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她便趁崔凝睡着,起身去书房里提笔给崔净写了封信,满篇关心之辞,末了十分委婉的暗示闺女有空回家来坐坐。写罢,又着手准备了一些礼,命人一同送去凌府。

崔凝一贯特别看得开,一觉睡过去,天大事儿都抛到脑后去了,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半点没耽误。

因是头一次来葵水,崔凝又特别没有经验,凌氏硬是把她扣在家里两日,十二个时辰耳提面命,不许她沾一点凉。

魏潜也是一天两次往家里送各种补品和吃食。

其实崔凝身体比一般人要好,往常寒冬腊月的时候,她也不过是着一件薄薄的小青袄在寒风呼啸的山上扫落叶。习武之人自能御寒,这也是崔凝听师父说的,她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对练武不太上心,师父便语重心长的劝,“阿凝啊,你一定要好好练武,因为练武能御寒,咱们观里可没钱买冬衣啦,要是不好好练,一到冬天就得冻成鹌鹑。”

崔凝不想做鹌鹑。

被凌氏小心护养两日,在软磨硬泡之下才得了自由,恰巧又是个沐休,她想到上次答应去看陈元的事情,便准备上山一趟。

凌氏误以为她是去见以前悬山书院的同窗,“天儿也不好,你身上也不利索,不如请你的朋友们来家里玩儿?”

“我上山去看看阿元,天黑之前就回来。”崔凝解释道。

“阿元?”凌氏记性不差,想遍了也未曾想起她何时又认识这么个人,“哪家姑娘?”

崔凝笑道,“他虽然长得好看极了,但可不是个女子。”她顿了一下,“早就约好了的,我这次要和小弟一道去。”

凌氏说教的话刚到嘴边只好咽了回去,“既然如此,也不好失约,穿厚一些,出去莫要在外乱跑,受了寒日后有你哭的时候!”

于是,冬天尚未至,崔凝已经被包的像一颗球。

崔家四房的院子就这么大点,有什么风吹草动满院皆知,更何况是人精崔况?尽管所有人都支支吾吾想把事情瞒住,但崔况还是猜出个大概。

“怎么不干脆蠢死算了。”崔况鄙视道。

崔凝哼道,“你懂什么!”

崔况确实不懂何谓葵水,但也知道她被一点小事吓得写了遗书。

“打发你小厮去帮我找五哥,告诉他我痊愈了。”崔凝道。

第217章 无知少女(补)

第217章

崔凝在家养“病”的第一天,魏潜便带着礼亲自来探病了,只不过凌氏让崔况去待客,并没有让他进内院来。

这又不是真的病了,来个葵水还让未婚夫探病,像什么话呢!

凌氏没说具体,崔况哪里说得清内情,只道是小病。魏潜还以为崔凝是那天晚上从乐天居回家的时候染了风寒,又是心疼又是内疚,连着两日都暗暗谴责自己不应该让她独自回家。

今日好不容易得了消息,魏潜当下便丢了手里所有事,骑马跟那报信的小厮一并过来了。

马车行的不快,魏潜驱马在侧,俯身敲了敲车壁,“阿凝?”

声音隔着车壁显得有些闷,但在崔凝耳朵里却如旱天雷一般,惊得她抖了一下。

若是以往,她早就扑出去笑眯眯的喊五哥了,这会却只是低头揪着袖子,崔况诧异的看了她一眼,略一沉吟,开口道,“停车。”

崔凝在家养病,崔况起初并没有多么留意,也以为是染了风寒,但接连两日见她脸色极好,也没有什么风寒的症状,病的如此奇怪,他怎么可能不打探一番?他要是想知道什么,十个崔凝绑在一块也捂不住。

葵水什么的,崔况虽不大了解详情,但也知晓每个女孩长大之后都会有,有了葵水之后就要开始懂得避讳了…

崔凝是朝廷官员,不可能处处避免与男人接触,可眼下,她分明不知道怎么面对,崔况便十分体贴的没有邀请魏潜上车,而是自己下车骑马作陪。

“阿凝身体怎么样了?”魏潜问道。

“嗯…”崔况心道,这个事儿该怎么说呢,魏潜很精明,且明人之间不说暗话,不能欺骗或敷衍,可又不能直说。

“如何?”魏潜见他迟疑,不禁皱眉,“很严重吗?”

“那倒不是,她挺好的。”崔况干咳一声,凑近他压低声音道,“女孩儿家的事儿,魏兄就别多问了。”

女孩儿家的事?想到崔凝的年纪,魏潜瞬间明白了,眉头也慢慢舒展开来,这对他来说算是个好消息,最起码能看到成亲的希望了。

他猜,崔凝这是害羞了。

其实关于崔凝的成长,魏潜心里感觉是有些复杂的,他一方面盼着她快点到成亲的年纪,一方面又担忧她长成自己无法接受的样子。崔凝那张脸,长开之后必然很美丽,而他对美人只消看一眼,浑身便不自觉地开始戒备,更别说什么亲密接触了!

他很怕自己有戒备崔凝的那一天。

魏潜黑眸微转,看向马车晃动的帘子,暗暗做出了一个决定。按理来说,随着崔凝年纪渐长,不管他们有没有定亲都应该发乎情止乎礼,但他心理有缺陷,必须要让自己提前习惯碰触她,也不是说要在成亲前做什么特别越界的事情,就像以前那样就很好。

哪怕这样做有些自私,他也不能任由崔凝躲避,“我进去看看她。”

“唔。”崔况没有答应,但也没阻止,只想着自己作为一个合格的弟弟是不是应该跟上去。

魏潜显然也没有打算征求崔况的同意,说罢便直接从马背跃过去,轻巧的钻进车里。

熟悉的容颜乍然在现实里出现于眼前,崔凝满脑子都是他光裸着上身用那种慵懒的神情冲她浅笑的画面,目光不由自主的便移到了他光洁的脖子上。

魏潜今日也休息,因此穿了件玄色常服,白色的中衣露出半寸,整整齐齐的贴着修长的脖颈,显得分外整洁,也拦住旁人想继续往下看的目光,玄色衣袍包裹着健宽肩窄腰,板正的没有一条多余的褶皱,难免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严肃古板的人。

他俊美的脸上亦如往常一样没什么表情,整个人散发着拒人千里之外的气息,可越是这样,崔凝脑海里那表情慵懒的俊颜就越清晰,清晰到,她忍不住想弄乱他的整齐的衣裳和头发,想让他露出那种吸引人的表情。

“怎么回事?”魏潜见她脸色涨红,忍不住抬手探了探她的额头。

温热的掌心贴近额头,崔凝像是被烫了一下,又想躲开又想贴近,一时脑子太乱,身体无法做出反应,整个人便僵住了。

明明是两天前偷偷牵一下手就能乐颠颠的小丫头,突然不那么亲近他了…

魏潜掩饰好自己的失落,难得主动的握住了她的手。

他知道崔凝的过去,了解她的性格,所以很轻易便推测出她以前的生活可能简单到几乎脱离世俗,以前她年纪小,想必崔家没有特别重视某些方面的教育,直到她年岁渐长,又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后,他们才发现问题。她现在的改变,并不是像别的女子一样自然而然的成长,而是因为落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一股脑接受了许多本来不知道的东西之后被迫开窍了。

无论对旁人来说,还是对她自己来说,这种转变都显得很生硬。

魏潜觉得此时此地不适合对她讲太多道理,“阿凝日后都打算不同我说话了?”

“五哥。”崔凝觉得自己的手被一团火包围,炙热的温度让她难以忽视。

“我现在变得好奇怪。”她眼睛里包着两包泪,“以前特别喜欢抓着你的手,觉得温暖舒服,可是现在感觉热得慌,身上软绵绵的没有劲,还总是想…”

“嗯?”魏潜也不懂,他觉得抓着她的手总有很多力气没地方使。

崔凝听他疑问似的嗯了一声,还以为是让她继续说下去,于是抿了抿嘴,鼓起勇气凑到他身边,红着小脸神神秘秘的压低声音,“还总是想脱你衣服。”

魏潜脸色瞬间爆红。

因两人身高差距很大,崔凝不刻意抬头很难瞧见他脸上的变化,更何况,她现在满脑子都事儿,正期期艾艾的揉着自己的衣袖,“五哥,你说我是不是真的病了?”

在今天以前,崔凝还不知道自己碰到魏潜会有这样的情形。她不敢见魏潜几乎是出自本能的反应,与凌氏说的那些道理没有任何关系。

尽管听了很多道理之后崔凝准备按照规矩行事,可她很不愿意把魏潜划入“男女有别”这个范围之内,在她心里,他是在她最彷徨无助的时候从天而降的希望,是她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她不想与他产生任何距离。

魏潜怕她瞧见自己的窘态,长臂一揽,干脆把她拥入怀里,硬着头皮轻声安慰道,“长大了肯定和小时候有很多不同,以后慢慢适应便是。还有,这些事情可以私下与我说,不能随意说给别人听,懂么?”

这话听着好耳熟,似乎母亲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魏潜此刻的声音带着微哑,跟梦里的一模一样,特别好听,她脑子里变成一片浆糊,觉得他长得这么好看,声音这么好听,说什么都是对的。

“五哥,你身上好热。”崔凝喃喃道。

马车外头的崔况听她的话里内容越来越奇怪,立刻抬手令车夫停下,作为亲弟,他觉得有责任看护这个无知少女。

魏潜感觉马车停下,便松开崔凝,接着便见崔况飞快蹿了进来。

“外面太阳太大,还是坐在车里凉快。”崔况说着,目光从两人脸上扫过,发现皆有可疑的红晕,于是深感自己做了个十分明智的决定。

第218章 浴佛

第218章

崔凝和魏潜默默垂眸看着自己的手指,都未做声。

崔况也不在意,就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抄着手坐在二人对面。

在公事之外,魏潜不是那种会主动找话题的人,此时倒也没有觉得多么不自在,可崔凝就不那么得劲了,满车厢的怪异的静默简直叫她如坐针毡。

崔况看她挪来挪去,离魏潜越来越近,忍不住道,“坐垫上长针了?”

崔凝眯着眼睛鼓了鼓腮,“何止,我觉得满车厢都长针了。”

“哼,你就不能消停会!”崔况又无数种刻薄言辞,但考虑到这是在她未婚夫面前,还是很贴心的给大家都留了点面子。

他嘴欠,却不是那种不分场合乱说话的人,相反,他很懂得审时度势。

因为开智极早,心智老成,他打小就喜欢与年长自己很多的人相处,起初被人暗暗嘲笑的时候,曾经费了很多心思察言观色,在摸索中迅速成长,那种老成的感觉已经逐渐变得自然起来,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气度,不再是两年前那会儿,总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小孩。

时已有了初夏的味道,悬空寺附近绿草茵茵百花盛放,连温热的山风里都带着淡淡的花草香气。

崔凝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有些冷清,今日却是游人如织,山脚下熙熙攘攘,道路两侧竟然有许多售卖小玩意的摊位!

“好热闹!”崔凝叹道。

魏潜很自然的伸手帮她理了理衣裳,“再过两日就是浴佛节了,那时更热闹。”

五月十五浴佛节,悬空寺下会聚集成百上千的商贩,届时可见万人浴佛的盛况。

距离浴佛节还有两日,山下已经商贩云集,事先占好了摊位。崔凝被眼前景象吸引大部分注意力,很快便将那点少女懵懂心思丢开,开开心心逛了起来。

崔况一扯嘴角,嘀咕道,“我是吃饱撑的才想着担心她!”

魏潜闻言也不禁微微一笑。

两人一个错眼的功夫,崔凝就已买了几份鲜花饼让青心青禄分给大家,自己则是一边啃着饼子一边叹气,“怪不得我师父总是喜欢缅怀百年前的论道节。”

崔况和魏潜都知道她的情况,因此并不奇怪她会如此感慨。

百年前道家兴盛的时候,每逢各种节日,道观附近也会有类似这般景象,然而实际上,远没有眼前这样的盛景。初唐时,皇室虽认李耳为先祖,支持道家发展,但历代皇帝都不是那么热爱修道,没有一个像当今圣上这般今日修尊佛、明日建座寺,虽然没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情景,但也差不远了,光是京郊大大小小的寺庙都有几十处。

悬空寺以景闻名,因此每到浴佛节,哪怕不信佛的人家都选择会到此一游。而护国寺那边就庄严很多,圣上每年亦会亲临浴佛。

崔凝心中遗憾陈元不能亲自出来逛逛,于是了一堆东西之后才往山上去。

奇怪的是,越往阶梯处,游人聚集越多,就连魏潜都觉得奇怪,这些人不去游玩,跑到这边扎堆做什么?

一行人好不容易挤到阶梯处,才发现长阶之上已然被清场,两侧站着身挎长刀的御林军。

魏潜带着崔凝占到了一个不那么拥挤的地方,自己则过去询问情况。

御林军和监察司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一个是圣上亲卫军,一个是圣上手中利刃,外头遇见倒是会卖彼此个面子,再者今日的事情并非机密,因而魏潜很容易便打听到了情况。

这个消息说不上是好还是坏。

“圣上召见陈元。”魏潜道。

“什么,那…”崔凝急道,“之前司言灵的案子会不会影响到他?”

魏潜第一次述职的时候极力弱化了陈元的存在感,着重的说了案情,他算着浴佛节就要到了,所以刻意把整理好的卷宗拖了一日才递上去,本来按他的推测,哪怕圣上立刻看了卷宗,对陈元有些好奇,应该不会选在浴佛节的前一天召见,而圣上日理万机,这等小事多半过几日就忘记了。

司言灵出身道家,陈元自然也是,魏潜不得不多想,是不是有人刻意为之。

“案子已经过去这么久,圣上不会翻旧账。”魏潜安慰她道,“就算认真计较起来,陈元本也没有什么罪过。”

崔凝听了他话,原本慌乱的心很快平复下来。

隔了约莫一刻,阶梯上已经能看见缓步而下的人影。

晨雾尚未散尽,金黄的晨光透过树冠,疏漏成片成束,在长了青苔石阶落下点点光斑。

那光线在空气中仿佛被雾气洇湿了,带着柔和的光晕笼罩在那一袭白衣之上。那人撑着素面伞,白衣白发,眼上覆这黑纱,肌肤胜雪,像是清晨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精灵。

随着他越走越近,众人越发看清他的容貌,他长长的白发半拢,迤逦于身后,挺翘的鼻尖下面唇色浅淡,宛如三月里盛开的杏花色,粉白脆弱。人群不自觉的屏息,周围静默极了,似乎生怕发出丝毫声音惊动了那个人。

陈元被这么多人围观,心里慌乱不堪,然他自幼便能窥破玄奥,看待事物自然便超脱于众生之外,以至于眼下还能够保持着正常姿态。

他步下最后一个阶梯,隐于黑纱后的目光微动,便瞧见了崔凝,当下顿住脚步。

崔用口型无声道:不要怕。

陈元抿唇微笑,不等旁边的侍卫催促,便挽着宽袖上了马车。

随着马车远行,周围像是突然被解开封印一般,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许多人说陈元是被佛门镇压的妖物,也有些人提起了当年的司言灵。

司言灵的案子,普通百姓尚不知情,在很多人心中,他仍是神灵一般的存在。

圣上不会不问青红皂白的杀人,但是流言可杀人,如果陈元的存在公诸于众,而他又不被世人接受,必然活不了多久!崔凝听着舆论不算太糟,心里安稳许多。

陈元被带走,她没有心情再逛了,“咱们快回去吧。”

她要赶快回去找到祖父,请他打听一下陈元进宫的情况。

魏潜亦如是想,“莫急,你乘车回府,我先去打听一下,最迟傍晚就给你回音,乖乖的,不要乱跑。”

“好。”崔凝点头。

几人匆匆返回。

崔况这是第一次见到陈元,心中惊奇,“你带我来是为了见他?”