅这次是没有直接被拖下水,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管怎么想,她都看不到太大的生路。

凤座上淳于皇后自然对陈子瑞的回答十分不满,脸色更冷,哼了一声,道:“当真没有私情?那为何长安好几家酒肆都曾见过你们出双入对?”

皇后既然如此之快的发作,自然不会毫无准备,何况皇后也不意外陈子瑞的否认——欧纤娘亦在殿上,陈子瑞当着未婚妻的面去承认和其他女子有染,而且两个小娘子都是侯爵之女,有一个还是嫡女,这事传了出去,名誉尚在其次,敦远侯与敏平侯怎么可能饶了他?

此刻听皇后之言,卓芳甸顿时敛了心神,屏息凝神的听着。

陈子瑞温和道:“娘娘,微臣在长安亦有数年,卓家二娘子生长长安,偶尔在酒肆里遇见几回,想来也是常事。”

“真的是偶尔遇见几回吗?”淳于皇后笑了一笑,转头问身旁一名宫人,“贺氏你说,他们偶尔遇见过多少回?”

皇后所问的是一个容貌寻常、约莫三四十岁的宫装妇人,绾着盘桓髻,装束整齐利落,看起来像是皇后跟前体面的姑姑,闻言不假思索,张口就道:“据婢子所知,陈翰林自与卓二娘子两年前相识,到现在一共偶遇了六十五回,其中十七次在西市、二十一次在乐游原,剩下的在曲江或长安各坊不起眼的小酒肆中,俱有人证!”

陈子瑞与卓芳甸齐齐变了脸色!

两人相识至今,私下往来,到底见过几回,连自己都未必清楚,而这贺氏却张口就来,甚至连去了哪些地方都很清楚——卓芳甸整个人都不禁一阵摇晃!

她以手拄地,绝望的看向了上首,因见外臣,淳于皇后不像之前卓芳甸与卓昭节进殿时那么随意,却是仪态端庄的坐着,那凛然不可侵犯又威严外露的神情,映照在卓芳甸的瞳孔里,却不带半点儿怜悯仁慈,像从云端俯瞰下来,那样的视众生如草芥,皇后嘴角微微一勾:“你二人更有何说?”

“乞娘娘饶恕!”殿中死寂数息,陈子瑞身子一晃,跪倒在地,失神呢喃。

真定郡王目露惊奇,看了看皇后,又看了看太子妃,轻声道:“皇祖母、母亲,我方才进来就想问了…这是?”

淳于皇后轻哼了一声,正要说话,外头恰好又有宫人来报:“娘娘,晋王小郡主已到。”

“着她进来吧。”淳于皇后点了点头。

唐千夏带着两个各提了一个包袱的使女进殿行礼,淳于皇后对这个庶出的孙女和对待定成郡主一样不是很亲热,让她行完了礼才叫了平身,直截了当的吩咐:“将卓芳甸送与你的绣帕都取出来!”

“是!”唐千夏疑惑的看了眼皇后——这一眼差点让卓芳甸认为她是无辜的,跟着她命身后使女取出了七八条绣帕,俱是这几年卓芳甸所赠,徐海年奔下殿来取过,呈递上去,又有宫人取了时兮墨的那条,两下对比,结果不问可知,自然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卓芳甸早知无幸,然而听到这个结果,仍旧有一种血液瞬间逆流的冰冷与窒息。

淳于皇后得了理由,名正言顺的勃然大怒,从凤座上将一堆帕子全部扔到了丹墀上,冷笑着道:“卓氏,你可还有话说?!”

卓芳甸有很多话想说,然而她鼓足了勇气抬起头,与皇后冰冷的目光对视片刻后,心中所有的怨怼愤懑却如冰雪遇阳,飞快的消逝——淳于皇后陪着咸平帝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至今仍旧三千宠爱在一身,积年下来的威严,根本不是一个自以为聪慧的公侯之女就扛得住的,在皇后刻意的威压下,卓芳甸半个字也说不出来!

既如此,事情就顺理成章的被理清了“真相”——

卓芳甸在两年前便与翰林修撰陈子瑞有了私情,两人约好了待卓芳甸年岁略长,再禀告敏平侯议婚,不想陈子瑞又私下与敦远侯之女欧纤娘交换了庚贴,卓芳甸知道后,自是对欧纤娘嫉恨无比!

然而敦远侯与敏平侯私交甚笃,既然欧纤娘已经换了庚贴,敏平侯自不会再为卓芳甸出头,免得伤了两家和气,在这种情况下,卓芳甸恶向胆边生,遂算计上了“单纯无知”的好友时兮墨,唆使时兮墨在卓知润的喜宴上假装不慎将鹅肫掌汤齑打翻在欧纤娘身上,欲毁其容貌!

但因为是晚宴,灯火下,恰好坐在一处的慕空蝉与欧纤娘背影衣着相似,卓芳甸所提醒的辨别欧纤娘的簪子恰好被两人换戴,所以在卓昭节看到的,时兮墨却是把汤翻在了慕空蝉头上,反倒是欧纤娘眼疾手快,救下了慕空蝉!

总而言之,卓家喜宴上发生的这场意外,始作俑者为卓芳甸,时兮墨为人唆使,陈子瑞也脱不了关系!

事情经过既然已经理顺,淳于皇后却没有当场处置下来,而是命徐海年:“去紫宸殿将经过禀告圣人。”

闻言,陈子瑞面如死灰,目光陡然之间黯淡下来!

若只是皇后处置,怎么说也是后院的事情,可禀告圣人处置,这就是说,要涉及前朝了?

陈子瑞少年考得状元,又得太子爱子延昌郡王的青眼,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即使几个月前延昌郡王这派遭遇极大的打击,但他还年轻,他等得起,圣人之前的暗示,也让他心安,然而这才几个月,局势变化若此…皇后冷冰冰的目光,直看得进入他心里去。

这个时候,陈子瑞无比的后悔自己方才否认了与卓芳甸之间的关系——他到此刻才醒悟过来,皇后因为自己是咸平帝的元配发妻,因此母仪天下后就主动庇护起了全天下的发妻与元配嫡出子女,然而皇后更是一个女子,她即使因为卓芳甸是继室所出,对其不喜,可看到卓芳甸被情郎当面否认,皇后又怎么会不对自己生出厌恶憎恨之心?

皇后不是咸平帝,女子的喜好与厌恶往往没有十分的道理,却极为执着,陈子瑞不禁想起在翰林苑里的一位老翰林私下说过的往事,当年咸平帝初登基时,恰逢齐王之乱,奏折如雪,堆满案头,圣人夜以继日,憔悴不堪,皇后心疼之下,索性临摹了圣人笔迹,助其批阅,而后圣人疲惫或兴致上来时,也拿了折子与皇后一起翻看,皇后看官吏,首先看其后院嫡庶如何,与发妻恩爱、怜恤元配子女者,即使政绩平平、即使偶然犯错,皇后也能宽恕、甚至予以升迁,反之,即使政绩显赫、小心翼翼,皇后总有理由或贬或罚…

虽然今日皇后发难,是为了真定郡王,以陈子瑞的立场不可能完好无损,但若他一开始就认下卓芳甸,作出维护她之势,以皇后的为人,恐怕还能给他一线生机。

如今在淳于皇后眼里,自己已经被打上了负心薄信、始乱终弃、毫无担当的烙印,这样的人,淳于皇后一直觉得不该活在这个世上!

陈子瑞心中冰冷一片。

同样心冷如死的自然是卓芳甸,面对无懈可击的“真相”,她几乎瘫软在地上,可她仍旧不肯绝望,被宫人架出蓬莱殿时,她竭力扭头看向了敏平侯府的方向,嘴唇无声开合:丹古,你如今…可还有回天之力?

这个被敏平侯寄予厚望的出色少年,才智过人,思维敏捷,沈氏与卓芳甸许多时候,都赖他出谋划策,假如不加掩饰,他在长安的风头,决计不会在时家兄弟之下。

然而因为敏平侯积年老臣的狡诈与本能,他始终不允许沈丹古公然的表露出学业以外的天赋,甚至也不让他与延昌郡王一派有过多的牵扯,即使私下里,连最隐蔽的讯息也毫不吝啬的供应给这少年观看,以锻炼其心机城府。

——这是敏平侯留给卓家的一颗暗子,倘若卓家在争储的争斗中一败涂地,那么表面上只受了敏平侯养育之恩却未曾牵扯进延昌郡王一派的沈丹古,或许不至于与卓家一起灭亡,甚至他还可以有机会,尽可能的援救卓家子孙。

敏平侯笃定同样爱才的圣人与真定郡王,不会轻易放弃沈丹古这样年少又才华横溢的人才,不会因为他受过卓家的恩惠,就将之随意处置。

而若有那么一日,他十几年苦心栽培的付出,也将是卓家子孙的一线生机。

居安思危,敏平侯身历两朝,经历宦海风波无数,岂能不知?

这个连卓芳纯等人都不知道的秘密,因着沈丹古与沈氏的关系,早就为卓芳甸所知,她此刻只剩这最后一丝指望——敏平侯至今昏迷不醒,生死难料,在如此之际,卓家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沈丹古。

但望这个表侄,能够不负敏平侯多年心血!

第二百三十三章 口才

“敏平侯吐血昏迷?”淳于皇后皱起了眉,太子妃面上也掠过一丝惊讶与薄怒,但很快掩饰了下去,只听皇后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殿中因皇后话语中的怒意,一片死寂!殿角处,有宫人顺着墙根悄然而去…

卓昭节战战兢兢:“这是今早发生的,所以方才徐公公传了娘娘诏命,臣女与小姑姑才来迟,皆因当时在上房等候祖父的消息。”

她如今对政事的了解连皮毛都不能算,之前淳于皇后使人去将事情经过告诉圣人,让圣人示下处置,卓昭节并没有看出来这是要因后院之事牵累前朝的征兆,只是蓬莱殿里把人都打发了之后,太子妃就着皇后之前所言,要带她到东宫里去走一趟,道是认一认路,卓昭节推辞未果,只得说出敏平侯如今卧病在榻,自己不敢在外嬉游一事。

只是她压根就没想到,这个消息对于淳于皇后并太子妃来说何等重要!

淳于皇后和太子妃今日忽然抓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发难,自然是为了打击延昌郡王一派,敏平侯府亦在打压之内,问题是现在敏平侯卧病在榻,听着情势还不大好,到底也是一生为国的老臣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打压他,未免太过冷了臣下的心!

而且卓芳甸与卓昭节进殿时都没有提这件事情,淳于皇后在不知道敏平侯如今卧病且病势不轻的情况下,既要打压敏平侯,当然是处处针对卓芳甸——这要是传了出去,岂不是平白落一个皇后刻薄的名声?!

淳于皇后的脸色迅速阴沉了下来,她瞥了眼卓昭节,道:“你们方才进殿时为什么不说?”

卓昭节怯生生的道:“臣女…臣女…臣女进宫之前,祖母叮嘱过,在娘娘跟前不许胡乱多嘴,娘娘不问,不得随意开口。”

“哼!那也要看是什么事情!”淳于皇后不知道是不是看着宁摇碧的脸面,瞪了她一眼,跟着就问徐海年,“你呢?你亲自去的敏平侯府,敏平侯身子不好,你竟也不报?”

徐海年汗如雨下,颤抖着跪倒在地请罪:“回娘娘,是这么回事,奴婢以为今日敏平侯已经回了永兴坊的别院,是以见到卓芳纯等人时,先问了这么一句,当时他们含糊以对,奴婢心思都放在了催促两位卓娘子快些进宫上头,竟未留意…是奴婢疏忽,求娘娘饶恕!”

淳于皇后与太子妃都精明非常,一听这话就知道敏平侯的吐血昏迷只怕是不简单,本来还以为敏平侯不早不晚、偏偏今早就卧病,是因为从昨日之事上预料到了今日皇后的动作,忧急之下病倒的,但若是那样,卓芳纯等人为什么不直接说一声敏平侯抱病在榻,而要含糊过去?

当下皇后复问卓昭节:“敏平侯因何事吐血昏迷?”

卓昭节之所以不到迫不得已不肯提此事,就是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皇后不是沈氏,沈氏虽然是她名义上的祖母,但有卓芳礼与游氏在,无凭无据的也不能当真把她怎么样,而且沈氏也没有皇后这样精明!

对沈氏,她可以胡搅蛮缠可以信口雌黄,到底沈氏这个老夫人还没达到在侯府中为所欲为的地步,但皇后,只看她方才料理几个小娘子的一件争执,把国公夫人都弄得长跪丹墀前就知道,沈氏即使知道敏平侯昏迷与四房关系极大,可没有证据她也没办法四房,皇后…皇后只要心里这么认为就成了,至于证据,她若是想要,自有无数人为她预备出来!

见卓昭节咬着唇,迟疑不语,皇后有点不耐烦了:“到底为何?你这小娘子怎的不说话了?”

“皇后娘娘。”宁摇碧诧异的看了眼卓昭节,随即道,“依我看恐怕这事情昭节不大好说罢?”

淳于皇后一皱眉:“在本宫跟前,有什么不好说的?”

“比如说那人正是昭节的长辈呢?”宁摇碧笑着道,“昭节一向尊敬长辈的很,方才娘娘不是还说了?本来娘娘都没要她跪着,可见到卓芳甸跪下,她就乖乖儿的陪跪了,换了我哪里会这么老实?”

淳于皇后被他说得颜色略缓,道:“你?你呀!从前祈国公世子罚跪,你好像还去浇他水来着?虽然是夏天,可一身湿漉漉的也够难受的,还想你陪跪呢?”

宁摇碧笑着道:“着啊,所以昭节自然就不好说话了。”

淳于皇后哼了一声:“不说也得说!如今已经耽搁了本宫这许多辰光,不念你份上,本宫就要问她的罪了!”皇后冷着脸,“你莫以为九郎在这里就可以给你混过去,快点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看了眼宁摇碧,“你不许说话!”

“皇后娘娘真是不讲理。”宁摇碧却仍旧笑着,道,“其实这件事情猜也猜得出来,虽然不知道对不对,但卓家其他房里的长辈为人我大致晓得些,恐怕要有问题也就出在五房里了。”

淳于皇后一皱眉,问卓昭节:“果真是五房出了事?出了什么事?”

卓昭节纠结了数息“这算欺瞒皇后么”和“九郎居然也想到了拿五房顶罪”,迟疑着点了点头——五房…其实也算出了点事的吧?

宁摇碧一眯眼,继续道:“其实卓家五房的事情已经有些时候了,只不过高相为人厚道,所以一直没有叫娘娘知道。”

“嗯?”淳于皇后皱眉。

“卓家五夫人姓高,是高相的嫡幼女。”宁摇碧懒洋洋的道,“这位高夫人嫁给敏平侯之第五子卓芳涯后生有一女,只是卓芳涯不知道为什么很不喜欢这个发妻,从婚后未久,就在义宁坊里买了个小别院,养了一个外室…”

听到此处,淳于皇后脸色迅速阴沉了下来!

卓昭节小心翼翼的看了眼皇后的脸色,暗想,皇后果然如传闻中的一样,最恨男子对发妻不好…只是九郎这样胡诌,万一将来被皇后晓得真相,岂不是害了他?

她虽然畏惧皇后,却又怕牵累了宁摇碧,心念几转,把心一横,出声道:“其实,倒不是…”

“皇后问话,不好隐瞒的。”宁摇碧微笑着看了她一眼,神色如常的道,“我知道你不方便说,我来说就成,反正这件事情最多拖到圣驾驾幸翠微山,那时命妇来往多了必然会叫皇后知道的,你不要开口了,免得回了家中让长辈埋怨。”

淳于皇后也不悦的扫了眼卓昭节,教训道:“你如今也是宁家的人了,很该学着点儿九郎的气概,没得这么怯生生的,不像我大凉贵女的爽利!”

卓昭节满心发苦——只听宁摇碧继续道:“自养了这个外室后,卓芳涯就鲜少回五房,甚至回了五房也不与高夫人同室相处,高夫人自然受不了,所以有次两个人闹了起来,便将年幼的嫡长女吓着了,至今不能言语,高夫人也再不敢与卓芳涯争执,这么着,卓芳涯倒是越发自在,除了拿银钱东西出去养那外室根本不回五房!”

淳于皇后冷哼了一声:“好个不知廉耻的东西!高家也忒怯懦!不就是怕得罪了敏平侯吗?养出这种儿子,本宫没问敏平侯教子不严之过就不错了!他敢迁怒高家,真当本宫没脾气了!?”

卓昭节咬了下唇,心想皇后娘娘若是还没有脾气,也不知道朝野怎么会对你畏惧若虎了。

宁摇碧对皇后的怒火浑然不在意,笑着道:“还不止于此呢!前些日子,那外室有了身孕,又断出来是个男胎,卓芳涯遂以此为借口,逼着高夫人答应要将那外室接进门。”

淳于皇后立刻问:“高氏可答应了?”

“自然没有。”宁摇碧道,“本来卓芳涯对嫡女就十分冷淡了,更有嫌弃嫡女至今不能言语之意,若叫那外室进了门,高夫人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女儿想,一旦那外室生下庶长子,五房安有那嫡女的地位?”

淳于皇后闻言,怒不可遏的拍了下凤座,恨道:“好个狠辣的小儿!因着自己在外拈花惹草,害得嫡女受惊失声,不思愧疚悔改,反倒厌弃女儿!这是人做的事情么!”又道,“高氏做的很好,既是元配发妻,妻者齐也,的确不该对丈夫太过忍让!”

——这样公然违反自古传下来的妇行妇德教诲的话,大约也只有淳于皇后敢这么公然说出来,天下却无一男子敢与反驳了。

宁摇碧当然也不会去反驳,继续道:“不想卓芳涯却是铁了心,也不知道他对嫡妻说了什么,总而言之,高夫人被气得连夜抱着女儿回了娘家,如今已生和离之心…但,那外室是沈氏准许接进了门,如今就在五房里当家作主的。”他补充道,“敏平侯为了上朝方便,长年住在永兴坊的别院,君侯一向都是一心扑在了公事上,鲜少关注侯府那边的,昨日卓家七郎成婚,君侯自然要回侯府招呼众宾,想来昨晚宴至深夜才散,君侯劳累之余,未必会再返回别院安置。”

他顿了顿,若有所思,道,“对了,君侯昨夜一定不会回别院的,因为今日就是新妇敬茶之时,怎么着君侯也要喝完这盏茶再回别院…按说,这敬茶时一家上下人人都该在场,高夫人是新妇的五婶,本来也该在的。”

淳于皇后嘿然道:“本宫知道了,这卓芳涯是沈氏所出,料想沈氏既然让那外室进门,自然是不喜高氏,顺着儿子了!敏平侯的为人,本宫也是知道的,他虽然续娶了沈氏,却并不糊涂,不是什么都听着继室的人!恐怕是沈氏一直瞒着他,结果瞒到了今日新妇敬茶,高氏既然回了娘家,见不到她的人,敏平侯总要问一声…这好色放.荡的小儿,到底是继室所出,沈氏也就能教养出这样的货色来了!怪道将敏平侯气成了这个样子!”

听宁摇碧提了下五夫人回娘家的事情,淳于皇后就已经认定了造成敏平侯吐血昏迷的就是卓芳涯,甚至还把沈氏带了进去,卓昭节飞快的思索了一下,倒是庆幸自己方才没有打断他的话——这些都是宁摇碧猜的,即使将来皇后知道真相,料想,也怪不得宁摇碧吧?

第二百三十四章 皇后的心思

淳于皇后既然知道了敏平侯吐血昏迷的“真相”,自然不会再留卓昭节,道:“既然你祖父如今病着,那本宫与太子妃都不留你了,你且去罢。”

太子妃体贴的问皇后:“母后,虽然敏平侯那边用的胡老太医医术也不差,但如今是不是让许院判也走一遭?”敏平侯虽然向来就是延昌郡王一派,但为官多年,也是一位能臣了,现下皇后的目的是要打压延昌郡王一派,力保真定郡王的皇太孙地位,倒也不是一定要敏平侯去死,而敏平侯既然病得不轻,想想这位君侯也这把年纪了,这回即使能够撑过去,还能不能继续出仕也未可知,天家自然要体贴些,显得宽宏大量。

“倒也是。”淳于皇后嗯了一声,命之前的宫人贺氏,“去太医院与许院判说一声,着他一会去过了东宫,再去一趟敏平侯府为敏平侯诊断,并将诊断结果报与本宫知晓。”

贺氏躬身道:“是。”

卓昭节忙代敏平侯叩谢皇后与太子妃之恩。

皇后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你祖父为国多年,圣人与本宫自该多加体恤,如今他为逆子而病,本宫深以为憾,本该即刻传了那卓芳涯来重重的治罪,然而念他究竟是你祖父的骨血,还是等你祖父好了,看你祖父的意思罢。”

卓昭节忙又谢了,皇后看了眼在旁几次想插话的宁摇碧,道:“好了好了,不要一个劲的扯本宫袖子了,再扯,把本宫袖子都要扯散了!本宫知道你的意思,卓小七娘进宫时是乘了宫车,如今本宫所有的宫车都坏了,拉车的马儿都不听话了,总而言之只能让你代为送这卓小七娘回去…成了吧?”

宁摇碧缩回手,半点惭愧之色都没有,笑吟吟的道:“皇后娘娘最是体贴不过!”

淳于皇后瞪了他一眼,对太子妃道:“真亏得如今本宫还有些力气,不然方才那么几下,本宫简直都要被他从凤座上扯得摔下去了!”

“啊哟,母后,九郎如今眼里哪有咱们这些长辈呢?他啊这会心心念念的都是小七娘了!”太子妃笑眯眯的说道,“这孩子现下手底恐怕根本就不知道轻重了。”

就见宁摇碧理直气壮的抓起皇后袖子仔细看了看,随即递到皇后跟前,振振有辞的道:“娘娘请看这袖子的衣缝,根本不见脱线,可见我方才力气用的才不大,娘娘这是又要赖上我了么?”

皇后二话不说,夺回袖子,自己用力一扯,将那线扯松,瞪眼道:“怎的没有脱线?你看这是什么?!”

…卓昭节瞠目结舌!

就听太子妃哈哈大笑,道:“如何?九郎还有什么话要说?”

不想宁摇碧仍旧面不改色,认真严肃的看了看那袖子,摸着下巴道:“没错,娘娘的袖子怎么就脱了线?难道是尚服局的人偷了懒,将做工不好的衣裙拿了来敷衍娘娘?”他正色道,“这些人真是岂有此理!娘娘素来仁慈,倒是把她们宠得怠慢起来,依我之见,应该立刻把尚服局的人都拘了过来问罪!娘娘以为如何?”

淳于皇后怒道:“这明明是你弄的,却扯上尚服局做什么?”

宁摇碧佯讶道:“什么时候有这种事情?皇后娘娘前两日还赞过我最是知礼懂事的,这可是娘娘亲口说过的话,可见我怎么会扯坏娘娘的袖子!娘娘可不要被小人蒙蔽,误会了我!”

“…”真定郡王撑不住大笑出声,拉着皇后道,“皇祖母,你看孙儿没胡说罢?要将住九郎可不容易!”

淳于皇后也笑了,伸指一点宁摇碧的额,道:“你这是跟谁学来这一身惫懒的性儿的?哪里有一点点公侯子弟的气度!”

宁摇碧一脸正义凛然,提醒道:“娘娘从前夸过我聪…”

“本宫从前被你蒙蔽了!”淳于皇后笑骂道,“怪道你父亲都拿你没办法,他少年时候虽然也有几分玩性,但到底还算一个翩翩风度的佳公子,哪里像你这么不顾体统!自己做下的事情,没得赖到无辜的尚服局头上去,你信不信回头尚服局的李尚服寻了你理论?”

宁摇碧狡黠一笑,道:“李尚服最是心软不过,回头我与她赔个礼,哄上几句,李尚服自就舍不得说我什么了。”

太子妃含笑道:“母后还是不要为难九郎了,依臣媳来看,咱们和九郎讲道理,他和咱们耍无赖,咱们和他耍无赖呢,他又和咱们说情份,偏咱们又狠不下心来拿他怎么样,这么着,咱们是必输的。”

淳于皇后深以为然,嗔宁摇碧:“你快点送了卓家小娘子回去侍疾罢!不要在这里气本宫了!”

宁摇碧作了个揖告退,笑道:“我几时气娘娘来着,娘娘又冤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