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一滴一滴落下,分不清属于谁。

她只看见他胸口的血色染红明黄绸衣,冷锐的碎片…扎在他心口中。

她竟真的杀了他?

他睁大了眼,看她。

“元…梅…”他唤了她一句。

“不…不会…”崔元梅看看他胸口的血,又看看自己的手,唇颤抖着,语不成句。

“皇上——”广胜尖叫起来,才要呼人。

“广胜!闭嘴!”惠文帝用尽全力喝止了他。

力气越来越少,连说话都觉得累,这一次…他真的无法再护她了…该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

“不要…慌…广胜…去把长宁叫来…”惠文帝一动不动平躺着,“不…不要叫长宁!免得叫她看见你我相杀的模样。还是叫孩子们留点好的画面…去把…铮儿媳妇叫来!”

霍汶不在,霍铮不在,江婧太柔…只剩下…

俞眉远。

第170章 驾崩

俞眉远把厚厚几页信纸折好,小心翼翼地塞进信封,以火漆封缄,在封口处盖了朵漂亮的玉兰花图案,她的心情便好了。

一封信斟酌了几天才写好,她最终还是选择将京中复杂的情况告诉给霍铮。虽也怕他挂心京中局势,然事关他母兄,她想他不希望自己被瞒着。

按照路程,他应该已经到了鸣沙关那里,也不知如今怎样了。

俞眉远一边想着霍铮,一边将信压到书下,预备晚些叫青娆拿给福林送出宫去寄了。

午后她照例要小睡一会,寝殿里没用冰,只是把四周的窗子打开。昭煜宫四周都是花树,风一过便沙沙作响,颇为阴凉,再加上青娆命人在屋外洒了水,热度消退,以俞居远目前这身体情况,便不觉得热了。

她才褪下外袍,便听到外间脚步匆匆而来,停在她寝殿入口处。

“王妃,皇上身边的小林公公求见。”青娆在殿外道。

“何事?”俞眉远便又披衣下榻。小林公公?她有些印象,是跟在广胜公公身边的小太监,也是皇帝身边的人。

“禀晋王妃,皇上请王妃速去玄天阁。”小林公公弯腰回话。

珠帘一阵颤动,俞眉远掀帘而出。

“小林公公,可知皇上请我去玄天阁所为何事?”

“小人不知,请王妃速随小人过去。”小林公公摇头。

俞眉远见他满脸是汗,说话间还急喘着气,脸颊发红,显然是一路急来。看他那模样,莫非发生了何事?可到底出了何事要召她去玄天阁呢?要知玄天阁那地方是皇帝的书房,他私下见臣子,批阅奏折、处理国事都在那里,后宫平时除了皇后偶尔会踏足之外,再无人可进。

心里虽直犯疑,俞眉远也不再多问,只随小林公公朝玄天阁行去。

午后阳光炽热,没走两步路就叫人浑身汗粘。俞眉远跟着小林公公走到玄天阁的入口处,远远地就看到大日头底下站着的广胜。

他也不往树荫下避凉,就守在玄天阁入口处,毒日头晒得他满头满脸的汗雨似的滚下,衣裳背上也湿透。

“广胜公公…”俞眉远上前几步,打了招呼。

她心里更加怀疑。广胜是皇帝跟前的老人,做事稳妥内敛,可今日不知怎的,竟一脸的慌乱,脸色更是煞白,整个人魂不守舍似的原地直转悠。

“小林子你守在这里,不许任何人进来。晋王妃,请速随咱家来。”

才见到她,广胜连礼都顾不上行,更不顾身份地拉了俞眉远的手腕就往玄天阁的三层殿冲去。

俞眉远这才发现广胜在发抖。

惠文帝怕热,玄天阁里冰块放得多,俞眉远才踏入就被冷得一哆嗦。屋里所有的门窗都紧闭,熏炉弥漫出的淡香中掺了些异样的气息,她嗅了一口,以为自己错觉,便揉揉鼻再嗅一口。

不是错觉,这屋里弥漫的是血腥味。

俞眉远不禁蹙了眉头。

“皇…皇上…晋王妃来了…”广胜绕过大殿才进次间的书房,他就“砰”地一声跪到地上,颤抖着开了口。

俞眉远听出他声音里的泣音,心头疑思正慢慢扩大,待她也一样进了次间,正要行礼,那声“父皇”死死卡在了喉咙了,她连礼都惊得忘了行。

眼前这一幕让她如遭雷殛。

高大的紫檀木书案四周散落了满地的纸页与破碎的琉璃和瓷片,一人高的座钟砸在地上,上面的精致小件零落滚出,而在这满室狼藉间,惠文帝平躺于书案旁边,绸衣胸口被血染透,血色间插着锐利的碎片。

崔元梅跪在他身边,人僵得像石块,脸色惨白如纸,目光死了似的晦涩,染满血的手紧紧握住惠文帝落于身侧的手。

“皇上…”广胜已经跪地掩面哭泣。

“父…皇…母后…”饶是俞眉远见惯各种惊险场面,此刻也不禁震愕地小退了半步。

“阿远来了…”惠文帝涣散的目光在她的声音之下渐渐清明。

“出了什么事?父皇你伤成这样,御医呢?”俞眉远定定神,扑跪到帝后二人身边。

“没用了…”惠文帝面若金纸的脸上浮出丝笑来。利刃穿心,他自己知道命不久矣。

“是我…是我杀了你…是我…”崔元梅眼眶中陡然掉下泪来,唇嗫嚅着,反复说同一句话。

俞眉远骇然,只怔怔盯着惠文帝胸口成片的血。她也看出来了,这碎片所刺的位置,就是神仙下凡也难救,只要那碎片一出,他就会立时气绝,可要说皇后动的手?怎么可能?

“别…哭…我时间不多,让我把话交代完。”他气若游丝,神志却似乎很清楚。

去寻俞眉远之前,他命广胜给他服下保命丹,护住他最后一丝命脉,如今已是回光返照。千算万算,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样的日子里突然死去。他怕死,所以总悄悄防着身边人的暗算,即便是她也不例外,然而真到了要死的时候,那些恐惧反倒都散了,只不过还有太多事放不下,叫他拼着最后一口气。

萨乌未除,塞北未定,朝廷不安,储君不稳…他有太多事要操心。作为一个帝王,他无愧于天下百姓,无愧于大安朝的这片大好河山,可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始终亏欠他们母子良多。

余生,本想着破镜重圆,与她再修旧好,可不想,只不过一点风波就毁了他与她之间所有的期待,也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早就无法回头了。

这爱情,就是他少年时泼去的一盆水。

覆水难收。

“我死后…把屋子清理干净…把我的衣裳换了…抬到…到寝殿里…秘!不!发!丧!”惠文帝忽然重握崔元梅的手,眼眸却狰狞一张望向俞眉远,话里透出属于帝王的肃杀之气,“霍汶、霍铮都不在…京城,没人…能帮你们…我的死…你们能瞒多久…就多久…”

俞眉远拼命点着头,眼眶已红,她死死压抑着泪水。说不上来是悲伤多点,还是惊愕恐惧更多些,她心思乱极,只能记牢他说下的每句话。

“我死之后,怕京城要大乱,霍简和张家不会容许汶儿坐上帝位,他们必会想尽一切办法抢占先机,拥立霍简为王,给霍汶安上通敌叛国与谋逆的名头。时间太紧迫,来不及等汶儿回来,他们必会先在京中设下陷阱,所以,不要叫汶儿一个人回来。”他断断续续说着,看向崔元梅,“传位于霍汶的遗诏,我早就立好,藏在你画像的轴中,玉玺在我床边暗格中,这两样东西你们想方设法带出去交给他,以示正统,到时候带兵回京,也师出有名!”

说来真是可笑,他这皇位就是与兄弟争抢回来的,如今到了他儿子身上,竟也要面临同样的局面。

手足相杀。

崔元梅只是摇着头,一个字都已吐不出来。

“你们再记几个人…宫里东仪门的羽林军统领郭杰与西仪门的孙川,都是我的人,必要之时,拿我信用找他们!”惠文帝说了良久,气息越来越弱,目光亦开始涣散,“还有…如今镇守塞北的镇远大将军姜梦虎,可信!把兵符带给铮儿…要他找姜梦虎,助汶儿一臂之力!兵符与玉玺放在一起,都带走!”

“都记住了?”惠文帝言罢,似乎很疲倦地闭了眼。

“霍远寒,不许死,你睁开眼!”崔元梅悲泣着把头低到他脸前,散下的发垂到他脸颊上,她染血的手抚过他的脸,一声又一声叫他的名字,“霍远寒,不许死!你欠我的东西,一死难抵,你不许死,你要用一辈子赔给我!怎么能说走就走?怎么能把什么都留给我?你不许死,霍远寒…”

惠文帝又缓缓睁了眼:“元梅,我有许多年没听你叫我的名字了,真好听,你再叫两声好不好?”

“霍远寒,霍远寒,霍远寒…你别死,我一辈子都叫你的名字给你听!”崔元梅眼中泪水不绝,似夏雨滂沱。

恨了这个男人二十年,到如今她才发现自己还在爱着他。

“真好听。”惠文帝笑笑,忽道,“你们都听着,别把今日实情告诉汶儿、铮儿和长宁…朕是为救皇后而逝…绝非皇后弑君!都记住了!记住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再度闭眼。

“元梅,我先走一步,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了,你别怨…我…”

“霍远寒!”崔元梅泣鸣一声,用力抱起他的头,将他搂在怀中。

他不再睁眼,手软软垂下,无力再握她的手。

俞眉远捂紧唇,起身退到墙边,压着声沉默落泪,她耳边全是崔元梅与广胜哭泣的声音,满屋的血腥味越发的浓烈,催得人胸口一阵一阵发闷,冰块化了许多,她手脚冰冷,如置严冬。

脑中嗡嗡作响,像无数蜂蝇一拥而入,搅得她难以静心。

她难受至极,手不自觉地抚向胸口。夏日衣薄,她指尖触到了颈间挂的龙影玉,温润的触感入手,像霍铮抚过她的手。

想到霍铮,俞眉远乱糟糟的脑袋似乎涌进一团温暖的火焰。霍铮…他不在京中,如今这里只有她。皇帝突然驾崩,所有人都会措手不及,皇后的命,长宁的命,霍汶霍铮的命,江婧霍翎的命,还有她自己的命都悬而难测。她不能乱…不能乱!

就这么呆呆站在墙角半晌,她突然一收悲色,开口:“广胜公公,马上把这里收拾干净,一点痕迹都不要留下。”

广胜哭哭啼啼地站起来,跌跌撞撞地去寻打扫的笤帚。俞眉远走到崔元梅身边蹲下,轻声道:“母后,父皇的衣裳脏了,你去替他…找身干净的衣裳换了吧。”

崔元梅抱着惠文帝,目光落到他胸口。

成片的血色触目惊心。

是啊,衣裳脏了,他那么爱干净的一个人,穿着怕不自在…

她松手,把他轻轻放到地上,失魂站起,往里间的寝殿走去。

“广胜公公,等父皇换过衣裳,抬入寝殿榻上,这里全部打扫干净后,你叫人拿冰块来,越多越好。”俞眉远一边说着,一边将手探向惠文帝颈间。

他已毫无活的迹象。

她咬咬牙,寻布裹了自己的双手,握住那片碎琉璃用力往外一拔。血液跟着她的动作飞溅而起,她迅速按住他胸口伤口阻止血往外涌出。

布用了一大卷,血才渐止,惠文帝的脸已无一丝血色,苍白得像冬日白雪。

“一会等换过衣裳,这些衣裳和布都烧掉。”俞眉远站起,将被血染透的布扔下。

她低头看看自己,刚才一番动作,她衣裳已经染上血色。她需要回昭煜宫一趟,把这身衣裳给换了,也需要出去冷静冷静,想想之后应该如何做。

本以为与霍铮成了婚,她便能远离从前尔虞我诈的日子,不想老天并没放过她的意思,倒叫她陷入更加难测的苦厄之中。

惠文帝比上辈子早了五年驾崩,她也不知会出现怎样的变数。

霍铮…她好想他。

“还是候爷此计最妙,换掉了曹如林的密匣,既逼皇上不得不将太子从西北召回定罪,又让太子名声全失,还能叫帝后生隙,一举三得!即使不能叫皇上立刻废了太子,只怕此事一过,太子之名也已立不住脚。”首辅张轶坐在自家昭远堂的首座上,隔空向魏眠曦敬酒。

魏眠曦并不答话,只是懒懒将杯中酒液一饮而尽,他身侧两个服侍的姬妾见状忙妖娆万状地替他再满斟一杯,又夹菜送到他唇边,他通通受了。

“明天三日之期就满,不知皇上会有什么决断。”张轶不知想起什么,哈哈笑着又饮了一杯酒,端正的脸上已被酒意染红,“话说曹如林的密匣一匣一钥,他家印鉴也独一无二,侯爷是如何知晓其中奥妙,能仿得以假乱真?”

“家中养着一班巧匠罢了。”魏眠曦淡道,旁边姬妾把酒凑到他唇边,他又一饮而尽。

上辈子他与曹如林有过接触,那匣子和曹家印信他早就见过并交由家中匠师研究,要想仿出同样的东西并不困难,这辈子不过沾了上辈子的光,占了个先字罢了。

重生就是有这点好处,能料知这辈子的后事,霍汶这几年本该一路顺遂才是,可魏眠曦这辈子不打算拥他为王,又怎会叫他再顺遂?暗中动些手脚,坏了他几件大事,叫他再不能如上辈子那样博得贤名。

“原来如此,候爷有先见之名。”张轶拈须一笑,朝旁边侍从使了个眼色。

堂间乐音响起,一群身姿曼妙的少女从堂外飘然而入,臂如细柳,腰如水蛇,簇拥着一人款款而舞。当中那人,身着白裙,脸上薄纱轻扬,叫人不经意间可窥纱下精致容颜。

魏眠曦喝着酒,漫不经心看着堂上献舞。

张轶见状举杯从座上下来,走到他身边,与他碰杯。

“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候爷,张某敬你一杯。”他饮尽杯中酒后将酒杯倾倒,示意自己已满饮此酒。

魏眠曦少不得陪饮一杯,仍是淡淡谦道:“张大人过奖。”

“听说候爷身边仍空着,候爷虽然年少英雄,却也早到了娶妻的年纪,我听人说候爷心中有人,可那人已嫁作人妇,候爷仍苦守,这份痴情叫人唏嘘。不过…事已成定局,候爷是不是也该将目光移开,天下芳草何其之多,解语花不是只有那么一朵。”

张轶正说着,堂中领舞的少女忽然折腰飘来,软软拧腰在魏眠曦身旁,薄纱飞起,露出张精致明艳的容颜,正是张轶的孙女张宜芳。

魏眠曦心下了然,霍简要他娶张宜芳被拒,便换了张轶亲自来说,这是非将他与张家绑在一起,他们才安心。

“张大人,五皇子大事未定,魏某无心男女之事。你的好意我心领了。”魏眠曦自罚了三杯酒,将杯一扔,面无表情又道,“张大人今晚这好酒好菜,改日魏某再还。今夜我府上还有要事,就此告辞了。”

言罢,他拂袖便离,不给张轶半分面子。

他的妻子,除了俞眉远,没人配得上。

重生之路,他握了先机,就算一招棋差,日后也必扳回,江山和阿远,他通通不放。

皇位和阿远,不过徐徐图之,他不急,有的是时间。

重生能料先机,却不知轨迹早改,这辈子势必与上一世再不相同。

帝王早逝,宫中一场剧变,谁都始料未及。俞眉远没有料到,施计的魏眠曦也没有料到,所有人…都没料到。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171章 雨夜如泣

俞眉远避过众人回了趟昭煜宫,将身上衣裳换下后交由青娆烧去,她换了身百合纹的绫袄裙,上袄衣摆的里面,已缠了她的碧影鞭。鞭子紧紧缠在腰上,让她强烈的不安感稍稍减缓。杨如心交代过她不能擅动内力,她本以为自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碰不到这根长鞭,现在看来似乎不太可能了。

天边的火烧云沉沉压来,大半个皇城都笼在这团火焰中。她隔着上袄压着腰间长鞭,仰头望向远空。那云烧得真是漂亮,可惜近暮,夜色很快就至,所有一切都要归入黑暗。

“青娆,你替我备马,入夜我要出宫一趟。”俞眉远收敛心绪,转头看向青娆。

青娆正在处理那身血衣,她不知出了何事,心里犯疑,一听此话不由道:“入夜?那时宫门早已落匙,如何出去?王妃,可是出了事?”

俞眉远并未答话,只是静静看她。

青娆已经跟了她十几年,这些年也陪着她走南闯北,早不是上辈子那个毫无城府的小女孩。幼时平凡的脸蛋长开,青娆美得越发妩媚,含水的眼眸和小巧的菱唇,这样的青娆不论搁在哪家哪户似乎都是惑主的狐媚子,可偏偏就是这样的青娆,生了颗最忠诚的心,两辈子都不离不弃地跟着她,叫俞眉远放不下,也愿意护着她的天真。

“出宫之事我自有办法。你也准备一下,和我一起出宫。”

她沉默片刻才开口,语毕便转身,离了昭煜宫。

火烧云很快退去,她再回到玄天阁时,天已暗下,云黑沉沉地从远空飘来。玄天阁里的狼藉已被打扫干净,摔坏的西洋座钟被搬走,换成紫檀花几,上头搁了盆被松鹤盆景,皇帝的书案已然整好,一切井然有序,叫人难以想像上一刻这个地方发生的惊变。

屋中烛火已明,书房与往日无异,云纹绕龙的座椅空着,少了那个时常坐在椅上的男人。从今往后,那个人不会再出现,不会再在这书案上提笔批红,不会在这里或笑或骂或沉思。这屋里处处都有他的痕迹,但他这人却没了。

他成了寝殿榻上一具冰冷的尸体。

一代帝王,不想竟走得如此仓促意外。

人死不复,所谓对错,也只对活着的人有意义。不知他会不会像她一样有重生机会,然就算真有,只怕也不会出现在她这一世了。

这夜,悲凉又壮烈。

俞眉远缓步进了最里间的寝殿。寝殿里冷得叫她不住颤抖,榻上的褥子已收走,铺了一床的冰块,冰块之上压了惠文帝喜欢的青玉簟子,惠文帝静静躺在上面,身上盖着薄被,乍眼看去,他似睡着一般。

崔元梅坐在床边,木然看着榻上躺的男人。她的泪水已停,面色苍白,目光里没有生气,俞眉远不知她在想什么,只好上前温言道:“母后,这儿太冷,你去外头坐坐?”

“陇西比这儿冷得多了,以前每到冬夜我都手脚冰凉,便是泡了脚抱着汤婆子都热不起来,烧炭盆我又容易犯嗽疾。每晚都是他先进被子,把被子焐热了才拉我进去。他说他是男人,身上火旺,可以借我取暖。如今…如今…我借他取暖吧。”

她淡淡说着。陇西是霍远寒做皇子封亲王后的封地,也是个苦地方,老皇帝不喜欢他这个儿子,就将他远远赶走。他和她在陇西住了几年,霍汶就是在那里出生的。那个时候他年轻气盛,心怀大志却困在陇西,每每苦闷了便拉她说他心里的宏图霸业,他说他是皇子,她就是皇子妃,他是亲王,她就是亲王妃,他若有朝一日登上大宝,她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这么多年过去,他确实做到了他的承诺,可两人却越走越远,对她而言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他心里最不堪回首的陇西。回了兆京,他登基为王,帝后二人各拥一宫,便不再像从前那样夜夜同床而眠、相拥取暖。

崔元梅拣了些好的回忆缓缓说给俞眉远听,沉缅过往的目光现了些笑意。俞眉远并不打断她,只是静静听着。屋外云层越发厚起,一道蛇电自云间闪去,劈亮了黑沉的夜。电光一闪而过,随之而来是惊雷炸响,轰地一声落地。崔元梅眼中回忆被这雷声打散,她似乎受了惊吓,猛地扑到惠文帝身上,将头埋进他的脖间。

夏夜阵雨,似天地哀恸,滂沱而至。

俞眉远看了眼窗外,风雨飘摇,时辰已经不早了,她咬牙:“母后,时辰不早了,我们还需早作打算。江婧皇嫂、霍翎、长宁都等着我们,还有太子殿下与晋王…”

“我知道。”崔元梅仍扑在他身上,声音幽沉,“阿远,我知道你有些本事。你带着玉玺、遗诏和虎符走吧,别留在这里了。”

他冰冷僵硬,不再像从前那样回应她的温柔,真叫人哀伤。

“母后,我不能走。便是要走,也要皇嫂和霍翎先走,我们需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他们两个是太子殿下的软胁,若是留在京中,即便日后太子带兵攻回京城,五皇子若以他二人为质,太子殿子恐怕反受其迫。我打算让皇嫂和霍翎明晨动身,带着遗诏与玉玺前往西北寻找太子殿下,只要他二人平安,太子才没有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