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当自个儿是杜丽娘了!”秀娘跟玉娘对坐了打算盘,蓉姐儿当了窗跟茂哥儿玩,玉娘还没接口,她倒转身道:“谁是杜丽娘?”

秀娘嗔她一眼:“不许问!”

蓉姐儿扁扁嘴巴,拿手指去点茂哥儿的脸:“叫姐姐,叫姐姐。”茂哥儿拿肥爪子抓住蓉姐儿的手,笑得口水顺了嘴角流下来,呵呵的傻笑。

“娘,弟弟太笨,怎的还不会说话。”蓉姐儿抱了茂哥儿,茂哥儿抱了大白,三个坐在床上,秀娘一眼扫过去就笑起来:“又胡说了,他才多大,再大些才会吐字呢。”

出这一桩事,栖霞书院的船再不久留了,徐小郎循礼过来拜别,王四郎叫包了一大匣子的吃食给他,还把自家带的备用药也包上一些:“这山长水远的,若有个头痛脑热,也能煎一帖来吃。”

徐小郎再三谢过,王四郎那回见他说话有理有据,又知道他到了金陵就要考秀才去的,又把东西加厚几分,还备了一件秋天穿的夹袄:“这是我浑家定要给的,说你孤身在外,船上风大水汽重,穿了这个好挡风寒。”

再谢了一回才出来,他正要下船,迎面碰上个小娘子,穿了一身缥绿的裙子,桃花红的上衣,胸口挂了一把金锁,长眉入鬓双目碧清,脸盘白玉也似,嘴角弯弯,怀里还抱了只猫儿,正是大白,她走过去歪头打量他一眼,侧脸一笑,露出两颗老虎牙来,手指头点一点:“是你!”

她只说得这句,眼仁儿黑亮亮的,才要说话,后头的银叶一挡:“姐儿,太太等着呢。”蓉姐儿听见点点头,她到底大方,抱了大白捏了它的爪子,笑晏晏的冲着徐小郎挥一挥,大白喵呜一声,这才转身进了屋。

徐小郎站在原地半晌没回过神来,他还记着蓉姐儿是个圆团团的小女娃,头上扎了花苞苞,不意竟抽了条长得这样大了,脸也不知为何烧起来,咳嗽一声,转身下船去,进了船舱也不读书,坐卧不定。

过得片刻又觉得自家好笑,是个没长成的姐儿,过了这些时候长得大些又怎的,把脑子里这些个俱都甩了出去,拿出纸笔把策论又作一篇,听见间隔有人拿关雎取笑,搁了笔,打开窗户,那头船上一点动静也无,徐小郎失笑,才要合上窗儿,听见一声铃铛脆响,勾得他心上一动,赶紧持住,皱眉继续作策论。

第105章 王家初进金陵城蓉姐游第乐后花园

从春日里上的船,到了金陵已经是春暮了,算盘早早就在桃花渡口等着,两边的林子还开着晚桃花,一朵朵都是重瓣的,风一吹就是一阵阵桃花香味。

蓉姐儿叫银叶绿芽两个看紧了,围帽从头一直遮到脚,这是算盘等船停了送上来的,此地的小娘子再没有抛头露面的,便是衣饰叫人看了去也失理的很。

围帽上垂了厚厚一围纱,叫这纱遮了脸不说外头瞧不见人,连戴的人也只能瞧得见脚下的路,还不能行得快了,步子一急那纱就掀起角来,露了真容。

蓉姐儿下船这几步路,算是把学里曹夫子面前走路说话的样子学到了十分,两边托了她手的丫头也都戴了围帽,只遮住脸,遮了身子不好服侍主家。

算盘早早安排好了车轿,倒有三顶,秀娘蓉姐儿各坐了一顶,他就在最末那一顶边上站着,几个丫头俱都瞧瞧玉娘,玉娘走过去,算盘掀了轿帘,等她坐定了还说:“掀了帘子瞧见什么要的就说,我去办。”

几个丫头俱都痴痴笑起来,算盘原还脸红,为着这事儿宅子里人没个不知道的,反倒厚了脸皮,袖手吩咐轿夫起轿,走到蓉姐儿秀娘的轿子边,把一样的话又说一回,秀娘应了一声,没甚精神去看街景,蓉姐儿的兴头却足得很,她悄悄卷了轿帘的边角望出去,这地方比江州更是繁华。

金陵原是旧都城,到了先帝时才迁都出去,六朝金粉地,旧时王谢堂,积年富贵的旧勋族还只族居此地,少有往新都迁的。街市门楼俱不相同,酒楼脚店门市相对,绣幡酒旗鳞次栉比,一路雕红涂朱亭阙彩槛,人潮往来穿着各色衣裳也俱鲜妍。

蓉姐儿的眼睛一瞬都不瞬,看那担花儿的过去了,又有炸竹鹧鸪的,满担子都是油香,瞧着就勾人的馋虫,蒸得拳头大的馒头掀了蒸笼冒白烟,锅里煮的汤馄饨,铁盘上煎着鸭肉饺,柜台上挂了一溜的烧鸡肥鹅,还成切成凉碟的海参糟鱼,隔着街都能听见饭馆里头唱菜名儿。

“鹿肚酿江瑶一份!”跑堂的搭了白巾子往肩上一甩,拎个跟水盆子一般大的铜壶的茶博士往盖碗里头倒水,长长的壶嘴儿绕过肩去不多不少正好满一碗。

蓉姐儿眼睛都不够用了,行一步就有一步的景致,算盘见她掀了帘子不放下,走到轿边:“姐儿,这儿是朱雀街,再往前头是鸡呜寺,这一路过去可有热闹好瞧呢。”

日头将要落山,担了柴卖的樵夫,煮了香汤的脚店,还有那早早出摊的夜食担子,卖肉饭水饭,各色红肉的脯子,糖粉点心,蓉姐儿看着都饿,算盘笑一笑:“咱家就住这一片儿,姐儿想吃往后打发了人来买便是,家里已经备好饭食了。”

一路回去倒不觉着远,开了正门轿夫把轿子直接抬进了二门夹道里,等杏叶几个扶了秀娘蓉姐儿下了轿,蓉姐儿急急摘了帽儿:“气闷死个人。”

嘴里低低嘟嘟一句,还不敢叫秀娘听见,抬头一看见樑上巢了个燕巢,雏燕从里头伸出嫩黄的小嘴儿,母燕子飞回来扒了巢沿边儿给它们喂食,一下子就笑开了:“娘!有燕子!”

秀娘早早抱了茂哥儿进去,银叶也正等着,还有这许多箱笼要归置,绿芽一把拉住想往花院子里去的蓉姐儿:“姐儿赶紧用饭罢,才还说饿呢,天将要黑的,哪儿瞧得分明,等明儿请了小王管事带姐儿游园。”

蓉姐儿这才依了,进了堂屋,算盘正等着:“饭摆在芍药园里头,还有好些个花开着,点了石灯,开了窗子看得分明,姐儿不急这一时。”

茂哥儿早早就累的睡了,他在船上精神得很,在轿子里坐了还要去扒门帘,可才颠了几下,就打起瞌睡来,没一会儿功夫就伏在秀娘肩上睡着了。

王四郎急步进来,往桌前一坐,见个满桌子的鸡鸭鱼肉,问一声:“这是去楼里叫的席面?”就自家用饭,实不必这么奢侈,何况他也不爱这一口,吃不饱。

“原主人走时把宅子里的旧人都留下了,我捡那得力的留了一些,这却是厨房做的,红案白案还有点心案,老爷太太吃着,合口的便留下,不合适的就打发了出去。”算盘打理过一回江州的宅院,也算经过手了,这番还是把花园里的花匠俱都留下了。

这园子买来虽折了价,养着却费银子的很。老花匠更熟花木性情,冒冒然换了反而不美,再有便是院里用的假山却是引的真水,疏通河道的也给留下来,院子里十多道门,守门巡夜的也挑那瞧着得力的留了,把那喝酒偷懒的借机俱都赶了出去,原来这宅子里的管事,叫算盘留下来当了二管事,这才把个偌大的宅院运转下来。

这里头自然少不了套交情给好处,叫着算盘帮留工的,算盘周旋一二,里头发发小财,透一透主家人是个甚样的性情,送上来的东西合意,也显得他会办事。

王四郎甫一坐下就见着中间摆了烫面条,走这一路他早就饿了,先盛出一碗面来,见还有烘的软饼,也拿了一个,夹了用酱烧成块的红烧肉切碎丁子,一气儿用了两付。

秀娘爱喝个汤水,金陵鸭子出名,炖的鸭汤里加了当归补气,还有片鸭脯子也捡了两块吃,拿烧双菇素浇头也吃了一碗汤面。

蓉姐儿却是吃口最精的,在李家还每日都用一顿午饭呢,桌上每样都尝了一点儿,点了几道喜欢的再添上几筷子,算盘一直在旁边立着,等他们吃毕,也晓得哪一个人可意了,撤下一桌子菜,几个下人分食了。

算盘领了主家往正院里去,还吩咐厨房给玉娘单做一道煮干丝,她最爱这个,那厨房里的还当玉娘就是小王管事的娘子,可着劲的巴结,现官不如现管,还现做了蒸糕团给她加餐。玉娘收又不是,不收又不是,只得给几个丫头分了。

算盘盯玉娘盯得紧,宅子里哪个不知,杏叶算是同她熟些,又是秀娘身边的丫头,便打趣一句:“王管事好细的心。”

玉娘脸上淡淡瞧不出欢喜来,进后院去往蓉姐儿的院子里,蓉姐儿住的正屋自然是装饰精巧,算盘还把玉娘住的那一家也重新装饰,绿磁胆瓶里头插了鲜桃花,还有一架穿衣镜,这俱是前头主人留下来,秀娘那儿一架,蓉姐房里一架,连上头的镜罩也都是新绣。

除开镜架,还有一套十二付的梳子抿子,妆匣子里还有时新堆纱花儿,小抽屉一拉开,一付赤金的耳坠子躺在里头,秀娘拿起来看一回掂一掂,捏在手心里叹一口气儿。

几个丫头两人一间耳房,院子两边靠墙两间厢房,一间防着人来住,一间明间用来给蓉姐儿绣花习字,她便不必跑到后头去了。

这样好房子在金陵这个地方只用了二千两办下来,实是意外之喜,王四郎把个问明了算盘没收下吴老爷退回来的银票,赞许的点点头,他正有拿这银票当人情的意思,若是收下了再送出去可不难做。

秀娘院里那间明间厢房只给了茂哥儿同养娘奶娘住,看看门墙往里走便是蓉姐儿的院子,她要出花园子就得往正院里走,秀娘还是头一回住这样的房子,倒奇一声:“原那些个戏文里头小姐公子,一个个都在后花院里头私定了终身,哪个还转给女儿在墙上开一道门不成?”

“那些个原就是杜撰,甚个千金小姐,不过是寻了遮羞自抬身价的暗娼。赶紧的收拾了睡,明儿起来理理东西,我给吴家送拜帖去,看看花园里头有甚个景致好瞧的,请了人来赏园子。”王四郎实是累得很了,草草洗漱过便枕在床上,高床软卧很快就睡了过去,秀娘还怕茂哥儿择床,瞧见他睡得香甜,这才回屋解衣上床。

累得很了倒翻来翻去睡不安稳,第二日只觉得觉不足头痛,蓉姐儿却是一清早就穿戴好了,丫头们理着她的箱笼,几个丫头跟得她时候不短,早就晓得喜好,连开口安排都不必,绕了大白给它安上窝。

到院子里石子甬道上来回踱步,看看天才亮,扒了镂花石的墙砖去看院子里头的景致,见薄雾还未散去,绿叶红花俱都带了露珠儿,伸手探过去在叶片上沾一点儿,刚伸了舌头想尝尝是个甚味儿,就叫玉娘一把抓住:“又淘气!”见她这孩子模样改不脱了,点点额头:“多早晚才懂事。”

给她整一整裙衫,带她带前头去用饭。如今院子开阔了,小院里就能架秋千,拿砖砌的水池子就在院子当中,梅花形的,里头养了活鱼,还有一大水缸的荷花。

院子一大,前头的事便不如在江州家中时那样明了,昨儿夜里茂哥儿哭一宿,怎么也不肯叫养娘带了睡,闹得秀娘王四郎一夜未睡。

只好又把他的东西挪到蓉姐儿院子里头,还叫玉娘带了茂哥儿跟奶娘睡一间屋子,原是算盘想叫玉娘松快些,夜里带了孩儿累得很,不成想茂哥儿大虽大了,只有比过去更认人的,再不肯离了熟人身边。

王四郎失了精神往外头去走货的时候还打哈欠,拿手抹一抹脸,背了手往外头去了,蓉姐儿惦记着要逛花园子,秀娘这里却忙得不可开交,几个丫头俱不得闲,她瞅准了无人理会她,趁着秀娘在忙道一声:“娘,我去外头看看。”

秀娘应了一声,蓉姐儿招招手,把大白引过来一道出去了。

花园开了两道门,一道是进正门前夹道边,方便迎客进来,再有便是正院墙边开的一道门,蓉姐儿拿手摸摸芭蕉叶形的洞门,身子一转绕到了回廊上,抱起大白往园子里去。

园里多种芍药,碗大的花挂在枝头,蓉姐儿站定了看看,也不伸手去摘,在泺水小院里潘氏沿了街边种了一路花,怕蓉姨儿妍姐儿去掐,一向同她们说,摘了花儿的小娘子,越大越丑。

再绕过去就是卷棚,葡萄架,蓉姐儿一路走一看瞧,下人俱在堂前等着见过主家,园子里静悄悄的半点人声也无,只有燕子“啾啾”鸣叫,隔了水面还看见鱼儿仰头吐泡,水面上泛着一圈圈的涟漪。

蓉姐儿一路走一路哼曲儿,看看无人,还爬到假山上去,立在那上头环顾一圈,大白乖乖伏在石头上不动,蓉姐儿也不得露湿裙角,往石青磁的凉墩上一坐,手里摘一段柳枝儿,坐着看起景来。

等秀娘寻她寻不着了,赶紧差人往园子里去寻,怕她头回进去迷了眼儿,寻不着回来的路,原先在这院中的下人急赶了去寻,银叶绿芽两个跟在后头,绿芽道:“赶紧往那有山洞的地方找找,姐儿定在那儿呢。”

假山洞里黑乎乎的不透光,若是别家姐儿哪个敢往里头钻,偏蓉姐儿不同,钻山洞子爬假山亭子她最喜欢,江州那个小亭儿,日常便是她呆的地方,开了扇画画也好,写大字也好,一年倒有三季在里头消遣。

银叶见这花园子这样大,扯扯绿芽的袖子:“这回可好,原只有一个亭子要找的,如今这亭亭台台,找哪一年去。”

两个正说着话,只听一声:“银叶!”抬头却又看不着人,那原管着院子的丫头把银叶绿芽带前两步,转个身,从框窗里望出去,蓉姐儿站立在假山上招手呢,大白在一旁甩尾巴。

“我的佛爷,姐儿你可立住了,别动!”这话才说完,蓉姐儿已经不见了,从那山洞当中的石梯子爬了下来,她们还没走过去,她就绕过坐轩跳到面前来了,还笑盈盈的:“嘻,这儿真好。”

第106章 拜继母徐郎思避暖新宅花园再遇

王家新置的宅院说是到底七层,实则一个大花园子就占了三层,除下还有库房下人房,真正的院落不过四间,这也尽够蓉姐儿一家子住了。

造院子原就讲究的四时皆有景致,暮春时节,桃李凋落荷钱未大,紫藤也不是花期最盛的时候,叫雨水一打梗叶儿透着黄。芍药却正当时节,一朵朵开得碗口大,宅院旧主单隔了好一块地方作芍药圃,有楼有亭,只为赏这一院子芍药。

吴家接了帖子,一看是王家请了过去暖房的,吴夫人笑一笑递给儿媳妇:“原老爷说这家子富贵指日可待,不成想着爬得倒快,从江州又折腾到了金陵城来了。”

京都居大不易,金陵虽是旧都城了,百年来的气象却还未变,赁了房子住下容易,真个进了圈子却是难得,吴老爷接了王四郎的信答应了给寻摸房子,两家的关系便又近了一层,如今既是举家迁来了,请过去暖房也是常理。

若不递了帖子倒是不懂道理了,吴夫人嘱咐儿媳妇挑几样礼带过去,她特特加了一声:“说是路上还照管了礼哥儿,把礼加的厚些。”

徐小郎早早就回了金陵,倒比王家的商船更快,山长因出了那样事,后头的口岸也不叫学生下得船去,只备齐了米面粮油,便即刻开船,一路再无别事,顺顺当当的回了金陵。

他自是先回了家中,拜见过父亲继母,因着被上司写信送到了亲爹面前告状,徐三老爷被撸了差事,日日只要家中吟诗作对,若不然便出得门去,寻那原先旧友,玄武湖泛舟联句,秦淮河赏月描花,写得些酸文醉词的,少有着家的时候。

徐老太太还是疼爱小儿子,想想两个儿子都在外任作官,便是孙辈儿也在外头谋前程,却单单只有徐三老爷这一家子,儿子守孝不能考秀才,亲爹又被拘在家中不得外出做官,每每徐老太爷要说些甚,都叫她挡了回来。

悄悄拿了私房银子贴补,还到处说合给儿子相定了一门亲事,徐家几代在朝的,徐大老爷又是布政使,那些相当的人家不肯当填房,再往下寻摸哪里还有不肯的。

徐三老爷三十出头四十未足,歇在家中也只说为着妻子过世,心中哀伤之故,媒婆嘴便是一尺水都要吹出十丈浪来,更别提徐家是真个花团锦簇了,便是继弦,前头又有了一个嫡子,也有不少人家肯嫁进门的。

最后给徐三老爷定了个从六品宣德郎家的女儿,徐老太太晓得儿子原先儿媳妇不睦,为着便是她商户出身,嫌她不识诗书。

徐老太太也怪吴氏收拢不住丈夫的心,把好好的爷们往外头推,这才莺莺燕燕的招回家这么些,宣德郎是文职,这家子的女儿多少该染些书香墨香的,好叫他收了心,别一门心思的往秦淮河上跑。

定继妻,吴家也是点了头的,宣德郎是从六品不错,却是散官,只有职位没有实权的,无权自然无钱,这样出身的姑娘进了门,怎么也别想拿捏前头正室生的儿子,退一万步,只要吴老爷不倒,徐礼的婚事徐家便不能不通声气就这么定下。

只吴家想等徐礼出了孝再办亲事,可徐老太太哪里肯,儿子在她眼里房里人再多也是个鳏夫,哪有老子让儿子的道理,急等着徐三老爷出妻孝便把事情给办了。

吴家没得办法,总算定的人还可意,两边都退一步,亲事很快就成了,换帖采纳定礼,徐家原没想着叫徐小郎出门去,是他自个儿求了大伯,说身上有孝,拿上诗文得了山长首肯,才进得书院。

这回回去,拜见继母这一节却是避无可避了,他还穿着一身学院缁衣,束发整冠,里头徐三老爷跟继室张氏一道坐在堂前,徐礼进了门便下拜,嘴里称见过父亲母亲。

张氏只闻其人未见其人,晓得前头有个儿子在,也知道已经读书进了学,这场便要考秀才的,她在后院里头脚跟还未立稳,自然温柔和善,细声细语的请他起来:“在外头可吃了不少苦头罢,都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往后你高中了,给你娘讨个诰封来,她也安慰。”

这几句话不独徐小郎听着顺耳,徐三老爷也觉着这个妻子会说话,拈了胡子点点头:“你这文章作得如何了?”

接下来便是爷俩的事,张氏退出去,就持了继母的身份,往徐礼的屋子里分派活计,见他院里只有一个老仆四个小厮,连看门的也都是老婆子。

她为着避嫌一向不曾往这个继子院里头来,如今一见倒叹前头那个吴氏是个心思明白的,看看丈夫屋子里那个些,便不能叫儿子也耽误在美色上头。

把吴氏气死的樊娘到底没能进徐家门,不仅没能进门,连金陵城都不曾进得,她于徐三老爷也不是什么刚得的新鲜可意人儿,不叫纳进来,便又丢到脑后去,一门心思只宠爱从江州带回来的新妾赵仙仙。

张氏进了门头三日他还是在正院里头过的,等三日一过,便一头扎进了赵仙仙房中,前人栽树后人摘果,那个樊娘后头没了进项,只得重张艳帜,可她年岁老大,哪里还能得着青眼,身份掉到那三流中去。

两个女人正斗法,张氏还是胜了一成,赵仙仙是青楼出身,再捧上的天清倌人,那里头去走一遭在徐老太太的眼里也跟蝼蚁没有两样,进是进了门,可从来只当没有这个人,通房丫头还有二两月例银子,她连这二两的定例也没有,徐三老爷也不是个有定性的,等宠爱没了,还不如粗使丫头。

赵仙仙也同樊娘想的一样,想着怀上身子,不论生个哥儿还是姐儿,只要生养下来,她这姨娘的名份便坐定了。

徐礼院子里的下人俱是吴氏精心挑选的,张氏早早把正院过了一道手,要紧地方都换上了自己人,只徐礼这院子动不得,她见这老的老小的小,也不打算伸这手去,只吩咐两句照顾好少爷,又点了几道吃食,看见他院里就有小厨房,笑一笑带了丫头出去了。

徐礼在家气闷得很,面上端着恭敬跟徐三老爷论了会子诗文,拱了手道:“表哥升了旗总,如今在卫所当职,我想着得空去舅舅家拜会。”

徐三老爷摆摆手:“他一个武夫又甚个好说道的,也罢,总该拜会你舅舅。”说着甩甩手,到了点儿,他该到外头去会友了,心里还想着原樊娘说的对,住宅子里琴瑟琵琶不如外宅子里弹拨方便,他这里一有响动,徐老太太就要差人来了。

徐礼送了父亲出门,抬起脸来,眉间眼梢都是冷意,转身回去就听黎叔说了继母来瞧过了,他皱皱眉头,看看宅院:“此也非久居之地了。”

继母瞧着不过比他上一二岁,十七八的年纪,他的院子又在后头,尽早避开这些事要紧,也不拆包袱,带了小厮去了舅家。

吴少爷还没家来,吴夫人看见礼哥儿笑得合不拢嘴,见他身后跟的小厮还背了书筐,手上拎着包袱,把脸一沉:“怎的,那个张氏还敢拿矫?”

徐礼赶紧摇头:“那倒不曾,只外甥在那儿住得不惯,想在舅姆这叨忧两日。”吴氏听见他这样说脸上才松了,又笑起来:“你便是长住我这儿又怎的了,赶紧的,摆下香汤叫哥儿洗漱。”

柳氏又跟着下去安排饭食,吴夫人拉了徐礼把这路上的见闻都分说一回,听见路上那桩事跟着叹一回:“好好一个姑娘就叫坏了,作孽,这人还不下地狱。”

等听见徐礼说遇上了王家人,王四郎请了饭茶,还送了一席谢师,吴夫人倒喜欢这家子会做人,又问:“这许多船,你怎么就碰见了他家。”

知道徐小郎捡着了大白,同柳氏两个互看一眼便笑,婆媳两个倒是说过些讨了蓉姐儿来给徐小郎当媳妇的话,没成想竟能有这桩事在里头,若不是年纪差的大,王家又是个商户,家门亲算算得匹配了。

夜里便把这话告诉了丈夫,吴老爷听见哈哈一笑:“竟有这事儿,倒真个是缘份了,王四郎还写了认来问我怎么捐官儿,一个从九品还是谋得着的。”两个不过当谈笑,金陵好人家的姑娘这样多,哪里就单认了他家。

既是请一家过门去,正巧徐礼也在,便跟了一道去暖房,院子屋子俱是齐整的,男人们往正堂去,吴夫人跟柳氏两个便从夹道里直接坐轿进了花园子。

玩花楼里早早设下了点心桌,开了当院一整面的花,从楼上看那楼下的芍药花儿,彼此先是问侯一番,秀娘先谢过吴家帮着相看宅院,吴太太又再谢过王家在路上照看了外甥。

只一打眼儿,吴夫人就晓得王家今时又不同以往了,秀娘上身是大红遍地金罗袄,下身是金枝绿叶百花拖泥裙,头上赤金的冠儿戴着,压发闹妆俱是时新花样,嵌的宝石珠子个个有指甲大,绣带两端俱了垂金禁步,腰上挂了玉项牌,端得的富家太太装扮了。

柳氏陪在婆婆身边,规规矩矩立着,等入了座,往楼下一瞧,端得好景致,她不由一叹:“此间设了几案,不必点香便好作画了。”

吴夫人一向知道这个儿媳妇是有些才情的,笑一笑道:“这常来常往的,往后便借了这院子作画又怎的了。”

柳氏自知失口,掩了嘴儿垂下头去,只捡桌上的鲜桃子抱在帕子里闻味儿,蓉姐儿却眨眨眼:“不单设了几案,在这儿再挂个吊床,外头还要起个秋千架子…”

话还没完呢,秀娘就扶着额头:“得了得了,我的祖宗,别折腾啦。”说着转头对吴夫人道:“我这个女儿哪里是姐儿,倒似是个猴儿,才来一日就钻到花园子里头,也不怕走迷了道。”

蓉姐儿低了头不说话,过后又是去扯柳氏的袖子:“咱们去院儿里摘花罢,我娘说要留花给客看,我一朵都没摘过呢。”

早早有丫头捧了竹剪子在后头立着,蓉姐儿还记得平五宴客的时候剪了花配在发间,这碗大的芍药花插在发间不知多好看,她一把浓云似的头发都梳了起来,首饰只戴了两三样儿,等的便是插花儿。

柳氏笑一笑,跟着蓉姐儿下得楼去,粉紫红黄各色芍药花开得眩人晴目,蓉姐儿只欲摘四朵,左看右看都拿不定主意,柳氏见了笑一笑:“王太太穿红袄绿金裙子,头上戴了别色俱压不住,还是红的最好。”

蓉姐儿一听就明白了:“那吴夫人就要戴紫的,我戴的这艳粉的,姐姐戴的这一朵,我听人说了,这个叫凤羽落金池!”

柳氏原觉得蓉姐儿不似那大家子里来的姑娘规矩,不成想着同她一处竟有意思的很,笑一笑接过来簪在发间,又蓉姐儿也斜插在发上。

蓉姐儿吩咐了丫环送上去,领了柳氏逛花园:“后头还有卧云亭藏春坞呢,咱们划小船儿罢。”真真是一会儿一个主意,跟她一处都不必开口,她自个就有百般花样好玩乐。

柳氏赶紧推辞,若是相熟人家也就罢了,可只她们两个女眷,玩这个很有些闹,蓉姐儿失望的叹口气,脚尖蹭一蹭砖地上的青苔:“娘不许我一个人玩船儿。”

到底还是没划成,一路又往门边走,穿过芙蓉亭刚出了梅瓶月洞门,迎面就碰上了从正堂的后仪门穿出来往芍药圃走的一行四人。

徐小郎在最末一个,柳氏是儿媳妇,自然等公公丈夫过去才能行,蓉姐儿没有自己单个走的道理,一落后就又看见了徐礼。

当着那么些人,她只弯弯眼睛,徐小郎一向落落大方,这会子竟局促起来,两只手垂在袍边,目光不往她脸上打量,只看见挂在腰带上的绿底遍地金八条穗子的荷包,上头绣了一朵半开荷花。

 

第107章 放风筝柳氏知意画荷花徐郎情怯

徐礼干脆退到最末,等丫头都走到前头去了,他才抬起头来去看跟在柳氏身边的蓉姐儿,她身量未足,还没长成,脸上一笑喜气洋洋,看着便叫人把烦心事俱都抛却了。

隔着几步还能听见她跟柳氏说话的声音,银铃似的一串串,头一扁发间插的那朵粉霞芍药艳的似能滴下露来,衬得人面如玉,粉艳艳白团团的,也不知道抹了胭脂没有,嘴角倒似菱角,红润润咬一口透了汁。

徐礼一个激灵把目光收回来,觉得心上痒痒起来,咳嗽两声,急步跟上,柳氏转了头,看见是徐小郎在后头,停步问道:“表弟可是着了寒气,虽是夏初了,也要捂着些。”徐礼就要下场的,若是这时候得病可不得了,柳氏得了婆婆的吩咐,衣食住行样样都不能出错,就怕一个没留神有个头疼脑热下不了场。

她身边跟的都是家里的丫头,只蓉姐儿带了银叶绿芽两个,她也蹙了眉头:“去厨房,叫炖一盅梨子水来,把麦芽糖添在里头,最治咳嗽的。”

因有柳氏在,身边又站着这么些吴家的丫头,蓉姐儿算是主家,说这话倒不失礼,银叶赶紧到角门边寻了个小丫头吩咐下去。

徐礼这才瞧见蓉姐儿穿得少,别个还穿了绸袄,她身上已经穿起纱来了,想是十分怕热,觉着自己下了脸,便道:“一时吸了花粉,并不是风寒。”

一众人这才往前走,玩花楼底层已经摆了饭,分男女桌,中间隔了大屏风,隐隐绰绰能瞧见人影,背面临水,面前是花,叫两桌子水八仙宴。

水八仙宴不独是菜,还用荷花荷叶似假山盆景般的造出景来,不必抬眼去看,只望桌面便是一池荷花,便是吴夫人也没过这样的宴,知道是城里刚时新起来的,看着景致造的好,又看那荷花竟是真花,奇道:“这时节哪里去寻鲜荷花,便是藕也是旧年的老藕了。”

话音才落,便上了头一道藕片,嚼在口中满口都是清香,嫩生生鲜脆脆,竟是新鲜藕片炒出来的,柳氏挟了个鸡头米往嘴里送,她这筷子上的功夫是打小从学拿筷子就开始用功,蓉姐儿却不成,丫头拿银勺儿舀了一勺子盛到碗里。

既是吃宴,便没那些个食不言的规矩,吴夫人赞这一桌子菜好,水八仙虽不起眼,却实是好物,水里长出来养人的东西,这些个菜色本就清淡,能做得鲜了,也不知拿了多少只鸡鸭江瑶来调味,甜白瓷的薄底盘子上头还画了一枝荷花,若不是菜汁落在上头,还只当是烧在盘子里的。

“这倒是巧思,原这宴上的菜就用得少,这船边看边吃,倒有两分好处在了。”吴夫人看着又赞一声,才上的开胃小碟她用了一半儿,鸡头米素炒的湖虾仁儿也用了一半,莼菜汤桂花鱼跟炖茨菇,样样小菜都鲜口入味,虽是素的多荤的少却只觉得这餐吃得舒爽,不似那等大油大肉,吃下去还要喝茶解腻。

末了一碗鲜荸荠煮水,又清了口中肉菜味道,又甜了嘴儿,用完了秀娘先起身来请:“往院子里散一散,后头备了船,也能游个水。”

蓉姐儿听了冲柳氏瞧一眼,抿了嘴儿笑得眉眼弯弯,柳氏也冲她笑一笑,她缠了小脚,早上走一回已是累了,此时再走很有些勉强,可座中除她全没有缠脚的,看见吴夫人不说什么,她也只好跟在后头,还是蓉姐儿觉出来了。

她看看柳氏的裙角明白过来,弓鞋小袜走那许多路定挨不下来,蓉姐儿咬了唇儿又想去玩船又想陪柳氏,末了把眉头一皱,差了银叶去跟秀娘说,说她们俩个不坐船,在花园子里头坐坐。用的借口是她吃撑着了,怕叫船一颠吐出来。

柳氏原只当她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不意还这样替她想,又想到她刚还想着玩船,笑一笑:

“妹妹去罢,我自家坐着就是了。”

蓉姐儿正掐了一朵凤仙花,摆到身后的托盘上,听见这话转头道:“我若去了,你不去,吴太太高兴么?”竟很是通透,柳氏一怔,这回倒真是带了几分笑意:“婆婆一向待我好,不会计较。”

话是这样说,可她心里也有些忐忑,不过当着个十多岁的女娃儿不便明说,柳氏说完了,蓉姐儿便点点头,一付明白的模样冲她眨眨眼儿:“我有个蝴蝶的大风筝,叫人在楼上放风筝看罢。”

只要不是自个儿去摆弄,柳氏自然点头,蓉姐儿差了甘露去拿,是一付百蝶闹春的风筝,她在船上就想放,一直闷着不得空,如今在花园子便使了兰针去放。

百蝶闹春,说是百蝶实是有二三十个手掌大小的风筝一个连着一个,等放到天上瞧着便似有百来只彩蝶儿纷飞入花丛,这些玩闹的事物,兰针上手最快,不一时就放了起来,蓉姐儿拍了手仰头看,还以彩旗为号,左摇便是往左,右摇便是往右。

兰针放了一会儿交给小厮,小厮接过拉一拉麻线忽高抱低,蓉姐儿觉着一个不热闹,又拿出个百鸟朝凤的来,凤凰的尾巴拖的长长的,两个小厮一左一右放着风筝,下边的柳氏看着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浓。

蓉姐儿是想自个儿放的,可柳氏不是悦姐儿,反倒像何家姐妹,干什么都怕叫人说嘴,十桩事里有九桩不敢,蓉姐儿也只等坐陪着。

“好漂亮的风筝。”

蓉姐儿原两只手扒在豆青瓷凉墩的边沿上抬头看风筝,冷不丁听见这一声,头一正,眯着眼睛瞧着站在几步开外的是徐小郎。

柳氏正在立起来,瞧见是表弟,往后一望丈夫并没跟来,垂垂眉毛笑道:“我们俩躲个懒儿,表弟怎不去登楼划船?”

“我的玉落在院里了,刚去拾着。”他手指头点一点挂在腰上的玉牌,跟着坐在另一个瓷凉墩上,也学蓉姐的样子抬头看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