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娘也笑:“小姑子放心,但有妍姐儿的就有蓉姐儿的,等回来可看看她是不是白胖两圈儿!”沈大郎在一边默不作声,秀娘为着这几句心里好受一些。

另几个姑子便只围了王四郎,一会儿说叫他路上当心,一会又说发了财别忘了姐妹,只梅姐儿躲在屋子里哭,这一走就要锁了屋门院门,她便要去王老爷那儿了。

秀娘坐到车上听着车轱辘转,转一圈就掉个两行泪,王四郎原来自家走的时候并没这许多不舍,这回带了秀娘一处,倒有些放不下女儿了,他坐在大车外头还问:“可跟丈人丈母说好了,咱们一年给十两银子,别亏待了她去。”

蓉姐儿正坐在门廊下的大椅子上,荡了两条腿儿跟大白玩,她晃一下大白就往上跳一下,玩得累了,玉娘端了点心果子来,还有一和擦手的毛巾子:“姑娘抹个脸。”

蓉姐儿抬头看了她:“姑娘是谁?我是蓉姐儿!”

第43章 春意浓大白破初

头两日蓉姐儿还不晓得爹娘已经去了江州城,她只当自个儿是到外婆家来玩的,乖乖呆了几日便磨了潘氏要回家:“我娘呢,我娘怎的不来?”

潘氏年纪大了,夜里总有顾不过来的地方,蓉姐儿夜里叫着要茶要尿,她都打鼾听不见,蓉姐儿又去推沈老爹,阿公阿公的连叫几声,见两个都推不醒,憋不住要尿到褥子上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阖家都给她哭醒了,醒了也来不及了,褥子被子全湿了,蓉姐儿晓得难为情,捂了脸直哭,沈老爹穿了件单裤抱了她,潘氏急急换过褥子,才说了一句:“你怎的不喊醒阿婆。”

蓉姐儿又扯了嗓子哭,沈老爹没的办法,套上衣裳带了她到院里去晒月亮,为着哄她,年少时看的那几卷书全从肚子里翻了出来,念了一遍又一遍的床前明月光,这才把小祖宗哄睡了。

到了第二日三个都起不来床,孙兰娘把一砂锅粥都熬好了,把那醉虾米腌酱瓜切了段儿摆到案上,沈老爹还在里头渴睡,潘氏趿了鞋子出来,也不问大清早的熬粥要费多少柴,坐下来喝了一碗,眼皮下面一片青。

玉娘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眼耷着脑袋的蓉姐儿:“要不,我带了姑娘睡,老太太也好睡个整觉。”她一句话说出来,两只手直绞衣裳带子,垂了头不敢看潘氏。

潘氏叫闹得几日不曾好睡,应了下来,让她带一天看看,“若不成还是跟我睡,你年纪轻轻哪里看过孩子。”

“在陈家,也学过照看孩子的。”玉娘低低应了一声:“我原就买来的是下人,给姑娘穿衣喂饭,打扇吹汤,都是该的。”

潘氏一想到是这个理儿,又觉得她会看眼色乖巧的很,不若放了手叫她试试,下回有个甚不凑手的时候,还能叫她顶上来帮一把。

陈大姐的管教妈妈是真个花了大力气调理的玉娘,就跟着陈家二郎的奶妈子学,从刚生的毛头怎么带,一直学到五六岁上要怎么带。

玉娘夜里便拿小盅儿给蓉姐儿喝水,不给她拿大茶缸子灌,给她分好了小碟小碗,单做了小菜喂她,不叫她饿着,夜里既不喊饥也不起夜,拍背哄她睡了,一夜好眠。既有了头一日,便有了第二日第三日。

到后来蓉姐儿便跟了玉娘睡,小人儿白日里玩耍忘形,到了夜里便想起了娘亲,她每每抽抽着要哭,玉娘就抱了蓉姐儿,在不大的屋子里踱步,扒拉开窗户给她看看天上的月亮,哼上两句船歌给她听。

门外头便是河道,夜里船泊在河道里,还有水浪拍着撞到石壁上的声响,蓉姐儿哭得累了,眯眯糊糊趴在玉娘肩上,听她唱歌谣。

玉娘有一管好嗓子,行院里头唱曲她认第一,现如今原来那些个情哥哥亲妹妹的曲子自是不敢再唱,泺水船户人家的船歌听了这些日子,也学会两支,一只手托了蓉姐,一只手拍着她的背,嘴里便唱:“姐儿头上戴了杜鹃花…”

她把声儿压得低低的,就恐叫人听了去,反复唱过两回蓉姐儿就学会了,一日坐在潘氏腿上绕花绳,嘴里不觉便唱了出来,嫩嫩的声儿奶声奶气的,配着船歌一个拍子都不曾出错,潘氏还道是外孙女听见外头唱学会的,不住口的赞,抱起来香了好几口,到处夸蓉姐儿聪明。

等陈阿婆一家从清波门家来了,蓉姐儿就又有了伴,几个女孩儿日日凑在一处玩乐。秀娘离开之前可着劲儿的在蓉姐儿身上花钱,外头铺子里的玩物搜罗了一箱子回来,刷了红绿漆的七巧板儿,一套十二花卉的花牌,还给那个瓷人娃娃置下一个家。

有床有桌有镜台,难为做得这样小的镜子,把瓷娃娃换成了个木头雕的,手脚还能动,还有红罗裙白披帛给她穿戴,只头是陶土烧的,头发是画上去的。

这东西整个泺水也没第二套,一拿出来,三个女孩儿便不肯离了,围在一起嘟嘟哝哝的说些孩子话,宁姐儿把自家那套瓷娃娃也拿了来,三个人一人拿了一个。

妍姐儿最大,主意也最多,一会儿是姐妹三个去踏青,一会儿是穿上红衣红裙,头上盖了碎红布要出嫁,她在乡下外婆家,见着自己最小的姨妈出嫁,一样样的告诉蓉姐儿听:“要先净脸,还要绞,再抹胭脂,穿红衣,桥子来抬,就是嫁人了。”

清明一过,春意就盛了,游丝飞絮杏花春雨,碧水荡了红花,船橹“呲呀”出声,载了盖着红布的箱子,一船船往桥洞里过去,驶到夫家家里,人间嫁娶,野猫野狗也开始闹起春来。

这时候才晓得大白是只公猫,外头叫的恁的凶,它只懒洋洋的躺了晒太阳,尾巴一甩一甩的就是不到外头去,夜里还是守了蓉姐儿睡,外头母猫跳了檐,踩得瓦片“吱吱”响,婴儿哭似的直叫,它也还是伏在褥子上一动不动。

沈家有只鸳鸯眼的大白猫是整个大柳枝巷都知道的事,大白生了这样一双好眼睛,体长毛白,早就被好几家相中了,想把它求回去,跟家里养着的母猫配种。

潘氏初时不肯,等人家拿了浅浅一竹篮子的鸡蛋并一脸盆猫儿鱼来,还拿红布在竹篮把上系了个结,潘氏把布儿一掀,点点头应下了,当天单煮了个鸡蛋,把蛋黄挖出来拌了鱼汤米饭,再加上两条炸猫儿鱼给大白加餐。

一面给它吃,一面还在嘴里念叨:“别说咱们吃了你的,这是给你开枝散叶呢,以后猫子猫孙的,你就是猫太爷。”把在坐在廊下摇椅子上的沈老爹烦得直拿拐杖撞地,潘婆子只当听不见,看着大白吃了,点着它的头:“你可吃了啊,吃了人家的蛋,就要卖力气。”

夜里那家人来抱猫,蓉姐儿以为要带大白走,死活就是不肯,紧紧抱了大白不放手,大白喵呜喵呜的叫,借力跃了几下跳到屋檐上,潘氏在下头又是跳脚又是骂猫:“你是个白吃的,赶紧下来,我瞧过啦,那丫头长得俊呢。”

那家人脸上便有些不好看,潘氏看看下面跳来跳去的蓉姐儿,再看上头伏着不动身的大白,脸上笑的尴尬:“要不,把你家的狸儿眼抱来。”

事儿就这么定下了,第二日又是一餐猫饭,这回大白怎么也不肯吃,潘氏哄了又哄,把炸小鱼儿放在小碟子推到它跟前,它就是不动嘴。

潘氏怒了:“恁个不识好赖的猫,等会儿出力气的可是你!”说着把碟儿一推起身转回去,蓉姐儿偷偷把干点心包在帕子里,带到屋里给大白吃,眼泪都流出来了:“大白,你不走。”

“它不走,是配种呢。”玉娘到灶下拿了猫饭过来,潘氏拿了它不肯吃,玉娘手里的它也只闻一闻,等蓉姐儿把鱼肉撕下来递到嘴边,它才咬了。

“配种是什么?”蓉姐儿更不懂了,歪了头问玉娘,玉娘捂了嘴儿笑个不住,又不好给个四岁的女娃娃说配种是甚,便说:“配种便是,给大白,添个小白罢。”说着收拾了碟儿出去了。

到夜里那家拿竹篮子装了猫拎过来,大白一听见那叫声就缩在屋里不出来,任潘氏怎么拍巴掌都不应,潘氏接过竹篮,把布一揭,往房里一倒,把门“磅”一声关上了。

蓉姐儿的饭碗都滚到了地下,她站过去勾门,一家子望了她笑,连妍姐儿都在乡下看过母牛配种,只她不知,一边拍门一边哭,里头的大白叫得比她还要惨,外头有人探了脑袋进来,一看晓得是猫儿闹春,又缩了回去。

蓉姐儿发急的拿脚踢门:“大白!大白!”又仰脸去叫潘氏:“阿婆,开门罢,大白要叫它挠死啦。”说着跌在地下哭,玉娘赶紧把她抱起来,屋子里还闹个不休,“匡堂”一声,还有东西打烂的声儿传出来。

潘氏直跌脚,赶紧拿钥匙捅开了门,大白从里头闪电一样的蹿出来,那家人跟在后头进去,见打翻了个恭桶,幸而是干净的,弯了腰爬到床底,把自家的猫儿抱出来,那狸儿眼的白毛猫正眯了眼睛舔爪子,晓得成事了,笑呵呵的走了。

大白整整伏在檐上两天不肯下来,蓉姐儿日日在下面叫它,它只是不应,潘氏要抱她回屋去,蓉姐儿就背身抱了手不理她,板着小脸噘嘴巴发小脾气:“大白肯定叫挠坏了!”

大白终究还是下来了,狠狠吃了两个蛋一碗猫饭,潘氏去摸它的毛:“哎哟,那狸儿眼太悍了,咱们下回找个不悍的。”

沈老爹重重“哧”了一声,潘氏理也不理,等再有人拎了鸡蛋来,大白便早早躲到外头去,任潘氏怎么叫,都不出来。

潘氏迈了小脚踩了石板路去寻它,石坊下船坞边,那窄小的地方全寻遍了,也不见大白的影子。街坊邻居听见潘氏寻了两三日,以为大白跑了,过来要回了那篮子鸡蛋,第二日,大白就自己家来了。

“阉猫瘟猫,恁的没用!”潘氏唠唠叨叨几回,也不再往家招那配种的母猫了,大白又重回到它的垫子上晒太阳,蓉姐儿喜滋滋的,夜里睡觉的时候偷偷告诉玉娘:“我把它藏起来啦,藏在宁姐儿床底下。”

玉娘“扑哧”一声笑了,又赶紧掩了口,给蓉姐儿擦了脸抱她上床脱下外衣,蓉姐儿乖乖躺到被子里,一只手绕了圈儿点素帐子上印的暗花,秀娘教给她的,从一数到百,数完了似模似样的叹出一口气,扭头问道:“我娘是不是还坐船?”

潘氏只告诉蓉姐儿爹娘坐船出去了,等回来给她带一船好东西,蓉姐儿记牢了,看见玉娘点头,鼓了嘴儿小大人似的说着孩子话:“要是船会飞就好了,长了翅膀就到家了。”

第44章 蓉姐初遇少年少郎

清明之后,大柳枝巷儿出了一桩新鲜事,陈阿婆家早年间把街西头那间空屋典了来,原想着给小儿子住,哪里知道小儿子在乡下看蚕,过得逍遥惯了,再不肯到镇上来,就在乡间说了一房媳妇,靠着岳家的茶园栽了桑树开桑园,忙蚕忙茶,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趟。

陈阿婆这间屋白空着也是糟蹋房子,两进的院子,三面是屋,临水的那一面开了门,外头就能泊船,屋子里还有卷棚井台,一家几口人住着正好。

小儿子既不回来,房子就贴了白条儿招租客,这条巷子里都是民居,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看蚕的不肯租,来南山消夏的更不会租,便一直空关着积灰。

谁知竟被人用大价钱租了去,屋子自买来便没修葺过,瓦也是漏的,井也是枯的,陈阿婆厚道,把事儿一项项说明了,愿免些子租钱,叫租客自家去修,一条街上泥瓦工都是有的。

那租客却不要她饶钱,一气儿付了一年的租金,房子敲敲打打修了一个多月,不光砌了个照壁出来,还有个造了个房门的小木板房儿,一溜儿乌瓦白墙,井也叫人掏过,工人连着担了十好几桶的水去,那街边洗衣的妇人见了还道:“恁的清了,怎的还叫你掏。”

工人苦笑一声:“这个精细劲儿,哪家也没有过。”工钱给的是爽快,可人却挑剔,手下那个管事的婆娘,一样样的挑剔,看见人做活便一边眉毛挑得老高,桩桩都不如她的意。

不是墙粉得不白便是柱子漆得不好,边边角角恨不得人跪在地上替她整房子,把原先的卷棚也给拆了,自家又新搭了一个,一盆盆的花儿连着往里头搬。

水里的土里的都有,红粉白黄连成一片,有邻居家的打着送夏盆的名头去探看,回来就啧舌头:“一院子都成了花海了,廊下还摆了几十盆花,卷棚上还垂了紫藤,里面的丫头一个个都穿了红绫裙子呢。”

这几句话一说,一个巷子住的女人们都对这个新邻居起了意头,想瞧瞧到底是个甚样的人儿,到了四月初八佛祖生日这一天,十几抬的箱子往院儿里搬,个个是红漆描金的,到箱子抬完了,后头一顶青布小轿,四个轿夫抬了,到门口停了下来。

人人都伸长了脖子,却只看到一个细伶伶的背影,竟还带了缠沙的帽子,遮去整张脸儿,白玉一样的手,搭在管事婆子胳膊上,叫丫环搀了扶进去了。

潘氏拎了花生瓜子去寻陈阿婆,她那儿已经聚了好几个来打听消息的,潘氏同她最熟,一个个撒了生果问道:“那个是哪儿人?怎的这样讲究。”

陈阿婆肚子里也是一包火,她原租这个院子便是觉得管事的婆子爽快的很,头一回来就下了定金,第二日就付了本金,给的还不少,说定了他们来砌墙修房子,万事只要不她来操心。

可陈阿婆哪里想到租的房子还能修出这么大动静来,这家子又是赶着住进来,大半夜还点了油灯砌砖墙,又嫌原来的照壁上头没花没草,把墙砸了重新砌个新的,下面还盖了个鱼池,浅浅的水里游了两条大锦鲤。

后头一进院子里还挖了地砌池塘,从河道里引水进来,两边的屋檐都接上铜铃铛,风一吹就叮当叮当作响,浅浅的两进院落,非要弄成大宅里头的花样,东墙堆个假山,西墙种两三竿竹子,还放着石头案摆一盆小桥流水的盆景。

这家人没住进来,别家却是有人的,有吃奶的娃儿也有做月子的小媳妇,这样吵法怎么开交,街里街坊全来找陈阿婆,陈阿婆上门理论,那管理婆子便不阴不阳的摸了钱出来:“这总够了吧。”

把陈阿婆气的一仰,钱却还是拿了,分给四邻好安抚他们,已是签了契的,叫她倒赔百来两银子赶人她也不肯。

这家子还没住进来,就开罪了一整个柳枝巷的人,大家全都攒了劲儿,一家家都说好了,她们不来送拜会礼,谁也不去送她乔迁礼。

谁知这家竟真的一个街坊也不打交道,天天关了大门儿,只有一个小丫环常出来买米买菜,叫人送到门边,自有人拎进去,除了搬家那日,再没人见过里头的人。

“行事这样古怪,莫不是个妖精吧。”东头的许婆子嗑开个核桃,也不搓皮,扔嘴里嚼嚼吃了:“你们听说没有,南山上头有妖精呢。”

另一个年轻些的笑起来:“南山上的妖精,是个甚?竹子精?还是野鸡崽子精?若真个是跳到我眼前我也不怕,正好一处炖了吃。”

众人哄笑一阵,咂了嘴儿说:“我看那个不是什么正经人,年轻轻的女人家,住恁大一间院子,还呼奴使婢,又不戴孝,连个来历也无,哪家没人声,偏她家一院子一点声响也没的,不是精怪是个甚!”

“我看不是那个妖精,是那个妖精呢。”潘氏一口吐了瓜子皮儿:“我离得近,可瞧见了,她下轿子那一拧腰,瞧着就不是个良家,莫不是谁家养的外室,怕大妇知道了打上门来,这才藏在屋里不出来。且看着,不是轿来就是船来,要不怎的巴巴的租了这间屋,既是个有钱的,紫帽儿街不说,双荷花里也有空屋子呢。”

这话倒有见地,几个人都附合了潘婆子,她便得意起来:“我且进去瞧过一遭的,里头那些个家伙事儿还是我儿子打的。”

为了这个沈大郎在家日夜赶工,这家人似是怕人知道,泥瓦木工全在巷子里找的,大柳枝巷里只有沈大郎一家是做木工活计的,做好的桌椅搬过去那日,潘氏也搬了个新漆的凳子凑热闹。

“我看,光那张拔步床就值个六十两银子,那穿衣镜儿明晃晃的,也要个百来两罢,这付身家怎么的只住在咱们这儿。”潘氏几句话一说,还没等她再开口,间壁沈老爹叫了:“老太婆,别嚼舌头!家来吃饭!”潘氏赶紧把桌上没吃完的瓜子抓了一把往袋里塞,拉了蓉姐儿的手回了家。

谁也没料着,头一个进去逛院子的,竟是蓉姐儿跟大白。大白自跑出去一回便野了性子,它原是家里养大的猫儿,不曾到外头去过,串了几家的门儿,从此就爱从屋檐上到别家去串门儿。

猫有猫道,檐儿跳上不去的地方,还有小洞能钻,大白一路摇着尾巴溜达,大柳枝巷成了它的后花园,蓉姐儿迈了短腿跟在它身后,一人一猫原是嬉闹,一个转身,大白便不见了。

蓉姐儿蹲在地下找它,歪了头往石墙上一看,看见个小洞,大白正在里头瞪了眼儿看她,看见蓉姐儿发现它了,还咧开嘴“喵呜”一声。

蓉姐儿团了身子钻进去,她人小骨头软,小小的墙洞也钻了进去,进去一看原是人家的后院,堆了两块假山石,上面还挂了厚厚一层藤蔓,大白就跳在石头上回头拿尾巴一动一动的招她过去。

小人儿哪里懂道理,眼睛里头只看见猫,嘻嘻一笑便要爬了上去勾它,才爬上一块石头,转头一看竟是从未看过的院落,不由迷了眼,在大石上坐定了,看着那花花叶叶出神。

大白趴在石头上晒太阳,蓉姐儿坐在荫下,也不觉得热,这家主人正在歇晌午,丫头婆子也在廊下躲懒,大白听见屋门一响,就跳到蓉姐儿腿上,还从原来的洞里钻了出去。

蓉姐儿家来已是傍晚,她兴兜兜的去告诉宁姐儿,两个小人把头凑在一处说个不住,蓉姐儿抬高了手比划着告诉她:“可大可大了,好多好多花儿。”

孙兰娘因要看蚕织绸,又把女儿送到娘家,蓉姐儿便只有宁姐一人伙伴,两个约定好了等明日吃了午饭还去看花花鱼鱼。

这天夜里,潘氏口中一直不曾来的船轿终于泊在新宅门前,除了打渔的几家瞧见,别个都不知道,夜里来的,天明即去,大柳枝巷子里的人却都听见动静,为着半夜,那家里忽的响起了琵琶声。

连着好几夜,夜夜如此,便有人啐了骂:“九条尾巴的狐狸精出世了,咱们这儿又不是花柳巷,恁的不懂规矩,若是那暗门子,很该往那挂红灯的地方寻营生,没的把一条街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带坏了。”

玉娘听见这话直躲在门里不出去,那不知内情还赞:“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你家这个倒好,整日里只是作针线,这样的亲戚才好上门呢。”

潘氏自家也满意玉娘,日子越久越看出她是个心正的,从来也不调三唆四,为着避嫌连胭脂粉儿都不抹,待蓉姐儿又是尽心尽力,应一声坐在门阶上就说:“清白人家出来的,怎么好跟那门子里的比,看看那家的行事,那唱的弹的,勾的男人的魂儿都没了。”

这原是桩风流韵事,过了便罢了,琵琶声响个几日又停了,这么安生了一个月,到了池里莲叶铜钱大,蝉声破土而出的时候,那家的琵琶声又响了起来。

这回响了便没再停,整整弹唱了一旬日,沈家的大门都叫踩薄了一层,沈老爹一看见那些姑子婆子来就背了手出去听戏,潘氏当着人念叨两回,过后还是聚在了陈阿婆家。

“我今儿送了衣裳出去,且瞧见有个年轻的后生在这家后门等着呢,看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竟是她的姘头不成?”刘裁缝的老娘最是嘴快,落珠子似的吡吡啪啪一通说。

“毛都没长齐呢,哪里就能弄那个,难不成是儿子?”另一个又道:“瞧着倒是好人家的,齐齐整整的后生,守了后门没人应,怕不是这家子出来的。”

蓉姐跟宁姐两个这条路都走的熟了,那院子里花儿开得好,她们从洞里进去挨在山下偷偷掐一朵便回来,有一回险叫个小丫头瞧见了,大白喵呜一声,两个妞妞趴在石头后面,才躲住了。

只当是捉迷藏玩儿呢,这日又要去,从后门绕过的时候看见个青衣少年一声不响的站在门边,蓉姐儿宁姐儿两个手牵了手挨在一处看他。

他兀自不觉,隔会子便去扣门,里头慢腾腾的应了声,“吱呀”一声开开来,是个丫头的脸,见还是少年不耐烦道:“说了老爷这会子正睏觉,咱们姑娘不好推醒他,小少爷等会子再来嘛。”说着啪一声关了门。

那少年吸几口气才将将忍住,一转身肚里咕噜一声响起来,他立了半日,从早晨到现在水米未尽,门里的人直叫他干等着,不放他进去。

蓉姐儿伸了头看他,嘻的一笑,拿出荷包里装的新造荷花饼儿,抬高了手要递个给他,那少年见是个小娃娃,犹豫一下弯腰接了过去。

蓉姐儿巴巴的看着他,见他只是拿在手里不动,噘起嘴儿:“好吃的。”那少年被她看不过,这才捏了饼儿送到嘴边,咬了一口。

蓉姐儿“嘻”一声笑了,这个荷花饼是玉娘做的,她没学过做南边点心,按着潘氏说的料和了面团,拌了馅料,又照着蓉姐儿的口味加甜淡,蒸出来个个小巧漂亮,这一套模子全是沈大郎闲暇雕出来的。

蓉姐儿把手背在手后,小大人似的说:“这家子可坏,我带你进去呀。”说着指了指拐角那个洞,少年探头一看,板着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影。

宁姐儿见他笑了才敢走上去,挨手挨脚的躲在蓉姐儿身后,凑到蓉姐儿耳边问:“这个,是不是姘头?”陈阿婆家聚满了人,说闲话又不避了两个娃娃,全叫她们听了去。

蓉姐儿直瞪瞪的看着他,问:“你是不是姘头。”

少年一口荷花饼还没咽下去,呛得满面通红,咳个不住,蓉姐儿吓住了,宁姐儿拉了她就跑,两个圆团团的小身子跑过小巷子,躲在墙边探头看,那少年已经不见了。

第45章 王大郎见起色起意少年郎端阳治丧

端午节,家家要喝雄黄酒,蓉姐儿早早就被玉娘打扮起来,她小人儿怎么也不肯往头上戴那绉纱的蜘蛛,还当那东西是真的,玉娘才拿在手里,她就打了她的手拍到地上,叫大白一下子扑住了,用牙去咬。

玉娘叫个不住,大白也晓得不是真虫子,拿爪子扑着玩,沾了一层灰,再戴不得了。潘氏见了现编一条彩绦百索,给蓉姐儿系在发上。

家里早早就开始裹粽子了,潘氏这上头是一把好手,她若是精细了做,秀娘的手艺且比不上她,那粽子是要送亲送友的,潘氏下了大本钱,大块的油肉肥瘦相间,加了麦芽糖的蜜豆沙扑鼻的香甜,还有纯白米的裹了红糖白糖吃,拿刚摘来的粽叶儿紧紧裹了,放到锅里去煮。

草绳子扎出个三角样儿来,剩下小半盆糯米叫潘氏裹出一串手指大小的粽子,一面裹还一面叹:“老了老了,眼睛不成了,原叫是缠个指甲那样大的也是寻常事。”

这串粽子蓉姐儿稀罕的不行,拎在手里谁也不肯给,孙兰娘怕女儿吃味,也想给她裹一串,妍姐儿正塞了满口肉,头上的排草蠍子尾巴一翘一翘的,含含混混道路:“我不要那个,没肉。”

玉娘头上也戴了朵八宝花,她原不肯,还是孙兰娘执意叫她戴的:“你又不是真守孝,一朵花怎么使不得了,家里头松快些,到外头再取下来便是。”

她自家的发钗上拿彩绳子绑了红绸裹的小粽子,比潘氏拿粽叶裹的还要小,蓉姐儿转了一圈瞧见了凑过去团着两只手拜拜:“舅妈,我也要。”

孙兰娘抿嘴一笑,弯腰拧拧她的鼻头:“小东西不肯戴豆娘,倒喜欢粽子,真是个吃货呢。”说着到屋里拿了一个绿绸一个黄绸的,全只有指甲盖大小,给她绕进百索里系在包包头上。

沈老爹一早就吃得醉熏熏,手里拎一坛子黄酒,边上摆一个杯子,拿指甲挑上一点雄黄粉往杯子里弹,就用指甲搅一搅仰头喝尽了,招手叫过蓉姐儿妍姐和,拿手指头沾了雄黄酒在她俩的额头上一人画了一个王字,嘴里还念念有词:“雄黄解毒,猛虎镇邪,妍姐儿蓉姐儿百病不侵。”

画完了额就是吃端午果子了,妍姐儿喜欢吃酿梅子,蓉姐儿单捡紫苏团子吃,大白绕了一圈又一圈,扔下去的果子都只闻闻不肯咬,潘氏虚踢一脚出去把它赶走,又虎着脸训蓉姐儿:“尽糟蹋东西。”端午果子都是甜的,猫儿哪里肯吃。

蓉姐儿噘了嘴,潘氏赶紧挟一筷子百草头给她,她哼哼着拿了自己那双小筷子,把生姜一根根细细挑出来,只吃了杏子梅子脯切的细丝。

一个红漆盒里头摆的都是给丽娘的回礼,这日各家出了嫁的女儿都要回门,潘氏估摸着天色赶紧把盒儿装起来,一小瓶雄黄酒,一条酱黄鳝一条糟黄鱼,几个刚剥出来还在流油的咸蛋黄,一小盒黄豆,凑成五黄摆在盒里,一匣子的拌百草头,一篮子粽子,还有编给俊哥儿玩耍的艾草小人跟鸭蛋络子,满满当当摆了三大盒。

蓉姐儿妍姐儿胸前一人挂了一个彩络子,里头兜着整个儿鸭蛋,正叫孙兰娘拿了铜钱沾雄黄酒给她俩破火眼,蓉姐儿眼皮阖的紧紧的,铜钱擦过眼睛一下,就赶紧往后缩两步,拿手捂住不肯再刮:“舅妈好了,舅妈好了!”

宁姐儿早早就在边外门等了,她也挂了个鸭蛋,笑嘻嘻冲蓉姐儿招手:“来我家,我阿婆裹的枣儿粽呢。”家家都贴了画着五毒的黄纸符,沈家大门上还有一张沈老爹亲画的钟馗捉鬼,家家的小孩子都在巷子里头钻,安哥儿正跟着斗草,两个小人儿跟角力似的拿了根草儿左右拉扯,半天比不出个胜负来。

男娃有男娃的玩法,女娃娃也有女孩儿的玩法,妍姐儿拉着两个妹妹玩去摘河边石砖里长出来的花,一人分到一束,绕了圈儿拍手唱儿歌,原只有两个三,后来一巷子的女娃都来了,排了十多个,齐齐拍手儿唱:“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粽裹糖,龙船下水振鼓忙。”

丽娘的大车一来,俊哥儿就跳下来跟几个孩子玩在一处儿,高大郎抱了食盒,小厮左右手全拎了东西,潘氏笑的合不拢嘴儿。

玉娘避了身正要回屋,不防撞上了王大郎。他跟在丽娘后头进来,手里也拎食盒一篮子粽子,原是王老爷叫他来的,就算四郎不在家,也不能断了给沈家的礼,还想把蓉姐儿接过去玩一日。

他叫玉娘踩了脚吃痛一下刚要皱眉,一打眼见是个俏生生的女娘,通身是白的,只头上戴了一朵八宝花,心里一阵跳,赶紧住了口,脸上带了笑:“可是沈老爹家?”

玉娘吃这一下远远跳开,拿袖子掩了半边脸,又不好不应他的话,声如讷蚊:“是呢,相公找谁?”两人正对答,潘氏一眼扫到了王大郎,凑上去接过话头,玉娘赶紧闪身进了屋,放下竹帘儿,不叫他窥探。

王大郎送了节礼,潘氏原没备下回礼,这会子急急进灶下,才伸了头要叫玉娘相帮,看见王大郎坐在院里,拿了酒盅儿探头探脑的,心里啐上一口,叫了孙兰娘出来帮忙。

丽娘看见这一遭哼了一声,推了高大郎出去跟他交际,到厨下去:“娘,把我那份先给了他,那眼睛可真不老实,恨不得钻过帘子去呢。”

潘氏一拍脑门,还真忘了,走出去拿那三层的大盒交给王大郎:“里头还有一瓶酒,且拿好了,别酒在小菜儿上。”

王大郎嘿嘿一笑:“见着个眼生的,原还当我摸错了门呢。”有心想要探问探问玉娘,潘氏却只当耳聋了不接话茬,王大郎又道:“爹想接了蓉姐儿过去用个晌午饭,也好一处聚一聚。”

“吓!上回差着些就走失了,我老婆子一把年纪,可不敢再受这个惊吓,没得把我吓丢了魂儿。”潘氏这张嘴里能肯饶人,朱氏还叫她一通抢白没词回话,别说是王大郎。

他有心磨一磨,好磨得那小娘子出来,正巧蓉姐儿回来了,脸蛋红扑扑的,才进院子就喊:“玉娘,喝水!”

玉娘听见蓉姐儿叫她,露了半边身子,冲她招手,蓉姐儿蹦跳着跑进去,王大郎看见那半个影子身子都酥了,还要咽唾沫,叫潘氏扯了皮一笑:“天色不早,你不陪了你媳妇家去?”

蓉姐儿喝了水又要跑出去,潘氏赶紧拦了她:“等会你舅带你去看赛龙船的,赶紧别疯玩了,把你姐姐叫家来。”

看赛龙船就要走到清风桥,那里河道宽,石板桥架在两岸间,下面也是石板支起来的,同那些拱桥不一样,三条龙船一起出发,划个百来丈,哪条船先过双荷花桥正中间的桥洞,哪条船便胜了,赢的人还有县太爷给的彩头。

赛龙船有分白天跟晚上,夜上的叫赛夜龙。自然是赛夜龙更有看头,龙头龙尾上悬了彩灯,河岸两边也张灯结彩,鼓手船夫夜里比白日更卖力气。

可经了荷花桥塌,潘氏不敢放了两个孩子晚上出门,便只许儿子带了蓉姐儿妍姐儿去瞧正午的这一场,沈老爹抱了蓉姐儿,沈大郎抱了妍姐儿,还怕亲爹抱不住,谁知道沈老爹喝了几盅酒倒有力气起来,抱着蓉姐儿一路都不要拐杖了。

玉娘看得吃惊,潘氏撇撇嘴角,解下身上的围裙拍灰叠起来:“老东西腿脚一向好,便爱柱了拐作个老太爷的模样,也不知给谁看的。”

俊哥儿也想跟了去,高大郎答应带他看夜龙船,总归他们坐在酒楼上,怎么也不会冲撞了,俊哥儿不乐意,一刻也不肯多呆,高声嚷了要家去,在家只要他一开口,高家老太太就没有不应的。

一路上都有卖艾草菖蒲的,还有挑了担子卖络子跟排草五毒的,蓉姐儿看中个银样鼓儿,吮了手指头要买,沈老爹问了竟要三十文,换了个画了花卉的画扇儿给她,蓉姐儿也不闹,接过去看着一样五彩色的,拿在手里打了转玩。

白日里看赛龙船的不如夜里那样多,大姑娘小娘子们都着意打扮夜里跟夫郎一处来,岸上全站着带小孩子的大人,挤的水泄不通,清风桥上立了面鼓,还在大鼎里头插了一柱香,时辰一到呜鼓点香。

两岸边全是孩子的声音,三船都有自个儿的号子,嘿哟嘿哟,一人叫了,一船上十个人应,蓉姐儿骑在沈老爹脖子上,舞了手儿看赛舟,手上拿的画扇掉到地下,还来不及拾起来就被人一脚踩污了。

小孩子们不过看个热闹,看见中间那个漆了金红漆的龙船赢了,俱都欢呼起来,那一船的人得着县太爷预备下的彩头,一人一盒子五黄,一坛雄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