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惊——这才醒悟过来,那人走了,可之前救下自己的沈丹古…却还没走?

他想干什么?

卓昭节惊恐的想到,之前那试图刺杀自己之人说过,沈丹古对自己有意?那…他…难道…

正彷徨无计之时,一只冰凉的手,轻轻抚上了她的肩。

因是夏日,卓昭节又已睡下,只穿了极轻薄的亵衣,又因为难以入睡,辗转之间,亵衣不经意的滑开,大半个香肩却露在外头。

沈丹古这一抚,卓昭节几乎魂飞魄散!她一狠心,正待咬舌,未想沈丹古却又缩回了手,静静的道:“对不住,我以为你穿着衣裳,且正睡着,想拿回我的东西。”

卓昭节失神片刻,未曾回头,却喃喃的道:“你…”

“方才打开剑锋的一枚扳指。”

听声音,沈丹古是转过身去了。

卓昭节犹豫了下,才将信将疑的从榻角摸到一枚扳指——这扳指是她看着弹进帐子来的,在什么位置她自然清楚,又赶紧整理了下衣着,因亵衣单薄,她不放心的裹好了被子,才把那扳指往榻沿上一放,低声道:“找着了。”

沈丹古这才转回头,恰好一道闪电掠过,但见他青衫玉立,衣上点点水渍,显然是一路追着之前那人而来的。他转过头,飞快的扫了眼卓昭节,立刻就着电光看到榻边的扳指,伸手收起,平静的道:“今日之事,冒犯你了。”

“…”卓昭节实在不知道他是敌是友,又察觉到方才那人与沈丹古争吵,外间的阿杏、阿梨,隔壁的初秋、立秋,都寂然无声,甚至呼吸悠长如旧,分明沉睡难起,实在是不对劲,虽然满心疑惑,却不敢多问,只道,“没什么,你…夜深了,你去罢!”

未想沈丹古却不曾移步,卓昭节正又要提起心来,却听他慢慢的道:“我在外头等你…也正好,有些事情想与你说。”

卓昭节咬住唇,看着他走到窗边,敏捷的跳了出去,又反手把窗合起,愣了片刻,才权衡起来——她实是不想出去的,然而又知道如今这院子恐怕都在沈丹古的掌握之中,若不出去,恐怕沈丹古着恼,对自己不利。

这么犹豫再三,沈丹古都不见催促,显然是笃定了不怕她拖延。

卓昭节看了眼铜漏,距离天亮还有近两个时辰,她到底怕出变故,只得起身穿戴,出了内室,到外间一看阿杏、阿梨,果然睡得深沉极了——往常这两个使女最伶俐不过,卓昭节偶尔咳嗽一声都能吵醒了她们。

可这一回,卓昭节经过时故意伸手掐了把阿杏,阿杏竟然毫无所觉。

卓昭节忐忑的出了门。

沈丹古负手站在回廊上,凝视着庭中的风雨。

廊上隔几步挂一盏气死风灯,在风雨中摇晃不已,却迟迟不灭。

灯火照得他脸庞半明半暗,风吹衣袂猎猎,虽然察觉到卓昭节已经出来了,但看起来沈丹古暂时还不想说话,仍旧保持着凝望风雨的姿势,沉默不语。

卓昭节抬手掠了掠鬓发,惊疑不定的看着他。

她察觉到,这个一直寄人篱下的沈家庶子…似乎…别有秘密?

“今日之事,叫你担心了,往后必不会再如此。”卓昭节正转着心思,沈丹古却忽然回过头来,淡淡的道。

这是他第二次赔礼了,还保证再不会如此——卓昭节含糊道:“没什么。”

“我确实恋慕你已久,然而罗敷有夫,我虽不才,却也不敢忘恩负义。”沈丹古忽然毫无前兆的直言,他说这番话时,仍旧神色不变,淡漠而冷静,缓缓道,“君侯待我恩重如山,我不会做让他失望之事。今日之事,你着实受了我牵累,是我对你不住。”

卓昭节怔了一怔,也不知道是该羞怯还是该不信,好半晌才想到回答的话,依旧是含糊一句:“…无妨。”

“其实我很想问一句。”沈丹古忽然转过头来,直视着她,一直平静的目光渐渐变得深邃而莫测,他稳固如磐石的语气里也出现一丝极为明显的波动,“倘若我不是沈家人,而你也未曾先遇见雍城侯世子…我若金榜题名,登门求娶,你…可愿意嫁我?”

卓昭节有刹那的无措,但很快,她摇了摇头,在沈丹古失望自嘲的目光里,她低声道:“沈表哥,我不信倘若的。”

“…也是,你本来就无须什么倘若。”沈丹古怔了一怔,低笑出声——打小锦绣堆里长大的卓小七娘,她要什么倘若?她这一生本未沾过半点风霜的,又何必去向往重来的机会?

第七十八章 夜访

卓昭节听着他似嘲似讽的轻笑,心头忐忑。

然而沈丹古笑了一阵,却没有为难她的意思,而是恢复了淡然之色,道:“咱们头回见面,是在义康公主的春宴上,你盯着我手里的月光白看着不错眼,你可是很喜欢月光白?”

“也不是。”卓昭节咬了咬唇,如实道,“那时候我在想事情,想着想着就走了神,被使女暗中拉了把才醒悟过来一直盯着你手里那朵月光白看了许久了。后来很是庆幸四周也没什么认识我的人。”

沈丹古反应极为敏捷,他静静笑着道:“那会你才到长安,照着四表婶的意思,是想撮合你与阮云舒,照着君侯本来的意思,是想将你许配与我…而你却喜欢雍城侯世子,是在想这个吗?”

“…是的。”卓昭节抿嘴道,她知道这个回答可能触怒沈丹古,然而要她在与宁摇碧两情相悦上昧下真心来迎合,她却又不是那样的人。

“呵!”沈丹古闭了下眼,旋即睁开,轻声道,“早知道去秣陵可以认识你,那年我也向君侯请求去怀杏书院请教几年了。”

卓昭节与宁摇碧情投意合,又已经为人妇,三更半夜的听着一个孤身男子不住诉说对自己的情意,实在觉得违和,即使如今性命清白操持于沈丹古之手,她到底还是忍不住提醒道:“沈表哥请慎言,如今木已成舟,我亦已为宁家妇,这些话,沈表哥还是不要说了。”

沈丹古淡笑着道:“我也就能说这么一会儿,你听听又何妨,反正今晚之事,不会外传的。”

卓昭节警觉道:“我的使女?”

“一点迷香罢了。”沈丹古淡淡的道,“你喝的茶水里加了解药,她们没加,不到天明是醒不来的,不伤性命,放心罢。”

“你…你放这解药,你是故意让方才那人来刺杀我的?”卓昭节暗吃一惊,急问道,“你到底想做什么?”

沈丹古低低的笑了一声,眼神闪动,却道:“那是意外。”

“意外?”卓昭节追问,“他说你…你常盯着我的画像看,你有我的画像?莫非是你偷偷画的吗?然而为什么你看我的画像,他就要杀我?”

“那个人是昏了头了,你不必理他。”沈丹古长久的凝视着她,半晌,却只轻描淡写的道。

卓昭节咬了咬唇:“你胡说!听那人的语气,出入这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祖父竟然一直不知,可见他武艺高明!这样的人…怎么会在你手下?而且这样武艺高明之人,岂会贸然行事?你…你到底要做什么?”

沈丹古微笑着道:“没什么胡说不胡说的…他若非昏了头,其实今儿个很不该来试图杀你的。总而言之,这件事情,我会处置,往后再不会有这样的事情。至于旁的…”他笑容温和,神色之间甚至有些欣慰,却道,“我不想告诉你。”

卓昭节一噎,半晌才道:“那你叫我出来,想说什么?”

“就是想说方才的话。”沈丹古忽然又转头看向了雨幕,语气里有淡淡的怅然,以及难以察觉的迷惘,他慢慢的道,“我如今没有什么要问你的了。”

“…那我回去了。”卓昭节沉吟片刻,试探着道。

“嗯。”沈丹古看着雨幕,淡然道。

卓昭节立刻回头就走,但走了两步,她又不放心的追问:“不会再有人来打扰我?”

沈丹古失笑,到底移开看雨的目光深深望了她一眼,保证似的道:“不会。”

“包括你在内?”卓昭节狐疑的问。

沈丹古颔首。

卓昭节还是不能相信他——然而不相信她也不能做什么,只得忐忑的回房。

但她这次才走到房门边,忽然沈丹古扬声道:“今晚之事…七娘保密么?”

卓昭节心一沉,面色不变道:“自然。”

沈丹古负着手,慢慢踱步到她身边,淡笑着道:“当真?”

卓昭节从前见他,素来都是温文尔雅、善解人意,哪里看到过他今晚这样诡异强势?定了定神才正色道:“你方才说了那许多…恋慕我的话儿,我有脸说与旁人听么?”

“七娘真会开玩笑。”沈丹古漫不经心的笑了笑,低声道,“七娘要和我为难,还要理由吗?雍城侯世子,可是将七娘宠得紧,怎么舍得七娘受委屈?七娘你说对不对?”

他语气还是那么温和,甚至还带着一丝戏谑,卓昭节听得却是冷汗淋漓,勉强笑道:“沈表哥,你真会开玩笑,你…你今儿个也是救了我一命,我为何要和你为难?我再没良心也不至于恩将仇报罢?”

沈丹古无声一笑,道:“但要杀你的人,虽然不是我派的,总也是我的下属。”

“那个人我虽然恼着,然而念着沈表哥你的份上,我总是不计较了。”卓昭节苍白着脸色,低声道。

沈丹古凝视着她,一直到卓昭节几乎摇摇欲坠,才轻笑了一声,道:“当真不计较?”

卓昭节下意识道:“当真不计较。”

“那今晚的事情你也不会提了,是不是?”沈丹古用近乎呢喃的语气道。

卓昭节咬住唇:“是。”

“这样的话,我便放心了。”沈丹古轻轻的笑了笑,卓昭节正狐疑着是不是这样就过了一关,未想沈丹古忽然探手!

在卓昭节尚且懵懂之际,他用力按住卓昭节的肩,带着明显凉意的唇在她鬓发上轻轻触了触——动作之轻,若非卓昭节被他按住的刹那惊怖欲死,从头到脚无一处不高度紧张,敏锐之极,甚至不能确定他的唇是否碰到了自己的鬓发。

“你!!!”卓昭节几乎尖叫出来!

然而下一刻,沈丹古已经松开了按在她肩上的手,转开视线,轻描淡写的道:“七娘若是不想这一幕传出去…咱们往后,还是如以前一样的好。”

说完了这句话,沈丹古再不多言,轻笑了几声,转过身,虽然无伞无蓑,但他也无所谓的就这么踏入雨幕之中!

留下卓昭节举袖掩嘴,独自站在回廊上,瑟瑟发抖——也不知道惊怒与羞愤中,是哪一种居多?

沈丹古冒雨而行,出了卓昭节的这间院子,信步向自己住的院子而去。他对这别院的守卫了如指掌,极轻松的避过巡逻之人,顺利回了屋。

只是他踏进屋后,没有惟奴迎上来为他解下湿衣,只点了一盏灯火,显得昏黄的正堂上,却默默坐着一个眼眸湛蓝、身材魁梧的胡人老者——赫然,正是苏史那!

看到苏史那,沈丹古瞳孔微微一收缩,但随即恢复了常色,淡笑着道:“有客前来,不可失仪,还望苏将军容丹古更衣之后,再来迎接。”

苏史那早已反客为主,自己沏好了一壶茶,慢条斯理的呷着,闻言淡淡的道:“去吧。”听语气,俨然他才是此处地主,甚至还是沈丹古的长辈一般。

然而沈丹古城府极深,丝毫不计较此事,反而微微一笑,对他施了一礼,这才转身进了内室。

片刻后,他就换好了一身八成新见客的石青袍衫出来,又向苏史那行了礼,落座后,这才含笑问道:“未知苏将军此来,有何见教?”

风仪谆谆,俨然是好客温雅的士子,在接待着踏花来访的知交好友、敦厚长辈。

苏史那也不禁感慨:“某家见的人极多,某家的老主人与如今的主人,也都非等闲之辈,然而要论这忍性,究竟还是沈郎君占了上风。”

“那是因为申娘子与雍城侯世子皆是出身尊贵,无需忍耐。”沈丹古闻言,却微笑摇头,温言道,“丹古既是庶出,又生长卓家,若还行事不知收敛,岂非是自取灭亡之道?”

苏史那淡淡的道:“某家说的忍性,并不是你在卓家的表现,也不是你方才见某家不请自入,还登堂入室的镇定谦和。”他嗤笑了一声,道,“某家佩服你的是,你明明恋着某家的主母多时,然而如今为了判断某家对你的底细清楚了多少,却不惜再三恐吓威胁、乃至于非礼某家的主母!单是这一件,某家的主人是决计比你不上的!”

他虽然说宁摇碧在这点上不如沈丹古,神色之间却颇不以为然,显然很看不上沈丹古这样的手段。

沈丹古闻言,却是眼都没眨一下,轻轻而笑道:“雍城侯世子将世子妇当成了掌中至宝,这一点,如今谁人不知?只是苏将军方才坐视令主母惊吓乃至于受辱却一直袖手旁观,以世子的性情,若知此事,难道会和苏将军罢休?而苏将军为了试探丹古,对世子妇几次险死袖手旁观,身为下仆,这份敢拿主母当诱饵的狠绝,世子有心腹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苏史那淡淡的道:“某家是做了点手脚,趁着主人入睡,亲自来将主母的暗卫换了一批可信之人。不过正如你对主母所言,某家要与你为难,莫非只有今晚的理由么?休说什么将今晚之事宣扬出去,某家可不是主母,年轻阅历浅,好作弄!”

“丹古岂敢作弄苏将军?”沈丹古淡然而笑,“丹古只是想…苏将军为何会对丹古如何感兴趣?甚至不惜亲自打着护卫主母的名义,赶到蕊蝶别院来盯着丹古?”

他慢慢的道,“苏将军可别说是因为世子重视世子妇,方才我若不出手,那一剑足以将世子妇斩成两截!而当时苏将军远在院外,即使想救援,也不及!苏将军是根本就不在乎世子妇的性命吧?”

苏史那沉沉一笑,道:“某家不在乎有什么关系?沈郎君你在乎,这不就成了吗?”

沈丹古微笑着道:“苏将军的意思,难道要代令主人将令主母送与丹古?”

“沈郎君何必着急?”苏史那深深的看他一眼,慢条斯理的道,“前不久,晋王小郡主尝为某家的主母画了一幅画,乃是人在凤凰花树下,虽然那株长安独一株的凤凰花树没开,但郡主妙笔,却照着在沈郎君处只看了一眼的凤凰花开画得艳丽非凡,某家的主母实在是满意极了。只可惜郡主却还是很遗憾,道是那凤凰花开的调色到底不如沈郎君那儿的那幅…”

原本平静的沈丹古,脸色倏然而变。

第七十九章 大喜讯

次日,卓昭节魂不守舍的向敏平侯告辞。

这时候雨虽然下小了,但淅淅沥沥,也不像是会立刻停下来的样子。

敏平侯顾虑着山路湿滑,有心留孙女到雨停再走,然而如今这蕊蝶别院,卓昭节哪儿还能住得下去?她往后都不敢来了。

看着敏平侯听到自己一定要冒雨走后眼中的失望,卓昭节心头一酸,把昨夜之事全部告诉祖父的念头,在嘴边滚了几滚,却到底没说出来——沈丹古是敏平侯留给五房的人,不管他私下里弄什么小动作,凭着人人都知道他是敏平侯抚养长大这一点,明面上他是不可能忘恩负义的,那样他这辈子也就完了…

如今敏平侯为了子孙,长年居翠微山,原本夜以继日批着公文却还矍铄的老者短短两年却苍老了许多,已经透露出来明显的暮气。

卓昭节不敢想象倘若敏平侯知道自己苦心栽培了十余年、所耗费的心血比嫡亲子孙还多的外姓晚辈居然会对自己已经嫁了人的嫡亲孙女无礼…他怎么受得了?

回去想想法子罢…沈丹古不受沈家重视、甚至是其嫡母嫡兄的眼中钉,他如今还只有个举人的功名,距离下科有近两年的辰光,自己一个侯爵世子妇,总归有办法报复回来的。又何必叫年迈的祖父受这个气?

卓昭节暗暗咬牙,她在陈珞珈手里时也吃过亏、尝过九死一生的滋味,可什么时候受过他人无礼?尤其她与宁摇碧何其恩爱,昨晚被沈丹古触碰两次,甚至还在鬓上吻了一下,心中的羞辱,根本难以用语言描绘!

然而沈丹古的那番话,也深深打进了她心底——这样的事情,她要怎么说出去?

告诉宁摇碧吗?宁摇碧当然会怒发冲冠,到时候沈丹古定然难逃一死!

但那样的话,自己又如何自处?

她昨夜不甘心受辱,是做了万一…就嚼舌自尽的准备的,可现在的情况是,虽然受了非礼,却也没到以死卫洁的地步,要说没受辱,怎么想怎么恨!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完全是浑浑噩噩的回到了丹葩馆。

宁摇碧本来在书房里温书,但卓昭节一夜未回,他心中不放心,这会书也不怎么看得进去,知道卓昭节回来后,心里挂念,就回内室去看一看。

未想才到后头,就见内外使女一个个轻手轻脚、如临大敌!

宁摇碧心下诧异,问初秋:“世子妇在里头?”

“回世子的话,在呢。”初秋小心翼翼的道,“不过…世子妇许是路上乏了,这会睡下,吩咐了不许打扰。”

原来如此,难怪这些人都轻声慢语的。

宁摇碧这才放了心,跨进内室,却见宝帐放着,内中一人面里而卧。他记着初秋的话,怕吵了卓昭节,蹑手蹑脚的进了帐,屏息凝神到了榻边,正想弯腰低头亲一亲妻子的脸儿,不想低下头来却见卓昭节虽然闭着眼,然而却满面泪痕!

他顿时吃了一惊,沉声问道:“出什么事情了?”

卓昭节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了丹葩馆,回来之后,庆幸于宁摇碧在书房,正好可以打发了下人,独自收拾一下心情,未想才哭了一会儿,就听见宁摇碧的声音——她太过恍惚,以至于根本没留意到宁摇碧进来,这会猝然之下被问到,顿时慌了手脚!

好在如沈丹古所言,苏史那也根本不敢把他调开宁摇碧原本派遣在卓昭节身边的暗卫、换成自己的心腹且袖手旁观卓昭节遇险、甚至被沈丹古调戏的事情告诉宁摇碧。

是以宁摇碧收到的消息提都没提昨晚的事情,他当然不会想到,在蕊蝶别院里,卓昭节居然也会遇险——他是在侍卫下人之外另外遣了暗卫保护妻子的。

所以宁摇碧略一沉吟,倒是疑心到了敏平侯身上,毕竟据暗卫的禀告,卓昭节昨日在蕊蝶别院留宿,完全是因为被敏平侯布置了功课。而两人成亲前,卓昭节就抱怨过这一点。所以见卓昭节惊慌失措的坐起,泪流得更凶,却什么也不肯说,略作沉吟,就试探着道:“可是昨儿个祖父布置功课太多,累着了?”

卓昭节听他这么问,呆了一呆,险些一口心头血吐了出来!心中的憋闷简直没法说,暗想卓家到底欠了沈丹古什么?敏平侯辛辛苦苦栽培他这些年且不说,就说昨儿个自己在他手里吃了亏,还没法告状——如今敏平侯还要代他背负罪名?

宁摇碧见她发怔,倒是自以为猜对了,便安慰道:“如今你已经出阁,是我宁家的人,虽然是你嫡亲祖父,但论理也不能怎么管你了。他既然迫着你做功课,索性往后就不要过去。”

“不是的。”卓昭节心烦意乱得不得了,心中替敏平侯叫着屈,奈何又不能如实说话,这样的辩解,宁摇碧当然要以为她是为了庇护祖父,神色之间就流露出来对敏平侯的厌烦。

卓昭节心头大苦,勉强打点精神替敏平侯开脱,一口咬定了在这儿偷偷的哭是因为看到敏平侯如今大为清减,心疼敏平侯的缘故。

她这么说了半晌,宁摇碧才将信将疑,但他一向宠爱妻子惯了,虽然觉得这说辞有点不对劲——卓昭节方才明明更像是受了大委屈,可卓昭节坚持是心疼祖父,宁摇碧也先将疑惑压在心底,先顺着她的意思,沉吟片刻,道:“祖父如今定然是回长安无望的,不过若是留一二子孙承欢膝下尽孝,倒也没什么。若是他不放心,我去圣人、皇后跟前说。”

“可如今谁在祖父跟前呢?”卓昭节本来根本没心思说事情,然而这会却不能不把自己的理由圆起来,只得勉强定了定神,淡淡的道,“大伯膝下没什么儿孙,四房吧,本来八哥最合适,偏八嫂现下有了身孕,总不能在这时候让八哥在翠微山陪祖父罢?其他房里的人…怕是祖父看不上。”

敏平侯为人刻板,他亲自栽培的晚辈,当然是首先从嫡出里挑选。卓家庶出又没有特别出色的,他才懒得费心思。本来这个长辈就不是好讨好的人!

宁摇碧微笑着道:“我就这么一提,回头你与娘家人商议商议就是了。”

在他看来敏平侯还是安分点的好——至于敏平侯长年独居翠微山别院可怜不可怜寂寞不寂寞,宁摇碧一点也不关心,若非敏平侯是卓昭节的嫡亲祖父,而卓昭节显然很在乎这个祖父的想法,今儿这事叫他知道,他第一个选择就是参上一本,告敏平侯个心有不甘!

卓昭节其实也没心思议事,就着他这么句话算是把事情揭过,跟着就提出自己真的累了。宁摇碧若有所思的看了她一眼,体贴的让她休憩,又在榻边陪了她一会,见卓昭节不久之后当然沉沉睡去,这才俯身在她颊上吻了吻,照样蹑手蹑脚的退了出去,叮嘱下人小心伺候。

回到书房,宁摇碧立刻传来苏史那,详细询问缘故。

苏史那早有准备,淡淡的道:“某家听说昨日虽然下着雨,但起初主母是想冒雨回来的,后来却为敏平侯所阻。”

虽然是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但架不住宁摇碧先入为主——在苏史那的隐瞒下,他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沈丹古昨晚也宿在蕊蝶别院,在他想来整个蕊蝶别院既然只有敏平侯一个主人,卓昭节也不是会受下人气的主儿,回了丹葩馆就哭,定然和敏平侯脱不了关系。

所以宁摇碧立刻想到:“昭节要回来,怕是因为之前我叮嘱她早些回来,免我担心之故。敏平侯担心孙女,山雨路滑,故而阻止,其实这也是我的意思。恐怕昭节执意想回来,叫敏平侯训斥了…这么一训斥,少不得要提到她忽然去探望的缘故?若是敏平侯知道昭节去探望却是被祖母与父亲打发,不叫她白昼里常在丹葩馆这边,以他的脾气定然大怒…”

“原本昭节出阁之前,敏平侯就很不高兴她嫁与我,恐怕一怒之下,就要往这个去说。昭节虽然未必后悔,但她这么无辜的被赶到外头去,还要为此受祖父训斥,恐怕心里也是难受的…怪道她方才哭的那么委屈…”

宁摇碧这么一想,又绕回了自己不上进,卓昭节受牵累的事儿上去,他不忍心怪纪阳长公主,把帐全部算到了雍城侯头上,当天晚上,又寻了几件小事,把雍城侯大大气了一回。

但从次日起,宁摇碧却格外认真的进学起来——他的一举一动,长公主与雍城侯都十分关心,晓得这样的变化,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从宁摇碧身边的人那儿知道了宁摇碧先前的推测,倒也十分欣慰。

反正如今敏平侯不但是亲家,也威胁不了宁家什么,长公主与雍城侯一心一意惦记着宁摇碧的前程,为了宁摇碧能够上进,让敏平侯背后诋毁一番那都是小事。

长公主如今就指着二房承欢膝下给自己养老送终,宁摇碧又是她最心爱的小孙儿,自然不会放过一切为宁摇碧扭转纨绔印象的机会。于是再一次皇后邀她到行宫欣赏教坊新排的乐曲,席上长公主就说起了宁摇碧现下洗心革面的事情。

淳于皇后当然要捧场,不但顺着长公主的话头把宁摇碧夸了又夸,还特意送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到丹葩馆。长公主只惦记着孙儿,淳于皇后倒也记着梁氏当年的情份,少不得把卓昭节也带上,赐了十匹贡缎。

内侍送东西时特意提到,皇后说宁摇碧要专心向学,又都是自家人,就不必进宫谢恩了。那么卓昭节还是要进宫谢恩去的,还得连宁摇碧那份一起提。

这几日卓昭节正是反复煎熬,一忽儿觉得告诉宁摇碧是难以启齿,而且到时候简直没法想象事情怎么收场;一忽儿又觉得不告诉他俨然是骗了他一样。本来皇后待她一向不错,觐见都极熟了,如今却很不愿意抛头露面——可谢恩是必须要去的。

她虽然竭力掩饰,可淳于皇后是什么眼力?一下子就看出来她的恹恹之色,皇后吃惊之余,自然要关心几句。

卓昭节在宁摇碧跟前,还能推说心疼敏平侯之故,在皇后跟前要还这么说,谁知道皇后会不会认为自己是在生怨?当初敏平侯可是皇后一手发落的,不过是打着圣人的旗号罢了。

所以对皇后的询问,她只能说才到翠微山有些不适应。

淳于皇后当然不相信,道:“你又不是第一次来,雍城侯府也没什么大事要你操劳,怎么今年气色就这么不好?何况来翠微山也有两日了,怎还这么难看?”就传许院判来看,“身子骨儿可不能开玩笑,不拘是什么缘故到底经了许院判的手放心些。”

卓昭节其实很想谢完恩就走人,但皇后的关心,却不能不领情。

未想许院判来了之后一诊脉,哪儿是放心了些?简直是太放心了——他断出卓昭节已经有一个月的身孕!

这个消息连淳于皇后也感到意外,亦是喜笑颜开,见卓昭节一脸震惊的呆在那里,还体贴的四处派人替她去报喜——皇后心情一好,把身边人都赏了,众宫人对卓昭节的贺喜又更上层楼。

这样的喧嚣同突如其来的惊喜里,卓昭节之前纠结要不要把被沈丹古调戏之事告诉宁摇碧的为难犹如齑粉一样不经意的被吹得不见半点儿踪迹——与初次为人母相比,那点儿委屈算什么?如今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才是重中之重!

卓昭节甚至有隐约的庆幸那晚沈丹古没有进一步的无礼。

虽然这不代表她就不记这个仇了,但至少剩下来这九个月,什么都越不过她的孩子去!这一件仇恨又算什么?

现下安胎最紧要!

第八十章 喜气洋洋

卓昭节过门才三个月就传出喜讯,夫家娘家都高兴得没法说。

纪阳长公主本来对她成日里引得宁摇碧围着她转是很有些意见的,如今听得喜讯这份意见顿时一扫而空——二房的子嗣这么单薄,虽然说宁摇碧还年轻,然而作为长辈,总归是希望看到二房子嗣兴旺、尤其是嫡子嫡女越多越好的。

更何况长公主虽然在大房那边有过曾孙,但二房的曾孙,还是她最心爱的小孙儿的嫡长子或嫡长女,不拘是男是女,长公主想想都要乐出声来!

才送走了淳于皇后打发来报信的内侍,长公主就迫不及待的与常嬷嬷、李嬷嬷感慨:“早先看九郎与昭节成日腻在了一起,总觉得这样九郎太过荒废,如今看来少年人这么一腻倒也是好事。”

常嬷嬷与李嬷嬷都笑:“可不是吗?寻常媳妇进门,一年之内有消息,那都算早的了,咱们世子妇这才三个月都差了两天才满呢,可见世子与世子妇这命里头的子女缘分深厚,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世孙、世孙女环绕殿下跟前呢!”

长公主欣慰的道:“这么想来九郎婚后这段辰光也不算荒废,不然本宫哪儿能这么早就听到这曾孙的消息?”她本来是对卓昭节的容貌不大满意的,这个孙媳长的实在太好看了,就算她没什么才艺,所谓才女的名头也很有水份,然而长公主身为女子也不能不承认,卓昭节凭着那张脸就能倾倒众生,宁摇碧一定也在这众生里。

长公主当然不肯承认自己孙儿意志薄弱抵御不了美色的引诱,她只会认为这都是卓昭节的不是,是孙媳妇不够端庄贤德。

但现在想到卓昭节的美貌却是打从心里的感到满意,“本宫的九郎打小就是长安郎君里头数得着的俊俏的,昭节那孩子也不用说,她那副容貌,可是从当年长安公认的第一美人那里传下来的——你们说说,他们两个的孩子,得有多俊?”

大凉的风气本来就十分的以貌取人,王孙贵胄因为有挑剔的条件,在这一点上更加的明显。要不是太重视宁摇碧,生怕他被卓昭节耽搁了前程,本来像卓昭节这样带出去备有面子的孙媳,除非特别桀骜不驯没眼色,不会有长辈不喜欢的。

媳妇尚且如此,嫡亲的骨血那就更不要说了。

想到这么个倾国倾城的孙媳生下来的嫡曾孙或嫡曾孙女该是多么招人疼的小模样儿,长公主只觉得自己一颗心都要化作了水了——她禁不住与常嬷嬷、李嬷嬷回忆起雍城侯、宁摇碧的幼年之时,热烈向往起抱曾孙的光景来…

长公主这边高兴,作为娘家的卓家当然更高兴。游氏第一时间把所有事情都丢给了长媳赫氏,连同样怀着孕的次媳古盼儿都顾不上管了,迅速收拾东西直扑丹葩馆。

见着被众星拱月也似护在中间怎么忍都忍不住笑意盈盈的小女儿,游氏再三问了孕讯可准——虽然是淳于皇后派人报的信,又是许院判诊的脉,但游氏还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弄得有点懵了。

早在卓昭节出阁之前,她就照着规矩边给女儿调养身体,边叮嘱她过门之后不可疏忽了子嗣之事——虽然没有嫡子卓昭节也是正妻,但往后爵位在亲生子头上和在庶子头上那是两回事儿。

何况卓昭节这样心高气傲的小娘子,叫她看着宁摇碧纳妾,她怎么忍得了?想叫宁摇碧不纳妾,一辈子与发妻恩恩爱爱的过,任重道远,两人之间的情份是一件,子嗣是另一件,缺一不可——寻常人家还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呢!

堂堂雍城侯府就更不可能看着大房那边出人来承爵了,雍城侯父子与大房都有仇,难道父子两个辛苦博来的东西最后反而还要都给了大房吗?开什么玩笑!宁摇碧必然是要有自己的亲生子的。

本来游氏日日夜夜祈祷的是卓昭节能够在半年,最晚一年内有身孕,这样才能保证与宁摇碧长久的恩爱下去。毕竟宁摇碧的情况与阮致不一样,阮致又没有爵位在身,他虽然父母亡故之后由舅父温峥养大,但温峥总归是外人,在涉及到嗣子这样的事情上,温峥只能劝说,不可强逼。

而阮家其他人对阮致也没有恩情,又不是父母,也没法给他太多的压力。再加上当时敏平侯正得势,种种缘故之下,才有阮致不纳妾、从族中过继嗣子一事。但宁家哪里能一样?长公主年事已高,然而精神还矍铄着,雍城侯可是正当壮年!

就算宁摇碧肯,长公主与雍城侯不择手段也要达成目的的。

所以现下确认了卓昭节当真有了身孕,如今才是头一个,不管是男是女总归好交代了。游氏顿时高兴的直掉泪,叫左右劝了又劝,才抹着泪道:“谢天谢地,我的七娘果然是个有福的!你这命里的子女缘分实在是丰盛得紧…我的儿,你好好的养着,千万要仔细,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