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摇碧笑着道:“我素来就不是什么大方的人,我也只对你大方。”

“你呀!”卓昭节闻言,心下一甜,嗔他一眼。

两人情意绵绵的回了院子,未想门口使女才问了一声安,里头听见声音,正堂上就急赤白脸的奔出人来,还没看清人影就嚷道:“七娘七娘,我有话要和你说!”

卓昭节愕然一望,却正是卓玉娘,留在院子这儿的高秋跟在后头追出来,见到卓昭节与宁摇碧一起回来,飞快的施了个礼,解释道:“世子、世子妇,卓夫人方才过来,说有极要紧的事情要告诉世子妇,所以…”

卓玉娘是卓昭节颇亲近的人,所以早就吩咐过门房上不必通报就可以直接进门,甚至一路迎到这儿的堂上招待。

此刻卓昭节就挥手止住高秋的解释,挣开宁摇碧拉着自己的手,快步上前接住跑下来的卓玉娘,道:“六姐你放心,你昨儿个叮嘱的事情,我一会就让人去…”

她以为卓玉娘此来,定然是为了许镜心的事情忧愁,这是隔了一晚看自己这边没动静,故此又赶来催促。

不想卓玉娘闻言却是大喜过望,道:“这么说来你还没打发人到…”她说到这儿看了眼宁摇碧,勉强一笑道,“妹婿,我有事儿想与七娘单独说几句。”

宁摇碧对岳家之人一向场面上是很过得去的,尤其是当着卓昭节的面时,所以此刻微微颔首,道:“六姐不必客气,尽管说就是,我先去看看旷郎和徽娘。”

等宁摇碧进了双生子的屋子,卓昭节也引了卓玉娘回堂上坐定,把人打发到回廊上去,便悄声问:“怎么事情有变?”

“确实如此。”卓玉娘此刻眉宇之间忧愁消去,倒是满怀歉意和不好意思,先道了一句,“那许镜心你不必再接到侯府来了!”

“难道六姐你要接她去你家里?”卓昭节闻言一怔,心想自己这六姐可不像是容易被说服这么快就接受妾侍的人啊?江扶风居然有这么大的本事?

卓玉娘居然当真点了点头,待见堂妹脸色古怪,忙解释道:“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听我说,这都是一个误会。说起来还要从五年前说起——这和你那任表哥也是大有关系的!”

卓昭节惊讶道:“什么?!”

不管五年前还是现在,任慎之最是懂事用功,一心扑在了学业上的,怎么会和许镜心有关系呢?

“我起初也不能相信呢,任家表弟虽然不是我嫡亲的表弟,然而他的为人我也听说过的,断然不是那等会出入烟花地的人。可十七郎言之凿凿,甚至说可以请任表弟佐证——倒是巧了,昨儿个我回去之后,与他明说许镜心之事后不久,恰好任表弟有事上门拜访,我呢,也豁出去直接问了他,不想他倒是证实了十七郎的话。”卓玉娘飞快的道,“我想任表弟虽然和十七郎要好,但总是你的嫡亲表哥,我也叫他一声任表弟的,他为人又老实,怎么着也不会帮着十七郎这样耍我罢?”

卓昭节忙催促道:“你快说任表哥和许镜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之前卓芳涯也是学业有成被寄予厚望的一个人——卓昭节还记得当年卓昭粹南下时和自己说起侯府中的汹涌暗流,非常担心祖父敏平侯会因为卓芳涯的功课比上头四个兄长都好,而将世子之位传给卓芳涯。

可自从卓芳涯迷上了花氏后,却是每况愈下,后来索性就把功课全部荒废,漫说进士,是连会试的场子都不想下了,在后院里更是弄得妻离女散,还把高家给得罪了。这前车之辙明明晃晃的在那儿,卓昭节一听许镜心与任慎之有关系顿时就急了!

卓玉娘还没详细说,她已经转了十七八个永绝后患的法子!

亏得卓玉娘也知道她担心什么,开口就道:“你放心,任表弟可没被许镜心迷惑住,甚至于照理来说他们根本就没见过面!”

“那怎么说许镜心与任表哥有关?”卓昭节听说两人面都没见过,松了口气,埋怨道。

“所以十七郎才想着趁许镜心如今打算脱离醉好阁,设法把她弄到家里去问问。”卓玉娘匆匆将当年游姿病情加重那会,江扶风到游家探望,与任慎之提到在许镜心处看见过任慎之的画像一事说了,道,“我听着也奇怪呢——任表弟还说,后来他和其母,就是你那小姨母说了这事情,你那小姨母推断和任家有关,然而当时你小姨母病情很重了,没有精神多想…总而言之这事情怎么都透着古怪。”

卓昭节听着也十分诧异,道:“慢着,若是如此,自六姐夫到了长安,那许镜心又非良家女子,到醉好阁出些银钱打点就能见到的,六姐夫好奇,为什么之前不去见,如今却要把人弄到家里?可别是想弄清楚当年的事儿是一个,另外也想哄了六姐你吧?”

卓玉娘啐道:“我会这么糊涂?这个当然也问了。十七郎就有点讪讪的,说他决计没有旁的意思,不然也不至于到了长安却一次都没去过醉好阁了,一是才到长安时忙着学业,被叔父督促无暇,二是后来与我定了亲…他…他想好好过日子,就…这次之所以提出要把许镜心弄回去,却也是听说了许镜心要从良的消息才想起来。”

“怎么从良要从到六姐夫身上去不曾?”卓昭节蹙眉道。

“当然不可能!”卓玉娘一挑眉,道,“是这样的,之前他夜不归宿就是去向许镜心打听那画像的事儿,然而许镜心一直顾左右而言其他,怎么也不肯说。后来被逼急了,就说自己打算从良,奈何赎身之后一时无处可去,若十七郎能够收留她一段辰光,她才肯说,十七郎好奇心切,这才和我商议请她到家里做教习的。”

卓昭节还是很怀疑江扶风:“我怎么听着像这许镜心是在以退为进,目的还是要进门?”

卓玉娘道:“我会让她这样进门?我与任表弟说了,这件事情到底和任表弟关系更大些,所以,等许镜心从醉好阁里脱了身,先接到我家里去,但我会把任表弟也叫上,到时候事情说完,给她一笔银钱——她爱租赁个院子住就租个,爱住客栈就住客栈。她不是说无处可去才求收留吗?还是一段辰光,那我给她足够一段辰光的银钱,她凭什么还要在我家里待着?趁早的给我走人罢!”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水绿波

卓昭节听罢,道:“这法子倒是不错,既然你都预备好了不会叫许镜心弄假成真当真和六姐夫有什么,那我就不担心了——不过这事情透着古怪,我倒也想听听是个什么缘故?”

“这有什么?回头我知道了,来告诉你。”卓玉娘爽快的道。看得出来她今儿个非常高兴,心情极好,这也难怪,前两日才发现还算恩爱的丈夫似乎外头有了人,还是个很会勾人的行首,甚至到了主动开口要把人弄进家的地步,换了哪个做妻子的也开心不起来的。

结果到妹妹这儿来求助和诉苦了一番,因为得了卓昭节的支持,回去之后索性摊牌把话说开,哪里想到却是意外之喜,竟晓得丈夫与人来往并非是移情别恋,而是另有缘故,换了谁不是长松了口气之余,欣喜万分?

卓昭节见她这样也感到高兴,不管怎么说,总归是盼着姐妹过的好的,何况单是替大夫人抱不平都想着卓玉娘过得好些,总不能大房四个子女婚后就没有一个能叫大夫人不操心的,这样大夫人也太可怜了些。

卓玉娘去了心事,又怕卓昭节会照着之前自己所托付的横插一手把许镜心弄到侯府来,反倒是给卓昭节添了件事儿——她是自己能处置的事情就自己处置了的人——这才匆匆忙忙亲自赶过来再次解释。

这会和卓昭节说了几句,虽然江扶风如今从江楚直的府中搬出来单独住一个宅子,家里也就夫妇两个没什么好操心的,但卓玉娘出来了总归是记挂着的,和堂妹说清楚事情,寒暄两句,问了问宁夷旷和宁夷徽都很好,就告辞而去。

等她走了,卓昭节换了身衣裙,也去看子女,这会宁摇碧已经和子女玩耍了一会了,两个孩子精神显得有些不济,一个趴在宁摇碧怀里半睡半不睡,手里还拽着宁摇碧的一缕发,另一个则是在榻上自得其乐的吐着泡泡——而进屋子之前还是衣冠整齐、仪态俊雅的宁摇碧,此刻冠歪襟散,带松袖皱,脸上还有些水印的痕迹,不知道是被子女亲了还是吐了口水。

虽然形象狼狈,宁摇碧兴致却很好,因为每日都要与子女亲热会儿,他现在抱小孩子的手势已经极为娴熟,搂着怀里的宁夷旷柔声哄着,轻轻抚着他背。就看到宁夷旷的小脑袋一点一点的要睡过去,可他睡得又不牢固,时而猝然惊醒,四顾之后,下意识的再拽把手里父亲的发丝,往父亲怀里再歪些,口水就可以很方便的在宁摇碧的衣襟上擦掉…

卓昭节看着这一幕,禁不住扑哧一下笑出了声。

宁摇碧回头一看,知道她笑什么,然而得意道:“你来看旷郎现下这模样是不是可爱极了?”

“你现在把头发任他拽着也不嚷疼——一会他当真睡着了,看你怎么办?一直在这儿陪着吗?”卓昭节抿嘴道,说着就走过去要掰宁夷旷的手,把宁摇碧的头发拿出来。

然而宁摇碧忙阻止道:“别动,方才我想拉出来的,奈何这小子一见抓不到了,立刻就要哭…左右叫他抓一会也没什么,这会他力气也小,拉不了多痛的。一会睡着了,咱们慢慢的抽出来好了。”

他要这么宠着儿子,卓昭节也只能罢手,看着他叹气道:“我就想着往后这小子该被你宠成什么样子?怕是比你从前还要命呢!”

“那有什么关系?”宁摇碧不在意的道,“我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又戏谑道,“我再不好,总也能娶到你,可比这天下大部分人都能干了。”

卓昭节见旁边乳母使女都掩嘴轻笑,面上微微一红,道:“孩子们跟前,你正经点!”

一面说,一面敛了裙裾,在榻边坐下,伸手把还在自得其乐的女儿抱到怀里,宁夷徽许是天性好说话,她虽然也像哥哥一样见着父母就要抱要陪,然而若不理她她也不像宁夷旷那样顽劣的哭闹。

就因为这样好说话,倒是难伺候的兄长更多得到父母的搂抱哄劝——尤其父母只有一人过来的情况下。

卓昭节不免觉得这女儿怪委屈的,这会抱着她就分外的温柔,宁夷徽只被她逗了几下,就格格的笑出声来,乌黑的眼珠盯着母亲鬓上的一支珠钗,好奇的看个不停。卓昭节反手拔了给她摸浑圆的簪头,宁夷徽立刻就心满意足了。

看着女儿这么好对付,卓昭节却是愁上眉头:“可别当真是软绵绵性儿的小娘子啊!”她宁可生个骄横跋扈的小娘子,总好过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女儿呀!

宁摇碧听见,安慰道:“咱们家有过性.子软绵绵的人吗?你看大房那边,就是四娘也是有气性的。咱们的女儿会不如四娘?”

卓昭节心里虽然还有担忧,然而却又不想说更多不放心女儿将来的话,只得把这担忧按捺下去,心想女儿长到出阁还有十几年呢,就算天性软弱,怎么也要宠出几分气性来,免得往后出了阁净被夫家欺负了去!

两人各自哄着一个孩子,彼此又说上几句话——这样没多久,两个孩子累得都睡着了,长子宁夷旷果然似宁摇碧的霸道,睡着之后,却也死死攥紧了那缕发丝,夫妻两个怕伤了他幼嫩的小手,不敢十分用力去掰,只得依了宁摇碧之前所言,一点一点的把头发抽出来。

这样花了好半晌功夫才能脱身,出了门,宁摇碧这个年纪都禁不住活动了下筋骨,揉了揉肩叹道:“怪道人家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是陪他们玩会,如今就感到吃力了,往后大些更活泼,真是更加的要命。”

卓昭节还道他接下来要说往后该对雍城侯也好点,没想到宁摇碧跟着却问起了午饭来。

两人用过午饭,卓昭节照例要小睡片刻,宁摇碧却要去书房里温会书,但今日卓昭节惦记着宁摇碧的提醒,送走宁摇碧,立刻把冒姑叫了来:“将库房开了,拣着上好的衣料给大娘、四娘那儿送些去,再把首饰选两匣送去。”

冒姑垂手答应了,又道:“方才午饭的辰光,雷家来人送了几盆牡丹,说是给世子妇看个新鲜的。”

卓昭节道:“啊哟,是了,今年牡丹花会都快结束了罢?我竟是险些忘记了。”

“今年咱们府里事情多了些,主要还是小郎君小娘子太小了,如今不宜抱出去看花。”冒姑笑着道,“但小孩子长起来也快的,过两年便能陪着世子妇出去看景儿了,只怕到时候花会上斗花的人见着了世子妇领了小郎君和小娘子,把那些牡丹都比了下去,斗着都没意思了。”

卓昭节笑着道:“他们两个必然是能把牡丹比下去的,但到那时候怕是我就年长了。”

“世子妇再长些正是牡丹开到盛时,只有更好看的道理。”使女们都凑趣。

阿梨忽然问:“姑姑,雷家送的牡丹是什么品种的?”

冒姑笑道:“我虽然随着夫人嫁在长安有好些年了,然而平常不沾这样的雅事,认识的牡丹也不多,听来人说是春水绿波,看着颜色绿如翡翠,料想是极好的吧?”

阿杏就笑:“雷家夫人可也有意思,婢子记得当年世子妇到长安时所参与的那次斗花,所吟的可不正是春水绿波吗?”

“原来是这个,婢子还以为会是胭脂楼倒晕檀心呢!”阿梨却失望的道。

卓昭节好奇的问:“为何是这个?”听这名儿也不像有什么缘故啊!

阿梨提醒道:“世子妇忘记了吗?三年前牡丹花会的头一次,世子妇与世子在天香馆的雅间里,当日天香馆头一盆亮相的可不就是雷侍郎家的胭脂楼倒晕檀心【注】?”

就听阿杏哎呀了一声道:“正是正是,究竟阿梨记性好,我都没想起来——当时真定郡王与延昌郡王还拿那牡丹小小的斗了一回,世子妇还问了世子怎么不是天香馆的牡丹来着。这胭脂楼倒晕檀心能够在天香馆里头一个亮相,婢子记得雷家那盆栽种得是极好的,照说雷家的牡丹里这一品该不错,看来今年送春水绿波是特意冲着世子妇曾写过春水绿波的诗句择的。”

“不管怎么样总是雷家的心意。”卓昭节道,“一会搬进来罢——这么一说,我给十娘和雷家郎君说的婚姻还真是巧了,当初说亲那会我可是一点都没想起来,还以为和雷家从前毫无瓜葛呢,原来早就听说过了。阿梨那会怎也不提醒我句?”她虽然责问阿梨,但语气温柔,倒也没有真的生气。

阿梨忙分辩道:“婢子也是听到雷家送了牡丹才想起来。”

冒姑笑着道:“长安就这么大,弯弯绕绕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等十娘回来说与她听,料想也觉得有趣的。”

卓昭节自己却被这胭脂楼倒晕檀心勾起了对当年花会的回忆——那时候的忐忑使性,斗花时的仓促上阵、花会后的旖旎…那突如其来如在心中掀起无数惊涛骇浪的一个吻…

想着想着,卓昭节就觉得心里甜甜的,双颊也不知不觉泛起了绯红之色,这个晌午,竟是怎么都睡不着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噩耗

因着长公主痊愈后对孙辈的安抚,宁家上下都长松了口气,即使最担心父母的宁瑞澄和宁瑞婉也认为有祖母庇护,宁战和欧氏至少性命是无忧了。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长公主召见孙辈的次日傍晚,信使风尘仆仆从南而来,一路驰马入宫,至御前呈报圣人。圣人展开急报后,只扫了一眼,就猝然变色——又命人请来皇后,帝后都是精明果断之辈,可是对着跟前这封急报却也是百计莫施,两人足足商议到了掌灯时分都不能决定,叹息良久之后,只能打发人先去告诉宁家二房。

于是坊门已经落锁后,宫中内侍持上谕叩开坊门,至雍城侯府求见。

这时候侯府上下都已经快歇下了,听说宫中来人,俱是慎重起来。卓昭节替宁摇碧穿着外袍,忧心道:“也不晓得是什么消息?”

对宁战和欧氏生死向来就不怎么关心的宁摇碧倒是压力不大,还有闲心笑着在她颊上偷一个吻,道:“一会问过内侍就知道了。”

但宁摇碧也没想到,等他到了前堂,却是不必问内侍就知道了。

雍城侯怔怔的坐在堂上,手里端着一只梅子青描绘带露桃花的茶碗,似乎在听到消息后欲以喝茶来掩饰,然而手却不住的颤抖着,茶水从碗中不断泼出,已经将他衣袍弄湿了大半幅,甚至沿着衣角滴入氍毹,然而这素来风仪端正的君侯此刻却是浑然不觉…

宫里来的内侍手持拂尘,愁眉苦脸的站在下头,看到宁摇碧来,如遇救星,忙不迭的迎上去低声道:“还请世子劝一劝君侯!”

一看雍城侯这副模样,宁摇碧就知道宁战怕是不好了,他皱了下眉,到底还是确认了一句:“剑南那边…”

“…除了小郎君外,都…”内侍闻言,面上亦掠过一丝惋惜,叹道,“几位夫人倒是还有在的…”

宁战被流放前爵位、官职都被夺去,其子孙身上的荫封亦然,如今当着雍城侯父子的面,内侍不免不大好称呼。但小郎君的话,思来想去也就可能是宁瑞庆的嫡长子、大房迄今唯一的孙辈宁朗清了。

照这么说,除了大房几个媳妇外,也就宁朗清活了下来?

饶是宁摇碧对大房的死活一向不关心,也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失声道:“怎会如此?!”

内侍叹息:“咱家也不清楚,圣人与娘娘…方才在宫里还难过的哭了一场,这消息…却要怎么与长公主殿下说呢?”

即使宁战和欧氏都死了,诸子孙活下来,好歹还能叫长公主得点安慰。然而大房竟然死得血脉就剩了一个曾孙——大房可是连嫡带庶足足五个儿子啊!

这搁在谁身上受得住?

宁摇碧脸色也难看起来,大房落到现在这样的地步,他就算不幸灾乐祸,但惊讶之后也不会觉得难过,毕竟宁战虽然是他伯父,但在他出生时,两房的关系就非常的恶劣了。何况他的母亲申骊歌早逝与大房或多或少是有着关系的,若只他自己,大房上下都死光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然而他却不能不考虑纪阳长公主。

虽然申骊歌留下了苏史那和上百月氏陪嫁,但倘若没有祖母纪阳长公主的大力扶持与教导,宁摇碧这一路走来决计不可能如此轻松!更不要说养成现在这跋扈骄横的性情了。对这个祖母宁摇碧是真心敬重依恋的,否则当初大房失势,头一个想斩草除根、为母报仇的必然是宁摇碧。

然而为了祖母,宁摇碧到底忍了。

没想到即使他放过了大房,大房还是在剑南出了这样的大事。

瞥了眼还在发呆的雍城侯,宁摇碧一言不发的走上堂去,单刀直入的道:“父亲,此事要怎么和祖母说?”

“…”雍城侯茫然片刻,道,“今日…今晚…太晚了,明…明儿个再议罢!”

宁摇碧冷静道:“即使到了明日,终究也是要说的。”

雍城侯颤抖着手将茶碗放回几上,碗几相交之声响了好一阵,他才抽出手,无力的道:“你…可有什么主意?”

“请父亲示下。”宁摇碧摇头,道,“上回祖母只听说大房出事就不大好,若晓得这个消息,恐怕…”说到此处,他看了眼来报信的内侍,“许院判?”

内侍机灵,忙道:“圣人有命,这段辰光,许院判会直接住在长公主府!”

“兹事体大,祖母年纪也大了,即使有院判在,也不好直说。”宁摇碧见雍城侯分明已经完全失了方寸,心中不免对他生出不满——怎么说大房也是谋害过申骊歌的,申骊歌可是雍城侯的元配发妻!

当年申骊歌去世时,雍城侯也没有伤心失态到现在这地步!虽然宁摇碧早就知道父亲当年娶亡母全是为了先帝之命,可看着雍城侯这样的对比,他心里还是一阵阵的发凉,漠然道,“父亲若是拿不定主意,我看不如进宫与圣人、娘娘商议商议?”

雍城侯迟疑良久,才涩声道:“那走罢。”

又道,“你也去?”

“我自然要去的。”宁摇碧不冷不热的道,“母亲去的早,多亏祖母怜我年幼失恃,抚我长大,不然焉能活到现在?如今这消息必然让祖母伤心,总要想个完全之策才成。”

独子话语里的刺让雍城侯一窒,却又说不出什么话来,内侍事不关己,权当什么都没听见,垂目低头在下首不语言。

短暂的寂静了片刻,雍城侯勉强站起身来,道:“我换身衣裳。”

宁摇碧淡淡看了他一眼,命身后的鸾奴:“你去后头与昭节说一声,别处就先别告诉了。把门户看一看,若再有宁绢那样吃里扒外的东西直接打死了了事,明日再报昭节,免得大晚上的惹气。”

鸾奴应了,领命而去。

后头卓昭节在宁摇碧走了之后就一直在等着,见回来的是鸾奴一人,心头就是一跳——她晓得宁摇碧根本不关心大房的死活,假如大房不出大事,这大晚上的宁摇碧可不耐烦在前头一直陪着。

如今既然派了鸾奴回来自己却没回,显然是被事情绊住了。

果然鸾奴神情慎重的禀告了大房的消息,卓昭节听得也是呆住了:“大房如今…就剩了小郎君一点血脉?”大房那么茂盛的子嗣啊!

鸾奴点头:“据说夫人里有几位倒是救过来了…”

“这要怎么和祖母说?”孙媳们全活了又怎么样?死的可全是长公主的血脉啊!卓昭节倒不是诅咒这些妯娌一起死了,她和宁摇碧一样,头一个想到的却是长公主若知道自己这许多血脉一起殁在了剑南,如何受得住?

万一长公主…

于公于私,对雍城侯府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

这一刻卓昭节心中各样念头纷纷涌来,她心烦意乱的揉了把眉心,定了定神才问:“九郎还叮嘱了别的话吗?”

“世子说这事儿如今先告诉世子妇就是了,其他人那儿且不要透露。”鸾奴道,“只因现下君侯与世子都拿不准主意要怎么告诉长公主殿下,这会,君侯与世子却是进宫去了。”

卓昭节点头:“是不能透露,今儿个宫中使者前来的事情知道的人都去看起来!尤其留意着角门那边,谁敢在那儿乱咀舌头,都把那舌头给我割了!传话下去,父亲和九郎没去说,谁敢把话传过府,全家都不要活了!”

她虽然貌美,然而嫁到宁家以来发作起下人颇有狠辣的手段,下人们都是怕她的,闻言皆噤若寒蝉。冒姑也知道此事不小,忙答应一声,先出去办了。

卓昭节又道:“十娘的院子那边给我看死了,若再有宁绢那样的,合家发作,你们也要受罚!”

阿杏忙道:“婢子就去!”

安置了这两处,卓昭节才吐了口气,问鸾奴:“可知道大房究竟为谁所害?”

唐三没下手,唐四没下手,宁战即使要来苦肉计,最多豁出去自己,难道还能把子孙全搭上、就留个孙儿?这怎么可能!就算他疯了,五子五媳也不可能一起跟着发疯罢?

鸾奴却摇头:“内侍来的匆忙,君侯听到消息后立刻乱了方寸,世子问了几句,见君侯的模样,觉得还是进宫去和圣人、皇后娘娘商议了才稳妥。方才就走了,没顾得上细问。”

卓昭节深深叹了口气:“我晓得了,你…你先下去罢,叫我好好想想!”

本来宁摇碧和卓昭节都预备安置、外衣都脱了,方才闻说内侍叩开坊门前来,晓得有大事才重新穿上。这会初秋就端了盏酪饮进来,道:“世子妇先喝点东西提一提神罢,世子进宫去怕是一时回不来的。”

“这样的大事他今儿个怕是都回不来了。”卓昭节摇了摇头,伸手去端那酪饮,初秋忙道:“那婢子去换点助眠的羹汤来罢,免得世子妇喝了这酪饮睡不着。”

“我如今就是喝了安神汤怕也睡不着。”卓昭节心烦的叹了口气,道,“不必换啦!”她随便喝了一口,也无心去品尝到底味道如何,喃喃道,“明儿个——便是暂时瞒了祖母,难道还能瞒一辈子?明儿个可怎么办?”

实际上长公主这么大年纪了,宁战又是被流放到剑南,当真要瞒长公主一辈子本来也不是不可能——就说宁战救活了,然而不便颠簸,还得在剑南修养,等长公主宽了心,再寻点事情调整政局,让长公主自己提出不要宁战回长安——那些孙媳严令不许泄露,打发她们不许回长安就是了。

派擅长临摹字迹的人每年仿着宁战的笔迹写几封问安信笺,托驿站送些土产…

这样过上几年也许长公主这辈子都会以为长子一房还好好的在剑南盼着回长安…

奈何大房还有个年方四岁的宁朗清幸存了下来。

宁朗清的母亲也姓欧,是祖母欧氏的另一个侄女欧如暮,敦远侯的嫡幼女。也就是说,即使不将这小郎君交给长公主抚养,让外家抚养,那也是养在长安,既然在长安,还怕长公主听不到消息?

当然以帝后的手段,哪怕是雍城侯府也能做到,打发几个人把这小郎君养在别处…

然而大房现在就这么一点骨血,还不好好的养,也实在太可怜了点儿。

更不要说,万一长公主还在时走露了风声,长公主到时候晓得大房早就只剩了宁朗清一个,而且还为了隐瞒她长年寄养在外,该多么心疼难过?

眼下这局势,却是怎么盘算,都不好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恭喜全猜错!

卓昭节却是料错了,雍城侯与宁摇碧却是半夜就回了来。

这会卓昭节已经被冒姑劝说先睡下了,迷迷糊糊之中感觉到有人登榻,她下意识的问了句,就听宁摇碧沙哑着嗓子道:“吵醒你了?我去书房睡。”

“不用了。”卓昭节忙伸手扯住他袖子,却觉得抓到的地方有些湿漉漉的,她含糊的问,“外头下雨了吗?”

宁摇碧似愣了一下,随即道:“没有,袖子上…许是方才不仔细沾到的水。”

又道,“你别说话了,万一清醒了难以睡着,有什么事情明儿个再议罢。”

卓昭节这会正困着,应了一声,待他躺下后,便靠到他怀里,沉沉睡了过去。

次日早上,她醒来后,抬头看宁摇碧,却见他还睡着,双眉微皱,眉宇之间满是忧愁,卓昭节见着,不免暗叹了一声,伸手想替他抚平眉宇,然而手指还未触到他眉心,却借着帐外天光,眼尖的看到宁摇碧眼角似有泪痕,一直没入鬓发中不见。

卓昭节立刻想起来自己昨晚拉住他的袖子,察觉到潮的,还以为半夜里下起了雨,宁摇碧夤夜归来,为雨所淋,后来他说是不小心沾到了水,因为正困着也没心思多问。

可现在一想,哪儿是沾了水?根本就是宁摇碧从宫里回来时就哭过一场罢?

宁摇碧决计不会为了大房落泪的,他也不是听了长辈责备会落泪的人。能够叫他进门之前已经哭得袖子湿透,晚上睡下之后甚至还默默流泪,恐怕还是为了纪阳长公主。

卓昭节心下一酸,只觉得自己双目之中也有些湿意…她懊悔于昨晚没有发现丈夫的异常,居然当真信了他的话,毫不挂怀的睡了过去…宁摇碧把事情瞒起来独自解决,对她报喜不报忧,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怎么自己这么傻,总是要上当?

她虚虚的扬着手这儿出神,宁摇碧却忽然睁开了眼睛,卓昭节不及回避,两人恰恰对望一眼,宁摇碧便笑了一笑,没有揽着卓昭节的手便探过来握住她的指尖,道:“怎的了?”

卓昭节神色复杂的道:“你…可是昨儿个进宫没商议出法子?”

宁摇碧闻言,眉宇之间忧色更深,叹道:“法子倒是商议出来了,先把祖母那边瞒住,等宁朗清身子略好,将他接回长安!到时候一起带到祖母跟前…再说大房的事情,如此祖母念着他,应该也会振作些。”

只是这也不能保证长公主就一定不出事,所以他的语气并不坚定,“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卓昭节同样不认为有宁朗清在,长公主就真的能够为了这个曾孙坚强得支撑住,长公主对这个曾孙虽然不像对大房其他人那么苛刻挑剔,但也谈不上多么疼爱,决计比不上对如今还在襁褓里的宁夷旷、宁夷徽关心。

即使在大房只剩一个宁朗清的情况下…一时之间,恐怕长公主看到这个曾孙,更会悲从中来。

但宁摇碧说的也没错,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卓昭节便柔声道:“祖母一向坚毅,何况大房总还有位小郎君,料想祖母即使伤心,也会竭力撑住的。”

宁摇碧叹了口气,道:“但望如此罢。”

本来每日早上两人都要嬉闹亲热一阵,然而这时候谁也没这心情,说了这话后,都沉默下来。

卓昭节看着他眼角的泪痕,心中怜意大起,便从他手里挣出来,抬臂紧紧拥住了他,宁摇碧正惊讶,就听她低声道:“你若是难受就说出来罢,何必总是压在心里?”

“…”宁摇碧向来精明,愣了一下就下意识的抚向眼后,失笑道,“昨儿个…是有些,但你困着,再说哭过之后就好多了,终究逝者已矣。”

卓昭节听了个逝者已矣倒是呆了一呆,才试探着问:“你想母亲了?”她心念略转,也想明白了宁摇碧为何昨晚会失态落泪。

一则为了申骊歌为大房谋害,虽然宁摇碧为了祖母选择了收手,可如今大房除了宁朗清外全部死于非命,宁摇碧听到,总是心绪复杂的;二则…怕是为了雍城侯的态度,其实长公主虽然偏心雍城侯,但雍城侯是实在没说过长房坏话的,这位君侯年轻时候如何,卓昭节自然不知,但就她进门以来所见,自己这公公分明就是个不爱多话的人。

所以大房与二房之间的仇怨,归根到底是大房不忿长公主对二房的偏心,对二房的排挤和谋害导致的。

可长公主之所以偏心二房,还不是宁战伤了长公主的心在前?

在这件事情中雍城侯其实什么错也没有,他年幼时安慰了被长子伤透了心的母亲,从而让伤心难奈对长子失望的母亲将满腔爱子之情全部倾注在了他身上——然而长公主不是没有给过大房机会,可宁战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是对母亲的背叛和忤逆。

他这样的坚持,长公主也不是任儿子一路踩到底只会伤心的人,久而久之下来长公主横竖看不惯大房,这些实在是宁战自己找的。

因此雍城侯很有理由怨恨迁怒自己的兄长,可知道这个兄长去世,雍城侯还是伤心到了鸾奴所言的“方寸大乱”的地步,但…看宁摇碧这样伤心难过,料想当年自己那无缘得见的婆婆去世时,还没有现在的大房叫雍城侯难过?

想起传闻里自己那婆婆对雍城侯刻骨铭心的爱慕,卓昭节心中亦浮起一抹难言的悲伤。

果然宁摇碧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却伸手抱紧了她,把头深深埋进她的长发里。他抱着卓昭节的手臂极为用力,然后却又不至于让卓昭节承受不住,微微颤抖的身躯,像是在发泄着什么,又仿佛愤怒着什么,却又不得不忍耐住。

这样的沉默里,卓昭节隐约感觉到自己发间几处似被濡.湿,半晌后,宁摇碧在她发间蹭了蹭,松开她,轻声道:“咱们起罢。”

卓昭节凝视着他还带着湿意的眼睛,轻轻凑过去,在他颔边吻了吻,这才应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