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姑笑:“世子妇这话就说到点子上了,除非雷郎君与十娘子一起住下来,不然十娘子怕是一晚上也住不了的。”

宁娴容红透了脸,道:“姑姑定然不喜欢我,不然怎么老是这样说人家?”

冒姑笑着道:“十娘子这话可是冤枉婢子了,婢子就是知道十娘子性儿好,这才有胆子与十娘子玩笑呢!”

卓昭节含笑道:“性儿再好,被说到了痛处照样是跳脚的,姑姑可得记住了。”

宁娴容又气又恨,跳起来就往外走,嚷道:“我说不过你们!我走了!”

宁瑞澄与宁瑞婉见宁娴容过继一年不到,倒与卓昭节相处得如此自然,直如嫡亲姑嫂一般,对望一眼,都是嘿然不语。

这日因为大房姐妹闹上门的缘故,卓昭节根本就没空给宁娴容收拾回礼,好在冒姑早有准备,比着之前卓家的礼,给宁娴容照样备了一份。宁娴容见后,连连说是太重了——卓家把卓昭节当作了掌上明珠看待,卓昭节又嫁得好,为了女儿的面子,游氏也是要花尽心思的。

宁娴容看到当然是受宠若惊。

姑嫂两个推来推去了半晌,卓昭节还是迫着宁娴容收了:“咱们府里现下就你一个娘子,这点儿礼你兄嫂还出得起!我也不瞒你,这些我也不很懂,都是比着从前我娘家给的,我娘家兄弟姐妹还不少呢——这点儿拿回雷家,我还怕委屈了你!”

如此说服了宁娴容,卓昭节又与宁瑞澄、宁瑞婉告了罪,陪宁娴容到前头寻雷涵——出了院子,就看到鸾奴迎面而来,见着卓昭节与宁娴容一喜,上来见礼道:“世子也正遣了小的来告诉世子妇,道是雷家郎君想早些回去,世子所以着小的来请十娘子呢!”

“倒是巧了。”卓昭节一笑,心想多半是宁摇碧人在前院和雷涵敷衍,却一直着人留意着这边,不然怎么鸾奴来得这么巧?

把宁娴容送到前头,果然雷涵也正在和宁摇碧说告辞的事情,只是看他脸色有点古怪,卓昭节就疑心是宁摇碧看后头不需要宁娴容了,就立刻在前头示意雷涵走人——这种事情宁摇碧不是做不出来。

是以站到宁摇碧身边,一起送雷涵、宁娴容出门,卓昭节趁着衣裙的遮挡,伸手在宁摇碧臂上狠狠一掐,低声道:“你赶的人?”

“嘶!”宁摇碧察觉到她搭上自己手臂就知道没好事,他小声辩解道,“今儿个不是本来就不多留的吗?”

…卓昭节想想也是,自己方才不也是主动提出让宁娴容回去?尴尬的替他揉了揉,想想又不对,忙又问:“你怎么赶的?”

“看看辰光差不多了就让他回去——还能怎么赶?”宁摇碧眼神飘忽了下,道。

卓昭节疑云大起:“真的就这样?”

“…这雷涵与我又没仇怨,我也不是什么时候对你以外的人都恶声恶气的。”宁摇碧苦笑着道。

卓昭节复尴尬道:“掐痛了罢?回头我拿药膏替你揉一揉…”

“药膏管什么用?”宁摇碧顿时来了精神,俯首到她耳畔,低声道,“回去先献上十几个香吻安慰安慰我,然后…”

卓昭节果断的再次一把掐住他手臂,咬牙道:“你给我闭嘴!”

——她已经看见不远处雷涵虽然还是目不斜视神态端庄,然而宁娴容双肩已经抑制不住的微微颤抖了!

送走了回门的新婚夫妇,侯府大门关上,卓昭节就道:“大娘和四娘先在府里住着,可好?”

宁摇碧正想说什么,忽然灵机一动,道:“这些事儿你安排就好,两个妇道人家,我和父亲也不便说什么做什么。”

果然卓昭节之前故作不经意,眼角却一直瞥着他,听他这么说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那我就先留她们住几日了…你遇见了也客气些。”

宁摇碧道:“你安置她们这哪儿?我可不耐烦与她们敷衍,我不见她们就是了。”

“十娘说把她的院子让出来,她出阁才三日,那院子倒是现成的。其他地方到底很久没住人了,我打算让她们先在十娘的院子里住,明儿个叫人另外收拾。”卓昭节道,“这回事情倒是有意思了。”

之前卓昭节劝说宁瑞澄和宁瑞婉时,伊丝丽和莎曼娜两个胡姬都在旁边伺候着,中间趁没人注意,出出入入也有两回,卓昭节眼角都瞥见,估计着就是去禀告宁摇碧和苏史那了。

果然宁摇碧听了这话,问也没问就笑着道:“从前我还道大娘是个机灵的,未想她到了你跟前三言两语就被哄晕了,现成的把宁顺忠送给你灭口栽赃…反正她们也折腾不出什么,你既然有兴趣便陪她们敷衍敷衍好了,若是乏了,我来赶了她们走便是。”

卓昭节却不高兴了:“你倒是不当回事呢?若大娘和四娘说的都是真的,那就是延昌郡王这边坐不住,打算豁出大房来拼这一线生机了!偏大娘和四娘闹到咱们府上来,我又吃不准那宁顺忠到底是真报信还是假报信,只得先去寻人是正经。如今若非抓到十足证据,以咱们的立场要告延昌郡王却也头疼…”

“就算有证据也不好告。”宁摇碧笑着道,“你想太子殿下是一心一意偏着延昌郡王的,咱们总不能顾了今朝不顾明朝,公然置唐三于死地这种事情还是旁人去做罢。总归只能来暗的,既然过不了明面,咱们心里有数就是了,所以我说你不必很在意大娘、四娘,她们是不可能帮咱们反告的。”

“我晓得。”卓昭节沉吟着道,“还不是为了咱们家大郎、二娘的名儿,做给旁人看罢了。”

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断

到傍晚的时候,派出去沿官道往山南寻宁顺忠的人大半回来了,卓昭节当着宁瑞澄、宁瑞婉的面传了为首的人进门禀告,那人行过礼,言简意赅的道:“小的奉主母之命,沿途往山南搜索了五个驿站,都不见宁顺忠踪影,更不闻有这样一个人投宿过。”

又道,“因主母叮嘱今日须得回来禀告,是以小的带着人先回来,另留了几人继续沿途问下去。”

京畿附近都是十里一驿,也就是说这些人已经搜出去了足足五十里地,并且还有人在继续往山南。

而宁顺忠与宁瑞澄约好的抵达长安的日子,早则昨日,迟则今日。

宁瑞澄听了,久久作不得声。她也不是不怀疑卓昭节使人了灭了口,故意来哄自己,只是之前她方寸大乱,同意了卓昭节打发人去寻宁顺忠,现下若是反口质问二房…现下大房可是完全处在了下风。

她上有父母中有弟妹下有子女…不到万不得已,再怀疑也不能不忍了。

所以沉默良久,宁瑞澄轻声道:“果然。”

“大姐,我进门虽然有一年了,然而你也知道二房这边人少,我之前又怀了孕。”卓昭节把人打发下去,呷了口茶水,道,“所以宁家的世仆,其实我也不很清楚。不过,之前我才过门时,原本这边侯府的大总管是叫宁世忠的。因为做事不当心,被九郎罚下去,后来没了。我听这宁顺忠的名字倒似与这宁世忠十分相似?未知是什么关系?”

宁瑞婉哎呀了一声,道:“他们不是堂兄弟么?”

卓昭节眼波一转,道:“听说,宁世忠乃是祖父生前留下来的老人了,这宁顺忠既然与他是堂兄弟,恐怕亦是如此罢?”

“宁顺忠一直伺候着父亲,当年分家的时候,就直接划到父亲名下了。”宁瑞澄目光沉沉的道,她已经想到了卓昭节要说什么了。

“既然如此,那这一回宁顺忠这刁奴欺骗大姐,看来倒也与咱们二房有些关系——他该不会是为了宁世忠报复,这才故意挑唆咱们两房罢?”卓昭节轻轻一叹,道。

——然而也有可能是你们二房收买的!

宁瑞澄沉默片刻,一直到宁瑞婉担心的看过来,才淡淡的道:“大约是这样罢,可惜,他人没能找着,否则就可以问个清楚了。”

“明儿个我就进宫,向皇后娘娘诉说此事。”卓昭节温柔的道,跟着就把宁瑞澄想说的话堵住,“大姐和四姐这几日被那刁奴所欺,伤心大伯父和大伯母,料想是极累了,这两日,就请在府里好生休憩。两位姐姐可千万别见外,就拿这儿当在国公府时一样才好,有什么不好或不习惯的,都和阿杏说——我这几日就把她指给两位姐姐了,姐姐可别笑话我就指她一个,一来我看两位姐姐今儿个也是带了身边伺候的人的,总归是这些人更体贴两位姐姐的习惯;二来真叫人惭愧,我事情还没理清呢就有了身孕,如今膝下又添了两个小祖宗,这不,人手也是捉襟见肘,实在匀不出更多的人了。”

宁瑞澄与宁瑞婉住下来那是没办法,又不是来享受的,自然不在乎卓昭节派不派人伺候,毕竟她们确实不缺伺候的人。听卓昭节这么说,都推辞道:“九弟妹这儿新添了小侄儿小侄女,咱们来的仓促没带贺礼就很不应该了,如今再抢侄儿们的下人,哪儿好意思?”

卓昭节与她们客套了几句,顺水推舟的不提把阿杏拨过去伺候她们的话了。

这样到了晚饭的辰光,按着卓昭节是要继续请她们一道用饭的,结果鸾奴一头进来,目不斜视的道:“世子妇,世子说已经命人在十娘的院子里备了筵席以候大娘、四娘前往。”

跟着立刻又道,“世子还说,大娘子、四娘子都不是外人,皆是自家嫡亲骨血,如今又不是只住一两日,所以就不必专门陪着大娘子、四娘子用饭了,毕竟大娘子和四娘子挂心剑南一事,怕人多了反而吃不下。”

“…………”

三人沉默半晌,宁瑞澄果断的起身:“多谢九弟体贴,既然如此,那九弟妹且留步,我与四娘先去十娘的院子了。”

卓昭节心中翻来覆去的感慨:“九郎你还真是做得出来啊!”

他敢委婉点赶人么?!

宁瑞澄和宁瑞婉到宁娴容出阁前住的院子里——宁摇碧虽然不要脸,这回倒没说谎,正堂上已经备好了珍馐佳肴,旁边还温着一壶春酒。

但姐妹两个现下都是食不知味,随便用了些,就把原本的下人挥退,借着熟悉屋子,把各处转到,这才择了最保险的一间偏房,打发人在屋前屋后守了,商议起来:“大姐你看这卓氏说的话,有几成是真的?”

“雍城侯府什么时候轮到她来当家?”宁瑞澄冷笑了一声,道,“真的可能最多不过五成罢了。”

“但二叔向来不喜多言,九弟性情跋扈,与咱们又是男女有别。这府里,能和咱们长谈的还真只有她一个。”宁瑞婉迟疑着道,“照这么来说她也未必全是敷衍咱们罢?”

宁瑞澄叹了口气,道:“傻子!我说的五成可能是假,就是这宁顺忠啊!”虽然屋前屋后都守满了人,可宁瑞澄还是声音一低,“咱们父亲母亲当年在二房里收买安插了多少亲信?谁知道宁顺忠是不是二房的人?不然你看这一回,我星夜驰骋赶到长安,把你从许家拉了出来,咱们姐妹豁出去体面都不要了,重孝都上了身——可结果呢?父亲和母亲尚在人间!卓氏凭这一件就扭转了时局!你说…回头想一想,咱们可不是专门跑到二房来丢脸了?”

“现下咱们丢脸不丢脸有什么关系呢?”宁瑞婉咬了咬唇,道,“只要父亲和母亲还有兄长阿弟们好好儿的,咱们…咱们便是在这二房里受气,也都忍了罢!”

宁瑞澄目光沉沉,道:“我担心的正是这个。你说若是宁顺忠是二房的人,他不留在剑南盯着父亲母亲,却跑到山南去骗我——这是为什么?这个谎言其实很容易戳穿,之前咱们到了长安但凡冷静些寻个官家问问恐怕就能识破了。难道他就是为了骗咱们跑一趟长安吗?”

宁瑞婉吃惊道:“那他…不,二房想做什么?”

“你还记得卓氏之前的暗示?”宁瑞澄沉声道,“她暗示咱们,父亲母亲及咱们的兄弟们到剑南时隔一年受了瘴疠之气…恐怕与延昌郡王这边有关!”

“什么?!”宁瑞婉闻言,大惊失色,道,“她…她当然是这么说的,可、可这怎么可能?母亲她可是延昌郡王妃的嫡亲姑姑啊!而且父亲为了延昌郡王这些年来可谓是鞠躬尽瘁!若非为了延昌郡王,父亲母亲和咱们房里的兄弟们又怎么会被贬到剑南去?祖母…祖母坐视圣人下旨,还不是为了不想父亲继续卷在夺储一事里——这不是大姐你说的吗?”

宁瑞澄冷笑着道:“就是寻常人家亲兄弟争点儿家产也不是没有闹到出人命的,又何况是储君之位?咱们母亲是延昌郡王妃的姑母又怎么样?只要能够入主东宫,叫延昌郡王休了延昌郡王妃又有什么不可能?何况父亲如今年岁已长,又背负着教下无方、险使祖母受下人毒害这样的不孝的罪名,便是太子登基,也很难再抬举父亲!父亲难登高位,对延昌郡王的用处自然就小了…但父亲这会若是一死,延昌郡王一派却可以趁势大做文章!你说延昌郡王会不下手?”

宁瑞婉惊得花容失色,腾的站起,道:“那咱们快去告诉九弟妹,让她…”

“指望她?!”宁瑞澄不屑的道,“你又忘记我方才说的了吗?那宁顺忠多半是二房的人!”

宁瑞婉吃吃的道:“那…那大姐你到底要怎么样?你把我说糊涂了!”

“依我揣测,这件事情怕是这样的——三月里,咱们那两个双生的侄儿、侄女满月,二叔在宴上借着圣人赐名为真定郡王进言,延昌郡王一派见势不妙,竟把主意打到了咱们父亲母亲身上!”宁瑞澄的声音透着刻骨的凉,她轻轻的、慢慢的道,“意图用咱们父亲的死,换取一个诘问、动摇圣人扶持真定郡王的机会!然而…父亲身边也不是只有延昌郡王这边的人。”

宁瑞婉攥紧了帕子,倒抽一口冷气:“二房的人?”

“是啊。”宁瑞澄冷冷一笑,“二房要么是发现得太晚,延昌郡王已经得手!要么就是乐见其成,袖手旁观着延昌郡王对咱们父亲母亲的谋害…等父亲母亲如今不大好了,他这才星夜飞驰山南,寻我告密——却把矛头直指雍城侯府!”

“可是…若宁顺忠是二房的人,却为什么要这样做?”宁瑞婉茫然的问。

宁瑞澄知道自己这个妹妹性情软弱又带着点儿天真——不然当年也不会被几个话本哄得信以为真,当真照着里头的描写去寻如意郎君了——此刻只叹了口气,耐心道:“自然是因为事情根本就不是二房里做的,可真正害了咱们父亲母亲的延昌郡王,当然会把这件事情设法栽赃给二房——所以,宁顺忠抢先一步赶到山南,谎称咱们父母已经…你说我可能忍么?我自然是要进长安的!到了长安,我要么到二房去闹,要么去宫门前告状,要么求祖母做主…总而言之这件事情,最终就是闹到御前求圣断!”

“而延昌郡王想把罪名栽赃给二房,哪有那么容易?咱们父亲被流放,纵然二房不留意,真定郡王会不抽空留个神?他们总归是要辰光来布置筹划和对质的。”宁瑞澄冷笑着道,“所以宁顺忠一句父亲母亲已被二房所害,激得咱们姐妹两个进长安来与二房大闹!这么一闹,二房趁机求到圣人跟前辩白是非,圣人这会就遣使出发去查真相,和等延昌郡王那边把事情做圆满了揭发出来、朝中再派天使去剑南,到底哪一个更容易查出二房的清白来?毕竟这会延昌郡王还没就此事弹劾二房,二房明知道延昌郡王有意陷害,难道还能就这么跑去和帝后说自己将要被冤枉吗?”

宁瑞澄的这番分析当真是丝丝入扣,宁瑞婉听着,不禁哭了起来:“可怜父亲母亲现下都被流放剑南那等偏僻之地了,怎么这些人这些事还是不能放过他们?”又抱着万一的希望道,“但父亲母亲这会没了,对二房不是什么好事,二房是不是会竭力保着他们?”

宁瑞澄沉默不语。

假如她推测的没错,宁顺忠真的是二房的人、谎报噩耗就是为了激自己姐妹进长安寻二房兴师问罪——好叫二房有理由现在就证明自己的清白,以打乱延昌郡王一派的安排与设计。

那如今自己姐妹已经闹了事了,对二房来说,目的既然达到,宁战和欧氏的死活,二房凭什么再放在心上?

可她不敢告诉妹妹。

这一刻宁大娘子的想法和宁瑞婉其实是一样的,尽管心中已有不祥的预感,却还是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甘相信。总是盼望着,也许命运会有意外、会有转机?

第一百十二章 进宫

当晚卓昭节与宁摇碧亲热之后,也在说这件事情:“…只要大娘和四娘相信剑南的大房这会虽然病了,却还无性命之忧,她们私下商议揣测,猜来猜去也就那么几个结果,当然不会真心感激咱们,然而对延昌郡王一派却是定然要猜疑的。”

宁摇碧衣襟散开,锦被半褪,露出大半个赤.裸的胸膛,他慢慢抚着怀中卓昭节雪白细腻的肌肤,慵懒道:“单是延昌郡王早已不足为惧,问题在于太子。”

“所以才要笼络一下大娘和四娘,其实主要还是大娘。”卓昭节若有所思道,“当然四娘也必不可少的,我记得之前我到长安那一年的牡丹花会上,不是最后一日斗花比诗吗?那次我是在延昌郡王一边的,当时延昌郡王妃邀了我去说规则,我就看到四娘和她一道坐着,看起来关系很是不错。”

宁摇碧漫不经心的道:“她们是嫡亲表姐妹,关系向来就好。大娘年岁比小欧氏大了许多,又嫁到了山南,所以才疏远了些,但年节见面也是极要好的。”

“延昌郡王如今慑于皇后娘娘只有正妃欧如晓一人,即使往后纳妾册侧妃,欧如晓总归也是元配发妻,何况听说他们夫妇感情尚可。”卓昭节抬手在他胸膛上划来划去,道,“你也说大娘是个精明人——我看四娘要单纯些,然而她和延昌郡王妃关系更要好,有大娘在背后指使,若大娘和四娘真的认为父母受延昌郡王一派谋害,哪怕延昌郡王并不知情…”

她勾起嘴角,得意的笑了,“就凭这回大娘和四娘明知道闹上门来也不过是撞个头破血流,却仍旧不顾一切的穿重孝来闹了,可见她们对父母感情深厚,也豁得出去!你说,大娘会不会让四娘装作还是痛恨着咱们这边的模样,私下里却透过延昌郡王妃给延昌郡王一下狠的?”

宁摇碧沉吟着,卓昭节又道,“即使她们碍着家小不直接动手,以宁大娘子的为人肯定也不会什么都不做,不拘是什么,总而言之咱们如今说几句软和话,收留她们在府里小住几日——给延昌郡王找两个敌人有什么不好呢?”

“她们两个现在既已住进府里,也不值得太费心了。”宁摇碧淡笑着道,“倒是你明日进宫去见皇后娘娘,打算怎么说?”

卓昭节想了想,道:“宁顺忠不是咱们的人?”

宁摇碧道:“不是——父亲打小受祖母偏疼些,向来什么都有祖母替他操心,而且父亲的性情你也看到了,他不是什么体贴之人,也不会对身边人说什么笼络人心之语。是以宁家的世仆里,心向大房的一向比较多。只是当年祖母与大房怄气,故意不按长子得双份的例子,却将爵位祭田之外的产业全部均分…这也是我不肯信任宁世忠的缘故。你看父亲那两个侍妾都被大房收买了去,世仆里我能信几个?”

这也是他有母亲申骊歌留下来的月氏陪嫁,尤其有苏史那,根本不愁没有人手好用,对宁家世仆既然不信任,索性就冷落一边。不然,他也只能慢慢的磨着,与大房抢人心。

宁摇碧道,“话说远了,我是说,父亲若是那等会去大房安排眼线的人,也不至于连自己枕边人变了心都不知道了。我倒是动过这个念头,但我手里可信的都是月氏人或昆仑奴,无论肌肤还是眼眸都迥然于咱们凉人,想混进大房也没门的。”

卓昭节道:“既然如此,那我据实与皇后娘娘禀告好了。”

宁摇碧沉吟片刻,道:“你这么做也好,我与你说一句,明儿个上朝时,父亲会递折子说到今儿个的事情,求圣人为咱们家做主。你见到皇后娘娘,不妨先哭诉一番咱们家今儿个受到的委屈。”

“…”卓昭节叹道,“亏得十娘昨儿个回门,不然这委屈我还真不好说。”

宁瑞澄和宁瑞婉姐妹在大门外是又哭又闹了半晌,但卓昭节出去之后,又骂又打——还端着恩人的架子,这样还要觉得委屈,的确有点为难了。

但好在昨儿个是宁娴容回门,完全可以从这儿入手嘛!

两人又说了几句家事,渐渐困了,遂依偎着沉沉睡去。

次日一早,卓昭节先行起身,她一动,宁摇碧立刻也醒了,抚着她光滑的脊背,哑声道:“辰光还早,左右你又不是进宫去请安的,晚点好了。”

“收拾着也差不多了。”卓昭节推了推他手臂,却是推之不动,只好无可奈何的俯身在宁摇碧颊上吻了又吻,又任他上下其手半晌,这才得以脱身。

她下榻后轻声抱怨,“说好了我今儿个进宫的,你还要这样!”

宁摇碧就在帐子里调笑:“怎么样呢?”

“不跟你说了。”卓昭节轻啐他一口,自己穿好了中衣,这才叫进人伺候。

梳洗毕,她又去安置一双子女的屋子里看了两个孩子。宁夷旷和宁夷徽身子骨儿都极健壮,侯府请的乳母又都是千挑万选过的,奶.水充足,厨房里更是每日变着法子给乳母补身体——现下两个孩子当真是一天一个样儿,越长眉眼越开,那两张看着一般无二的精致小脸就越叫人看得舍不得转开眼。

卓昭节守在摇篮前好半晌,被冒姑再三提醒了今儿个还有事情,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她轻车简从的出了侯府,绕过十六王宅,到得丹凤大街,过广场,至宫门,门口侍卫认得雍城侯世子妇的车驾——晓得这位深得皇后、太子妃欢心,出入宫闱,若非特别时候,这一年来是根本不必禀告的,自是忙不迭的放行。

有几个年轻的侍卫许是听说过这位年轻的世子妇乃是长安第一美人的传言,好奇的张大眼睛看着马车,试图一窥美人风仪。可惜卓昭节除了停下来时命使女掀了车帘与侍卫长招呼一声,就放下帘子,不复露面。

倒叫那几个侍卫甚是失望。

马车一路通行无阻的到了蓬莱殿前,这时候蓬莱殿里早就得了内侍飞报。贺氏亲自代皇后迎了出来,笑意盈盈的上前扶了把卓昭节,打量着她,道:“娘娘方才意外得很呢,说申夫人去的早,长公主殿下年岁也大了,你们府里没有正经的长辈教导养小孩子,又这么有福气的得了一对双生子,怕是这一年都要忙得脱不开身了。不想才念叨了没几天,世子妇就来看娘娘了。”

又笑着福了一福,“婢子还没单独贺过世子妇喜得贵子、娇女!”

“姑姑可是太客气了!”卓昭节顺手褪了腕上金镯与她,笑着道,“可别推,我不瞒姑姑,如今提着了他们我心里就高兴,便是被贺了许多次了还是这样,姑姑就当陪我高兴好了。”

“那婢子就沾一沾世子妇的福气。”贺氏闻言,果然笑着收进袖中,微笑着道,“世子妇这是真性情,任谁有了世子妇这样的福分,这做梦都要笑醒了的。”

两人因为说了这么几句就进殿了,不想进殿之后,卓昭节含笑向上首望去,却见殿中却并非淳于皇后一人。

皇后这会也不在凤座上,而是在殿侧的地方,设了一张宽大的矮榻,榻上置一棋几,几上黑白纵横,几条大龙厮杀正烈。

上首淳于皇后面含得意,略显轻松,因此很闲适的靠在身后的隐囊上,修长白皙的指间拈着一颗黑子,两相对比,更显指长色白。而她对面,穿紫科圆领袍衫的晋王头戴软幞,脑后两条皂色长带和着窗中吹来软风,飘然欲飞,他却拈了一颗白子,紧皱着眉,似乎极为为难。

不远处,广袖飘飘、纤细袅娜的唐千夏,面带温柔笑靥,安安静静的侍立着。

看到卓昭节进来,皇后遂住转过头来,笑着招手:“本宫还道你一时是没功夫进宫了,不想你倒是叫本宫意外。”

“都是陛下与娘娘的恩惠,自满月宴上得了陛下赐名,旷郎与徽娘就格外的乖巧,好带极了,我陪嫁的冒姑姑都说她帮着我母亲带大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又照拂过我两个侄儿,这许多小孩子里,就数旷郎、徽娘好带呢!”卓昭节抿嘴笑道,“这都是陛下和娘娘的厚爱,才有我今儿个的脱身,怎么能不来拜谢娘娘与陛下?”

淳于皇后闻言笑出了声:“你这孩子越发的嘴甜了。”

这时候卓昭节也到了凤座附近,亦对晋王行了一礼,晋王很是宽厚的摆了摆手,趁机把棋局扰乱,顿时被淳于皇后不满的瞪了一眼——再和唐千夏彼此见礼,这么一番下来,淳于皇后吩咐人给她搬了绣凳来坐:“你说旷郎和徽娘乖,你才能脱身,却怎么也不带进宫来叫本宫瞧一瞧?你看本宫这儿多么寂寞!”

卓昭节还没回答,晋王却是先笑了:“母后这话是在骂儿子蠢笨了。”

淳于皇后笑骂道:“本宫就是觉得你笨——当年本宫教你下棋,你信誓旦旦要数月之内就超过本宫,做我大凉的一代国手!结果呢?到今儿了,你连本宫都下不过,还枉费本宫当年听了你那豪言壮语,指望着做一代国手的生母的好日子呢!怎么你叫本宫指望落了空,让本宫说句笨也不成吗?”

“儿子笨归笨。”晋王故作委屈——也亏得他生得颇似咸平帝,虽然人到中年,亦是容貌俊秀,这样故作委屈,看着倒是不叫人讨厌,反而别有意思,道,“然而每日过来陪伴母后,没有功劳总有苦劳,母后这样说,岂不叫儿子伤心吗?”

第一百十三章 过手

淳于皇后笑骂道:“论年纪论辈分你都是昭节这孩子的长辈了,如今你小女儿还比昭节长些,居然还要和个小娘子吃醋,你也好意思?真是不怕昭节笑话你了。”

晋王一掸衣襟,微笑:“儿子在母后跟前总归是小的,古有彩衣娱亲,儿子现下呷几句飞醋又如何?何况世子妇如今已为人母,儿子可不信雍城侯世子妇的嫡长子未来没有缠着世子妇撒娇的一日,怕是世子妇如今还盼望着那一天呢,又怎么会笑话儿子?”

未想这晋王如此比喻,卓昭节撑不住一下笑出了声:“晋王殿下与皇后娘娘母子情深,我羡慕不及,又怎敢笑话殿下?”

“旷郎如今才多大?你如今都多大了?”淳于皇后失笑摇头,因为棋局已经被落在下风的晋王搅散了,索性就起了身,回到殿上坐了,又命人搬了绣凳来赐三人就座。

待唐千夏也坐了,皇后就问:“本宫可不信你是专门进宫来谢恩的——你家那一对,正经的坊间画的那些金童玉女也不及呢!这会子你哪儿舍得轻易离开,放着旷郎、徽娘粉妆玉琢的小脸不瞧,进宫来看本宫这把老脸?”

众人都笑,卓昭节嗔道:“娘娘这话说的也不害躁,就如今凤座上这仪态万方的模样儿,还没用上凤冠霞帔呢!这样也是老脸,那普天下的女子任谁也要盼着自己能生这么张老脸了。”

“都是做了皇曾祖母的人了,哪里还不老?”淳于皇后心情很好的笑着道,“连孙辈里的四郎都有嫡长子了,你就尽拿这话哄本宫罢。”

“娘娘不信,问晋王殿下与郡主?”卓昭节抿嘴浅笑道。

晋王拈须安然而笑:“儿子倒是想帮母后,奈何这回若是向着母后说话,可也太过昧着良心了。”

唐千夏轻掠鬓发,嫣然道:“孙女也想帮皇祖母,可是如今偏皇祖母又在跟前,这当面胡说的事儿,孙女到底是做不出来的。”

“你们哪儿是向着本宫呢?根本就是全向着昭节。”淳于皇后话是这么说,语气却温柔得紧,这样说笑了几句,卓昭节心里暗子郁闷——本来宁摇碧让她进宫时向皇后诉说昨儿个雍城侯府受到的委屈,以为今日雍城侯在前朝自辩呼应。

未想她却恰好遇见了晋王,还带着唐千夏,倒不是说这两位在就不方便提起昨日之事。而是晋王分明正把皇后引得开心,自己进殿后,不知不觉却是在说笑了,这样忽然转成哭诉也太突兀了点儿。

虽然淳于皇后是站在真定郡王这边的,会轻易原谅放过这样的破绽。可将来帝位却要先传与太子…太过明显的对付延昌郡王,总归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这晋王还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太子的吩咐,专门在这里拦自己的?

毕竟几十年来晋王都是太子的得力臂助,之前太子因为偏心绿姬及其所出二子,惹得帝后不喜,好像都是晋王帮着说话才缓颊。这要是太过做作,被晋王反诘,倒是不妙。

所以心思转了一转,皇后再问进宫缘故,她就轻叹了一声,道:“不怕娘娘笑话,今儿个我可是又来求娘娘了。”

“你来求本宫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左右本宫能给你办的不会为难你。”淳于皇后笑着道,“不过也不能是平白的帮你,回头到翠微山避暑,你得常带着旷郎、徽娘到本宫跟前才是。”

“能多到娘娘跟前那可是他们莫大的福气了。”卓昭节嗔道,“娘娘这哪儿是讲条件?这是另外再赐他们一场造化呢!”

跟着就道,“未知娘娘在宫里可听见了?昨儿个大伯父的嫡长女、渠家嫡长媳大娘子,并嫁在城郊许家的四娘子一起到了咱们家门前来。本来呢,昨儿个是我那小姑子十娘回门之期,按说一家姐妹团聚说话也是乐事。只是,她们却并非登门贺十娘的,反而…穿了重孝!”

长安的事儿,淳于皇后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这会却还是故作惊讶:“重孝?真是荒唐!宁战和欧氏虽然病着,可圣人不是已经打发侍卫护送太医星夜驰骋,直奔剑南救治去了吗?到今日也还没有不好的消息传来,二姐更是康健的很!她们两个这是戴的哪门子重孝?!这两个不孝的东西!”

卓昭节忙道:“娘娘且勿生气…”

果然晋王扫过似笑非笑的一瞥,亦道:“母后且莫动气,说起来宁大娘子和宁四娘子也是委屈得紧。她们两个是受了当初随宁战流放的一个老仆所骗,道是父母俱已经双双亡故在剑南,而且正是受了雍城侯的毒手。悲愤之下,宁大娘子甚至连夫家都没说,直接带着陪嫁的人赶回长安来,叫了妹妹宁四娘子一起上雍城侯府讨个公道!”

又道,“不过世子妇贤惠,亲自出面安抚了两位娘子,没把事情闹大,就盘出了一切俱是那叫宁顺忠的老仆为之,不但请了宁大娘子和宁四娘子进府休憩,还打发了人手出城往山南方向去寻那宁顺忠拿了回来问罪——儿子想,今儿个世子妇进宫,一定是为了代宁大娘子、宁四娘子求情的,是也不是?”

卓昭节深深看了晋王一眼,心想怪道晋王这会除了宫门落锁外就差直接住进蓬莱殿了,也不见太子警觉,原来他根本就是替太子、或者说替延昌郡王在这儿堵着的。

然而一顶贤惠的帽子就想压着卓昭节不得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却也不可能。

卓昭节神色之间露出一抹忧愁,道:“晋王殿下果然消息灵通,的确大娘子和四娘子是被那宁顺忠骗了。”顺着晋王的话说了这么半句,立刻话锋一转,诉说道,“昨儿个十娘回门,原本一家子上上下下都高兴得紧,大娘子和四娘子来这么一出,可把父亲气得不轻,九郎也觉得怪委屈的,毕竟祖母…我也不敢瞒娘娘,我虽然嫁到宁家才一年多些,却也晓得大伯父与父亲之间素来有些…罅隙。这罅隙呢我一个晚辈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再怎么存下罅隙来,总归也是嫡亲兄弟,父亲乃是圣人、娘娘的嫡亲外甥,性情为人如何,娘娘定然比我清楚的。”

她不肯接晋王赞自己贤惠并进宫是为了给两个大姑子来求情的话茬,自然是免得被晋王抓住贤惠这一点,跟着就可以把事情归类成了家事,既然是家事,贤惠的孙媳难道不应该以和为贵,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吗?逼着她不能接下去提立刻彻查宁战和欧氏一家在剑南病得凶险的缘故——纵然卓昭节可以说为大房抱屈,但晋王也能就势表示他绝对信任二房,持定了清者自清的说法不赞成大动干戈——至于剑南那边宁战一家的安危么,不是已经有圣人的人去了?

总而言之,卓昭节不肯接着晋王的话,自是不愿意把这场谈话的方向叫晋王抢了去。

见状,淳于皇后不动声色,道:“戡郎自是好的,那刁奴叫宁顺忠?他当真是好大的胆子!连帝甥的生死也敢空口白牙的诅咒!”

“母后,既然如此,现下是不是立刻发下海捕文书去捉了这宁顺忠?”晋王见卓昭节不上当,又生一计,道,“这等刁奴,咒主欺瞒,其心可诛!儿子昨儿个听说世子妇在侯府门前公然揭发了那恶仆所为,当即就派了人去寻他的,然而似乎没寻到?可见其要么是做贼心虚!要么,就是另有阴谋!”

晋王这话里却也给日后把宁顺忠乃是二房奸细的话头留了出来,他一再提醒皇后,揭发宁顺忠骗了宁大娘子的人是卓昭节,而打发人去寻宁顺忠的也是卓昭节,又说宁顺忠没被寻到的两种可能,那“另有阴谋”四个字实在值得商榷——谁知道是不是卓昭节掩护宁顺忠潜逃?还是宁顺忠已经被灭口?

卓昭节从从容容的道:“殿下,这宁顺忠欺瞒宁大娘子,使得咱们宁家两房之间几乎反目成仇,论着这私仇,我也是极恨他的,所以征得大娘子同意后,即刻着人去沿途搜寻,未想到昨儿个傍晚也没消息——我大凉如今君贤臣忠,盛世丁兴,宁顺忠既然早有预谋,这潜逃多半也是下过功夫的。所以我想,便是有了海捕文书,一时间也未必能够找到人,反而他如今既然已经曝露,继续把功夫耗费在他身上,反倒是耽搁了正事。”

不给晋王打断自己话的机会,卓昭节立刻转向皇后,“娘娘,所以我今儿个进宫来求娘娘——莫如加派人手到剑南,一则保护大伯父、大伯母,二则,彻查大伯父、大伯母极诸位堂兄、堂嫂的染病之由?本来剑南多瘴疠,这回大伯父一家染病得突兀,咱们虽然担心,却也没想到旁的,但如今既然有了宁顺忠这么一出…可见大伯父一家多半是为人所害啊!”

她眼中瞬间蒙上一层水雾,轻叹,“照理来说这事儿属于家事私怨,不该过来烦着娘娘。可娘娘也晓得…长辈的事儿我不敢多言,但若咱们房里,虽然有人手,如今却是一点也不敢往剑南去的。其他地方,总有各样的不妥当,思来想去,普天之下最公平公正最可信的,自然莫过于圣人与娘娘了!所以如今我是腆着脸来为这私事求娘娘的。”

第一百十四章 传话

淳于皇后沉吟着。

晋王却开口了:“世子妇此举却不大妥当。”

卓昭节暗握了下拳,正要说话,皇后先道:“二郎为何会这么说?”

“世子妇的意思,是要就雍城侯府谋害嫡兄一家之事辟谣。”晋王微笑着道,“所以来求母后做主。但照儿子来看,上门兴师问罪的宁大娘子与宁四娘子都已经被世子妇请进侯府住了,可见之前的误会,世子妇已经解释清楚,不说化干戈为玉帛,左右也不至于兵戎相向了。在这时候,却还要大张旗鼓的着人去彻查剑南一事,倒是显得雍城侯气性太小,这是其一;其二也叫外头看了宁家的笑话。儿子听说纪阳姑母这两日心绪都不大好,自然是为了剑南担心…儿子如今也是为人父母的,母后与世子妇何尝不是?天下做父母的几个喜欢看到亲生子女相争呢?以儿子之见,宁大娘子和宁四娘子终究也是宁家骨血,何不各退一步,使两位娘子公开磕头赔礼便罢?”

卓昭节暗皱了下眉,心里迅速的盘算了一下——

这晋王到底是辅助了太子许多年的人,他这救场还真不慢。卓昭节之前说的是宁战一家染了瘴疠必有内情,可被晋王一说倒成了这是因为雍城侯府不忿宁瑞澄与宁瑞婉双双闹上门,出于置气要追究到底。

而且晋王口口声声说宁瑞澄和宁瑞婉被卓昭节“请”进侯府,话里话外的意思,难免有怀疑宁瑞澄和宁瑞婉到底是怎么个被请进府里法…是不是卓昭节软禁了这两个大房嫡女不说,还想着让帝后出手给大房个下不了台?

她略作思忖,缓缓开口道:“殿下这话,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其实,我今儿个来这么说,正是受了大姐、四姐的托付呢!因为之前宁顺忠是跟着大伯父入剑南的,他忽然跑到山南骗了大姐,虽然是空口白牙的咒了大伯父大伯母,可差不多的辰光,圣人这儿也收到了大伯父大伯母的确病倒的急报…我昨儿个与大姐、四姐一说,两位堂姐也是听我发誓若不相信可以即刻进宫来请圣人与娘娘佐证,这才相信了的。否则我与两位堂姐从前也不很熟悉,两位堂姐含恨而来,哪里能够就这么信了我?”

晋王仍旧是一团和气,道:“两位娘子挂心父母,这也是常理。既然如此,世子妇.方才何必不敢直言呢?”说着,转向皇后,道,“母后,既然如此,不如就加遣太医南下?”

——他这么一句话,倒把卓昭节话里彻查宁战、欧氏病倒的缘故歪成了宁瑞澄和宁瑞婉担心父母之病,怀疑剑南的医者不够高明。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